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课标教材》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课标教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

信用工具和外汇3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4

影响价格的因素4

价格变动的影响6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

消费及其类型7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9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10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2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3

经营公司13

新时代的劳动者16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7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7

股票、债券和保险19

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2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2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3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24

财政收入与支出24

财政的巨大作用26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27

税收及其种类27

依法纳税29

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30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31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

市场配置资源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4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35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7

面对经济全球化37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38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39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标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

【知识点名称】

(一)

(人教K)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二)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三)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2.

3.

4.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

六,教学资源链接

教学评价建议

(人教K)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二)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力目标】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二)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讲解】

(人教K)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人教K)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

3.

(二)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源链接

(一)

(选自姚家祥:《有关当前消费中三个经济关系问题的求解》)

(三)相关资料

)

(人教K)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注意加强事例论证,教师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生动的事例会吸引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这样学生感受知识与生活贴近,会增强学习兴趣。

适时引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做宣传,如青岛工人许振超的事迹等。帮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念。

让学生为我国国企改革出谋划策。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一)课时安排

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通过千千万万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通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广大消费者获得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了解企业的不同形式,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影响的公司制企业,探讨劳动者如何就业、创业,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于我们理解国有企业改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一)

(二)难点问题分析

(三)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4.什么是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是一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制度,为专门规范劳动合同的制度。这里的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1995年,我国颁布的劳动法又将劳动合同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并加以规范。到1996年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包括双方当事人经协商议定的条款,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以上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双方也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订立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凡违反以上原则订立的劳动合同均为无效合同。

(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源链接

(人教K)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〇储蓄存款的含义。

〇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〇利率的含义。

〇储蓄存款的分类。

〇储蓄作为投资方式的特点。

〇商业银行的基本含义、主要业务。

〇股票的基本含义、特点。

〇债券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〇商业保险的基本含义、种类、特点。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〇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〇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等各投资方式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个人生活中的意义。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的问题:

根据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各自的特点,安排一项综合投资计划。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〇学习本课后,能概括出不同投资方式的特点,概括金融活动在国民经济和个人生活中具有的作用。

〇学习本课后,能利用基本知识分析不同条件下如何投资更加有利。

〇能利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企业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经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积极参加各种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要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

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积极投资、合理投资,能够增加个人财富、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因此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知识点讲解】

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1)第一框第一目“储蓄存款”,主要应讲清五点。

〇〇〇〇

(2)第一框第二目“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主要讲清三点。

〇〇

(人教K)股票、债券和保险

框题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1)股票的基本含义。

(2)股票投资的特点。

(3)股票的作用。

2.稳健的投资——债券

(1)债券的基本含义。

(2)债券与股票的比较。

(3)国债的含义和投资特点。

(4)金融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

(5)企业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

3.为风险投资——保险

(1)保险的基本含义和功能。

(2)保险的分类。

本课的逻辑结构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按照我国居民对不同投资方式的相对熟悉程度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股票、债券、保险的顺序

进行排列。第一目讲股票,介绍了股票的基本含义和股票投资的特点两方面内容。结构简单、清晰。第二目讲债券,介绍了债券的基本含义、债券和股票的比较。按照我国债券发行主体的不同,分别介绍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投资特点。层次清楚,结构简明。第三目讲保险,介绍了保险的基本含义、保险的功能、保险的分类。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人教K)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镜头一:这天,小戴到银行去取三个月前存入的5万元钱。当他拿到17l 元的利息时,叹了口气,觉得利息太少。正巧这时他碰到一

位在股市炒股的朋友,劝他到股市一试身手。于是,小戴第二天就拿上这5万元开了户。刚过3天,他就赚了3000元。他十分兴奋:5万元摆在银行,三个月利息才171元,而在股市只放了3天,就赚了3000元,这是多么大的获利市场啊!他拿定主意:凭着自己的才智,到股市去搏一搏!

