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旅游人类学:

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廖 杨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旅游人类学存在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之间存在着内

在关联,多元文化并置、 地方性知识!和 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旅游;旅游学;人类学;交叉渗透;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4)04-074-006

Tourism Anthropology:

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

LIA O Yang

(The Faculty of Social Culture and T ourist 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1,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scientific principle basis of 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

pology.And relation among the tourist,tourism subject and anthropology are inner interrelated.T 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 consists of pluralistic culture con g ruency, local know ledge !and culture mainstay each other !.

Key words:tourist;tourism subject;anthropology;overlap;tourism anthropology

相对而言,我国的旅游学是一门近二十年才兴起的学科。尽管我国古代的一些著述已或多或少地涉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但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理基础或学科理念,研究方法亦不够成熟,因此它往往成为古代历史或地理学的附庸,或附诸史籍之列传、地理志,或附诸志书之舆地风俗、民情土产,或地理之名山大川、神海圣湖、奇石异水等等。即便明人徐霞客及其游记,亦不外乎此。徐氏被后人誉为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也被列为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徐霞客首先是个地理学家,他的 观光!游记,更多地是他地理考察之余的妙笔神工。

由于作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旅游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它的基础薄弱,学科建构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不足,中国旅游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从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社收稿日期:2004-06-30。

[作者] 廖 杨(1972?),男,壮族,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24卷总第100期) 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 4,2004(V ol 24 General No.100)

廖 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会学、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营养不足会使得学科发育不良,营养搭配不合理或营养过剩,又会使得学科消化不良,也无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因此,找准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点非常重要。唯其如此,方能较好地进行边缘、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合理建构,才能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文以旅游人类学为例,试图阐明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问题。

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

旅游学与人类学都是比较难下定义的学科。这种难!不仅表现在学科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的庞杂难解,而且也表现在其理论、方法上的难以驾驭和建构。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一些共通的学理基础。

(一)人的文化!研究是旅游学与人类学的核心内容

旅游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由于旅游对象物的吸引才使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把动机变成旅游行为。王洪宾在其主编的?旅游概论#中认为: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王氏强调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社会现象,并且以游览为主要目的,但却忽略了旅游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质。旅游对象物吸引旅游者的类型很多,如自然生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奇异风光可以满足探险、猎奇的心理需要,或者是文物古迹可供观赏、研究,此外可能还有出于怀旧而故地重游等等。有的研究者曾经把当前全球性普及的旅游活动归纳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参与性旅游和休闲保健性旅游等4种类型,但无论是哪种旅游活动,本质上都是文化活动。

在研究人类文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中,人类学应该是比较地道和合适的一门。但是,什么是人类学!?人们可能会这样认为,只要是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都可以轻易定义。事实上,一些人类学者亦曾一言以蔽之!地定义过人类学!。在很多教材中,编著者曾言简意赅地告诉读者:人类学这门学科实际上是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 an)[1]这样的表述存在明显的缺陷。因为几乎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研究人类的,难道它们都应该纳入到人类学的范畴吗?我们知道,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文学、史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都是研究人类的文化创造、历史变迁和世界观的。其中,哲学的研究包括了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它十分像人的科学!。社会科学中的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而人类学却有一种包打天下!的雄心。

其实,人类学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虽然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常识为我们所熟知!,但我们实际上并不全部真正认识!,国内外的许多民族宗教冲突和矛盾实际上正是人们知!而不识!引起的偏差结果。因此,人类学被誉为规划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门美妙学科!和正确认识社会的科学!。

人类学的产生,是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远离自己的国度而到遥远的非西方异域去考察当地与己不同的人和社会并记录发表其所见所闻的产物。因此,从本原意义上看,早期的人类学学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类学学者,而是旅行家或传教士。不过,他们都注重对当地奇风异俗的观察和研究。

尽管实验民族志!之后的人类学者与旅行家或传教士在观察和研究异文化!的问题上已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但他们都面临着如何适应异域!、异邦!、异族!和异文化!等问题。换言之,异文化!问题是早期旅游者和人类学学者!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早期的西方旅行家或传教士同时也就是人类学学者!。20世纪20?30年代,马凌诺斯基等人开创的田野民族志!,标志着现代人类学的诞生。此后,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类学者与一般的旅游者或传教士在如何对待异文化!等问题上已有所不同。前者在异地猎奇的同时,强调求得对异文化!的了解和认

2004年第4期 贵州民族研究[季刊] 2004年12月版

识;一般的旅游者则更强调浮光掠影地触及异文化!,而不做深入研究。至于传教士,则可能介乎于二者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殖民地国家的先后独立,西方人类学者原先在海外殖民地进行的田野考察已经难以为继。他们只好把自己的研究转入国内本土社会,并试图把那些在非西方野蛮!、落后!民族社会中发展和建构起来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本土社会,开始了西方人类学的本土化历程。他们在本土化!中验证和修正原有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同时反思自身研究范式的缺陷与不足,人类学进入了反思阶段,亦即本文化!研究。

反思人类学学者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冲击的时候,常常把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其中。旅游业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与变迁,引起了人类学家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学家开始把旅游学和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促使了旅游人类学的产生。

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因旅游业而导致社会文化变迁的主要问题包括:什么是旅游者?他们的旅游行为和动机是什么?不同的需求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旅游方式?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阶层、宗教及法律等人类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旅游的意义和旅游给社会文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变迁。研究由于旅游业产生、发展而导致的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旅游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取向:一种是从旅游目的地角度进行的研究,另一种是从旅游客源地角度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从游客角度进行研究。这三种研究取向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神圣旅程!的仪式论和帝国主义形式论两大理论流派。

神圣旅程!的仪式论和帝国主义形式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展开研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这两派区别与联系的简单概括。但是,这两派都潜藏着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单向度思维的学术陷阱。要想真正实现旅游人类学的核心学术理念???研究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就必须同时从旅游人类学的母体学科???旅游学与人类学中汲取营养。旅游与文化互动!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当代民族???国家以经济发展为载体来实现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大同!理想的策略,而并非像文化人类学者所想象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涵化!那样简单。

总的看来,无论是早期人类学学者!、旅行家或传教士到达异邦!对异文化!的观察与研究,还是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的本土化和旅游的国际化,他们所面对的仍然是人的文化!。即便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出行系统和服务系统等,仍与人的文化!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人的文化!研究是旅游学与人类学的核心内容。

(二)旅游活动!本身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研究的真实田野!

