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技术总结

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技术总结

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技术总结
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技术总结

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

项目技术总结

一、太子参概述

太子参为石竹科孩儿参属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 hy lla(M iq) Pax ex Pax et Hoffin 的干燥块根,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别名孩儿参,童参,为常用中药。具有益气生津,补肺健脾之功效,与人参相仿,但以“清补”见长,特点为益气但不升提,生津但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主治心悸自汗,疲倦乏力,脾虚食少,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可作为人参乃至西洋参的代用品。近年还广泛用于保健、美容行业,因此需求量不断增加。

太子参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甙类,糖类,氨基酸,油脂类,磷脂类,环肽类,挥发油,甾醇类,微量元素(Fe、Cu、Zn、Cr、Ni、Co、Sr、Mn、Pb)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太子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增强免疫,SOD样作用,延长寿命,镇咳及抗菌抗病毒,还有保护细胞完整、降低血脂、延缓衰老、健脑强精、防止脑血管疾病等作用。

按照GAP的技术要求,完成了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并得到有关专家的验收。

二、立项的必要性及依据

1、立项的必要性

1.1 药材种植发展趋势的要求从种植吴茱萸、茯苓等药材开始,

在短短的十年内施秉县己发展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万亩以上,年产值1800万元。成为贵州省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大的基地。其中以太子参种植面积最大,目前已超过1万亩,有望成为我国太子参的主产区。

1.2太子参种植过程中的品质要求

太子参是近30年来由野生变为家种的一种常用药材,最初以福建、安徽、江苏等地为主要生产区。贵州省施秉县从1992年开始引种栽培,主要是利用荒山、荒地进行种植。经贵州省药检所和贵阳中医研究所等部门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施秉县生产的太子参总皂甙含量为0.213%、总黄酮含量为0.054%、氨基酸总量为10.041%(其中人体必须氨基酸为3.629%,占氨基酸总量的36.14%)。从综合指标来看,略高于其它产区。农民在进行太子参生产往往凭传统的生产经验,使得太子参品种有退化趋势,抗病虫草害能力下降,品质低下,直接影响贵州省施秉县1万多亩太子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施秉县发展地区经济农业的瓶颈之一。太子参是贵州省施秉县重点推广发展品种之一,解决太子参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太子参及其它药材的科学化、合理化、规模化的良性发展,同时奠定施秉县中药材种植在全国中药材种植中的有利地位。

2、施秉县太子参种植基地的环境优势

2.1自然条件

贵州省施秉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的东南部、北纬270和东经1070地带,云贵高原东部,海拔在486~1869米之间,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面积154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有杜仲、天麻、白芨、金银花等药材千余种。

2.2气候条件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55~294天,光能年总辐射率84.44千卡/CM,年均降干雨量1060~120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

2.3土壤条件

土壤以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中性仿微酸性,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属富钾缺磷地区。

三、施秉县太子参种源的技术要求

1、太子参生长条件

太子参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木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耐寒性;怕水涝,忌高温。太子参种子吸水膨胀后,一般在地温8~10℃就能发芽,以20℃发芽最快,仅须5~10天。幼苗期要求土壤湿润,忌强光直射,成株后高温季节仍需适当遮荫。太子参系浅根作物要求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反应以微酸为好。凡粘重板结,含水量大的粘土以及瘠薄、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

2、太子参种源规定及种子采集操作规程

2.1物种或品种类型

太子参种质来源是由野生太子参经长期培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农家品种。具有效成分含量高、抗病性能强、产量较高等特点。

本规程适用于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c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Pax ex Pax et Hoffm。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以干燥的块根入药,为滋补强壮药,有补肺气、健脾胃、生津液等作用。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地。生于阴湿山坡林下。

2.2种子采集操作规程

2.2.1繁殖方法

本太子参基地生产采用块根为繁殖材料进行无性繁殖。

2.2.2选种和采集

2.2.2.1选种

时间:6月中旬,根据第二年的种植面积(1:10)选择植株健壮、无病虫者作为留种田。确定留种田后每隔15天喷施二次0.2%的磷酸二氢钾,以利根内干物质的积累,培养优质种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如根部病害还应进行土壤消毒。

方法:肉眼观察

选种标准:

(1)种苗纯正

(2)植株叶色深绿,无斑点

(3)植株生长健壮

(4)周围环境无污染

2.2.2.2采集

为了更好地繁殖栽培太子参,必须采集优良的太子参种根。建立太子参GAP规范种子田,专供采种用。应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留

种,生长不良或不正常、株形不佳、有病虫害感染的植株不宜留种。

时间:10月中旬种植前采挖

工具:农用小锄头(长15厘米、宽6厘米)、竹篓(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

种子标准:

a.种栽纯正

b.芽饱满,根茎充实,生命力强,无病虫害及腐烂部分。

c.芽短粗,抗病力强

d.粗细均匀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尽量不损伤种根

2、收获后不宜暴晒和长期堆积

3、无性繁殖不能超过5代。

四、太子参定植的操作规程

1、选地

选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地,要上层厚度40cm以上。为防止土壤板结须施足有机肥并深翻,施农家肥1000千克/亩,二铵15kg,普钙20kg。农具有拖拉机、耱、木犁、方锨、锄头(25cm ×5em)、钉齿耙、(齿长10cm,齿距3em)。

2、移栽时间:

11月份左右和起苗同一时间,随挖随栽。

3、选苗

选芽饱满,无根皮损伤、主根粗壮、无病虫害的根做种苗。4、移栽方法

按行距15cm,株距6cm用锄头斜向开沟,沟深6~9cm,平栽,芽距地平5cm左右,轻覆土,盖好,亩栽50000~60000株。

五、施肥、灌溉及田间管理的操作规程

1、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的操作规程

根据太子参根系生长的特点,太子参属于吸肥力中等的药用植物。一般在太子参一个生长季节只需施用2~3次肥料,本着“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料为辅。”的原则,进行田间施肥管理。

