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

拟一再,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泼了课堂气氛。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商量的形式分析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给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时机,也给学生制造了合作学习的时机。

湘教版世界地形教案

世界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4、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教学重点】: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能够区分它们的形态特征。 3、识记特殊的地形区。 【教学难点】: 1、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根本概念。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海拔与相对高度、五种陆地地形的异同点,课采取比拟法,因为有比拟才有鉴别,要鉴别地理事物的异同,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放在一块比拟。 【教具】: 多媒体、地图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讲授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七和四大洋,知道了它们的名称、分布、大小以及洲界限,那么,外表和大洋底部的外貌形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是平坦还是上下起伏呢〞学生:上下起伏的,〔其它答复〕。 教师:恩,是的,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干点和看法,但上下起伏是对地表形态最好的形容。那么我们首先用三分钟的时间来给大家看看世界有哪些地形,这些地形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同。〔放视频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看完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世界的地形是不是上下起伏以及多种多样的呢,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凸起的,有的是凹陷的,我们就把这些地球外表上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今天教师将带大家去探秘世界的地形。〔板书:第三节:世界地形〕 刚刚教师已经提到什么是地形,有哪位同学记得吗〞学生:是地球外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的总称。 教师:这位同学答复得非常棒。地形就是地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的形态的总称。一定要记住是地表各种各样的上下起伏的形态。〔边讲边板书:一、地形概念地表各种各样上下起伏〕 地表的上下起伏是在陆地上能看见的,但是还有一些被海水淹没,存在于海底的,因此我们把地形总体分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板书:二:陆地地形〕我们先来看看陆地地形是怎么区分的,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异将陆地地形分为了平原、高原、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教案与课后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教材包含“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和“学看地形图〞三局部内容。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根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的比照。海底地形:教材利用海底地形示意图,介绍了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局部是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以及大洋中脊。学看地形图:主要通过实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图,形象的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经常出现照抄现象。2、通过第—次月考可以看出,学生看图马马虎虎,根底掌握不牢,两极分化特别严峻。3、学生方向感不强,计算不过关是本节课学生的最大薄弱环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根本概念。2、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和海底地形特征。3、初步学会在地图上区分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上下起伏和坡度陡缓。4、了解等高线分层设色的制作原理并学会阅读地形图。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采纳比照分析法,认识各种地形图,进而学会阅读地形图。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2、能够依据需要选择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一般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五种陆地根本地形,能够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五种陆地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教学难点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制作与阅读。2、等高线形态与地势上下、坡度都换的关系。 由于 2022-8-24 15:00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的对话活动、学生的读图活动比

七年级地理上册23《世界的地形》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目的]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 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 形的世界之最 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 形态。 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 理事物的能力。 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 [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法 [教具准备] 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 一、陆地地形 1、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 2、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 吗?

(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 3、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1、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 2、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 3、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 4、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 (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 二、海底地形 1、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 一、学看地形图 1、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世界的地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并能够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的地形特征,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地形的兴趣,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的定义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七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

的基本概念和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形的概念和分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要素,你们还记得吗?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请举例说明。 4. 学生举手回答。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 1.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 2. 教师:同学们,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地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3. 学生观察并思考。 第三环节:讨论与合作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地形进行讨论。 2. 教师:现在,请你们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你们选择的地形。你们可以讨论这个地形的特点、地理位置、对人类活动的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总计第课时 学习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形态特征,主要地形区和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2、能对照地图说出著名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及分布 3、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方法与过程:通过读图,析图,填图,学会本节的主要问题 重难点:1、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主要地形区在大洲的分布 2、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读P27图2——31完成要求 第一种:定义注意它有之分。第二种:定义 练习:在下图中指出哪些是海拔,哪些是相对高度 A A的海拔,B的海拔 300 C的海拔 200 B A与B的相对高度, 100 A与C的相对高度。 0 海平面 100 C 注意:在计算相对高度时,海拔高的减海拔低的,减深度时一度要变号为加。 二、陆地地形 1、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 练习:1、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在洲;最大的高原,在洲;最高的高原,在洲;最大的盆地,在洲。 2、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一是,二是。与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一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二是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在图中找出这几条山脉,并指出其走向。三、海底地形 学生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陆地 A B C D E F 海底地形分三部分: 1、, 2、 3、包括()在这三部分中其中以的经济开发价值最高,可以从事 四、巩固练习: 1、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游,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在洲。 2.向海洋的浅海地区是,其深度一般不超过米。 3、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中的“山小”是指高度。 5、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位于洲。 6、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是米。 7、世界最高峰和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海拔-400米)的相对高度是 8、下列关于丘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峰峦起伏,坡度陡峻B.海拔高,但相对高度低 C.按一定走向有规律的分布D.有起伏,但坡度和缓 9、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A.巴西高原B.青藏高原C.蒙古高原D.东非高原 10、纵贯南北美洲的高大山系是( )。 A.喜马拉雅山系B.阿尔卑斯山系C.科迪勒拉山系D.阿特拉l 1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东北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伯利亚大平原D.恒河平 15、海底地形多样,属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不大,海水不深米)的称为( )。 A.海岭B.海盆c.大陆架D.海沟 16、大洋底部一般有( )。 A.洋盆海岭海沟B.大陆架大陆坡洋盆C.大陆架海岭海沟D.大陆坡洋盆海沟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学案

