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山东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山东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山东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山东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DB37/T 2172—2012

2012-08-09发布 2012-08-20实施

DB37/T 2172—2012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4)

4 基本条件 (5)

5 评价内容 (6)

5.1 水资源体系评价 (6)

5.2 水生态体系评价 (7)

5.3 水景观体系评价 (8)

5.4 水工程体系评价 (8)

5.5 水管理体系评价 (9)

6 评价方法 (10)

6.1 赋分 (10)

6.2 评分公式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表 (11)

参考文献 (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厅经济管理局、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青、郭秀生、高华、蔡保国、曹先玉、杨治军、邓雅敏、岳永文、耿敏、詹卫华、司毅兵、董青、高峰、刘长余、赵振林、张长江。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也是城市的血液,灵秀之魂。人类伴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水已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因素,在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山东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打造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宜居城市,对于实现水利事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标准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参考我国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创建的评价指标,并与国家的有关标准相衔接,科学、合理、规范的进行制定。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条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市、县(市、区)城市建成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201 防洪标准

《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

水生态文明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3.2

水生态文明城市 City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建立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

3.3

水资源 water resource

可供人类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指由当地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地下水资源指与当地降

水和地表水体有着直接水力联系的浅层地下水中参与水循环且可更新的动态水量。

3.4

水生态环境 water eco-environment

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以(陆地)水为核心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毗邻的土地、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城乡聚落、人工设施等。

3.5

水景观 water landscape

可以引起人们视觉感受的水域(水体)及其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植被、建筑等所形成的景象。

3.6

水利风景区 water park

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

3.7

城市水系 urban water system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河流、湖库、湿地及其他水体所构成脉络相通的水域系统。

4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是申报水生态文明城市必备条件,应全部满足下列要求:

——城市防洪、防潮工程设施应满足GB 50201中根据城市等级确定的防洪标准;

——全面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

——地下水采补平衡;

——供水保证率≥9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建成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质量要求,城市建成区河道出境断面出境水质达到国家或省考核目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1%;

——城市建成区内至少有一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

——近三年城市建成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破坏事故,无重大违反水相关法律法规的案件;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或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

5评价内容

5.1水资源体系评价

5.1.1 总则

城市水资源体系主要考察水资源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城市水源情况和用水效率两方面进行评价。

5.1.2 水源情况

城市的水源情况评价指标包括水源保障程度、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程度和水源地保护情况。

水源保障程度:城市供水要有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和配置方案,制定年度取水计划,对城市地表水、地下水和客水进行统一调配,有备用水源地。

非常规水源利用情况:城市对雨洪水、海水(折合淡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程度,以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城市总供水量的比例表示。

水源地保护:对水功能保护区划确定的饮用水源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水质标准进行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1.3 用水效率

用水效率反应城市进步和发展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力度。评价指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和节水宣传教育。

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城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和工业增加值之比。

供水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节水宣传教育:在当地主要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开设节水专栏,城市内有节水宣传标语和广告,学校有节水教育课程等。

5.2.1 总则

城市水生态体系主要考察水域水体维持水生态平衡、防止水生态破坏、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的能力,从水域环境、动植物资源和水土保持等三个方面评价。

5.2.2 水域环境

城市水域环境评价指标包括水域面积、生态水量和水域水质。

水域面积:城市建成区有足够的水域面积供人们休闲娱乐,通过城市适宜水域面积率来考察。

生态水量:指维持水域生态和环境功能,进行水域生态建设所需的最小水量,蓄水工程按工程死水位或最小水深1.5米控制。

水域水质:水体清澈,无杂物,满足景观用水水质标准。

5.2.3 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指一定水域周边范围内各种动物、植物等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包括植物配置及绿化效果、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

植物配置及绿化效果:水域及周边的植物选择符合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 配置合理,具有较强的生态功能和观赏性,绿化长度与水体岸线长度比来评价。

