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点知识归纳

1、养生主《庄子》

一 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 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主张顺任自然 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 包括《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二 ①中心论点 掌握规律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三年前的庖丁与现在的庖丁 b、良庖、族庖与庖丁

③用了事实论据

三 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

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四 词语把握庖丁解牛 有个名叫丁的厨工分卸牛的肢体。比喻技术高超 出神入化。游刃有余 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踌躇满志 心满意足 从容自得的样子。

五 课后习题

①“寓言十九”之称 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 “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 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 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 养生之道 顺任自然。论据 事实论据

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 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 顺任自然 。

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 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 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 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 就能把事情办好。

六 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①养生主 主 关键

②手之所触 之 虚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中经首之会之 的。会 音节。

③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奏 进刀。莫 没有

④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之 虚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 规律。进 操过。庖丁释刀对曰释 放下

⑤依乎天理 即“顺应自然”。依 顺从批大郤 道大窾 因其固然批 击。郤 同“隙”空隙。道 同“导” 循着。窾 空 指牛骨节空处。因 顺着。固然 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⑥技经肯綮之未尝肯 紧附在骨上的肉。綮 筋肉相结处。偿 试 指接触。

⑦良庖岁更刀岁 每年更 换

⑧以无厚入有间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以 用。间 间

隙。恢恢乎 宽大有余的样子。游 运转。是以 所以。

⑨虽然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 怵然为戒 视为止 行为迟。虽 虽然。然 这样。族 筋骨

交错聚结之处。怵然 警惕的样子。视为止 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行为迟 行动因此迟缓。

⑩提刀而立而 表修饰善刀而藏之善 擦试。而 表承接、状语后置句 合于桑林之舞而

刀刃

若新发于硎遍意义的道理。

2、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一 魏徵 字玄成 唐初政治家 言论见于《贞观政要》 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

书》、《齐书》的总论 主编有《群书治要》。

二 课文分析

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以德义

跟木、水进行比较。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 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 更让

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 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一段 突出“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

证 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第二段 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的

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

提出 到原因危害的分析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思路完整 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 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十思”之论 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 切实可行 文章强调居安思危 重视载舟覆

舟的道理 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 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 都

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 对比鲜明、说理透彻 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

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 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又如

“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 “昔取之”与“今守之” “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

对比论证。

运用概括事实论据 使文章精练扼要而警策。排偶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理足气盛 又具有形式匀称之美。而“载舟覆舟”、“奔车朽索”、“江海下百川”、“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等比喻 又大大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 中心论点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即为了国家社稷的长治久安 一国之君要具备谨

慎谦恭 温厚宽容 知人善任的道德修养。

四 课后习题

①“十思”与“思国之安 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论点形成怎样的关系

答 “思国之安 必积其德义”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文章进行反复论述 最后又提出所谓“十思”

其实具体地说明国君应该有德义 有了这样的德义 才能保证国家的安稳。所以它是对中心论点

的具体伸缩。

②试分析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运用。

答 本文善于应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 对比鲜明、说理透彻 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

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 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善始

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 “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

论证。

③为什么说本文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

答 本文虽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排偶句式 也很赋于文采 但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鲜明而直接

的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思 句子切中文治要害。表现作者对治理国家的深思熟虑。

五 课文字词解释

A、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之 虚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固 使动 使……坚

固。根 树根

B、必浚其泉源浚 疏通

C、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而 却。理 治理。而况于明哲乎明哲 聪明的贤哲

D、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 地位。居域中之大域中 国家永保无疆之休休 美善

E、戒奢以俭以 用 凭借。德不处其厚处 常情不胜其欲不胜 不堪欲 欲望。斯亦伐

根以求木茂斯 这就象是。亦 也。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而 却

F、凡百元首 承天景命 莫不殷忧而道著百 所有的。元首 君主。景命 大命。殷忧 大忧。

殷 深切 深。

G、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 难道

H、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纵情 放纵自己的感情。傲物 瞧不起人

I、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竭诚 竭尽自己的诚心。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 路上陌生的行人。必

竭诚以待下以 表修饰

J、虽董之以严刑虽 即使。董 监督、管理。

K、则思知止以安人安 使动 使……安定。

L、则思谦冲而自牧谦冲 谦虚谨慎。牧 修养。

M、俱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满溢 骄傲自满。下 名词作动词 居……之下

O、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乐 形容词做意动用法 以……为乐。度 限度。

P、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惧谗邪 害怕进谗言的小人黜恶 除去邪恶

Q、弘兹九德弘 弘扬。九德 泛指一切德行。简能而任之简能 选择有才能的人。择善而从

之从之 使动 使之从。

R、文武争驰争驰 争着奔走效劳。可以尽豫游之乐豫游 安乐的巡游。

S、亏无为之大道哉亏 有损于。

状语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 震之以威怒。

3、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一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卒谥文 又称王文公。北宋著名政

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大多直接为其政治服务 无论长篇短制均

论点鲜明 逻辑谨严 直陈已见 说理透彻 语言简洁峻切 不枝不蔓 概括性极强

具有雄健峭拔的艺术风格。有《临川先生文集》

二 课文分析 ①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正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据实反驳 从第二段开始到“不为拒谏” 第二层 从“至

于怨诽之多”到这段结束 是据理反驳 强调了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是相当坚定 并不

因政绩的恶意攻击而有所改变。②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的议论方式。③理解

本文虽语气平和 但态度坚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三 文章的中心论点 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责难实乃诬妄不实之词 表达了坚决改革 绝不动

摇的决心。

四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书信驳论文。

五 分析作者辩驳敌论观点时分别采用“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的特点 文章巧妙地以儒

家历来所看重的“名实相符”为论事原则 在这一极具权威 连论敌也不敢否认的原则下开展反

驳 使文章一开始就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文章直接反驳的论点 针对论敌指责的变法“侵

官司 生事 征利 拒谏”四个观点 据实反驳 反驳其“非真”的实质 则名不副实 论敌观

点字破。而针对变法“以致天下怨谤”的指责 则既据实加以反驳。作者以攻为守 指出士大夫

们苟且偷生 不恤国事 因循守旧的本质。

六 课后思考题

①作者对司马光指责变法的反驳 是建立在哪个议事原则的基础上 如此安排 具有怎样良好的

效果

答 是建立在名实相符的论事原则基础上。效果 一针见血 语约义丰 文笔犀利 语气斩截

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②文章怎样运用以攻为守的方法 反驳“致天下怨谤”的指责

答 作者以攻为守的指出士大夫们苟且偷安 不恤国事 因循守旧的本质。

③作为一篇驳论文章 本文反驳论敌的着眼点放在哪里

参见提要最后一段反驳论点

④盘庚迁都的史实引用 旨在说明什么 这是运用何种论据

答 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用典论据

⑤本文语言委婉 柔中带刚的特点 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行文委婉 寓刚于柔。在这封书信中 作者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

