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一)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

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二)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刚刚读到总序中的文字顿觉自己竟有如此相似的经历。一种特别的情感与欲望让我一口气读完了李镇西校长的30年教育感悟精华。

且让我套用书中的文字开始我的感悟。”2002年高考时,我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英语”。毕业后一直钟爱自己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英语相关。2022年分配到职工新街小学后更坚定了自己对英语的热爱与执着。李校长在“真教育、真幸福”中谈到“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在追求真教育的同时,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更为重要,因为”优

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的确,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实践自己的教育,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踏实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带好每一个班集体,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幸福至极。

从“真教育”到“尊重每一个孩子”,从“拒绝教育的虚假”到“脚踏实地做教育”,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教育要从爱出发,它是教育的起点和条件,而且还要会爱,因为这是一种教育智慧,对待学生要质朴、真诚而且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学生便会把我们当做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朋友,而朋友般平等的感情则是教育的前提。此外,作为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如同不同植物的喜阴、喜阳,只有了解植物的习性才能培育出鲜艳的花朵。这就需要在教育的同时关注细节,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我很赞同李校长建议教师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是啊,走上教师岗位不应该是的终点,而是学习的起点。阅读更是教师教育的体现方式。在日常工作中我更要以书为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养,同时在实践教育的道路上不时回头看看,多做反思。因为只有经历了才能回忆,而回忆又是一份经历。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愿把自己比作一只慢慢爬行的蜗牛,只要够努力、够勇敢就一定会爬到金字塔的顶端。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三)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

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当我和学生用身体在冬天的峨眉山雪地上摆成”一班“两个大字时,我觉得我们在创作最浪漫的童话;当我和后进生一次次谈心,看着他一次次进步而又一次次反复然后又一次次进步时,我觉得我的教育生活胜过任何故事惊心动魄、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当我翻开一本本我给历届学生编撰的班级史册时,不同年代学生的面容浮现眼前,让我或沉思或微笑甚至热泪盈眶,我就觉得每一个班都是我的一行诗,而《未来》《花季》《童心》《恰同学少年》《花开的声音》等一本本班级史册便铸成了我的教育史诗,或者说,我就一直生活在芬芳纯真的教育诗篇之中;当看着我一届又一届学生唱着谷建芬老师为我普写的班歌,而且一唱就是三十年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编织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或者说我用了几十年的实践导演了一部属于我的青春大片,这部大片的名字叫做——《致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这段美轮美奂的真情挥洒出自于李镇西老师最近的一篇博文《享受教育》中,李老师认为他的生活用一个词来概括最恰当:那就是“享受”,他每天都是在享受他的工作,享受他的职业。我想,李老师是在享受教育中,徜徉陶醉于教育教学的幸福之中,才真正做到了把他的教育生涯凝练成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且发人深

思的一部教育大片,享受中所得到的教育思考,更具人性的光辉,才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

教育教学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教学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教学的读后感(精选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的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教学的读后感1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所撰写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范梅南明确地道出了著作此书的目的性:“新教师可以感到本书不仅引导他们更善于反思,并为其提供许多源于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使得对教育学的反思首先是有意义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有经验的教育家从书中找到其个人经验的实例,从而希望以一种深思的方式再次回顾这些经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帮助我们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地对待年轻人,始终能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 这部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理论的东西比较深奥,并不能一下子读懂,但它举了许多生动的事例,透过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了解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读完此书,促使我反复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该如何应用教学机智,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依靠本身的素质和瞬时智慧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关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强调顺着教案走。而新课程则强调课堂学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开发性的课堂好比战场,瞬息万变。学生的思维变化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课程的多元化反应以及个别差异等价值取向,使得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多。现代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教育读后感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读后感篇1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关于教育的的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教育的书读后感1 前几天我就把《爱的教育》这本书读完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好,我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这本书是作者记的日记,在这很多篇日记里,使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尚的行为这篇文章,它主要讲的是:几位学习很不好的同学在捉弄一个红头发、一条胳膊残疾、妈妈是卖菜的克罗西,其中一位学生侮辱他的母亲,在一起嘲笑他,克罗西用乞求的目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希望能发他一马,他们越闹越起劲,一脸坏相的弗兰蒂站到一把椅子上,学着克罗西的母亲来学校接儿子时手上拎着菜篮子的样子,惹的许多同学大笑起来。 克罗西气极了,抓起一个墨水瓶朝弗兰蒂丢去,他一闪,正好砸在刚进门的老师头上,老师询问着是谁干的,加罗内出于对克罗西的同情,站起来坚定地回答:是我!老师在他身上打量一番,说:不是你。这时老师又提高嗓门:是谁干的站起来,老师绝不惩罚!这时克罗西站起来哭着把事情讲了一番。老师让招惹克罗西的同学站起来,那四个同学站了起来,低着头。老师说:侮辱一个没招你们没惹你们的同学,捉弄一个残疾人,欺负一个没有自卫能力的弱者,这是欺软怕硬,是人世间最卑鄙、最可耻的行为!说完,老师走下讲台,来到低着头的加罗内面前用手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注视着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孩子! 在这篇文章里,能看得出加罗内是多么富有同情心,我从心底里佩服他的正义与勇气。我也要学习他的品质,帮助弱小的同学,关爱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别人的呵护!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还有一个想法在我脑中油然而生,这个想法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教育读后感(通用59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读后感篇1 几年前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我一直想拜读这本让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动的书《爱的教育》,这个寒假终于如愿以偿了。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大全(8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大全(8篇) 读完《我的教育理想》这本书,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到成熟。作者在书中用精辟的语言勾画了二十一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使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 文章中,作者从理想的学校开始,深入探讨了未来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事业,它指向未来。只有充分把握未来社会中心的教育走向,才能使教育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才能让中国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靠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从各个角度,用平实而有哲理的语言讨论了教育这个课题。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共有十五个论题。上