生物种类及种群数量:水域及周边的生物种类丰富,种群数量能维持水生态的良性循环。水体及周边区域内野生物种的数量应大于地区平均物种数量。

5.2.4 水土保持

积极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防治已有和人为新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情况:通过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实施率和验收率来评价。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通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率,水土流失治理率来评价。

5.3.1 总则

城市水景观体系主要考察城市水域周边的风景、风貌和特色,从生态水系治理、亲水景观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和观赏性四个方面评价。

5.3.2 生态水系治理

生态水系治理是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应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河道、湖泊、湿地保护和治理程度,保护和治理的长度(面积)。

5.3.3 亲水景观建设

亲水景观建设是城市水体周边应有亲水设施和安全保护措施,满足城市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要求。评价指标包括亲水设施的种类,安全保护设施配置情况。

5.3.4 水利风景区建设

评价指标为城市所有水利风景区的数量和级别。

5.3.5 观赏性

城市水体沿岸景观丰富,应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展现当地文化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亲水景观与人良好共生,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娱乐及休闲空间。评价指标为水域及周边环境观赏性、亲水性、人文特色及整体景观效果。

5.4水工程体系评价

5.4.1 总则

水工程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水工程体系主要考察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从工程标准、工程质量和工程景观三个方面评价。

5.4.2 工程标准

根据城市的重要程度,水利工程设施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评价指标为工程现状达到相应的

防洪、除涝、供水等国家标准的情况。

5.4.3 工程质量

城市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养殖等功能的水工程本身质量满足安全要求。评价指标为水工程设施质量、水利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工程及设备的完好率。

5.4.4 工程景观

水工程建筑应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评价指标为水工程规模,建筑艺术效果、工程特点等。5.5 水管理体系评价

5.5.1 总则

水管理体系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分配、开发、利用、调度和保护进行管理的各种活动,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对水的需求。从规划编制、管理体制机制和公众满意度等三个方面评价。

5.5.2 规划编制

包括现代水网建设、防洪、供水、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情况和水事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情况。评价指标为各个规划和方案的编制情况及政府批准情况。

5.5.3 管理体制机制

指涉水部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人员职责。评价指标为机构健全、制度完备、人员配置合理,水管部门可采用水利部审核评定的级别。

5.5.4 公众满意度

公众对城市水环境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满意程度,通过随机发放问卷抽样调查公众对城市水环境的满意率,包含学校师生、企业员工、社区居民、政府及事业单位职工及窗口单位流动人口等各类城市人群,调查总人数不少于建成区人口的千分之一。

6评价方法

6.1 赋分

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的赋分以总分为100分计。各项评价内容赋分分别为:水资源体系评价25分、水生态体系评价30分、水景观体系评价18分、水工程体系评价12分、水管理体系评价15分。计分细则详见附录A。

6.2 评分公式

W=W1+ W2+ W3+ W4+ W5

式中:

W——总体评价分;

W1——水资源体系评价分;

W2——水生态体系评价分;

W3——水景观体系评价分;

W4——水工程体系评价分;

W5——水管理体系评价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表

表A.1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表

表A.1 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表

参考文献

[1]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2] CJJ 92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3]SL 422 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

[4]SL 429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

[5]SL 431 城市水系规划导则

[6]SL 471 水利风景区规划编制导则

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水生态文明指标体系 1、水安全指标体系 (1)城市防洪达标率 指城市防洪能力对应于规划防洪标准的实现程度,反映城市防洪保障达标情况。 (2)城市除涝达标率 指城市除涝能力对应于规划除涝标标准的实现程度,反映城市除涝保障的达标情况。 (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率 是指达标水源地个数/水源地总数。评价对象是为10000人以上人口集中供水的水源地。 2、水资源指标体系 (1)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指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反映工业用水效率效益水平,为逆向指标。 (2)供水管网漏损率 指供水管网漏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3)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 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使用节水器具数与总用水器具之比。 (4)再生水回用率 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量与处理量的比值,反映污水回用情况。 3、水环境指标体系

