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论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论文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论文

导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而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理念与建设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本文对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现状与今后的建设方向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具体要求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态理念的不断发展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与思想保障。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又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1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

所谓宜居,顾名思义,就是适合人类的居住与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促进居住者的健康发展与综合发展,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发展需求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承受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过于看重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频繁发生,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1]。

2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现状

就当前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效果来看,很不乐观。一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在很多地方只是被当做口号来使用的,并没有真正的落实下去,没有作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具体应用。二是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尚且无法做到协调发展。且由于地方领导关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理念的淡薄,过于追求建设速度,导致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事倍功半。三是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规划与配合不够合理,如涉及到的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建设内容,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2]。

3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方向

3.1经济繁荣型城市。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作为依托,这是毋庸置疑的。生态宜居城市势必会是一个经济繁荣型城市。当然,这个繁荣是合理的,而并非泡沫。经济繁荣是建立在产业结构合理,经济生活稳定,人民生活富足,生态状况良好的基础上的。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注意经济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生态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3.2生态文明型城市。作为生态宜居城市,一定要有满足人类发展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这需要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意发展质量与效率;同时,注意科学合理规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公共绿地、

水域、林地的规划与治理。另一方面,需要作为居住者的每个人提高自身的环保理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城市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4]。3.3公共安全型城市。宜居城市,一定要让人们有安全感。城市的长治久安是其发展状况的综合体现,所以,要注重城市的安全治理,要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使其不敢犯、不想犯、不能犯,为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城市的长治久安,使城市具备健全的应急设施与应急经验,当灾难来临时,可以最大程度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3.4交通发达型城市。交通,既包括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包括城市内部的道路建设。需要合理的规划与统筹。航空、铁路、公路、地下交通等诸多交通方式如何协调配合,如何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情况,如何解决因机动车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都是建设交通便捷型城市需要面临的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道路建设质量。科学布局加油站、气站、充电桩等资源补给站点。合理规划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的衔接配合,充分合理的利用交通资源,促进交通发达型城市的建立。

4小结

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其建设道路的发展任重道远。

本文对生态宜居城市内涵与发展现状作了具体说明,从建

设经济繁荣型城市、生态文明型城市、公共安全型城市、交通发达型城市四个方面对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钱晓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伦理意蕴———以湖州打造宜居城市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4):58-62.

[2]边莉.加快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14(1):11-12.

[3]吴彩容,禤德明,陈俊杰,等.佛山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居民满意度调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5):74-80.

[4]刘语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0(6):51-52.

:李善锋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都市圈生态文明论文

都市圈生态文明论文 1大伦敦都市圈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 大伦敦都市圈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解,广义的大伦敦都市圈是指“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都市圈,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狭义的大伦敦都市圈是指伦敦市和32个伦敦自治市,共33个次级 行政区。伦敦以英国的首都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 中心之一,占地约1600km2。它拥有伦敦股票交易所和众多的 商品交易所,在伦敦总就业人口中,有80%的从事金融保险业,远 多于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本文的研究主要以狭义的大伦敦都市圈为研 究区域。 1.1生态文明的缺失阶段(1940年以前)伦敦最早的起源并没有 确切的记载,但伦敦作为一个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至少有2000年 的历史。伦敦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开始了它近3个世纪的工业文明,但工业文明给伦敦戴上了“雾都”的帽子。其实早在中世纪,伦敦就 已经出现大量煤烟而造成的污染气候,但以煤为动力的工业革命开始 以后,市区的工厂高烟囱林立,居民使用烧煤取暖,烟尘与雾混合变 成黄黑色,笼罩在城市上空,多天不散。20世纪60年代之前,伦 敦已被全世界称为“雾都”。在1940年以前的伦敦,其生态环境 恶化到非常严重的水准。有人这样形容:“即使街头路灯明亮,但能 见度仍然很差,看不清10米以外的东西。在人们的眼前总感到模模 糊糊。”这与中国近年出现的雾霾非常相似。虽然此时伦敦的工业文 明水准很高,但生态文明糟糕到不能再糟糕的水准,人居环境质量严 重下降。 1.2生态文明的萌芽与发展阶段(1940—2000年)1944年,阿伯克隆比受区域规划思想的影响,主持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特 大型城市区域规划《大伦敦规划(1944)》。编制的前提因为伦 敦市区的人口拥挤、产业分布过密,并没有把环境治理作为规划编制 的主要出发点。编制的出发点是控制伦敦市区的工业数量增加和规模

