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材料科学前沿

题目: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学院:理学院

班级:Y130802

姓名:陈国红

学号:S1*******

摘要: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磁性材料;铁氧体;制备;应用

铁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与金属磁性材料相比,铁氧体具有电阻率大、介电性能高、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氧体不仅在通讯广播、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和仪器仪表等电子工业部门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宇宙航行、卫星通讯、信息显示和污染处理等方面,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生产工艺上,铁氧体类似于一般的陶瓷工艺,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不像金属磁性材料那样要轧成薄片或制成细粉介质才能应用。由于铁氧体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又能节约大量贵金属,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

l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实用化的铁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类刑

1.1尖晶石型铁氧体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nFe

20

4

或M0Fe

2

3

,M是指离子半径与二价

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Ni2+、Mg2+、Co2+等)或平均化学价为

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如Li

0.5Fe

0.53

)。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MnFe

20

4

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ZnFe

2

4

称为锌铁氧体。

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称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

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

2O

4

)和镍锌铁氧体(Ni—ZnFe

2

4

)

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锌铁氧体(Mn—Mg—ZnFe

2O

4

)则是多组分铁氧体。

1.2磁铅石型铁氧体

磁铅石型铁氧体是与天然矿物——磁铅石Pb(Fe

7.5Mn

3.5

Al

o.5

Ti

0.5

)0

19

有类似晶

体结构的铁氧体,属于六角晶系,分子式为MFe

l20

19

或Bao·6Fe

2

3

,M为二价金

属离子Ba2+、Sr2+、Pb2+等。通过控制替代金属,也可以获得性能改善的多组分铁氧体。

1.3石榴石型铁氧体

石榴石型铁氧体是指一种与天然石榴石(Fe,Mg)

3A1

2

(Si0

4

)

3

有类似晶体结构

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罗衡102211013 摘要:铁氧体吸波材料是既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质又具有电吸收的电介质,是性能极佳的一类吸波材料。本文对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介绍,并指出了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铁氧体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磁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辐射也越来越多的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之后的又一大公害。如电磁波辐射产生的电磁干扰(EMI)不仅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在军事高科技领域,随着世界各国防御体系的探测、跟踪、攻击能力越来越强,陆,海、空各军兵种军事目标的生存力,突防能力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的隐身技术,正逐渐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之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手段。 目前一般采用的手段是利用电磁屏蔽材料的技术,来进行抗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设计,但是屏蔽材料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可能造成二次电磁辐射污染和干扰,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吸波材料技术,因为吸波材料可以将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吸收,并使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消耗而不反射[1-3]。 用于隐身技术的雷达吸波材料已达十几种之多,与透波材料相比,吸波材料研究得更为成熟,其中应用较广的几类吸波材料有铁氧体、金属微粉、纳米吸波材料、导电高聚物和铁电吸波材料等。在众多吸波材料中,磁性吸波材料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将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磁性吸波材料主要包括铁氧体、超细金属粉、多晶铁纤维等几类。其中金属吸收剂具有使用温度高、饱和磁化强度和磁损耗能力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缺点:如频率展宽有一定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其磁损耗不够大,磁导率随频率的升高而降低比较慢的缘故;化学稳定性差;耐腐蚀性能不如铁氧体等[4];而对于铁氧体来说,除了具有吸收强、吸收频带宽、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外,还因为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其相对磁导率较大,而相对介电常较小),更适合制作匹配层,相对于高介电常数高磁导率的金属粉,在低频率拓宽频带方面,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5-8]。

磁性纳米材料论文

1 磁性纳米材料的定义和进展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结构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1 - 100nm)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是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介观体系,因此,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可以说是属于纳米磁性。而纳米磁性材料和纳米磁性又分别是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物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颗粒的磁性,理论上始于20 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磁畴理论,理论与实验表明:当磁性微粒处于单畴尺寸时,矫顽力将呈现极大值。铁磁材料,如铁、镍、钻等磁性单畴临界尺寸大约处于l0 nm 量级,在应用上,可以作为高矫顽力的永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由于颗粒磁性与其尺寸有关,若尺寸进一步减小,颗粒将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将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微粒的超顺磁性,人们在50 年代开始对镍纳米微粒的低温磁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磁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的概念,并在60 年代末期研制成了磁性液体。60 年代非晶态磁性材料的诞生为磁性材料增添了新的一页,也为80 年代纳米微晶磁性材料(纳米微晶软磁材料、纳米复合永磁材料) 的问世铺平了道路。80 年代以后,在理论与实验二方面,开始对纳米磁性微粒的磁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进行研究,现已成为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1988 年首先在Fe/ Cr 多层膜中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叩开了新兴的磁电子学的大门,为纳米磁性材料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2 - 4 ] 。 2 磁性纳米材料的特点 量子尺寸效应: 材料的能级间距是和原子数N 成反比的,因此,