(1)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率 是指污染物(COD、氨氮)实际入河量小于限制纳污量的水功能区个数比例。 (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数与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应达标数的比值,反映水环境质量状况。 (3)污水集中处理率 指集中处理污水量占废污水产生量的比值。 4、水生态指标体系 (1)水面率 指试点范围内水面面积占试点范围总面积的比值。 (2)水土流失治理率 指已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面积与应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面积的比值。 (3)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而必须维持的最小流量。 (4)水生生物多样性 指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 (5)河道有效整治率 指经疏浚后引排畅通,基本达到原设计标准,同时建立了河道轮浚机制,河道长效管护到位的河道占所有河道总数的比值。 5、水景观、水文化指标体系 (1)国家级涉水保护区、景区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水和谐新XX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水和谐新XX 今天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我们隆重纪念这两个节日,旨在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了解市情水情,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爱水、护水、节水意识,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促进XX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水资源极度紧缺地区之一的XX,在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现代宜居魅力新XX的进程中,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科学实施,促进XX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显得刻不容缓。为此,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维护河湖健康,夯实水污染防治工作。XX地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晋北黄土高原,市内主要河流有桑干河、唐河、南洋河、御河、十里河等,分属海河流域永定河、大清河水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水污染状况十分严峻。据水质监测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境内已无一类地表水,主要河段均已受到污染,特别是市区主要河段污染更为严重,已失去使用功能,市区部分区域中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已不宜饮用。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XX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全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维护河湖健康、促进人水和谐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要严格落实水功能区划的各项要求,依法加强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和控制网络体系。要加快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深入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要加强入河排污口达标排放监控管理,严格实施排污口审批和监督制度,严禁水污染物超标排放。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及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要完善水源地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市文明村镇考评标准

市文明村镇考评标准 一、江南市文明村镇是市文明委授予的荣誉称号。获此荣誉称号的村镇,应是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名列前茅、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在全市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行政村和乡镇。 二、根据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实际,测评体系共设组织领导、创建活动、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乡风民风5个项目,28条内容。 三、数据采集使用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四种方法。评分以A、B、C描述测评内容的得分。A表示该项测评内容得满分;B表示该项测评内容得满分的66%;C表示该项测评内容得满分的33%(测评内容的最低得分为0,用C#标示)。每一测评项目成绩确定后,汇总得出测评分,总分为100分。 四、2015年12月31日以来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不得申报: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严重违纪违法;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被列为严重失信主体或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违反国家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政策或发生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发生影响恶劣的“黄赌毒”案件,邪教、非法宗教活动或与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极不相符的其他事件。 - 1 -

