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元青花瓷的认识鉴定与鉴赏

元青花瓷的认识鉴定与鉴赏

元青花瓷的认识、鉴定与鉴赏

元青花瓷的认识、鉴定与鉴赏作者XB19119(一)国人认识元青花的艰难历程元代中叶青花瓷器已烧制成功,这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后人对元青花瓷的认同却经历了一段痛苦和心酸的过程。我们的祖先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就发明烧造并向海外出口了大批量的釉下彩瓷器元青花,其后人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不认知祖先在制瓷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对人类在陶瓷史上做出的又一巨大贡献。然而在658年后(1929年)英国学者霍布逊在英国意外发现了英国著名收藏家威廉·亚历山大,在1900年5月23日,在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地摊上花10英镑买下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青花云龙象耳瓶,頚部题字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捨香一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人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带回英国后存放在英国斯坦布尔博物馆。霍布逊(R.L.Hobson)。对元青花云龙象耳瓶瓷器进行对比研究!,于(1929)年在一本叫[老家具]的杂志上介绍了这对落款为“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青花象耳瓶,并著有[明以前的青花瓷器]一文。虽然研究尚浅薄而纷乱,只是些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但他是至今为止在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第一个研究中国元青花的

伟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元青花“云龙”象耳瓶与美国的波普博士相遇,他以此瓶作为标准器,对土耳其国家博物馆,伊朗的阿德比耳寺所藏的同类型元青花瓷器,采用类比鉴别法,确认出中国元代至正时期的青花瓷器,并著有[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撒莱宫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国瓷器]两部书。轰动了古陶瓷界!波普博士的贡献在于;他依据“象耳瓶”的特征,分离出收藏在中东的一大批元代青花瓷,并提出了著名的至正型理论。奠定了元青花研究的基础,并为世界研究.了解最早的中国青花瓷器指明了方向,也使国人拉开被遗忘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帷幕,最终使这一国之瑰宝重新得以彰显。虽然他不是元青花的第一个发现者和研究者,但却以确凿的事实根据确认了中国在元代烧造,并出口海外的批量青花精品这以历史事实。波普博士应是元青花研究最早的一面旗帜,而当时在我们国内的陶瓷界专家,还不承认元代烧造过青花瓷器这一历史事实。直至1965年江苏金坛发现元青花云龙罐窑藏。窑藏除了青花云龙罐以外,还有五十余件银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件银盘上刻有阿拉伯文的回历纪年铭文,译文为回历“714年1月”,即元仁宗延右元年(1314年)。1975年江西省九江墓出土的青花塔式盖罐,是元延右六年(1319年)墓葬。地下的二十四史随时修改地上的二十四史这一规律,有力的驳斥了那个时代国内的陶瓷界专家拒不承认元代

烧造过青花瓷器错误论断。加之在那个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用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生产,搞突出政治,批判白专道路是中心工作,各种自然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数被以“反动学术权威”等罪名下放到农场、农村劳动改造,根本不可能研究元青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后,有关方面虽然重视和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研究。然而改革开放的春风对摩拳擦掌等待已久的民间元青花专家和元青花收藏家却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使他们对元青花收藏鉴定由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转化。民间元青花专家和元青花收藏家对元青花的认识一些是从偶然、好奇和兴趣开始的。我对元青花收藏是1963年农业学大寨平整地面修梯田开始的,(渭南县志530页第二节回民起义记载:自唐代以来,渭河两岸就有西亚回族人民聚居。至清同治年间本县境内回民已达3万余人,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11。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南的良田坡、蓝家坡<我的老家>、金花庄、西大寨、麻李滩等地。1862年5月13日回民领袖任武、白彦虎等积于对清政府欺压少数民族无法调和的矛盾,在悲愤中杀掉了自己的妻儿老小,以示起义决心。此时,陕西西部回民也相继起事,回民义军达十一、二万人。清廷震惊,派钦差大臣左忠堂率数十万清军镇压,一直将回民义军追到中俄边境,回民义军仅剩白彦虎率领的两千多人逃亡到现在的

