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加热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 ,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 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 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 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二)脂肪的鉴定

1、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由___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___溶液构成;

②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都为_______________溶液。

不同点:

①CuSO4溶液浓度不一样:斐林试剂乙液为__________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为______________CuSO4溶液。

②配制比例不一样。

③使用方法不一样:斐林试剂是甲、乙液______________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则是先向待鉴定材料加入__________试剂摇匀后,再加入试剂_________。

④鉴定的对象不一样:斐林试剂鉴定的是___________,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______________。

⑤反应本质及颜色反应不一样。

都是用来鉴定脂肪。苏丹Ⅳ染液更易溶于脂肪,所以染色更深,同时要求染色时间更短

课后作业:

基础检测

1.可用于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双缩脲试剂

C.苏丹Ⅲ染液

D.苏丹Ⅳ染液

2.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3.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过程中

B.苏丹Ⅲ和苏丹Ⅳ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

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

4.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

A.无色一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C.浅蓝色一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5.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A.吸水纸

B.H2O

C.50%的酒精

D.无水酒精

6.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被鉴定材料应选择含较高,颜色为的植物组织,以为最好。

(2)斐林试剂很不,必须时再配制并立即使用。配制的方法是将4-5滴滴入2m1 中。

(3)鉴定反应必须在中进行。

7.在鉴定花生种子细胞内含脂肪的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花生子叶薄片用染色,然后用洗去,再制成最后,镜检结果是.

8.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入2m1 ,摇荡均匀后,再加入3-4滴,再摇荡均匀后,颜色变化是.

能力素质提高

9.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的是()

A.马铃薯块茎

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

D.苹果

10.下列可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是( )

A.苹果

B.梨

C.卵白

D.花生种子

11.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溶液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的NaOH溶液中即成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0.1g/ml的NaOH 溶

液中混合而成的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O1g/ml的CuSO4溶液

12.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做法是( )

A.先加A液,混合后再加B液摇匀观察

B.先加B液,混合后再加A液摇匀观察

C. A、B液混合后加入,摇匀后观察

D. A、B液同时加入样液,摇匀后观察

迁移与扩展

13.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紫色物质的是(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14.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

D.碘液、斐林试剂

1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

..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练习答案:

1—5:ACADC 6、(1)糖,白色或近白色,苹果、梨(2)稳定,使用,斐林试剂乙液,斐林试剂甲液(3)加热条件

7、苏丹Ⅲ染液,50%酒精,浮色,临时装片,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8、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变成紫色

9—15:BDCACBD。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课稿 开鲁县蒙古族中学赵跃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首先,是教材分析,本实验是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2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首先,我来说一下新旧教材的特点:本实验在旧人教版中是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都已告知,只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程序来操作验证,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而新人教版是属于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材料自选,实验方案未具体设定,因此给学生留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同时通过本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学好这节课是非常有必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实验内容制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原理和试剂的使用;学会探究不同细胞中有机物的种类及含量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具有实验探究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严谨仔细,尊重事实,善于反思,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再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⑴有机物的检测原理、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使用。 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实验个数多、课堂容量大,课时紧 下面分析一下学生的情况: 生活背景:我们的周围,糖尿病和肥胖患者逐渐增加,报纸、网络等媒体对患者饮食众说纷纭。学生内心本身就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素质背景:高一的学生很活跃,好奇心也很强,对实验非常感兴趣。而且我校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就学会试剂的配制、实验的操作也能够很好的完成。但是,由于条件有限,部分农村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有接触过手实验操作,因此,学生动手能力差异较大。 为了能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掌握而构建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再具体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这个实验我是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开展教学。 首先,说一下我的课前准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在课前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题: 1、要求学生完成两张知识卡片:比较四种有机物的检测原理和斐林试剂与双缩脲的异同点; 2、网上搜集资料:有关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物化性质及鉴定方法。 3、是要求学生进行思考,怎样去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对于前两个问题要求全部学生都要完成,但对于第三问题只是要求有能力的同学继续去完成。通过这个环节,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内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学生会自主的去研究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 下面。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我向同学展示几张明星照片和一些统计数据,说明肥胖患者剧增,并带来一些健康隐患。现在同学面前已摆放了一些家中常吃的食物,假设你是一个检测员,从事组织样液的检测工作,如何才能准确检测出你手中材料有什么成分?并能指导我们健康饮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接下来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验。 首先是实验原理的确定。抛出问题思考1:我们知道,物质都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本实验能否通过物理性质如:气味、颜色、粘性和甜味来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后,会有一定的答案:不可以。比如糖类:没有气味和颜色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比如水;不甜和不黏手的物质也不一定就不是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

