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万寿菊叶斑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_王龙

万寿菊叶斑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_王龙

万寿菊叶斑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_王龙
万寿菊叶斑病的发生及病原鉴定_王龙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石榴叶斑病的一般防治管理方法 发布日期:2012-04-24 来源:互联网作者:cosmos 浏览次数:68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该病主要危害 石榴叶斑病是石榴的一种常见病害。石榴栽植区发生较普遍。植株受害严重时,叶片提早落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感病叶面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斑点,病斑紫色或红褐色,逐渐变为暗红色至暗黑色,并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直径为0.4-3.0mm。斑病周围有时呈黑线状。发病后期,病斑之间相互连接,引起焦枯。最后在感病部位的正、背面产生墨绿色霉层。墨绿色霉层为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受害重时,叶片脱落。嫩枝感病,在枝梢上形成枯死段斑,枯死的枝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器。果实初生细小褐斑,后为多角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 病原为石榴尾孢(Cercospora punicae P.Henn.),隶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尾孢属真菌。病原菌在落叶及土壤中以菌丝体越冬。第二年春季,病原菌开始生长,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开始侵染危害寄主。 5月下旬开始发病,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生长期内分 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春季生长的叶片到7、8月时大多因病脱落,秋季生长的叶片也因病提前脱落,绿带内病害比公园、街头绿地重的原因是:石榴成片种植,株行距1×1.5m,通风透光差,并且下部枝条多贴近地面,10月中、下旬,发病渐轻。病菌一般先侵染植株的下部叶片,以后迅速蔓延。梅雨季节有利于病害生长蔓延,是发病的高峰期。高温不利于病原菌孢子萌发。石榴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千瓣红石榴、玛瑙石榴易感病。 防治办法:1.减少侵染来源:清除枯枝病叶,并集中销毁。剪除下部过密枝叶。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植株不宜过密,冬春之间对植株进行合理的修剪,以便通风透光,调节下部枝条密度能明显降低危害。合理使用肥水。 3.药剂防治: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或喷施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或1:1:160 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喷2-3次。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 3.药剂防治:初春时,用80%五氯酚钠1500倍液喷洒植株和地面,以预防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3-4次。 4.也可在8月下旬、9月上旬喷药保护秋梢秋叶,使用药剂为百菌清1000倍,证明能有效地降低病叶率10-15%,保护石榴小幼树安全越冬。

万寿菊

万寿菊 万寿菊 学名:Tagetes erecta L. 别名: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蝎子菊 分类:菊科(Compusitae),万寿菊属。 国内分布: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 国外分布:原产墨西哥。 命名来源:[Sp.P1. : 887. 1753] 中国植物志:75:389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总苞片1层,常结合,等长,冠毛有具5-6芒的鳞片;叶对生。生境:栽培 繁殖方式:种子 习性:阳生

药用部位:全草 万寿菊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为菊科万寿菊属植物。万寿菊花色鲜艳,开花繁多,花期又长,栽培容易,是园林中常见的草本花卉。目前,国际上对万寿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更新快,花朵越来越大,观赏性越来越好,栽培周期越来越短。其中美国沃勒公司规模化生产万寿菊系列盆花而闻名美洲。英国汤普森?摩根公司以盛产万寿菊而著名。美国戈德史密斯种子公司、泛美种子公司和荷兰的斯拉斯?格鲁特(SluisGroot)种子公司每年都要推出万寿菊新品种,为万寿菊的广泛应用做了不少工作。目前,万寿菊在美国盆花和花坛植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美国、加拿大到处可见。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丹麦等国,均有规模性生产,主要供本国使用,出口不多。同样,不同季节中万寿菊在欧洲各国广泛用于室内外布置。中国万寿菊的引种栽培,据考证,从18世纪后,国外花卉开始传入中国,出现盆栽万寿菊等草花。清代乾隆年间,上海郊区已有批量万寿菊盆花生产。在1912--1949年期间,南京、上海等地栽培比较普遍,但品种比较单调。20世纪80年代后,万寿菊随着国外新品种的不断问世,在品种上更新较快,规模上发展也较快。现已成为中国主要栽培的