1.l移栽后施肥管理

在叶色黄时追肥10-15千克的磷酸二氨,于开花后追肥过磷酸钙5千克/亩。

2、中耕除草的操作规程

2.1中耕锄草

时间:第一次锄草于3月初,第二次中耕锄草于4月中,第三次锄草于5月中。

工具:铲子(8cm ×30cm),锄头(15cm ×5cm),竹篮(30cm ×50cm ×50cm)。

方法:第一次锄草用铲子松土,深度药3cm破除板结,铲除杂草;第二次浅锄表土,防止动根伤苗;第三次封垄前拔除杂草,注意防止动根伤苗。

2.2定苗

在4月中旬结合第二次中耕锄草,即封垄前拔出病株、弱株。3灌溉的操作规程

3.1田间灌溉

太子参出苗初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季节注意灌水,生长后期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提前倒苗,可通过灌水、降温来延长生长期,促使根部营养积累,提高产量和质量。

3.2田间排水

太子参喜湿怕涝,在整个生长期内,雨季要经常注意田间排水。雨季到来时应在田间挖出几道排水沟,确保雨水的通畅排出。

3.3留种

从生产田中选主根粗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

六、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准则

坚持“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药材重金属含量、有机氯含量不超标,在农药使用上我们应以预防为主。也可以在发病期选用适量低毒、无残留的农药。最好使用生物防治。

1、太子参病害

1.1农业综合防治

(1)轮作倒茬轮作二年以上,以小麦、豆类为主。

(2)伏耕晒垡30天以上,消灭部分病源,在耕作中尽量可能人工消除地下害虫和杂草。

(3)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使用量。

(4)有机肥须腐熟,不含病菌、有害微生物、虫卵等。

(5)培育壮苗条,提高抗病能力。

(6)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

1.2化学防治

在侵染严重的情况下,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化学药进行化学防止治。

太子参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田间排水,栽种前块根用2.5%的多菌灵200倍液浸种10分钟,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防治。

2、太子参的虫害

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有毒饵诱杀。

七、太子参种子、种苗的操作规程

]1、选种

时间:6月中旬,多年生植株健壮无病者作为选种植株。

方法:肉眼观察

选种标准:

(1)母体纯正

(2)植株叶色深绿,无斑点

(3)植株生产健壮

(4)周围环境无污染

2、采种

太子参经过数代无性繁殖后,由于受到病虫害、病毒等感染,

出现长势弱、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等退化现象。为了更好地栽培太子参,必须采集优良的太子参种子。建立太子参GAP规范种子田,专供采种用。应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采种,生长不良或不正常、株形不佳、有病虫害感染的植株不宜采种。

2.1时间:3年生花期3~6月,种子开花后1个月成熟,太子参是边生长、边开花、边结果,因此采种要随熟随采,一般在上午10时露水干后采集。

2.2工具:家用小剪刀、白色棉线手套、背篓(60cm×60cm×80cm)、棚布(3m×3m)竹筛(孔径小于5mm×5mm)。

2.3种子成熟标志

(1)太子参种子成熟时朔果易开裂使种子自然散落,种子较小、椭圆形、长3毫米、宽2毫米,外种皮密生瘤刺状突起,种皮豆沙色,种脐在种子的腹面基部,千粒重16.5克。

(2)太子参为项生花序,开花不齐,成熟也不一致,应及进时采收。

(3)采收太晚朔果易开裂,种子自然散落不易收集,应在种子成熟且朔果未开裂前采收。

注意事项:(1)太子参种采收后不能暴晒;

(2)太子参种子干燥后发芽率降低,贮藏时应放在低温湿润处。

3、种子贮藏

3.1选种:采种后阴干3~5天,待朔果全部开裂后进行种子筛选,选除果皮等杂物、未成熟种子、霉变种子等。

3.2工具:木箱(60cm×60cm×80cm)细河沙(直径小于2mm)3.3场地:室内阴凉处

3.4方法:在木箱底部垫8—10厘米的湿河沙,将选好的种子均匀铺3~5厘米厚一层,再盖5厘米河沙,再铺种子,每箱放种子5~6层,最后上面盖10厘米河沙。置室内阴凉处备用。

注意事项:果实阴干过程避免受热、受潮、种子干燥会降低种子发芽率。

4、种子质量检测

4.1种子净度测定

种子净度又称种子纯度或种洁度,是指在供试样品中,除去各种杂质和自身废种子后剩余的纯属该样品好种子重量所占的百分数。

4.1.1方法:种子纯度(%)=(供试样品总重-杂质总重)/供试样品总重×100%

4.1.2器具:电子天平

4.1.3标准:种子净度≥95%

4.2种子千粒重测定

种子千粒重是指随机取自然干燥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以克(g)为单位。

4.2.1方法:将太子参种子充分混合均匀,随机取出1000粒称量,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数,重复3次,取平均值,即为种子的千粒重。4.2.2器具:分析天平(1/10000)

4.2.3标准:太子参种子千粒重为15~18g

4.3种子水分测定:种子水分以种子含水分的g/kg表示。

4.3.1器具:恒温烘箱、分析天平(1/10000)。

4.3.2方法:测定太子参种子水分通常用105℃标准法。太子参种子水分测定应在接受样品24小时之内进行,从试样瓶内取出试样种子2~5g,去掉较大型的杂质,平铺于干燥到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精密称量,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标准:太子参种子含水量300±10g/kg

4.4种子发试验

种子发芽试验要测的内容包括: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关系到种子是否适宜播种量的多少,故在播种前需进行发芽试验。

种子的发芽率,是指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发芽种子占所测种子的百分比。

发芽势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的数量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比。

4.4.1器具:直径10cm培养皿、滤纸、恒温培养箱

4.4.2方法:先在所用容器内(培养皿、碟子)铺上一层经淘洗并消毒过的粗砂,上面放一层滤纸或砂布,铺成发芽床,发芽床保持干净,最好经过消毒。将试验种子分成四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入四个发

芽床内。粒与粒间要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不能小于种子本身大小,以防带病种子发霉感染。发芽床放在发芽箱内或温度适宜的地方。每一发芽床要注明种子名称、开始实验日期、温度、种子粒数等。定期观察、登记发芽情况。