镜头二:刘先生是金融专家。前几年股票市场火爆的时候,很多人买卖股票赚了钱,他自信地想,自己是专门研究金融的,难道会比

他们差?于是他进了股市。但事实刚好相反,半年下来,他的股票缩水25%,最后还是在亏损的情况下退出了股市。这以后,刘先生就老老实实将工资存进银行,慢慢积累财富,再也不买股票了。

根据上述事例,谈谈你对股票投资的看法。

股票投资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公司有多种筹集资金的方式,除了向银行借款以外,发行股票是另外一种主要的选择。股票是股份有

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

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在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取得股票后,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

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同意后,股票一般可以

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生命力之所在。

(人教K)相关链接

在我国,并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必须符合一

定的条件,并要经政府证券监管部门的批准。股票买卖一般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我国现在有上海证券交易所

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所。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定期从股份公司取

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来源于企业利润。公司有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

入,反而要承担手中持有的股票金额的责任,也就是要赔本,这就是购买股票的一种风险。投资股票的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这种收益有时很高。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股市风云 上海证券交易所

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盘价格xx 年1月3日是每股10.02元,4月16日13.77元,11月17日7.66元,xx 年1月2日8.64元。

在不同的时间买卖这支股票,收益或亏损的情况会怎样?

实践证明,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K)稳健的投资——债券

天还没亮,沈爷爷就出门了,他要到工商银行去买新一期国债。上午九时,工商银行门口排队购买国债的队伍壮大到300多人。一家

报纸打出“国债热烘烘,买债起三更”的醒目标题报道此事。沈爷爷向记者倾诉:“国债利率总比储蓄利率高一点儿,我们没什么本钱和精力去炒股,投资国债比较划算,风险也小,所以赶早来买。”

国债素有“金边债券”之称,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你了解其他债券吗?

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另外一种重要方式。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

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一般来说,一张债券主要由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股票和债券在功能、性质、偿还方式方面有何异同?

功 能 性 质 偿还方式 股 票

债 券

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

债务凭证。中央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由于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此风险小,而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它们的运营又有严格的监管,因此金融债券的信用通常高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此对应,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由于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因

此企业债券的风险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如果企业发行债券后,经营状况不好,连续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可能无力支付投资者本息,投资者就面临着遭受损失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债券是一种风险大的债券。与此相对应,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也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我国的债券中,有的可以上市交易,从而使相关债券具有较好的流通性。

(人教K)相关链接

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进行,即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基金”。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将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投资者手中的钱集中起来,交给有关证券投资专家管理和运用,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所得收入或风险由各个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或承担。作为投资工具,基金的优势主要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比较适合于没有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人教K)为风险投资——保险

你平时接触过保险吗?你知道保险有哪些种类?

谈谈保险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某些风险发生,就会使我们遭受重大损失,给自己和

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购买保险,正是避免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这里所讲的保险,是区别于社会保险

的商业保险。

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

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人教K)专家点评

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从某种意义上看,在没有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的投保没有回报;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的赔偿就是投保人投资的回报。

在我国,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分为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如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

保险宣传

购买国债

等。财产保险是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如汽车保险、运输保险等。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近几年,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在具备保障功能之外,还可分配保险公司经营盈余,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随着保险品种的日益多样化,保险的功能会越来越多。

(人教K)名词点击

(人教K)分红保险

分红保险,指在获得人寿保障的同时,保险公司将实际经营产生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险单持有人进行红利分配的人寿保险品种。存款储蓄、股票、债券和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

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假如贺先生家有10万元闲置资金,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帮他设计一套最中意

的投资方案。

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操作建议

(4)第二框第二目“债券”,这一目主要应讲清六点。

〇债券的基本含义。本目第一个探究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出本目所讲的内容。根据债券的含义,与股票对比,设计了本目第二个探究活动。由于学生知识有限,本部分以教师讲解为主。

〇国债的含义和投资特点。教师可根据国债投资的“三性”讲解。

〇金融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教师可根据金融债券投资的“三性”讲解。

〇企业债券的含义和投资特点。教师可根据企业债券投资的“三性”讲解。本目教学结束时,教师可将三种债券进行对比。

(5)第二框第三目“保险”,主要应讲清三点。

〇保险的基本含义和功能。本目第一个探究活动,目的在于引出本部分的内容。在这里,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区别。

〇保险的分类。在这部分,教师可举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不同的保险类型。

(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教学资源链接

(二)

(人教K)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〇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〇效率的含义。

