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

1•设计数据

(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

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

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 一般采用 1.5m/mi n.

(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

应设置浮渣挡板,

(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

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

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

(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

(1)

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2) F=Qmax/n.q(Q二最大设计流量n二池子个数q=

表面负荷)

②池子直径(D/m) D=、4F

V n

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

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X t

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二SNT/1000 (S二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T 100(C1二进水悬浮物浓度,C2=B水的t/m3,K Z=生活污幷100 —P°)K z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二污泥含水率)

(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④池长(L/m_) L=vt.3.6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00T 100(C1二进水悬浮物浓度,C2=出水的t/m3,K Z=生活污

;'(100 —P°)K Z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二污泥含水率)

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3.缓冲层4.污泥部分高度)

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f1f2)

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 X H4X b(L1 =梯形上底长

L2二梯形下底长H4二梯形高度)

二、斜板(管)沉淀池

斜板(管)沉淀池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淀池中,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更为普遍,因为在城市污水的二次沉淀过程中,当固体负荷过大时,其处理效果不太稳定,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斜板(管)设备在一定条件下,有滋生藻类等问题,给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同向流、异向流、侧向流三种形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

(管)沉淀池。

1. 设计数据

(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淀池潜力,或需要压缩沉淀池占地等技术经济要求下,可采用斜板(管)沉淀池。

(2)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淀池的设计表面负荷提高1倍左右。对于二次沉淀池应以固体负荷核算。

(3)斜板垂直净距一般采用80-120m,斜管孔径一般采用50-80mm.

(4)斜板(管)斜长一般采用1.0-1.2m.

(5)斜板(管)区底部缓冲层高度,一般采用0.5-1.0m.

(6)斜板(管)倾角一般采用60°。

(7)斜板(管)区上部水深,一般采用0.5-1.0m

(8)在池壁与斜板的间隙处应装设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缘

宜向池子进水端倾斜安装。

(9)进水方式一般米用穿孔墙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米用多槽出水,

在池面上增设几条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质,加大出水量。

(10)斜

板(管)沉淀池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每次排泥次数至少1-2 次,或连续排泥。

(11)池内停留时间,初次沉淀池

不超过30min,二次沉淀池不超过60mi n.

(12)斜板(管)沉淀池应设斜板(管)冲洗设施。

斜板(管)填料国内许多厂家生产有定型产品,一般规格尺寸可直接选用。

2. 计算公式

(1)池子水面面积F=Q/(nq x 0.91)

(2)池子平面尺寸D=、4F a= F

(3)池内停留时间t=(h2+h3) x 60/q

(4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V=SNT/1000心=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T 100(C1二进水悬浮物浓度,C2=B水的t/m3,K z二生活污Y(100—P°)K Z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二污泥含水率)

(5)污泥斗容积(V^:h5(R2Rr r2)(山5=污泥斗高度R=污泥斗上部半径r=

3

污泥斗下部半径)

(6)沉淀池总高度H二h1+h2+h3+h4+h5 (h1=超高h4=斜板(管)区底部缓

冲层高度)

三、平流式沉淀池

1、设计数据

(1)池子的长宽比以3-5为宜。大型沉淀池可考虑设导流墙。

(2)采用机械排泥时,宽度根据排泥设备确定。

(3)池子的长深比一般采用8-12.

(4)池底纵坡坡度,采用机械刮泥时不小于0.005,一般采用0.01-0.02.(5)总表面积一般按表面负荷计算,按水平流速校核。最大水平流速:

初次沉淀池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6)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大于1.2m/min,一般采用0.6-0.9m/min.

(7)入口的整流措施可采用溢流式入流装置,并设置有孔整流墙(穿孔

墙),底孔式入流装置,底部设有挡流板;淹没孔与挡流板的组合;淹没孔

与有孔整流墙的组合。有孔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

6%-20%

(8)出口的整流措施可采用溢流式集水槽。集水槽;溢流式出水堰,其

中锯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为适应水流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同沉降,在堰口出需设置使堰板能上下移动的调整装置(9)进出口处应设置挡板,高出池内水面0.1-0.15m.挡板淹没深度:进

口处视沉淀池深度而定,不小于0.25m, —般为0.5m-1.0m;出口处一般为

0.3-0.4m.挡板位置:距进水口为0.5-1.0m;距出水口为0.25-0.5m.