洪湖市高一生物检测题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命题人:洪湖二中王荣审题人:吴东方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鉴定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和所出现的颜色分别是()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B.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C.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色)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2.鉴定蛋白质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主要目的是( ) A. 重复两次,结果准确 B.与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作对照 C. 再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D.失败后还可重做 3.医院确认糖尿病的常用方法及结果是( ) A. 加入新制的Cu(OH)2,出现红色 B.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蓝色 C. 加入苏丹Ⅲ溶液,出现橘黄色 D.加入碘—碘化钾溶液,出现淡黄色 4.用苏丹Ⅲ染液检验脂肪,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但要立即观察,否则脂肪颗粒将溶解.能溶解脂肪颗粒的是( ) A. 染液中的苏丹Ⅲ B. 染液中的酒精 C. 染液中的水分 D. 染色反应中的热量 5. 与硫酸铜溶液在碱性环境中反应能显出紫色的物质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核酸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A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50%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油脂 C.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D.苏丹Ⅳ可用来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7.下列糖类中属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是:①葡萄糖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蔗糖⑤果糖⑥麦芽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民勤三中闫小青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1.材料: 梨匀浆,鸡蛋清(稀释10倍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花生种子匀浆。 2.用具: 滴管、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烧杯、小量筒、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3.试剂:(1)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 4 溶液。 (2)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10 g NaOH加水至100 mL), 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 4溶液(1 g CuSO 4 加水至100 mL)。 (3)碘液 (4)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三、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2 mL待测组织样液。 ②向试管内注入1 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③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④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还原糖含量较高,可见溶液的变化为:浅蓝色→绿色→棕黄色→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①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 mL。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③观察实验现象。如果待测组织样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观察到待测组织样液变成紫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案) 曹颖 13级生物科学专业 一、教材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位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理论学习之前,一方面加深同学对细胞中的有机物的认识, 另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由于实验设计上注重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有检测结果和预测结果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为之后的探究实验的开展打下基础。本次实验操作步骤较为复杂,尤其是制作徒手切片,对学生提出较高的实验要求。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初中生物教学中实验开设较少,学生对实验室规则,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等都不规范,实验能力较弱,但是充满极强的好奇心,要注意实验室秩序。实验内容与生活饮食相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为显微镜下观察脂肪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阐明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异同。 2.能力目标 (1)尝试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通过组织实验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次实验,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使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初步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五、教学难点 (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各种试剂及其使用方法,能够做出较薄的徒手切片。 (2)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实验准备 1.老师准备 实验材料: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鸡蛋清 用具: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显微镜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七、教学过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2、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 3、材料试剂多,任务繁重,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1、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2、教法:组织者,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 教师:介绍有关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见板书)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题见板书) 2、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提供ABCD四种未知组织液,(梨汁、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匀浆)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 1.用下列实验材料做特定实验,那些是可以成功的()①用韭菜叶片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②用蓖麻种子做脂肪鉴定实验③用卵白做蛋白质鉴定实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此题是要求根据课本实验原理进行拓展和应用,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趋势。韭菜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并不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转变成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绿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不宜用这些单子叶植物作此实验材料;后两个实验材料从理论上说是可行的。 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 碘液、苏丹Ⅲ溶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C. 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D.碘液、斐林试剂【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面粉的成分及性质,面粉的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淀粉没有水解所以没有还原糖。 3.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 ) A. 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做对比B.失败后重做一遍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用D. 留下次实验用【答案】A 【解析】蛋白质的鉴定时,事先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对比,起到对照试验的作用。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 ) A.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B.无色→浅蓝色→棕色C. 砖红色→浅蓝色→棕色D. 棕色→绿色→无色【答案】A 【解析】这个过程中将斐林试剂加入还原糖溶液中显浅蓝色,反应开始时生成的砖红色Cu2O 与藍色Cu(OH)2混合出现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Cu(OH)2全部被还原砖红色Cu2O 沉淀,故颜色变化为藍色—棕色—砖红色。 5.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将这支试管放进盛开水的大烧杯中B.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C. 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D. 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答案】D 【解析】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相当于对试管直接加热,直接加热不容易掌握加热程度 时间稍长就会使砖红色的Cu2O转化黑色的CuO,就不能再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了。通过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较长时间观察所需的反应颜色变化。 6.现有如下实验材料:①梨②菜籽③豆浆④苹果汁⑤花生仁⑥鸡蛋清,它们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砖红色、与苏丹Ⅲ试剂作用呈橘黄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的实验材料分别为( ) A. ①④、②⑤、③⑥B.①④、②⑤、③⑥C. ①④、②③、⑤⑥D.②④、③⑤、① ⑥【答案】B 【解析】梨、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形成转红色沉淀,菜籽、花生仁含有大量的脂肪,可以与苏丹Ⅲ试剂作用呈橘黄色,豆浆、鸡蛋清等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7.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这说明( ) A. 青苹果汁含有淀粉,不含有糖类B.熟苹果汁含有糖类,不含有淀粉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成单糖D. 苹果成熟时,单糖合成淀粉【答案】C 【解析】青苹果汁遇碘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淀粉,而成熟汁能与斐林试剂作用产生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加热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 ,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 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 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 溶液和B 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 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一)可溶性糖的鉴定