篇是从超越现实的理想层面,对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所作的应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等五个论题。这实质上体现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观。中篇是从教育政策的层面,对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宏观上的探索,旨在为教育的决策提供理论参照,这集中体现了作者试图将教育理想转化为实践或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接轨的愿望,是教育理想的进一步深化,是对教育理想的理性探求。下篇则从教育预测的层面对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走势及发展前景的展望,其中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未来教育发展所充盈着的热情与信心,也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缺弊的忧思,展现了作者在把握整个教育的时间序列与空间联系基础上的教育百年观。 全书特点如下: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对未来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用精辟的语言勾勒出了21世纪教育理想的灿烂和辉煌,让人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信心。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一)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本立志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这三十年下来,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成就不了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成就不了他对教育的思考。现在社会充满了浮躁,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就是孩子与家长们的福音。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

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二)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刚刚读到总序中的文字顿觉自己竟有如此相似的经历。一种特别的情感与欲望让我一口气读完了李镇西校长的30年教育感悟精华。 且让我套用书中的文字开始我的感悟。”2002年高考时,我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英语”。毕业后一直钟爱自己的专业,所从事的工作都与英语相关。2022年分配到职工新街小学后更坚定了自己对英语的热爱与执着。李校长在“真教育、真幸福”中谈到“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在追求真教育的同时,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更为重要,因为”优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三篇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三篇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 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 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 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 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 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 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 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 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 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 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 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 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 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 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

《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 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12月3日,我有幸来到龙港四小参加了“教改之星”课堂教 学汇报课活动。下午,聆听了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老师的 讲座。从中感到他不仅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更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的专题报告《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深深的吸引了我。回来后,我阅读了一些他的著作,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的教育知识。下面是我读完他的《我能行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的一些感受。 “我能行”教育所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 一致的,即: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学 生的情感体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坚持全面育人。 其一、适应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我能行”教育的本质是自信教育。自信是影响人一生发展、涉及人一生幸福的重要心理品质。学校教育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 能自信、自尊、自爱、自强,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拥有幸福的 人生。建立自信心,就是让学生在成长中能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通过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建立自信心,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信每个孩子,并最大限度

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读后感

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读后感 As an English teacher in China, 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witness firsthand the challenges and shortcomings of our current English education system. Despite the emphasis on grammar and vocabulary, many students still struggle with basic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They often lack the confidence to speak or write in English, and the focus on exams and grades has overshadowed the importance of actual language proficiency. 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我有幸亲眼目睹了我们当前英语教育体系的挑战和不足之处。尽管重视语法和词汇,许多学生仍然在英语基本沟通技能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常常缺乏用英语说话或写作的自信,并且对考试和成绩的关注已经淹没了实际语言能力的重要性。 The pressure to excel in exams and standardized tests has created a culture of rote memorization and repetition, rather than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ity. Students are often more concerned with memorizing vocabulary lists and grammar rules than with actually using the language in meaningful ways. This results in a lack

2022《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悟 这是我阅读李镇西文集的第一本书,名为《我的教育思考》。挺简洁的书名,我想,只要是做过老师的人都有自己对教育的一番思考与感悟,当然我也有,虽然只是从教的短短六年,可是经历了从小学体育教师到中学体育教师的转变。对于这本书里面谈及后进生的那一部分也有一点自己的小小想法。 其实后进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整个班大部分都是后进生(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范主任的教育和班风的建设)。想起之前在小学的日子,教了6个班,2个六年级班中(因为当时学校原址重建,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周边学校跳完了之后,剩下了的打包送给我们的),这两个班就异常的吵闹,属于脱缰的野马,管都管不住。上课的时候随意讲话,还有走动下位的情况出现,现在想起来还是头皮发麻。我们常说要对后进生好一些,学生都是平等的,可是当你真正面对这帮后进生都在一起的班级的时候,真真的是头皮发麻,那时候的我,刚刚当站上讲台不过短短一年,心中忐忑万千。可是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一些外,每一个孩子也都家长的宝,全家的希望!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可是但当你面对后进生的时候,很多表扬的话就在嘴边,可就是说不出来。虽然书中列举了很多的鼓励后进生的方法,后进生也依旧在听课,依旧在上课。可是不为何你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那一点点自私的想法,就是希望他们能不在课堂上,不影响上课的氛围。是的,我们需要给后进生以包容和尊重,但有时候真的很难。