〇公平的含义。

〇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〇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〇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

〇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〇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

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

〇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〇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

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例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非常复杂,学习本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教学方法建议

1.引入实例法

在导人新课时,可采用此方法。如在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时,可先让学生阅读深圳南岭村的例子,提出这个村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就引出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按劳分配的含义、原因、意义、居主体地位等。

2.自学阅读—讲授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师可先对本部分内容作简要提示,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和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给予讲授,并对知识作出归纳。如在学习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多种分配方式有哪些,哪些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按什么要素获得收入,重点分析为什么要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3.讨论式教学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密切,学生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或见解。教师可提出一些中心论题,让

关系怎样?此次课程改革,强调转变学习方式,要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4.讲授法

在运用讲授法,教师要避免“满堂灌”,教师的讲授要善于提出课题,创造问题情景,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动,通过教师的设疑和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在学习兼顾社会公平时,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每个框1课时,共2课时。

【知识点讲解】

第一框第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框第二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人教K)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框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1)效率的含义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1.本课的逻辑结构

第二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两目内容。

第一目讲“坚持效率优先”。此目的逻辑顺序是: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

第二目讲“兼顾社会公平”。此目的逻辑顺序为:公平的含义——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义——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含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人教K)坚持效率优先

改革之前,李家庄实行“大锅饭”式的记工分的分配方式,村民收入没多大差别,但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村民收入普遍提高,同时拉大了收入差距。退伍军人大李除种好自家承包地外,还承包鱼塘,建起养鸡场,年收入达十几万元。他家建起了楼房,买了汽车,还坐飞机出国旅游。与大李同龄的老吴,情况就不同了。老吴患病花了不少医药费。全家靠几亩承包地,只能解决温饱。

大李迅速致富说明了什么?

如何认识致富路上村民之间的收入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由于经济活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人的成果。

有一家公司,每次开会要计算会议成本。公式为:

会议成本=本公司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

以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是因为劳动产值要高于平均工资;乘以2,是因为参加会议要中断经常性工作,损失要以2倍计算。与会人数越多,会议开得越长,会议成本就越高。

计算会议成本,对于控制开会次数、规模,提高会议质量,有什么作用? 减少和缩短开会时间,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利用机器进行生产有什么关系? 这家公司讲求效率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第二框第一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要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大李的迅速致富就是在这种收入分配机制激励下的结

果。第二问要告诉学生,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三问。第一问告诉学生,计算会议成本,对于控制开会次数和规模有重要作用,要使会议组织者、参加者时刻都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第二问告诉学生,减少开会时间和次数,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第三问告诉学生,该公司讲求效率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人教K)兼顾社会公平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观点一: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公平不在于差别的大小,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不影响社会稳定,并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就是公平。

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教K)相关链接

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李家庄精明能干的大李致富不忘乡亲,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带动村民养鸡,使李家庄成为有名的养殖基地。老吴得到政府救济,在大李的帮助下增加了养殖收入,生活明显改善。

本例中,效率和公平是如何体现并统一起来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我出钱。

我出点子。 我出力。 我们一起办厂。放心,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工厂挣钱了,我要坐奔驰,赶快买!给你们的钱以后再说!

你?!

你们这是……

资不抵债,将被拍卖。

养蝎大户传授技术

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

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第二框第二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提出了关于公平的两种不同观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辨析,并告诉学生观点2是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要求。

第二个探究活动设计了一问,并与第一目的探究活动联系起来回答。在这里,要使学生懂得精明能干的大李致富不忘乡亲,带领包括老吴在内的李家庄人从事养殖业,使全体村民的收入普遍增加,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也符合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教学资源链接

(一) (二) (二)

(人教K)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评议一个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课程标准建议: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如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地方治安、社会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工程、应对突发灾变等。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家庭免费选取生活用品

特困户接到最低生活保障金

本课的逻辑结构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课文共四个目组成。

引言点出本课要学习的重要知识。设置修建地铁情景引出财政的概念。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共设两个目。第一目讲财政收入及介绍财政的一般知识。先讲财政的含义、特征·然后讲国家预决算的含义,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最后讲影响财政的两大因素,即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配政策。第二目讲财政支出。主要讲支出的内容,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两种现象,以及如何运用具体的财政政策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第二框讲“财政的巨大作用”,课文详细论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点讲解】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资源链接