考评项目考评内容考评方法 I-1 组织领导(15分)1)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责任分工,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 工作机制,每年至少召开3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 2)把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有具体奖惩措施; 3)保证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员干部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5)领导班子务实清廉、作风正派,干群关系融洽。 参加测评的村、镇,符合上述5项为A;符合4项为B;符合3项为C;其余情形为C#。 1)2)3)材 料审核 4)材料审 核、实地考 察 5)问卷调查 I-2 创建活动(25分)1)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有工作计划、实 施方案、活动记录、公示材料,有规范严格的评选程序,农户参与率达100%; 2)文明村创建活动有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活动记录,乡镇所辖行政村50%以上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 明村标准,群众知晓率80%以上、满意率70%以上; 3)开展文明集市、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等诚信创建活动,制度健全、管理有序,做到诚信经营、文 明服务,无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现象; 4)开展科学知识、医疗卫生知识、农技知识和防诈骗知识等宣传普及活动,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 农民科技素养和安全意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蔚然成风; 5)加强与外出务工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的联系,对其开展文明礼仪、道德素养和就业技术技能等培训; 6)重视社会管理,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社会治安良好,无拐卖妇女、儿童、残疾人现象,无黑恶势 力。 参加测评的镇,符合6项为A;符合5项为B;符合4项为C;其余情形为C#。 参加测评的村,测1)2)4)5)6)项,符合5项为A;符合4项为B;符合3项为C;其余情形为C#。 1)2)3)材 料审核、实 地考察、问 卷调查、网 络调查 4)5)6)材 料审核、问 卷调查、网 络调查 - 2 -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第13卷 第4期2015年8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 outh -to -North W 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Techn ology V ol.13N o.4A ug.2015生态与环境收稿日期:2014-09-20 修回日期:2015-06-15 网络出版时间:2015-07-23 网络出版地址:http://w w https://www.docsj.com/doc/5c8695967.html,k https://www.docsj.com/doc/5c8695967.html,/kcms/detail/13.1334.T V.20150723.2031.025.h tm 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9078;51379079;51409103);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1-22);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 划(14IRTS TH N028) 作者简介:王富强(1979-),男,河南济源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生态水文学等方面研究。E -mail:fortunew ang@https://www.docsj.com/doc/5c8695967.html, D OI:10.13476/https://www.docsj.com/doc/5c8695967.html,ki.nsbdqk.2015.04.008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王富强1,2,王 雷1,魏怀斌1,2,赵乃立1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450045;2.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郑州450046) 摘要: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等6个方面、20项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18分(得分率72%,下同)、水资源优化配置9分(60%)、防洪排涝体系6.5分(65%)、节水型社会建设14分(70%)、水生态保护与修复9分(45%)、水文化建设6分(60%),总分62.5分,整体刚刚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标准。可见,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相对较好,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等方面稍显欠缺。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现状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T V 2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4-0639-04 Assessment of current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urba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Zhengzhou W A NG Fu -qiang 1,2,W AN G Lei 1,WEI H ua i -bin 1,2,ZH A O N ai -li 1 (1.N orth China Univer sity of W ater R esour ces and Electr ic P ower ,Zhengz hou 450045;2.Collabor ative I nnov ation Center o f Water Resour ces Ef f icient Utiliz ation and Pr otection E ngineer ing ,H enan Pr ovince ,Zhengz hou 450046) Abstract:A n ev aluatio n system o f ur ban w ater ecolog ical civ ilizat ion w as developed w ith 20index es from six aspects,including the str ictest water resources manag ement and optimal allocatio n o f water resources,and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cur rent con -str uction situat ion of urban water eco lo gical civilizatio n in Zheng zho u.T he results sho wed t hat the strict est w ater r eso urces manag ement has the sco re o f 18(scor ing per centag e is 72%,same hereinafter ),the optimal allo cation of w ater r eso ur ces has the sco re of 9(60%),the f loo d contr ol and dr ainag e system has the sco re of 6.5(65%),the water -sav ing societ y construction has the scor e of 14(70%),the w ater ecolog ical prot ection and r est ore system has the scor e o f 9(45%),and the w ater culture con -str uction has the sco re o f 6(60%),thus t he tota l sco re is 62.5,which indicated that it reaches the standa rd of urban w ater eco -log ical civilizatio n.T he str ictest w ater r eso ur ces management and w ater -sav ing society constructio n perfo rm well in Zheng zhou,while the o pt imal allo cation of w ater resources,w ater ecolog ical pro tect ion and r esto re system need mo re wo rk. Key words:w ater eco log ical civilizatio n;cur rent situatio n assessment;assessment index ;assessment standar d;Zheng zhou City 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水和谐理念,以实现水资源 可持续地支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 主体的人水和谐文化伦理形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部分和基 础内容[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水生态文 明建设,2013年1月水利部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提出把生 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以及 水害防治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加快推 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 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3]。目前,国内针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如左其亭[4]、李原园[5]、王树鹏[6]等分别从水资源管理、河湖水系连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的建设等方面,郭唯[7]、张旺[8]、陶洁[9]等分别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三条红线”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准确评估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科学合理制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与前提。刘海娇等[10]对滨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黄茁[11]、唐克旺等[12]对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高华?639?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稿)