叶斑病类的防治buchong

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 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 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 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 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波尔多液、瑞毒霉、乙磷铝、达科宁、克露、加瑞农、普力克、杀毒矾等。 4. 选用抗病品种 灰霉病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温室内要适当降低湿度,最好使用换气扇或暖风机,减少伤口。(2)合理施肥,增施钙肥,控制氮肥用量。 (3)及时清除病株销毁,减少侵染来源。 (4)生长季节喷施杀菌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病毒病类及其防治 病毒病在园林植物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目前,无病毒的花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在自然界,一种花木常受到几种、几十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病毒病防治困难,主要措施有:加强检疫,繁殖无毒苗木,对有病种苗进行热处理,消灭传毒昆虫,选育抗病品种以及药剂防治(选用病毒A、菌毒清等)。 白粉病类的防治 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4. 化学防治 5. 生物制剂: 6. 种植抗病品种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千寿菊、蜂窝菊,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22.5t以上、产值可达13500元左右、利润可达6000元左右,经济效益较好。但通过近两年的大面积种植,有相当面积未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万寿菊病虫害较为严重,尤其在2002年6—8月出现低温、寡照、阴雨连绵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万寿菊病害发生严重。现将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万寿菊主要病虫害 1.1 万寿菊主要病害 造成万寿菊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病害,经田间调查,万寿菊主要病害有枯萎病、斑枯病、花腐病等。 a.枯萎病分为真菌性枯萎和细菌性枯萎。真菌性枯萎病植株受害后生长缓慢,叶片自下而上失绿黄化,最后整株叶片变褐、萎蔫,直至枯死。真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镰刀属的一种,可通过土壤传播。夏季气温高、雨水多的情况下发病严重。细菌性枯萎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的一种细菌侵染引起的。症状为浅灰色水渍状斑,长1—2cm,而后渐变为黑色。茎干受害后软化腐烂,末梢枯萎。 b.斑枯病斑枯病病原菌是壳针孢属菊斑枯菌。症状为植株下部叶片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至黑色病斑,病斑周围有褪绿色晕圈,后期出现小黑点即病菌子实体。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大,逐渐向植株上部蔓延,甚至全株叶片呈黑色干叶,悬挂在植株上。斑枯病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叶上越冬。夏季降雨次数多、雨量大时病情发展快,分生孢子产生多,传播快;施氮肥多,植株嫩弱,发病亦重。 c.花腐病花腐病是由球腔菌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亦称疫病。病菌早期侵染花芽,使其不能生长,变黑枯萎,如侵染较晚,则形成半边开放的畸形花,从基部到顶端花朵呈浅褐色枯萎。花腐病病菌对叶片和茎也可造成危害,引起叶枯和茎部溃疡。病菌在被害植株上越冬,第2年温湿度适合时借助气流传播。栽培地上病株及其病残体遗留得多易发病。 1.2 万寿菊主要虫害 万寿菊的虫害主要是细胸金针虫,咬食万寿菊幼苗的根和茎部,并能钻入根部及茎内为害,造成幼苗死亡,但该虫危害程度较轻。 2 万寿菊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1 万寿菊主要病害防治 a.床土消毒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0%多菌灵4g加水2kg均匀喷洒在床面上,进行苗床消毒。 b.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泡种子15—25min,进行种子消毒。