5、优质种苗生产技术

5.1选地

5.1.1时间:11~12月

5.1.2方法:通过环境及技术参数的评估确定适宜地区域

5.1.3环境指标:

空气环境执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灌溉水质执行“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二级标准”

注意事项:

(1)选择未种植过太子参的土壤做育苗地;

(2)1公里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包括废水、废气、废渣)

(3)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冲积土。土壤脊薄、低洼粘重地不宜种植。

5.2整地

5.2.1时间:于播种前10天。

5.2.2农具:锄头(25cm×5cm)、钉耙(长10cm、齿距3cm)。

5.2.3方法:清除选好地块内杂草、石块等杂物,施入底肥,深翻土壤20~30cm,打碎土块,用钉耙耙平。

5.3.1播种子的选择标准

(1)种子品系纯正优良

(2)发芽率90%以上

(3)千粒重15~18g

(4)纯净度95%以上

(5)种子无检疫性病虫害

5.3.2播种

5.3.2.1播种时间:10月初~12月底

5.3.2.2播种工具

盛种盆(搪瓷盆,直径40cm,高15cm)、锄头(25cm×5cm)、铁筛(0.5cm×0.5cm)。

5.3.2.3播种方法

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用手均匀撒于畦面上,撒种时手距地面约30cm,沿畦面左右撒种,顺风撒种为佳,撒种密度在500~1000粒/平方米,亩播量5~8kg,用铁筛均匀筛入细肥土,覆土0.5~1cm。上盖稻草2~3cm,浇一次透水,以保温保湿。

5.4苗床管理

5.4.1除草和施肥

在出苗后,揭去盖草,加强苗床管理,当出现2片小叶,喷1%磷酸二氢钾二次,二次间隔6~7天。对生产过程的苗床在3~5月结合锄草间苗。

5.4.2.1时间:播种当年10月后定植前起苗。

5.4.2.2工具:锄头(长15cm,宽5cm)。

5.4.2.3方法:用锄头挖进土层,并轻轻摇动,松动床土,避免伤根。从松动的床土中适量带土小心拣出苗子。

八、太子参的采收、加工操作规程

1、时间:8月植株枯萎后采挖

2、方法:用小锄头(15×15cm)将太子参根挖出,趁鲜将叶柄残基切下,除净泥土。

3、工具:锄头(15×5cm)背篓(高60cm宽40cm、50cm)。

4、加工:用清水洗净参体,搓去须根,薄摊在晒席上摊晒1~2天。使根部失水变软后,移至烘房内在50℃下烘干。

九、太子参的仓储和运输

1、太子参淀粉含量高,夏季易受潮霉烂、变色故应该贮藏于通风干燥处。水分含量在11%~12%时,在相对湿度78%条件下,可完全度夏,不能使水分含量超过15%。

2、太子参运输中轻拿轻放,不要受潮,定期检查。

十、对研究结果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按照GAP的要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的种植操作规范合理可行,品质稳定。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实施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实施指导原则及验收标准 中药材生产研究是中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环节之 。建立中药材的生产、采收、饮片加工的规范标准,对于保证中药材产品以至中成药产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首先必须从中药材的 质量抓起。建立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规范,并具有中医药特 点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发展为传统药物研究 和开发的国际标准,从而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制度 保障。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应在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GAP )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研究工作,制订每 种生产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材,推进我 国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与发展。为指导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 目的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并达到既定目标。我中心根 据专题合同要求,经征求专家意见制订项目实施指导原则 及验收标准,供专题承担者参照实施。 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建立和完善药材、项目研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即将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 量 管理规范"(简称中药材GAP ,)为基本原则,控制影 响药材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各生产环节乃至全过 程,以达到药 材"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目

2.突出药材质量第一的原则,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是 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中药材,因此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坚持质量优先。 3.科学、真实的原则,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科学设 计、 科学实施的基础上,确保所有结论、数据、规程、标准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4.鼓励新技术的应用。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药材GAP 内容包括中药材的产前(产地环境生态; 对 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生态因子的要求;种质和繁殖材料:正确鉴定物种,种质资源的优质化)、产中(优良的栽培技术措施,要点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产后(采收与产地加 工,确定适宜采收期及产地加工技术,包装、储藏、质量管理等)的系统原理。 根据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栽培特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项目研究的应注重以下主要内容: 1.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及种子种苗的标准化 (1) 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 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是提高中药材产量和稳定或提 高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一项基本 建设,单有新品种的选育,而无大量高质量的良种种子供推

栀子种植技术

栀子种植技术 桅子为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 桅子为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能。主产于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省。 一、形态特征 桅子为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通常高1米左右。叶对生或2叶轮生。茸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全缘;叶柄短;托叶鞘状,膜质。花单生于枝端,芳香,萼管倒圆锥形,有棱,裂片线形;花瓣成旋卷形排列,花开时成高脚林状、脚碟状,5-6裂,初为白色,后变为乳黄色;果卵形,黄色,有翅状纵棱5-8条,种子多数。花期5-7月,果期8-11月。 二、生长习性 桅子具有喜光、怕严寒的生长特性,要求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土层深厚肥沃的生长条件。在-5℃以上,均能安全越冬,20-25℃最为适宜。30℃以上生长缓慢。3月下旬叶腋间开始萌发新枝,一部分老叶也在此时脱落,主茎在1年内于春、夏、秋有三个明显的抽生阶段,花谢后有一落花落果过程出现。果期一般需1年以上时间,有抱子怀胎的特性。 种子容易萌发,发芽适温为25-30℃,发芽率可达95%以上。

