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总计第课时

学习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2、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学会本节的主要问题

重难点: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地形区在大洲的分布

2、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读P27图2——31完成要求

第一种:定义注意它有之分。第二种:定义

练习:在下图中指出哪些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

A A的海拔,B的海拔

300 C的海拔

200 B A与B的相对高度,

100 A与C的相对高度。

0 海平面

100 C

注意:在计算相对高度时,海拔高的减海拔低的,减深度时一度要变号为加。

二、陆地地形

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在洲;最大的高原,在洲;最高的高原,在洲;最大的盆地,在洲。

2、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与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一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二是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在图中找出这几条山脉,并指出其走向。三、海底地形

学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陆地

A B C

D E F

海底地形分三部分:

1、,

2、

3、包括()在这三部分中其中以的经济开发价值最高,可以从事

四、巩固练习:

1、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游,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洲。

2.向海洋的浅海地区是,其深度一般不超过米。

3、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的“山小”是指高度。

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位于洲。

6、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米。

7、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00米)的相对高度是

8、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C.按一定走向有规律的分布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9、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

10、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l

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伯利亚大平原D.恒河平

15、海底地形多样,属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米)的称为( )。

A.海岭B.海盆c.大陆架D.海沟

16、大洋底部一般有( )。

A.洋盆海岭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洋盆C.大陆架海岭海沟D.大陆坡洋盆海沟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总计第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任务:学看地形图

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能表现地形形态的地图 2、熟练掌握地形图中的几种地表形态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坡度的陡缓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练习掌握知识点 重难点:1、2、3 学习过程:

一、 了解部分地形图 (一)完成下列问题

1、 在平面图上,黄色表示 ,蓝色表示 。

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用 色表示,高原用 色表示,冰雪

用 色表示,海洋用 色表示。 3、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高度是 高度。 4、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都 ,

5、南极洲的表面被 所覆盖,所以,在分层设地形图上南极洲是一片白色。 (二)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注意:读等高线地形图要先读等高线表示的海拔,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关于下1等高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 470米

B .CD 是山谷,EF 是山脊

C .G 是陡崖,A 是鞍部

D .CD 和EF 都是山谷

2、读上2图后回答:

(1)A 点高度是 米,B 点高度是 米, A 点大约在B 点的 方。 (2)图中整列山脉的 坡陡峻, 坡平缓。

(3)D 点比C 点高出 米,这是指D 点对C 点的 高度。

3、读右图,在B 山设计了CB 、DB 两条登山路线,请判断:沿 线修建公路省力,原因是 。A 、B 两座山顶之间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 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B 山到A 山大约 分钟。 (2)标出大洋:H I J

4、读右等高线地形图回答读图回答(8分)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2)乙地在甲地的 方向。

(3)如果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公路,图中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4)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在上两图中指出不同的地形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 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 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 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 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3、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4、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1、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

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总计第课时 学习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2、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学会本节的主要问题 重难点: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地形区在大洲的分布 2、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读P27图2——31完成要求 第一种:定义注意它有之分。第二种:定义 练习:在下图中指出哪些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 A A的海拔,B的海拔 300 C的海拔 200 B A与B的相对高度, 100 A与C的相对高度。 0 海平面 100 C 注意:在计算相对高度时,海拔高的减海拔低的,减深度时一度要变号为加。 二、陆地地形 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在洲;最大的高原,在洲;最高的高原,在洲;最大的盆地,在洲。 2、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与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一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二是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在图中找出这几条山脉,并指出其走向。三、海底地形 学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陆地 A B C D E F 海底地形分三部分: 1、, 2、 3、包括()在这三部分中其中以的经济开发价值最高,可以从事 四、巩固练习: 1、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游,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洲。 2.向海洋的浅海地区是,其深度一般不超过米。 3、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的“山小”是指高度。 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位于洲。 6、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米。 7、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00米)的相对高度是 8、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C.按一定走向有规律的分布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9、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 10、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l 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伯利亚大平原D.恒河平 15、海底地形多样,属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米)的称为( )。 A.海岭B.海盆c.大陆架D.海沟 16、大洋底部一般有( )。 A.洋盆海岭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洋盆C.大陆架海岭海沟D.大陆坡洋盆海沟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说教材】《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它们。 2、通过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及如何从地形图上辨方向、量距离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的山脉带的分布规律,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与盆地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在的大洲。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3、通过读图和制作地形模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二、【说教法】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情况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1、比较教学法:通过对地理知识(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地形的概况。 2、读图提问法:教学中采取读图提问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使在有限的课时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读图方法的掌握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如观察思考、探究训练、信息查询、阅读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地理教师应充当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1、尽量从感性入手,用问题引导,把感性和合理性相结合,充分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努力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性学习者,而非被动的听众。 2、辨图识图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也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点。探究活动,既考虑到了基础性,又考虑到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看地形图是以后学习气温图、降水量图的基础,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辨图、用图的方法。 四、【说程序】组织教学: [导入]利用课件放一些我国的各种陆地地形(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平原、江南丘陵等图片)地球表面存在着高低起伏的各种形态——地形,那么我们用什么表示地形的高低呢?(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陆地地形 [创设情境]地表的高与低需要用什么来衡量?先用人的身高来举例,形象的类比高度的测量方法。(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学案