月季花黑斑病防治

月季花黑斑病防治 发布时间:2008-12-29 14:22 来源: 摘要:黑斑病是月季普遍发生且严重的病害,全国凡是有月季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达80%以上。此病引起大量落叶,致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枝条枯死,降低观赏价值。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浸染嫩枝、叶柄、花梗和花。感病初期叶面出现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 黑斑病是月季普遍发生且严重的病害,全国凡是有月季栽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达80%以上。此病引起大量落叶,致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枝条枯死,降低观赏价值。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浸染嫩枝、叶柄、花梗和花。感病初期叶面出现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直径3~12毫米或更大,边缘呈放射状。后期病斑上生许多黑色疱状小点。有时病斑周围大面积叶组织变黄,病叶极易脱落,严重时,仅剩下光秃的枝条,有时病斑连成一片。嫩枝、叶柄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花瓣、花梗上的病斑较小,不甚明显。月季黑斑病为真菌病害。其病原为蔷薇放线孢菌。病菌在病叶和病枝上越冬。 第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借风、雨及浇灌水的溅泼传播。空气湿度大是该病流行的重要条件,在多雨、多雾、有露的天气发病严重。浇水时间太晚、入夜前叶面仍有水膜不干能促发此病。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湿度较大以及扦插苗密度过大,均易促使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秋季彻底清除月季园内的带病落叶、病枝一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病源菌。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尽量从根部灌水为好,减少湿度。施足底肥,盆栽要及时更换新土,并结合施用0.1%硫酸锌或0.2%磷酸二氢铵、0.1%四硼酸钠微量肥料,以增强植株抗病力。 盆栽月季,早春时节可用1%福美胂药沙进行土壤消毒。其方法是:将福美胂与河沙按1:99比例混合均匀后,铺在盆土表面,可隔离或杀死地面落叶上的病菌,能显著推迟病害的始发期,降低致病性。也可在春季盆栽月季出窖时,进行1次修剪,于发芽前对植株和摆放月季的地面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病菌。 发病期间以喷药防治为主。目前防治黑斑病效果最佳的药剂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开始发病时喷洒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喷药次数根据病情来定,一般2~3次为宜。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产生叶斑病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叶斑病的原因是什么 叶斑病一般是单个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多个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有时假球茎也可受害,病部会出现稍隆起的黑色小点,那叶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清除假球茎周围坏死组织,将植株在消毒药液中泡2分钟左右捞出凉干。感病品种应隔离栽培,防止交叉感染;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6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500倍、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鸡冠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鱼尾葵叶斑病夏季高温病重,君子兰叶斑病春、秋发生,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 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 物病害。可由真菌、细菌、线虫引起。病原物以真菌为主,如尾孢属(Cercospora)、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叶点霉(Phyllosticta)、链格孢属(Alternaria)等;此外,黄色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也可引起叶斑病。有些病原物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常见的叶斑病有由真菌引起的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橡胶麻点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黑斑病、甜菜褐斑病、向日葵褐斑病、苹果褐斑病等,由细菌引起的棉花角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大豆细菌性叶斑病等。

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马铃薯早疫病。叶斑病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如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至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呈现典型症状。

万寿菊

万寿菊 黄色万寿菊 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提取纯天然黄色素的理想原料,在非洲名为Khakibush(卡基布许),常见它垂吊于土著的茅屋下,以驱赶成群的苍蝇。 中文名 称: 万寿菊 外文名 称: Marigold 别称: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蝎子菊 二名法:T agetes erecta 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菊目 科:菊科 属:万寿菊属 种:万寿菊 亚种:万寿菊 分布区 域: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 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 目录

名称由来 寓有吉祥之意的万寿菊,早就被人们视为敬老之花。至于“万寿菊”之芳名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传说十六世纪中叶,此花从国外传到中国南方,人们不知其芳名,只见它每年从秋到冬开花,呈瓣形,似菊,且花色美丽,因其花叶又有一股臭味,故称其为“瓣臭菊”。一年秋天,有位县太爷做大寿,管家为增添气氛,在大门口摆上两列盆花,顿时黄绿交辉,耀眼异常。县太爷见之大喜,问道:“这叫什么花?”管家笑答:“瓣臭菊。”谁料县太爷误听了,眉飞色舞地称赞道:“啊!万寿菊,好呀!好呀!”从此,万寿菊之芳名便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万寿菊叶绿花艳,人们喜欢用它绿化、美化环境。逢年过节,特别是老年人寿辰,人们往往都以万寿菊作礼品馈赠,以示健康长寿。 形态特征 株高60~100cm,全株具异味,茎粗壮,绿色,直立。单叶羽状全裂对生,裂片披针形,具锯齿,上部叶时有互生,裂片边缘有油腺,锯齿有芒,头状花序着生枝顶,径可达10cm,黄或橙色,总花梗肿大,花期8~9月。瘦果黑色,冠毛淡黄色。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干旱,在多湿的气候下生长不良。对土地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 栽培技术 繁殖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

