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足底跖腱膜炎中药外洗方

病例:王婧(化名),女,38岁,中学老师,近一年反复右足跟下疼痛,久站和行走后频发,休息后减轻,患者怀疑跟骨长了骨刺,来医院就诊,经临床查体,压痛点局限于跖腱膜附着处,影像学检查未见跟骨骨质增生(骨刺),诊断为足底跖腱膜炎。

足跟痛很常见,多为久站和长时间走路人群好发,如王靖这样的教师、IT 行业、走路健身的中老年人、理发师等,此外少数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会出现。大多数人认为,足跟痛是足底长了“骨刺”,其实不然,足跟疼痛并不完全都由于跟骨长“骨刺”所致。

足跟痛,临床称之为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伴站立、行走受限为主要变现的疾病统称,是一种由于跟骨退行性变及跟骨周围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跟骨骨刺)、足跖腱膜炎、足弓结构异常、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高压症、跟腱止点滑囊炎和肾虚性跟痛症等。

足底跖腱膜炎,是青壮年足跟痛患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多由职业特点,站立工作时间长,且长年累月缺乏有效休息,致使足底肌肉腱膜“疲劳”而产生劳损,劳损的腱膜由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致张力增高,并在腱膜起点处反复摩擦和牵拉,由此发生局部充血肿胀及无菌性炎性渗出的改变,致使组织胺类致痛因子释放,引发疼痛。

足底跖腱膜炎本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但近年伴随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多元化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像王婧这样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足底肌肉腱膜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足跟痛的患者在门诊很多见。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跟骨长“骨刺”,与颈腰椎及膝关节长“骨刺”的性质一样,都是骨头的退行性改变,“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此时“骨刺”才成为致病的元凶。

此外,如果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可以引起足跟痛。足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内外纵弓的组成中都包括跟骨,可见跟骨是足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约50%的体重。由上述解剖学所见,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候吸收震荡,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情况,更需避免久站、长期走路和减轻体重,适宜穿平底软底鞋,女性更应尽早避免久穿高跟鞋,为足跟减负,防止足跟痛发生。

足跟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养筋,肾主骨生髓,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肾精亏虚则骨失所立,日久则致骨软形变”,因此肾精亏虚也可导致足跟痛,称为肾虚性跟痛症。平时注意调节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情志,应用补肝肾、壮骨舒筋的中药,对跟痛症预防治疗都有一定帮助,也可用如下中药外洗方:

桃仁15克红花10克川牛膝15克枳壳12克制草乌10克制川乌10克防风12克桂枝15克骨碎补10克伸筋草15克路路通10克甘草6克

足跟痛虽在疼痛的表现形式上大致相同,但病因却各不相同,治疗方法也需辨证,所以当出现足跟疼痛时,不要一味认为是跟骨“骨刺”造成,需到专科医院查清病因后对症治疗,也有很多患者是在治疗足部其他疾病时,拍摄X线片才发现跟骨长了“骨刺”,如没有症状,不用紧张,也不需过度治疗。

孟女士每天都穿高跟鞋,足跟处经常会被磨出泡,甚至掉皮出血。足跟后的创伤反反复复,长时间就出现了一块发红的肿块,早晨起床时疼痛剧烈,脚掌几乎不能挨地。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宋长福分析,孟女士是典型的“跟痛症”,是指根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引起的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跟腱后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等疾病都属于跟痛症。

建议有“跟痛症”的人尽量穿软帮的鞋子,运动鞋或休闲鞋都可以,以减轻对跟腱止点的挤压,还可以用带有硅胶护垫的跟腱袜保护。进行足跟理疗和轻柔的跟腱牵拉训练,也对患处康复有益。户外活动时避免穿着过于轻薄的鞋子,应选择鞋底较厚且柔软的鞋子,或在鞋内加上厚鞋垫,避免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

【聚能离子足跟康复贴】运用老军医独创的膏药加工工艺,将膏药的有效成分转化成药菌,具有行气通络清腐生髓、补充骨胶原、钝化骨刺、消除无菌性炎症之功效,直接外敷于足跟疼痛处相关穴位,通过穴位通道让发炎的患处直接吃上药菌,首先活血化瘀、打通因关节炎症和微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疼痛。独含的“蚀骨除痹因子”可钝化骨刺、消除足跟内无菌性炎症,修复受损的跟垫,建立血循环通道

输送营养,全面恢复跟骨功能。

跟腱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跟腱炎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跟腱炎其实是指跟腱发生的一种炎症,主要是在生活中,我们运动,行走,或者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行为动作,会不小心损伤跟腱造成的,主要就是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会影响到我们的正常行走,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甚至还会引起跟腱的断裂,这样治疗就会更加的麻烦。 跟腱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煎服:夏枯草20g,当归10g,川芎10g,黄筋藤15g鹿筋30g,银花20g,一枝黄花10g,茯苓20g,生米仁、独活、川牛膝各10g,生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药煎服: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 3、中药外敷:中医膏药治疗的原则是舒筋活血、散结止痛。跟腱方世医贴,实现通血、调气、逐瘀、止痛、驱邪、扶正等诸多功效,能有效地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跟腱组织修复,啕宝有售。 4、中医针灸:用两根针灸针从跟腱两侧刺入,直至跟腱的跟骨附丽区,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在针尾部燃艾的温针治疗方法,可以提高针灸的疗效。 5、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踝前垫一枕。术者选用揉法、揉捏法、压法、叩击法等将小腿的紧张、僵硬部位放松;跟腱局部压痛部位用轻掐法、压法连续做200~400次。每日1~2次,15日为一疗程。 6、热水药浴:选用热水或中药水(保持39~42℃),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以上,15日为一疗程。 7、中药泡脚:泡脚取复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水汁备用,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1日2--3次,1剂可用2日。 跟腱炎的日常护理 1、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2、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3、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4、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 5、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合理运动。 6、运动时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的鞋子。