(10)在出水堰钱应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设施(如可转动的排渣管、浮

渣槽等)。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可一并结合考虑。

(11)当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污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

排数一般不宜多于两排。

2.计算公式

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2) F=Qmax/n.q(Q二最大设计流量n二池子个数q=

表面负荷)

②池子直径(D/m) D二.4F

V n

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

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X t

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0°T 100(C1=进水悬浮物浓度,C2=B水的t/m3,K Z二生活污丫(100-气)心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二污泥含水率)

(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④池长(L/m_) L=vt.3.6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二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T 100(C1二进水悬浮物浓度,C2=B水的t/m3,K z二生活污Y(100—P°)K Z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 o二污泥含水率)

⑧池子总高度H=h1+h2+h3+h4(1超高3.缓冲层4.污泥部分高度)

⑨污泥斗容积V=1/3H4(f1+f2+、」1f2)

⑩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L1+L2)/2 X H4X b(L1 =梯形上底长L2二梯形下底长H4二梯形高度)

竖流式沉淀池

1.设计数据

(1) 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值不大于 3.0.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0m, 一般采用4.0-7.0m,最大有达10m的。

(2) 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3) 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

①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

②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 1.35倍,

③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 1.30倍,反射板表面积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0

④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0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

(4) 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小于7.0m时,澄清污水沿周边流出;

当直径》7.0m时应增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5) 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0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0m.

(6) 浮渣挡板距集水槽0.25-0.50m,高出水面0.1-0.15m ;淹没深度

0.3-0.4m。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

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污水处理厂沉淀池设计 二、设计内容: 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COD Cr 450 mg/l,BOD5 220 mg/l,SS 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初次沉淀池。未提供的参数按照设计规范自行选取。 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 1.设计计算书主要内容: (1)设计依据:设计任务和基础资料。 (2)各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与结果,主要设备的设计选型计算、规格等。 (3)设计完成后,针对所设计内容与同组同学比较各类沉淀池的特点。2.绘制图纸: 绘制能够清楚表达沉淀池结构的图纸,至少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3.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 四.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五.参考文献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高廷耀,高等教育出版社 排水工程(下),张自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分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录 前言 (4)

一、设计内容 (5) 二、设计要点及有关参数 (5) 1、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 (5) 2、有关参数计算 (6) (1)沉淀池的表面积、直径等基本参数计算 (6) (2)中心进水管的计算 (7) (3)出水堰的计算 (7) (4)配水花墙的计算 (7) (5)穿孔挡板的计算 (8) (6)出水管管径的计算 (8) (7)集水槽的计算 (8) 3、部分建筑物材料及其尺寸 (9) 4、与同组的比较 (9) 三、设计图纸 (10) 前言: 沉淀即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沉降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池是废水处理工程中分离悬浮物的一种主要处理构筑物,在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应用普遍。 初沉池有四个作用:去除 50~60%的 SS;使污水 BOD5降低 25~

