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弧菌

弧菌

弧菌
弧菌

弧菌病:南美白对虾养殖难以回避的话题

?https://www.docsj.com/doc/6c2297435.html, 2011年04月14日14:37 水产前沿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2010年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文/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阮记明黄建珍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章海鑫王祎

江西福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中平

2010年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到严重的病害肆虐,其危害程度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均在50%以上,个别达到90%。总体去年的对虾病情表现出南北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从病情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从病程上看,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从症状上看,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而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了“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对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桃拉综合症等为主。关于对虾病害的原因,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难辞其咎,但总的来看,对虾养殖中处处体现出弧菌的身影,可谓“魅影重重”。本文就对虾养殖中的病原弧菌、弧菌病症状和防治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弧菌及弧菌病

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目前,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在这些弧菌当中,部分种已被认为是鱼类的重要致病菌。据有关报道,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灿烂弧菌(V.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海利斯顿氏菌(V.pelagius)、美人鱼弧菌(V.damsela)、奥氏弧菌(V.ordalii)、费氏弧菌(V.fischeri)、鲨鱼弧菌( V.carchariae)以及最小弧菌(V.mimicus)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鱼类病害。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弧菌病(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表1),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Gomez等报道了万氏对虾的肝胰脏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弧菌。当水中弧菌的数量为103-104cfu/mL(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弧菌数量达到104cfu/mL时,对虾就可能被感染发病。

鳗孤菌是研究最早的病原弧菌。鳗孤菌分成5个生物型,即鳗孤菌生物A、B、C、D、E型。鳗孤菌能引起世界范围内的50多种淡海水养殖鱼类及其它养殖动物发生弧菌病。很多研究表明,鳗弧菌是多种养殖对虾感染发病的一种重要弧菌之一。Lightner和Lewis曾报道鳗弧菌是白对虾和褐对虾的病原菌。Delves Broughton等从实验室饲养的患病的中国对虾中也分离到鳗弧菌。

创伤弧菌有2个生物型。创伤弧菌生物I型及生物Ⅱ型。创伤孤菌生物Ⅱ型是海水养殖经济动物的致病菌,主要对鳗鲡致病,而且对虾也深受其害。创伤弧菌生物Ⅱ型是否引起疾病与水温及盐度的关系很大。盐度在0. 5-1.5、温度在25-30℃之间是该菌引发疾病的最佳条件之一。

溶藻弧菌也是海水养殖动物的常见致病菌。溶藻弧苗是中国对虾黑鳃、褐斑综合症的病原菌,也曾是台湾地区养殖的日本对虾的病原菌。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嗜盐菌,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以及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其流行广,危害较大,发病率、死亡率也高。副溶血弧菌作为最早发现的对虾病原菌,通常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但夏季海水中的含量比冬季要高。副溶血弧菌是中国对虾的病原菌。

杀对虾弧苗是1995年才首次报道的新病原弧菌。因为是在患病日本对虾中分离到该菌,所以Isbimaru等将其作为新种命名为杀对虾弧菌。该菌一般在夏、秋季引起疾病的暴发。

2 对虾弧菌病临床症状

弧菌病是对虾养殖中最为常见的、危害较大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症状一般为:红腿、黄鳃、断须、额剑和尾部溃烂;对外界反应迟钝。部分虾体发黑和肌肉白浊;自患病对虾体内抽取的血淋巴凝固缓慢,颜色也由正常的淡蓝色变为微红色。解剖发现肝胰腺肿大、变红;中肠内无食物残留。虽然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所发生的对虾“偷死病”是由弧菌属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其所引起的弧菌病在临床上有其自身特点:对虾少量进食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更透明)。染病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扒沙泥现象,而且死亡一般发生在池底。

3 对虾弧菌病诊断

对于对虾弧菌病的病原菌检测,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生理生化反应以及病理分析进行鉴定。利用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必须进行多项理化指标的测定才能完成,对一般的实验室来说,要通过这种方法将细菌鉴定到种不是一件易事。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开始试行成套的标准化鉴定系统和与之相结合的计算机辅助鉴定系统,使细菌鉴定日益朝着简便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血清学、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出现与发展为快速、准确、灵敏地检测病原菌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准确地将病原鉴定到种、甚至亚种的水平。目前已有血清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PCR技术以及核酸杂交等技术用于鳗弧菌检测。

4 对虾弧菌病防治技术

由于弧菌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布于河口海区以及海洋生物体中,同时弧菌是一类条件致病菌,当水体环境变化,弧菌尤其是致病性弧菌繁殖迅速,如数量超过阈值则容易引发对虾弧菌病。因此,对虾弧菌病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重点监测、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

4.1预防

对虾弧菌病可以采取水体消毒、水质和底质改良、内服药物和添加免疫增强剂或者运用疫苗等措施进行预防。水体消毒可选用聚维酮碘、溴氯海因、双阳离子季胺盐络合碘等消毒剂。而对于高密度集约化养虾池,尤其在高温季节和养殖中后期,因大量投饵和水生生物代谢物的大量积累,池底富含有机物,引起水质恶化,水色发黑、发红,弧菌大量繁殖,应用

生石灰、沸石粉或者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定期进行水质和底质改良,彻底改善底质,降解池底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有效分解底层有毒物质,营造有利于对虾生长的环境。平时在饲料中添加Vc、强力素、大蒜泥、卵磷脂、免疫多肽糖、核苷素等刺激对虾免疫系统,激化提高其免疫力,以达到提高抗病力的效果。

