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开发设计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开发设计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开发设计

温文浩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空间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完善城市功能以发挥其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文中介绍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的设计过程并对主要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类似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

【年(卷),期】2014(021)009

【总页数】3页(P17-19)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停车场;商业

【作者】温文浩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纵观世界各国的大都市,已经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与环境之间问题的重要措施[1],地下开发以及向地下拓展成为城市中心再发展的趋势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作为对城市中心往地下空间再发展的一次重要的设计实践,本文对该改造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总结,以阐述地下空间的功能组织、设备与建筑的协调、特大型地下停车场与地下商业的综合设计心得。

1 项目概况及背景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部,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毗邻广州东站,与83层中信广场相对,总占地面积51万m2。中心坐北向南,东南西北设有4

个大门,正门在南边,占地总面积为58万m2,主体建筑由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结构精巧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组成,是广州目前最大的体育场地,它始建于1987年,当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之后一个时期内,体育中心不断发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建起了一幢幢超高层建筑,与其一路之隔的天河路南面有亚洲最大的正佳广场和天河城,形成广州最大的核心商圈。随之而来的是大型商圈和大型办公建筑群造成的停车难问题,体育中心的地面停车已经难以满足体育场的比赛和群众日常体育活动及商演要求。为解决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停车难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体育中心的南、北两个广场地下建设广州最大的单体地下停车场,将目前的地面停车转入地下,并将地面改造成为广州最大的体育公园,满足市民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的需要。

2 项目设计难点分析

2.1 地块内共有3条运营地铁的影响

途经体育中心的地铁线路有地铁一、三号线(主线、支线)和APM(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其中三号线(主线、支线)及APM线自本工程主体下方横贯而过,一号线与本工程东侧距离较近。按照地铁保护要求,需对各相关隧道采取保护措施,如图1。

图1 体育中心一期项目地下空间剖面图

2.2 地上原有建筑及景观对地下空间的限制

天河体育中心新规划的南广场和原有体育场、体育馆的改造,对地下空间的开口有

严格的控制,造成在建筑消防疏散设计和设备通风设计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按体育中心南广场的规划要求,入口中心广场不能设置任何楼梯出口及通风口,所有的疏散楼梯及通风排风口只能设置在广场周边的绿化中,并且对高度有严格限制。

3 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思路与建设目标

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是为解决天河地区特别是2010年亚运会期间停车难问题而立项的,将建成广州市目前规模最大的地下停车场。地下空间北通广园快速路,南通珠江新城,并与地铁一、三号线及APM系统连接,形成地下交通走廊。

图2 体育中心改造效果图

3.1 交通目标

改善天河体育中心周边的交通状况,加强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和联系,增强轨道交通的便捷换乘功能,创造多层次的地下立体交通体系,并结合其它交通形式完善人行交通和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

3.2 功能目标

连接、整合区域内各类综合设施和周边建筑的地下空间,体育产业,停车库等各项设施,使区域内各项公共设施达到统筹、统一有机结合[2]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地下公共空间体系,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配套齐全、服务优质的各类设施,形成以人为本、充满活力、景观宜人的城市体育活动中心区[3]。

3.3 效益目标

通过开发地下空间,创建广州市最大的地下停车场,车场的日常收入能对体育场馆的日常维护成本提供保障。

图3 地下1、2层平面图

4 地下空间开发平面布置

天河体育中心地下停车场综合改造项目的地下空间设计由下沉景观广场、体育产业

购物廊[4]、下沉庭院以及用于联系轨道交通及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等几个主要设计元素组成。

下沉景观广场沿中轴线布局,构成地下商业城的脊柱。下沉景观广场[5]、大型坡道和楼梯,将大自然引入地下,使地下空间与地面建筑和景观从视觉和空间上融合为一体。不同主题的下沉广场各具特色,广场入口标志鲜明,丰富了建筑空间。体育产业购物廊密集地向地下各个功能区延伸,围绕着联系轨道交通及周边建筑地下空间的人行通道系统展开,使地下人行系统在空间和装饰上产生人性化建筑效果,且纵横交错的购物街将地下空间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有趣和充满动感的建筑和景观空间。

地下车库层利用下沉广场和采光天井,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停车场,提供给人们一个更安全舒适的环境并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3)。