脚后跟底部痛是什么原因呢

脚后跟底部痛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很多人出现了脚后跟底部疼痛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我们长期走路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女性朋友们长期穿高跟鞋导致脚 部磨损,继而引发的疼痛,虽然这并不是有什么太严重的问题,也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方法去解决,先来了解一下脚后跟底部痛是什么原因呢吧,方便治疗。 1、足底腱膜炎:足底腱膜有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的作用。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其部位常常集中于跟骨结节腱膜起点处。 2、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跖筋膜炎患者通常在组里侧(跟骨与足弓之间的部分)受伤。跖筋膜炎患者的疼痛通常在早上下床后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再迈步的时候。

3、跟垫痛: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人到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跟垫痛与跖筋膜炎不同,在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 4、跟腱腱围炎:跟腱附着部位的腱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肿胀、疼痛。患者跟腱粗大、有压痛。 5、跟腱炎:因为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导致的,例如打篮球。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跟腱炎的恢复时间一般很短。但如果放任不治疗,跟腱炎可能会引起持续的疼痛或引发跟腱断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修复损伤。 了解了脚后跟底部痛是什么原因呢呢对于我们的治疗非常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又叫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患有跖腱膜炎的人会感到脚跟有刀刺般的痛楚,有时甚至延至内足弓部,通常早上初次着地或久坐之后站立,痛楚会特别厉害。患病初期,痛楚会于热身及活动后减轻,但病情会渐渐恶化至日常生活都感到疼痛。 可能会造成跑步人士通过改变跑姿去避免痛楚,包括缩短步幅,不用脚跟而用脚趾先着地,或者是用足底外侧跑等,但这些改变亦可能引起其他的问题如膝关节、髌关节、腰脊或其他足部痛症。 患者应减少跳、跑、长走等足部大量运动。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并配合使用筋膜舒络平痛贴解决,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老年人最好选择较松软的鞋,如休闲鞋,鞋穿久了要换。 跖筋膜炎锻炼方法: 1、将毛巾平铺在地上,平着踩在毛巾的一端,用脚趾卷曲毛巾将毛巾向足跟方向拉。 2、靠墙站立,伸直或屈曲膝关节牵拉小腿的肌肉。或者在台阶上站立,牵拉小腿肌肉。 3、用一个球(网球等就可以)踩在脚底,按摩足底筋膜。或者用手直接按摩足底筋膜。 4、注意锻炼的是靠后的那条腿。膝关节伸直时牵拉的是腓肠肌,

膝关节屈曲时牵拉的是比目鱼肌。每次坚持3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每天3次。 5、按摩跖筋膜的同时达到冰敷的效果。将一瓶水冷冻后用脚踩住滚动。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注意避免冻伤。是按摩跖筋膜。盘腿坐下,用一只手将足趾扳向上,另一只手按摩足跟前方的筋膜。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是提踵运动,每次坚持1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每天3次。是用脚趾抓东西,例如玻璃球之类。每组做10下,每次做3组,每天3次。 6、是用毛巾做牵拉练习。每次坚持30秒,开始每组10下,之后增加到每组30下,每次做3组。每天3次。