三种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池深较浅的圆形构筑物,原水由中心引入,再沿池半径方向已辐射形式流至环形周边集水槽而溢出。辐流式和竖流式沉淀池都为圆形,但他们的几何参数D/H值(D为池子直径;H为池子有效水深)不同,前者不小于3.5~6;后者D/H不大于1.5~2。这样就构成了不同的水流条件和池型类别。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用于大、中型水厂高浊度水的预沉或一级沉淀。当原水最高含砂量为20kg/m3左右时,可采用自然沉淀方式;当原水含砂量最高为100kg/m3时,可采用混凝沉淀方式。自然沉淀时,表面负荷为0.07~0.08/(h· m2),总停留时间为4.5~13.5h,排泥浓度150~250kg/m3,出水浊度小于1000度。混凝沉淀时,表面负荷为0.4~0.5m3/(h·m2),总停留时间2~6h,排泥浓度300~400kg/m3,出水浓度100~500度。辐流式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为50~100m,池周边水深常采用 2.4~2.7m,池底坡向中心,坡度不小于5%,池中心水深多为4~7.2m。沉淀池超高0.5~0.8m,刮泥机转速15~53min/周,外缘线速度3.5~6m/min。 池底沉淀物,有周边传动的刮泥桁架,带动池底部的刮泥板。将积泥刮到池中央的积泥坑中。借助于池内水的静压力通过设在池底廊道内的排泥管排走。 辐流式沉淀物的设计计算,要确定池的面积、直径、深度、容积、进出水装置、排泥设施等。 辐流式沉淀池的沉淀面积可按浑液面沉速计算和浓缩池计算两种方法。浑液面沉速法为根据静水沉淀时浑液面的自然沉速方法求定。而辐流式沉淀池处理高浊度水时,在池子的深度上进行的是浓度过程。因此可按浓缩池的原理设计沉淀池的面积。 浓缩池内安泥渣浓度分,依次为清水区、等浓度区、变浓度区和压缩区,按沉速可分为:等速沉降区、过渡区、压缩沉降区三个区。用于处理高浊度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子结构与连续式中力浓缩池一样,在运行时,其在池子的底部排出有一定浓度的泥渣,而在池子上部分离出有一定要求的水质和水量。按浓缩池设计沉淀面积的方法有多种。下面通过例题介绍其中的两种,即柯伊—克里维什法(Coe-Clevenger)和泰尔美什—费区(Talmage-Fitch)法。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沉淀池 1•设计数据 (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2)池径不宜小于16m。 (3)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4)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 (5)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进出水的不是方式可分为: 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②周边进水中心出水 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7)池径小于20m,一般采用中心转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池子中心走道板上,池径大于20m时,一般采用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驱动装置设在桁架的外缘 (8)刮泥机的旋转速度一般为1-3r/h,外周刮泥板的线速不超过3m/min, 一般采用 1.5m/mi n. (9)在进水口的周围应设置整流板,整流板的开口面积为过水断面积的6%-20% (10)浮渣用浮渣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桁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 应设置浮渣挡板, (11)周边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沉淀效率较高的池型,与中心进

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 2.计算公式 辐流式沉淀池取池子半径1/2处的水流断面座位计算断面,计算公式如 (1),周边进水沉淀池的计算公式如(2) (1) ①沉淀部分水面面积(F/m2) F=Qmax/n.q(Q二最大设计流量n二池子个数q= 表面负荷) ②池子直径(D/m) D=、4F V n ③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m) h=q.t (t=沉淀时间) ④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n X t ⑤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二SNT/1000 (S二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V=Q(C1-C2)864°°T 100(C1二进水悬浮物浓度,C2=B水的t/m3,K Z=生活污幷100 —P°)K z 水量总变化系数,r=污泥容重,P。二污泥含水率) ⑥ (以下为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④池长(L/m_) L=vt.3.6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⑥池子个数(或分格数)(n/个)n=B/b (b=每个池子(或分格)宽度) ⑦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 V=SNT/1000 (S=每人每日污泥量,L/(人.d) 一般采用0.3-0.8) N=设计人口数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或者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如下 (1) 池子直径(或者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大于 6; (2) 池径不宜小于16m ;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m ; (4) 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5) 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 20m )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6) 停留时间2.5~3h ; (7) 表面负荷:0.6~1.5m 3/ (m 2 ? h )。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辐流式二沉池的设计计算过程如下⑴: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Q nq 式中: Q —设计最大流量 m 3/h ; n —池数(个),本设计设置2座沉淀池; q —表面负荷,m 3/(m 2 ? h) , 0.6~ 1.5 m 3/(m 2 ? h) (3) 沉淀区有效水深 h 2 qt 式中: h 2 —沉淀区有效水深,m ; [1] (2)池子直径 D 37.62m 4 1111.1