5 小结

广州体育中心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是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交通配套的需要,其主要功能是解决交通集散问题,合理组织大量客流的集散,满足市民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社会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在研究并明确体育中心项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同时在解决地面流线组织、明晰地下空间流线组织的前提下,布置合理的消防疏散方案。地下商业的防火疏散,结合地面景观,确定下沉广场、体育产业购物廊、地下车库等元素的位置应做到既不影响地面集散通道功能,又满足地下商业开发的消防疏散需求。地下空间开发应与地铁车站合理衔接,优化两者的衔接关系,避免地铁设备区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负面影响,避免商业死角。同时,地下空间流线组织的灵活布置,有利于协调分配换乘客流与商业客流之间的流线关系,增加换乘旅客带来的商机,提高土地开发价值,满足配套服务需求,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陈志龙,王玉北.城市地下空间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4]吴艳华.城市广场地下空间可开发模式研究.安徽建筑[J],2010(2)[5]俞明健,郭东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交通——上海CBD核心区地下井字形通道[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S1)

总规说明书-广州市海珠区总体规划(2015-2030)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一、城市概况 (3) 二、规划编制背景 (4) 三、规划范围与规划年限 (4) 四、规划依据与原则 (5) 五、规划技术路线 (5) 第二章区域协调发展分析 (5) 一、区域关系概况 (5) 二、在区域中的定位 (6) 三、区域空间协调 (6) 四、区域生态环境协调 (7) 五、区域基础设施协调 (7) 第三章城市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 (7) 一、区域发展背景 (7) 二、内部发展条件 (8) 三、小结 (9)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0) 一、海珠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10)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 四、产业发展策略 (10) 第五章城市定位、性质与规模 (14) 一、发展定位与城市性质 (14) 二、城市职能 (15) 三、城市规模 (18) 第六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20) 一、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分析 (20) 二、城市空间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三、空间扩展模式选择 (23) 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发展方向分析 (24) 五、城市空间结构 (24) 六、土地利用规划 (26) 八、远景布局构想 (29) 第七章交通综合规划 (30) 一、交通规划发展战略 (30) 二、对外交通规划 (30) 三、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31) 四、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5)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6) 一、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36) 二、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36) 三、公共服务规划策略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级别体系 (37) 四、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 (37) 五、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六、规划管理措施 (43) 第九章住房发展政策与居住用地规划 (44) 一、住房现状特征 (44) 二、住房建设的原则 (44) 三、住房需求 (44) 四、居住片区空间布局规划 (44) 六、住房政策 (45) 七、宜居发展策略 (45) 八、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 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46) 一、城市绿化状况 (46)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46) 三、绿地系统布局结构 (47) 四、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8) 第十一章旧城更新与村庄改造规划 (52) 一、旧城更新 (52) 二、“城中村”改造 (52)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54) 一、分区发展指引 (54) 二、近期建设规划 (58) 三、规划实施配套保障策略 (60)

中国建筑业500强——建设千年羊城,筑就南国明

中国建筑业500强——建设千年羊城,筑就南国明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历经广州市国营建筑工程公司、广州市建筑工程局、广州市建筑总公司等发展阶段,1996年转制为有限公司,2008年与广州市市政集团、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合并重组,2010年作为主要发起人(持股95%)与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科白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发起设立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将广州建筑原有建筑主业施工资质变更到股份公司,同时与建筑施工有关的业绩由股份公司继承。现拥有 19家直属企业,总资产约160亿元。2010年跻身中国企业 500强第298位,列建筑业企业第16位;在广东省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4位,列建筑业企业第1位。持有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 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 25项,主要业务涵盖工程施工、市政隧道、公路建设、机电安装、国际工程、房地产开发、建筑装饰、建材供应、建机生产、建设投资、建筑设计、项目代建、科学研究等领域,基本覆盖了建筑行业的全部专业范畴。 广州建筑以“建设千年羊城,筑就南国明珠”为己任, 60多年来艰苦创业,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在广州城市建设历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在百业待兴的二十世纪 50—70年代,广州建筑勇当排头兵,承建了广州造纸厂、广州钢铁厂、广州重型机器厂、广州石油化工总厂等一大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业项目,为广州市的基础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建筑自强不息,积极融入市场,创造了广州城建史上的多项纪录:第一座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第一座大型体育场馆——天河体育中心、二十世纪90年代亚洲最高建筑——中信广场、当前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全国规模最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羊城新地标——高 600米的广州新电视塔和高 432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精品出自雕琢,成功始于执着。强优的品牌形象源自对工程质量精益求精的努力和对科技兴企孜孜不倦的追求。广州建筑历年来共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7项,是全国获得鲁班奖最多的企业之一;并先后获得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20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17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6项。多次获得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工程建设社会信用 AAA级单位等荣誉称号;拥有1个科研院、3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设计院;先后有160多项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建设厅的科技成果鉴定,多数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其中28项获评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编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获得国家级工法9项,省级工法113项。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是广州市唯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企业,同时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等多项一级资质以及房地产开发、隧道工程施工、对外工程承包等资质,现拥有20多家子公司和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总说明2002