月季黑斑病的发病及防治措施 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分布较广,凡栽培月季的地区均发生。近几年,我国很多省市发病严重。黑斑病的发生可引起月季提早落叶,影响月季生长及枝条扦插成活率,降低观赏和经济价值。黑斑病还能危害蔷薇、玫瑰等蔷薇属多种植物。 发病症状:黑斑病主要危害月季叶片,也能危害叶柄及嫩枝。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黑褐色,边缘呈放射状;叶柄及嫩枝上病斑呈长条状,边缘无明显的放射状。 发病特点:北京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8月份雨季发病严重,10月份病害趋于减轻,11月上旬停止发展。我国南方发病多在4月,6-7月份梅雨季发病严重,8月逐渐缓和,9-10月又有所发展,11月病害停止发展。潮湿多雨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一般雨季早、降雨量大、降雨次数多,发病时期便提早,蔓延快,危害严重。温室通风不良,湿度大、扦插苗密度过大,造成通风不良的高湿度条件,月季感病则严重。 防治方法 1、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休眠期喷洒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

2、改进栽培管理措施。感病品种最好与抗病品种间隔种植,起到隔离作用,以减少病害传播及蔓延。栽培时注意株距,不宜过密,每日浇水时间不宜太晚,不宜从上方浇水,应采取根部浇灌,以免水滴溅打使病菌的孢子得以传播到邻近的叶片上。温室要注意通风,控制湿度,减少发病条件。合理养护管理,有助于增强植株抗病性。 3、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石灰少量式波尔多液(因月季对石灰敏感),防治效果比较好。还可选用苯来特、克菌丹、代森锰锌等杀菌剂,7-10天喷1次。为防止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药剂应交替使用。 4、生产中要选用抗病品种及选用抗病砧木,淘汰感病品种。

万寿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万寿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万寿菊病虫害较少,主要是立枯病、黑斑病、白粉病、刺蛾、介壳虫等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适时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哎看一看万寿菊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吧!

黑斑病 【发病特征】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 【发病特征】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叶枯病 【发病特征】多数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枯萎面积达全叶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时应采取综合防治,并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药剂。

刺蛾 【危害特征】主要为黄刺蛾、褐边绿刺蛾、丽褐刺蛾、桑褐刺蛾、扁刺蛾的幼虫,于高温季节大量啃食叶片。 【防治方法】一旦发现,应立即用90%的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杀,或用2.5%的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杀。 介壳虫 【危害特征】主要有白轮蚧、日本龟蜡蚧、红蜡蚧、褐软蜡蚧、吹绵蚧、糠片盾蚧、蛇眼蚧等,其危害特点是刺吸万寿菊嫩茎、幼叶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主要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线欠佳所诱发。 【防治方法】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

蚜虫 【危害特征】主要为万寿菊管蚜、桃蚜等,它们剌吸植株幼嫩器官的汁液,为害嫩茎、幼叶、花蕾等,严重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及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能粉剂2000倍液喷杀。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月季得了黑斑病后病叶易掉落,但也有少数不会掉落的月季品种。幼枝与花梗会出现紫色或黑色的条状斑点,略有凹陷。病害程度严重时,会导致整株的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剩顶端的几片新叶,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清除残枝败叶,集中烧毁以减少浸染源;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增加植株的抗病性,注意排水、降低湿度;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 倍液,7-10天喷1次,根据情况确定喷药次数,一般2-3次,那么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1、随时清扫落叶,摘去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冬季对重病株进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茎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时不要放置过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积水时盆土过湿,最好的是放在阶梯形的植台上。改进浇水方式和时间,应从盆沿浇入,避免喷浇。不在晚间浇水,以免叶片上有水时不能很快干燥,有利病菌入侵。

3、秋季彻底清除月季园内的带病落叶、病枝一并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病源菌。生长期应及时修剪,避免徒长,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尽量从根部灌水为好,减少湿度。施足底肥,盆栽要及时更换新土。 4、做好发病前的防病工作,在冬季对病株进行重修,清除病茎、枝上的病源,同时在月季栽植区进行病落叶及土面处理。 5、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及时清除枯叶、残枝,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6、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便使叶片保持干燥。