(二)

(人教K)第九课征税和细税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课的逻辑结构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主要讲税收的基本理论。在税收的种类中,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种,不仅要求理解含义、意义,还要会用、会算。

第二框讲“依法纳税”。首先,要求学生区分两个概念——纳税人和负税人;其次,对学生进行依法诚信纳税教育,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将会受到哪些处罚。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人教K)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人教K)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二)

(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人教K)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一)

六、教学资源链接

(二)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简答题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答: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午力争比xx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样的发展观?

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五统筹”的内涵有哪些?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辨析题

1.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

答:小康水平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我国目前达到的是总体小康水平,这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但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刚刚迈进小康社会门槛,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在本世纪头20年,我们将实现更商水平、更加全面、更加均衡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笼统地谈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是不准确的。

(人教K)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第1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逻辑脉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从根本上讲,我们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知识结构: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后,人类社会将经过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判断社会形态更替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人类文明实现了又一次跨越;《共产党宣言》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科学精神: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垄断的根本目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公共参与:列举实例,说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诵读《共产党宣言》名言名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想。 以“描述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为议题,探究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初阶段、最低阶段的原因,明确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因。 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议题,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1.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想一想] 在生产关系的特点中,起基础作用的是什么? 提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3)社会构成: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2.奴隶社会 (1)私有制确立 ①标志: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②影响:贫富分化加剧,使得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辨一辨] 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提示:错误。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2)两大集团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3)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4)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 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 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 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 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 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 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 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课标教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 信用工具和外汇3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4 影响价格的因素4 价格变动的影响6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7 消费及其类型7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8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9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10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0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2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3 经营公司13 新时代的劳动者16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17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7 股票、债券和保险19 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2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21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22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3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24 财政收入与支出24 财政的巨大作用26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27 税收及其种类27 依法纳税29 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30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31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 市场配置资源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3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4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35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37 面对经济全球化37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38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39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标教材》新人教版必修1

【知识点名称】 (一) (人教K)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点名称】 【课标内容对照(含选修)】 (二) 【版本对照(含选修)】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重难点知识】 【内容知识概述】 【教学建议】 【课型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2课时,每框。 【知识点讲解】 (三)相关疑难问题解答 2. 3. 4.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非选择题 六,教学资源链接

2019届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新教材修改 高考例题)

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附历年高考试题+新教材修改)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答题要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例(2017年高考全国2卷)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保护价(对农产品规定最低价)收购种植农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2012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2016年,国家发改委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 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种植)补贴”的新机制,2016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一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8分) 答案:(1)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需平衡;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产品的进口压力。 (2)政府完善补贴政策;种植户根据市场需求优化种植结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 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XXX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旧知巩固: 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导入新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难点) 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重点)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 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略) 进行新课: 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过渡: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总体小康社会就没有缺点非常成功了?请同学观看下列图片分析总体小康存在哪些不足。 2.学生思考图片一、二、三,分析总体小康社会的不足。 图片一:xx年我国GDP 在世界排名,xx我国人均GDP 在世界排名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 图片二:污染、居住问题、教育问题。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 图片三:贫富对比 总结:我国的总体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新人教版必修1思想政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word精品文档9页

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高一新教材《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我国现阶段的所有者结构。是《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较强。本节主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目,基本的线索是明确我国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以及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依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经济的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以及增强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辨别不同经济实体所有制性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提高学生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自觉性,坚定其无比优越性的信念,树立多种所有制平等竞争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对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情景导析、讨论比较、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明确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认识到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社会生产总是

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的,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下,我国建立了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它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这一问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讲授新课: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师: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石油天然气开采96.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占75.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3.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6.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49.8%。 材料二:30年来,非公经济获得大发展。2019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从创造的产值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师: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公有制为主体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范围 师: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生: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师: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知识点归纳(2020高考必备)

必修一《经济生活》 教材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 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2019-2020年高一政治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教