GCBD21——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珠江新城规划检讨 项目编号:99规设指036 项目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项目编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设计证书:城市规划甲级0200033号 主管院长:李萍萍高级规划师 总工程师:李颖高级规划师 项目审定:李萍萍院长 项目审核:李颖总规划师 项目初审:王鹰翅室副主任 项目负责:袁奇峰副总规划师 项目助理:王媛高级规划师 设计人员:袁奇峰高级规划师 王媛高级规划师 谢向辉建筑师 刘浩助理建筑师 黎明助理建筑师 肖蕾研究生 蔡菲实习生 莫宁实习生 王斌斌实习生 郑莉实习生 吴诗蛮实习生 黄利剑实习生 刘小敏实习生 夏文婷秘书 技术指导:王蒙徽局长 潘安博士 段险峰高级规划师 余英博士 胡显文规划师 郭昊羽建筑师 谢恒亮规划师 王巍规划师 黄珍规划师 赵红红教授 吴桂宁副教授 编制时间:2002年8月15日

目录 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一章建设目标的重新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广州CBD建设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1 珠江新城选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2 新城规划构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二、珠江新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1现实情况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2.2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办公设施需求减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3 城市土地供应失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1全市土地供应失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2.3.2农村土地扰乱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三、GCBD21:一种城市发展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 “GCBD21”战略缘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1开发管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1.2 GCBD21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3.2 “GCBD21”规模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2.1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3.2.2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3.3“GCBD21”构成初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二章开发建设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开发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1土地开发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2土地收益被拖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1.3 区内项目建设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1.4 评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二、土地供给与CBD定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三、农民与农村土地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3.1 “城中村”的农民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3.2 “城中村”的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四、用地规划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土地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1商务办公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4.1.2住宅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4.2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策略及方法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策略及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已经成了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向。本文从功能连通、不同开发模式的开发强度控制、立体综合空间开发、人性化空间以及实施建议与策略几个方面提出对地下空间开发设计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策略 1 国内发展背景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交通、商业、金融、办公、文娱、信息、服务等功能最为集中的地区。它是城市中各种功能最齐备、设施最完善、各种矛盾也最集中的地区。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可达性最高,土地利用强度也最高,而且它还是城市各种功能及其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1]。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主要功能有:地铁、地下快速路、地下步行系统、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地下娱乐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变电站、地下人防设施以及地上地下结合的下沉式广场等。 1.1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意义和要求 通过地铁站、地下商业街、地下通道、地下停车设施等的建设,实现重要节点地区人车分流;在居住小区、地铁车站、城市广场和城市干道等处规划地下停车设施,逐步改善

和解决城市停车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结合道路的拓宽和明挖地铁车站,局部实现城市中心地区市政管线的廊道化和部分市政设施的地下化。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以改善空间环 境为中心,以地下交通为重点[1],通过地、地下空间的协调,使城市中心区真正做到三维发展,为人们提供安全、卫生、方便与舒适的环境和富有文化、历史与时代气息的城市中心区。 1.2 我国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际上人均GDP 1000美元至3000美元阶段,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这一发展阶段[2]。地下空间开发强调改善环境、提升品质,且内部设计富有吸引力,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创造一个多元功能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为目标。 2 开发设计策略 2.1 加强统一规划,引导功能连通 中心区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实现相互间连通极为重要和必要,才能发挥规模效益、互补功能。需要在政策法规上和规划上加以明确,并强制要求。可优先要求地铁和周边人防通道及地下工程连通;其他具备条件的,要求连通;暂不具备条件的也要预留连通口。 2.1.1 地面开发与地下开发相协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开发设计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开发设计 温文浩 【摘要】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空间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完善城市功能以发挥其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文中介绍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的设计过程并对主要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类似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 【年(卷),期】2014(021)009 【总页数】3页(P17-19)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停车场;商业 【作者】温文浩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纵观世界各国的大都市,已经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与环境之间问题的重要措施[1],地下开发以及向地下拓展成为城市中心再发展的趋势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作为对城市中心往地下空间再发展的一次重要的设计实践,本文对该改造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设计过程进行总结,以阐述地下空间的功能组织、设备与建筑的协调、特大型地下停车场与地下商业的综合设计心得。