种子寿命为l-2年。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育苗地应选择东南向的山脚处或半阳的丘陵地为好,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播前深翻土地,耙细整平,作宽1-1.2米、高17厘米左右的苗床。 定植地宜选坐北朝南或东南向,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冲积壤土、紫色壤土和砾质土栽培。重黏土和重盐碱土不宜种植。选地后宜冬前深翻,使其冻垡。 2、繁殖方式可用种子、扦插和分株三种方法繁殖。种子繁殖的苗木数量大,成株后生长势强,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目前也有用嫁接繁殖的。 a 种子繁殖春、秋二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佳。春播多在2月下旬至3月初,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将选择好的桅子果实剪破,取出种子用清水浸泡12小时,捞出下沉的充实种子,晾至半干即可播种。播前苗床先泼施人粪尿作为基肥,整平后按行距25厘米开深2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人,覆l-2厘米厚的草木灰与磷肥拌和的营养土,稍镇压,再盖一薄层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每亩用种2-3千克。 b 扦插繁殖一般于2月下旬至4月之间,或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选择优良健壮、生长2-3年的枝条,剪成17-20厘米的插条,在高畦上按行距15-30厘米、株距约8厘米扦插。扦插时枝条应稍微倾斜在苗床上,人土约2/3,上端留1个芽节露出土面。插

化州橘红2020年计划种植面积达10万亩

化州橘红2020年计划种植面积达10万亩 “万家种橘红,橘红富万家”,曾被列为明清两朝宫廷贡品的化州橘红,如今为广东省化州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2013年,该市仅网上销售化橘红加工产品就达2000多万元,总年产值达4亿多元。 化州橘红属“十大广药”之一,是化州特有的地道中药材,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并有“一片值一金”的说法,对风寒咳嗽等多种疾病有独特疗效,在中医药业占有重要席位。 为此,化州市把化橘红产业建设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列入相关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并对化橘红产业建设工作进行督导。设立化橘红发展组织奖和项目任务完成的项目奖,对按时完成项目任务的分别给予5万—10万元的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镇或部门实施问责。 该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民间资本投入为主体,多方筹措资金,为化橘红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一是采取政策扶持,对种植、加工、流通等进行补贴或奖励,大力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化橘红产业建设上来;二是政府对化橘红生产相关企业、各种组织实行“扶优、扶强、扶大”政策,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优秀企业投资化橘红产业;四是从化橘红行业的每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化橘红生产投入,主要用于种植化橘红补贴。2014—2020年,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者,每亩一次性补助600元。五是每年财政安排300万元作为化橘红产业建设工作经费。 为实现化橘红种植规模化,该市认真做好发展规划。以平定镇为化橘红核心发展区,去年该镇化橘红鲜果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总产值达90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丽岗等8个镇作为积极发展区,其他镇作为鼓励发展区。全市规划种植面积将从现在的6.04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10万亩。引导支持化橘红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植化橘红生产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企业将发展到30户,500亩至1000亩的企业将发展到50户。 该市推进“四大建设”,助推化橘红产业发展。一是推进化橘红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培育和引进上档次的加工企业,扶持化橘红精深加工业发展,推进化橘红产业发展。目前该市加工化橘红产品的企业30多家,生产的化橘红产品系列品种20多个,产品畅销海内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二是推进化橘红流通市场建设,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建设化橘红专业市场,完善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建立数字化市场管理体系。三是推进化橘红文化工程建设。发掘和发展化橘红文化,并使之服务化橘红产业建设;着力宣传,通过举办化橘红文化节、博览会,提高化橘红品牌知名度;打造化橘红文化景观。四是推进化橘红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化橘红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植物,它的块茎可入药,止血效果极好,有极强的凝血的作用,可以在外科手术中代替血浆食用。它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皆有种植,那么白芨该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来来吧。 1、选地整地 白芨适应力强,对于土壤无特殊的要求,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种植时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的沙质土壤。选好地块后,将其翻耕20cm以上,在施用厩肥和堆肥做基肥,每亩施入1000公斤,如果没有农家肥,也可用复合肥和有机肥代替,每亩施用100公斤有机肥和50公斤的复合肥。施肥后将其和土壤搅拌均匀,种植前浅耕一次后耙细整平,做1.5米宽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及可用种子和块茎进行繁殖,但是播种较难,成活率较低,而块茎繁殖较易,所以生产时大多使用块茎繁殖。块茎繁殖一般在9-11月时,将白芨挖出,选择大小中等、无病虫害的块茎,要求每块要带有一至两个芽眼,使用草木灰搅拌后即可栽种。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cm开沟,沟深5-6cm即可,栽种时将块茎按10cm的株距放入沟内,要求芽眼向上,填土压实,浇水盖草即可。

3、田间管理 在白芨出苗后,要做好除草工作,白芨苗期管理对于除草极为重视,杂草会影响到幼苗的生长,除草时最好受到拔草。除草后要结合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土壤的疏松情况,及时中耕及时中耕松土,不管是中耕还是除草,一定要浅锄,以免伤害到根系。

4、肥水管理 白芨是喜肥植物,它的肥水管理关系到它的产量,一般每月要施肥一次,每次施肥时不宜过浓,可采用肥料兑水稀释后喷施或浇施的方法,能促进根系对于肥料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在7-8月后,植株停止生长进入到休眠期,这时要停止施肥,但要注意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水分管理,白芨是喜阴植物,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尤其在7-9月时,要早晚各浇水一次,但同时它也怕涝,所以在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免烂根。

蒙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蒙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 及应用项目 (立项申请书) 2017年4月 一康医院中医针灸传承院士专家工作站祥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蒙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 1.2承建单位 一康医院(中医针灸传承院士专家工作站); 祥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1.3项目属性及产权属性 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包括种植基地建设和厂房建设工程。 项目建设实行股份制,由项目发起人和资金注入方组成。 1.4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其和淖村,该基地位于东乌铁路与乌阿线的交汇处,北靠红庆河镇,南临马奶湖,西侧2公里是东乌铁路其和淖站,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是蒙中草药种植的极佳之地。 鄂尔多斯市作为中国国标甘草种植地和呼包鄂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区位优势。项目所在地区是农业大镇,劳动力资源充足。 1.5发展模式 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合作社由所在地所有农户组成,与农户签订产销承包合作协议,合作