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

探析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 产物,应该是一个日渐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越来越舒适的一个人类聚居环境。而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产业化的不断变形,城市的开发与建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让人们不容忽视,一方面人们对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城市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所以建设与规划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成为了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各宜居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生态问题进行 论述探究,从而探析现代生态宜居型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宜居城市;现代生态;城市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the city as a social development product, should be an increasingly satisfy people life needs, more and more comfortable a human settlements. and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s well as the c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constantly deformati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not allow to ignore, on the one hand, people to the comfortabl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is higher and higher, on the one hand, the urbanization brings many problems, so the construction and

浅谈小城镇生态宜居建设论文

浅谈小城镇生态宜居建设论文 本文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大城市就是小城镇未来”的思想模式下,小城镇的建设不可避免的仿效大城市。“广场求大、街道求宽、建筑求高、风格求洋、速度求快”,这种建设的结果打乱了小城镇传统的空间肌理,建设或者纷繁复杂,或者整齐单调,反而丧失了个性的城镇形态与生活精神,丧失了形成独特个性优势的机会。 (一)对于道路结构,应当弱化道路分级,重视道路功能。小城镇的道路系统不象城市那样复杂,却是各种社会活动发生的空间。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与道路的功能密切联系。“马路经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设计步行街来解决。“前院需求”可以促进居民交往,通过忧化建筑设计和加强街道管理来解决。 (二)“以人为本”的小城镇结构,必定是采用非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系统。从小城镇的规模大小,空间尺度,就业方式来说,非机动交通是能够满足需求的。从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社会安全和谐方面来说,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

(三)从体现小城镇的生态考虑,采用“窄路密网”的道路构架是合适的。因为缩小道路宽度,增加路网密度是解决镇区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小城镇没有大中城市的规模,不需要宽阔的快速路进行远距离沟通。镇区内部的功能分区也较为简单,生活节奏缓慢,不会产生大量的快速交通。以道路通行速度作为路网设置标准是不合适的。并且,西方城市的实践证明,在道路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窄路密网”拥有更高的交通效率。如巴萨罗纳的路网被认为是欧洲规划最成功的范例,道路间距最大只有130米。 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常常忽视环绕四周的乡村景观在城镇环境中的重要价值,乡村景观被贴上“落后”的标签,片面追求城市形象。很多小城镇的建设中为了建设便利,任意开山取石,河道裁弯取直,夷平山体,填平湿地。盲目追求城市环境,大面积硬化地面,随意固化河流堤岸。小城镇中的坑塘沟渠,树林绿地,这些联接城乡的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破坏,失去了作为乡土生物栖息地和城镇中自然保护地的功能与价值。这样的建设方式割裂了城乡景观、破坏了传统空间,使得小城镇面貌“不乡不城”,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使居民和外来者失去对小城镇关键性生活价值追求的体验。 (一)小城镇应该树立新的历史观。虽然从行政建制上说,不少小城镇最多只有几十年的建设历史。但就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社会经历了几次社会转型,小城镇也经历的若干发展阶段,每个发展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 2、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 3、考现学在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 4、中小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5、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全文总字数:22781 字 篇一: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 摘要:本文主要以绿色生态型的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绿色生态型建筑以及其设计理念,然后对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旨在加强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 1前言 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愈加关注绿色生态理念,重视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加强建筑的绿色生态性设计,结合其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提高设计的生态化,满足新时期的建筑需要。 2绿色生态型建筑简述