1 项目概况及背景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市区东部,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毗邻广州东站,与83层中信广场相对,总占地面积51万m2。中心坐北向南,东南西北设有4 个大门,正门在南边,占地总面积为58万m2,主体建筑由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结构精巧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组成,是广州目前最大的体育场地,它始建于1987年,当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之后一个时期内,体育中心不断发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建起了一幢幢超高层建筑,与其一路之隔的天河路南面有亚洲最大的正佳广场和天河城,形成广州最大的核心商圈。随之而来的是大型商圈和大型办公建筑群造成的停车难问题,体育中心的地面停车已经难以满足体育场的比赛和群众日常体育活动及商演要求。为解决天河体育中心周边停车难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在体育中心的南、北两个广场地下建设广州最大的单体地下停车场,将目前的地面停车转入地下,并将地面改造成为广州最大的体育公园,满足市民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的需要。 2 项目设计难点分析 2.1 地块内共有3条运营地铁的影响 途经体育中心的地铁线路有地铁一、三号线(主线、支线)和APM(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其中三号线(主线、支线)及APM线自本工程主体下方横贯而过,一号线与本工程东侧距离较近。按照地铁保护要求,需对各相关隧道采取保护措施,如图1。 图1 体育中心一期项目地下空间剖面图 2.2 地上原有建筑及景观对地下空间的限制 天河体育中心新规划的南广场和原有体育场、体育馆的改造,对地下空间的开口有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的压力也愈加强烈。为了满 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城市地下空间 的潜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设计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 的热点话题。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与特性 城市地下空间指的是位于地表以下的空间,包括地下建筑、地下综 合管廊、地下停车场等。它与地上空间相比具有以下特性:首先是隐 蔽性,地下空间不会对地上空间和建筑物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其次 是保温性能好,地下空间不受气候影响,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最后是 利用率高,地下空间相对于地上空间往往被短视为废弃空间,但是采 用合适的设计和利用,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模式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主要有三种模式:首先是城市地下空间的独立 开发,即单一建筑单位独立开发地下空间。这种模式的缺点是造价高、难度大,需要有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其次是城市地下空间的联合 开发,即多个建筑单位共同开发地下空间。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减 少成本、提高效益,但需要建立实施机构。最后是城市地下空间的综 合开发,即采用PPP模式,公共部分由政府投资或者建设,地下私人 部分由民间企业开发建设。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和民企合作互利共赢,能够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

三、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领域 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应用于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商业中心、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停车场等。其中,地下综合管廊作 为城市地下主干管网,能够为城市提供各种管线和设施的通道,提高 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地下商业中心、文化设施、医疗设施的建设 能够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缓解了地上交通压力。 四、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原则 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原则:首先是安全原则,要按照 相关法规和标准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其次是灵活性原则,要 为未来的扩容和改造留有余地,避免资源浪费和空间浪费。最后是可 持续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环保 的效果。 五、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设计是解决城市发展压力和提高城市内在活 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需要统筹规划、创新设计,探索出适合城 市发展的地下空间利用模式,为城市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及实践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市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概念性规划方案 目录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4) 1、珠江新城的定位 (4) 2、珠江新城的分区 (4) 二、珠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指导思想 (5) 三、珠江新城城市中轴线建立设想和地下缆车设想 (6) 1、城市中轴线设想 (6) 2、地下缆车设想 (7) 四、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分析 (7) 五、珠江新城地下交通规划 (8) 1、地下交通规划根本原则 (8) 2、地铁规划 (8) 3、过境交通规划 (9) 4、部车行系统规划 (9) 5、地下快速交通干线APM 线规划 (10) 6、地下步行系统规划 (11) 7、地下公路交通规划 (11) 8、地下停车系统规划 (12) 9、地下公交及旅游大巴系统规划 (13)