吉尔吉斯坦。其后代被称为东干族。回民被清政府灭绝后,我的祖先1870年前后从渭南县闫村乡、西王村迁到良田乡的蓝坡村)。1963年我在暑假期间,参加生产队组织的改土平整土地劳动中,遇到很多古墓被挖填平整,经常遇到被挖出的大定、至正通宝元代钱币和青花红绿彩等瓷器,当时的老百姓只知道是祭祀品,不吉利,一般的都砸烂埋掉,当时我出于好奇好看,背着老人偷偷的拿几件青花八棱瓶带回家藏着玩,并不懂得什么元青花瓷。1986年夏季下乡的偶然机会在旧货市场遇到和我藏起来的青花瓷瓶颜色一样的盘子,不同的是此盘有文字记载“饶州之公府官用供器不许借用”十三个青花字样。一下子打动了我,我搜完身上的所有钱还不够,只好借朋友部分钱将其买下,从此进入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阶段。我先后学习了(清)朱琰撰的陶说,(清)蓝浦撰的景德镇陶录,(清)许子衡撰饮流斋说瓷。1982年9月系统学习了由冯先铭、安志敏、安金槐、朱伯谦、汪庆正主编的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还学习了1993年6月中国广播电大出版社出版的伍清、王谨、卓云编著的“古玩字画投资指南”,1993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裕平著“中国瓷器鉴定弃欣赏”,1993年7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文物鉴赏大全”,1998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冯先铭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重点反复学习这些著作中论述元代瓷器的元青花部分,比对收藏的元青花实物,鉴别真伪,从中找

出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我认为1986年以前我对元青花收藏辨伪是表象的,浮浅的,感性的认识和理解;1986年已后,经过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指导收藏实践,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逐渐从表象、浮浅走向深入,逐步向理性转化。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民间的元青花专家首先必须是元青花收藏家,他们的收藏经历,基本上是遵循“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收藏中学习收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一规律,终于磨练成金睛火眼的元青花收藏鉴定专家。国博的元青花专家首先对元青花在理论上的认知比民间晚;其次他们的认知原则是,只有经过文化部1982年公布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考古出土的元青花他们认可外,其它的一律不认可。实质上,只认可博物馆的元青花,不认可民间收藏的元青花。再次国家博物馆元青花馆藏品数量太少,全国博物馆藏加起来,没有一个民间收藏家多,质量没有民间收藏家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不对称,极不合理的局面?就是文博领导思想僵化不于时俱进,因此国博元青花专家见到的元青花藏品太少。文博专业和医学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生只有多看病人,才能不断的提高医术。元青花专家只有多看元青花实物,才能不断提高鉴定鉴赏元青花的水平。全国博物馆藏就那么几十件元青花,博物

馆的管理制度又很严格,不是谁想看想摸就能做到的,全国评定了那么多专家职称,真正用手能摸到博物馆元青花的人,也屈指可数,就是有权力能摸到博物馆元青花的人,也不是想看想摸就能随时做到的。因此,国博的元青花专家除了办专家证比民间的元青花收藏专家方便外,鉴定鉴赏水平和民间的元青花收藏专家完全不可能在一个档次上。应该明确两个观点:一是对元青花收藏和研究的时间概念,本人认为在元青花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应该是民间早于国博,民间以六零年为限,国博以1965年江苏金坛发现元青花云龙罐窑藏为

限(中国陶瓷史339页);二是元青花鉴定和鉴赏方面,国

博专家并不优秀于民间收藏家和民间的元青花专家。

民间元青花收藏专家对元青花的研究进一步上了台阶,应该是从2001年3月许明博士作为中国专家代表团成员之一随团赴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考察馆藏元代瓷器,同年9月许明博士在<收藏>第9期发表<通往托普卡比的梦幻之路>一文,2007年5月许明博士受邀赴德黑兰考察伊朗馆藏中国元代

瓷器,并应<收藏>刊物之邀撰写专稿,作为上篇要文的姊妹篇在2007年<收藏>第7期发表<伊朗馆藏元青花考察亲历记>一文,介绍元青花“苏来麻尼” 钴料产地迷案、与伊斯兰文化比较研究及釉面的微观呈相规律等重要考察成果。先后两篇巨文在元青花收藏和研究领域的反响:前篇如同放了一个原子弹;后篇如同放了一个氢弹。元青花收藏和研究