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收购和前期基础条件建设,农户负责生产管理和采收,采收前的管理由合作社雇请当地农户来完成,技术合作社聘请技术人员在当地学校集中培训解决,农户只出力不出钱,不需承担任何风险就可获得稳定收入。 1.6编制依据 1.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于参数》(第三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以及有关规定; 2.有关建筑、结构、排水、电气、通风、消防、环保、节能等设计规范; 3.有关技术经济文件、技术规范、经济参数等; 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文件; 1.7建设条件 1、自然地理 气候特征:伊金霍洛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9%,干旱、风大、少雨、寒冷、温热、温差大,是温带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全旗年降雨量340-420mm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旗年平均气温6.2 ℃,极端最低气温-31.4 ℃,极端最高气温36.6℃,无霜期限130-140天;年日照时数2740-3100小时之间,年太阳总辐射量145千卡/平方厘米;常年风大沙多,蒸发旺盛,全年蒸发量2163mm,是降雨量的七倍。全旗土壤呈地带性分布,东部分布的粗骨土、风沙土、栗钙土面

黄栀子栽培技术讲解

黄栀子栽培技术 黄栀子又名黄枝子、栀子花,在丘陵山地普遍能生长,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贵州等省。黄栀子以果和根入药,是很好的中药材,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作用,又可作黄色食用食素,还是良好的观赏植物。 1、采种:黄栀子果在10至11月成熟。分大小两个栽培品种。栽培时应选择大栀子为好,由于栀子的种子发芽率不高,故应选饱满、色深红的新鲜果实,连壳晒至半干作种。播种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泡在清水中2至3小时后揉搓,去掉浮在水面的杂质及瘪籽,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捞出后稍为晾干,拌上细砂,以备播种。 2、育苗:选择较肥沃苗圃地,犁耙,下足基肥后作床。因种子较细,要拌草木灰或细肥土撒播或条播,播种后盖薄土和盖草。在12月至次年3月间播种,出土后及时揭去盖草,除杂草,苗床保湿和施稀薄肥水。每亩用种量4至6斤,苗高30厘米以上可出圃造林。 3、整地:在丘陵山地选择土壤较肥、向阳的坡地、山窝。因黄栀子是灌木,为方便摘果和管理,施肥等管理措施,全垦整地后作水平带,每1.5米一带,带宽80至100厘米。最

好带上挖穴。每穴施有机肥或垃圾肥一土萁和钙镁磷肥0.5至1公斤,拌匀后填入穴内。 4、栽植:在12月至次年3月间,树苗未发芽前栽植,若气温高要适当剪去上端枝叶。 5、管理:造林后4至6月锄草抚育1至2次,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后每年要锄草松土,施以磷、氮为主的肥料或复合肥,可间种花生等矮秆作物或药材。 6、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癍枯病危害叶片;炭疽病危害枝条。防治方法:(1)剪去发病枯枝并烧毁,可减少病源;(2)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至15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主要虫害有蚜虫、咖啡透翘飞蛾,以幼虫咬食叶片、嫩稍和花蕾,可用40%乐果2000倍液喷杀。 黄栀子又名黄枝子、栀子花,在丘陵山地普遍能生长,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贵州等省。黄栀子以果和根入药,是很好的中药材,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作用,又可作黄色食用食素,还是良好的观赏植物。

化橘红

化橘红因为是吸收地下礞石等矿物质形成药物效果,因而生长期越长则效果越佳,也即果子越大则效果越好!同时建议烟酒等多应酬人士常饮,能排除人体内因烟酒积聚的痰盂及闷气! 【化橘红介绍】 驰名天下的中国珍稀药材化州橘红,产于广东茂名化州市。它吸收了这地土壤的礞石矿物质与镁元素,据现存的史料推测,化橘红原为野生柚树,由于吸收了当地土质中所含的礞石(礞石为治顽痰、癖洁之奇药,痰去咳自除),又经历了漫长岁月,逐渐进化而成的。由于化州橘红的药效奇特,为人们所推崇。花果绒毛柔浓可爱,气味芳香沁人,药用功效神奇,人们取之随身携带和珍藏,是防、治疾病及健身延年之佳品,自明朝被朝庭列为御药后,橘红成为宫庭贡品,并漂洋过海,被世人充分取为药用。而且深受国内外医学家的确认。自古以来就有“南方人参”之称和“一片值一金”的说法。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清朝《本草纲目拾遗》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中药大辞典》曰:“化州橘红,性味辛、苦、温,功用为化痰、理气、健脾、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呕吐呃逆、饮食积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载:“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心痞闷。”临床实际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止咳化痰等有独特疗效。 本橘红非冲剂,乃直接从橘红树采摘下来蓬干而成的干果。味道芬香!为止咳药第一首选用药!治疗咳嗽效果非常明显。可常喝,对风寒咳嗽和小儿支气管炎非常有效! 橘红成分:枸橼(Citral)、香叶醇(Geraniol)、芳香醇(Linalool)、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Neohesperidin)、枸橼苷(Poncirin)等。 橘红功效:化普、理气、健脾、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解蟹毒。 橘红主治:化痰止咳、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哮喘、喉痒痰多、胸中痰滞、呕吐呃逆、饮食积滞、食积伤酒、呕恶痞闷、长期胃痛、气痛等有独特疗效。 【化痰止咳、风寒咳嗽】化橘红首要功效,无论寒咳或干咳,服用化橘红均可见效,咳嗽分为热咳和寒咳两种:热咳,是由肺热造成的反复咳嗽,例如过量食用上火食品,如煎炸、烧烤类等食品,表现为喉咙干痒、干咳少痰或痰色黄质黏稠;寒咳,多由受寒引起,表现为咽痒咳频,痰液稀薄如泡沫状。由于化橘红为热性药材,一般属于寒咳者单泡或加适量桔梗即可,如属于干咳、长年支气炎、哮喘等久咳患者则要加配其他一些凉药材,否则适得其反。 【久咳、气管炎、哮喘】中老年人长年久咳或哮喘服用化橘红为必选之药。治疗久咳者必须坚持服用并逐渐适应方可见效。一般2-3个月即可见效。 【呕吐呃逆、饮食积滞】经常饭局应酬等人士应常服用化橘红,化橘红对肠胃的消滞有良好功效,饭后服用可令缓解胃中消化压力。 【食积伤酒、化普理气】抽烟喝酒人士之佳品,烟酒对肺胃肝及喉咙损伤最大,同时居住在城市汽车及工业废气居多,长久吸入过量后容易导致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发炎。常服用化橘红便能减轻酒精及废气对这些人体器官的损害。