当颗粒尺度小到一定的程度,颗粒内含有的原子数N 有限,纳米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纳米半导体微粒则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隙变宽。当这能隙间距大于材料物性的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等等时,就导致纳米粒子特性与宏观材料物性有显著不同。例如,导电的金属在超微颗粒时可以变成绝缘体,磁矩的大小和颗粒中电子是奇数还是偶数有关,比热亦会反常变化,光谱线会产生向短波长方向的移动,这就是量子尺寸效应的宏观表现。 小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度小到可以与光波波长,磁交换长度,磁畴壁宽度,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超导态相干长度等物理特征长度相当或更小时,原有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破坏,物性也就表现出新的效应,如从磁有序变成磁无序,磁矫顽力变化,金属熔点下降等。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量子隧道效应。而在马的脾脏铁蛋白纳米颗粒研究中,发现宏观磁学量如磁化强度,磁通量等也具有隧道效应,这就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它限定了磁存储信息的时间极限和微电子器件的尺寸极限。 3 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由于纳米磁性材料具有多种特别的纳米磁特性,可制成纳米磁膜(包括磁多层膜) 、纳米磁线、纳米磁粉(包括磁粉块体) 和磁性液体等多种形态的磁性材料,因而已在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科研以及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1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材料科学前沿 题目: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学院:理学院 班级:Y130802 姓名:陈国红 学号:S1*******

摘要: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磁性材料;铁氧体;制备;应用

铁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与金属磁性材料相比,铁氧体具有电阻率大、介电性能高、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氧体不仅在通讯广播、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和仪器仪表等电子工业部门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宇宙航行、卫星通讯、信息显示和污染处理等方面,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生产工艺上,铁氧体类似于一般的陶瓷工艺,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不像金属磁性材料那样要轧成薄片或制成细粉介质才能应用。由于铁氧体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又能节约大量贵金属,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 l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实用化的铁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类刑 1.1尖晶石型铁氧体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nFe 20 4 或M0Fe 2 3 ,M是指离子半径与二价 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Ni2+、Mg2+、Co2+等)或平均化学价为 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如Li 0.5Fe 0.53 )。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 MnFe 20 4 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ZnFe 2 4 称为锌铁氧体。 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称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 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 2O 4 )和镍锌铁氧体(Ni—ZnFe 2 4 ) 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锌铁氧体(Mn—Mg—ZnFe 2O 4 )则是多组分铁氧体。 1.2磁铅石型铁氧体 磁铅石型铁氧体是与天然矿物——磁铅石Pb(Fe 7.5Mn 3.5 Al o.5 Ti 0.5 )0 19 有类似晶 体结构的铁氧体,属于六角晶系,分子式为MFe l20 19 或Bao·6Fe 2 3 ,M为二价金 属离子Ba2+、Sr2+、Pb2+等。通过控制替代金属,也可以获得性能改善的多组分铁氧体。 1.3石榴石型铁氧体 石榴石型铁氧体是指一种与天然石榴石(Fe,Mg) 3A1 2 (Si0 4 ) 3 有类似晶体结构

磁性材料分类

磁性材料 主要是指由过度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磁性材料从材质和结构上讲,分为“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铁氧体磁性材料又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材料。 从应用功能上讲,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矩磁材料、旋磁材料等等种类。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矩磁材料中既有金属材料又有铁氧体材料;而旋磁材料和高频软磁材料就只能是铁氧体材料了,因为金属在高频和微波频率下将产生巨大的涡流效应,导致金属磁性材料无法使用,而铁氧体的电阻率非常高,将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应用。 磁性材料从形态上讲。包括粉体材料、液体材料、块体材料、薄膜材料等。 磁性材料的应用很广泛,可用于电声、电信、电表、电机中,还可作记忆元件、微波元件等。可用于记录语言、音乐、图像信息的磁带、计算机的磁性存储设备、乘客乘车的凭证和票价结算的磁性卡等。 顺磁性 paramagnetism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为正值,比反磁性大1~3个数量级,X约10-5~10-3,遵守Curie定律或Curie-Weiss定律。物质中具有不成对电子的离子、原子或分子时,存在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也就存在自旋磁矩和轨道磁矩。在外磁场作用下,原来取向杂乱的磁矩将定向,从而表现出顺磁性。 顺磁性是一种弱磁性。顺磁(性)物质的主要特点是原子或分子中含有没有完全抵消的电子磁矩,因而具有原子或分子磁矩。但是原子(或分子)磁矩之间并无强的相互作用(一般为交换作用),因此原子磁矩在热骚动的影响下处于无规(混乱)排列状态,原子磁矩互相抵消而无合磁矩。但是当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这些原来在热骚动下混乱排列的原子磁矩便同时受到磁场作用使其趋向磁场排列和热骚动作用使其趋向混乱排列,因此总的效果是在外加磁场方向有一定的磁矩分量。这样便使磁化率(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成为正值,但数值也是很小,一般顺磁物质的磁化率约为十万分之一(10-5),并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抗磁性 diamagnetism 抗磁性是一些物质的原子中电子磁矩互相抵消,合磁矩为零。但是当受到外加磁场作用时,电子轨道运动会发生变化,而且在与外加磁场的相反方向产生很小的合磁矩。这样表示物质磁性的磁化率便成为很小的负数(量)。磁化率是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的合磁矩(称为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比值,符号为κ。一般抗磁(性)物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教案资料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 一.前言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结构材料 ,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1-100 nm)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是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介观体系。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因此 ,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可以说是属于纳米磁性。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作战所用的指南针是人类首次对磁性材料的应用。而今纳米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磁流体力学,原子核磁学,机体物理学,磁化学,