在疫苗研制方面,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已有商品化的鳗弧菌疫苗用于预防香鱼、鲑科鱼类等鱼类的弧菌病。国内对鳗弧菌疫苗研究较多的还是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以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国内对副溶血弧菌疫苗研究的不多。陶保华等制成副溶血弧菌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免疫接种后,对虾的成活率和抗感染能力有所提高,初步证实了对虾弧菌灭活疫苗的有效性。

4.2治疗

相比较而言,抗生素由于使用方便、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仍是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在目前尚未有各种弧菌特效药物的情况下,则主要采取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群的广谱性药物,如喹诺酮类药剂,依病情、鱼种大小,采取浸浴或药饵投饲。毛芝娟等分离到的4株弧菌对硫酸庆太霉素等抗菌素表现出强敏感性,对诺氟沙星、磺胺甲异恶唑等中度敏感。王晓洁等研究认为抑杀副溶血弧菌氟哌酸为首选,其次为土霉素和氟苯尼考。另外有研究认为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复方新诺明等对致病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草药是天然药物,具有无抗药性、无残留、无副作用、无环境污染、不引发药源性疾病,且抑菌杀菌效果明显,同时还能改善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备受人们关注。王玉娥等研究发现,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和麦氏弧菌对乌梅、黄连、木瓜和五倍子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认为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毛芝娟等研究发现五倍子煎煮液对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梁利国等研究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鳗孤菌、副溶血弧茵、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茵等4种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这些表明,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草药来防治对虾弧菌类疾病。

另外,微生态制剂对于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杨淑专等人利用近岸海水中分离的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Bd)对对虾病原菌及其它细菌的寄生作用进行研究表明,海洋蛭弧菌的寄生范围很广,对各种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有裂解作用。李戈强等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蛭弧菌裂解河弧菌的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对河弧菌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黄亮等研究表明蛭弧菌可以有效地清除牡蛎养殖环境和体内的副溶血弧菌。

另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硝化细菌等在改变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种群结构、消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改善水质等方面对养殖生物产生有益影响。D.J.W.Moriarty 在对虾养殖池中加入经选择的芽孢杆菌控制养虾池中发光弧菌取得良好效果。

还有一些植物提取物例如茶多酚、大蒜液等对弧菌也存在较强的杀灭作用。茶多酚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抑菌剂。有研究表明大蒜液对副溶血弧菌的杀灭作用。王翔军研究认为,醋大蒜液对悬液中副溶血性弧菌作用30min,杀灭率可达100%。

【收藏此页】【大中小】【打印】【

小丑鱼常见细菌疾病解析

小丑鱼常见细菌疾病解析 小丑鱼 相信各位鱼友一定对小丑鱼这个品种不会陌生,在饲养过程中,小丑鱼会比较容易出现细菌性疾病,如何才能判断并作出正确的治疗呢?小编为你整理了六种小丑鱼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结核病 这种病菌非常常见,在体外发病的,在皮肤上会出现一些块状淡色云斑。而体内发病的,在内脏中有黄色损伤。这种病多为慢性病,初期失去食欲,体表有裂痕,皮肤上生肿瘤以及鳃部裂开;最后眼睛突出,鱼儿肝、脾、心脏等器官严重受损害而死亡。如果遇到急性结核病则1~2天内水族箱内鱼类全部死亡。 治疗方式:对病鱼尽早治疗,进行隔离。用四环素溶液进行药浴,并对水族箱水体用UV杀菌器进行消毒。 二、弧菌病 这类病也是很常见的,发病时,皮肤出现淡色斑点,食欲不振,行动滞缓,鳍和体部都有出血的现象发生。 治疗方式:用磺胺类药,每18升水放入1粒氯霉素,使鱼在治疗水箱中生活一周,每天换一半药水,同时使水温保持一定,直到痊愈。 三、柱状病 又称作竖鳞病。发病的状态为鱼鳞竖立,身体浮肿。这种病是柱状细菌引起的,细菌从受伤的部位进入鱼体而发病。

治疗方式:和弧菌病一样。 四、细菌性鳃病 发病的病毒是粘液菌,属于格兰式阳式细菌。发病表现为大部分皮层组织溃疡、鳃充血、鳃烂。此病在水温高于28℃时、水中pH过低,有机物含量过高时易发生。 治疗方式:把病鱼隔离,用50毫克/升氯霉素比例调配治疗的药浴,进行7天时间可以痊愈。 五、溃疡病 此病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症状为烂尾、烂鳍。原因大多由投入的食物或水中的不洁净物而引起的。 治疗方式:新霉素、氯霉素药浴,50毫克/升,为期7天。 六、败血症 表现的症状为皮肤溃烂、出血、眼球浑浊、脱肛,死亡率高达80%以上。通常大多在夏天高温时或饲养密度过大,含氧量下降时发生,目前还无特效药。 治疗方式:一旦发现,及时隔离,对病鱼可在饲料中加喂“呋喃唑酮”,或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浸泡。

几种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及其培养鉴定方法

爱德华氏菌属1. 迟缓爱德华氏菌 特征:迟缓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短杆菌,大小多在(0.5 ~1)μm×(1-3)μ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为周毛菌,能运动。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值范围为5.5-9.0。但以pH 7.2较好,耐食盐浓度为0-4%, 培养:该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25℃培养24,能形成圆形隆起灰白色湿润并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的菌落直径约为0.5-1mm,在含5%-10%血液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 2.鲇鱼爱德华氏菌 特征:鲇鱼爱德华氏菌属于爱德华氏菌属,在该属细菌中最难培养。菌体大小约1um×(2-3)um,为小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25℃时有动力,在37℃时无动力。菌落大小为0.5mm 左右,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由鲇鱼爱德华氏菌所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鲇鱼肠道败血症。该病有季节性,常发生于春季和秋季,鳙等可被感染发病,病鱼在咽部及口腔附近出现皮肤出血或淤血、鳃色变淡、突眼症状,解剖可见肾脏和脾脏肿胀,肝脏出血且有坏死灶,腹膜内有血性腹水。