领域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体制内那些半生不熟的所谓“元青花专家”长时间左右元青花收藏趋势,欺骗忽悠民间元青花收藏专家和元青花收藏爱好者的错误局面已经一去不复反了,元青花收藏家迎来了自己的收藏的春天,掌握了自己的收藏命运,从收藏奴隶变成收藏主人。两次世界元青花论坛的召开,及两岸博物、民间论坛网的建立,为民间收藏爱好者和和民间的元青花收藏专家提供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和学校。在这个平台和学校里能找到最优秀的国内、国际(伊朗、土耳其)元青花专家和元青花藏品,成为培养鉴定元青花的大学和元青花专业研究机构。真正高、精、尖的元青花博物馆不在国外、不在国博、而在两岸博物民间论坛网的藏家手中。(二)元青花的鉴定、鉴赏元青花有精品器与元青花普通器之区别,精品器(包括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设立枢府官窑<目前文字记载的唯一座官窑>,元代官府机构烧造瓷器的组织形式是官搭民烧,官府机构提供图样设制,御土,进口钴料,与民间窑口签定即带料加工出口瓷器的一种合同形式)由朝廷监管制作。普通器由民间自由制作。两者制作器物有相同之处,都有元代特征。大件器物接口旋削,有明显的接痕;瓶罐一般为两节或三节,用手抚摩多有凹凸不平;坯体厚重,特别是碗底作鸡心底内尖外圆;元代青花瓷多以盖罐、梅瓶、玉壶春瓶、执壶、盘、碗、高足杯为常见,有高大厚重的特点。早期底部不施釉,晚期底部多施釉,

底足内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向外斜撇的形式;碗、钵、罐、瓶、盘之类都是削足处理。元代瓷器上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杂宝纹与变体莲瓣纹的组合,火珠、犀角、法螺、法轮、珊瑚、方胜、宝杵、银锭等相间排列,为元代所独有。内容及具体形象看,均与西番画上的八吉祥纹一致,构图规整。更有严格区别:一胎土区别:朝廷制作有专门控制的高质量的饶州御土,精品器的元青花胎质细腻如糯米。瓷器鉴定有:“ 胎为骨、釉为肉{衣}”之说。瓷胎不仅可以确定真仿,而且还可以决定一件瓷器的品质。元代瓷器的特点较宋瓷是胎体高大、粗状、厚重拙实,主要是高岭土内掺进一定量的瓷土鋁制胎,含量较高达到百分之20-24,提高了烧制成瓷胎的温度,使南宋以前的软质瓷{1250度},变成高温硬质瓷{1700摄氏度},胎瓷的塑性大有提高。大件瓷器烧制成功且基本不变型,降低了瓷器成本,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量。这些制瓷技术的创新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由于当时的窑口作坊甚多,所以胎土的制作工艺、配方各不完全相同,从现在民间收藏的元青花看,胎底的表现也千姿百态。但精品的元青花胎,对胎土的碾磨十分讲究,这种讲究,必须用大量的元青花器物做比较对比,才能找得到这种感觉。其表现特征是:用肉眼看胎底,非常细腻白净,而且不产生火石红。那是胎土淘洗过滤和青除杂质等工序方处理认真细致的原因,再用手去