天文学,磁波电子学等方面。随着雷达、微波通信、电子对抗和环保等军用、民用科学技术的,微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 ,磁性纳米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磁性材料也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的利益。 本次综述,主要针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两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其次,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类。------再次,重点介绍磁性纳米材料是怎么制备的。其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1.由上到下,即由大到小,将块材破碎成纳米粒子,或将大面积刻蚀成纳米图形等。2.由下到上,即由小到大,将原子,分子按需要生长成纳米颗粒,纳米丝,纳米膜或纳米粒子复合物 3. 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等。第四、介绍磁性纳米材来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将全文主题扼要总结,并且找出研究的优缺点和差距,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主题 1、纳米磁性材料的发展史 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类繁多、与时俱进的一类功能材料,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的磁石(磁铁矿Fe3O4),,据传说,那是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迷雾漫天,伸手不见五指,黄帝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备了能指示方向的原始型的指南器,遂大获全胜.古代取其名为慈石,所谓“慈石吸铁,母子相恋”十分形象地表征磁性物体间的互作用。人们对物质磁性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前半叶开始发展起来的。1788年,库仑(Coulomb)把他的二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推广到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上。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ersted)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pere)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认为物质磁性起源于分子电流。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张凌燕 牛艳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E-mail:zhly@https://www.docsj.com/doc/452238509.html,或niuyanping2004@https://www.docsj.com/doc/452238509.html, 摘 要:本文从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各种制备方法及原理、优异性能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增韧;表面改性 1 前 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二相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00nm以下)的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指2种或2种以上的吉布斯固相至少在一个方向以纳米级大小(1~100nm)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1]。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简称OINC)是以聚合物为基体(连续相)、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小于100nm)分散于基体中的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2]。按照无机物纳米粒子形态结构,OINC可分为聚合物/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无机纤维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片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制备OINC的无机物包括:粘土类如滑石粉、蒙脱土、云母、水辉石等,陶瓷如SiO2、TiO2、Al2O3、AlN、ZrO2、SiC、Si3N4等,聚硅氧烷,CaCO3,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如V2O5、MoO3、WO3等,层状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或硫代亚磷酸盐如MoS2、TiS2、TaS2、MPS3(M=Mn、Cd等),层状金属盐类化合物、双氢氧化物,以及碳黑、碳纤维等[3]。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由于纳米粒子带来的纳米效应和纳米粒子与基体间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性能,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新一代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2 无机纳米粒子的增韧机理及表面修饰 2.1 增韧机理 (1)在变形中,刚性无机粒子不会产生大的伸长变形,在大的拉应力作用下,基体和无机粒子的界面部分脱粘形成空穴,使裂纹钝化,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缝;无机粒子的存在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引发粒子周围的树脂基体屈服(空化、银纹、剪切带)。这种界面脱粘和屈服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起到增韧作用。 (2)由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缺陷越多,粒子与高分子链发生物理或化学结合的机会越多,因而与基体接触面积增大,材料受冲击时,会产生更多的微开裂,吸收更多的冲击能[4]。 2.2 表面修饰 刚性无机粒子的粒径越小,与基体接触面积越大,若能均匀分布,增韧增强的效果就越 1

铁氧体磁性材料

第一节铁氧体磁性材料概述 铁氧体磁性材料可用化学分子式MFe 2O 4表示。式中M 代表锰、镍、锌、铜等二价金属离子。铁氧体磁性是通过烧结这些金属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制造出来的。铁氧体磁性的主要特点是电阻率远大于金属磁性材料,这抑制了涡流的产生,使铁氧体磁性能应用于高频领域。 首先,按照预定的配方比重,把高纯、粉状的氧化物(如Fe 2O 4、Mn 3O 4、ZnO 、NiO 等)混合均匀,再经过煅烧、粉碎、造粒和模压成型,在高温(1000~1400℃)下进行烧结。烧结出的铁氧体制品通过机械加工获得成品尺寸。上述各道工序均受到严格的控制,以使产品的所有特性符合规定的指标。 不同的用途要选择不同的铁氧体材料。有适用于低损耗、高频特性好的系列,有磁导率的线性材料。按照不同的适用频率范围分为:中低频段(20~150kHz )、中高频段(100~500kHz )、超高频段(500~1MHz )。 第二节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各项物理特性定义与计算公式 01) 初始磁导率μi 初始磁导率是磁性材料的磁导率(B/H )在磁性曲线始端的极限值,即 H B H i 00lim 1→μ=μ 式中 μ0:真空磁导率(4π×10-7H/m ); H : 交流磁场强度(A/m ); B : 交流磁通密度(T )。 02) 有效磁导率μe 在闭合磁路中(漏磁可以忽略),磁芯的有效磁导率可表示为: μe 72104××= e e A l N L π 式中 L :装有磁芯的线圈的自感量; N :线圈匝数; e e A l =C 1=磁芯常数(mm -1) 03) 饱和磁通密度B s