常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多见园林植物叶斑病发生规律和防治 技术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叶斑上往往着生有各种点粒或霉层。 1.月季黑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危机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等传播。温度合适、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气温24℃,相对湿度98%,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两次发病高峰期。 北方大凡8~9月发病最重。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坑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够、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 2、菊花褐斑病 (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小黑点,后扩大为直径5~10mm的圆形或椭圆形黑斑,中心灰黑色,并有黑色小点。危机时,数个病斑相连成片,整个叶片焦黑脱落,有的则卷成筒状下垂,叶面凹凸不平,一碰即脱落,整株枯死。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或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5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当气温合适时,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4~

28℃,潜育期为20~30d,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季节或植株种植过密时,发病迅速。 3、大叶黄杨叶斑病 (1)发病规律: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许多小黑点,危机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染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地区大凡6月份开始侵染,7、8月份为侵染盛期,在8月中旬出现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危机,病斑扩大,出现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降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大凡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危机。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发生,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导致病害发生。4、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红叶石楠叶斑病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红叶石楠叶片受害时,先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发展成多角病斑。病斑在叶片正面为红褐色,背面为黄褐色,病害危机时,病斑可连成块,甚至全株枯死。 叶斑病类的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合适,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 2.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万寿菊种植技术

万寿菊 一、前言: 1、学名Tagetes Erecta L. 2、分类:菊科、万寿菊属 3、原产地:热带美洲 4、植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株高20-90cm,茎光滑无毛, 绿色或棕褐色。叶对生,羽状全裂,裂叶披针形,具明显油腺点。头状 花序放射状顶生,具长总梗,中空,花径5-15cm,总苞钟状,舌状花边 缘皱曲,花色有金黄、黄、橙、橘红等色。瘦果,顶端有3刺毛,俗称 “尾”。种子大小约270粒/克。 5、生态特性:喜温暖、光照充足环境,稍耐寒,略耐荫,可耐早霜,较耐 干旱,生育强健。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适温15-30℃,根 据品种耐热性不同而异。 二、品种介绍: 1、帝印系列:一代交配种。早生,巨大花,花径约10-13cm,完全重瓣, 花瓣平整,非常多花,花期长。株型紧密,株高25-30cm,露地栽培35-40cm,适宜盆栽、花坛应用。本系列在温暖气候环境生长良好,宜春、秋季栽培。 2、丽金系列:一代交配种。早生,巨大花,花径10-13cm,花朵圆整,半 圆球型。花茎粗壮,耐雨性强。株高25-30cm,适宜盆栽、花坛应用。本 系列适宜温暖气候栽培,宜春、秋季应用。 3、四季系列:一代交配种。株高约20cm,花径约8cm,完全重瓣。花朵半 圆球型。株型紧密,整齐度好,开花一致。本系列适宜盆栽、花坛应用。 三、栽培管理: (一)、播种育苗: 1、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播种条件 ①育苗介质:使用花卉专用介质“壮苗三号” ②光照:嫌光性种子,播后宜稍微覆盖介质,厚度约0.5cm ③温度:保持介质温度20-25℃,3-5天发芽 ④湿度:保持介质湿润及空气湿度85%以上,直至出苗 ⑤ PH值:6.2-6.5 ⑥其他注意事项:A、播种后轻压介质,使之与种子充分接触 B、为保证播种后空气湿度,可于育苗盘上覆盖透明塑胶布,俟种子发 芽出土,立即除去。 C、种子发芽后立即让其逐渐见光直至全日照,并迅速降低介质及空气 湿度,避免徒长。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7913861180.html, 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作者:景春华李秀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第20期 摘要 ; ;月季黑斑病是发生在月季叶部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影响月季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造成月季植株死亡。本文介绍了月季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 ;月季;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436.8 ; ; ;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19)20-0114- 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 ;Rose black spot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that occurs in the leaves of the ros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ornament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rose,and even causes the death of plants.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rose black spo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 ;rose;black spot;occurrence regularity;control measure 月季黑斑病是发生在月季叶部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初期可于叶片正面产生紫褐色小点,随后扩散开来,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色斑块,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可达1 cm以上,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整株中下部叶片逐渐枯黄脱落,并且可以蔓延至嫩枝和花梗,严重影响观赏价值,甚至死亡。月季黑斑病病原为放线孢属真菌,以菌丝在发病部位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盘,以分生孢子盘着生于角质层下,随后突出表皮,且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水滴传播,多雨露时利于该病传播。因此,湿热多雨的南方更易大规模暴发月季黑斑病。 病原分离和鉴定时,首先要将发病部位的组织切割下来,再将其切成小块,置于湿润环境保存,待分生孢子大量萌生时,将发病组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同时挑取单个孢子放入PDA 培养基表面培养,在菌絲产生分生孢子后5~7 d,再将分生孢子接到液体PDA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摇床培养,真空抽滤收集菌丝,将收集到的菌丝保存在液氮中备用。张鑫等[1]通过针刺健康月季叶片、接种菌液的方法进行致病性试验,金一锋等[2]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 与抗性鉴定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月季黑斑病的病原为蔷薇盘二孢(Ma-rssonina rosae)。张鑫等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25 g/L扑海因悬浮剂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86.34%~99.8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抑菌率仅次于225 g/L扑海因悬浮剂。程茂高等进行了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防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