跖筋膜炎的引发原因

跖筋膜炎的引发原因 跖筋膜炎又叫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过度受压引起的。足底筋膜由足跟部起,到前足止,是贯穿于足底的纤维组织。足底筋膜炎也可能引起足跟痛、足弓痛及足跟骨刺。 跖筋膜炎引发的原因 (1)足底筋膜过度拉伸可能导致发炎 (2)足外翻(平足)是导致筋膜炎的主要原因。足外翻患者在行走时,足底筋膜对跟骨的过度拉伸,引起筋膜炎。 (3)足弓支撑体重塌陷时会引起 (4)在自然活动中,突然受力会引起 (5)足部承受重力太大,通常由于过于肥胖、超重或怀孕引起 (6)不合脚的鞋也会引起. 筋膜炎患者通常在组里侧(跟骨与足弓之间的部分)受伤。筋膜炎患者的疼痛通常在早上下床后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再迈步的时候。因为当休息过后,筋膜恢复到原状,当白天活动的时候,筋膜继续被拉伸,也刚好是疼痛刚消退的时候,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跖筋膜炎的预防 1、休息(直到没有疼痛为止)。和大多数人一样,白天需要工作活动,很难真正让足部得到休息。但是使用患脚走路确实会持续劳损、加重炎症发生。可以使用跖筋膜炎粘胶支持带技术,通过对跖筋膜的支撑作用来帮助患足得到休息。粘胶支持带对足底跖筋膜的加压支持可以使用炎症沉积下来并得到修复。 2、使用冰敷或者冷疗,帮助减轻疼痛和炎症。冷疗法常规应用直到症状缓解。) h& K9 {9 U/ F1 t 3、使用跖筋膜充分伸展是治疗和预防跖筋膜炎的重要组成。因为单纯减轻疼痛而炎症仍然存在是不可能获得长期疗效的。而跖筋膜的紧束状态使其在跟骨附着起始部更容易发生炎症。跖筋膜紧束通常发生在晚上,这就是为什么早晨起来疼痛比较明显的缘故。所以可以使用夜间固定支架在晚上固定患足,让腓肠肌和跖筋膜轻度伸展,预防跖筋膜夜间发生紧束。 4、可以适当服用点硫酸氨基葡萄糖制剂。 跖筋膜炎用那些药物治疗?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人。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丽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可于足根内侧局部压痛点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注射后多数病人在二周内可以治愈。 服用抗风湿药物或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中成药。此外,还可外贴伤湿止痛膏或麝香追风膏。当然也可到医院理疗,但效果比较有限,容易反复 足跟痛的病因病机繁多且较复杂,主要由跖腱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症、跟骨刺、神经卡压等原因引起跖腱膜炎发病人群多样,但以中年女性居多。发病常为单侧,很少双侧同时发病。 根据肌筋膜激痛点疼痛原理,进行综合治疗,针刺可以破坏肌肉的激痛点和刺破张力带或强烈刺激激痛点,引发了脊髓的强烈反射,改变或破坏了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从而放松张力带达到止痛。对腓肠肌、比目鱼肌、足底方肌的牵张锻炼,可以使肌肉保持一种松弛和有氧状态,是减少复发的关键。机体内的维生素缺

跖筋膜炎怎么治疗

跖筋膜炎怎么冶疗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型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型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型或慢型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型期没有得到彻底的冶疗而转入慢型;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型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证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常见原因: 常发生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中老年人,是长期、慢型、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足跟筋膜病变。在跟骨下方筋膜附着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可显示有跟骨骨刺形成。但跟骨下骨刺并不是足跟痛的直接原因。临床研究证明,跟骨骨刺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而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冶疗方法: 1、中药冶疗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外拥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证状。 2、还可以采取手术冶疗的方法来对肌筋膜炎人进行冶疗,手术冶疗是对于久治不愈和其他冶疗没有效果的人进行的,针对的也是多

发型病变的人。 3、物理冶疗也是冶疗人常用的冶疗手段,物理冶疗主要是采取手法冶疗,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按摩手法来进行冶疗,比较常用的手法有衮法、掌揉法、膊运法和按压法。 注意事项: 1、让脚休息一下。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限制你花在脚上的时间。你在脚上施加的压力越少,你的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愈合。 2、做简单的拉伸。一整天都要时不时地伸展你的脚趾和小腿以防止硬化。通过放松韧带,你可以加强足弓部的肌肉,并可以减轻疼痛。 3、在脚后跟处敷冰块。这样做可以帮助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或者你可以把一个高尔夫球或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冰箱里,在其冻结成冰后用它来按摩你的脚底。按摩时切记一定要彻底按摩足弓内部以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 4、如果疼痛增加请避免使用加热垫。不可否认有些人可以通过使用加热垫缓解疼痛,但是,热也有可能引起炎症从而使证状恶化。我们不建议居家使用加热垫或热敷的方式冶疗足底筋膜炎,务必注意。 5、使用夜间固定夹。夜间固定夹可在脚踝处固定出完美的90度角,从而保证脚趾保持向上伸展的状态以伸展足弓。这可以防止在夜

足底筋膜炎什么办法恢复的最快

足底筋膜炎什么办法恢复的最快足底筋膜炎怎么引起的: 足底筋膜炎很多患者得病都是由于平时不注意保养导致的,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喜欢徒步的旅行,或者喜欢穿一些很累的鞋子逛商店,这样都很有可能会让自己的足跟受压,从而引起足 底肌膜炎。还有的患者得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因为局部有慢性的损伤,比如经常抬重物或者是挑一些重物,这样会给局部增加压力。 足底筋膜炎表现: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 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 增,症状又会再现。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 足底筋膜炎什么办法恢复的最快: 1.物理治疗 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电疗等。久站或运动后引起的足跟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如无明显改善,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2.中医方法:注意脚的护理外涌(古顺、敷堂、筋膜贴)校果极佳,多休息温水泡脚。 3.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4.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 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足底筋膜炎日常注意: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平时主要就是注意减少活动量,不要经常性的跑步或者是跳绳、爬山等等,同时也注意穿舒适的鞋子,不能够穿高跟鞋,也要穿软底的鞋子,才有利于避免引起这种 病情的发作,有利于病情康复。平时也可以经常应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也要注意做好足部的保暖,天气寒冷的时