扯得或许有点远了,对于后进生的话题谈的有点多,这本书还涉及一些教育理念和现象的怀疑,比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第十名现象”等等,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个人认为对教育工作者的帮助意义很大,因为只有了解了教育,了解了学生,才能把握好每一堂课,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我与教育写作读后感

我与教育写作读后感 教育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考与成长的过程。在阅读有关教育写作的书籍和文章后,我深有感触,希望通过这篇读后感,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近日,我阅读了一些关于教育写作的书籍和文章,让我对教育写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些作品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写作技巧,还让我认识到了教育写作在个人成长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写作有助于我们反思教育教学实践。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这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效果。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 其次,教育写作有助于我们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写作是一种表达和分享,通过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经验系统化、条理化。这不仅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还可以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此外,教育写作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它要求我们梳理思绪、组织语言,将抽象的观点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收获的一些教育写作技巧: 1.确定写作目的:在开始写作之前,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反思、分享还是探讨某个教育问题。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会更加紧凑和有针对性。

2.善于举例:在阐述观点时,运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例,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注重逻辑性:文章的逻辑性是表达清晰的关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使观点和论证有序展开。 4.语言简练:教育写作要求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这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5.注重学术规范:在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时,要遵循学术规范,正确标注引用来源。这既是对他人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学术素养的体现。 总之,教育写作是一种有益于个人成长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活动。通过阅读有关教育写作的书籍和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写作的重要性。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做一个善良的老师,真诚地爱每一个孩子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但在众多的书籍当中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我的教育思考》这本书,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己很崇拜李镇西老师,喜欢他这样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师;二是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三十年的感悟,我想这三十年的感悟会给我很多的启示。从教十多年来,我这个并不算年轻教师也有着一些疑问,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启示。 本书的作者,李镇西原本志立于文学,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教师,但是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里,他觉得如果没有教师这个行业是无法成就他的文字,如果没有对文学的热爱也无法成就他对教育的思考。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最怕听到的就是学生说:“老师,您这样不公平。”学生抵触的心理,给我的工作会带来很大的阻力。而我,又是一个希望民主的老师,我也喜欢听取孩子们的意见,努力让自己的班级可以实现民主。通过读书,我明白了,单单听取学生的意见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民主。 在书中提到了雷梦佳同学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作为老师,雷梦佳的班主任并没有真的引导学生明白民主的含义,没

有真正的做到尊重学生。让一群孩子投票决定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们并不具备理性判断的能力。对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冷静下来做出理性的判断。反观之,在同样的情况之下,例子中的张彦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尊重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唤醒班级中所有同学的爱心,使同学们明白民主的真正含义所在。我想,这就是一个作为班主任的幸福,一个班集体的幸福。李镇西提出的民主、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不尽向我们诠释了民主教育对人的尊重性,还从心灵间的对话使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捍卫尊严,才能让教育的发言更有力量。 后进生,每个班级都有,我们也总是有诸多的抱怨之词,可是,正如李镇西所言,换一种眼光,也就是儿童的眼光,更准确地说,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它,你的心情就会大大不同。你会为自己以前的想法、做法感到惭愧,因为,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试想一下,长年累月,每天准时坐在教室里听自己听不懂的课,容易吗?这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即使这样,还要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和家长的打骂。然而,他们从不悲观绝望,每天依然准时走进课堂,对老师有理,对同学友好,对值日积极,这是一种多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多么宽容大度? 其实,我们都有切身感受:上学时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后进生,在毕业之后,经常来看望老师,态度非常亲密;上学时虽然成绩平平,