玉米病害大全 高清

玉米病害大全高清玉米大斑病

简介英文名 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 异名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 病原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玉米毛球腔菌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 Leonard & Suggs,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有性态。 寄主玉米。 危害为害较重的玉米病害。 分布世界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叶片初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长5~10厘米,宽1.0~1.5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融合纵裂,叶片枯死。(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束生,从气孔抽出,不分枝,褐色,正直或膝曲状,基细胞较大,具2~8个隔膜,顶生色较淡,大小(35~160)微米×(6~11)微米。②分生孢子。梭形或长梭形,榄褐色,顶细胞钝圆,基细胞尖锥形,具2~7个隔膜,大小(45~126)微米×(15~24)微米,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外部。 (2)特性:本病菌与高粱大斑病病菌是同1个种1个不同的生理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不侵染玉米,但玉米专化型能侵染高粱。病原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而埋在地下10厘米深的病叶上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感病品种上,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品种抗病性是影响大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玉米连茬地及离村庄近的地块,由于越冬菌源量多,初侵染发生的早而多,再侵染频繁,易造成流行。 (1)环境:气候条件也是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对孢子形成、

大叶黄杨炭疽病和叶斑病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炭疽病和叶斑病防治技术 大叶黄杨在园林中常用作绿篱,耐干旱、耐修剪,对各种有毒气体及烟尘有很强抗性,但炭疽病和叶斑病的发生,会使植株提前落叶,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大叶黄杨的观赏效果。两种病害经常混合发生,同一叶片有两种病斑,但可以兼防兼治。 一、炭疽病 1.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叶片病斑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3至12毫米。病斑边缘有较狭的深褐色隆起,中央灰白色,后期在灰白处形成较粗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黑点,排列稀疏,多在叶片正面,有时呈纹状排列。在嫩梢上病斑条状,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点,可引起枝条枯死。此病常与大叶黄杨叶斑病混合发生,区别在于此病病斑周围没有黄色晕环。 2.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盘在病枝、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五六月,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常从寄主伤口侵入。此病寄生性不强,只能从伤口侵入,发生期比叶斑病稍迟。 二、叶斑病 1.症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变为黄褐色,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至10毫米,最大可达15毫米,病斑边缘隆起,褐色边缘较宽,在隆起的边缘外,还有延伸的黄色晕圈。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

斑中心黄褐或黑褐色,上着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 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病残植株为潜伏场所,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产生,从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天津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染,七八月份为侵染盛期,8月中旬至9月病害大量发生,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大,出现落叶。一般高温多雨霉湿气候发病严重,另外,植株衰老时也会加重病害。 三、防治方法 1.减少病源:秋冬收集病枝落叶集中烧毁。 2.选健苗:栽植、育苗时,选择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性。 3.加强养护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降低叶面湿度,减少发病几率。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必菌鲨800-10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未发病的植株应喷药预防。化学药剂宜交替使用,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2至3次。发病严重地区应拔除染病植株,用杀菌剂如苗菌灵200-300倍液浇灌消毒土壤两三次,然后重新栽植。

茶叶病害及防治

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二、幼嫩枝梢及茎部的主要病害及其防 茶紫纹羽病茶白星病 茶苗白绢病茶芽枯病 茶根癌病茶苗立枯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茎枯病 茶红根腐病 三、枝干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四、成叶和老叶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茶红锈藻病茶云纹叶枯病 地衣和苔藓茶轮斑病 茶菟丝子茶赤叶斑病 茶树膏药病茶炭疽病 茶树枝梢黑点病茶煤病 茶枝黑痣病茶网饼病 茶胴枯病茶褐色叶斑病 茶圆赤星病 茶树缺素症