弩张 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 寓刚于柔 绵里藏针。如第一段 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

情、求谅解的同时 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大夫阶层的庸俗腐败 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

又如第三段 在表示原意接受责备 “知罪”的同时 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绝无

反顾之心 并旁敲侧击 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守旧。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 比剑拔

弩张更加坚韧有力。

七 字词解释

①昨日蒙教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而议事每不合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 终

必不蒙见察 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辩

蒙教 承蒙指教 指接到来信 。窃 谦词 私自 私下。游处 交游相处。之 的。操 持

采取。术 方法 这里指政治主张。强聒 强作解释 勉强唠叨。聒 喧扰 声音嘈杂。见察

被理解。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 又考虑。视遇 看待。故今具道所以所以 ……的原因。冀君实或

见怒也冀 希望。见 我

③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 名义与实际。理 事物的道理。得 得到 掌握

④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以为 认为。征 求 搜刮。拒谏 拒绝

劝告。以致 因而招致。怨谤 埋怨和指责。

⑤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某 我。以谓 以为。

⑥以授之于有司有司 有关部门的官吏。举先王之政举 施行、推行。先王 古代的贤君。

⑦辟邪说 难壬人辟 驳斥、抨击。邪说 荒谬的言论。难 责难。壬人 佞人 巧言献媚的

人。

⑧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固前知 本来事先就知道。固 本来。

⑨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 忧虑、顾虑。而某不量敌之众寡而 表并列。不量 不考虑。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何为 为何。汹汹然 大吵大闹的样子。

⑩胥怨者民也胥 相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 不仅仅。

A、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故 缘故。度 制度、法度。这里指法令、计划。名词。度义

而后

动度 估计 考虑 动词。

B、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 指示代词 指认定自己做的对。

C、膏泽斯民 施恩泽给这些人民。膏 油。泽 雨露。膏泽 名词做动词用。

D、守前所为 默守前人的所作所为

E、如约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 做事。前一个“事”动词。后一个“事”名词

F、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 不胜 不尽。区区 拳拳 专诚、恳切。向往之至 仰慕到了极点。

G、句式 状语后置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H、宾语前置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4、“今”李大钊

一 李大钊 字守常 河北乐亭县人。1918 年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 与陈独秀等创办

《每周评论》 主编《晨报副刊》 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有《李大钊选集》、《李大

钊诗文选集》。《“今”》选自《李大钊文集》

二 课文分析

①本文运用的论据是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比喻论据。

论证方法 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

②中心论点 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 最易丧失的也是“今”。理解这一中心论点的现实针

对性。

③理解本文中多种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本文充分运用理论论据、事实论据、比喻论据等多种论据。论证时 哲理与知识相结合 深入浅出 将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具体可感。全文处处充满辩证法 说理透彻 推理严密 逻辑性强。

④理解演绎法的论证过程及其作用。

⑤本文的中心论点的现实针对性

本文写于“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正酝酿着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封建与反封建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 当时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 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有人忧国忧民 有人安

于现状 有人悲观厌世。李大钊深知青年是改造社会的先驱 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因而积极勉励

他们要珍惜今天 立足现实 担负起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虽然作者没有在文章中直

接倡导社会变革。但是 不难觉察作者重视现实的思想意图和企盼变革的殷切心情 因此 本文

论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色彩。

⑥、作者从“今”的时间意义和客观存在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中心观点的特点

课本 P23 四、五自然段。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 提出中心论点……作者语重心长的劝勉和激

⑦课文分析 时间 1 3 今物质《离骚》忧患意识客观存在精神时代思潮《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牺牲精神

三 课后思考题

①联系本文时代背景 简述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愿望

答 李大钊积极勉励青年要珍惜今天 立足现实 担负起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历史使命。作者

重视现实的思想意图和期盼变革的殷切心情。

②怎样正确理解“过去未来皆是现在”这一道理

答 所有“过去”都是由“现在”变成的 所有的“未来”都是以“现在”作为源头 今天的“过

去”都是往日的“现在” 今天的“未来”是将来的“现在” 所以说 “过去”、“未来”都

是“现在”。这样 就显得“今”格外重要。

③文中所列举的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对表达作者的观点有何作用

答 作者列举屈原的《离骚》主要是说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虽是历史上久远的事 但它一直影响

到今天 启发着一代代人有爱国主义精神 说明“过去”与“今天”的连续性 作者引用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 是说林肯为解放黑奴而被杀害 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传颂

杀害林肯的反动派也遗臭万年 这也形象的说明“过去”与“今天”的连续性。这两则事例都使

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化 很好地论证了“过去”与“今”的关系。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这是一篇驳论文章 驳论则 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

一 鲁迅 原名周樟寿 字豫山 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伟大的文

学家、思想家。1981 年用笔名“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其是左翼作家联盟并起重要作用。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野草》、《朝

花夕拾》 杂文集《坟》、《且介亭杂文》等。

二 分析本文抓住论敌逻辑错误加以辩驳的论辩特征。

作者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指出论辞所犯的逻辑推理上“偷换概念”的错误 将部分中国人

失掉他自信力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 并将“中国”这一概念分为一小撮反动政客、狗文人和广

大中国人民两部分 然后进行有破有立的论述。

三 课文最后一段中作者是说我们在理解中国人有没有自信力时 既不要被表面现象所欺骗

也不要以文人们所写文章为依据 而要去看看那些为了民族而牺牲的人 由此可以认为真正的

中国人是没有失去自信力的。启示 善良的中国人要擦亮眼睛 识破反动派的伪装 从本质

上看

问题 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最广大支持革命的中国人民。

四 这是一篇言辞犀利、结构严谨、条分缕析、有破有立、论证有力的驳论文章。本文表达作

者对中国前途的信息 并热烈赞颂、肯定广大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 认为他们才是“中国

的脊梁”。

五 为什么说“自信力的有无 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答 这“地底下”所深埋的正是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书写的中国人真正的历史 而这历史绝不是那些状元宰相为帝王将相作家

谱的所谓“正史”所能替代的。

六 掌握作者善于借助模拟的修辞手法 即仿词 创造了与“自信力”相对的“他信力”、“自欺力” 形象贴切 使文章风格俏皮而不失庄重 锐利而别有风趣 寓逻辑性和形象性之中

更使本文的艺术特色之一。

七 理解本文确立的颂扬“民族脊梁”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的中心论点。

本文通过所谓“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谬论的驳斥 义正辞严地批判了当时一些对抗日前途

悲观失望的论调 驳斥了国民党反对政客 向文人直流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无耻谏言 表

达作者对中国前途的信心 并热烈赞颂、肯定广大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 认为他们才是

“中国的脊梁”。“破字当头 立在其中“的驳论原则 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6、共通的门径邓拓

这是一篇文艺性杂文

一 邓拓 原名邓子健 又名邓云特 福建闽侯人 现当代著名思想理论家、学者和散文作家。

最著名的有《燕山夜话》以及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二 本文的中心论点 其实 无论读书 做学问 进行研究工作 首先需要的本钱 还不是什