跟痛症的概述

跟痛症 西医定义: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 病因:引起足跟部疼痛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跟骨骨骺炎、类风湿跟骨炎、跖筋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其中以后两者较常见。临床上可根据不同年龄期不同原因分为:(1)青少年或儿童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缺血性坏死,亦称跟骨骨骺炎。好发于幼年跟骨的两次骨化中心,即跟骨的骨骺。发病原因可能为外伤后局部缺血,骨骺继发坏死所致。物理或化学刺激也可诱发本病。 (2)青年或中年人跟骨痛的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lter病。 (3)老年人的跟骨痛多因跖筋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所引起。 人群: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或老年人。 发病机理: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而足的纵弓是承力的主要结构。足的纵弓由跟、距、舟、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组成。维持足纵弓的"弦",即跖腱膜,起自跟骨跖面结节,向前伸展沿跖骨头面附着于五个足趾的骨膜。在正常步态中,体重下压之重拉力,均可集中于跟骨跖面结节。从解剖上看,跟下部皮肤增厚,在皮肤和跟骨之间有弹性脂肪组织存在,称为脂肪垫或跟垫。足底部这种由弹性组织包围脂肪形成的无数小房,在人体负重时起到一个重要的缓冲作用。在跟垫与跟骨之间有跟下滑囊存在。另外,在跟腱止点的前、后部和前下部,各有微小的滑囊,以保持跟腱免受损伤。上述各种解剖结构和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机体素质的下降、

长期慢性的劳损,以及持久站立、行走及运动的刺激,均可使滑囊囊壁充血、肥厚、囊腔积液;跖腱膜附着点处产生充血性渗出、钙化性改变;脂肪垫充血、肥厚;跟腱附着点处或跟腱纤维撕裂、组织渗出;跟骨亦出现退引性改变。从而产生各种跟骨周围痛症表现。临床上一般分为三大类:①跟后痛,包括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类风湿性跟骨炎;②跟下痛,主要有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年龄、疼痛部位、压痛点、X 线检查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跟痛症必不可少的因素,再结合疼痛性质就不难对其作出明确诊断。老年人的跟痛症多因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引起,而以跖腱膜炎发病率最高。后者依据疼痛的性质及特点易诊断。青、中年跟痛症的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跟骨炎,此病可依据实验室检查而确诊。青少年或儿童跟痛症的主要原因是跟骨骨骺缺血性坏死。X线片可帮助诊断。 西医治疗:本病治疗应根据病因分别处理,如: (1) 跟骨骨骺炎所致之跟骨痛,多数可自愈。早期应少承重,穿软底、软垫和有后跟的鞋。抬高足跟可使承重力线前移,减少足跟受压。同时采用足部热敷、物理治疗。 (2)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所致之跟骨痛,除应用常规的抗风湿药物外,应垫高鞋跟,在鞋内用软垫止痛,必要时可用醋酸氟美松痛区封闭治疗,每周1次,可连用3—4次。骨质增生明显,影响走路及劳动,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将增生的骨质切除。

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

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

————————————————————————————————作者: ————————————————————————————————日期: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 写在课前的话 足部解剖结构复杂,有26块骨、33个关节、百条韧带和肌肉,主要功能是负重,并推动身体向前移动,据统计人每天行走约8000-10000步,老年后双脚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因此老年人足踝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但较多骨科医生缺乏对其规范化诊治的培训。本次课程就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足和踝的解剖与功能 足踝疾病是常见疾病,但我国专门从事足踝疾病方面的专业医生极少。医院也无专业足踝科室,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一)足踝解剖 足是非常复杂的器官,髋关节、膝关节等由 2-3 块骨组成。而足由26块骨加两块籽骨(第一趾骨下)组成。 1 、按功能分类 ( 1 )前足 前足包括5块趾骨和 14 块趾骨,主要功能为屈伸,负责行走时推进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 2 )中足 中足主要由 5 块跗骨组成,包括头骨、 3 块楔骨、舟骨, 5 骨间两两相连,构成5个关节,活动度小,功能主要是维持稳定性。 ( 3 )后足 后足由跟骨和距骨组成,主要是构成足的两大关节,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2、动力系统

在熟记 26块骨的名称、外形、解剖功能外,还应了解其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主要由两部分肌肉组成,内在小肌肉和跨关节长肌肉。 上图左为踝关节内侧面,主要有 3 个肌腱跨过内踝后方,分别是胫后肌、拇长屈肌腱和指长屈肌腱,其作用主要是活动踝关节,活动跖趾关节屈曲伸直,及稳定踝关节。上图右为踝关节外侧。 熟悉相关肌腱的位置及功能,对于治疗踝关节疾病有重要意义。如面临踝关节损害、关节不稳时,可能需要肌腱转移进行替代治疗。此时需要掌握肌腱各自的功能及其在整体行走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二)足踝功能 足踝的功能主要包括缓冲下肢冲击力、适应各种地面、推进身体重心前进。 首先足踝位于身体最低端,因此任何下肢行走或跑步、跳跃时,身体所遭受的冲击力首先由足踝向上传达,足踝主要缓冲下肢应力。 第二足踝本身具有很多小关节,能够通过各关节间功能上的协调,适应各种高低不平的地面或坡度。 第三,行走时身体向前,踝关节通过脚后跟把重心从足弓一直前移至拇趾,使身体向前推进。推进过程是小关节、各关节的配合。 脚部改变具体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