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实际上是人类学研究中的真实!田野!。在这种!田野!考察中,人类学者需要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旅游本身是一个多元文化互动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文化资源对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社会究竟产生哪些影响?

2 大众化旅游消费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消费对于!本土!文化传统的再造或复兴构成何种关系?

3 旅游产品开发、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分配和交换对当地社会秩序造成何种影响?

4 旅游中的文化展示对当地儿童的社会化有何影响?

5 旅游目的地社会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

6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目的地社会的小康建设的关系如何?

从人类学角度研究旅游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旅游目的地!田野!表面现象揭示出其背

廖 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后所蕴涵的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本土文化意义。

(三)文化多样性和普同性的辨证统一是旅游学与人类学能够结合的哲学基础

人类的社会文化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不但各个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而且同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历史民俗区、宗教民俗区、语言民俗区以及各种风俗阶层、民俗集团等等的社会文化也千差万别。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其心理、性格特征自然多种多样。旅游者外出旅游观光,大多数是寻求与自己常住地不同的文化感受。求新、求奇、求异、求美,是大多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需要旅游者在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感知。在这个意义上,文化多样性或独特性构成了视觉人类学和感知人类学的基础。旅游学研究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反应,与人类学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感知和视觉反应在分析对象上是一致的,它们都面临着正确处理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关系问题。

在辨证主义者看来,文化不仅具有多样性、独特性,而且还有普同性。结构主义人类学者也认为,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着表层现象的结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这种内在的结构。这实际上意味着:民族文化虽然存在着多样性和相对性,但它们在基层上是相通的。在如何理解人!或看待人!这个问题上,旅游学与人类学的研究都必须对客源地和目的地社会做出自己的回答。

任何旅游活动,无非都是人看人!或者是人看物!。除了大自然的造化之物以外,大多数的物!仍然是人造的。因此,大多数的旅游活动实际上仍然是人看人!的过程。人类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但人性又有普同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和普同性的辨证统一,构成了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哲学基础。

二、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的内在关联

1.旅游目的地系统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旅游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社会文化体系同时也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换言之,旅游目的地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田野。如果旅游者具备人类学的基本素养,那么,旅游者同时也就是人类学者。他们外出旅游实际上就是一次短期的田野考察!。

2.人们喜欢到山川河湖秀美、风光奇特、景色迷人和民族风情浓郁的他乡去旅游,这与人类学关于他者!(others)异文化的研究相一致。

3.旅游客源系统和出行系统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影响,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人类学关于文化接触、文化涵化及其变迁研究必须加以详细考察的重要方面。双边互动!和文化互为主体性!的是其学科特色的重要体现。

4.旅游支持系统是旅游学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人类学田野考察关注的重要对象,构成了人类学整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呈正相关发展态势,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否发展,能否持续发展,均与旅游学研究水平有莫大关系,也与人类学者是否参与或其参与的频度呈正比例。

三、旅游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视野

(一)多元文化并置观与和而不同!的研究范式

多元文化并置观是西方人类学回归本土社会实践,力图通过融会贯通西方与非西方文化研究而阐明西方社会科学关键概念局限性的研究取向,是反思人类学的产物。旅游者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而到另外一个相对陌生!的异域!去观光,他(她)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情趣或心理感知,

2004年第4期 贵州民族研究[季刊] 2004年12月版

存在着一个价值判断或文化转换问题。这种转换是否成功,或者说达到了旅游愉悦之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她)是否在多元文化并置中采取了和而不同!的观察立场。

这种多元文化并置观与和而不同!的研究范式,在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研究中尤显重要。人类学家艾德华 布拉那(Edw ard Bruner)和民俗学家芭芭拉 科申布莱特-吉布丽特(Barbara Kirshen blatt-Gimblett)1994年合写的文章?草坪上的马赛人:东部非洲的旅游现实主义#(Maasai on the lawn:Tourist Realism in East Africa!)探讨了肯尼亚土著马赛人在一个叫做梅耶牧场!的旅游景点为旅游者所做的马赛民族传统表演。该牧场由一家在殖民时代移居到肯尼亚去的英国家庭所拥有。作者考察了表演者是如何通过文化表演来谋求政治和社会地位的。他们注意到,马赛人的文化表演其实再次展演了殖民主义,而且在表演之后,旅游者会被邀请在草坪上享用英式茶点!。马赛人受雇于英人家庭,他们要依靠英国老板来吸引旅游者观看表演。在这里,现代生活设施被掩藏起来,因为旅游者期望看到的是马赛人的所谓传统的、真实的!表演,想欣赏的是那种富有异国情调的、不同于自己文化的马赛人的生活形态,而马赛人则不得不表演他们认为旅游者希望看到的那些东西。梅耶牧场的表演不仅是一种旅游表演,也是一种历史戏剧的复兴。实际上,马赛人和梅耶牧场主仍然只可以控制一部分表演。他们的表演也是被一个更大的旅游工业制造出来的,因为殖民戏剧在梅耶牧场的表演开始以前早已存在了[2](P435-470)。只有运用多元文化并置观与和而不同!的研究范式,才能真正解读梅耶牧场!文化表演的本质内涵。

(二)他者的眼光!或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解释模式

强调他者的眼光!或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解释,是解释人类学派的基本立场。以格尔茨为代表的解释人类学者主张人类学的描述应该是一种深度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目的在于理解他人的理解!,亦即站在一个异文化!的位置上体察人类学者自身的本文化!。自从人类学学科成立以来,人类学者就宣称要造就一种独特的文化洞见,从本地人的观点出发!解释本地人(被研究者)的文化。人文现象的基本特质是丰富的符号诗学展示,而不是专家、学者才能解读的刻板的深层结构。文化研究与被研究的文化一样,是一种人与人得以沟通、社会得以延续、人生知识及对生命的态度得以表达的话语途径。这是格尔茨自我反省带给我们的启迪[3]。