一、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茶树紫纹羽病 症状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颈部。发病初期病部生有纤细的紫红色菌丝,后根部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棍表面产生紫褐色根状菌素,其上有时可见紫红色半球状菌核或在根部或茎基部产生一层紫红色绒状物,表皮变黑或腐烂。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干枯而死。 病原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Jacz..称桑卷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该菌1890年日本田中延次郎定名为H.mompa Tanaka,1909年爪哇雷西巴斯凯把属名改为隔担耳菌属,1919年日本泽田谦吉发现该菌不形成球形的前担子囊,又将其改回卷担菌属。1987年我国对该菌进行深入研究。该菌有两种菌丝。侵入皮层的称营养菌丝,寄生并附着在表面的称为生殖菌丝。营养菌丝黄褐色,直径5一10μm,粗细不一,生殖菌丝体为紫色。该菌在土壤中呈垂直分布,分布在5—25cm土层内,个别可深达1.5m,缺氧时发育不好,但可存活50多天。发育温限8—35℃,适温为27℃。土壤通气性好、持水量60%一70%、pH5.2—6.4最适合该菌繁殖。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该菌在土中可存活3—5年。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条件适宜时,病菌长出营养菌丝,侵入新的寄主植物的幼根,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扩展至树干基部形成菌膜状的子实体,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多在5—6月份产生。担孢子萌发又产生菌丝,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残存在病根里的茵丝与新寄生的根系接触进行传染。也可通过茶苗、桑苗、果树苗木、薯块及花生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该病在地 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园中发生较重。土壤过干发病也重。7—8月雨水偏多,旬降雨量高于50mm,利于该病发生。此外前作为甘薯、花生、桑树及果树的茶园易发病。 防治方法(1)新建茶园,最好选用无病地块。(2)选用无病苗木。注意剔除病苗,必要时苗木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根30分钟。后再栽植。(3)加强茶园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或积水。发现病株马上挖除,连细根一起挖除,集中烧毁,并对病穴淋浇43%福尔马林20一40倍液,后盖土、铺草覆盖24小时,隔10天后再浇灌一次,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 茶苗白绢病 症状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为害茶苗茎基部,初发病时茎基部产生紫褐色条点或条斑,后变为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体,逐渐由茎基部向土表扩展,病部后期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或褐色。该病造成茶苗皮层软腐,地上部的叶片变黄,后干枯或全株死亡。

万寿菊_万寿菊的养殖方法_万寿菊介绍

万寿菊_万寿菊的养殖方法_万寿菊介绍 别名:臭芙蓉、万寿灯、蜂窝菊、臭菊花、蝎子菊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万寿菊属 盛花期:夏季秋季 万寿菊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花卉,一般夏季秋季开花,养殖万寿菊对技术要求不高,但也需留心养殖,请参看本页关于万寿菊的养殖方法等知识。 万寿菊的介绍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拉丁文名:Tagetes erecta L,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叶羽状分裂,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

花冠黄色,原产墨西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可生长在海拔1,150米至1,48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边草甸。万寿菊常于春天播种,因其花大、花期长,故常用于花坛布景。 万寿菊的形态特征 茎 万寿菊为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直立,粗壮,具纵细条棱,分枝向上平展。 叶 万寿菊的叶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4-8厘米,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边缘具锐锯齿,上部叶裂片的齿端有长细芒;沿叶缘有少数腺体。

花 万寿菊为头状花序单生,径5-8厘米,花序梗顶端棍棒状膨大;总苞长1.8-2厘米,宽1-1.5厘米,杯状,顶端具齿尖;舌状花黄色或暗橙色;长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长1.4厘米,宽1.2厘米,基部收缩成长爪,顶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9毫米,顶端具5齿裂。 万寿菊的花期为7-9月。 果 万寿菊的瘦果线形,基部缩小,黑色或褐色,长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个长芒和2-3个短而钝的鳞片。 万寿菊的生态习性 万寿菊原产墨西哥。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万寿菊