幻灯片1 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 幻灯片2 足跟痛的病症 ●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 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但是,临床上发现骨刺不是导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而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足底跖腱膜炎:足底跖腱膜是足底维持正常足弓、缓冲震荡、加强弹跳力作用的腱性组 织。长时间的行走、过度的负重,都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症状。 ●足底脂肪垫萎缩:老年人的足跟痛较为复杂,除了以上两种可能的原因外,还有老年人 本身的足底脂肪垫萎缩,其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 幻灯片3 足跟痛疼的原因 ●足跟痛疼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 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所致。 ●足跟痛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 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幻灯片4 中医解析足跟痛疼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 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 ●外敷中医保守治疗,找,足跟骨防世贴。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既避免口服药物对脏腑器官引起的副作用又无手术治疗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 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参照 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使用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物理因子疗法、牵拉、主动锻炼等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现有疼痛强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疼痛总情感类评分以及感觉类评分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快速、简易、有效、安全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足底筋膜炎;治疗效果 足底筋膜炎是由于足底筋膜或肌腱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 足跟的不适和疼痛,其压痛点一般位于足底接近足跟的地方,持续存在,有时压痛剧烈[1]。 它是运动造成的慢性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皮质类固 醇注射、功能性锻炼、夜间夹板、冰敷等方法可以缓解,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进行手术治 疗的患者,其费用较高,恢复时间较长,在手术只有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选择了136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6例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 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68例。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9例; 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5.1±9.6)岁;左足患者35例,右足33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 41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6.8±10.3)岁;左足患者37例,右足 31例。两组患者在发病位置、病程、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牵拉、主动锻炼等等。 1.物理治疗 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可在足跟部冰敷10分钟~15分钟 2.足弓支撑 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 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3.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 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 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 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足底筋膜炎有4个痛点

足底筋膜炎有4个痛点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对生活有很大影响。 足底筋膜炎怎么治疗好: 平时不要让自己太累,尤其是不要长时间的走路,多注意休息,要是穿高跟鞋,选择鞋跟不制宜超过5cm,最好不要穿着超过3小时,适时脱下让双脚伸展纾缓。首先的注意避免劳累,受凉,剧烈活动,适当多休息,注意这些,尽量休息外涌(古顺、敷堂、筋膜贴)较好,或者用拐杖帮助走路,减少对足底的压力减少疼痛,多休息,平时可以多用热水泡脚,平时不要久站,不要穿太紧的鞋 足底伸展运动: (1)靠着墙壁把上臂向前张开到肩膀的高度,用手掌压着墙,当弯屈一侧膝盖往墙壁推时,保持另一膝盖伸直;而在弯屈膝盖慢慢地向前靠时,尝试保持后跟平贴在地上,在感觉到跟腱和脚弓有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放松、直立。 (2)向前靠在固定物体上,慢慢蹲下,保持两后跟贴在地上。

当你感觉跟腱和脚弓将要上升离开地面且肌肉充分拉张时,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直立。可反复练习。 (3)在楼梯的最底阶用前脚平衡站着,慢慢降低后跟,直到你开始感到小腿肌肉拉张,保持这一姿势10秒,然后站起来,并且重复动作。 足底筋膜炎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避免过度的负重活动,如剧烈的跑、跳及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此外的避免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此外建议穿软底鞋,避免了局部摩擦、卡压而导致筋膜炎的复发或加重。此外,应该避免着凉、受寒、注意足底部的保暖。那么以上的是最常见的应该注意的事项,除此以外,应建议既往伴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可以坚持每天泡脚,并减少不必要的负重行走,穿软底保暖的鞋子。

足底筋膜炎,穿什么鞋子对康复有帮助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由于足底的筋膜长期承受应力刺激,当负荷超过了它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足底筋膜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症发生。一般早晨刚下床时疼痛最为强烈(初次站立时),虽然多走动一会疼痛会有所减轻,但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后疼痛会加剧,且部位大多在足跟偏内侧。 在正常情况下,足底筋膜就像一个减震的弓弦,支撑着我们的足弓。走路时,当我们的脚着地的时候,会拉伸足底筋膜,如果拉伸的张力或压力太大,就会在筋膜上产生小的撕裂,反复拉伸和撕裂会刺激足底筋膜并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疤痕组织,在走路和站立时就会疼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王运涛副主任医师介绍:临床中,足底筋膜炎女性发生率大于男性,女性发病率大约是男性2倍;在高发群体中,女性以穿高跟鞋为主,而男性则是爬山、扁平足等人群为主。 此外,除了运动负荷强度超过足底筋膜承受能力外,如果穿的鞋不合适,也会造成足底压力不均,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 得了足底筋膜炎穿什么鞋好? 一、缺乏柔软度的鞋底 跑鞋太过柔韧或者太过坚硬都是对于足弓都有相应的坏处,柔韧性太高,前脚掌着地的时候,不能给予脚掌提供很好的缓冲能力而这个时候足底筋膜不断的受到冲击。鞋底太硬也影响足部的自然运动。支撑型的鞋款限制了很多动作,使得足部必须以特定的方式来进行运