么专门问题的知识 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

握语言和一般逻辑的知识。

三 本文特色是采用文艺性杂文的漫话式的笔法 随意而轻松、但却内涵丰富、论点集中、构

思严谨。

四 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演绎论证和正反对比。

7、裘宋应星

一 宋应星 字长庚 江西奉新人 明代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一书 为中国古代科学技

术重要典籍。另著作《野议》、《论气》、《谈天》等。 注 《天工开物》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中国古

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

二 本文应用定义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的方法。 三 掌握裘的定义、种类及其特点

裘的定义 凡取兽皮制服 统名曰裘。

裘的特点 能御寒

裘的种类 貂裘、狐貉裘、羊裘、麂裘

四 理解本文采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定义说明 介绍什么叫裘 、分类说明 依次介绍了貂、狐

貂、羊、麂的产地及其皮毛的特点 、比较说明

五 理解本文的结构方式及其表述特点。

分类说明 详略得当

六 字词解释

①凡取兽皮制服 统名曰裘制服 作衣服。制 作。裘 皮毛

②值分百等值分 价格。等 等级

③貂产辽东外缴建州地及朝鲜国缴 边界

④夷人夜伺树下 屏息悄声而射取之伺 侦候、观察而 表修饰

⑤方不盈尺盈 满。积六十余貂积 积累

⑥更暖于宇下宇 屋檐。

⑦中国者吹开见白色 以此分优劣中国 中原地区。以此 用这种方法。

⑧羊皮裘 母贱子贵母 老羊。贱 便宜 物价低。子 小羊

⑨胞羔、乳羔 为裘不膻不膻 没有腥味。

⑩裘质痴重质 质量。痴重 笨重由贱者之服耳贱者 旧时指穷人。这里泛指地位低下穷困

的人。

止供画灯之用而已止 同“止”。画灯 做灯笼。其鞟如纸薄鞟 去毛的兽皮。

习久而俱化习久 时间长了就习惯。化 习惯。南方不习者不堪也不堪 不能忍受。

然寒凉渐杀杀 消灭

此物广南繁生外广南 广东南部。中土则积集楚中望华山为市皮之所以中土 中原地区。市

这里作动词 买卖。割条以缘衾边以缘 用来缝制衣边。缘 沿。

虎豹至文 将军用以彰身至文 很美丽的花纹。彰 炫耀 身 自己的威武尊严。

犬豕至贱 役夫用以适足豕 猪。至贱 最低级。役夫 仆役。适足 做鞋靴穿

西戎尚獭皮尚 崇尚

穷山越国 射取而远货穷 穿越。远货 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

方物则不可殚述方物 各地特产。殚 尽 详尽。

8、桥的运动茅以升

这是一篇抽象事物说明文

一 茅以升 字唐臣 现代著名桥梁专家。1933 年他主持设计和建造第一座由我国自己建设

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1955 年主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主要

著作《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

二 课文分析

①中心 作者列举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并分析其运动的原因 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 进而

提出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科学论断。

②文章结构上形成总分总的关系

③第一自然段的典故说明人民传统观念认为“桥是不运动的”。

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说明法。

第三自然段运用举例说明法。

第四自然段运用下定义说明法。

第五自然段运用“引用”说明方法 引用恩格斯的名言 使文章具有坚实的哲学理论依据 闪

耀着理性的光辉

④理解“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这一抽象事理。

⑤理解“桥的动平衡说”

⑥结合本文内容 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

这篇科学小品语言优美 内容短小精练 析理精深 作者利用力学和分子物理学原理阐述了

桥并不是屹立不动、而是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道理 这种“动”只不过是“微动”、“小动”不

易察觉罢了。又因为桥上的重力与地面抵抗力的平衡 所以桥总是处在动的平衡状态之中 “动

平衡说”又体现深刻的辩证唯物的观点。

9、古今言殊吕叔湘

一 吕叔湘 江苏丹阳人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创人之一。

建国后 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 对汉语语法学研究和普及语法

知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三卷、《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文

集》等。

二 本文综合运用了分类、举例、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 从三个方面 语汇、语音、语法 说

明了古今汉语的变化。

三 文章特点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使文章明白晓畅 平易近人。

10、垓下之围司马迁

一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项羽起兵反对暴秦 攻城略地、威震天下及

楚汉相争 由强变弱 直至最终死亡的过程。其中突出写三件大事 巨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

围。

二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史记》一书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自

称《太史公书》。全书一百三十篇 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

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确立了后世正史的典范。 1 数千年间错综复杂的历史

情况 2 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 3 思想深刻 语言丰富生动 具有崇高的史学价

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三 课文分析

①把握本文通过三个场面描写塑造项羽悲剧英雄形象的写作特点 分析项羽主要的个性特征

文章通过霸王别姬、斩将刈旗、自刎乌江这三个情节的描写 塑造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丰满形象。霸王别姬 既写出英雄末路悲歌慷慨的本色 也给这个不可一世的英雄平添了一段儿女的情

怀。斩将刈旗 则是困兽犹斗 既写出项羽威武勇敢的英雄气概之外 表现项羽宁死不辱、知耻

重义的高贵品格。多角度的个性描写与多层次的心理刻画 使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②具体分析本文运用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特点

文章选取不同的情节 从不同的情节 从不同的侧面 通过丰富的细节 描写使人物血肉丰

满 栩栩如生。“四面楚歌”的惊魂氛围 “虞兮虞兮”的千古诀别 “田父给曰”的生死机缘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的浩叹 对汉军“嗔目叱之”使之“辟易数里”的超凡气势 “愧见父

老”的知耻良心 “赐马亭长”的知恩 必报 殷勤厚意 “赠头故人”的临终义行 “五候

分尸”的悲惨情景 这些激情浓烈的细节不仅多角度塑造了一个血肉和灵魂俱皆丰满的失败的英

雄场景 而且多方面地制造了一个惊天地 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场景。特别是自刎乌江一节 在面

对生与死的选择时 生动地展示人物地内心世界和人格精神 这些描写无不动人心魄 生动传神。

③理解本文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 同时批评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二分法

四 词语解释

①项王军壁垓下壁 营垒 此处名词用作动词 即扎营

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③项王则夜起则 犹“乃” 于是 就。夜 名词做动词

④有美人虞 常幸从幸从 得到宠爱而跟随在身边。

⑤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气 精神。盖 超过。时 时机。逝 奔驰。

⑥虞兮虞兮奈若何若 你

⑦歌数阙阙 乐曲终了

⑧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骑 名词 一人单乘一马为一骑 马骑 坐骑。直夜溃围南出 驰走直

夜溃围 当夜突围。走 跑

⑨平明 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平明 天刚亮的时候。以 动词 带领⑩骑能属者属 随从。