磁化到饱和状态的磁通密度。 04) 剩余磁通密度B r 从磁饱和状态去处磁场后,剩余的 磁通密度。 05) 矫顽力H c 从饱和状态去处磁场后,磁芯继续被反向的磁场磁化,直至磁通密度减小到零,此时的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 06) 损耗因素tan δ 损耗因数是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三者之和: tan δ=r e δδδtan tan tan h ++ =111r f e i V L h ++ 损耗因数也可用电阻和电抗之比来表示: L R R L R w eff m ωωδ?==tan 式中:tan δe :涡流损耗因数; tan δr :剩余损耗因数; h1:磁滞损耗因数; L :装有磁芯的线圈的自感量(H ); V :磁芯体积(m 3); i :电流(A ); e 1:涡流损耗系数; f :频率(Hz ); r 1:剩余损耗系数; R m :磁芯损耗的等效电阻(Ω); 0HH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综述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分析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文中指出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展望了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纳米材料;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机械合金化;微观结构;塑性流动;断裂行为;碳纳米管 1.发展历史 1.1概述 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量级(1-100nm)的纳米粒子组成的固体材料。纳米微粒有4个基本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此,纳米材料表现出一些特殊性能,如高热膨胀系数、高比热容、低熔点、奇特的磁性、极强的吸波性能等。纳米微粒尺寸很小,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其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尺寸的减小而急剧增大,所以纳米材料有高密度缺陷、高的过剩能、大的比表面积和界面过剩体积。纳米材料也因此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如高的弹性模量、较强的韧性、高强度、超强的耐磨性、自润滑性和超塑性等。 []3-1。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纳米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 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用颗粒、晶须、纤维增强金属基体,具有原组分不具有的特殊性能或功能,为设计和制备高性能的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机遇[]4。所以,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纳米材料工程的重要分支,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已经把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 1.2分类

纳米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类型可以分为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兼具金属与非金属的综合性能,在韧性、耐磨性、热膨胀、导电性等多种机械物理性能方面比同性材料优异得多。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纳米级的金属或非金属粒子均匀地弥散在金属及合金基体中而成,较之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耐磨性、导电、导热性能等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科技领域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如碳化硅纤维与颗粒增强钛合金用于大推力飞机压气机部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及汽车、电子领域。 2.制备工艺 2.1机械合金化法 制备金属基纳米材料的MA 法:将按合金粉末金属元素配比配制的试料放入立滚、行星或转子高能球磨机中进行高能球磨,制得纳米晶的预合金混合粉末,为防止粉末氧化,球磨过程中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球磨制得的纳米晶混合粉经烧结致密化形成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球磨过程中,大量的碰撞现象发生在球粉末与磨球之间,被捕获的粉末在碰撞作用下发生严重的塑性变形,使粉末反复的焊合和断裂。经过“微型锻造”作用,元素粉末混合均匀,晶粒尺度达到纳米级,层状结构达到 m 1μ 以下,比表面积大大增加。由于增加了反应的接触面积,缩短了扩散距离,元素粉末间能充分进行扩散,扩散速率对反应动力的限制减小[]5 ,而且晶粒产生高密度缺陷,储备了大量的畸变能,使反应驱动力大大增加。实验研究表明,在球磨阶段元素粉末晶粒度达到20-50nm 左右,甚至几个纳米,球磨温升在30-40K 左右[]6 可使互不相溶的W ,Cu 等合金元素、或溶解度较低的合金粉末如W ,Ni ,Fe 等发生互扩散,形成具有一定溶解度或较大溶解度的 W-Cu ,E-Ni-Fe 超饱和固溶体和Ni 非晶相。 最近,黄等[]7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机制备了)(30-20Fe Cu Al 20-80=χχχ三元非晶纳米合金粉末,发现成分为204040Fe Cu Al 的粉末球磨时逐步非晶化,球磨33h 后,非晶化程度最大,最小颗粒尺寸达到5.6进一步球磨,非晶晶化,颗粒尺寸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汇总

《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班级:13级材料物理 姓名: 王郁 学号:B51314019 指导老师:李秋菊 完成日期:2016年5月11日