动。而它也几乎没有扭转的能力,没辨法与你的足部做完全的匹配。 二、不需要足弓垫 足弓不仅支撑全身重量,它也提供足下空间,让神经及血液通过。足弓的结构是由二个端点来支撑,而非中间。鞋子中的足弓垫可以带给足部支撑,这没有道理,并可能影响到流经脚跟组织的血液循环。 三、鞋跟较高 当鞋跟加上缓冲功能的垫料时,人们跑步的方式从中足着地切换成脚跟着地的方式,而在运动科学的研究者发现脚跟着地会给膝盖增加16%压力,同时增加足底筋膜的压力,干扰脚掌正常功能及吸震能力。 四、肌内贴贴扎防护 肌内贴贴扎技术应用于足底筋膜炎,可增加皮肤与足底肌肉、筋膜间的间隙,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少引致疼痛的刺激物质。其贴布张力可以减轻肌肉紧张及疲劳、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足底筋膜炎的康复过程中可以使用肌内效贴进行贴扎防护,促进愈合。 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在康复训练过程中相当重要。磨损严重、过紧、支持不够的跑鞋,需要即时更换。一般的跑鞋,超过600公里的行走量,将会出现严重磨损;如果按时间来算,累积穿着超过6个月的鞋子,一般都需要更换。 运动后,足底适当冰敷,按摩时切记一定要彻底按摩足弓内部,以减轻炎症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针对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通过放松韧带,你可以加强足弓部的肌肉,可以减轻疼痛。 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Vibram鞋底,高性能鞋底,强力的抓地让您从容掌控脚下的各种地面,在充分保障穿着者安全的情况下,去经历永存记忆的那种无限精彩。VIBRAM一直致力于为人们提供非凡赤足感受与功能产品的传统,让人们在运

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 写在课前的话 足部解剖结构复杂,有26块骨、33个关节、百条韧带和肌肉,主要功能是负重,并推动身体向前移动,据统计人每天行走约8000-10000步,老年后双脚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因此老年人足踝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但较多骨科医生缺乏对其规范化诊治的培训。本次课程就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足和踝的解剖与功能 足踝疾病是常见疾病,但我国专门从事足踝疾病方面的专业医生极少。医院也无专业足踝科室,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一)足踝解剖 足是非常复杂的器官,髋关节、膝关节等由 2-3 块骨组成。而足由 26 块骨加两块籽骨(第一趾骨下)组成。 1 、按功能分类 ( 1 )前足 前足包括 5 块趾骨和 14 块趾骨,主要功能为屈伸,负责行走时推进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 2 )中足 中足主要由 5 块跗骨组成,包括头骨、 3 块楔骨、舟骨, 5 骨间两两相连,构成 5 个关节,活动度小,功能主要是维持稳定性。 ( 3 )后足 后足由跟骨和距骨组成,主要是构成足的两大关节,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2 、动力系统

在熟记 26 块骨的名称、外形、解剖功能外,还应了解其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主要由两部分肌肉组成,内在小肌肉和跨关节长肌肉。 上图左为踝关节内侧面,主要有 3 个肌腱跨过内踝后方,分别是胫后肌、拇长屈肌腱和指长屈肌腱,其作用主要是活动踝关节,活动跖趾关节屈曲伸直,及稳定踝关节。上图右为踝关节外侧。 熟悉相关肌腱的位置及功能,对于治疗踝关节疾病有重要意义。如面临踝关节损害、关节不稳时,可能需要肌腱转移进行替代治疗。此时需要掌握肌腱各自的功能及其在整体行走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 (二)足踝功能 足踝的功能主要包括缓冲下肢冲击力、适应各种地面、推进身体重心前进。 首先足踝位于身体最低端,因此任何下肢行走或跑步、跳跃时,身体所遭受的冲击力首先由足踝向上传达,足踝主要缓冲下肢应力。 第二足踝本身具有很多小关节,能够通过各关节间功能上的协调,适应各种高低不平的地面或坡度。 第三,行走时身体向前,踝关节通过脚后跟把重心从足弓一直前移至拇趾,使身体向前推进。推进过程是小关节、各关节的配合。 脚部改变具体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 摘要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 目录 1定义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6日常注意 定义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系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起于跟骨结节内侧突,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节律性应力的反复牵引下如长跑、跳跃运动,以及越野、越障、 队列,尤其是正步训练等部队训练以及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跖部肌腹和肌腱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因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筋膜缺血,跖腱膜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以后形成骨刺,被包在跖腱膜的起点内,这种骨刺可引起拇展肌、 趾短屈肌和跖腱膜内侧张力增加,或引起滑膜囊炎,出现足跟痛称为跖筋膜炎,又称跖痛症。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久而久之,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就引起附着处钙盐沉积和骨化而形成骨刺。 中医学认为,足跖筋膜炎的病因病机为肾虚正气不足,寒湿为患。足居下而多受寒湿,肾阴肾阳的虚损导致正气不足,寒湿之邪乘虚而人,凝滞于下,致筋脉郁滞,瘀血内阻,不 通则痛。[1]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站立行走时,逐渐出现跟底及足心的疼痛,体检可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 明显。 诊断 根据《实用骨科学》中的诊断标准诊断。急性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坚硬物或下楼时不小心足跟着地过猛,慢性损伤者多见于40上的中老年人,女性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甚至数年病史,临床表现为足底疼痛,不敢行走,检查时可见足底中部压痛明显、拒按,跛行。