t —沉淀时间,1.5~4.0h;取3.0h

(4) 校核径深比D , 在 6-712内,符合要求 h 2 4.8 (5)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6) 沉淀区的所需容积 SNT 1000n 式中: n —沉淀池座数。 (7) 污泥斗的容积 匚二污泥斗上部半径60 h 5 —污泥斗的高度(m ,1) tan60 1.73 r 2—污泥斗下部的半径 (8)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h 4—圆锥体高度 R —池子半径 (9) 污泥总容积 V V 1 V 2 12.68 282 333.58m (11)沉淀池总高度 H h 1 h 2 h 3 h 4 h 5 式中: 3333.3 3m 3 4999.95m 3 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 — 般为 0.3~0.8 N —设计当量人口数, T —两次清除污泥像个时间,d ; (「12 仃(22 2 1 12) 12.68m 3 V 2 -y (R 2 Rn 「) 0.8(18.52 18.5 2 22) 320.9m 3 V n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辐流式沉淀池是由内循环和外循环组成的沉淀池,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它的设计和计算将影响它的效果和运行效率,因此,设计和计算对于辐流式沉淀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一、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1.池体形状 池体形状一般有方形、圆形、梯形、多边形等,其选择取决于沉淀物的类型和污水的特性。方形池体适用于悬浮物和沉淀物的分离,但采用圆形池体可以提高水流流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沉淀物的沉积。 2.池体尺寸 池体尺寸的选择受污水流量、处理时间、及悬浮物和沉淀物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池体的深度不宜过深,通常控制在1.5m以内,以确保有效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分离。 3.内部参数 内部参数包括池体的填料、支撑结构以及排水系统等。填料的选择取决于污水的特性,一般选用石灰石、砾石等硬度较大的材料,以便有效地捕捉悬浮物和沉淀物。支撑结构主要是为了支撑填料,以防止填料堵塞池体。排水系统需要安装支架、排水管和排水泵等,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辐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1.水力学计算 水力学计算包括水力压力计算、流量计算、流速计算和水力均衡计算等。辐流式沉淀池的水力压力计算一般采用静力学方法,以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压力;流量计算一般采用容积流量计算;流速计算主要是确定池体内的水力均衡;水力均衡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流量的分布。 2.处理效率计算 处理效率计算是为了确定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一般采用水力学原理,通过实验测定污水中悬浮物、沉淀物和有机物的含量,来计算处理效率。 三、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 辐流式沉淀池的操作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设备的定期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计算

第7章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 为了使沉淀池内水流更稳、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常采用圆形辐流式二沉池。该沉淀池采用周边出水,中心进水的幅流式沉淀池,采用吸泥机排泥。共2座,1用1备,沉淀池表面负荷q 一般为1.0-1.5m 3/(m 2.h) ,取1.0m 3/(m 2.h),计算图如下: 图5 辐流式沉淀池计算草图 5.1单池表面面积A A= q Q m ax =284.395240.19500m =⨯ 池子直径D=πA 4=14 .384.3954⨯=22.46m 池子半径R =11.23m 。 5.2沉淀池的有效水深 设污水在沉淀池内的沉淀时间t 为1.5-2.5h,取2.5h. 则沉淀池的有效水深 2h =qt=2.5⨯1.0=2.5m ∈(1.5~3.0) 符合要求 D/2h =22.46/2.5=8.984∈(6~12) 符合规范要求