10、地下空间静态交通规划 (14) 六、地下商业街规划 (14) 七、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16) 1、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原则 (16) 2、地下真空管道生活垃圾收集系统 (16) 3、共同沟 (17) 4、共同沟投资与运营管理规划 (18) 5、地下雨水收集和中水处理系统 (19) 6、地下变电站 (20) 八、地下防空防灾系统规划 (20) 1、地下防空系统规划 (20) 2、地下防灾系统规划 (21) 九、地下空间综合体规划 (22) 1、地下综合体建立意义 (22) 2、地下综合体功能组织形式 (23) 3、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分层功能规划 (24) 4、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建筑设计 (24) 5、地下综合体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图 (25) 十、珠江新城地下空间新技术研究及运用 (25) 一、珠江新城的概况 1、珠江新城的定位 珠江新城位于市天河区西部,东起华南路,西至大道,南临珠江,北达黄埔

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

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始建于1987年,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毗邻广州东站,与83层中信广场相对,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是广州目前最大的体育场地。中心坐北向南,东南西北设有四个大门,正门在南边,占地总面积为5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结构精巧的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组成。 天河体育中心原主要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场馆组成。六运会后,体育中心不断发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在2011年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把广州天河体育场定为主场。 体育场采用马鞍型设计,建筑面积6.56万平方米,看台底部设计成6层楼房,有2个接待大厅和3个贵宾厅,140个工作间,并附有400平方米的综合训练厅,田径足球场可容纳6万观众,有10×8米彩色大屏幕显示等比赛器材和设施;体育馆呈六角形,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馆内比赛大厅长92.4米,宽78.4,高30米,8628个观众座位;游泳馆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环形走廊可作展览大厅,有大型比赛厅、游泳池、跳水池各1个,观众座位3200多个。 除3个主体场馆外,天河体育中心还附设有可供正式比赛的球类、体操、技巧、举重练习等场馆,以及新闻中心、儿童游乐园等设施。特别是1996年新辟的大世界保龄球馆,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球道采用最先进的美国AMF系统,是全国第一家世界级大型保龄球娱乐场所。六运会后,体育中心不断发展,相继兴建了棒球场、网球场、保龄球馆、门球场、室内卡丁车场、露天游泳池、健美乐苑等系列竞赛及群体活动场馆和项目场地 。 1995年在国家体委提倡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下,体育中心率先实行了全面开放,修建了全国第一条健身路径,并增建了树林舞场、露天羽毛球场、乒乓球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健身小区、篮球俱乐部等各种群体设施,同时还有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中心内绿草如茵,处处充满亚热带的园林风情,配衬着整个宏伟的场地而成为一个园林式的体育公园。成为既可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又可举办各类大型博览会,集健身、娱乐、休闲和展示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 天河体育中心已成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为广州市的“窗口”,是广州市新城市中轴线上一个璀璨“亮点”。

体育用地开发案例

体育用地开发案例 介绍 体育用地开发是指将土地用于体育设施建设和运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在现代社会,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开发体育用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体育用地开发案例,探讨体育用地开发的意义、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 某市政府决定开发一块闲置土地,以满足市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这片土地位于市中心,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市政府希望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设一座现代化 的综合体育场馆,以丰富市民的体育活动选择,提升城市形象。 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一:土地利用效率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土地,成为了首要问题。 解决方案: 1.多功能设计:将体育场馆与其他设施结合,例如商业中心、健身房等,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 2.垂直设计:采用多层建筑结构,增加场地使用面积。 3.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等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挑战二:场地环境规划 体育场地的环境规划对于运动员和观众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成为了挑战。 解决方案: 1.绿化设计:增加绿化带和景观植物,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 2.防护设计:设置遮阳设施和防雨棚,保护运动员和观众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3.设施设备:配备先进的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条件。 挑战三:可持续发展 体育用地开发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节能减排、资源回收等。 解决方案: 1.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计,降低能耗。

2.太阳能利用:在体育场馆的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3.水资源回收利用: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和冲洗设施,降低用 水量。 结论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体育用地开发可以满足市民对体育设施的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场地环境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以确保开发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性发展。体育用地开发案例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介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并探讨该项目对城市发展的意义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激增,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传统的城市开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空间的需求。城市地下空间由于其潜力巨大且未得到充分利用,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的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城市发展需求、人口增长压力、土地资源短缺等,这些都推动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利用。 二、现状分析 目前,许多城市已经开始积极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这些项目涵盖了商业、交通、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商业地下空间开发