章节与课题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时 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2,学生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3,学生能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可识别各种陆地地形(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 使用 多媒体设备,各种地图 学习过程学 习 要 求 或 学 法 指 导 教师二 次备课 栏 【自学准备】: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读一读: (1)在地图上,将陆地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2)在地图上,将海洋中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3)等高线中的高度用的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4)等深线中深度起点应该从开始,采用负值。预习、填空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2. 想一想: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 (2)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等高距)一样吗?。 (3)不同的山坡,坡度不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是如何反映的? 。 3. 看一看: 对比课本2-28地形鸟瞰和2-40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表。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结论:等高线是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定:山顶的高度;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深线就是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度>1000米<200米>500米<500米--------读图分析、思考讨论,并在学案上落实下

来地面起伏程度内部平坦地势平坦坡度陡坡度和缓周围高,中间低 二、五种山地地形 1. 找一找: (1)在课本2-42和2-44中分别找到以下山地地形的名称: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2)山顶的图例是。 2. 比一比: (1)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2)山脊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还是低处伸出?。 (3)分别从海拔100米处,沿山脊和山谷爬向山顶,哪个部位更容易?。 3. 想一想: (1)站在山脊两侧的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2)站在山谷的两侧地两个人,能够完全看清楚对方的身体部位吗?。 (3)如果天降暴雨,山脊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如果天降暴雨,山谷两侧的雨水的流向是什么?。 4. 做一做: (1)利用橡皮泥或粘土等材料制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 (2)将红色或黑色的纱线沿不同的高度围住你制作的地形模型,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注意等 高距要相等。 结论:五种山地地形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低处伸出 的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伸出的为山谷;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发育成河流;两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相交的地方是陡崖。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一.选择题: 阅读图2.3-4,回答1-3题。 1. 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小于260米 B. 大于260米 C.240─260米之间 D. 260─280米之间 2. 图中登山相对容易的地点是:() A.B处 B.C处 C.B和C两处都一样容易 D.B和C两处都不容易 3. 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所示地形属于()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4. 下列四幅等高线图(图2.3-5)中,表示盆地的是 (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世界的地形》优教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了解世界陆地两火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陆地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_____________。 2.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种基本类型。 3.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________;而高原海拔较________,边缘比较________;世界最大的平原是________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_高原。 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表________。不同的是,山地较高,坡度较________,沟谷较________;丘陵较______,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______米。 5.盆地四周多被________环绕,中部相对________。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 6.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一是________山脉带,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________山系。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________方向延伸,主要有________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世界最长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________山脉。 二、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起伏不平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沟等地形。世界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海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_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地形》,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是对上节《地球海陆分布》的细化。地形 是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这一节内容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教材包括了三大内容,即“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陆地地形”教材首先从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基本概念入手,对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作出了简略对比。对于各种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要充分利用世界地形图,重点学习陆地上的两大山脉带,其他的让学生自主去收集有关的世界之最。“海底地形”部分通过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形的组成。“学看地形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以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读图、析图。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地形图的能力。由于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是本节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2、教情分析 1、心理和生理特征:从年龄特征来看,六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2岁,他们刚刚接触地理, 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地理这门课充满兴趣。 2、知识现状: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初步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因此本节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运用已有知识和 方法来自主学习、分析归纳,从而提升学生认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多种能力。。 3、知识障碍:本节课任务重,等高线地形图难度较大,教材是以学生读图比较一—获取 知识—一归纳规律的线索来组织内容的。教学过程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要创设情景, 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 务。教学过程中读图法贯穿始终。各种图像通过课件演示出来,增强直观性。。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3、了解海底地形特征。 能力目标:能判别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世界的地形》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了解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2.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家园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 1、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2.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课前我先问学生:我们都生活在哪里?(学生回答:地球上)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表面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往窗户外看回答:有山、有树、有水……总的来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下面请看几副图片(用课件展示各类地形图片),多种多样的地下早就了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了解世界的地形。 教学过程: 任务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 2、什么是地形? 学生回答:地球表面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合作探究: 1、先观察图2-38,后看很多种的文字介绍。学生回答: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两种?