摘要: 目前,磁性材料蓬勃发展,磁性材料的应用已渗透到国防、工业、信息等各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各种新磁性材料的诞生,也不断推动着现代材料科学的进展。本文对磁性材料进行了概述,并简介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对稀土磁性材料、巨磁电阻材料、纳米微晶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磁性材料铁氧体稀土磁性材料巨磁电阻材料 前言 磁性材料广义上分为两大类: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软磁材料能够用相对低的磁场强度磁化,当外磁场移走后保持相对低的剩磁。软磁材料的矫顽力为400~0116A?m-1 ,主要应用于任何包括磁感应变化的场合。硬磁材料是在经受外磁场后能保持大量剩磁的磁性材料,这类磁性材料的典型矫顽力值,Hc为10~1000kA?m-1 ,具有高Hc值的硬磁材料称为永磁材料,主要用于提供磁场。磁性材料的磁导率、矫顽力、磁致损失、剩磁和磁稳定性是结构敏感性的,这些性能可以通过加工(包括机械加工和热处理)来控制。目前,磁性材料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软磁材料、硬磁材料、磁力学材料、磁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的进展大致上分几个历史阶段:当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时,标志着金属磁性材料的开端。直到18世纪,金属镍、钴相继被提炼成功,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3d过渡族金属磁性材料生产与原始应用的阶段;20世纪初期,FeSi、FeNi、FeCoNi磁性合金人工制备成功,并广泛地应用于电力工业、电机工业等行业,成为3d过渡族金属磁性材料的鼎盛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3d过渡族的磁性氧化物(铁氧体)逐步进入生产旺期,由于铁氧体具有高电阻率,高频损耗低等优点,从而为当时兴起的无线电、雷达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磁性材料,标志着磁性材料进入到铁氧体的历史阶段;1967年,SmCo合金问世,这是磁性材料进入稀土-3d化合物领域的历史性开端。巨磁致收缩材料与稀土磁光材料的问世更丰富了稀土-3d化合物磁性材料的内涵。1972年的非晶磁性材料与1988年的纳米微晶材料的呈现,更添磁性材料新风采。1988年,磁电阻效应的发现揭开了自旋电子学的序幕.因此从20世纪后期延续至今,磁性材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发达时期,并融入到信息行业,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基础性材料之一。 1、磁性材料的分类 磁性材料从材质和结构上讲,可分为金属及合金磁性材料和“铁氧体磁性材料两大类,铁氧体磁性材料又分为多晶结构和单晶结构材料[1]。从应用功能上讲,磁性材料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矩磁材料、旋磁材料等种类。软磁材料、永磁材料、磁记录-矩磁材料中既有金属材料又有铁氧体材料;而旋磁材料和高频软磁材料就只能是铁氧体材料了,因为金属在高频和微波频率下将产生巨大的涡流效应,导致金属磁性材料无法使用,而铁氧体的电阻率非常高,将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得到广泛应用。磁性材料从形态上讲。包括粉体材料、液

磁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磁性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发现,材料是体现人类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每种重要的新型材料的应用,都会将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现在,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材料复合材料他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材料的某些特点,又能发挥组合后的新特征,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从而最合理的达到使用所要求的性能。目前,关于功能性复合材料的研究有很多,如导电复合材料、磁性复合材料、耐火复合材料、耐高温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还有一些增强体纤维等等。 1.磁性复合材料简介 磁性复合材料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是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磁功能复合材料按组成可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种,结构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强磁性的磁体;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以橡胶或塑料为粘合剂与磁性粉末混合粘结加工而制成的磁体。 磁性复合材料的主要优点是:密度小、耐冲击强度大,制品可进行切割、钻孔、焊接、层压和压花纹等加工,而且使用时不会发生碎裂。它可以采用一般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如注射、模压、挤出等)进行加工,易于加工成尺寸精度高、薄壁、复杂形状的制品,可成型带嵌件制品,对电磁设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因而越来越多为人们所重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基础功能材料。 磁性复合材料是以高聚物或软金属为基体与磁性功能体复合而成的一类材料。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主要由强磁粉(功能体)、聚合物基体(黏结剂)和加工助剂三大部分组成。由于磁性材料有软磁和硬磁之分,因此也有相应的软磁和硬磁复合材料。典型的永磁材料包裹永磁铁氧体、铝镍钴以及稀土永磁材料。 1.1复合型磁性复合材料 复合型磁功能复合材料主要是由树脂及磁粉构成。其中树脂起粘结作用,磁粉是磁性的主要受体,目前用于填充的磁粉主要是铁氧体磁粉和稀土永磁粉。复合型功能复合材料特性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磁性粒子最大易磁化方向是杂乱无章排列的,称为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的磁性能较低,一般有钡铁氧体类粘结磁体和Nd-Fe-B类稀土粘结磁体;另一类是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外加磁场或机械力,使磁粉的最大易磁化方向顺序排列,称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使用较多的是锶铁氧体磁功能复合材料。在相同材料及配比条件下,各向同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磁性能仅为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的1/2~1/3。 1.1.1铁氧体类磁性复合材料 制作各向异性功能复合材料的方法主要有磁场取向法和机械取向法。磁场取向法是将特定的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合后,在混炼机中进行混炼、造粒,然后使用挤出机或注射剂成型,在成型的同时,外加一强磁场,使得磁粉发生旋转顺序排列,制成各向异性磁功能复合材料制品。机械取向法是应用特定的片状磁粉与树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混炼塑化后,用压延机使磁粉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发生顺序排列取向。 1.1.2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 填充稀土类磁粉制作的磁功能复合材料属于稀土类磁性复合材料。稀土磁粉出现后,树脂粘结磁体飞速发展。作粘结剂的高分子主要是橡胶、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橡胶类粘结剂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电介质