培养:鲇鱼爱德华氏菌除为该属细菌中难养的。在培养基平板上生长较缓慢常需培养约48h才能形成直径1-2mm圆形光滑边缘整齐稍隆起的无色小菌落;二是尽管爱德华氏菌的生化特性都是以37℃培养为明显,但鲇鱼爱德华氏菌则更喜欢较低的温度其最适一般为25-30℃,在37℃时生长缓慢或完全不能生长,尤其是运动力只有在约28℃时才能表现出来且是微弱的。 弧菌属 特征:河流弧菌属于弧菌属,菌体大小为(0.5-0.8)μm×(1.8-2.5 )μm,为革 。 24h) 1. 嗜水气单胞菌 嗜水气单胞菌属于气单胞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具有呼吸和发酵代谢类型;能利用葡萄糖和其它糖类产酸,常产气无芽孢,不产生荚膜,散在或成双排列,端生单鞭毛(有运动性)的短杆菌,两端钝圆,大小多在(0.6-0.7)μm×1.4μm。菌落特征为圆形光滑、边缘整齐、较隆起、不透明的浅灰黄白色。 嗜水气单胞菌寄主广泛,可引起大宗淡水鱼等发生相应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地区最广、损失最大。

小龙虾弧菌病防治技术

小龙虾弧菌病防治技术 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长0.8~3μm、宽0.5~1.5μm,无芽胞和荚膜,有菌毛和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悬滴观察,可见其呈穿梭或流星样运动。。 一、生长条件 弧菌适应温度10-35℃,最适温度25℃左右,适应pH为6-10,于pH8.0-9.0的碱性环境中生长更佳。 解释:从生长条件来看,弧菌全年都存在,温度25℃、pH8-9生长最快,这就是为什么5月、6月是小龙虾弧菌病的发病高峰期,而5月以前和7月开始以后发病几率就大大降低。 二、常见致病种类 目前弧菌有91种,引起水生动物发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哈维弧菌、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 三、弧菌的致病物质 1、鞭毛、菌毛: 弧菌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借菌毛粘附于肠粘膜,刺激养殖动物,使养殖动物食欲下降,肠壁变薄,甚至出血(小龙虾的血氧化后呈蓝色,也就是蓝血。并造成养殖动物持续应激,体力和抗病力显著降低。 2、胃肠毒素: 刺激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使ATP(三磷酸腺苷)转化为cAMP (环磷酸腺苷),致细胞内cAMP(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导致内皮细胞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吸收被抑制,并大量分泌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由于大量电解质分泌至胃腔,使胃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由细胞进入胃腔,进而使小龙虾胃部出现大量积液(弧菌感染严重时打开头胸甲会有积液)。 四、池塘中弧菌的分布情况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池塘,底泥中弧菌数量远超水体中弧菌数量,有时水体无法检测出弧菌,底泥中却依旧含有相当多的弧菌。主要原因是弧菌是异养生物,通常都依附在有机质和腐殖质上,有机质和腐殖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大部分会沉到水底。 五、弧菌病的发病特征 该菌常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在5-6月,潜伏期5-72小时,平均24小时,对于小龙虾最基本的发病症状就是肠炎和胃积水,该病恢复较快,但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六、诊断: 龙虾断须断爪(断须处发白),四处游走且爬坡上草,活力很差,受到惊吓也不逃跑,解刨后有肠炎(空肠、肠道有气泡、蓝色肠道等),严重者胃部有积液,一般发病的中虾大虾居多。 七、降低龙虾感染弧菌的方法 1、控制水体中的弧菌: 小龙虾的肠道菌相和水体菌相相同,水体中微生物的组成将直接影响到小龙虾肠道的菌相组成。如果水环境中的弧菌数量或者占比很少,就可以预防龙虾肠道弧菌感染,这也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杀菌的意义,建议碘制剂和噬菌蛭弧菌制剂交替使用。 2、控制龙虾肠道内弧菌占的比例: 控制使用有定殖能力的乳酸菌,使乳酸菌在肠道内形成优势种群,黏附在肠道内壁上形成生物屏障,使弧菌沾不到肠壁上,免受感染,并且排出体外,同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也可以抑制弧菌的生长(调节pH)。 3、抗菌类药物的使用: 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三黄散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当然也可以内服噬菌蛭弧菌,不过不建议大家长期使用抗菌类产品。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海水养殖鱼类的病害及其防治 1 虹彩病毒病 病原:虹彩病毒(Iridovirus。流行:发病水温为20~25℃,易感染鱼类是卵型鲳鲹、牙鲆、美国红鱼、真鲷等。症状:病鱼体色变黑,无力地游在水面,个别眼球突出、出血,体表和鳍出血,鳃褪色,有的鳃上发现黑褐色或黑色颗粒;解剖观察内脏诸器官褪色,脾脏肿大;脾脏组织切片可看到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防治:尚无有效方法,以防为主。(1将水温提高到25℃以上;(2避免过密饲养,保持良好水质,投喂多糖类、维生素等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3用50 mg/L聚维酮碘处理受精卵20 min;(4必要时投喂板蓝根、大青叶、三黄粉等中草药制剂,同时配合投喂VC;(5注射虹彩病毒细胞灭活疫苗,可有效防治此病。 2 淋巴囊肿病 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ymphocystic virus。流行:多发生在高水温期,主要感染鲈形目、鲽形目。鳃、损伤的皮肤、鳍是病毒入侵的地方。症状:病鱼的头、皮肤、鳍、尾部及鳃上出现小水泡状肿胀物,使皮肤呈砂纸状;肿胀物大部分分布在血管附近,成熟的肿胀物可轻微出血;肝脏颜色发白。军曹鱼体上的淋巴囊肿细胞呈集聚性出现,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形成一个大的囊肿物。防治:(1发现病鱼及时清除,避免与发病鱼池的鱼接触;(2发病初期用10%的聚维酮碘溶液涂抹患处,同时配合投喂聚维酮碘溶液和三黄散等抗病毒中药。 3 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原:艾特韦病毒(Egtved virus。流行:发病季节为6~l1月,流行季节为9~11月;当年鱼和2龄鱼均可感染。易感染鱼类是花鲈、大菱鲆等。症状:病鱼体表两侧、上下额、吻部、胸鳍、背鳍基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严重时患病鱼部分鳞片脱落,有的溃疡;解剖可见肝脏失血,肠管充血。防治:(1杜绝从亲鱼或苗种带入病毒;(2放养前苗种用20 mg/L聚维酮碘淡水溶液浸泡5 min;经