2、思考并回答教材P.33“活动”1、2,以加深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估算。 3、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三幅图片。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11.43米,但有人站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吗?(提问个别学生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时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 任务二、五种地形类型 自主学习: 1、陆地表面有哪些地形类型呢? 2、利用教材P.36“活动”1,读图2-38,判断A、B、C、D、E各点所在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让学生利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对五种地形的感性认识。 合作探究: 1、运用比较法区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归纳完成下表。 我们了解了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你知道世界上哪些著名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吗? 2、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世界陆地上两大高峻山脉地带——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的山脉带,观察它们的走向分别有何特点?它们分别由哪些山脉构成? 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最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观察的结果。 3、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刚果盆地等地形区,并描述它们所在的大洲位置。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 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 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 理解: 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 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 运用: 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 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 (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 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 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影像资料)我们知道它是世界的最高峰。首先,先看一段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影像资料,然后,再归纳山地的形态特征。 (学生活动)山地的特征:1.海拔高 2.险峻,也就是坡度较大。山体往往是成组分布的,常用峰起伏,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世界有哪些著名的山脉呢? (课件演示)世界上有很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有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有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

第二章地球的相貌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教学内容 本课时在教材第27—32页。详细教学内容包括陆地地形、海底地形、学看地形图。 教学目的 知识与才能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的根本概念。 2.理解五种根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典型的平原、高原、山地、盆地等地形类型。 3.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高山带的分布规律,能对照地图说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在的大洲。 4、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区分方向、量算间隔、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地势的上下起伏 和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 分成四人一组,合作制作地形模型,开动脑筋用乖巧的双手制作各种地形模型。在制作模型时,自觉地反复去看书,认真领会地形模型不同地区的特征,根据其特征发挥无限想象,激活思维,再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出等高线示意图。欣喜地欣赏自己的作品时,用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事先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对家乡的地形的调查过程中注意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自制地形模型的过程中,理解到动手理论的重要性。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要学会发现、认识、比较、判断。 2.通过调查家乡的地形特征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打破 重点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区分地势上下;根据等高线疏密区分坡度陡缓。 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表的各种根本形态。 教学打破 本节教学内容以认知地形图为中心,容量大,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即地形图与实际的地表形态之间的联络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和几幅图片不易形成空间思维,不能很快地认识和运用地图。所以,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自制地形模型的活动,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非常形象、直观,对地表形态的图示比课本上的插图更明确,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严密联络在一起分析,便于低年龄的七年级学生理解承受,不仅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同时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进步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1.安排学生分组,并选出组长,按学生情况详细分工,便于上课讨论。 2.自己事先用聚丙乙烯制作一个较大的地形模型,做出山谷、山脊、并画出等高线。上课时作为教具使用。 3、关注学生的准备工作情况,及时反响、协调。 学生准备 1.预习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世界的地形》金榜教案(第1课时)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海底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 2.了解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著名山脉带的分布规律,能在地图上找出最著名的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位置。(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小明从地形图上发现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 玛峰的高度是8 844.43米,可来自青藏高原的卓玛 却说珠峰的高度只有4 000多米。聪明的你觉得他 们谁对谁错呢? 分析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相对高度), 导入新课。 模式三图片导入 多媒体展示陆地表面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地 形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与发现 展示海拔与相对高度的 图片,学生观察与思考: 通过引导学 生思考,明确 相对高度、海