商业地下空间开发主要包括地下商场、地下超市、地下连锁店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供商业服务,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并改善市区交通 压力。 2.交通地下空间开发 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主要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地下车站等。 这些项目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 体验。 3.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开发 公共设施地下空间开发主要包括地下垃圾处理站、地下供暖站、地 下水库等。这些项目可以提供环保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三、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1.多功能性开发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打造多功能的 综合性项目。例如,地下公园可以结合体育设施、文化活动等元素, 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和休闲空间。 2.生态环保性开发

国内经典体育综合体案例

国内经典体育综合体案例 1. 鸟巢-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内,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综合体育场馆,可容纳91,000名观众。 2.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位于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内,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水上运动场馆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游泳比赛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3.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建成于2003年,可容纳约36,000名观众。体育中心包括一个大型室内体育馆和一个室外田径场。 4.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是广州市的主要综合体育场馆,建成于2001年,是2001年亚洲夏季运动会的主要比赛场馆,包括一个室内体育馆和一个室外田径场。 5. 成都杜甫草堂体育公园:成都杜甫草堂体育公园是成都市一个综合体育公园,以体育运动为主题,包括室内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设施,同时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6. 南京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是南京市的综合体育场馆,建成于2005年,是南京青奥会和2014年南京夏季青年奥运会的主要比赛

场馆,包括一个室内体育馆和一个室外田径场。 7.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是中国的一所体育类高等学府,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8. 中国体育场:中国体育场是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座综合性体育场馆,建成于1959年,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之一,举办过多场重要的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 9.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是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座体操综合训练基地,建成于2002年,是中国体操队的主要训练基地,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体操运动员。 10. 江苏省体育中心:江苏省体育中心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个综合性体育场馆,包括一个室内体育馆和一个室外田径场,举办过多场重要的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 以上是国内经典体育综合体的一些案例,它们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里承载了许多重要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对于推动国内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民体育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街区、密路网”规划理念下,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思路

“小街区、密路网”规划理念下,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思路 摘要: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又名琶洲西区),是广州大力推进经济结 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区,规划践行“小街区,密路网”的发展思路,但带来了用地尺度小、地下开发可利用率低、不经济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规划通过对地下规划管理与开发模式的创新为突破点,实 现地区高品质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小街区;琶洲;地下空间;规划建设 1、琶洲西区概况 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地处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岛西端,即琶洲西区,面积约2.1 平方公里,西临城市地标广州塔,北望珠江新城和金融城,东接琶洲会展中心,是作为与国 际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发展的广州黄金三角区。目前已进驻腾讯、阿里、复星、唯品会、 小米、国美等互联网巨头企业。 规划贯彻“紧凑集约、复合高效”的发展理念,紧凑集约方面践行“小街区、密路网”理念,为提高地块可达性和交通疏导能力,增加积极街道界面和提供更多交流、服务场所,优化街 区路网结构,以80x120米为基本模数,形成兼具效率与弹性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在地铁站点核心区及高强度开发区域的公共权属土地鼓励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提供地下配套服务、释放 更多地面公共空间、立体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复合高效方面坚持公交优先,重视地下换乘 及慢行衔接,打造地上地下立体化的换乘枢纽,围绕已投入运营的地铁8号线、有轨电车线,以及规划18、19号线,鼓励建设连续的地下步行网络,将开发地块与交通枢纽在地下高效 串联,统筹地上地下,形成交通功能、商业功能、公共空间于一体的高效复合型城市空间。 《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地下空间规划控制是详 细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规划需对地下空间使用性质、规划范围(水平投影及垂直空间)、建设规模、公建配套、出入口、通风口和排水口的设置要求等内容进行控制,以规划条文及 规划图则等形式纳入控规,作为项目地块土地出让、规划管理的依据,与传统地面控制内容 有具有同等约束效力。同时,办法也明确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类型及各政府部门在地下开发中 的职能分工,使地下空间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实施运营等都有规可循。 可见,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作为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琶洲西区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下空间规划专业系统复合度高、设计施工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并具有一定的 不可逆性,需要在城市规划阶段对其的开发模式、设计要求等内容进行前置考虑。因此,在 确保公共地下空间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需从面向实施的角度进行规划控制,充分考虑未来 地下空间的建设和实施。 2、琶洲西区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创新 在限于地下空间规划的规章指引暂不能涵盖所有不同模式地下空间项目,因此,针对不 同项目特点,规划应在遵循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原则的基础上,对不同项目规划管理也有所侧重。如琶洲西区,由于小地块细分出更多开发业主,地下衔接界面增加,规划考虑地下空间 口部空间对地面小尺度街区景观的影响,在规划中提出地下空间出地面口部需结合地面建筑 一体化设置的要求,这对规划方案与控制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将公共地下空间与开发 地块地下空间方案统筹审核,控制好相互间的设计内容,并负责作为相邻项目设计、建设的 协调主体,确保地下整体系统的完整。 琶洲西区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建设实施,通过地区总规划师制度,项目地下空间设计需要 报总规划师审查,总规划师及规划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各规划指标进行校核,对地下空间预留 的外部衔接接口与相邻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比对。项目在获得总规划师及规划主管部门共同确 认后,方可进入实施建设阶段。 琶洲西区地下空间由单建与结建两部分组成,单建地下空间主要位于城市道路、或部分 绿地和广场的下方,实施需要兼顾各类市政管线敷设、地铁线和地铁站点建设、地面植被覆 土等内容,该部分多由政府组织实施;结建地下空间一般由地块的业主组织实施,建设方式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结构疑难问题及设计对策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结构疑难问题及设计对策 林景华;吴永强;梁剑伦;汤刚毅 【摘要】某大型改造项目结构设计中遇到了支护结构须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全埋 式地下结构抗浮、主体结构严重超长、后期大量特殊改造等难题,文中介绍了支护 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结合设计针对性措施、以变形分析指导锚杆平面布置优化设计、伸缩沟释放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等多项有特色的结构设计技术. 【期刊名称】《广东土木与建筑》 【年(卷),期】2015(022)002 【总页数】5页(P16-19,15) 【关键词】支护结构;抗拔锚杆;伸缩沟;中心岛法;改造加固 【作者】林景华;吴永强;梁剑伦;汤刚毅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10;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510630;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510640;广州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1 工程概况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位于天河体育中心场区内(如图1),其主要功能为停车场、体育娱乐产业街,战时部分为人防工程。该项目用地面积约13万m2,总建筑面积约22万m2,为全埋式地下室,主要为地下2层,部分地下1层(另