第三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第三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1)检测原理:脂肪+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2)检测步骤: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Ⅳ)染液→橘黄色(红色)。 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

1.理清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2.关注实验中的四个注意点 命题点 1.(2016·江苏高考)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归纳拓展]生物实验中的材料选取原则 (1)凡是用到染色剂的实验,一般都需要选择无色材料,涉及的实验有:①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②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③观察线粒体;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⑤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2)用到有色材料的实验有: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②观察叶绿体;③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颜色的影响,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是否包含实验对象,如甘蔗汁不能用来检测还原糖,菠菜叶的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叶绿体。 命题点(二)以种子成熟和萌发为素材,考查有机物的检测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检测生物组织屮的糖类、脂肪和蛋口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钟达宁韶关市韶关南雄市黄坑中学 课题:《检测生物组织屮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高屮牛物人教版必修一)环节一: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是几种化学试剂和物质颜色反应特征;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屮的糖类、脂肪和蛋片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纟H.实验,跟同学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团结协力共同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稈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与学习,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分工合作的精神。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屮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从而将有关有机化合物鉴定出来。 1.检测生物组织屮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还原糖一坯迖创------- ?(加热)先浅蓝再棕色最后是砖红色 沁匚橘黄色 苏丹用染液『红色 双缩腺试剂 蛋白质------------ ?紫色(因为有肽键) 环节二:复习准备实验的基本要求 通读实验手册,明白三种物质的检测方法和原理。 环节三:老师讲解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按我们的计划开始做《检测生物组织屮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根据课前制定的实验方案,分15个小组实验。先做验证实验:蛋白质、还原糖、淀粉和脂肪的检测,然后选取老师提供的待测物质探究这些物质里的主要成分,待测物质有豆浆、花生浆、马铃薯匀浆、新鲜猪肝匀浆、苹果汁、雪梨汁、橘子汁,每种物质都要探究主要含有糖类还是含有脂肪还是含有还原糖。同学们同吋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配置菲林试剂的吋候要注意用量,配好的斐林试剂不是全部倒入验证还原糖试剂里;为了节约能源,水浴加热的热水,到老师讲台取用己经烧好的热水,再加热。注意颜色的变化过程。 第二、验证脂肪的吋候,滴加了A液后、必须震荡,才能滴加B液; 第三、注意药品不能随意混用,尤其是滴管是专用的; 第四、先做验证实验,再做探究实验; 第五、实验完成后,废液必须统一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瓶,并清洗好仪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实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先进行课前准备,有针对性的布置预习任务,确定材料,进行课前的模拟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学、合作 探究、成果展示的方法层层引导学生。 二、教学分析 1、学习对象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对这些化合物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同时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可以由能力强的同学指导能力弱的同学反复操作以求熟悉。学生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 兴趣,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并进行合作交流。 2、学习内容分析 ⑴本内容在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在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 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⑵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实验试剂比较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试剂使用不当的 情况,因此实验前要求学生对试剂进行分组,最大程度上减小出错的几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用“问题引导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相互讨论,总结结论和方法,老师点评”的教学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条理地研究问题的能力,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解析版)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检测原理 (1)糖类的检测 ①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淀粉+碘液―→蓝色。 (2)脂肪的检测: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方法二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去掉种皮) ↓ 切片:将子叶切成薄片 ↓