半夏规范化栽培技术

半夏规范化栽培技术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半夏的去皮干燥块茎,别名三叶半夏、旱半夏、三步跳、麻芋头。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主治痰多咳喘、风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等。 一、特性特征 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厘米。地下块茎扁球形或球形,直径1~3厘米。叶从块茎顶端生出,幼苗常具单叶,卵状心形,中间一片比较大,两边的比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有短柄,叶脉为羽状网脉,侧脉在近边处联合。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有时叶端也有一枚,卵形。浆果成熟时红色。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半夏为浅根草本植物,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产量高。故宜选用肥沃的砂质壤土地种植。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土质板结及薄地生长不良,产量低。盐碱地和涝洼积水地不易种植。翻耕土地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2500~4000千克、过磷酸钙15~20千克作基肥,深翻20厘米,耙细整平,作1米左右宽的高畦。 2.种植方法 (1)繁殖。主要用块茎和珠芽,但用种子亦可繁殖。 A.珠芽繁殖。母块茎抽出叶后,每一叶柄下部或叶子基部能生出

1个珠芽,直径0.3~1厘米,两端尖,中间大。当珠芽成熟时,即可采摘作种用。 B.小块茎繁殖。2年或3年生的半夏,萌生出的小块茎也可作繁殖材料。在收获时,选取直径0.7~1厘米的小块茎作种,拌湿润的沙土,储藏于阴凉处,以待播种。 C.种子繁殖。播后3年才能收获,但生产中较少用。 (2)种植。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以春种为宜,且春种愈早愈好。条播或撒播均可。条播,先在畦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5~7厘米深的沟,将块茎植于沟中,株距2~5厘米,每亩用种量约50~70千克。播后盖腐熟农家肥,然后施腐熟人畜粪,最后盖土与畦面平。栽后土壤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干燥时,需及时浇水,以利出苗。如用种子繁殖,播种前应将地浇透,按行距3~5厘米撒播,上盖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覆盖杂草,保持一定湿度,经20~25天即可出苗。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苗出齐后,应及时清除杂草,行间用特制小锄浅锄,深度不能超过3厘米。株间草宜用手拔除。 (2)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中期,尤其是“小满”前后,应重施珠芽肥,如腐熟的饼肥、人畜粪水等。若基肥不足,前期应追施硫酸铵每亩10~15千克。“小暑”培土前还可追肥1次,生长中后期,叶面喷0.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00PPM的三十烷醇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3)培土。培土目的是盖住珠芽,使珠芽在湿土内生根发芽,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说明最终版

白芨组培苗栽培技术 一、关于白芨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四、白芨组培苗栽培技术

白芨组培苗驯化技术规格要求 一:白芨组培苗训话操作规范 1:移栽前准备工作 白芨组培苗:白芨组培苗繁殖当白芨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为使试管苗移栽后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前先要放在大棚室内自然光下炼苗3-4d,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适应性。 2:大棚:大棚苗床基质,以及遮阳透光率要求: 白芨组培苗苗床ph要求为弱酸性,ph要求为5.5~7.0。对白芨组培苗移栽基质可以使用要求的天然腐蚀土,或珍珠岩30%+膨化蛭石30%+松树皮10%+泥炭10%+新鲜黄土20%等基质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栽苗前,深翻前和深翻后都用高锰酸钾喷洒消毒。另外,苔藓的保湿性和透气性良好,可作为移栽基质。二:白芨组培苗栽苗操作流程 1:洗苗 白芨出瓶取苗要小心操作,尽量不要拆断根部,否则将严重影白芨成活率。拧开瓶盖,向瓶内注入半瓶清水,捂住瓶盖摇晃至白芨苗与营养液分开后,将瓶内苗和营养液水一起倒入洗苗盆内,用清水冲洗干净苗根部的营养液。若还洗不干净,可用软毛刷轻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组培苗根部朝下整体竖直排列在带孔篮子内以备消毒。严禁用手直接搓揉组培苗根部的洗苗方式。白芨苗有部分存在粘连,不可强行分开,整体栽种即可。 2:消毒

栀子花树种植技术

栀子花树种植技术 一、土壤:栀子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环境,是决定栀子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培养土应用微酸的沙壤红土7成, 腐叶质3成混合而成。将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间为宜。 二、温度:栀子花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6℃-18℃。温度过低和太 阳直射都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故夏季宜将栀子花放在通风良好、空 气湿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阴棚下养护。 冬季放在见阳光、温度又不低于0℃的环境,让其休眠,温度过 高会影响来年开花。 栀子花 三、水分:栀子花喜空气湿润,生长期要适量增加以浇水。通常盆土发白即可浇水,一次浇透。夏季燥热,每天须向叶面喷雾2次- 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植株降温。但花现蕾后,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落蕾。冬季浇水以偏干为好,防止水大烂根。 四、肥料:栀子花是喜肥的植物,为了满足其生长期对肥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环境,可事先将硫酸亚铁拌入肥液中发酵。 进入生长旺季4月后,可每半月追肥一次(施肥时最好多兑些水,以 防烧花)。这样既能满足栀子花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环境处 于相对平衡的微酸环境,防止黄化病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突击补 硫酸亚铁,局部过酸对栀子花有一定的伤害。 繁殖方式 栀子花可用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多种方法繁殖,一般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一 般北方盆栽不易收到种子。 有性繁殖