摸胎底沒有毛刺很光滑,露胎处在显微放大镜里晶莹剔透,是精品元青花胎的特征,这是因为好的胎土由朝庭所有和掌控。{元史}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制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元代称“御土” 。精品元青花由朝庭掌控烧造,因此精品元青花胎土洁白、细腻就不言而语了。元精品瓷器胎洁白细腻是和元代民窑及宋代的瓷胎比较而言的,清代高档瓷的胎虽然也很白嫩细腻,仅凭肉眼看胎土缺乏一种粉状感,与精品元青花胎有较大区别。大件瓷器烧制成功且基本不变型,但不是绝对不变型。根据本人数十年对元青花的收藏体会:真品元青花瓷体型对称不变型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象清代瓷体型绝对对称,这是鉴定真伪元青花的标准之一。真品元青花大型瓷器体型取中后对称误差一般在零点五毫米左右,若瓷器体型绝对对称丝毫不差便可判定为仿品。精品元青花对称误差小,普品元青花对称误差大。元代虽然提高了胎瓷的塑性是一大社会进步,但还没有达到清代瓷体型绝对对称的水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当时是无法超越的,这就是历史的印记(胎记),造假者无法逾越。民间制作是普通陶土。器物胎质杂质较多、胎面上有明显黑褐色铁质斑点,器物胎质不规整,胎器底粗糙粘有窑渣显而易见,并在底足口边和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二图样设制区别: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內府定夺样制;御土窑的图样设制与普通民窑制品的随意

绘画不同,当时朝廷掌管瓷器行政管理的浮梁局制作的御瓷图,需要内府事先设计画样,然后才由制瓷者绘画浇制。因此,这些制品在造型、图案方面都要比民窑器要求更高,显得更加规矩、严谨。元青花特异纹饰中带火焰的马纹,是从帝王仪仗中的“玉马旗”上直接临摹而来的;缀珠纹是蒙古贵

族礼服上珠绣花的模仿;云肩纹是元代官服上的“衬甲”或“云肩”的忠实临摹;芦雁纹是元代军官服装胸背花纹的临摹;莲池鸳鸯纹亦为贵族织锦服和被面上常见的花纹。来源于织锦、刺绣的元青花纹饰还有牡丹、灵芝、鸾凤、麒麟、白鹭、角鹿、鲤鱼、百合、牵牛、竹叶等。以上纹饰、按照元代的典章制度,严格规定了不同级官级的不同服饰,凡皇帝使用的,其他人就得禁用。如<元史顺帝二年>记至元二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诏谓: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这些特殊纹饰,只有皇帝和贵族们按照严格规定使用,民间窑场擅自将这些织绣花纹移植到民用工艺品上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典型元青花中却大量出现,只能说明得到元朝廷的特许。普通民窑制品的图样绘画随意,自由,简单。三发色的区别:元青花的发色是由

青花钴料的质量高低决定的,元代的精品青花所用青花钴料均来自西亚波斯的苏麻离青钴料,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素雅,并带有紫褐色或褐色较光润的深色结晶斑块,,有的黑

褐色班块显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班块中出现的一种自

然光泽,发色浓艳,有晕散或铁锈班现象,结晶处釉面略微明显凹陷。这是因为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钴料是含高铁低锰还含有砷等其它微量金属元素的伴生矿物质,在1700度的

高温下,金属元素的伴生矿运动收缩结果的产物,更进一步证实此种现象和结果,任何艺术大师是无法仿制的,那种捶胸顿足的鼓吹高仿无所不能的神奇,其实是忽悠人们的一种高超骗术,谁信谁就必须付出代价的。装饰风格受西亚美术影响,纹饰布局繁密,层次多,瓶罐自下而上5至9个装饰;带盘碗类采取同心圆形式装饰;从底心至口沿也有3至6个层次。这种构图形式看似丰满,但结构严谨,虚实相间,水路清晰,主次分明。辅助纹饰中则多带宗教色彩如八吉祥、杂宝、八大码等(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四外罩釉面的区别:外罩釉分为青白釉和卵白釉两种。青白釉的青白程度由于受窑温及原料调配比例等因素有关,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泛青,有的偏青,有的偏白。青白釉罩下的青花钴料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是精品元青花。精品元青花器施釉肥厚光洁可鉴。元青花的釉层凝厚光润,与釉料中氧化钙含量较低,钾、钠量增加有关。面有厚有薄,釉厚或薄与对瓷器的施釉次数有关,次数越多釉越厚,越费时费工,精品元青花的釉面如堆脂,厚厚的一层釉感觉很肥腻,釉面与胎的结合非常和谐,其膨脹系数基本一致,以至不会产生开片现象,尤其是釉厚不开片,保持釉面光洁,比施薄釉不开