弗雷德里克 劳(Frederick Lau)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是与民族国家对于国家的观念(state% s perspectives on nation)以及地方关于自我认同的理解交织在一起的,旅游表演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空间和话语中被建构和生产出来的。因此,上海中国交响乐团的表演包含着现代民族国家的中介叙事(meta-narratives),潮州的地方戏剧表演则展示了对于过去的记忆和一种集体认同[4](P113-134)。安 阿纳格诺斯特(Ann Anagnost)对深圳的锦绣中华!微缩景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现代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因为这个微缩景观里面涉及到了哪些是物质上、精神上、传统上和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显示了中国人对于自己的认识。人类学家路易莎 沈(Louisa Schein)主要关注中国西南地区苗族人中的个人力量(individual agency)与表演自我的观念。她讨论了苗族的认同是如何被中国境内的苗族、散居海外的苗族以及中国政府一起建构起来的。她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苗族不是仅仅由其他民族建构起来的少数民族形象的产品,苗族人也是通过运用以前形成的对自身的描述以及自己的文化生产,积极地参与到当地这个制造自我形象的过程当中。该书通过考察苗族人如何被他人展现以及他们如何展现自己,强调了展现过程的多样性!。她的这一研究与雷蒙德 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的观点相呼应,后者提出了选择性的传统!(selective tradition)的概念,主张塑造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因为传统是一种建构选择性的过去!的手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是当前社会和文化组织的一个方面![5](P9)。这些都是从他者的眼光!或地方性知识!所做的文化解

廖 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释。

(三)相对整体的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

人类学强调文化是制度之母!和文化互为主体性!,强调从整体上分析影响文化发展的各个构成要素。旅游活动是一种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的文化活动,客源市场、目的地社会及出行、支持等各个系统之间的协作需要整体关联。因此,人类学强调的整体观适合于研究分析联系性很强的旅游活动及其文化现象。

同时,从人类学的立场上看,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相对的先进与后进之别。在功能主义人类学学者看来,目的地社会的文化总是满足于当地社会生活的需要。但是,文化会发生变迁。在各民族选择本民族文化变迁方向时,一定要尊重各民族自己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愿,形成自主的来自目的地社会内部的、渐变的发展动力,避免以汉文化!或客源地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定、讽刺目的地社会特殊的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以相对观即文化相对论的原则去研究旅游特别是民族民俗旅游,才不致于伤害旅游目的地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情,才能保证民族团结,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跨文化比较研究是人类学学科的一大特色,人类学者从单一民族中发现的文化事实需要更多的其他民族文化事例来比较,其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观点也需要通过泛文化比较予以验证。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中肯地评价一种文化,用第一手材料建立起解释人们行为的理论框架。共时性地研究比较广泛联系的文化现象,比对单一文化的民族志描述更加具有普遍的意义。随着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时空观日趋成熟,更多的人类学者自觉地实践着以下方法论原则:在广泛的跨文化比较中确定单一文化的价值坐标,在充分肯定每一种文化的同时又不孤立地进行评说。通过比较,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个景区景点的文化特色,挖掘其发展潜力,进而打造和全面提升当地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振兴,又为旅游学和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在运用整体观、相对观和比较观视阈中的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时,仍然需要在多元文化并置中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也需要以他者的眼光!去看待他者!,在看别人!与看自己!的互动中洞察旅游活动背后的人文精神与理念。

参考文献:

[1](英)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Bruner,Edward and Bar bara Kirshenblatt-G imblett,1994.M aasai on t he lawn:T ourist Realism in East

A fr ica!,Cultural Anthropolog y9,(4).

[3]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L au,Frederick,1998.&Packaging Identity T hroug h Sound%:T ourist Performan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Jour nal of M usicolog ical Research17(2).

[5]转引自杰茜卡 安德森 特纳(Jessica A nderson T urner).杨利慧译.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J].民族艺术,2004,(1).

(责任编辑:石 船)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武乡红色旅游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武乡红色旅游[摘要]:红色旅游是中国特定历史情况下形成额度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具有历史性与不可再造性。武乡作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代表地之一,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旅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仔细研究武乡红色旅游的成果,可以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开展提供成功范例。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红色旅游;武乡;舞台开放;仪式; 红色旅游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国情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含义的旅游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由此看来,红色旅游既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性,又具有红色旅游特殊的教育意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红色旅游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学习性,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二、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以小见大,以人说史;三、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旅游资源的欣赏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同时,它所具有的独特教育意义易造成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该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不良印象,反而不利于老区建设和红色旅游的发展。 武乡红色旅游力避以上问题,突出红色旅游的特性,将历史的舞台重现给旅游者,以一种仪式化的形式展现给旅游者。 一、武乡及其红色旅游资源 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又是资源大县。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横跨太行、太岳两1引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12月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旅游规划与开发试题和答案

导论 一、名词解释20′ 1、现代旅游 2、旅游业 3、区域规划 4、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支撑体系 二、判断题15′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Thomas Cook & Son Ltd.)的成立标志着近代旅游的诞生。 2、人们通常认为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对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对于其它的各类和各级的规划均具有约束性,其它规划的制定都应该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 4、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5、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三、简答题20′ 1、简要说明近代旅游的发展所具有的特征。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与其他类型规划的关系。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工业革命对旅游的推动作用。 2、试论述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方法体系。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20′ 1、旅游资源 2、旅游规划 3、旅游开发 4、旅游专题规划 二、判断题15′ 1、旅游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2、旅游资源应按照能体现其最大经济价值的方式来开发。 3、旅游开发的取向选择与旅游资源本身的“可塑性”有关,也与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关。 4、旅游资源的评估主要是对其自然条件和可进入性条件的评估。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简答题20′ 1、简要介绍旅游资源的特征。 2、简要说明旅游开发的步骤 3、简要说明旅游规划的特点。 4、旅游规划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四、资料分析题15′ 试以下图为依据,说明旅游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2、试说明旅游规划的步骤。