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 桂诗春 读后感

我国英语教育的再思考桂诗春读后感 As I read Gu Shi Chun's reflection on the state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I couldn't help but resonate with the challenges he highlighted. The emphasis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s has long been a criticism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unfortunately, English education is no exception. Students are often taught to regurgitate grammar rules and vocabulary without truly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or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This results in a generation of students who can pass exams with flying colors but struggle to hold a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当我读到桂诗春对中国英语教育状况的反思时,我不禁与他指出的挑战产生共鸣。强调死记硬背和标准化考试一直是中国教育系统的批评,不幸的是,英语教育也不例外。学生经常被教导记忆语法规则和词汇,而没有真正理解语言或如何有效沟通。这导致了一代学生可以考试得高分,但却很难用英语进行对话。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often focuses on written exams and grammar drills, leaving little room for practical language skills. As Gu Shi Chun pointed out,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篇1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豁达。好多年了,哪怕工作再忙,时间再紧,总喜欢挤一点闲暇时间,让自己静下心,定下神来仔仔细细地拜读一些作品。我觉得使我不改初衷的热爱读书,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可以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与作者进行精神的共鸣与交流,可以让我从书中的文字中沉淀出自我的思想,汲取精神的奶酪。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我受益非前浅。尤其是读了“我心中的理想教师“这一章后,我对如何当一名好教师更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的,教育的确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哲人说过的话:要想得到太阳,你可能得到月亮,要想得到月亮,你可能得到星星,要想得到星星说不定你什么也没得到。可见,教育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而激情、诗意、机智、活力、恒心的源头活水是理想。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心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教育心读后感1 在当今日益浮躁的社会,教育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守住自己的灵魂,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相信会让你有所感悟。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那段时间,自己对工作充满了憧憬,投入了无限的激情:与“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谈心,只要有机会就到班级上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觉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当工作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得心应手时,我们对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对于这种情况,李老师给了五条建议: 1、永远保持现在这种纯净的童心 永远保持纯净童心的支撑点是把教育当成信仰,不为名利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不能让自己的心生锈。我们的工作环境决定了我们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孩子在一起的,让自己保持童心有很多种方法: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看他们喜欢看的书,和他们一起说一说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对优美词句的赏析,会无形间拉近和孩子的心灵距离,也会让你自己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有机会的时候加入到孩子们的游戏队伍中,放飞童心,感悟童真、童趣;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谈谈心……只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都要去尝试,要把纯真保持到永远。 2、要有爱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爱满天下”从师范起就一直陪着我们,但是,当我们从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对还能像最初那样爱他们每一个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似乎不再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开始慢慢喜欢成绩出色的学生;不再有十足的耐心,对学生也有了些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我的教育心》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读《我的教育心》有感1 今年夏天,我很幸运地加入了教师队伍,在学校的拜师大会上接过了学校赠送的礼物——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这礼物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说,轻于鸿毛,重于泰山。 期待已久的教师工作随着震撼的国歌正式开始了。想象着自己每天可以欣赏到学校的鸟语花香,穿梭于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中,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侃侃而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尽然。一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用心变为枉然,诸多的困难让我变得迷茫,“我真的适合做一名老师吗?”眼前的一切与我之前设想的截然相反,我站在十字路口,不知所从。我的斗志和精力一点点地销蚀,曾一度我失去了前进的力量与方向。我的信念呢? 无意间翻开了之前学校赠送的《我的教育心》,书中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就疲倦了,而您是怎样保持您的激情的呢”。读罢,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李镇西老师用朴实的语言、真实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育人的过程、方式、方法、反思、总结等。李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汇其中,发人深思,撼人心魂,催人泪下。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一次次深刻的反省,一步步不经意的提高,最终造就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着名的教育家。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成功源于付出,教育家的美称是在曲折的教育实践中锻造出来的。经过这位笔耕不辍、手不释卷的学者的思想洗礼,我感悟收获颇多。 保持纯净的童心 身处物欲横流的“名利场”,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正一点点浸蚀人们的心智。《老子》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肩负着

关于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精选5篇)

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 关于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育类书籍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或许是年龄问题或心态问题吧!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类文章有唱高调或给人清高之感!从看书是寻找自己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已激不起我的阅读的兴趣。想想到至今,也未读过几本教育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汗颜。 寒假中,因单位留了作业,迫使我走马观花似的去阅读了一些教育类书籍。而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在异常地颤动。心在跳,情在烧就是这种感觉!“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 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浑浑噩噩、迷迷糊糊中何谈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前途“光亮”起来。此时我也才真正的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丰。李老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就是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进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应该这样啊!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这位父亲采取的教育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完全做到。作为德国乡村的一位普通牧师,老威特一生都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但是,这位乡村牧师却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都在虚耗自己的生命,看到周围的男男女女都沉溺在酒色之中,他既感到悲哀也感到惊讶。他想,“这些人都没有运用上帝赋予给他们的智慧。如果他们有着智慧的头脑,他们的生活就会是另外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 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

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增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14篇)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篇1 来新学校后,学校要求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大量的阅读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当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各类的教改活动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

教育教学读后感(通用11篇)

教育教学读后感(通用11篇) 教育教学读后感篇1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4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4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是为全面挖掘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并正确地汲取和借鉴我们祖先的家教财富所编写的。 《中国人的教育智慧》选篇纵贯古今,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读书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会人生的许多方面。它们体现着中国历代一百余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长与历史名人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该书对于传授知识和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