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稿) (2007年12月6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省各级文明单位的管理,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借鉴外省市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对2004年省文明委颁发的《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稿)》进行再修订。 第二条文明单位是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成绩突出,群众认可,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经主管部门考核、评选,由各级党委政府或各级文明委批准、命名的先进单位;是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称号。 第三条文明单位的级别分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四大企业、省直机关、省管企业) 级文明单位、县(市、区)级文明单位。 第二章文明单位评选标准 第四条组织领导有力,创建活动扎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廉洁勤政,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单位内部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全体员工普遍参与创建活动。积极参加所在地区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五条思想教育深入,道德风尚良好。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干部群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干部群众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有效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单位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和整体形象。 第六条业务工作领先,社会效益显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依法行政、办事公道、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生产经营性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拓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文明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同级或同行业先进水平。服务经营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工作处于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文明服务品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第七条学习风气浓厚,文体卫生先进。重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风尚。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现象,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目标,优生、优育、优教成绩显著。注重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昂扬向上。 第八条加强民主管理,严格遵纪守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公开办事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平安山东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治安状况、公共秩序、工作纪律良好,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全体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和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一般安全责任事故率低于省规定指标,无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发生,无邪教活动,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细则

1 总则 1.0.1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保证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创建质量,根据《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水利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制订本办法。 1.0.2 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三清”为目标,遵循“三不”原则,按照“四无”要求,采取“四有”措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对水生态文明村建设作出评价。“三清”指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三不”指不破坏自然环境(不推山、不乱伐)、不破坏自然水系(不填塘、不改河)、不破坏传统风貌(不乱拆、不盲建);“四无”指无脏水横流、无黑臭水体、无涉水投诉、无水环境污染事件;“四有”指村容村貌有序(整洁有序)、生产生活有节(节水节能)、河塘沟渠有治(综合治理)、山地庭院有绿(绿化美化)。 1.0.3 水生态文明村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数据、资料采集要真实准确,做到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1.0.4 本办法适用于江西省内的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评价,建设评价范围为自然村及所覆盖范围。 2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 2.1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1.1建设评价体系包括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基本条件是水生态文明

村的必备条件,建设指标是水生态文明村等级的评价依据。 2.1.2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以村庄水安全、水生态环境,村容村貌,村民参与及管理等有一定基础为基本条件。 2.1.3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指标按照水安全体系、村庄清洁体系、水资源体系、水生态环境体系、水景观与水文化体系、社会公众参与体系六类指标进行评价。 2.2评价标准 2.2.1水生态文明村应以小流域为依托,以自然村为单元,实行村庄清洁、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综合管理。 2.2.2在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新机制、新方法、新技术等,具有显著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和典型示范效应,可获得创新分。 2.2.3 本办法确定建成的水生态文明村共分两个等级,分别为“合格”和“优秀”。满足基本条件且总分达到70分以上即可评价为水生态文明合格村;满足基本条件且总分达到90分以上即可评价为水生态文明村。 3 基本条件评价 3.1 村庄水安全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全面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和工作考核办法,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有关要求,现就我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设及工作考核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考核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提出的任务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量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六城联创”相结合,与生态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明确目标,各负其责,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实际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我市实际发展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指标数据,同时结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进程,以发展的眼光来设定远期指标。 2、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相结合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要 -1-把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进行任务化和指标化,使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到位,不断丰富建设成果。同时,要以生态文明引导社会进步,从战略高度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分步实施和分段监测相结合原则。按照《纲要》的部署,将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分阶段来考核,按每个阶段完成目标情况进行监测,现阶段主要量化至2012年的指标任务。

(三)考核内容 本考核主要针对各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着重从宏观层面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监测全市整体推进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成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标包括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意在从整体上监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工作成效(具体指标见附表)。 1、生态经济。主要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2、生态集聚。主要从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城镇化、城镇登记失业率、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4A级以上景区建设、园区及功能区产值占比等方面反映人口、资源及产业集聚状况。 -2- 3、生态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业固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指标反映生态设施建设状况。 4、生态涵养。主要从单位GDP能耗、COD排放量、SO 2排放量、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等方面指标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成效。 5、生态文化。主要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十五年教育普及率、创建卫生强县、创省级生态县(市、区)、创省级生态乡(镇)、创市级生态文明村等指标。 三、具体考核办法 1、基本分为100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