如何将PDF转换成WORD PDF转WORD

如何把PDF转换成WORD 先了解一下: PDF文档到底是什么? PDF是出版和图形领域的软件厂商Adobe制定的电子文档格式标准。Adobe为之提供了免费的文档浏览器--Adobe Acrobat Reader以及相应的编辑软件--Adobe Acrobat,后者可以对PDF文档中页面的组织、链接进行编辑,对文档进行批注等等。而Adobe的另外一款软件--Illustrator则可以从各个细致入微处修整PDF文件。与普通格式的电子文档(如纯文本、超文本、RTF格式以及Word文档等)相比,PDF文档具有能够完善保持版面样式、跨平台等优越性,所以国外许多组织机构在发放无需再次编辑的文件时通常选择使用PDF格式。在我国,许多电子书籍也开始采用PDF格式。 创建PDF文件的典型方法并不是使用Illustrator等软件来编辑,而是先用普通的文字处理和桌面排版软件如Word、WordPerfect和PageMaker等编排好文档,然后通过Adobe的PDF Distiller或者PDF Writer等仿打印机引擎制作PDF文件。另外也有一些PDF文档是直接使用Adobe Acrobat配合扫描仪将原书稿扫描制作完成的,虽然该软件配有支持对多种西方文字进行光学字符识别(OCR)的插件,但是为了保证文字的可靠性,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PDF文件没有进行字符识别。 如何把PDF文档转换成Word文档 一款非常好的Pdf向Doc格式转换的工具,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v1.0。它是由ScanSoft公司同微软共同组队开发了一个全新的Office 2003 插件。该插件可以帮助你通过Word直接将Pdf文档转换为Word文档,并且完全保留原来的格式和版面设计。 这个名为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 的插件是首先捕获Pdf文档中的信息,分离文字同图片,表格和卷,再将其统一到Word格式。现在你可以重新利用早先你从网络上下载或Email中收到的Pdf文件中的信息,而无需添加任何其他软件。 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已经非常紧密的同Office 2003整合在一起了,有两种方式可以将Pdf格式转换成Doc文件。 第一种方式,在Microsoft Word 2003中你可以直接通过“文件”—>“打开”来打开Pdf文件。ScanSoft PDF Converter for Microsoft Word插件会自动弹出了,经过转换后我们就可以得到想要的Doc文件。 第二种方式,ScanSoft公司也已经开发了基于此的Smart Tag(Office 2003中重要的功能元件)能够轻松的通过右键来将PDF文件转换成为 Microsoft Word 文件。 =========================== PDF文件中的文字存在两种可能性: 其一,可能是以计算机字符代码的形式被包裹在文件中; 其二,也可能只是一个页面图像中的像素组成的线条,没有字符代码信息。很明显,只有第

旅游人类学

旅游人类学论文

文化真实性与旅游体验 2013年12月 摘要:随着对文化真实性探究的深入,发展旅游业时如何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考虑的因素也多起来,但主要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首先,传统文化在转换为商品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其次,不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而束缚拥有这种文化资源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国内外有关旅游体验的文献研究数量庞杂,还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尤其国内许多学者在旅游体验基本理论方面研究还处于从国外引进阶段,更多是对旅游体验定性方面的研究,而定量方面研究还显得十分薄弱。 关键词:文化真实性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影响文化真实性的因素旅游体验关于国内外旅游体验的研究综述旅游背景下地方文化真实性研究游客和社区居民的文化真实性感知总结 一、基本概念 1、旅游人类学 所谓人类学(Anthropology)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人类的发展过程、人类所拥有的文化等方面都应是其研究的内容,人类学就是从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和角度来研究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科学。旅游人类学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2、文化真实性 客观性真实、建构性真实、存在性真实客观主义者坚持“客观性真实”,即强调客观事物的原汁原味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旅游者体验是对事物原形的认识性体验。文化真实性的涵义也在文化商品化背景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文化商

品化对民族文化真实性的是非功过,本文将从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角度对旅游业中的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问题进行论述。 3、旅游体验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二、文化真实性 (一)旅游真实性研究综述 1、真实性的概念 真实性概念被引用到旅游业中,认为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经历旅游目的地的“真实”。现代人对真实的追求是因为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复制品与赝品,真实似乎越来越少,而人们追求真实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真实性”已被人们看的越来越重要。 2、文化商品化与真实性 商品化和真实性是可以互相促进和转换的。赵红梅指出对文化的商品化只要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文化商品化当作是文化发展的一条途径和一种方式,那么文化商品化对文化的发展就是有益的。Cohen指出,通过合理进行真实性的设计,不但可以使“真实”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可以使真实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 3、真实性的影响因素 游客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文化;游客数量;独立程度;宣传的一致性。游客“真实性”的感知受到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前期参观经历等的影响。游客对目的地的体验多深,了解多少,获得多少,除了与游客的旅游经验、文化素质、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年龄大小、身体状态以及先期所进行的旅游准备有关外,还受到东道主社会所提供的“社会空间”的影响。 4、真实体验与游客 旅游真实体验的主体应该是游客,游客的出游动机恰是追求文化的真实。因

旅游人类学

旅游前沿问题第六讲报告 ——旅游人类学 主讲人:孙九霞教授一、文献综述——旅游人类学理论 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孙九霞老师从人类学与旅游的关系切入,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在时代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普遍行为,引起的学者的注意。非西方世界旅游人类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在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注意到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却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出现。虽然在目前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当中,涌现出较多的应用性研究,但在作者来看,应用性研究其实只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不应该也不可能看作是全部内容。 迄今为止的旅游人类学的众多研究中,虽然研究的题材、范围、和对象极为广泛,但就其理论的渊源关系而论,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由根纳普、特纳等人创立的人类学仪式理论以及马康耐的“舞台真实”理论。 二、讲座内容回顾 1.关于人类学 1)概述 孙九霞在讲座的开始先概况的介绍了人类学这一门学科,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人类的本质的学科。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人类学是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亦称自然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 2)内部分野 如上所述,人类学是一个很广泛的学科,广义的人类学由四个组成部分: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生物人类学):在考古学家与体质人类学家合作下展开对灵长