聚合物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 摘要:综述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产生、分类、制备方法以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简要地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类型制备方法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定义为通过一定方式在聚合物基体中引入至少在一个维度上是纳米尺度的填充物所组成的材料[1]。由于该材料在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生物学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正在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而日益受到关注。 1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1.1 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将纳米粒子(如SiO2、CaCO3和TiO2等)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可制得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此类材料国内外研究较多,德国、美国、日本等对纳米CoSb3、SiO2、Al2O3、TiO2、Fe3O4以及纳米炭黑分别进行了接枝研究。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已经研制成功树脂基纳米氧化物复合材料,其静电屏蔽性能优于常规树脂/炭黑复合材料。 1.2 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以聚合物为分散相,同时以另一聚合物为基体,使两者达到纳米级分散,得到纳米复合材料。它以聚合物代替了纳米级无机粒子,同时具有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3 聚合物/无机混杂物纳米复合材料 将无机混杂物,如蒙脱土(MMT)、高岭土等先研磨,使其粒子细化后,通过层间插入或其他方法使其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最后,无机混杂物剥离成纳米级的碎片均匀分散于聚合物中,形成聚合物/无机混杂物纳米复合材料。此类材料也是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一大类别[2]。 2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如何解决聚合物纳米复合中纳米颗粒的分散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已成为纳米复合材料技术的重要内容。 2.1共混法 (1)直接分散法。该法同通常熔融共混类似,利用双辊混炼设备或单(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将纳米颗粒与聚合物进行熔融共混。 (2)溶液共混法。把聚合物基体或单体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加入纳米颗粒,利用搅拌或使用超声分散的方法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溶液中,最后浇铸成膜或在模具中浇铸,除去溶剂或使之聚合获得样品。 2.2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是目前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它以层状无机物作为主体,将作为客体的有机单体插入无机物夹层间,原位聚合或聚合物直接插进夹层间形成复合物,是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用于有机聚合物和无机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9]。 2.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为在聚合物存在的前提下,在共溶体系中使前聚合物水解,得溶胶,进而凝胶化,干燥制成纳米复合材料。 2.4原位生成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基体与金属离子(M+)预先混合组成前驱体,金属离子在聚合物网络中均匀稳定地分散,然后暴露在对应组分(如S2-、Se2-)气体或溶液中,就地反应生成粒子。

磁性材料应用与进展

磁性材料应用与进展 庞丽丽 (萍乡学院,13级无机非金属材料1班,学号13461025) 摘要磁性材料广泛的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特别在节约能源方面的应用。新型的纳米结构自旋电子学材料已是磁性材料领域中的传奇。 关键词磁性材料、自选电子学、永磁、软磁。 Abstract:Magnetic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in our lives, p articularly in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tructure of new Nano-spintronics material is legendary in th e field of magnetic materials. Key words: Magnetic materials. Spin electronics. Permanent magnet.Soft magnetic. 1引言 磁性材料,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是指强磁性物质,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而物质的磁性早在3000年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例如中国古代用天然磁铁作为指南针。现代磁性材料已经广泛的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将永磁材料用作马达,应用于变压器中的铁心材料,作为存储器使用的磁光盘,计算机用磁记录软盘等。而通常认为,磁性材料是指由过渡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质叫软磁性材料,不容易去磁的物质叫硬磁性材料。一般来讲软磁性材料剩磁较小,硬磁性材料剩磁较大。 20世纪80年代在(Fe/Cr/Fe)n纳米多层膜中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其物理本质是薄膜厚度小于自旋扩散长度,因此电子在输运过程中将保持自旋方向,通过外磁场可以改变自旋方向,从而改变电阻值,这发现开拓了在电子输运过程中通过调控自旋,显示与利用自旋特性的新领域,从而产生重要的自旋电子学新学科,利用调控自旋的特性,首先制备成高灵敏度的磁盘读出磁头,使磁盘的记录密度提高千倍,至今保持着信息存储的主流地位,其产值超过300亿美元,此外各种利用磁电阻效应的新颖传感器脱颖而出,其应用领域十分宽广。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目前已研发成磁随 机储存器,MRAM,不同类型的MRAM如STT-MRAM;MeRAM等可统称为自旋芯片,自旋芯片属于核心高端芯片,是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可军民两用,具有高达上千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前景,有可能成为后摩尔时代的主流芯片。[1] 2磁性材料 - 分类[2] 磁性材料具有磁有序的强磁性物质,广义还包括可应用其磁性和磁效应的弱