一般选择饱满、色深红的成熟果实,连壳晒或晾干作种,播种前,用剪刀将种子果皮剪开,挖出种子,在热水中搓散,去掉浮种或杂质,然后将下沉的充实种子捞出,摊于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去过多 的水分。一般选用选向阳山坡或土坊,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 土播种,可利用田边地角种植,或与豆科植物间套种。种植前把地 翻耕1~1.5尺,除去杂木树兜,按宽4~5尺畦面起畦(土质好距离 可大些,否则小些),畦高6寸,可施土杂肥,绿肥或人畜粪水作基肥,例如每亩施入人粪尿20~30担,待土干后浅耙泥块,整平畦面。在畦面按6~7寸行距开播种沟,沟深1寸左右待播种。栀子花可春 播或秋播,一般多在春季进行,春播在雨水前后下种,秋播在秋分 前后、播时将种子拌上火灰均匀的播在播种沟内,然后用细土或火 土覆盖平播种沟,盖草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每亩 用种子4~6斤。出苗后要注意及时去掉盖草,在幼苗期应经常除草,注意不要伤幼苗的根,除草后均需要追淡人粪尿水,育苗一年后即 可移栽。如运输较远,宜用黄泥浆浆根,盖草保湿,每穴种一株, 盖土、压实、淋水即可。定植后每年春夏季各中耕除草追肥一次, 施入人畜粪、厩肥、堆肥、饼肥等均可。夏季开花前,施磷钾含量 较多的肥料为好,施肥一般在除草松土后进行。 无性繁殖 【扦插法】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 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北方和南方稍有区别,但多以夏秋之间 成活率最高。插穗选用生长健康的2~3年生枝条,截取10~12厘米,剪去下部叶片,顶上两片叶子可保留并各剪去一半,先在维生 素B12针剂中蘸一下,然后斜插于插床中,上面只留一节,注意遮 荫和保持一定湿度。 一般1个月可生根,在80%相对湿度条件下,温度20~24℃条件下约15天即可。若用20×10^-6~50×10^-6吲哚丁酸浸泡24小时,效果更佳。待生根小苗开始生长时移栽或单株上盆,2年后可开花。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 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

珍稀濒危地道药材化橘红现代研究

珍稀濒危地道药材化橘红现代研究 前言 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中医药就是中华文明瑰宝之一。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防治疾病的巨大作用中,中医与中药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植物占绝大多数。在中医药以现代化豪迈身姿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珍稀传统药材插上了地道性、原创性和生态性的翅膀而焕发青春,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化橘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化橘红又名化州橘红、化州陈皮,《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化橘红项下收载的品种来源为芸香科植物Rutaceae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化橘红(化州柚)为广东省化州市独有珍稀的镇咳祛痰中药材,其种植和应用已有1500年的历史,曾为皇室贡品和圣药,是广东十大道地药材之一。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吴仪洛编著的《本草从新》已有“化州陈皮,消痰至灵”的记载。由于化橘红出自地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资源逐年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为此,同属植物柚Citrus grandis(L.)Osbeck的果皮作为化橘红入药,自1963年以来,同化州柚收载到历版《中国药典》沿用至今。 柚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四川、江西等地,柚资源十分丰富,产量高,价格便宜,在市场上对化州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致使化州柚资源萎缩。经调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化州产的化州柚仅存数百株,此物种面临濒危。 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特有物种,2000年7月,广东化州市绿色生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化橘红地道产区——化州市平定镇投入巨资建立了化橘红GAP基地。八年来,公司自始至终以“耿守自然绿色,呵护健康生命”为企业理念,在化橘红GAP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中,建立了“基地园林化、药材良种化、操作标准化、种植立体化、管理数字化”的企业管理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探索了农业规模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企业新模式,对化橘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发展与研究工作。为总结公司及先后八年来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南

白及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白及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一、概况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

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四、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

化橘红标准化容器育苗技术

化橘红标准化容器育苗技术 中药化橘红是由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mtosa”)或柚(Citrus grandis (L.)Osbeck)未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外果皮干燥而成,具有化痰止咳、理气健胃的功效,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食积嗳气等症,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在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尤以广东化州产的“毛橘红”为地道药材。“化橘红”作为化州市独特资源,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成为化州市地理标志产品,现已发展成为化州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随着化橘红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化橘红种苗品质参差不齐,質量相对较低,影响化橘红的种植成本和产量。目前,化橘红苗木繁育主要采用2种方法:传统露地裸根育苗,该方法存在须根不发达、移栽后生长缓慢、定植成活率不高等缺点;假植袋装育苗,但需要二次定植,受季节限制,袋装土球过大增加运输及种植成本。容器育苗技术在国内外受到业界种植并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满足老果园改造与新建果园的苗木需求,进一步提升苗木繁育效率、提高苗木质量,推广应用化橘红良种标准化容器育苗技术,尤其是无病毒标准化育苗技术,对提高化橘红产量,促进化橘红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长环境 化橘红原产于广东省化州、廉江、遂溪等区域,毗邻的广西陆川、博白等地也有分布。化橘红性喜温暖,较耐寒,喜湿润,怕干旱,较耐寒。以土层深厚、腐殖质壤土,尤其是富含礞石矿物及镁元素土壤种植为佳。 2场地选择与规划 容器育苗圃要选择在交通便捷,光照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场地,地势平坦宽阔,忌低洼积水;周边2km范围内无检疫性病虫害柑橘果园;建设有必要的水电设施与排灌设施。有条件的选择在隔离网室或塑料大棚内进行,便于人为控制温湿度,以节约育苗土地,缩短育苗周期,

白芨种植技术

一、白芨介绍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为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冰球子、白乌儿头、君球子等。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芨胶质,即白芨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花美丽,也可供观赏。生长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二、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通常情况下白芨都是被当做中药材来利用。主要利用的它的块茎,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抗杆菌,真菌,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的痤疮留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无痕。 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 其药理作用有:

1.止血作用: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 2.保护胃粘膜:1%白及煎剂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麻醉犬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很好的作用。 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癌及防癌作用。 4.白芨还有很好的美容养颜的功效,白芨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痕迹,并可滋润、美白肌肤,令肌肤光滑如玉。白芨的美容功效和主要解决的问题:皮肤粗糙、皱纹增多。它所适用的人群:风吹日晒较多,皮肤显得粗糙或是皱纹等与实际年龄偏差较大的人。使用时,可将玉竹多用水煎煮,当成一天的白开水喝,起到源源不断的“润”肺脏和皮肤的最好效果。白芨要加工成细粉,然后用水调稀,做个面膜,然后会感觉皮肤明显细嫩,以白芨为基础嫩肤美白在中国已有千百年历史。两者同时用,一个从内滋生水分润肤,一个锁住水分养肤,效果更明显。 5.白芨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首先是食管炎,白芨粉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食管炎有特长。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克,随症加味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30克。其次是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白芨10~20克,也可与款冬花、川贝