绿色生态型建筑,指的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建筑。这种建筑类型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为中心,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实现对对气候、空气、光照、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等条件的充分利用,为人们创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型建筑。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将节能环保作为建设的核心,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现阶段,这种绿色生态型建筑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绿色生态型建筑也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3.1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时人们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与很多现代化建筑中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相比,不仅不会对生态环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在人为环境中产生的身体不适、皮肤干燥和亚健康等问题。因此,在绿色生态型建筑中,将自然因素作为设计的动力,提高了设计的效果,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点遵循的理念。 3.2使用感受舒适化 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高质量的生活产品是人们关注的内容。而建筑作为一种功能性商品,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绿色生态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信息学、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WTT整理的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论文1 摘要:文章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基于ArcviewGIS的信息提取、数据库的建立、成果整理与数据挖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监测要点,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GIS技术的认知,提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畅性。 关键词:GIS技术;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够对区域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提升整个监测过程的有效性。 1、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 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在对区域内部进行监测摄影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提前了解,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云量在10%以内的天气进行影像勘察,并且区域内的云雾不能对地形进行遮挡。在监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对于采集到的图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修正工具为DEM,并且修正后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m以内,而图像配准误差应用过程中,误差单位需要控制在0.5个像元内。 (2)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性的坐标系统,从而准确了解各个控制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坐标系统以高斯坐标系统为主。 (3)在绘图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了解区域的基本情况,可以构建不同地貌、地类的特征图斑,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应用,而各个类型的图斑数量需要超过10个,并且在分类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大相邻法对其进行合并,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应用结构使用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变化图斑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0%以内,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使用。 2、基于GIS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要点 2.1数据预处理 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时,数据的采集属于基础应用环节,但是在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共10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一): 城市化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我这有个不是城市化的. 生态文明一直都是我们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生存,生产的条件.和蔼可亲,美丽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我们坚持以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为一个梦寐以求,美丽的目标. 这几年,我们一直向着这个目标所努力,可是因为人们滥砍伐树木,不知有多少的小鸟无家可归,不知有多少的地区因为没有树木挡风沙而不断黄沙连连;可是因为人们无节制的浪费水,不知有多少清澈的小河失去了躯体,变成了干巴巴的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小鱼因为失去了家园而死在了干巴巴的土地上;可是因为泥土,砖瓦覆盖的烟囱喷出有毒的气体,以往那个令人怀念的,蔚蓝的,清新的天空被抹上了一层总是掉不下去的“黑纱”,那些带着各种香甜气味的空气也变得无影无踪;可是因为一片一片,一堆一堆的白色塑料袋,飘在了树枝上,飘在了草地上………不知有多少外国游人摇着头,离开了只剩下一群面色尴尬的人的旅游景点;可是因为多少双伸向小动物的“魔爪”,不知有多少小动物因为失去家人而默默流泪,不知有多少动物学家因为世界上仅剩下的几万种动物而不断摇头;可是因为人类没完没了的向大自然索取一切,不知大自然是如何惩罚贪婪的人类,不知地球是如何数着自己剩下的年岁而叹气;因为人类随意破坏我们的家园,违反了自然规律,不知电视上出现了多少幕令人掉泪的场景,不知地球是如何大发雷霆,用各种自然灾害来惩罚贪婪,无知的人类………….. 如果把无限,未知的宇宙空间比做一片大海,那么地球就是这片汪洋大海中的一艘孤孤单单的,唯一一条载有几亿人生命的航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驾驶它的钥匙,驾驶它的资格,作为一名合格的乘客,我们要齐心协力帮助这艘船,不管前方的海啸多么猛烈,不管前方是冰山还是土地,我们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做到一切!如果当船漏水了,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可能你们会说,什么草木葱茏,什么绿

【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关键字】建设 生态城市建设论文 浅议生态城市建设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人居环境,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追求。本文通过论述生态城市建设,反映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内涵;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目标 1 前言 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道萨迪亚斯的人类环境生态学,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理想型城市的向往,人们一直在追求探索着理想的生活住区。在中国,无论是劳动人民对自然规律经验积累的风水理论和技术,还是古代圣哲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都映射着古代城市建设中人们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当早期传统聚落的生态化意识觉醒,人类对与环境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工业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及世界资源能源危机,迫使人类重新认识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生态城市(Ecopolis)作为面向未来城市新的发展模式被人们提出,它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 生态学家O.Yanitsy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其中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能够充分发挥,技术和自然充分融合,同时人的健康和环境质量同时受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资源良性循环。“生态城市”与普通的现代城市有着本质的不同,生态城市中的“生态”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蕴涵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内容,包含了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社会、经济、自然持续发展为根底而存在,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复合系统。 2生态城市的概念 麦克哈根认为,如果要创造一个善良的城市,而不是一个窒息人类心灵的城市,我们需要选择城市和自然,缺一不可。两者虽然不同,但相互依赖,两者同时能提高人类生存的条件。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建立的一个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系统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想人居环境。 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在该计划的倡导下,“生态城市”已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代表着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是自然、城市、人类融和的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的结构。 3生态城市的内涵 3.1生态城市的核心是和谐 在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城市及区域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才会相协调,实现人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高度的和谐。因此,建设现代生态城市,须立足于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生的根底上,把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城市及区域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生态城市环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一)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的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 破坏。因此,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意义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城市的 发展,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然选择。城市生态园林 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减轻城市的污染程度,提升城市的生态 环境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 活品质。同时,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也有助于扩大城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要素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植物群落、水域系统、废弃地区等。其中,地形地貌是园林设计的首选,它会直接影响基地 的园林格局,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设计出多种不同性质的城市 生态园林。植物群落则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点,通过植物群落的 分布与布局,不仅可以打造美轮美奂的景观,同时还能够防止土壤流失,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水域系统也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让城市的水资源得 到更好的利用。例如,在城市公园中设置小型池塘、喷泉等水体景观,不仅可以增添园林内部的美丽,同时还能够改善空气品质,促进植物 生长。废弃地区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资源,如废弃码头、废弃 矿山等,可以大力发挥园林设计的特长,成功地转化为城市生态园林。