弹道无痕的恢复经验-足底筋膜炎

用小活络丹外敷治疗足跟骨疼痛,具有取材方便,不污染衣物,作用较强,没有毒副作用,镇痛效果佳等优点。笔者用此法治疗18例跟骨痛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8例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0~71岁;病程3个月~5年半。治疗方法将一粒小活络丹做成一药饼,再取壮骨关节膏一张,将药饼放在膏药的中央,对准跟骨下压痛点外贴,1天换药1次,7天为1疗程。治疗效果18例经2疗程治疗后,11例临床症状消失,占61%;5例疼痛明显减轻,占28%;2例无效,占11%。典型病例张某某,45岁,女,纱厂纺织工,每班步行数十里,致双跟骨疼痛,经常病休在家,不能工作。曾做过局封等多种治疗,均无效。摄片显示为双足跟骨骨刺。用小活络丹外敷双足跟,治疗1疗程后,疼痛明显改善,治疗2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已能正常上班,随访半年未复发。体会足部筋细骨小,肌肉菲薄,位于身体最下部,承受全身重量,是足三阳、足三阴经脉的交接处,又是阴跷脉、阳跷脉、足三阳、足三阴经筋的起点,故足部极易罹病。预防本病的发生甚为重要,平时应尽量不穿瘦而紧的高跟鞋或硬底鞋,在儿童和少年发育期,应避免过久站立及过度......(本文共计1页) 本群群友的验证 弹道无痕(18595766) 10:13:45 同学们,我自己试了一个办法,感觉对我个人来讲目前有点效果,特此跟大家汇报下: 我是足底筋膜炎,感觉足底有个约1.5-2厘米的活动物(结节),我用了这个小活络丹外敷的方法约4次,都是早上8点开始,晚上8点左右清洗掉,我发现,足底结节(活动物)基本消失约90%,连续两天我自己去投篮约一个小时,没有特别的发力,没有太大的反应 感觉刚开始一外敷的时候就有明显的酸感(伤脚)另外外敷四次后,感觉双腿膝部有轻微酸痛点,就停了,(我是外敷两天,停了约10天,又外敷了两天) 补充:因每人体质和症状不同,汇报的目的仅仅是供大家参考! 年龄:32 身高:177 体重::174 患病时间:7个月 患病原因:更换工作环境,打篮球运动量突然过大,场地硬,鞋子没太注意 弹道无痕(18595766) 10:15:05 前段时间我在群里有说过我在试一个新办法,后期跟大家反馈 弹道无痕(18595766) 10:15:14 https://www.docsj.com/doc/8b18001229.html,/Search/ZMJL804.050.html 弹道无痕(18595766) 10:15:21 这是这个方子的出处 弹道无痕(18595766) 10:16:42 ,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跟痛症的诊治

跟痛症的诊治 双脚是支撑人体全部重量的器官,有资料显示,每一只脚平均每天要承受大约100吨的压力,因此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根据美国足科医师协会(APMA)统计,人的脚有300多种疾病,大约4/5的人都会在一生中患上这样或者那样的脚部疾病。 对于脚部疾病,很多人认为它们是小毛病,但这种想法实在该改一改。 因为脚部的疾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下肢承重力线的改变,从而造成踝关节、膝关节的不平均受力,加重膝、踝关节的慢性损伤。 长期下肢负重力线的改变,还会导致髋关节、腰部的代偿性损伤,引起腰部及髋部退行慢性病变,使患者出现长期的慢性疼痛及关节活动障碍。时间一长,还会引起骨质增生。 你了解跟痛症吗? 跟痛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站立工作者、运动员及中老年患者。 病征为发病缓慢,多无明显急性外伤史,以足跟部疼痛为主,晨起时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可以缓解,症状时轻时重。 病因 足底跖腱膜炎是跟痛症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80%。足底跖腱膜炎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足底腱膜及其跟骨结节附着点生物力学机制异常和跖腱膜的退变。 肥胖、不良的工作习惯和年龄增长引起的跖腱膜退变,以及足跟着地时的高张力刺激机制是诱发足底腱膜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跖腱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的牵拉应力在跖腱膜的起点造成轻微的撕裂、囊腔状的退行性改变,在跖腱膜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炎症。

解剖学特征 跖腱膜后端较窄,当人长期站立和行走,使弓弦似的跖腱膜长期处于绷紧状态,长此以往就产生了劳损性病变,常发生在跖腱膜的跟骨附着区。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体征是跟骨结节内下侧疼痛和局限性压痛,足跟可有轻微肿胀及发红,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在早晨起来或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站立式疼痛明显,这种疼痛在稍微活动后减轻,但时间一长后又会加重。疼痛呈放射性。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往往表现为跟骨骨刺,但此现象的确切意义尚不能肯定,因为跟骨骨刺亦常见于无症状健康个体。 X线片也可以排除跟骨应力性骨折及其他罕见的骨本身病变。 核磁共振(MRI)可清晰显示足底跖腱膜,如果+足底跖腱膜的止点增厚超过5mm则提示足底跖腱膜炎。 鉴别诊断 跗骨窦综合征。 跟骨内侧神经卡压、足底外侧神经第一分支卡压。 糖尿病足、深部脓肿。 跟骨应力性骨折。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骨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治疗方法