问一田父 田父绐曰田父 农夫。绐 欺骗

以故汉军追及之以故 因为这样缘故。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引 带领。乃有 只有 只剩下项王度不得脱度

估计。

身七十余战身 亲自参加。名词用作动词。所当者破当 面对。未尝败北败北 败走 战败。

北 动词 逃跑。

然今卒卒 最终今日固决死 愿与诸君快战固 一定。快战 痛痛快快打一仗。刈旗 砍旗乃

分其骑以为四队 四向四向 向着四个方向。期山东为三处期 约定。山东 指山的东面汉军

皆披靡披靡 溃败 散乱。

项王嗔目而叱之嗔目 瞪大眼睛。而 表修饰辟易数里辟易 后退。辟 退避。

骑皆伏曰伏 通“服”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渡 名词作动词 向东渡

江东虽小 地方千里虽 虽然。地方 土地方圆。亦足王也王 称王。无以渡无以 没有什

么可以用来。

我何渡为何是修饰“渡”。为是语气词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西且 况且。西 向西走。众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我 以我为王

尊我为王。王 名词意动用法。怜 动词 可怜。

吾知公长者长者 忠厚之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遭受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见 回头看见。若非吾故人乎若 你。故人 旧相识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 悬赏

何兴之暴也暴 突然

然羽非有尺寸尺寸 形容事物之微小。乘势起陇亩之中陇亩 田野 民间。遂将五诸侯灭秦将

率领

位虽不终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不终 不长久 没有结果。

自矜攻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自矜攻伐 自负征战之功。自矜 自夸 自负。攻伐 指武力征

伐之功。奋 利用 夸大。私智一己之智能。师 效仿 学习。尚不觉寤觉寤 醒悟 寤 通

“悟”。而不自责 过矣过矣 实在是太错了。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引 援引

引用 引用……作为理由

11、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这是一篇驳论和叙事并重的文章

一 韩愈 字退之 世称韩昌黎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推崇儒学 排斥佛老

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 提倡继承发扬先秦、两汉散文的优长 主张“辞必己出” 强调“惟

陈言之务去”。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二 课文分析

①认识本文驳论与叙事并重的特点 并分析这两者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 从开篇到第四自然段 以驳论为主 痛斥对张、许诬蔑攻击的种种不实之词。第

二部分叙事为主 补叙张、许及其部将南霁云的传闻轶事。议论部分 在驳斥谬论中突出了张、

许的英雄功绩 成为第二部分叙事的“纲领” 叙事部分 则为第一部分的议论提供了确凿的事

实佐证。两大部分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因为这两部分都共同围绕着热情赞美忠勇英烈之士 无

情鞭挞小人 揭露卑劣言论实质的主题而展开的。

②理解本文“以论传人”的写人方法在驳论部分的具体应用本文的第一部分 既是驳论 又具有

“以论传人”的艺术效果。他在辩驳中树立起张、许两人永垂史册的英雄形象 确立了本文歌颂

英雄 斥责小人的主题。

③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在刻画张巡、南霁云性格特征所起的作用

本文通过细节描写 将张巡、许远、南霁云这三个主要人物 个个写得生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 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刚烈和疾恶如仇的个性。补叙张巡轶

事几乎全部用细节 如读书过目不忘 读过三遍就能记一辈子 写文章不需要打草稿 一挥而就

对守城的近万名士卒 只要见过一面 以后没有不认识的。主要细节描写表现张巡过人的记忆和

非凡的文才 使张巡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作者笔下的张巡不仅是为国殉身的武将 同时也是

一位博通古今、才思敏捷、智勇双全的英雄。

④分析三个英雄人物相互映衬的关系 以及通过反面人物来反衬他们的特点

作者注意从人物相互关系入手。如 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英雄形象 一经相互辉映 就更加光彩照人 许远授权张巡二自居其下 毫无疑忌。张巡在安史乱军“以刃胁降”时 依然英

气逼人 以此感召南霁云慷慨赴义。在这些人物关系的描写中 即表现张巡富于韬略 精明强干

又体现了许远“宽厚长者 貌如其心”的谦逊 为国让贤的卓识。当张巡疾呼南霁云 “南八

男儿死耳 不可为不义屈”时 南霁云应声笑曰 “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 云敢不死。”

其刻

画南霁云受张巡身传言教 一样义薄云天。又衬托张巡对部将的真心关爱。反面人物贺兰进明之

流卑劣行径更 反衬出英雄人物的磊落胸怀。第三 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如荷兰进明的部属居

然为南霁云拔刀断指的壮举所触动 “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又如韩愈“贞元中过泗水

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深切追忆当年南霁云抽矢射塔之处。这些都侧面烘托了南霁云英勇坚贞的

形象 点明其深入人心 人所共仰的程度。多样化的表现手法 多侧面地刻画英雄人物性格的特

征 同样起到了为英雄辩诬 为议论主题服务的作用。

三 词语解释

1 得李翰所为《张巡传》得 发现。为 动词 指写 著

2 翰以文章自名以 因为。自名 自许 自负。

3 然尚恨有缺者恨 遗憾

4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材 才能。位本在巡上位 地位。授之柄处其下柄 权柄 指挥权。

无所疑忌忌 憎恨。竟与巡俱守死 成功名竟 最终。俱守死 一起守城 一起赴死。成 成

就。

5 城陷而虏 与巡死先后异耳虏 被俘虏。异 不同。

6 两家子弟材智下下 低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通知 完全了解 通晓。通 全部 完全。

以为巡死而远就虏以为 认为。就虏 接受俘虏的身份。疑畏死而辞服于贼畏 害怕。辞服

服罪 说了屈服的话。

7 远诚畏死诚 果真。食其所爱之肉食 给……吃。以与抗而不降乎抗 对敌 对抗。

8 当其围守时围守 被包围而固守。

9 远见救援不至至 到 到达。必以其言为信信 真实。

10 人相食且尽且 将要 快要。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虽 即使。数日 算着日子。

死处 死的地方。这里指死的时间。

11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 独蒙愧耻求活乌 何 哪里。徒 徒众 指士兵。蒙 承受 忍

受。

12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而 难道 表示转折

13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自 由于。所分 分担把守的一面。

14 此诟远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诟 辱骂 诬蔑。异 不同。此 这

15 引绳而绝之 其绝必有处引 拉。绝 断。必有处 指一定先从某一处开始

16 观者见其然 从而尤之然 指示代词 这样 这种情况。尤 指责 责怪

17 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是 象这样 到了这样的地步。如此卓卓 犹不得免卓卓 卓越

杰出。犹 还。免 指免遭指斥、攻诘。

18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 怎么 哪里。卒 最终。弃城而逆遁逆遁 预先逃跑

19 苟此不能守 虽避之他处何益苟 如果。虽 即使。益 好处。

20 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羸之余 虽欲去 必不达及 等到。且 将要 快要。

穷 处于困厄的境地。将 率领。创残 指因战斗而受创伤残。羸 瘦弱。

21 其讲之精矣讲 考虑 研究。精 周详 周到。

22 以千百就尽之卒以 凭借 率领。就尽 渐趋覆没。就 即将。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