(完整版)旅游学概论题库一

旅游学概论题库一 一.填空 1.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2.从旅游市场是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这个意义上来讲,旅游市场指的是或 _________。 3.旅游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科学范围内的研究对象,对它的研究通常分别在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领域进行。 4.二十世纪40年代以前的欧洲,受到传统的社会科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以为旅游学是要探讨和阐明旅游现象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5. _________年,联合国在_________召开国际旅游会议,提出长途旅游者和短途旅游者的概念。 6.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_________纳入进去。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二.单选 1.旅游资源的易损性表现在 A.有形旅游资源上 B.无形旅游资源上 C.有形无形旅游资源上 D.有形旅游资源强于无形旅游资源。 2.全面认识影响旅游的主客观要素,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业的_______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A.产品定位 B.价格制定 C.市场营销 D.销售渠道 3.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并成为该组织的第106个_______。 A.正式成员 B.附属成员 C.联系会员 D.团体成员 4._________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 B.短程游览者 C.旅游 D.游客 5.“Employment multiplier”指的是________。 A.收入乘数 B.就业乘数 C.产生乘数 D.营业收入乘数 6.马里奥蒂(A.Mariotti)认为,旅游活动是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社会现象。 A.文化 B.综合 C.经济 D.社会 7.在旅游学的重要分支中,应当以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 A.旅游的经济外壳 B.旅游的现象整体 C.旅游的文化内涵 D.旅游业 8.客人抵达目的地后有关预订房间,租雇车辆,提供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的委托,被称为_________。 A.联程委托 B.单项委托 C.代办业务 D.当地委托 9.直至________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才成为真正的企业。 A.1978年 B.1984年 C.1954年 D.1989年 10.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居于第三位的是___________。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旅游市场划分 中的宏观标准的是()()()() A.世界大区 B.国别 C.旅游访问目的 D.游客性别 E.游客职业

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

2002年9月第13卷第3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f Gu ilin In stitu te of Tou ris m Sep.,2002 V o l.13N o.3 [旅游文化研究] 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① 杨春宇,叶 文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关键词]生命礼仪;文化转型;旅游商品化;开发与保护 [摘 要]20世纪70年代,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这一问题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2)0320074205 The D evelop i ng Tour is m An thropology YAN G chun2yu (T ou ris m and Geog rap hy S cience Colleg e of Y unnan N or m a l U n iversity,kunm ing650092) Key words:rites of life;cu ltu ral tan siti on;comm ercializati on of tou ris m;exp lo itati on and p ro tecti on Abstract:Since1970’s,tou ris m has becom e an i m po rtan t p art in m odern p eop le’s life bu t in the m ean ti m e,there have app eared cu ltu ral co llisi on and tran sfo rm ati on th roughou t the w o rld.T he issue arou sed the atten ti on of an th ropo logists w ho have m ade tho rough investi2 gati on on the typ es of tou rists,the ai m,m o tivati on and p attern s of tou ris m,and the cu ltu ral i m p acts and social p rob lem s b rough t fo rth on the ho st coun tries by tou ris m.It ab so rb s m any basic theo ries from o ther cou rses and gradually fo rm it’s un ique theo ry.T hen their findings led to the estab lishm en t of Tou ris m A n th ropo logy,a b ranch of an th ropo logy. 一、旅游人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旅游人类学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的美国旅游业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一样,已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并以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西方社会学家对旅游业的研究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但人类学家对旅游业的关注却到了70年代才开始。这种对旅游业的突然关注被西方人称之为“如获珍宝”(serendi p itou s)。那么旅游业怎么会引起人类学家们的关注呢?众所周知,人类学家对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感兴趣,这些活动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以及用来指称这些方式的社会、文化术语都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人类学家们,如英国功能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等,就根据他们在田野调查中所注意到的一切写下了许多专题论文。此外,他们还注意把不同民族的人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人类学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种社会的文化的突然碰撞和变迁,深深引起了人类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冲击的时候,把旅游业的发展也纳入其中。开始的时候,人类学家把旅游者看做是一种征服者、统治者,或是传教者,他们充当了文化传播的媒体,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并把游客看成是引起世界上不发达地区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那时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

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轻松办公 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word和PDF互相转换的软件,由于许多人在使用不同的办公软件,在传输和交流文档以及打印文档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所以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建议把你所要使用的文档转换为PDF文档,以保证在他人电脑上可以无障碍的打开,和避免打印时所出现的字体变更,格式变更等问题。虽然pdf的交互性很好,但是却不便于编辑,所以你要编辑pdf文档的话,建议把pdf文档转换为office文档。所以,今天向大家介绍几款这方面的软件。 一,首推adobe acrobat x 10 Adobe acrobat x 10是adobe公司最新推出的PDF创建、编辑和查看软件,功能强大,相比上一版的acrobat 9提高了许多,首先从打开文档的速度上来说,个人觉得比上一般快许多,打开一般的文档比adobe reader快一倍多,和foxit reader相比来说,速度差不多。界面上,编辑的按钮主要集中在了右侧,上方按钮较少,这样方便编辑。从功能上来说,增加了保存为word,excel和图片等格式,支持保存为word 2003和2007,excel2003和2007,图片可以保存为jpg,TIFF等格式,并且把菜单集中到word和excel中,在word和excel 中你可以把word和excel文档输出成为PDF格式,如果你是office 2010的用户,你可以使用backstage就是文件背景视图中的save as来把word和excel文档保存成为PDF文档。 从界面上看,现在还没有官方的中文版本,只有英文等版本供大家使用,对于不懂英文的朋友来说,就有一些困难了,个人还是期待中文版早点推出,方便亿万中国用户。当然adobe 晚推出或者不推出有些软件的中文版,主要是由于中国的盗版太猖獗了,所以大家有条件的话,还是要支持正版,终究老用盗版也不好,做软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员,所以取得一定的报酬也是对的。 在转换速度上来说,从PDF转换成word和excel的速度非常快。从质量上来看,转换出来的文档的格式都没有变,和原word文档一样,我现在使用的结果是,会丢掉word里原先插好的目录标题文字,这个主要用来作自动目录的,还有有些下划线会稍微变化一下,有部分图片的一小部分会发生变化,其他的都很好。在这一点上,比其他的转换软件好许多。 从word,excel转换到PDF的速度和质量也很好,但个人觉得没有用office2010直接保存成pdf的速度和质量好,也不如doPDF的转换速度。但是好的地方在于和office的高度集成,还有转换文档的平滑性,同时还可以随意创建和编辑pdf文档。这个版本还强化了社交和分享的功能,你可以方便的添加评论和与他人分享文档。 从体积上来看,许多人都觉得体积大,现在的安装包体积有400多M,相对于foixt要打30多倍,但是呢,其功能比较全一些,对不同种类和不同语言的pdf文档支持好许多。Adobe acrobat和foxit,就相当于microsoft office和金山的wps一样的。Office虽然臃肿体积大,但是它对office文档的支持和兼容性最好了。wps体积小,功能也很多,对于一般办公已经足够应付了,但是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较大的或者某些office文档用wps不能打开,但是用microsoft office就可以打开。所以还是推荐大家使用这个体积大的adobe acrobat x 10。 官方网站试用链接(需要有adobe账号): verycd程序下载安装地址: 二,Nitro PDF Professional