弧菌病

2010年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2010年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到严重的病害肆虐,其危害程度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均在50%以上,个别达到90%。总体去年的对虾病情表现出南北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从病情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从病程上看,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从症状上看,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而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了“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对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桃拉综合症等为主。关于对虾病害的原因,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难辞其咎,但总的来看,对虾养殖中处处体现出弧菌的身影,可谓“魅影重重”。本文就对虾养殖中的病原弧菌、弧菌病症状和防治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弧菌及弧菌病 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目前,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在这些弧菌当中,部分种已被认为是鱼类的重要致病菌。据有关报道,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灿烂弧菌(V.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海利斯顿氏菌(V.pelagius)、美人鱼弧菌(V.damsela)、奥氏弧菌(V.ordalii)、费氏弧菌(V.fischeri)、鲨鱼弧菌( V.carchariae)以及最小弧菌(V.mimicus)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鱼类病害。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弧菌病(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表1),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Gomez等报道了万氏对虾的肝胰脏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弧菌。当水中弧菌的数量为103-104cfu/mL(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弧菌数量达到104cfu/mL时,对虾就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标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150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作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门课程,在医学检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国家医学检验职业资格考试的五大内容之一。《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是医学检验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掌握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他们具有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岗位职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课程设置的依据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医学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测等相关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是以微生物检验顺序为线索进行设计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通过院校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临床医院与学校教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课程内容的确定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主要依据:①以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体现真实微生物检验的工作流程,注重教学内容衔接性。②以微生物检验技术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临床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微生物检验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素质培养的职业性。③课程内容可适当拓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陈旧的知识内容,将微量化、快速化检测技术及半自动化、自动化仪器使用和新技术纳入《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内容中。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④以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融入医院、企业文化、提倡职业精神。 3.课时安排说明 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第3、4学期,建议学时数为150学时,理论教学68学时,实践教学82学时。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小龙虾弧菌病

小龙虾弧菌病防控技术 弧菌病是由弧菌属细菌引起的在世界各地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等动物中普遍流行,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弧菌不单单可以引起海水养殖水生动物的疾病,也可以感染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致使其发病。 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海、淡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水产养殖范围发生。且具有流行性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大等特点。 感染弧菌的小龙虾活力减弱、爬边、反应迟钝,触须容易断折,头胸甲外壳处有积水,黑膜发灰同时伴随有部分肠炎。 感染初期,小龙虾会出现断须,红爪,烂尾,甲壳溃疡;随着感染的加重,会出现空肠空胃、肝胰脏发白的现状;感染后期,小龙虾会出现肝胰脏坏死,头胸甲积水,引起大量死亡。弧菌真正意义上来说,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弧菌病本身的爆发多数由于养殖池塘底质变坏、水体菌相失衡,导致有害病菌的大量滋生;外界各种环境因素突然变化,导致小龙虾应激反应;以及营养不良,小龙虾体质下降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小龙虾弧菌病的爆发,会给养殖户带来很严重的损失,我们养殖过程中主要是从源头上进行预防. 1.改底解毒 小龙虾属于底栖动物,养殖池底又是最容易积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质的位置,只有加强养殖池塘底部管理,给小龙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其成功养殖奠定基础。 2.消毒杀菌

随着养殖的进行,有机物质的增多,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为了防止弧菌等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是预防疾病爆发行之有效的措施。 1)每日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灭部分弧菌,防止疾病爆发。 2)蛭弧菌对弧菌具有很强的裂解能力,利用弧菌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每7天使用2次蛭弧菌产品外泼水体,可以有限减少水体中弧菌的数量,同时可以拌饲投喂,减少弧菌病的发病频率。 3.调水 养殖水体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有害微生物和有益微生物共同生活在其中,具有相互抑制的关系,有益菌的数目多了,有害菌自然就无法繁殖。 4.增强体质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必要元素,人类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水产动物亦是如此,但小龙虾、螃蟹和南美白对虾等动物肠道较短、吸收能力较差,因此维生素的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 养殖过程中,要拌饲投喂复合丁酸梭菌和多维应激宁,可以改善虾体的肠道菌群,提高虾体的免疫力,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