一天比一天增加。蔽遮江淮 沮遏其势蔽遮 掩护 遮挡。沮遏 阻挡 遏止。

23 弃城而图存者图存 求活命。存 活。不可一二数数 计算。擅强兵坐而观者 相环也

擅 拥有。相环 四周都是

24 不追议此追议 追究指斥。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 等同 比同。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

制造 捏造。淫辞 无中生有、虚妄不实的言论。助 帮助

25 屡道于两府之间道 名词作动词 经过 往来。起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往往 时常。

26 强留之 具食与乐 延霁云坐强 勉强 硬要。具 名词作动词 准备 陈设。延 邀

请。

27 睢阳之人不食月余矣月余 一月有余 即一个多月。

28 云虽欲独食 义不忍义 按照道义 名词作状语且不咽下且 将

29 因拔所佩刀因 于是以示贺兰示 给……看。皆感激为云泣下感激 感动 激发。泣

眼泪。

30 抽矢射佛寺浮图浮图 佛塔。矢著其上砖半箭著 附着 指射中。此矢所以志也志

标记 这里用作动词。

31 不可为不义屈为 被。欲将以有为也以 以之 凭借、依靠这条命。

32 及巡起事及 和 与。起事 指起兵抗击叛乱。崇常在围中常 通“尝” 曾经。以

巡 初尝得临涣县尉以 因为。

33 尽卷不错一字尽卷 指背完一卷。

34 以为巡偶熟此卷 因乱抽他帙以试 无不尽然偶 碰巧。帙 卷。尽然 都这样。

35 巡应口诵无疑应口 随口 应声张口。诵 背诵。疑 同“凝” 指滞碍揢绊。

36 操纸笔立书操 拿起。立书 马上写书。

37 士卒近万人近 几乎 将近。以言其多。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且 将近 接近。巡因一

见问姓名因 凭借 依据。

38 巡怒 须髯辄张辄 就 总是。张 伸展 张开。且将戮且将 将要。戮杀死。颜色不

乱颜色 脸色。阳阳如平常阳阳 从容安详的样子。

39 远宽厚长者 貌如其心貌如其心 指容貌如同他的内心一样质朴

40 嵩将诣州讼理 为所杀诣 去 往。讼理 指告状。为所 表被动 “为……所……”结构的省略。

四 文言文句式

①宾语前置 其他则又何说。译 其他人还有什么说呢

②判断句 此矢所以志也。译 这支箭用来做标记的东西。

③被动句 南八 男儿死耳 不可为不义屈。译 南八 男子汉死就死罢了 不能被不义之人

所屈服。

④判断句 远宽厚而长者。许远是个宽厚的长者。

⑤被动句 嵩将诣州讼理 为所杀。于嵩将到州里去告状 被人所杀。

12、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一 柳宗元 字子厚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世称“柳柳州”。其散文与韩愈齐名 并称“韩

柳” 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借物说理 批评时政 思想深刻 语

言精辟。所作山水游记 刻画入微 深于寄托。其诗与韦应物并称而自成一体 幽峭明丽 格调

高远有《柳河东集》

二 课文分析

1 理解本文反复出现“始得”二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意义。

文章中反复出现“始得”二字的目的一是为了突出西山风景是永州风景中最突出的。二是为

了突出文章主旨 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气势暗喻了作者改革失败后仍然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

2 理解本文第一层次成为第二层次铺垫的结构特点。

文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自然段为第一个层次 极写未得西山之前 作者为排遣贬滴被

流放的郁闷心情 而遍游永州城外的山水胜地 却不得解脱的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第二自然段

为第二层次 转入正题 写“始得西山宴游”之乐。

3 理解本文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西山的特点。

作者不是正面描绘西山 而以三个层次来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①视野广阔 初等所见 ②

西山四周的山川景色历历在目(俯瞰所见) ③水天之际 山水交天一目了然 远眺所见 。这三

个层次的描写都烘托出了西山峭拔挺立、凌云高耸的雄伟气势 也表达作者“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的心灵感受。

4 领会作者得出“新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感悟过程。

作者在表达对永州山水感到索然无味之后 重点突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

的欣喜和感悟。 欣喜源于人山合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 西山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就是西

因 因为在作者的笔下 他赋予西山以生命和魂魄。 总 特点和作用 西山横空出世 傲立苍

穹的高峻气势 才第一次让作者卸下“恒惴栗”的心头重负。 分 回头讲其“不与培塿为类”

对作者的启发 西山不与培塿为类”让作者意识到绝不能与打击诬陷自己的那些卑劣小人为伍。

另外 西山对作者找回自我 认识自我给了他一个很明确无误的昭示。 带出含义 这也是这篇

文章中一再提醒“始得”二字的深刻含义。 始得之后加渲染 所以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 作者

胸怀更加坦荡。 总述启迪

“心凝形释 与万物冥合”道出了作者陶醉于西山的启迪 领悟到物我同一 身心超然的意

趣与哲理。

5 本文应用对比、反衬的手法

写“未得”西山的“漫漫而游” 正是为了反衬一识西山的惊喜 写万物的渺小 更显示出

西山的“特立”。

6 “苍然暮色 自远而至 至无所见” 透露出作者观察依然极为细致准确 全无醉意的神

情特征。

三 词语解释

1 自余为僇人 居是州 恒惴栗自 自从余 我 代词。僇人 当加刑戮之人。此指自己

因得而遭贬斥。僇 通“戮”。惴栗 忧惧不安。

2 其隟也 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 穷回溪隟同“隙” 闲暇。

而 表修饰。施施 缓慢的样子。漫漫 散漫不拘束。日 每天。徒 徒步 步行。穷 穷尽。

3 到则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披 用手拨开。而 表承接。倾 倒出来。

4 意有所极 梦亦同趣极 至。趣 通“趋” 往。

5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

6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怪特 奇异特别

7 望西山 始指异之指异 指点而称异。异 意动用法

8 缘染溪缘 穿过 经过。穷山之高而止穷 穿越。

9 攀援而登 箕踞而遨而 修饰。遨 游乐 游赏。皆在衽席之上衽席 坐席。

10 其高下之势 岈然 洼然 若垤 若穴岈然 坐席。洼然 溪谷低凹的样子。垤 蚁穴

外隆起的土堆。

11 攒蹙累积攒蹙 簇聚集结

12 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萦回缭绕。际 接 合。

13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培塿 小土丘。

14 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悠悠 广大无边。颢气 天地间浩茫盛大之气。涯

15 引觞满酌引 取过来。酌 饮

16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心凝形释 精神专注 脱落形骸。万化 万物。冥合 暗合