制片????? ①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②染色:滴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 min ③去浮色: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④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 观察:先在低倍显微镜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 结论:圆形小颗粒呈橘黄色,证明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 (3)蛋白质的检测 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 ↓ 颜色反应: ↓ 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 考点一: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例一、 (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具有还原性,属于还原糖,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 、H 、O ,A 错误;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 正确;蔗糖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麦芽糖和乳糖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题目: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检测方法。 2、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的检测方法。 3、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的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检测方法。 2、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鉴定)的检测方法。 3、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方法。 2、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方法。 3、初步掌握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实验法。 2、综合法。 3、探究法。 实验教具: 1、实验用具:略。后面有。

2、材料用具:略。后面有。 实验提纲:略。 实验反馈:感觉较好。 实验作业:后面。 实验引进:略。 教学进程:后面。 实验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可溶性还 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郑州市第七中学冯新宽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可溶性还原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鉴定。(P 18 ) 一、实验原理: 1、?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果糖)(蔗糖无还原性) (有半缩醛羟基)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②化学反应式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苏丹Ⅲ溶液+脂肪→橘黄色 ?脂肪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苏丹Ⅳ溶液+脂肪→红色 3、淀粉遇碘液变成兰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②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 (H 2NOC-NH-CONH 2 双缩脲)相似的肽键

高中生物实验_《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实验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实验,既要体现高中生物新课标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我首先在讲清楚整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演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进行实验,并且进行交流和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二、实验内容分析 对于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学生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对这些有机物的检测,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要求: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难度适中,学生感兴趣也容易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及 实验能力得到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组织中富含的有机物 (2)区别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2.能力目标 (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合作能力,初步掌握实验设计方法,提高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其他方法 (2)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认识到 生物这门课程的价值 四、教学重和难点 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观察教学难点: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及实验注意事项 五、授课课型 实验课 六、计划课时 1课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情景创设):(教师提前在实验台上摆放了苹果、花生、牛奶、 豆浆、鸡蛋等食物) 师:同学们,讲台上放了一些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常吃的食物,大家也知道苹果中糖类的含量很高,花生中脂肪的含量较高,而牛奶、豆浆、蛋清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那么你们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测这些有机物呢? (学生思考) 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这也是我们高中学习生物以来碰 见的第一个实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 2.教师讲解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的检测方法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第3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1.还原糖的检测 2.脂肪的检测 (1)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3滴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 (2)方法二: 3.蛋白质的检测

1.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检测,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使用显微镜——脂肪检测。 (3)唯一使用酒精——脂肪的鉴定,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 3.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四个注意事项 1. 料均较合理的一组是() 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选B由于韭菜叶和番茄都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效果,不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花生子叶含脂肪较多而大豆和鸡蛋清含蛋白质较多。 2.(2016·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解析:选B成熟香蕉中含有较多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检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黑暗中生长24 h的天竺葵叶片,淀粉被消耗,加入碘液不产生蓝色;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绿色;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呈橘黄色。 3.) ①蛋白质鉴定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样液②还原糖鉴定时,进行水浴加热③淀粉鉴定时,直接将碘液滴加到淀粉样液中④鉴定酵母菌是否产生酒精,直接将重铬酸钾加入到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中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蛋白质鉴定时,先向样液中加双缩脲试剂A液(NaOH溶液),摇匀后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CuSO4溶液);用重铬酸钾鉴定酒精时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4.(2016·桂林二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前三种糖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 葡萄糖+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直链)或紫(红)色(支链)。 2.脂肪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脂等)统称为脂类。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正常成分,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中。在化学组成上,脂类属于脂肪酸的酯或与这些酯有关的物质。脂类的主要功能是氧化供能。 脂肪主要存积于脂肪组织中,并以油滴状的微粒存在脂肪细胞浆内。 在病理检验中,脂类染色法最常用以证明脂肪变性,脂肪栓子以及肿瘤的鉴别。脂类染色使用最广泛的染料是苏丹染料,最常用的有苏丹Ⅲ,苏丹

Ⅳ,苏丹黑及油红O 等。脂肪被染色,实际上是苏丹染料被脂肪溶解吸附而呈现染料的颜色。经研究认为组织中脂质在液态或半液态时,对苏丹染料着色效果最好。根据这一原理,适当提高温度(37℃-60℃)对组织切片染色效果是有好处的。 脂类染色,用冰冻或石蜡切片,以水溶性封固剂封固,如甘油、明胶和 阿拉伯糖胶等。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橙红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胆脂素呈淡红色,脂肪酸不着色,细胞核呈蓝色。 苏丹Ⅲ染色液染色:脂肪呈橙红,胞核呈兰色 3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