下列描述的高度哪些表 示海拔?哪些表示相对 高度? ①学校旗杆高15米 ②珠穆朗玛峰高 8844.43米 ③姚明身高2.26米 ④吐鲁番盆地高-155米 结论: ②④是海拔 ①③是相对高度 拔的概念。练习与总结 问题:甲、乙两地海拔及 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 别是多少米? 思考: 1.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 度? 2.如何计算相对高度? 总结:海拔、相对高度的 概念及相对高度的计 结论: 相对高度=两地海拔之 差。 掌握相对高 度的计算方 法。

算。 追问与思考地表有高低起伏状况, 哪种高度的表示方法表 示地表的高低,哪种方 法表示地表的起伏状 况? 结论: 海拔→地表高低; 相对高度→地表起伏。 理解高度表 示方法的应 用。 承转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有很多地形类型。 观察与发现观察五种地形景观图, 发现:常见的地形类型 有哪些? 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 图,并观看《地形的特 点》视频,分析各种地形 类型的特点。 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 和丘陵这两组地形类型 的特征,讨论后归纳并 完成表格。 结论: 山地、丘陵、平原、高原、 盆地 1.高原与平原,地表起伏 小,但高原边缘陡峭,而且 海拔高,超过500米。 2.山地与丘陵,地表崎岖 不平,但山地海拔高,超过 500米,丘陵海拔低,一般 在500米以下。 明确五种基 本地形的概 念,理解不 同地形类型 的异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世界的地形联系起来,既符合地理规律,又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学习其它等值线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渴望学习新知识,参与意识较强,但地理综合能力还比较缺乏,对地图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还比较差,缺乏空间和立体的概念,因此,在课堂中要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总结知识的能力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区别山脊和山谷,培养学生认识、比较、判断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 4.能够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为生活、生产建设服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山体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难点:山谷和山脊的判读方法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启发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39页活动2中的第(3)小题过渡:我们去爬山,会看到不同的山体形态 展示山体地形部位的图片,直观认识下列山体地形部位名称 【合作探究:】山体地形部位的判读 环节一:读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总结山顶、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态特点 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山顶——拓展盆地地形类型的判别。 陡崖——拓展适合发展的运动项目及可能出现的景观。 此处插入本土地理景观——陵水枫果山瀑布号称“海南第一瀑” 环节二:观察模型,找出哪些是山脊,哪些是山谷,结合图2-49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讨论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如何区别呢? (注意观察等高线弯曲部位数值的变化规律)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课型新课 课标要求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结合景观图认识五种陆地地形的特征,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难点) 3、了解世界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在图上记忆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的名称和位置。(重点)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地部位,判读坡的陡缓。(重难点) 5、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地形模型。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等 知识结构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导学阶段: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表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比如上蔡县是平坦的地方,而有的地方则是高大的山脉,那么地表的高度起伏的形态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地形。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阶段: 学生据目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地形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后小组内交流。 点拨阶段: 一、陆地地形 (一)地形概念和高度 提问:1、什么是地形?陆地表面有哪五种基本地形? 2、高度有哪两种表示方式? 3、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据图完成33页活动。 4、通常我们标注在地图上的高度是哪一种高度?海拔有几个值?相对高度呢? 在问答中引导学生对高度的不同表示理解,并能估算某地的海拔或者相对高度。我国海拔的起点是黄海的海平面。 (二)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 通过课本的景观图,引导学生明白,对地形的描述主要从“海拔高度”和“地表起伏状态”等方面。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异同1 也可以从描述的两个方面总结五种地形的异同

湘教版地理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

湘教版地理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总结回顾过去一个月的不足。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地理地形教学反思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地理地形教学反思范文1 一、对课前整体教学设计反思 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试着编写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案例如下: 赤壁之战前夕,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际,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允许借东风相助。其实诸葛亮只是预测到了过一段时间天气会反常,故弄玄虚而已。 问题: (1)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试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 (2)周瑜为什么会因为“欠东风”而急出病来 (3)我国形成最大季风区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国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区域,试说明其气候特征。 (5)你认为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这样通过案例将要学习的内容转变成一个个小问题,教师只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时掌握天气、气候等知识,并了解形成该气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旁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种地形的特征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3、熟悉海底地形。 4、理解等高线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 物的能力。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4、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两个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3、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力。 三、教学策略: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法指导】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教师精讲点拨】(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 (2) 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3 ) 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