5.3沉淀池每天污泥量 38.324 10004456005.01000t m SN W =⨯⨯⨯== 式中 S 取0.5L/(p.d), 由于用机械刮泥,所以污泥在斗内贮存时间用4h. 污泥斗的容积 )r (3212 2215 1r r r h V ++=π 式中 5h ---污泥斗高度(m ), 60)r (215tg r h -= a ---污泥斗倾角,60º 1r ---污泥斗上部半径,2.0m 2r ---污泥斗下部半径,1.0m 3222122215 169.12)1212(3 60)0.10.2(14.3)(3 m tg V V V V h V =⨯++-⨯=++= π 设池底坡向污泥斗的坡度为0.05, 则坡底落差m r R h 4615.005.0)223.11(05.0)(14=⨯-=⨯-= 池底可贮存污泥体积2V 为:)(312 124 2Rr r R h V ++=π 式中 R ---沉淀池半径,11.23m 32212 124 27.73)23.112223.11(3 4615.014.3)(3 m Rr r R h V =⨯++⨯=++=π 所以,可贮存污泥的总体积 32139.867.7369.12m V V V =+=+=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二沉池的设计 二、基本资料: 1、生活污水平均流量:100000m3/d。 2、生活污水水质: CODcr BOD5SS N-NH3pH 612mg/L 315 mg/L 200 mg/L 15 mg/L 6.5 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回流污泥 三、设计内容: 1、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工艺设计计算。 2、主要处理设施二沉池——辐流式沉淀池的设备结构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和目录,主要内容包括: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设计参数选择说明,设计计算(列出计算公式和采用的数据),计算草图、参考文献、设计体会等。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设计图纸一张(2号图纸)。用计算机绘制,图纸幅面和标题栏均应采用国标的规定。图纸按一定的比例尺(1﹕50~1﹕100)绘制,通过平面图、剖面图等表达,局部可以用详图表达;图中应表示出构筑物的工艺布置、管道设备的安装位置及其相应尺寸和高程;以中线表达构筑物、设备外形结构线,以点划线表达中心线,以细实线表达尺寸线,以粗实线或中线表达管道;应列出主要设备材料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等。

1. 沉淀池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沉淀法可以去除水中的砂粒、化学沉淀物。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体和生物处理后的污泥,也可以用于沉淀污泥的浓缩。 沉淀过程简单易行,分离效果比较好,是水处理的重要过程,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是水处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单元过程。 沉淀池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初沉池的作用 ,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同时可去除部分BOD 5 条件并降低其BOD负荷,二沉池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后面,用于沉淀去除活性污泥或腐殖污泥,它是生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辐流式沉淀池 2.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辐流式沉淀池,池体平面圆形为多,也有方形的。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进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缓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出水渠。辐流式沉淀池多采用回转式刮泥机收集污泥,刮泥机刮板将沉至池底的污泥刮至池中心的污泥斗,再借重力或污泥泵排走。为了刮泥机的排泥要求,辐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缓。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2.2 辐流式沉淀池的特点 1、优点: 1)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较为经济; 2)机械排泥设备已经定型系列化。 2、缺点: 1)排泥设备复杂,操作管理技术要求高; 2)施工质量要求高。

辐流式沉淀池技术说明

辐流式沉淀池技术说明 一、概述 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较大,一般为20~30m,最大直径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为1.5~3.0m。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小于6,一般为6~12。辐流式沉淀池内水流的流态为辐射形,为达到辐射形的流态,原水由中心或周边进入沉淀池。 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如图4-22(a)所示,在池中心处设有进水中心管。原水从池底进入中心管,或用明渠自池的上部进入中心管,在中心管的周围常有穿孔挡板围成的流入区,使原水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向四周辐射流动。由于过水断面不断增大,因此流速逐渐变小,颗粒在池内的沉降轨迹是向下弯的曲线(如图4-23 所示)。澄清后的水从设在池壁顶端的出水槽堰口溢出,通过出水槽流出池外,见图4-24。为了阻挡漂浮物质,出水槽堰口前端可加设挡板及浮渣收集与排出装置。 周边进水的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流入区设在池周边,出水槽设在沉淀池中心部位的R/4、R/3、R/2处或设在沉淀池的周边,俗称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如图4-22(b)所示】或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如图4-22(c)所示】。

二、辐流式沉淀池特点 由于进、出水的改进,向心辐流式沉淀池与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出水槽沿周边设置,槽断面较大,槽底孔口较小,布水时水力损失集中在孔口上,使布水比较均匀。 ②沉淀池容积利用系数提高。根据实验资料,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系数高于中心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随出水槽的设置位置,容积利用系数的提高程度不高,从R/4到R的设置位置,容积利用系