微生物检验弧菌科及检验

第二十章弧菌科及检验 本章考点: 1.概述 2.弧菌属:分类、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检测方法 3.气单胞菌属 4.邻单胞菌属 弧菌科共同特点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的革兰阴性直或微弯的杆 菌。 弧菌科包括4个菌属,即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和发光杆菌属。前三属细菌均可引起人类 感染,发光杆菌属对人无致病性。 一、弧菌属 弧菌属的细菌分布广泛,以水中最多。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病控制中心根据细菌的抗原性、生化特性、DNA同源性、致病性和耐盐性等将弧菌分为四类: ①O1群霍乱弧菌; ②不典型01群霍乱弧菌; ③非01群霍乱弧菌; ④其他弧菌(副溶血性弧菌)。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毒。 (一)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菌,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本菌呈弧形或逗点状,无芽胞,有菌毛,有些菌株有荚膜。一端有一根粗而长的鞭毛, 运动活泼。取患者米泔水样粪便作悬滴观察,可见该菌呈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液体培养物滴片染色镜检,可见排列如“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耐碱不耐酸。可在无盐环境生长。 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5℃培养6~9h,在液体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可达快速增菌的目的。碱性琼 脂平板上,经培养18~24h,形成较大、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似水滴状菌落。 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CBS)上,形成较大黄色菌落。 含亚碲酸钾琼脂平板上,因还原亚碲酸钾成金属碲,使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庆大霉素琼脂上形成的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3)生化反应:能分解甘露醇、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迟缓发酵乳糖,不分解阿拉伯 糖。氧化酶、明胶酶试验和ONPG试验均阳性。能产生靛基质,霍乱红反应(即亚硝基靛基质试验)阳性。

海洋创伤弧菌

海洋创伤弧菌 两个螃蟹下肚,却让45岁的阿峰丢了命。医生说,夺去阿峰生命的是夏季比较高发的海洋创伤弧菌。记者今天从温医大附一院获悉,近期该院接连收治了四例感染该致命病菌的患者,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阿峰是温州泰顺人,平时喜欢喝酒,患有酒精性肝病。6月11日那天,阿峰吃了两个螃蟹,第二天就发现小腿有红肿,以为是撞到哪里了,他并没在意。但到了第三天早上,红肿从小腿蔓延到了大腿,小便急剧减少,还出现了休克。家人赶紧将阿峰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被确诊为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医生介绍,阿峰在之前就患有酒精肝,还吃过螃蟹,可能就是因此感染上该病。遗憾的是,虽经医生极力抢救,阿峰还是在当天中午死亡。 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卢中秋介绍,创伤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生吃海鲜或皮肤被海产品刺伤等都有可能感染。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发病24至48小时内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休克等,还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如不及时正确抢救,70%以上的患者会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从5月底开始,已经接连收治了四例感染创伤弧菌的患者,其中两人死亡,另外一人目前还在救治中。但是病人能否被救过来,还难说。” 医生告诉你 有肝病爱喝酒是高危人群 温医大附一院副院长、急诊中心主任卢中秋 创伤弧菌感染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多发生在5~10月份,尤以夏季为高发。每年夏季,该院都会接诊3~5例。此病十分凶险,一旦感染,发病急、病情发展很快,发病24~48小时内就会出现下肢肿痛、溃烂,可引起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如不及时准确抢救,70%以上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 及其免疫学研究 吴灶和叶剑敏李凌 湛江海洋大学湛江524088 摘要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展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以来,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所带来的多种负因子影响,其病害种类、发病频率及其危害性亦逐年增加,其中弧菌病是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之一,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70—80%,甚至全部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仪介绍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中几种主要的孤葱病和免疫学与防治研究的结果。 关键词海水养殖鱼弧菌病免疫防治 一、南海养殖鱼类的主要弧菌病及其流行情况 石斑鱼、笛鲷溃疡症由溶藻弧菌感染所引起,主要发生在养殖的赤点石斑鱼和红鳍笛绸,在鱼种阶段和养成阶段均有流行,但以10—15公分的鱼种最为敏感。主要症状是外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面,严重感染个体;溃疡可深达肌肉,内脏可见脾脏肿大,肝脏色泽偏淡,不论从体表溃疡部位或肝、脾、肾均能分离到病原菌。该病在华南地区常年均有流行,死亡率在50%左右,最高可达90%。 宝石斑鱼烂鳍烂尾病由创伤弧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青石斑鱼,主要症状是鳍条出现溃烂,特别是尾鳍,鳍条基部出血,突眼,眼睛水晶体混浊,内脏可见脾脏肿大。该病在华南地区主要流行于5—10月,死亡率在50%左右。 真鲷溃疡症由最小弧菌感染引起。发病初期的真鲷游动缓慢,游泳无力,经常游出水面,摄食量降低或不摄食;随着病程的加重,体表鳞片脱落,表皮溃疡严重时溃疡面深达肌肉。内脏点状出血。肝脏明显缺血,有的地方出现瘀血,呈花斑状。该病主要危害真鲷鱼种阶段,50-100克鱼最易感染,死亡率在50%以上。 尖吻鲈弧菌病由河流弧菌生物I型所引起。该病主要流行于低温季节,由于尖吻鲈为热带性鱼类,低温季节引起体表冻伤,继发细菌感染而致病。症状是,体表出现溃疡,鳍条末端溃烂,游动迟钝。该病一旦暴发,死亡率超过50%。 二、赤点石斑鱼溶藻弧菌脂多糖(LPS)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溶藻弧菌粗制脂多糖粗蛋白质占20.56%。磷占0.94%、糖类占4.8%。脂肪酸占3.6%;其中单糖组分中戊糖占1.15%。己糖占2.85%、葡萄糖0.72%、半乳糖、庚精和KDO小于0.1%;脂肪酸成分测得有十二碳烧酸、十四碳烷酸、十四碳烯酸、3-OH 十四碳烷酸、十六碳烷酸和十八碳烷酸,其中十二碳烷酸含量最多为2.80%。溶藻弧菌脂多糖与其它病原菌比较结果表明,溶藻弧菌脂多糖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菌,而糖类,尤其是单糖中的己糖却明显低于其它菌。 溶藻弧菌粗制脂多糖的毒性研究发现,利用酚水法提取的粗制脂多精对石斑鱼的毒性不大,浓度为1.6mg/ml的粗制脂多精对石斑鱼的致死性为20%,浓度为3.2mg/ml 的粗制脂多糖对石斑鱼的致死性只有40%。同时溶藻弧菌粗制脂多糖经去毒处理后免疫石斑鱼,发现不同浓度的脂多精对实验鱼具有不同的保护性,在2—8mg/ml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的脂多糖其免疫保护性越强,当病原菌感染浓度为1.2X109时,其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最高可达80%,最低的免疫保护率也有40%;而当病原菌感染浓度为2X107时,8mg/ml 浓度的脂多糖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率可高达100%。其中浓度为16mg/ml的脂多糖免疫保护率与8mg/ml浓度一样,表明并非脂多糖浓度越高,其免疫保护性就越强。 研究石斑鱼免疫溶藻弧菌粗制脂多精后所产生的免疫学活性,发现粗制脂多糖可促进石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弧菌科(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弧菌科 1、霍乱首例病人的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疫情报告,因为该病是() A.病死率极高 B.烈性传染病 C.无理想治疗方法 D.无有效预防措施 E.以上都不是 2、霍乱感染者中慢性带菌者一般是指病后排菌时间超过() A.1个月 B.0.5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E.6个月 3、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米泔水样粪便有悬滴,看见穿梭运动的细菌很可能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伤寒沙门菌 C.志贺菌