全国文明村镇评选标准 1、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委、政府、党支部、村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的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村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项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明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执政为民,在群众中威信高,干群关系融洽和谐。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乡镇党政、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干部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形式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蔚然成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开展争当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活动,社会风气文明和谐。突出抓好诚信建设,坚决防止不守信用行为,

杜绝坑农、害农现象。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3、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奋斗目标、具体措施、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文明社区、文明集市、城乡共创、军警民共建、拥军优属活动,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大。乡镇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经济组织积极参与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4、社会服务优质规范。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转变服务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广泛发扬民主,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群众满意率较高。各个行业基层站所、各种服务窗口恪守职业道德,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业行为,增加便民措施,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环境,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5、科教文卫体稳步发展。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拓展致富信息渠道。尊师重教,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健全卫生保障网络,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落实卫生防疫,提高群众健康素质。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政策引导 2013.15 中国水利 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明忠 (水利部水资源司,100053,北京) 摘要:通过论述水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按 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深刻阐 述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详细梳理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 的技术路线图。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原则 R胡 ection related to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Chen Mingzhong Abstract:Great signifcance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presented through explanation o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Guiding thought and basic principle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general requirement of keeping a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It is argued that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 isthekeyand main contentsand tasksorf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reviewed in line with basic national and waterconditions.Highlightmentis placed 01' top— layerdesign na d technicalroute ofimplementation step by step. Keywords:water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moststringentwaterresourcesmanagementsystem;basicprinciple中图分类号: rIv+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3)15—0001—05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试行)

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试行)

前言 为科学评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国水法》、《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等标准规定,制定《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共4章28条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容有: ——术语 ——评价容 ——评价方法 ——评价计分细则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 本标准主持机构: 本标准解释单位: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1 总则 1.0.1 为全面提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水生态文明城市投入多元化、建设规化、管理系统化、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的层次与水平。根据《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水资源〔2004〕316号)、《关于做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7〕150号)等文件要求,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市、县(区)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 1.0.3 引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SL 201-9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GB/T 16453-2008) 《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SL/Z 479-2010) 《城市水系规划规》(GB 50513-2009) 1.0.4 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工作中,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 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一、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 中国“农村”不但仅是简单的地域坐标,更包含了中国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由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既反映了具有一定产业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也表征着占国家三分之二人口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根据国家的统计标准,农村一般是指县(除县辖建制镇)以下,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人们聚居生活的广大地区,而根据普遍认识,农村是除了城市以外的其它地域范围。没有农村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农村生态文明、并如何进行综合评价,当前尚未形成统一界定。从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来看,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和界定,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综合性成果。正如人们对广义上的生态文明的理解,农村生态文明是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过程中,遵循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运行的客观规律,主动、积极地改进农村内部自身发展和优化农村与自然、城市关系,使之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二是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重点突破的过程。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指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应对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的问题、处

理好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认为,农村生态文明是指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改进周边的生态环境,合理统筹生态环境改进与农村经济发展,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态良好、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健康”。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作为“综合性成果”还是“重点突破的过程”,其最终目的都将回归到生态文明本身的内在规定性上,即解决好发展方式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可简要概括为,是建立在农村生态系统基础上的,以农业生产为主业的人们在其聚居地和生产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调整自身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有益成果的总和。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社会格局依然明显,农村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和社会单元,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应具有独特的视角和目标:(1)以农村生态系统为基础。从生态学的角度,农村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半人工系统,自然节律性和社会属性并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根据其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围绕系统要素,进行空间、产业和组织整合。 (2)以农民的生态化发展为目标。农民是农村的社会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基于农民视角提出更加具体的行动纲领。(3)以农村社会整体性转型为动力源,即有赖于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布局的综合规划和系统变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