足底筋膜炎的处理与复健

足底筋膜炎的处理与复健 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理论,足跟是肾经经过之处,也因为如此,历代关于足跟痛的论治「多与肾有关」;认为中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衰退,肾虚不能主骨,肝虚不能养筋,筋脉失养、气血不通,发为疼痛。中医治疗分为两种: 一、肝肾阴虚型:以滋补肾阴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湿热阻滞型: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药可选用黄柏、黄芩、连翘、薏苡仁、苍术等。 足底筋膜炎急性期发作,可靠药物减缓疼痛;长期治本则需要多做足底复健操,包括足底筋膜按摩、足底筋膜和跟腱牵拉运动。平常需注意鞋跟不宜过高,以3cm为宜;足底应有「弹性鞋垫」,鞋垫不能太硬、并尽量少踩硬地板,以及避免行走凹凸不平的地面。 复健动作分别如下: 一、足底筋膜按摩运动:用大拇指上下按压脚掌前后端的足底筋膜,按压程度以感觉「足底会酸」即可;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此按摩可舒缓筋膜紧绷,增进足底血液循环。 二、足底筋膜牵拉运动: 1、一手固定脚跟,另一手握住脚趾,用力将脚趾往上扳至筋膜有被拉扯感觉为止;每次拉扯后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 2、采坐姿,膝盖伸直,然后拿一条毛巾置于脚掌前端,双手分别握住毛巾两侧,向内用力拉至筋膜有感觉到被拉扯为止;一样每次拉扯后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此动作可舒缓筋膜紧绷,增加筋膜弹性。 三、跟腱牵拉运动: 1、双脚呈弓箭步姿势,双手扶于墙上,后脚整个脚掌需要完全着地,足底部有完全伸展的感觉;此动作停留10秒钟再放松,重复10次,每天做2-3次。 2、站立于墙边背部紧贴墙壁双脚伸直,脚底下置放一块斜木板与地面呈现约20至30度,然后让前脚掌高于脚后跟;此动作维持站立10秒钟再到正常地面放松,重复10次,每天做2-3次。 足底筋膜炎的日常保健文章来源:百度2009/4/14 11:05:34 文字大小:【大】【中】【小】患者想要解决恼人的足底筋膜炎,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控制脚部发炎,减少疼痛。专家提示:预防永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因此平时就应注重足部的保养工作,注意选购鞋子的基本重要原则,避免持续长途步行;运动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足部感到不适时,应尽早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以下提供日常生活护足方法: ★一:减少足部冲击性活动 如跳跃与跑步,尽量少踩硬地板及用力踏地;长期站立工作者,穿着合适鞋子,并间歇性休息。 ★二:控制体重 体重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全身的重量都要经由足部来承受;如果能控制体重的话,相对的足部负担就会变少。少搬重物也可减少足部的负担。 ★三:热敷 患者可让疼痛处泡热水或局部热敷,一天数次,每次约十至十五分鐘,可缓解疼痛。 ★四:勿做脚底按摩 很多人喜欢找人做脚底按摩,认为愈痛愈好,临床上有医师发现,不少人因做脚底按

足底跖腱膜炎 中药外洗方

足底跖腱膜炎中药外洗方 病例:王婧(化名),女,38岁,中学老师,近一年反复右足跟下疼痛,久站和行走后频发,休息后减轻,患者怀疑跟骨长了骨刺,来医院就诊,经临床查体,压痛点局限于跖腱膜附着处,影像学检查未见跟骨骨质增生(骨刺),诊断为足底跖腱膜炎。 足跟痛很常见,多为久站和长时间走路人群好发,如王靖这样的教师、IT 行业、走路健身的中老年人、理发师等,此外少数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会出现。大多数人认为,足跟痛是足底长了“骨刺”,其实不然,足跟疼痛并不完全都由于跟骨长“骨刺”所致。 足跟痛,临床称之为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伴站立、行走受限为主要变现的疾病统称,是一种由于跟骨退行性变及跟骨周围肌肉、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慢性劳损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跟骨骨刺)、足跖腱膜炎、足弓结构异常、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高压症、跟腱止点滑囊炎和肾虚性跟痛症等。 足底跖腱膜炎,是青壮年足跟痛患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多由职业特点,站立工作时间长,且长年累月缺乏有效休息,致使足底肌肉腱膜“疲劳”而产生劳损,劳损的腱膜由于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而致张力增高,并在腱膜起点处反复摩擦和牵拉,由此发生局部充血肿胀及无菌性炎性渗出的改变,致使组织胺类致痛因子释放,引发疼痛。 足底跖腱膜炎本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及肥胖人群,但近年伴随生活环境和职业的多元化改变,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像王婧这样每天长时间站立工作,足底肌肉腱膜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足跟痛的患者在门诊很多见。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跟骨长“骨刺”,与颈腰椎及膝关节长“骨刺”的性质一样,都是骨头的退行性改变,“骨刺”本身不会引起疼痛,只有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此时“骨刺”才成为致病的元凶。 此外,如果足弓结构发育异常,也可以引起足跟痛。足分内、外二个纵弓和一个横弓,内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楔骨和第一、二、三跖骨组成,外纵弓由跟骨、骰骨和四、五跖骨组成,内外纵弓的组成中都包括跟骨,可见跟骨是足弓负重的主要部分,人体在站立位时,跟骨与距骨承担了约50%的体重。由上述解剖学所见,足弓本身的构造是为了人行走时候吸收震荡,如果您有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情况,更需避免久站、长期走路和减轻体重,适宜穿平底软底鞋,女性更应尽早避免久穿高跟鞋,为足跟减负,防止足跟痛发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