纳米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定义 宏观领域:指人的肉眼可见的物体为最小物体开始为下限,上至无限大的宇宙天体。 微观领域:指以原子、分子为最大起点,下限是无限。 介观领域:介于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之间的领域。 纳米(n anometer)是一个长度单位,简写为nm。 纳米技术: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等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纳米材料:把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控制在1-100纳米范围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称为纳米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与单一组分的纳米结晶材料和纳米相材料不同,它是指材料两相(或多相)微观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尺寸(1~100nm)的材料。 2、纳米复合材料命名 是根据复合材料的命名原则来命名纳米复合材料,用“复合材料”作后缀,用纳米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将增强纳米材料的名称写在基体材料的名称前面。如纳米氧化锌在纳米量级上复合环氧树脂形成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就称为“纳米氧化锌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另一种以“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后缀,用纳米材料的无机名称与有机基体的聚合物名称来命名,将无机物与有机物用“/”隔开后缀纳米复合材料。如氧化锌以纳米微粒分散在连续相聚氯乙烯基体中,形成纳米无机物与有机物于一体的新型复合材料,就称为“氧化锌/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3、纳米复合材料性能 基本性能1)可综合发挥各种组分的协同效能。2)性能可设计性,可针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需求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3)可按需要加工材料的形状。特殊性能①同步增韧增强效应。②新品功能高分子材料。③强度大、模量高。④阻隔性能。 第二章 定义: 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和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 表面效应:表面效应是指纳米微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增加,粒子表面结合能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纳米微粒性质变化的现象。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一些宏观物理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显示出隧道效应,称为宏观的量子隧道效应。 超顺磁性:在小尺寸下,当磁晶的各向异性能减小到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一个易磁化方向,易磁化方向作无规律的变化,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巨磁电阻效应:在[Fe/Cr]周期性多层膜中,观察到当施加外磁场时,其电阻下降,变化率高达50%。 蓝移:纳米微粒的吸收带普遍存在“蓝移”现象,即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纳米微粒: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一般在1—100 nm之间的粒状物质,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 量子效应与小尺寸效应的区别:量子尺寸效应是因能级间距不连续、离散引起的,与温度有关,要求是低温。性能的变化对温度有一突变。小尺寸效应不要求低温,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没有突变。两者都能引起材料性能的极大变化。纳米效应引起的物质性能的变化: 1.热学性能:熔点下降,比热容提高。 2. 光学性能:宽频带强吸收,蓝移现象(“蓝移”的原因: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纳米微粒的发光,纳米微粒分散体系的光学性

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

材料科学前沿 题目:纳米铁氧体磁性材料 学院:理学院 班级: Y130802 姓名:陈国红 学号: S1******* 摘要:铁氧体纳米磁性材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其应用涉

及到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医学等领域。综述了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化学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的应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研究和开发纳米结构铁氧体磁性材料的新性能和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磁性材料;铁氧体;制备;应用

铁氧体是从20世纪4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非金属磁性材料。与金属磁性材料相比,铁氧体具有电阻率大、介电性能高、在高频时具有较高的磁导率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氧体不仅在通讯广播、自动控制、计算技术和仪器仪表等电子工业部门应用日益广泛,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宇宙航行、卫星通讯、信息显示和污染处理等方面,也开辟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生产工艺上,铁氧体类似于一般的陶瓷工艺,操作方便易于控制,不像金属磁性材料那样要轧成薄片或制成细粉介质才能应用。由于铁氧体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又能节约大量贵金属,已成为高频弱电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非金属磁性材料 l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铁氧体作为一种具有铁磁性的金属氧化物,是由铁和其他一种或多种金属组成的复合氧化物。实用化的铁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晶体类刑1.1尖晶石型铁氧体 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化学分子式为MnFe 04或M0Fe203,M是指离子半径与 2 二价铁离子相近的二价金属离子(Mn2+、Zn2+、Cu2+、Ni2+、Mg2+、Co2+等)或平均 Fe0.53)。以M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化学价为二价的多种金属离子组(如Li 0.5 04称为锰铁氧体,以Zn2+替代Fe2+所合成的复合氧化物ZnFe204称氧化物MnFe 2 为锌铁氧体。通过控制替代金属,可以达到控制材料磁特性的目的。由一种金属离子替代而成的铁氧体称为单组分铁氧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离子替代可以合成出双组分铁氧体和多组分铁氧体。锰锌铁氧体(Mn—ZnFe2O4)和镍锌铁氧体(Ni—ZnFe204)就是双组分铁氧体,而锰镁锌铁氧体

综述(铁氧体材料)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吸波材料在军用及民用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己经成为各国军事装备隐身和民用防电磁辐射等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1]。在众多的吸波材料中,以自然共振为主要吸波机制的铁氧体吸波材料作为一种传统的吸波剂,具有较好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因而是目前各国研究得比较多和比较成熟的吸波材料,己经成功地应用于隐身技术[2-3]。这些吸收剂,虽然在一定的频带范围内吸收雷达电磁波较强,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密度太大,难以满足当前国家在军事隐身、军事通讯、电缆信号泄漏防护,民用电磁波辐射防护等方面对吸收电磁波宽频带、吸收强、重量轻的新型吸收剂需求[4]。 二、研究现状 目前开发研制的新型吸波剂达几十种之多,但大部分处于试验阶段,要达到真正的实用化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同时对一些比较成熟的吸波剂进行结构改造也是当前吸波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材料科学工作者来说,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传统铁氧体吸波剂所存在的弊端是雷达吸波剂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铁氧体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比较成熟的吸波剂,应用十分广泛。铁氧体既有亚铁磁性又有介电特性,对微波电磁场来说,其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特性均呈现复数形式,一般称为双复介质。它既能产生磁滞损耗又能产生电致损耗,吸波性能优良。它的吸波机理主要是畴壁共振和自然共振。按其微观结构的不同,铁氧体可以分为立方晶系尖