数分别为85.7%~93.6%。 ③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比中心进水的辐流式沉淀池提高约1倍。 三、辐流式沉淀池优势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采用机械刮泥。通过刮泥机将全池的沉积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可借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是一种桁架结构(见图4-25),绕中心 旋转,刮泥机安装在桁架上, 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当池 径小于20m 时,用中心传动; 当池径大于20m 时,用周边 传动。池底以0.05 的坡度坡 图4-25 辐流式沉淀池机械刮泥装置 向中心泥斗,中心泥斗的坡度 为0.12~0.16。 如果沉淀池的直径不大(小于20m),也可在池底设多个泥斗,使污泥自动滑进泥斗,形成斗式排泥。 辐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机械排泥设备已定型化,运行可靠,管理较方便,但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高,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用作初次沉淀池或二次沉淀池。 沉淀池虽然能比较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但还不能将其全部去除,一般在40%~60%。另外,沉淀池的体积较大,占地面积

沉淀池设计

1. 沉淀池 1.1. 功能描述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将比水重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操作。沉淀池按在废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主要分为初沉池、二沉池和终沉池。沉淀按类型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斜管)沉淀池、竖流沉淀池和平流沉淀池等。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2. 设计要点 (1)表面水力负荷(辐流式、平流式): (2)沉淀时间和有效深度 表面水力负荷(q o )沉淀时间(t )及有效深度(h )关系为t q h 0=,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沉淀时间一般为4~6小时(斜板沉淀池为2~3小时),有效深度一般为3.5~4.5m (超过5m 需参照相关设备型号选型),超高一般取0.3~0.5m 。 1.3. 各不同类型沉淀池的设计说明 1.3.1. 辐流式沉淀池 (1)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直径6~50m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其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沉淀效果较为理想。 (2)方案设计时不需考虑沉淀污泥区的设计。 每座沉淀池表面积和池径 max 1nq Q A = π1 4A D = 式中:A 1 ——每池表面积,㎡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D ——每池直径,m n ——池数,座 q 0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 (3)沉淀池有效水深 一般有效水深h 2可取3.5-4.5m 。 (4)有效容积 2h A V ⋅= 式中:V ——有效池容,m (5)沉淀池总高度(不含泥斗) 21h h H += 式中 H ——总高度,m h 1 ——超高,一般取0.3~0.5m h 2 ——有效水深,m (6)设计注意事项 A.圆径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池子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6m (小于16m 需参照相关设备型号选型),最大可达65m 。 B.当池径小于30m 时,一般采用半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池径大于30m 时,一般采用全桥式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当污泥产量大,池径大时则选用刮吸泥机。 C.刮泥机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 ,刮泥板外缘线速度不大于3m/min 。 D.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E.池底纵坡不宜小于0.05。(方案设计可不考虑) 1.3. 2. 平流沉淀池 (1)沉淀池表面积:由表面水力负荷得出。 m ax q Q A = 式中:A ——表面积,m 2

辐流式沉淀池课程设计

一.简介 沉淀池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构筑物,在水处理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水处理中最基本方法的沉淀法,在水处理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沉淀池及其排泥机构的研究日益受到给排水工作者的重视。本次对辐流式沉淀池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设计。 在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时,应充分考虑辐流式沉淀池的优点及缺点,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高效率、投资少的实际可行方案。在这次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中,我们将根据沉淀池的性能及结构设计沉淀池参数说明及参数选取、沉淀池结构计算、沉淀池配套设备选取等内容,最好的整理出一套完美的辐流式沉淀池方案。 设计前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最大流量为Qmax7000m³/d,设计人口N=100000人。采用机械刮泥。 1.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呈圆形或正方形,直径一般为6~60m,最大可达100m,中心深度为2.5~5.0m,周边深度1.5~3.0m。污水从辐流式沉淀池的中心进入,由于直径比深度大得多,水流呈辐射状向周围流动,沉淀后的污水由四周的集水槽排出。由于是辐射状流动,水流过水断面逐渐增大,而流速逐渐减小。 辐流式沉淀池大多数采用机械刮泥(尤其直径大于20m时,几乎全用机械刮泥),将全池沉淀污泥收集到中心泥斗,再借静压力或排泥泵排出。刮泥机一般为架结构,绕池中心转动,可中心驱动或周边驱动,池底坡度一般为0.05。 2. 辐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 (1)池子直径(或正方形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 (2) 池径不宜小于16m。 (3) 池底坡度一般采用0.05~0.10。 (4) 一般均采用机械刮泥,也可附有空气提升或静水头排泥设施。如图2-1 带有中央驱动装置的吸泥型辐流式沉淀池