17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向 过去 以往。于是 从这次。

18 定语后置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判断句 是岁 元和四年也。

13、登西台恸哭记谢翱

一 谢翱 字皋羽 自号晞发子 南宋诗人。其诗出入中晚唐孟郊、李贺、李商隐诸家 沉

郁悲愤 精致崎岖 自成一家 其文长于记叙 风格与柳宗元相近。有《晞发集》

二 课文分析

1 文章写登西台哭祭文天祥的经过 详细叙述了时间、地点、景物记忆哭而复歌、长恨号恸

的情景 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文天祥沉痛的悲悼之情 寄托了深切的亡国的哀思。这种感情贯注

在一篇中 首尾呼应 关合全文。

2 理解本文为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宋朝覆亡而恸哭的强烈爱国情感。

3 领会本文“哭”字贯串全文的结构特点。

“哭”字作为贯串通篇的情感脉络 可谓全文之“眼”。

第一段 以微而隐的笔法 追记自己与文天祥的特殊关系 暗示文天祥的英声烈节。这是“哭”前的必要交代。

第二段 略述在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哭” 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

第三段 落到正题 详记西台恸哭的前后经过。作为全文主体 这一段又由三层组成

①“先是一日……泣拜不已” 正面记述约集友人登西台哭祭文天祥的情形。

②“有云从西南来……于是相向感唏” 进而渲染哭祭文天祥时的悲壮气氛。

③“复登东台……亦诚可悲已” 再记祭后赋诗 表达无尽哀思。

第四段 寄希望于后人 以示抗元之心不死。

4 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 肃穆的气氛。突出风紧、云

暗、雪狂。凄凉阴惨给祭奠者的心灵造成的重重心理感应。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直接宣泄作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

5 具体分析本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在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的艺术表现能

力。作者既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如“有云从西南来 弇浥浡郁 气薄林

木” “薄暮 雪作风凛” 突出了风紧、云暗、雪狂 凄凉阴惨给哭祭者心灵形成的重重心里

感应。又以细节描写类直接宣泄作者心中痛惜悲愤之情。文章更以元人逻舟频繁出没威胁 作者

与友人归途中“风帆怒驶” 久久难以渡江等危及祭奠与生命的种种因素为衬托 突出作者一种

独特的感受。文中哭祭忠烈英魂的时间、地点、场景、心理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构建天怨人

天人同悲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6 理解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具有深化题旨的作用

曲折地表达作者有余不尽的故国兴亡之感 深化主题。

三 词语解释

1 始 故人唐宰相鲁公 开府南服始 当初。故人 老朋友。南服 南方。

2 别公漳水湄湄 水边。

3 公以事过张睢阳及其颜杲卿所尝往来处 悲歌慷慨 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以事 因事 隐

指被俘。悲歌慷慨 意气激昂而悲愤地歌唱。卒 终于。

4 余恨死无以藉手公见藉手 凭借

5 又后五年 及今 而哭于子陵之台又后五年 及今 意谓至今又过了五年。

6 先是一日 与友人甲、乙若丙约 越宿而集先是一日 早一天 昨天。是 此。若 和。

越宿 过一夜 第二天。

7 买榜江涘榜 船只。涘 水边。

8 毁垣枯甃 如入墟墓垣 城墙 墙。枯甃 枯井。如入 好像进入。

9 还 与榜人治祭具榜人 船上的人。治 准备。

10 须臾雨止 登西台 设主于荒亭隅须臾 极短的时间 片刻。隅 角落。主 神主 牌

位。号而恸者三三 三号 实词

11 往来必谒拜祠下谒 拜见。其始至也 侍先君焉其始至也 当我到的时候。侍 陪侍。

君 父亲。眷焉若失眷焉 怀念。乃以如意击石乃 于是

12 有云从西南来 弇浥浡郁 气薄林木弇浥浡郁 云气浓郁蒸腾的样子。薄 逼近。

13 歌阙 竹石俱碎 于是相向感唶歌阙 歌罢。阙 曲终。感唶 感叹。

14 还憩于榜中憩 休息。举酒相属属 劝酒。

15 薄暮 雪作风凛 不可留薄 接近。作 下来。夜复赋诗怀古复 回来 归来。赋 创

作。

16 是日风帆怒驶 逾久而后济是日 当天。逾久 过了很久。济 过河 渡。

17 既济 疑有神阴相 以著兹游之伟既 已经。济 帮助 救济。阴相 暗中帮助。著

显示。

18 然兹游亦良伟 其为文词因以达意 亦诚可悲已兹 这。亦 也。良 确实。诚 确实。

14、徐文长传袁宏道

一 袁宏道 字中郎 号石公 公安人。其是晚明重要的作家 文坛“公安派”领袖。与其兄

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他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和形式主义倾向 主张诗文写作要“独抒

性灵 不拘格套” 即 独特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灵 不拘泥于既有的格套 。他以小品文而著

称 有《袁中郎集》。

二 课文分析

(1)理解徐文长独立一时、卓而不群的奇特个性 和忧愤成疾、颠狂自戕的悲惨命运。

以“奇”字作为贯通全文的脉络 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才能奇异、性情奇怪、遭际奇特。

(2) 理解本文“文中有我” 感情强烈的总体特色。

本篇传记不作无病呻吟之状 在传主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感情。袁宏道可称徐文长的真正知己 文

中始终贯注着自己对于传主的惺惺相惜之情。开篇伊始 作者就以与陶望龄共读徐渭诗集“灯影

下 读复叫 叫复读” 直至“童仆睡者皆惊起”的狂喜情态 鲜明地表示出他对徐渭诗歌的爱

慕。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钦佩之情 不能不叫人与作者同样受到感染。而后或叙或议 又时时表

露出他对徐渭才气性情的折服激赏。如言其为人 是“自负才略 好奇计 谈兵多中 视异当世

无可意当者” 言其诗 是“如嗔如笑 如水鸣峡 如种出土 如寡妇之夜哭 羁人之寒起””

评论其书画 则是“笔意奔放”、“超逸有致”。在行文中 作者还每每情不自禁 平添感叹。如

首段中“噫 是何相识之晚也” 既有一闻如故之感 又有相见恨晚之憾。在评论徐渭诗文成就

时 说到徐渭因为不合时宜 爱发高论 故名气不得推广 继而发出“悲夫”之叹 为徐渭才华

遭埋没而感悲哀和愤怒。在文末也以“悲夫”二字收束全文 体现了作者对徐渭才高命蹇的同情

以及对世俗的愤怒。

(3) 分析本文“以事传人”与“以论传人”相结合写人方法

作者为徐文长立传 既沿用“以事传人”的笔法 选择了传主生平事迹中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展现他的才华与个性 更注重“以论传人”。如作者初读徐文长诗集《阙编》时 写他自己“读

未数首 不觉惊跃”说自己“不佞人生三十年 而使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 是何相识之晚也”