旅游人类学教程 第六章 旅游中的符号体系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名:旅游人类学教程 章节:第六章旅游中的符号体系 内容提要: 本章节主要从符号的视角论述了旅游中的符号体系。首先,对符号的定义、功能、理论与核心特征进行引介;随后,着重介绍旅游景物中的符号结构,以及这一结构中作为核心要素的符号信息与实际景物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转换步骤,进而论述这一转换又如何构建了景物的神圣性与象征性;之后,论述景物的符号叙事;最后,分析旅游消费的符号性实质,及其构成消费中象征性与意指性所必备的条件。 章节结构: 一、符号理论引介 (一)符号理论概述 1.符号的概念 2.符号理论的脉络 3.符号的分类 4.符号的功能 (1)指述功能(2)表现功能(3)传达功能(二)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1.符号意义的构成 2.符号意义的编码 3.符号意义的特点 (三)符号与文化的关系

二、旅游景物的符号学与符号叙事 (一)旅游景物作为符号的社会背景 1.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life-style) 2.现代性催生的“旅游体验”(tourism experience) (二)旅游景物的符号学 1.旅游景物的符号结构 (1)旅游景物的符号构成 (2)作为景物符号核心的景物信息(marker) (3)从景物信息到景物的转换(marker-sight) 2.能作为象征符号的景物 3.神圣景物及其构成 (1)神圣景物(2)神圣景物的形成步骤(三)旅游景物的符号叙事 1.符号叙事 (1)叙事(2)族群符号叙事 2.旅游景物的符号叙事 (1)选材(2)制造(3)使用 (4)保存(或废弃) 三、旅游消费中的符号指喻 (一)消费的符号性指向 (二)旅游消费的符号性指喻 1.旅游的商业活力 (1)新型文化媒介人(new cultural intermediates)

旅游人类学-

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人类学结课作业 题目: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XXXXXXXXXXXXXXX2 学生姓名:XXXXXXXXXXXXXXX

摘要: 国外研究: 1960年起,“旅游影响研究”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逐渐形成了旅游经济、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社会文化三个领域的影响研究.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迅猛发展,旅游给目的地社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1970 年以来,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开始成为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关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影响居民感知与态度以及相应的理论等方面。1中国最早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至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其表现在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 1990 年以后可以看作是一个起步或开创性阶段,它吸引了诸多学者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在这一阶段涌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中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主要特点、关注重点、未来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数量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余秀娟)国外,旅游业出现得更早,相关研究也显得丰富而深入,人类学、社会学、旅游学、民俗学等领域涉及。旅游影响在人类学领域取得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旅游人类学,并且其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对此的研究成果也颇丰。正如美国学者葛雷本(H.Graburn)所说:“西方人类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的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等层面上。宗晓莲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评述》一文中认为,从目的地社会出发进行研究最为常见,而其中以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居多,早期学者们对旅游带来的影响持否定态度,后期研究中发现情况不是那么单一,发展旅游带来的影响利弊皆有,且不能完全归之于旅游开发。关于此,在维莱内.L.史密斯(V.Smith)与1977年编著的《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Hosts and Gue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一书中有较多的论述,这本书曾两次被西方学界称为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里程碑,突破了单一角度评价旅游影响视野。在民俗旅游中,关注政府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管理的相关的论述在国外旅游界已经引起普遍注意。美国学者埃文斯.坡洽德(Deirdre Evans Pritchard)在《真实性、旅游、传统和法规----以坡特为例》一文中,通过对美国西墨西哥州最古老的建筑坡特宫殿附近售卖手工艺品的印第安人的遭遇,说明传统的外在要素常常干预其传承过程,公众、法律和文化保护主义者的设想、态度及注意力影响着的珠宝制造和销售,该实例中还涉及政府对传统的干预。本迪克丝(Regina Bendix)的《旅游和文化表演----发明传统为了谁?》一文中,针对前期该领域的研究中对经济动机导致民俗表演的创造,从而影响旅游中民俗真实性的批评。另一个学者苏珊.露丝(Susan D.Russell)考察了菲律宾一个曾经是殖民地的旅游点,指出这个村寨为旅游展演的传统宗教节目、歌舞习俗对强化民族认同身份有重要意义。这些学者拓展了对旅游的研究视野,把民俗旅游问题推向了纵深。 1990 年以后可以看作是一个起步或开创性阶段,它吸引了诸多学者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文献和成果在这一阶段涌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中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主要特点、关注重点、未来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但是数量有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 (吴磊漓江流域)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西方学界对于旅游带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研