沉淀池设计计算

主要的设计计算有: h 2=qt (2-15) q —表面负荷,m 3 /(m 2 • h );(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 t —停留时间,ho (1)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式中 量) (2) 沉淀区总面积A A _ Q max X 3600 (2-16) 式中 (3Q m a —最大设计流量, 沉淀区有效容积V i m 3 /so V i = A 花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 h 2指的是沉淀区有效水深 V 1 =Q max t (2-18) (4) 沉淀区长度L L =3.65 9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2-19) mm/so 按表面负荷设计平流池 时,可按水平流速进行校核。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 7mm/s ,二沉池5 mm/s 。 式中 (5) (6) 沉淀区总宽B A (A 指的是沉淀区总面积,L 是沉淀区长度) 沉淀池座数或分格数n (B 沉淀区总宽度) b —每座或每格沉淀池的宽度,m 。沉淀池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 宜为3〜8M , (7)污泥区容积W 污泥区容积应根据每日沉下的污泥量和污泥储存周期决定,计算公式为: “ Q (C 0—0)100 T W =—石 --------- 订 7(100 — P ) W SNT W = ----- 1000 Q —设计流量,m 3/d ; C o 、C 1—进、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kg/m 3 ; 式中 式中 kg/m 3 ; (2-22) (2-23)

P —污泥含水率,一般取95%〜97%; T —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 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L/(人・d); N —设计人口数。 根据污泥区容积进一步确定、核算污泥斗的尺寸。 沉淀池总高度H h i —超咼,米用0.3m ; h 2—沉淀区高度,m ; h 3—缓冲高度,m ; —般取0.5m 。 h 4—污泥区高度,包括池底沉积污泥的梯形部分的高度和污泥斗的高 度,m 。 例题:某城镇人口 200000人,最大污水流量90000m s /d ,欲建一污 水处理厂,若采用平流式初沉池,试求沉淀池个部分尺寸。 解:Q max =90000m s /d=1.04m s /s 根据表2-5,取表面负荷q=1.5m 3/(m 2 • h),沉淀时间t=1.5h 。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h 2 = q=1.5 X 1.5 = 2.25 ( m ) A= Q max ^ 3600 = j 。" 3600 = 2496 ( m 2 ) 沉淀区有效容积V M = A 也2 = 2496 X 2.25 = 5616 ( m S ) 沉淀区长度L ,取水平流速v=6・5 mm/s L = 3.6 vt = 3.6 咒 6.5 X 1.5 = 35.1 35 (m ) 沉淀区总宽B A 2496 ^?^-35-^71.3 ( m) (8) H = h i + h 2 + h s + h 4 (2-24) 式中 (2) 沉淀区总面积A 1.5

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向心辐流式二沉池设计计算 3.6.1设计参数 1、二沉池的设计按照以下规范: 6.5.1二沉池的设计满足以下数据 6.5.2 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6.5.3 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6.5.4 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 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6.5.5 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除设机械排泥的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外,宜按不大于2d 的污泥量计算。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 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 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 污泥量计算。 6.5.6 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6.5.7 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初次沉淀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 ;二 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 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6.5.8 初次沉淀池的出口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s·m);二次沉淀池 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6.5.9 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6.5.12 辐流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 2 ,水池直 径不宜大于50m; 2 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 线速度不宜大于3m/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 可采用多斗排泥; 3 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 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4 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设计流量Q=3.0m3/s=10800m3/h 水力表面负荷q=0.9m3/m2.h,沉淀时间2h 3、污泥回流比R=50%,SVI=83.3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什么是沉淀池的水力负荷 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也就是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单位是m3/(m2·h)。根据表面水力负荷可以设计和确定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 沉淀池的水面上升流速和其水力负荷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单位和意义不同,上升流速的单位是m /h。比如说在竖流式沉淀池中,只有沉降速度大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才能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而沉降速度等于或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会随水流溢流出去;而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部分沉降速度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也会被沉淀去除。 沉淀池的固体通量 沉淀池的固体通量也叫固体表面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固体质量,单位是kg/(m2·h)。 固体通量是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