即以自己对徐文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来加以侧面烘托。在叙事中杂以抒情和议论 如对于徐渭诗、

文、书、画的评价一段 议论更重于叙事 在议论的笔墨中带出其游历遭际 篇末论赞之笔更是

本篇传记点睛之处。

(4)本文对徐渭生平遭遇和他的文艺成就作了简要的的叙述与评价 表现了他兀傲不群的人格风

范和横放杰出的艺术才能 表达了作者对徐渭平生牢骚困苦 以至失意颠狂的深切同情。文

章写徐渭其人其事 侧重写他独立特行 怀抱奇才异能而终归于失意的遭遇。同时又着意于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_1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导读: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 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 "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鹬蚌相争"、"画蛇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大学语文考试重点答案

1、简答(每题10分,任选3题,共30分) 2、论述题(每题15分,任选2题,共30分) 3、作文(40分) *复习关键字: 鲁迅《伤逝》白居易《长恨歌》曹禺《雷雨》(蘩漪)王朔《动物凶猛》余华《活着》莫言《红高粱》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海明威《老人与海》《等待戈多》《安娜卡列尼娜》《诗经》荷马史诗徐志摩诗集张爱玲 ,朦胧诗派新月派, 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式的“生死观”西方式的“生死观”

1、小说《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爱情题材小说,了解其故事情节。 答:《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2、《伤逝》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答:关键词:爱情失败的原因社会的沉滞涓生和子君的性格弱点经济困顿 3、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4、徐志摩诗集包括哪几部? 答:1.《志摩的诗》2.《翡冷翠的一夜》3.《猛虎》4.《云游》共这四集

5、曹禺的“生命三部曲”指的是那三部作品? 答:《原野》《雷雨》《日出》 6、结合情节谈谈话剧《雷雨》真正的主角是谁。 答:雷雨。她是线索。她的愤激之语往往便是剧本的破题之处。 “雷雨”是最核心的主人公,剧中所有人物无不以它为生命形式的中心,剧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敢和它“抢戏”,也没有办法和它“抢戏”。“雷雨”是跳动的,不安的,焦灼的,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出场几乎都在说“闷”,这便是主人公的“暗箱操作”。而这主人公最偏爱繁漪,使这“雷雨”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种种人生企盼,最终都在“雷雨”(雷雨式性格,和自然界的雷雨)中作了归结。一切源于“雷雨”,一切又都结束于“雷雨”。 7、《雷雨》蘩漪形象分析。 答: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8、张爱玲的代表作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哪三部小说? 答:《十八春》《倾城之恋》《金锁记》 9、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独创性。 答:在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极富传奇性的作家,才华横溢,特立独行的她用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四 字形 (一)命题思路: 命题人主要以人们写错别字的种种情况为依据,选择同音易混淆字、形近易混淆字、义近易混淆字、多音多义字,来考查考生掌握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二)考查方式: (1)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2)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3)找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 (4)找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三)解题思路 (1)注意同音字:如:安装--按装,抱负--报负,首屈一指--手屈一指,一筹莫展--一愁莫展(后者错误) (2)辨认形近字:如:迁徙--迁徒,殴打--欧打,修葺--修茸。 辨析字形的方法: 1、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如“陨石”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搓揉”,“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则是因为不懂字的本义写了别字。 2、依形析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插

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将“通牒”写成“通谍”,就写错了。“牒”,从“片”为文书;“谍”从“言”为谍报。 3、依据词语结构析字:“谈笑风生”“风声鹤唳”。“人情事故”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能对应的。 成人高考频道提醒考生关注成人高考报名、成人高考招生、成人高考考试等信息: 2020年成人高考 2020年成人高考招生信息 2020年成人高考报名时间 2020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 2020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 2020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 2020年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

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1、《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2、“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3、《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整xyfsky 理 1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 、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 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 、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 b 、良庖、族庖与我 ③用了事实论据 (3)、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4)、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5)、课后习题: 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论据:事实论证 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6)、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养生主:主:关键 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中经首之会之:的。会:音节。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刀。莫:没有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规律。进: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依:顺从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郤:同“隙”,空隙。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因:顺着。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岁:每年 更:换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用。间:间隙。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是以:所以。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虽然。然:这样。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怵然:警惕的样子。视为止: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 提刀而立 而: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善:擦试。而:表承接 状语后置句: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2)、课文分析: 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以德义跟木、水进行比较。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更让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段,突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证,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大学语文知识点

大学语文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期末 中国文学史阶段划分: 1.古代文学:上古时期——1919五四运动 2.近代文学:1840——1919五四运动 3.现代文学:1919——建国 4.当代文学:建国——现代 5.新时代文学(伤痕文学):1976——1986 代表不同朝代的文学样式: 1.上古时期:原始歌谣、上古传说 2.奴隶社会:《诗经》《楚辞》 3.秦:李斯《谏逐客书》 4.汉(三国):赋、建安文学 5.唐:诗歌 6.宋:词 7.元:曲 8.明清:小说 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编年体、纪传体 历史散文:历史散文是指先秦时期以记言记事为主的散文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称为一种文体,是这一时期特有的文学现象 《战国策》起于战国楚年止于秦并六国 前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 赋: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侧重客观状物,产生于楚,盛行于汉 汉赋:骚体赋(初)贾谊散体大赋(中)司马相如抒情小赋(后)张衡、贾谊 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乐府三绝:《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大量作家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思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内容充实、感情真切、风格质朴、刚健悲凉,被称为“建安风骨” 史学双壁:《史记》《资治通鉴》 前四史:《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 《史记》的主题:1.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 2.歌颂了反抗强暴的英雄人物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苏门四学士:秦观、晁补之、张耒、黄庭坚 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 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菩萨蛮》《忆春娥》 明代小说繁荣发展的社会条件: 1.明初开始,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日益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形成 一股强的的社会力量,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精神生活

陕西省2020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2020年真题(含解析)

陕西省2020年专升本考试 大学语文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著作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是() A.《庄子》 B.《墨子》《战国策》 C.《论语》 D.《孟子》 2.《左传》的体例是() A.编年体 B.语录体 C.纪传体 D.国别体 3.《氓》选自() A.《诗经·国风》 B.《诗经·大雅》 C.《诗经·小雅》 D.《诗经·颂文》 4.下列诗人中“弃官归田”的是() A.曹操 B.王粲 C.曹植 D.陶渊明 5.《石崇与王恺争豪》中具有飞扬跋扈性格的人物是() A.石崇 B.王恺 C.刘义庆 D.司马炎 6.下列作品集属于杜甫用的是() A《杜少陵集》B.《王右丞集》C.《白氏长庆集》D.《柳河东集》 7.诗歌风格属于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白 D.王昌龄 8.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是() A.孟浩然 B.高适 C.柳宗元 D.张若虚