旅游人类学

1旅游:人们居于不同想法离开居住地前往异地,在此过程中同旅游中介和旅游地所发生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2游客:出于不同想法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文化地区体验不同生活,或参观或访问的群体。 3符号:符号即旅游标示物对游客的意义,作为符号系统,一般的旅游标示物都具有两种基本的指示功能,能指和所指,同时也具备几种基本的指示功能:标志功能、代言功能、宣介功能,通常符号的能值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变化不大,而能指变化却很大。 4通过仪式:“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过程,包含分离、过渡、组合三个程序内容,就如从世俗、神圣、世俗的变化。 5旅游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以与旅游相关的文化事项未研究对象,比较偏应用,主要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和演变,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6全球化:这一概念,源于对国际关系和现代化的延续,它不只限于政治经济领域,同时社会文化也出现全球化,它体现在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在全球流动,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 7柯思:从旅游经验角度来分析,游客的旅游经验有多种模式和类型,1:来自于游客生活的社会所施于的“推力”而产生的“再生模式”2:由于厌倦、无聊现在的生活而逃离,体验新生活的“转换性模式”3:以体验经历不同文化为目标的“经验性模式”4: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模式去进行长期的旅行体验的“实验性模式”5:

以一种“选择性”的精神中心为信念或为之约束的“履约性”的旅行活动的“存在性模式”。 8旅游人类学的基本方法:人类学是一个跨地域、跨文化的学科,人类学研究最关心的是社会群体的文化表现和社会行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田野调查素来以在某一个“异文化“地方长时间生活,参与观察,从事第一手资料收集,重实地调查为原则,他可以让我们去到主、客人的社会,能让我们参与进当地人的生活,去了解当地人的文化风俗习惯等。 9旅游的全球化图景:全球化现象政治经济领域,社会文化也出现空前的”流动“1,”族群图景“的流动,不同民族和人群在全球化背景下大规模移动现象,使生活方式发生史无前例的改变2,”技术图景“的流动,科学技术作为技术性工具和概念在全球化经济和文化活动中成为无以替代的重要角色3,”财金图景“的流动,指资本的全球化流通,经济贸易在全球范围活跃的进行着4”观念图景“的流动社会价值体系和观念形态会借着全球化的流动进行传播和互动,5”媒体图景“的流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电影等各种方式传播信息是全球化的表现。 10真实性:旅游的真实性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和认知:1“客观性真实”指旅游在客观方面的原始性属性,游客的客观经历和游客的认知大致相同,2“建构性真实”经过人为加工而呈现出来的,既包含了旅游行为本身的客观性,也加入了别的因素,如:想象,期待、权力等主观性,使旅游“客体”成为一种“象征性真实”。3”存在性真实“是由旅游者和旅游活动所引起的、所获得的,对于建构性真实的主观体验,这种真实与具体旅游活动中的客观物质无关。 11从旅游人类学角度分析游客:1离开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地的人2他们或以休闲、或以积累不同经验、或以体验不同的异文化为目的、想法、观念而外出。3他们将围绕异文化地区展开一系列的娱乐活动。4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或是观望,或是简单参与,或是深入融入体验。5旅游时间或长或短,最后他们会有不同的旅游体验,这就是游客。

如何将pdf转为word

怎麼把pdf轉成word 有以下兩個方法, 1、實現工具:Office 2003中自帶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 應用情景:目前國外很多軟體的支援資訊都使用PDF方式進行發佈,如果沒有Adobe Reader,無法查看其內容,如果沒有相關的編輯軟體又無法編輯PDF 檔。轉換為DOC格式則可以實現編輯功能。儘管有些軟體也可以完成PDF轉換為DOC的工作,但很多都不支持中文,我們利用Office 2003中的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元件來實現這一要求最為方便。 使用方法: 第一步:首先使用Adobe Reader打開待轉換的PDF檔,接下來選擇“檔→列印”功能表,在打開的“列印”設置視窗中將“印表機”欄中的“名稱”設置為“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確認後將該PDF檔輸出為MDI格式的虛擬列印檔。 編輯提示:如果你在“名稱”設置的下拉清單中沒有找到“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e Writer”項,那證明你在安裝Office 2003的時候沒有安裝該元件,請使用Office 2003安裝光碟中的“添加/刪除元件”更新安裝該元件。 第二步:運行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並利用它來打開剛才保存的MDI檔,選擇“工具→將文本發送到Word”功能表,並在彈出的視窗中勾選“在輸出時保持圖片版式不變”,確認後系統提示“必須在執行此操作前重新運行OCR。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不管它,確認即可。 1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