D.霍乱弧菌 E.钩端螺旋体 4、下列致病菌中不具有侵袭力,不侵入肠上皮细胞的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志贺痢疾杆菌 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E.鼠伤寒沙门菌 5、用于培养霍乱弧菌的选择性培养基是() A.麦康凯培养基 B.SS琼脂 C.LB琼脂 D.庆大霉素琼脂 E.蛋白胨水 6、霍乱弧菌诱发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主要为() A.IgG B.IgE C.IgM D.sIgA

E.IgG和IgM 7、TCBS平板中没有的成分是() A.胆盐 B.蔗糖 C.硫代硫酸盐 D.柠檬酸盐 E.亚硝酸盐 8、下列哪种试验可用来检测霍乱弧菌的霍乱毒素() A.兔肠段结扎试验 B.豚鼠角膜试验 C.HEp-2细胞黏附试验 D.氧化酶试验 E.O/129敏感试验 9、对于霍乱弧菌在庆大霉素琼脂选择培养基平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带灰色 B.半透明 C.扁平稍隆起 D.菌落边缘干燥

10、摄入未熟透的海产品后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米泔水样便,其病原菌最可能是() A.霍乱弧菌 B.阴沟肠杆菌 C.副溶血弧菌 D.福氏志贺菌 E.肺炎克雷伯菌 11、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常见于() A.我国沙漠地区 B.内陆沿海地区食海产品 C.草原地区 D.内陆平原地区 E.与地区没有关系 12、副溶血弧菌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污染食品来自() A.家畜肉类 B.海产品 C.奶制品 D.禽肉

弧菌

弧菌病:南美白对虾养殖难以回避的话题 ?https://www.docsj.com/doc/6c2297435.html, 2011年04月14日14:37 水产前沿 ?发表评论共有条评论 2010年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了严重病害,尤其是对虾“偷死”情况严重。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养殖水质恶化等难辞其咎,但从整个疫情上来看,对虾养殖中弧菌贯彻始终,可谓“魅影重重”。 文/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阮记明黄建珍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章海鑫王祎 江西福仁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中平 2010年我国的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对虾养殖遭受到严重的病害肆虐,其危害程度严重的,发病率和排塘率均在50%以上,个别达到90%。总体去年的对虾病情表现出南北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从病情上看,南方病情重于北方,其中海南、粤东、粤西地区受灾最重;从病程上看,南方地区呈现发病范围广、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季节不明显等特点,头造虾减产严重;而以江浙、京津唐为中心的北方养殖区虽也有发病现象,但整体发病率不高、造成的损失不大;从症状上看,南方地区多表现为空肠空胃、偷死等症状,而北方对虾养殖区虽也曾出现了“偷死”现象,但该病整体发病率不高,对虾仍以传统的白斑病、桃拉综合症等为主。关于对虾病害的原因,虽然种质退化、天气恶劣、养殖密度高等难辞其咎,但总的来看,对虾养殖中处处体现出弧菌的身影,可谓“魅影重重”。本文就对虾养殖中的病原弧菌、弧菌病症状和防治等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弧菌及弧菌病 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占优势。目前,第九版《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收录了35种弧菌属细菌,在这些弧菌当中,部分种已被认为是鱼类的重要致病菌。据有关报道,鳗弧菌(V.anguillarum)、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灿烂弧菌(V.splendid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杀鲑弧菌(V.salmonicida)、海利斯顿氏菌(V.pelagius)、美人鱼弧菌(V.damsela)、奥氏弧菌(V.ordalii)、费氏弧菌(V.fischeri)、鲨鱼弧菌( V.carchariae)以及最小弧菌(V.mimicus)等10多种弧菌可以引起鱼类病害。随着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水域生态变化,弧菌病已经成为海水养殖动物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 由弧菌属(Vibrio)细菌引起的弧菌病(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养殖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动物中普遍流行且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弧菌属中的鳗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在弧菌种群中占优势,广泛存在于自然海水中,导致弧菌病在全世界发生,且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危害大、死亡率高等特点,给鱼、虾、蟹及贝类等海水动物的养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由鳗弧菌、海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疾病统称弧菌病。对虾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对虾幼体菌血病、烂鳃病、红腿病、烂眼病等,其主要的病原菌为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其中弧菌科的许多种细菌,是引起对虾类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表1),并且作为海水中的常在菌群,弧菌也存在于健康的甲壳类个体的体内,Gomez等报道了万氏对虾的肝胰脏内可能存在着多种弧菌。当水中弧菌的数量为103-104cfu/mL(cfu/mL: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群落总数)时,对虾的红腿病症状明显加重。通过对比看出,对虾的发病程度和死亡情况与虾池水中弧菌的数量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当水中的弧菌数量达到104cfu/mL时,对虾就可能被感染发病。