9.《文与可画赏等谷偃竹记》中苏轼与文与可的关系是() A.叔侄 B.父子 C.表兄弟 D.舅甥 10.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A.柳水 B.李清照 C.周邦彦 D.陆游 11.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号是() A.稼轩 B.醉翁 C.放翁 D.东篱 12.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风波》 D.《灯下漫笔》 13.《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的作者是() A钱钟书B.余秋雨C.朱光潜D.蔡元培 14.下列散文中出现“长宜子孙”一语的是() A.《故都的秋》 B.《爱尔克的灯光》 C.《拣麦穗》 D.《废墟》 15.《我与地坛》重点抒写的是() A.父爱 B.母爱 C.友情 D.乡情 16.《论学问》的作者是() A.培根 B.契词夫 C.莫泊桑 D.艾青 17.《祭十二部文》是一篇() A.史论 B.祭文 C.随笔 D.文论 18.“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中的“我”指的是() A.马伶 B.李伶 C.严相国 D.侯方域 19.近体诗包括“绝句”和() A.楚辞体 B.乐府体 C.律诗D歌行体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齐策>>.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秋水>>选自<<庄子/秋水>>.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

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史记>>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答李翊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欧阳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诗仅存两首,不过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 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不过,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 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 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 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 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 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体现出了一幅充 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使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 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 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 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 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 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 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 坛的双子星座。因为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现实,注重社会,注 重政治,注重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能够用四 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 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所以,其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理解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 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 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

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最新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一 一、汉语基本知识 1.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2.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3.表示方式 (1)叙述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致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笔记二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3.*《秋水》(节选) 《庄子》 4.*《谏逐客书》李斯 5.《陈情表》李密 6.《答李翊书》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9.《论毅力》梁启超10.*《灯下漫笔》鲁迅 11.《论气节》朱自清12.《论快乐》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傅雷14.《选择与安排》朱光潜 15.《论学问》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左传》17.《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19.*《张中丞传后叙》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21.《报刘一丈书》宗臣 22.《马伶传》侯方域23.《往事》(——之十四) 冰心 24.《故乡的野菜》周作人25.《故都的秋》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茅盾27.《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28.《箱子岩》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诗经》30.《国殇》屈原31.*《陌上桑》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 曹操33.*《饮酒》(其五) 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35.《山居秋暝》王维36.*《行路难》李白37.*《蜀相》杜甫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9.《杜陵叟》白居易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1.(泊秦淮) 杜牧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43.《炉中煤》郭沫若44.《再别康桥》徐志摩45.*《北方》艾青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说课讲解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编 第一编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 1.中国的古文献大多以“经、史、子、集”四部来分类。 2.《周易》、《诗经》、《尚书》、《礼仪》、《春秋》作为五经据传都是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流传下来的。 第二编诗骚风雅 1.《诗》按风、雅、颂三体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他出现之前的《诗经》是众人的吟唱,至屈原的出现,则诗人的理想追求与诗的个性得以彰显,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是《楚辞》中最重要的作品。屈原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九章》、《天问》、《九歌》、《招魂》等。 《诗经》与《楚辞》作为中国早期文学史上的两大源头。虽然一为现实气质,一为浪漫气质;一温雅平和,一炽热激越;一朴素淡雅、意趣天然,一绚丽迷幻、摇曳多姿,但总体上却体现出基本一致的情感追求和理性精神,那就是同具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现实特征。 第三编秦汉史传 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的主要特点是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其后的《左传》、《竹书纪年》二书等也都采用了编年体的形式。 2.《国语》、《战国策》二书是国别体史书。 3.《史记》纪传体的创立,则标志着秦汉史在形式上的成熟。 4.先秦两汉时期,文史哲不分,或以文学写哲学,或以文学写历史。秦汉史传肇端于《尚书》、《春秋》。《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左传》,博考旧史,广采逸闻,集记言记事于一身,深刻生动地展现了春秋两百多年的历史,是秦汉史传的奠基之作。《史记》则是秦汉史传文学发展的顶峰,是文与

2020年最全面的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全国、云南适用)

4729 - 大学语文 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论毅力………………………………………梁启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 吃饭…………………………………………钱钟书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 垓下之围……………………………………司马迁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 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 马伶传………………………………………侯方域 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 我与地坛……………………………………史铁生 蚂蚁大战……………………………………亨利?梭罗 诗歌 蒹葭…………………………………………《诗经》 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长恨歌………………………………………白居易 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 再别康桥……………………………………徐志摩 雨巷…………………………………………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 小说 婴宁…………………………………………蒲松龄 宝黛吵架……………………………………曹雪芹 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 苦恼…………………………………………契诃夫

大学语文重点

1.以子衿为例,简述赋、比、兴的含义 2.结合哈姆雷特,简述你的生命价值观 3.简述《春江花夜月》在诗歌创造方面取得的成就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4.论述题:试问婴宁塑造人物的艺术成就。答:分析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1)《婴宁》主要内容:莒县秀才王子服,上元节出游时,遇一位笑容可掬、美丽至极的女子婴宁,相思而病。表兄怕他由痴而亡,哄说该女子家住三十里外的山中,王生欣然寻找。果然找到婴宁一家,养母鬼妈妈说王子服与婴宁还是表亲,答应让婴宁随王生探亲。原来婴宁为其父与狐所生,活泼开朗,聪慧美丽,经常笑声不断,邻居妇女都愿与她为友。王生与婴宁完婚后,种花嘻笑,甚至变成朽木捉弄对她不怀好意的男子。又为婴宁死去的母亲和鬼妈妈迁坟合葬答谢养育之恩。年后生一子,与婴宁一样爱笑。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分析婴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如下: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三、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2)《婴宁》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妇女形象婴宁,她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2、达则接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兰陵笑笑生所作《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7、冯梦龙编辑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8、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明王朝兴亡的一部历史剧。 9、相传王昌龄作的《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10、1951年,美国着名作家塞林格发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大学校园。 11、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12.、我国与莎士比亚同时期的戏剧家是明代的汤显祖,美国与法国的莫泊桑风格相似的小说家是欧●亨利。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志人”、“志怪小说”,被称为“笔记小说”,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雏形。 14、“二十四史”是清乾隆诏定的历代正史,始于黄帝,终于明崇祯十七年。

15、《母亲》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书中的男女主人公是巴维尔和尼洛夫娜。 16、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鈡嵘的《诗品》都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杰作。 1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神话集分别是《诗经》和《山海经》。 18、我国早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 19、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了我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20、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着名的抒情小诗,生动细腻的刻画了旅人望月思乡的心理活动;《静夜》是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先生写的一首忧国忧民的抒情诗。 21、《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体裁,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故又称楚辞为骚体诗。 22、古代散文的范围比现代散文宽的多,凡不押韵、不注重排偶均称为散文。 23、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广义的乐府诗。 24、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定人,其诗作《女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又是着名的剧作家,先后着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和《孔雀胆》。 25、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泼留希金这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出自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里哀、果戈里的作品。 26、古代律诗中的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 2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