《旅游人类学》读书笔记 旅游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或许可以说,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进行着旅游活动。当然,这种“旅游”更恰当的来说可以称之为旅行。因为这里所说的旅行与现代旅游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旅游是旅行的一部分。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旅行充当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书中所言:“如果没有不同文化之间,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交往,人类文明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成就。”那么问题来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是如何来相互传播,相互交融的呢?答案是旅行。旅行在人类文明的传播中充当了媒介,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首先书中从全球化的角度来阐释旅行与人类学之间的关系。旅行对于人类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比如说人类起源问题上的两种假说:其一,“走出非洲说”;其二,“多元说”。“走出非洲说”即主张今天所有人类的祖先在十万年前走出非洲大陆,渐次分布到世界各地。“多元说”是建立在古猿和人类化石证据之上的,认为人类不仅仅产生于非洲大陆,世界各地本就有人类群体分布。但是,无论是“单元说”还是“多元说”,旅行与人类历史进程都是脱不了关系的,人类为了获取更为满意的生活物资和居住条件,也会进行迁徙,这也是一种旅行。在古代,各条商路的开辟,壮大了旅行的队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以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为例: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为西域各国带去了大汉的文化,同时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丝绸之路的开辟让许多国家互通有无,促进了文化繁荣与经济繁荣;再到后来的郑和下西洋,旅行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近代历史中,旅行促进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殖民战争来进行的,这种旅行模式促进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它不仅为现代人类文明提供了物质支持,同时也提供了一种精神追求——对资本的渴望。而到了当代,全球化程度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的政治因素以及交通因素、环境因素等各方面的限制也随着变小,旅游已经渐渐变成了一项很普遍的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第一节提到了“内部东方主义”这一词,何为“内部东方主义”?宗教学家贝科其.海登提出“内部东方主义”,认为东方人里也有把其他不同的东方人看作是一种原始或者落后的“他者”现象。这种说法揭示了现下旅游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游客在旅游中抱有一种猎奇心理,所以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时求“异”,致力于开发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的“异”成为被展示的重点对象,最终导致一般的主流民众建立起了一种这样的印象——“落后与进步”的反差,“野蛮与文明”的对比,但其实很大程度上这种认识都是一种自我的“他者化”。总的来说,第一节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旅游时全球化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情调。”旅游的来源是人们的一种天生感知,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应重视如何打造“游客的凝视”,即要注重游客的旅游期待与可能的目光聚焦,怎样的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游客,这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此出发,“内部东方主义”即出现在我国很多地方,不能不说是在打造“游客凝视”中所产生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里被当成“他者”,开发者利用他们的“异”来吸引游客,他们的“落后”成为了卖点,这是今天旅游业存在的一大问题。 书中第二节的主题是:“失落的主题”,论旅行文化作为民族志的表现范式。何谓“民族志”,它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而旅行,则是指一种离开自己常住地,离开自己熟悉的文化和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异己的文化空间的一种行为,它表现为在异质空间进行转换和交流的契机,也是建立各种关系的纽带。从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定义来看,旅行其实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一种体现,旅行是实践人类学学科的基础性活动,人类学家把在田野工作中的旅行当作一种特别的概念和行为,并将其嵌入学科的知识谱系之中。简而言之,旅行可以说是人类学的一种研究手段。因为人类学家在用民族志的方法进行考察,进行田野作业时,本身就是在进行一种旅

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旅游人类学发展述评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旅游人类学在西方诞生以来,已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无论是在理论成果上还是在科研产出上都收获颇丰。而国内的旅游人类学由于起步较晚,与西方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唯有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并在实践中为我所用才能加快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步伐。 标签:旅游人类学;影响研究;社区;本土化 一、国外旅游人类学发展历程回顾 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的博迪奥发表论文《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花费的金钱》,这是目前广泛认可的最早见之于记载的国外旅游研究文献[1]。人类学参与旅游现象的研究较为晚近,狭义的旅游人类学即指严肃的、专门从事人类学的旅游研究直到20世纪中叶才出现。纳什认为严肃的旅游人类学研究起始于努涅斯1963年发表的关于周末在墨西哥村庄旅游的一篇文章。格拉本则从学科性质的角度将人类学介入旅游的研究时间定位于20世纪70年代[2]。 1973年人类学家加法尔·加法里创办了《旅游研究纪事》,该刊现在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旅游学术期刊;1977年瓦伦·史密斯编著了旅游人类学著作《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被旅游学界的《旅游研究年刊》称为旅游人类学的里程碑[21];之后,纳什在《现代人类学》上发表了《旅游:人类学的一个课题》[3]。20世纪80年代以后,旅游人类学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都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帮助解决旅游发展中所产生的许多社会伦理、经济文化冲突和生态环境危机等重大问题的应用性功能[4]。 (一)旅游影响研究 早期的旅游人类学研究大多是描述性的,主要思考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利或是弊[5]。早期的人类学家大多对旅游业为目的地社会带来的影响持否定态度。如纳什的著名论断:旅游的本质是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游客是某些强权势利的不明智代表[15]。格林伍德在《文化能用金钱来衡量吗?——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旅游文化商品化问题》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旅游业进一步导致贫富不均,似乎加剧了社区内裂痕的出现[23]。厄尔巴诺维兹在《汤加旅游业再审视:持续的麻烦时期?》中,对旅游业为汤加本地经济和文化所带来的潜在破坏力表示担忧[23]。克里斯特尔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托六甲的旅游业》中对旅游业给托六甲地区所带来的变迁感到叹息,这种变迁导致珍贵的传家宝或文化制品消失的速度加快[23]。 也有一些早期研究者对发展旅游持肯定态度。如戴琦在《旅游业对美国西南印第安人艺术和工艺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指出:旅游促进了当地艺术品的生产并使古老的传统得以复兴,增强了印第安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同时,他们不必再到外地去寻找工作或免受失业之苦[23]。麦狄娜考察

旅游人类学_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旅游人类学: 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 廖 杨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旅游人类学存在着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渗透的学理基础,旅游、旅游学与人类学之间存在着内 在关联,多元文化并置、 地方性知识!和 文化互为主体性!原则构成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旅游;旅游学;人类学;交叉渗透;旅游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4)04-074-006 Tourism Anthropology: 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 LIA O Yang (The Faculty of Social Culture and T ourist 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1,China) Abstract:There is a scientific principle basis of the overlapping subject of tourist and anthro pology.And relation among the tourist,tourism subject and anthropology are inner interrelated.T he interdisciplinary methodology of tourist and anthropology consists of pluralistic culture con g ruency, local know ledge !and culture mainstay each other !. Key words:tourist;tourism subject;anthropology;overlap;tourism anthropology 相对而言,我国的旅游学是一门近二十年才兴起的学科。尽管我国古代的一些著述已或多或少地涉及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但仍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理基础或学科理念,研究方法亦不够成熟,因此它往往成为古代历史或地理学的附庸,或附诸史籍之列传、地理志,或附诸志书之舆地风俗、民情土产,或地理之名山大川、神海圣湖、奇石异水等等。即便明人徐霞客及其游记,亦不外乎此。徐氏被后人誉为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也被列为中国旅游史研究的必读参考书目,但徐霞客首先是个地理学家,他的 观光!游记,更多地是他地理考察之余的妙笔神工。 由于作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旅游学在中国起步较晚,它的基础薄弱,学科建构所需的理论和方法不足,中国旅游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从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社收稿日期:2004-06-30。 [作者] 廖 杨(1972?),男,壮族,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24卷总第100期) 贵州民族研究Guizhou Ethnic Studies No 4,2004(V ol 24 General No.1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