局部设夹层);主体部分南北向长度达320m,东西向长度达620m;主体结构不设置变形缝。 图1 总平面布置图 本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设有交通核的部位采用剪力墙结构,天然地基筏板基础,抗浮措施主要采用抗拔锚杆,基本柱跨8.2m×8.2m,框架柱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柱,部分为钢管混凝土柱、钢骨混凝土柱;底板、楼层板、顶板主要为带柱帽的无梁楼盖,局部为主次梁或大梁大板。 结构设计主要参数如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商场区域)、丙类(停车库区域);地震作用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0g),抗震措施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商场区域)、7度(停车库区域);框架及剪力墙之抗震等级为二级(商场区域)、三级(停车库区域)。人防抗力等级为常6级、核6B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2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结合的难题及设计对策 本项目所在场地地质复杂多变、砂层深厚,周边环境要求严格,为此基坑支护设计中各具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多组合形式的支护结构体系。如南广场区结合地块宽大,紧贴地铁结构及高压电缆原位保护的特点,采用以支护桩+中心岛半逆作法支护结构体系为主;南端采用桩锚+钢管斜支撑(局部支护桩+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结构;东区基坑开挖深度大,砂层厚,紧邻地铁隧道及游泳馆、地铁出入口与人行隧道,采用支护桩+1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局部钢管斜撑)的支护结构体系;西区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但场内外地铁隧道密布,紧邻多个地下工程(人防、地铁站等)、体育场馆及市政设施,采用支护桩+钢管斜支撑及支护桩+中心岛支撑的支护结构体系。 面对上述丰富多样的支护结构形式,本项目综合考虑安全、造价、工期、工程探索等各方面因素,决定对东区基坑将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进行结合考虑,具体是将支

天河体育中心园林绿化改造工程论文

关于天河体育中心园林绿化改造工程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然而人们对周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各类显得过时的城市园林绿地改造工作已是迫在眉睫。本文笔者结合建设单位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造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针对改进工程的特殊性,提出若干建议,以供在以后的绿地整治建设中提供。 关键词:园林绿化,改造实施,施工技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ity construction is being perfected, and yet people to the periphery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e, all kinds of appear outdated urban gardens and greenbelts reconstruction work already is immine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unit work experience, to the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main problem existed in the analysis and think,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space in the future provide. keywords: landscape, reform,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成果项目表