弧菌属

第11章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表面最多。 一、霍乱弧菌(V ibrio cholerae)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G-,弧型或逗点状,单鞭毛;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涂 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人工培养后呈杆状。 2. 培养特性: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增菌。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区别其它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 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阳性,能发酵常见的单糖、双糖和醇糖,产酸不产气。 3. 抗原构造与分型:根据O抗原不同,现已有155个血清群,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两者在抗原性方面无交叉。 △根据表型差异,O1群霍乱弧菌可分为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El T or生物型。 4.抵抗力: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对热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1)不耐干——干燥时易死亡,水环境中可存活两周(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 (2)不耐酸——正常胃酸4min (3)不耐热——100℃,1-2min (4)对氯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已知最强致泻毒素 (1)A亚单位(1个)——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 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2)B亚单位(5个)——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 位进入细胞。 2. 鞭毛:鞭毛运动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菌毛:是细菌定居于小肠所必须的因子。 (二)所致疾病 1. 霍乱:烈性肠道传染病,甲类法定传染病。在自然情况下,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 正常胃酸条件下,10*8细菌方能引起感染。 2. 临床表现:剧烈的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1L/H),代谢 性酸中毒、低碱血症、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3. 临床分期: 1)潜伏期:2-3天 2)吐泻期:剧烈吐泻、米泔样,每日数十次,持续2-3天 3)脱水期: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肾衰、循环衰竭、休克、死亡 4. 表现:神志不安、淡漠“霍乱面容”, 脱水貌:眼窝下陷,舟状腹,肌痉挛等 5. 恢复期:吐泻停止、紊乱纠正、症状消失、病程平均为3-7天

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

第十五章弧菌 科及检验 一、A1 1、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毒素为 A、CT B、α毒素 C、TDH 类毒素 D、LT E、ST 2、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 B、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C、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食品传播 D、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性 E、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3、O2 ~O138 群霍乱弧菌常引起的疾病是 A、霍乱 B、副霍乱 C、胃肠炎 D、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E、浅部创伤感染 4、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El-Tor 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革兰染色阴性 5、用于霍乱孤菌生物学分型的血细胞凝集试验所用红细 般采自胞, A、人 B、鸡 C、家兔 D、豚鼠 E、绵羊 6、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呈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一端具有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耐碱不耐酸 7、我国沿海地区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是

A、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产气荚膜梭菌 8、副溶血性弧菌的下列生化反应中,错误的是 A、无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B、在10g/L 氯化钠中不生长 C 、本菌在70g/L NaCl 培养基中生长D、神奈川现象阳性 E、碱性蛋白胨水可做该菌增菌培养 9、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传播途径是 A、污染用水 B、病畜肉 C、病鼠尿污染食物 D、苍蝇污染食物 E、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10 、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 A、血清肉汤 B、肉浸液 C、碱性蛋白胨水 D、疱肉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 11 、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12、关于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错误的是 A、初次分离常选用pH8.5 的碱性蛋白胨水 B、在TCBS 平板上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红色 C、营养要求不高 D、含亚碲酸钾的选择性平板上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 E、在血琼脂上El-Tour 生物型可形成β溶血环13 、TCBS 培养基的鉴别用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乳糖 D、半乳糖 E、麦芽糖 14 、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B、痢疾志贺菌肠毒素 C、伤寒沙门菌肠奉素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E、霍乱肠毒素

弧菌

弧菌 一、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革兰 氏阴性菌 主要对虾致菌为:溶藻弧菌、鳗弧菌、副溶血弧菌、 哈维氏弧菌、鳗弧菌、霍乱弧菌等 弧菌适应温度10-35度,最适25度左右,弧菌在半咸 水和海水中很多,但淡水中少。这也是淡水养殖对虾,弧 菌病发病率低,养殖成功率较高的原因。 弧菌的繁殖速度随着盐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增加而加快。 二、在对虾养殖中,我们经常使用弧菌培养皿来测试弧菌 的种类和数量。这就有我们常说的黄弧菌、绿弧菌。 绿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 黄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三、各种弧菌有什么危害呢? 大名鼎鼎的EMS,很多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是凶手。 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会引起红腿红尾等初 期症状,继而出现肠炎和肝发红、肿大或萎缩,严重的引 起菌血症“红体病“。 感染哈维氏弧菌: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成体 发病先是头胸部、腹部的腹面发荧光,严重时全身发光。 霍乱弧菌会引起瞎眼。 四、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 伤和腮进入体内。 五、水中弧菌防控,主要靠三点。