片难度要大的多,釉面肥厚耐腐蚀性强,出土或出水仍有老器如新之感。开片是胎和釉膨胀系数不一致将釉面拉破的裂纹,本是一种瓷器生产中的硖疵,宋代的汝、官、哥等单色釉瓷以开片为一种装饰纹,但景德镇生产的青花釉面开片为大忌,元青花精品对釉面的要求很高,应以光洁晶莹肥厚不开片为上品。,。卵白釉罩的青花器釉面明显深厚,不透亮,比较光润多数是国产钴料绘制的民窑普品元青花器。五画工技能的区别:精品元青花的纹饰繁复、致密,整个器物给人以周密、协调端丽的感觉。在不规则的器皿上构图绘制,比在平面上绘制难很多。现在景德镇仿制的元青花瓷,多釆用先在瓷上勾画后再用青料填的办法,图案僵化生硬,而元青花瓷是画工在瓷胎上不打底稿用中锋毛笔一气呵成,笔法相当流暢,需要非常娴熟的技艺和功力,尤其是元青花人物故事的瓷器比花草龙风纹饰难度更大,构图要做到布局合理,画面内容丰富,疏密得当,在器皿上看不出图案的起始,人物形象生动,个性突出。象现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绘画专业的专业教授:“包括大名鼎鼎的高仿大师黄云鹏” 在内,将元青花人物瓷器带上去景德镇陶瓷学院请他们仿画,我相信他们对任何一种图案一时还不知从那儿先下筆?普通民窑元青

花人物瓷器与精品元青花人物瓷器,只要放在一起对比,再外行的人也一眼能看出来,象我们这些有经验的民间藏家还怕不识货?真正元青花瓷器距离现在已八百年左右了,能存

放到现在来源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世;二是出土包括墓葬和窑藏;三是出水即海捞。下面就个人收藏这三方面元青花瓷的体会陈述如下:一传世元青花。传世元青花瓷的辩伪鉴定主要是对釉光的辩伪,八百年的保存历史,岁月侵蚀、氧化、都使轻浮的亮光变成沉稳的亮光,因为此种亮光无法用人工伪造,用化学酸剂浸泡,只能侵蚀成类似毛玻璃状而显不出亮光。要区别新旧之不同,可以拿大同瓷器与传世元青花器物比较,就能明显看出来,只要是釉,就是高古瓷,都会有不同程度亮光,完全无亮肯定不是传世元青花器。二出土元青花。出土元青花瓷的辩伪鉴定主要是对釉光和釉面的辩伪鉴定。出土元青花瓷的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即土锈,几百年的地下埋藏,釉面粘有凝固的土疤(土锈)很牢固,不能强行清除,只能用清水浸泡慢慢用毛刷清除,同时要闻其气味,真出土元元青花瓷青花瓷土疤被水浸泡后,除土惺气味外一般没有异味,若用水浸泡后有异味,特别是钾醛之类的异味,初步断定是假出土。造假者用现代(必含钾醛)胶水搅拌墓土粘在现仿的元青花瓷釉面上埋藏在墓坑,然后挖出来假冒元青花瓷骗人。真出土元青花瓷土锈清除后,釉面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被土壤所腐蚀而脱釉,造成釉面局部失亮。这种釉面局部脱釉失亮的现象很自然,造假者永远也仿造不出来。三出水(海捞)元青花。出水(海捞)元青花在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水下,被海水浸泡了八百多年,历

史的沧桑感厉厉在目,水碱长期浸渍瓷器,使釉色起了变化,多呈白灰色的片状,同时完全暴露在海水中的器物(内外)海洋中的微生物长期附着寄生在上面,元青花器物釉面腐蚀加剧,釉面脱釉,釉光失亮严重。水碱、酸长期浸渍瓷器釉面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在釉面上面,没有几百年的海水浸泡瓷器,是根本不会有这种结果的。有人搞海捞造假元青花完全是若儿戏耳,忽悠傻瓜的闹剧。(完)。以上是本人非常浅薄且很不成熟的体会,请各位老师多提批评意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