月季病虫害

月季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虫害屡见不鲜,害虫世代重叠。从整理的“简历”来看,能否识别害虫,防虫害,以防为主的切入点,不妨分析一下。 害虫在月季植株上危害,从叶片反映,基本活动三个类型:一是寄生在叶片丛中,饱食终日,世代繁殖,从不离去的常居者,例如,月季长管蚜、蓟马、乌桕白轮蚧、红蜘蛛、卷叶虫、小袋蛾、月季尺蠖。二是“借巢下蛋”,成就子孙的暂居者,例如,白蝇。三是掠夺无常的流窜者,例如,月季锯叶蜂。当然,月季的害虫还有钻柱枝条的星天牛幼虫,食叶的软体动物同型巴蜗牛等。尽管类型有别,危害轻重不一,但它们都要借枝托叶,产卵挂蛹进入越冬状态,寄望于翌年孵化第一代若虫、成虫,乃至代代递增。 综观所叙,抓住害虫的静止状态,在卵和蛹即将越冬之前,竭尽全力进行一年一度的“封杀”。越冬后,如在疏漏的少量的若虫,幼虫露头,有针对性的采用药物触杀,钳制虫害发生,降低虫率。 越冬前的措施: 一、修枝摘叶。修剪弱枝、病枝、嫩枝、老枝、交叉枝、重叠树、摘除全部叶片。这些残枝残叶基有大量的常居类的卵、幼虫,必须集中全部焚烧。 二、消毒清洗。泡制0.5%石灰溶液,沾液清刷裸露的枝条、皮刺、枝叉、接踵点及根茎部位,刷除难以灭杀的乌桕白轮蚧。清刷时切勿抹平了芽点。 三、清理场地。扒除周边杂草,清扫修枝接叶和洗刷后的残留物。 四、翻松咱植场地表土,深度约4cm~5cm,让尺蠖虫蛹暴露在外,低温冻灭。 五、根浇1%石灰溶液,进一步追杀。 越冬后的措施: 一、腋芽萌动时,根洗低毒,广谱性内吸杀虫剂。 二、抽枝放叶时,定期喷洒药物(使用的药物,团体购买,药物门类众多,商品手册指导明确;个人购买,市场小包装一应俱全),抵御害虫入侵。 三、在谷雨时节,要杜绝暂居类白蝇“留宿”,可喷雾2%烟叶汁与1%大蒜头汁混合液,残留气味持久,白蝇反感。在立夏时节,要警惕月季锯叶蜂“打劫”,可喷雾杀菌剂多菌灵,它嗅之飞离而去。 治理月季的生态环境,除虫治病,不希望发生在花好叶茂的生长期,不然,费时费力,还影响了观赏的价值和情绪。加强园艺管理,冬季人工防治,使害虫断代,让虫害隔层,应该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多菌灵

多菌灵、苯菌灵和甲基托布津都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园林植物保护中最常用的三种杀菌剂。虽然它们的名称和成分不同,但杀菌机理是一样。现就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供使用者参考。 一、多菌灵 中文通用名称:多菌灵英文通用名:Carbendazim商品名称:苯并咪唑44号、MBC 等。 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子囊菌的许多病原菌和半知菌类的大多数病原菌都有效,而对卵菌和细菌引起的病害无效。 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2.5至3.0)防治效果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作用机理是干扰病原菌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影响细胞分裂,起到杀菌作用。一般持效期为10至15天,在多雨条件下,持效期7天左右;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安全。 常用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防治对象:防治多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如炭疽病、霜霉病、锈病、疮痂病、褐斑病等,同时也能防治花卉的茎腐病、根腐病等。 使用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至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黑斑病及其他真菌性叶斑病。 二、苯菌灵 中文通用名称:苯菌灵英文通用名:Bennomyl商品名称:苯菌特、苯来特、苯雷特等。 苯菌灵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并兼具有保护、铲除及杀螨卵的作用,最初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开发出来的。它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具有挥发性的异氰酸丁酯,其杀菌作用方式与多菌灵相同,能抑制病菌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但产生的异氰丁酯易与叶、果表皮的角质层、蜡质层结合,所以药效常比多菌灵效果好。 常用剂型:30%、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同多菌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