优秀城市设计成果项目表: 1、总体城市设计 澳大利亚堪培拉广州城市建设总体项目深圳总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格里芬深圳市城市规划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局 ()设计研究院 时间1966~1975 年1996 年2001 年 规模2020 h m27434.4 k m2 在 1911 年格里芬方案的基础上深圳市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为拓展称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背景结合有效的规划管理体系不断空间不能满足需要,在 1993 年,规划体系、层次、和思想方法进地深化发展开始编制深圳市总体规划行探讨而开展概念规划 规划特定区确定,区域发展布局,引言, 综合土地利用,城市布局结构,发展战略与目标, 道路交通系统,产业布局结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内开放空间系统,城市生态结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容城市轴线关系,道路交通系统,综合交通规划 结景观系统,城市空间结构, 构绿化系统,绿地系统 滨水系统, 整体建筑布局, 历史文化保护 表达规划原则,规划目标, 形式 发展战略表格 成果 构思分析图,城市布局结构图, 开放空间分析图,生态结构图, 图形空间轴线分析图,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图文件中心区路网图, 中心区标志物分析图, 鸟瞰图 2、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广州南沙地区整体城市江门滨江新区广州珠江口地区项目 设计与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总体概念规划城市设计(深化) 广州市城市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单位易道国际专家团队 勘测设计研究院勘测设计研究院时间2002 年2004 年2001年规模536 k m2106 k m 2389 k m2

树立新的远景理想并激励政策根据广东江门规划局的基本要综合并深化“广州市珠江口地区 背景制定者、规划者和设计人员发掘求,为该区提供有关住宅与生态城市设计” 国际咨询工作的成果南沙地区的潜力而展开的城市环境管理问题的系列设计建议 设计 引言,项目简介,背景分析, 项目涵构,目标与愿望,概念规划(规划结构、土地利用、区域策略(区域背景、总体规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设计概念、交通系统、岸线利用、景观系统、划),规划原则、规划策略),旅游系统、建设强度控制), 机遇与限制,城市设计构架: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总体构思(沿江建筑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原则、设计西江岸线及珍珠大道设计,物、公共开敞空间、沿江道路、 内概念、总体规划、区域特征、土重要节点设计轮廓、驳岸、剖面、地标、夜景),容地利用、开放空间、交通组织、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结景点规划、视线分析),城市设计导则, 构节点研究(地区特征、景点景观、附件 土地使用、交通系统、开放空间、 分期规划、规划构架、高度控制、 水道系统), 附录(建筑设计控制、道路断面 设计、桥梁控制、环境建议、照 明控制、 研究基础,深化基础,方案评析, 表达 发展策略,设计概要,设计概要, 规划概述,设计导则,设计指引和说明,形式 专项节点设计,附件专项研究 附录 节点地块面积表( 3 个),港口现状及规划统计表,造价预测及技术经济指标表表格道路交叉口控制表( 2 个)岸线开发利用统计表, 岸线规划分析表 区位图( 3 幅),区位图( 2 幅),分期建设图( 4 幅), 周边环境分析图( 5 幅),现状分析图( 16 幅),平面图( 2 幅), 城市肌理分析图( 2 幅),规划结构图,剖面图( 10 幅), 现状照片,土地利用规划图,交通组织图, 成果 开放空间界定图,交通系统规划图,地下空间规划图, 开放节点联系图,岸线利用概念规划图,公共汽车总站规划图( 2 幅), 设计概念分析图,景观系统规划图,下沉广场规划图( 2 幅), 节点设计意向图(8 幅),旅游系统规划图,环境设计图( 7 幅),图形设计意向照片,建设强度控制规划图,城市设计指引图( 6 幅), 文件土地利用现况图,沿江立面图( 4 幅),效果图( 4 幅) 开放空间现况图,驳岸平面分布示意图, 交通系统现况图,剖面图( 4 幅), 景点现况图(路上和水上),地标控制图, 视线分析图,重点夜景照明引导示意图, 节点设计图(土地利用图、景观城市设计图( 4 幅), 分析图、景观平面图、交通系统总体空间形态鸟瞰图, 规划图、步行交通系统图、道路空间形态透视图( 6 幅), 交叉口控制图、开放空间设计空间序列意象分析图( 10 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