章节与课题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时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2,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3,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 使用 多媒体设备,各种地图 学习过程学 习 要 求 或 学 法 指 导 教师二 次备课 栏 【自学准备】: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读一读: (1)在地图上,将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2)在地图上,将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3)等高线中的高度用的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4)等深线中深度起点应该从开始,采用负值。预习、填空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2. 想一想: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一样吗?。 (3)不同的山坡,坡度不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反映的? 。 3. 看一看: 对比课本2-28地形鸟瞰和2-40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表。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结论:等高线是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定:山顶的高度;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深线就是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1000米<200米>500米<500米--------读图分析、思考讨论,并在学案上落实下

来地面起伏程度内部平坦地势平坦坡度陡坡度和缓周围高,中间低 二、五种山地地形 1. 找一找: (1)在课本2-42和2-44中分别找到以下山地地形的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2)山顶的图例是。 2. 比一比: (1)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2)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3)分别从海拔100米处,沿山脊和山谷爬向山顶,哪个部位更容易?。 3. 想一想: (1)站在山脊两侧的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2)站在山谷的两侧地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3)如果天降暴雨,山脊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如果天降暴雨,山谷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 做一做: (1)利用橡皮泥或粘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2)将红色或黑色的纱线沿不同的高度围住你制作的地形模型,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注意等 高距要相等。 结论:五种山地地形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低处伸出 的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伸出的为山谷;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发育成河流;两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是陡崖。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阅读图2.3-4,回答1-3题。 1. 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小于260米 B. 大于260米 C.240─260米之间 D. 260─280米之间 2. 图中登山相对容易的地点是:() A.B处 B.C处 C.B和C两处都一样容易 D.B和C两处都不容易 3. 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4. 下列四幅等高线图(图2.3-5)中,表示盆地的是 (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展示山体地形部位的图片,直观认识下列山体地形部位名称 【合作探究:】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 环节一:读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总结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山顶——拓展盆地地形类型的判别。 陡崖——拓展适合发展的运动项目及可能出现的景观。 此处插入本土地理景观——陵水枫果山瀑布号称“海南第一瀑” 环节二:观察模型,找出哪些是山脊,哪些是山谷,结合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区别呢? (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湖南省醴陵市七年级地理上册2_3世界的地形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2)主备人 教学目标1.了解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掌握等高线的特点,学会海拔、相对 高度、等高距的判读和计算; 2.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 山地的不同形态部位;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 重点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 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山 地的不同形态部位 难点 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高线疏 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识别出山地 的不同形态部位 预设流程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的内容及地图,完成: 1.在课本37页的图2-45中,查找山脉、丘陵、盆地、平原、高原的分布位 置。 2.观察课本38页的图2-46中,想一想:等高线上标写的数值是海拔还是相 对高度?结合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地形特点,看看这几种陆地地形等高线的分布特点。 海洋中的等深线上标写的数值为什么是负值? 3.观察图2-47,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图中蓝色、绿色、 黄色、褐色、淡紫色(或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4.结合课本39页的图2-49,认识山地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 部、陡崖,看看它们的等高线分布有何特点。 5.补充: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 地形图为基础绘制的,从图中可 以直观地看出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二、合作探究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2.陡坡、缓坡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 (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如B处。 (修公路尽量不跨或少跨等高线) (2)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如A处。 (爬山容易) 3.等高线地形图中,山地不同形态部位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 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 尤其是 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5.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 坡度较陡 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咼 最高高原一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取大的咼原 巴西咼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一一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盆地一一刚果盆地最深的海沟一一马里亚那海沟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 剖面示意图,启 发学生辨别五种 陆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 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 指导学生从课文 中找出世界之 最,并强调“世 界之最”的重要 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 行对比分析海底 地形是学生比较 喜欢的一部分内 容,可适当将一 些海底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增加课堂的趣 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 判断,提高兴 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 原;山地与丘 陵的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总结盆地的特 点。 定性定量描述 五种陆地地形 的特点 、、亠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板书设计: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海底地形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相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内容 本课时在教材第27—32页。详细教学内容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根本概念。 2.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间隔、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上下起伏 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分成四人一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开动脑筋用乖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在制作模型时,自觉地反复去看书,认真领会地形模型不同地区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发挥无限想象,激活思维,再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等高线示意图。欣喜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时,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事先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对家乡的地形的调查过程中注意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到动手理论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打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区分地势上下;根据等高线疏密区分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根本形态。 教学打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络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严密联络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承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步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1.安排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按学生情况详细分工,便于上课讨论。 2.自己事先用聚丙乙烯制作一个较大的地形模型,做出山谷、山脊、并画出等高线。上课时作为教具使用。 3、关注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及时反响、协调。 学生准备 1.预习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型新课 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结合景观图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难点) 3、了解世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在图上记忆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和位置。(重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部位,判读坡的陡缓。(重难点) 5、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地形模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等 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导学阶段: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比如上蔡县是平坦的地方,而有的地方则是高大的山脉,那么地表的高度起伏的形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地形。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阶段: 学生据目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地形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后小组内交流。 点拨阶段: 一、陆地地形 (一)地形概念和高度 提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哪五种基本地形? 2、高度有哪两种表示方式? 3、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据图完成33页活动。 4、通常我们标注在地图上的高度是哪一种高度?海拔有几个值?相对高度呢? 在问答中引导学生对高度的不同表示理解,并能估算某地的海拔或者相对高度。我国海拔的起点是黄海的海平面。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 通过课本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明白,对地形的描述主要从“海拔高度”和“地表起伏状态”等方面。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1 也可以从描述的两个方面总结五种地形的异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 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 理解: 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 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运用: 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 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 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课件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地形教学设 计(新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情感目标:关注当地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可以运用数学上接触过的知识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实际形态也较熟悉,但是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具体特征,统计数字需要强调,尤其是山地与丘陵、平原与高 原之间的差别,可以利用剖面示意图辅助。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创设情境法