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

黄芪规范化种植技术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植物,分为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两个品系。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省区,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特性抗旱耐寒,适应性强,产量稳定,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规范化种植。

选地深耕 黄芪是深根性植物,种植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土壤,平地、丘陵、山坡地都可种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土质粘紧,低洼易涝的粘土或土质瘠薄的砂砾土,均不宜种植黄芪。选好地块后要深耕改土,当秋作物收获后,将土壤深耕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耕地前清除田间杂草,石砾及残留物。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基地多年种植证明,深耕能加厚活土层,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养分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根系生长,减少侧根和“鸡爪芪”的形成,是获得黄芪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

播前准备 播种前,在已经深耕的土壤上,每亩撒施土杂肥或圈肥3000公斤,根据土壤PH值,每亩施入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100公斤,优质二胺30公斤;然后旋耕两遍,整平耙细后作高畦或垄,畦高25厘米,宽1.2米,沟宽40厘米,畦面整成龟背状,四周开好排水沟。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层,排水良好,而且吸热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黄芪根部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

化橘红故事

州官治咳 明朝初年,化州有一位州官,由于他贪得无厌,耽于酒色,终于得了严重的气管炎。日咳,夜咳,升堂咳,退堂咳,咳得他楸心裂肺,六神无主。州地的名医差不多都请遍了,药也服了无数,但都无济于事。眼见得病情日趋严重。一天,衙役又给他请来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诚惶诚恐地一番望、闻、问、切之后,什么“涤痰汤”、“止咳散”之类开了一剂二服。衙役奴婢们立即买药的买药,煲药的煲药。第一剂服下之后,还是照咳无误。入夜,天下起了大雨来,“气管炎”最怕风雨天和天气突变,此时的州官咳嗽加剧,只咳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气将欲绝。州府上下一片忙乱。师爷急令奴婢煎第二服药。这时,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刚好厨内的缸中又没有水。日里,州府内都是到“凤饮鸣泉”井挑水食用的,现在已不能去取水了,怎么办呢?有了,奴婢见厨房边的金鱼池内有水,出去舀了一杓,和药就煎。州官服下了这剂药后,一觉醒来,顿觉神清志爽,胸舒气平,咳嗽大喊。他觉得奇怪:为啥第一剂一点功效都没有,而第二剂这般奏效呢?他立即叫来煎药的奴婢。“哒,大胆奴婢,你在我的药里加了什么?” 奴婢自知所为,吓得要死:“回老爷,什么……什么也没有加呀!” 州官见斥吓不奏效,立即换了一副嘴脸:“唔,是这样,我服了你煎的药后,病好了很多,不知为啥,才叫你来问一下。” 奴婢见是这样,只好从实说:“回老爷,这服药没加什么多余的药,火候也和第一服一样,只是昨夜风大雨大,厨房内无法取到…风井?水,奴婢只得从金鱼池中舀水来煎药。” 州官一听,立即叫奴婢将药渣取来,仔细辨认,发现药渣中多了几朵小白花和一些不知名的果。待到天明,州官又到鱼池察看,见金鱼池边长着一棵树,药渣中的小花,正是此树的花,池内还落下了不少,树上还有许多呢。州官立即召集衙役来辨认此树。衙役齐声说:“这是一棵柚树。”州官不大相信,又请来那位给他诊病的老中医。老中医经过一番辨认后,说:“这是一棵橘红树,与柚不同。” 老中医听州官述说经过后,立即采摘了一包橘红花,又开了两剂中药,每剂配了适量的橘红花。结果,药到病除。这位州官十分得意,立即把这棵树官封了,据为已有。他每年采摘的花、果,除留点下来准备治自己想起就胆战心惊的咳嗽病外,余下的即拿去巴结上司,之后逐级上传,最后传入了皇宫,被皇宫列为贡品。这任州官因为有了这棵橘红树,后来官阶连升,大发其迹,化州橘红也自此闻名于世。 李宗仁与化橘红 化橘红不仅有医药著作的介绍,更有现代和古代的真实故事. 一九二一年夏秋之交,广东、广西两广军阀为争地盘又打了起来。广东陈炯明部队兵分三路挺入广西,广西陆荣廷也从三路阵地堵截。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时任营长随陆荣廷第一路边防军向玉林方向进发。几次硬仗之后,竟逼入了粤境,顺利地走过钦州、廉江,接着进入了化州境内。人传广西兵凶悍,无所不为,但李宗仁带领的部队纪律还算严明,入新安,

种植白芨的技术

种植白芨的技术 白芨喜欢温暖向阳的环境,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凋谢枯萎,因而较冷的北方不适宜种植白芨。栽种白芨前最重要的是土地的选择,要 选择肥沃松软的砂性土壤,这类土壤的营养较高,排水性也很好。 选定位置后用锄头等工具将土地挖20厘米左右,在底部施几斤 肥料,肥料选有机的复合肥,将肥料和翻好的土壤混合均匀。栽种 白芨前再将土壤浅翻一次,然后整理出140厘米左右的高畦即可。 许多人将白芨种子埋入土中来繁殖,这种办法极不科学。 白芨种子对水温天气的要求很高,直接将种子洒在土壤中发芽的机率很小,这种方式即浪费时间又浪费成本。正确的种植方法是要 选择根茎栽种,这样白芨的存活率才高。白芨生长期短且喜肥,要 想白芨在生长期中长势良好就要多施肥,一般可以保持两周施肥一 次的频率。 肥料过于充足的缺点便是会出现大量杂草,这时要细细将杂草挖走,注意锄草的力度要把握好,切不可用力过猛伤害到白芨的根茎。在雨水充足的夏季要注意及时挖排水沟,让雨水顺畅流走,以免导 致白芨的根部被雨水浸烂。 形态特征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 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 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 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白芨有 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生长特性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 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 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 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 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 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 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 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 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 入床上。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采收加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