晶石型、六角晶系磁铅石型和稀土石榴石型三个主要系列,他们均可以作为吸波剂。 铁氧体吸波剂价格低廉,吸波性能优良,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至今仍是组成雷达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国内就铁氧体吸波剂也作了许多的研究。但是铁氧体作为吸波剂应用时存在比重大、吸收频带窄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各国正在研制开发新型的铁氧体。目前主要有以下三大途径:(1)把铁氧体制成超细粉末,从而大大降低其比重,改变其磁、电、光等物理化学性能,提高吸波能力。国内钱逸泰先生等人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1];(2)制备含有大量游离电子的铁氧体或在铁氧体内加入少量放射性物质,在雷达波作用下,游离电子急剧循环运动,大量消耗电磁能,从而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3)研究新型“铁球”吸波剂,在空心的玻璃微球表面涂上铁氧体粉或把铁氧体制成空心微球,这样制成的铁球吸波剂,比重比铁氧体轻得多,而吸波性能优于铁氧体。这是因为铁球吸波涂层不仅能吸波,还能偏转和散射雷达波。美国的F-117A隐形飞机和“海上阴影”号隐身舰艇都采用的是一种叫“铁球”的铁氧体吸波材料。除上述三个措施以外,将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和反铁磁铁氧体通过改变铁氧体的化学成分、粒径、粒度分布、粒子形状、混合量和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铁氧体吸波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铁氧体空心粒子作为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功能材料复合粒子,具有质轻和内核折光指数远低于壳层物质等特点。由于这种空心粒子体密度小、其特有的电磁性能表现有可能克服现有的雷达吸收涂层材料

共沉淀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材料 纳米磁性材料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一种新型磁性材料。它不同于常规磁性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关联于磁相关的特征物理长度恰好处于纳米量级,例如:磁单畴尺寸,超顺磁性临界尺寸,交换作用长度,以及电子平均自由路程等于大致处于1-100nm量级,当磁性体的尺寸与这些特征物理长度相当时,就会呈现反常的磁学性质。纳米磁性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磁性记忆材料、靶向药物载体、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及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性材料的基本原理 2.掌握纳米磁性材料的表征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二价铁盐(Fe2+)和三价铁盐(Fe3+)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沉淀剂(OH—),搅拌反应即得超微磁性Fe3O4粒子,反应式为:Fe2 + + Fe3 + + OH—→Fe (OH) 2 / Fe (OH) 3 (形成共沉淀) Fe (OH) 2 + Fe (OH) 3→FeOOH + Fe3O4(pH ≤7.5) FeOOH + Fe2 +→Fe3O4 + H+(pH ≥9.2) 总反应为:Fe2 + + 2Fe3 + + 8OH—→Fe3O4 +4H2O 实际制备中还有许多复杂的中间反应和副产物: Fe3O4 + 0.25O2 + 4.5H2O →3Fe (OH) 3 2Fe3O4 + 0.5O2→3Fe2O3 所以实验中二价铁适当过量,即[Fe3+]:[Fe2+]=1.75:1

此外,溶液的浓度、nFe2 +/Fe3 +的比值、反应和熟化温度、溶液的pH 值、洗涤方式等均对磁性微粒的粒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很大影响。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 试剂: FeCL3。6 H2O FeSO4.7H2O NaOH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PH试纸无水乙醇 仪器:恒温水浴箱真空干燥箱 FA1604型电子天平激光粒度分布仪电子扫描显微镜 X射线分析仪离心机(强磁磁铁)100ml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玻璃棒等玻璃仪器 四、实验步骤 1.称取13.90g FeSO4.7H2O,用一定的蒸馏水溶解,于1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Fe2+的溶液,置于65。C的恒温水浴中水浴加热; 称取23.67g FeCL3。6 H2O,用一定的蒸馏水溶解,于1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Fe3+ 的溶液,置于65。C的恒温水浴中水浴加热; 称取8gNaOH溶于一定的蒸馏水,于100ml容量瓶中配制NaOH溶液; 称取2g NaOH溶于一定的蒸馏水,于100ml容量瓶中配制NaOH溶液; 2.纳米Fe3O4的制备 1)取43.10ml 1.00mol/L Fe2+溶液和43.10ml 1.75 mol/L Fe3+溶液混合,保证[Fe3+]:[Fe2+]=1.75:1;快速搅拌, 滴加5 mol/L NaOH溶液至pH = 7,此时有棕色颗粒生成。再滴加0.5 mol/L NaOH溶液至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