1、消毒,比如说我们的“弧菌杀“泼水可以安全有效杀灭弧菌。消毒作用快,是处理弧菌超标时使用的一种好方法。 2、蛭弧菌,以菌吃菌,预防用。 3、以菌制菌,研究表明,当环境中的弧菌数量超过理论阀值,但水体中总异养菌的数量达到弧菌数量的30倍以上,对虾仍是安全的。定期泼”金牌芽孢“、”护肠活水多效菌“等有益菌,有益菌从数量上抑制弧菌发病。 六对虾体内弧菌的控制。有3种方法。 1、控制水环的弧菌。对虾的消化道与水体相同, 水体的微生物组成直接影响对虾消化道的菌相 组成。所以水环境中弧菌数量少,就可以有效 预防消化道弧菌感染。这就是水体泼“弧菌杀 “的主要意义。 2、常伴乳酸菌或”护肠活水多效菌“,使其在肠 道形成优势种群,粘附在肠道表皮形成生物屏 障,使弧菌不易粘到肠壁上,避免感染。 3、抗生素和中草药。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

第十五章弧菌科及检验 一、A1 1、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毒素为 A、CT B、α毒素 C、TDH类毒素 D、LT E、ST 2、下列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嗜盐 B、预防措施是食物应加热后食用 C、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经海产品或盐腌食品传播 D、可通过神奈川试验判断菌株的致病性 E、该菌感染仅致食物中毒 3、O2~O138群霍乱弧菌常引起的疾病是 A、霍乱 B、副霍乱 C、胃肠炎 D、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E、浅部创伤感染 4、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 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 C、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鱼群样穿梭”运动 D、El-Tor生物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强,因为能形成芽胞 E、革兰染色阴性 5、用于霍乱孤菌生物学分型的血细胞凝集试验所用红细胞,一般采自 A、人 B、鸡 C、家兔 D、豚鼠 E、绵羊 6、关于弧菌的叙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逗点形 B、呈革兰阴性 C、营养要求高,仅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D、一端具有单鞭毛而运动活泼 E、耐碱不耐酸 7、我国沿海地区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体是 A、沙门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产气荚膜梭菌 8、副溶血性弧菌的下列生化反应中,错误的是 A、无氯化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B、在10g/L氯化钠中不生长 C、本菌在70g/L NaCl培养基中生长 D、神奈川现象阳性 E、碱性蛋白胨水可做该菌增菌培养 9、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传播途径是 A、污染用水 B、病畜肉 C、病鼠尿污染食物 D、苍蝇污染食物 E、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10、霍乱弧菌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生长 A、血清肉汤 B、肉浸液 C、碱性蛋白胨水 D、疱肉培养基 E、葡萄糖蛋白胨水 11、在悬滴标本中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伤寒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 D、霍乱弧菌 E、变形杆菌 12、关于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错误的是 A、初次分离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 B、在TCBS平板上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红色 C、营养要求不高 D、含亚碲酸钾的选择性平板上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 E、在血琼脂上El-Tour生物型可形成β溶血环 13、TCBS培养基的鉴别用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乳糖 D、半乳糖 E、麦芽糖 14、目前已知致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大肠埃希菌肠毒素 B、痢疾志贺菌肠毒素

黄弧菌对虾的危害

黄弧菌对虾的危害 弧菌 弧菌是一个伪概念,并不特指某一种细菌,准确来说是弧菌科和弧菌属。弧菌科有五个属,分别是弧菌属、气单胞属、邻单胞属、发光杆菌属和水栖菌属, 目前弧菌属共有37个种(变种),其中已明确有12个种具有致病性,包括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拟态弧菌、哈维氏弧菌等。弧菌是海洋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该类细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因此成为海水环境的优势种群.,常作为致病菌引起疾病的爆发流行。对虾养殖中常见的弧菌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杀对虾弧菌、创伤弧菌及鳗弧菌;弧菌属细菌能引起对虾弧菌病,且目前仍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

弧菌的危害 弧菌主要存在于我国水体生态环境中,感染的不仅是虾苗,而亲虾的弧菌感染风险后果进行更为经济严重。弧菌不仅需要存在于亲虾血液、肝胰脏、肌肉、卵巢中,还存在于中国对虾受精卵及无节幼体中,患病亲虾游泳发展缓慢、活力能力较差、附肢变红,严重时亲虾呈暗红色,甲壳溃疡,尾扇与触角鳞片破损脓肿,大多数摄食影响正常,死亡量极少,亲虾的卵巢功能能够实现完全不同发育并产卵、受精,养殖中若不得到及时研究发现,对于虾苗来说社会危害我们无穷。 在养殖,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弧菌属,当环境条件恶化,虾阻力减小,将采取弧菌优势。目前大量的数据和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一线,偷死虾,肠炎,生长缓慢,那么有一个大的白色关系弧菌感染弧菌虾,症状主要是黑鳃,褐色斑点,红色的红- 尾腿,黄鳃,甲壳溃疡,肌肉白浊,并且常伴有细菌性败血症。 弧菌病的防治

对于弧菌病的预防与治疗,是养殖中重要工作事项,积极发展做好预防控制措施,及时研究发现病原,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才能进行遏制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的爆发; 1、选择健康的虾苗 经过分子生物学和镜检,是选择无弧菌病原体的健康虾苗的第一步。 2、生物防治法 采用生物抑制法、在虾池中培养益生菌形成噬菌体、蛭弧菌、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优势种群,弧菌比例下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