2019-2020 年高一政治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1 教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课程标准》),加强和改进我校高中思想政 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高一政治备课组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贯 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 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促使教学实效的提高。 w w w .x k b 1.c o m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用科学的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 一起来;针对高中生成长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教育;努力使学生在 充满教学民主的气氛中受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我校 xx 届高一新生共分 5 个教学班,学生水平不一,刚进入高中一年,接触 《经济生活》,会感到陌生,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将面向全体,搞好衔接;立 足课本,注重规范;强化积累,拓展视野;注重基础,因材施教。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 构,了解考试评价方法,严格按照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作为提高专业素质的必修 课,并与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法改革研究。 (二)健全集体备课,集体协作,积极发挥集体的智慧。固定备课时间,明确每 位老师职责,提高备课效率,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备课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共 同研究,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结合学校实际,立足课本,注重夯实基础。落实备、教、批、辅、考、评 等各个环节,向课堂要效率,认真做好“四备”、“五点”、“两法” (“四备” 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五点”即每堂课都要钻透重点、难点、知识 点、能力点、教育点;“两法”即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 (四)优化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政治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思考、 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帮助自己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组织开展课外活动,成立政治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挖掘学生的潜能。 新-课 -标 -第 -一 -网 (六)做好培优工作,加强个别辅导。积极开展辅差工作,努力提高差生转优率。 (七)加强组内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加强组内教学交流风气。 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公开课,示范课,借鉴其他兄弟学校老师 的宝贵经验。 五、教学进度: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

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内容标准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识记: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支票和信用卡。外汇和汇率。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试。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外汇牌价。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 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导入法。介绍货币简史和世界各国货币趣闻,还可以采取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采取讨论和辩论法。 (3)社会调查法。 (4)类比法。 (5)比较法。 (6)热点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知识纵横: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 的。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 ①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汇票。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第九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九课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集体出资兴建工厂,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商店,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进行新课 教师引导: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是什么?这其中包括哪些经济成分?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主要包括公有制和多种成分的非公有制经济,其中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是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公有制经济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特别注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不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整体,而是指里面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那一部分资产。 2、公有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名称、含义生产力地位意义态度 (1)国有经济: (2)集体经济: (3)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及其地位作用。 教师活动:什么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居怎样的地位?发展国有经济具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含义: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地位: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联系教材P3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章概述 我国于1997年提前三年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本课主要学习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问题。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新课标基本要求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课程学习 1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教材分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本框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它有两目内容:消费心理面面观和做理智的消费者,它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指导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目前社会上常见的几种消费心理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形成对消费心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教学重点】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坚持四个原则。 【教学难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的把握;适度消费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生活消费受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我们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消费心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这就是第二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我们来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什么是消费心理?一般地说,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活动时要考虑一些问题,如消费什么、消费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费、消费后自我感觉如何等等,这些总是伴随着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叫消费心理。我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消费心理的利弊及态度。(通过课件展示)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但展示个性应考虑社会的认可与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持否定态度) 有这种心理的人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和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以获得一种优越感。购买时往往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应该提倡) 求实心理才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在选购商品时考虑到价格、质量、功能、服务等因素,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讲究实惠,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造成经济损失。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消费心理归纳表格(通过课件展示)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新人 教版必修1 一、最新考纲审析 1、高考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考查重点 (1)按生产要素分配 (2)效率与公平原则 3、关注热点 (1)运用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制度等知识,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意义,认识我国事业单位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 二、核心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②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XX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 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 (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2.结构设计的总特点 (1)这一方案,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2)这一方案,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7.2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7.2 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为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涵义;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 1、效率优先的必要性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1、坚持效率优先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5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大李迅速致富说明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极大地调动了人们靠劳动和经营致富的热情。当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差异,难免会形成村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是不可避免的。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5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计算会议成本,能使会议组织者和参加者时刻有效率意识和效率观念;减少开会次数和时间,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这家公司的做法体现了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价值追求。 教师提问:我国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对效率有影响吗?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师活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平性,在一定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经济生活》9.1税收及其种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全章概述 税收世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解税收和税法,认识依法纳税的必要性,有助于我们增强权利义务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税收及其种类 二、依法纳税 新课标基本要求 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个人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行为。 新课程学习 9.1 税收及其种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一、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9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