三.五种陆地基本地形 绘制地形剖面示意图让学生判断 海拔高度(米) 5.平原:〈200 2.高原:〉500 3.山地:〉500 坡度较陡 4.丘陵:〈500 相对高度〈200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那海沟 了解海底地形 课堂小结:利用板书总结知识点,强调读书、学习的方法。 课后作业;布置阅读“世界地形图”从中找出世界著名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熟读名称,记清位置。利用简单的地形 剖面示意图,启发 学生辨别五种陆 地基本地形 总结五种陆地基 本地形特点 通过书上活动,指 导学生从课文中 找出世界之最,并 强调“世界之最” 的重要性 可与陆地地形进 行对比分析 海底地形是学生 比较喜欢的一部 分内容,可适当将 一些海底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兴趣 和增加课堂的趣 味性。 通过读图思考 判断,提高兴趣 积极思考 比较平原与高 原;山地与丘陵 的相同之处和 不同之处。总结 盆地的特点。 定性定量描述 五种陆地地形 的特点 注意: 本课可让学生找世界之最,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理解 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陆地地形 海拔、相对高度 海底地形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无巧不成书教案 湘教版

班级姓名层次 中国区域地理——中国的地形 学习目标 1、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我国主要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和特征。 3、我国的地形特征。 重点难点 1、重点: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2、难点:我国地形的特征 学习方法 读图法、图示记忆法。 学习新知 一、地形特征 1.地势:,呈。 2. 地势意义:――输入、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3. 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广大 分析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主要山脉: ⑴东北--西南走向: ⑵东西走向: ⑶西北-东南走向: ⑷弧形山系: ⑸南北走向: 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

三、在下面地形图上填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名称 班级姓名层次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 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A.大兴安岭 B.南岭 C.长白山 D.台湾山脉 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4.下列山脉不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巫山 D.天山 5.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走向为()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一西南走向 D.西北一东南走向 6.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 A.吉林 B.云南 C.内蒙古 D.山西 7.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 A.高山、高原、盆地 B.丘陵、高原、平原 C.平原、丘陵、盆地 D.盆地、高原。平原 8.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A.1/10左右 B.1/20左右 C.1/5左右 D.1/3左右 9.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昆仑山 D.天山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 11.下列山脉既是东西走向山脉,义是阶梯界线的是() A.天山 B.昆仑山 C.祁连山 D.巫山 12.下列山脉是省区界线的是() A.祁连山 B.大兴安岭 C.长白山 D.秦岭 13.下列山脉,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3 世界的地形(第课时)》学案 湘教版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2.3 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案湘教 版 学习目标: 1.对比地形鸟瞰图、平面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理解它在使用时的优点及如何使用、阅读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重点、难点: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 自主合作探究 (地形图) 【自主学习一】等高线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右图中甲地海拔米,乙地海拔米,丙地海拔米。丙地相对于甲地的 相对高度是米。 2.等高线及特点 (1)定义:在平面图上把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组成的曲线。 (2)等高线的主要特点。 ①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②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即相隔的高度差)一般都 __。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度差叫等高距。如右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③零米等高线一般表示海岸线。 ④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一幅图内不一定闭合)。⑤同一幅图内,除 陡崖和悬崖,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 中的部分不中断。 ⑥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⑦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在等高线图上,一般加一条垂直于等高线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表示出坡度的方向,这条指示坡向的短线叫示坡线 ...。【跟踪练习1】(1).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叠的部分是( ) A鞍部 B山脊C陡崖 D山谷 (2).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