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具体实现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需要从政府推动、市民参与、专业团队设计三个层 面进行具体实现。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制定相关政策,争取政府资金的支持,设立应急基金等。市民在城市生态园林建 设中也应该积极参与,既可以通过志愿服务进行绿化工程的实践,也 可以针对一些污染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专业团队则是城市生态园林 建设的关键,它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支持,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 眼光。 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未来展望 未来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将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市民多元化 需求。其次,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将会运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智慧园林、虚拟现实等。最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也将向着国际化 发展,加强与全球化交流合作,对中国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建设美丽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 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引起各个 方面的高度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112.23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165.7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 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期待和利益的。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运用论文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运用论文 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因为受到居住区规划及环境的影响,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很多问题。随着生态理念的逐渐实施,解决了居住区规划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目标。 关键词:生态理念;居住区;规划设计 1生态型居住区的含义 生态学原理是发展生态型居住区的前提条件,并作为生态型居住区的指导思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利用生态技术,在建造和应用生态型居住区过程中降低资源消耗率和环境破坏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平相处的目标,给人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氛围。生态型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比较,生态型居住区要想具备生态型特征,就要建立在住宅单体生态化与居住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另外,生态型居住区要遵循自然规律并将其完全展现出来,与人性化设计要求相符,从而实现居住优化的目标。 2生态居住区的特点 生态型居住区具有健全的生态系统,居住区内部不仅可以独立运行,还能完成与外部生态系统的对接工作,满足居住区内所有住户的居住与环境需求。生态型居住区不但要符合住户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要求,还要使居住区内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群体相结合。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呼应、自然要素与人文景观相互配合,社会和谐是生态型居住区的主要特征,社会基本单元包括城市居住区,社会性能极强。此外,生态型居住区也要符合传统居住区的标准要求,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娱乐设施供人们休息放松,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气氛,加强住户之间的情感沟通,促进住户区和居民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济高效、健康舒适是生态型居住区需要具备的主要特点,经济高效指的是住户区在运行各个要素的过程中,可以降低资源消耗

北京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

北京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已成为摆在北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北京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展开论述。 一、北京的生态环境 北京是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北京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垃圾、空气污染、水资源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北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 空气污染 北京是中国著名的雾霾城市之一,空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北京的难题。交通尾气、工业排放、燃煤取暖等因素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形象。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北京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限行限号、推广清洁能源车辆、淘汰高污染燃煤锅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2. 水资源紧缺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北京市已经多年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等,有效缓解了北京的用水困境。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但在城市建设和农业开发过程中,一些珍稀物种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威胁。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北京市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区的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大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北京的宜居城市建设 宜居城市是指人们在城市中舒适安居、便捷出行、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生活丰富的城市。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要建设成为宜居城市,需要在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功夫,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1. 城市规划和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 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生态文明,是指人类 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 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 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 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 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它是工业文 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 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 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 然灾害频发。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 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 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思考,它是人类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而造成的一系列资源和环境破坏所进行反思的结果。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但却带来了资源的高生产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而进一步威胁了子孙后代的生存。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和谐性和可持续性两个个方面: 和谐性指的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和自然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取决于人与人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让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要符合生态法则,必须改变以往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 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追求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经济运行生态化,改变高投入、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态文明倡导人类克制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选择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

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论文(全文)

城市人居环境进展论文 一、南宁市城市人居环境进展现状 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特别性,南宁市产生了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相互交汇、川滇方言与粤语方言并行不悖、汉族生活与壮族生活高度融合的奇特人文景观。在城市的人文建设中,南宁市根据汉族文化与西南文化、岭南文化、东南亚文化、壮乡文化交融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个性特色和城市精神,把南宁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地方风情、风俗习惯、文化脉记和独特景观放到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按照打造“ZG绿城”、“ZG壮都”、“ZG 糖都”、“世界民歌之都”的要求,把南宁建设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上,南宁市提出了“发扬能帮就帮的南宁精神”这一城市口号,充分发挥南宁特有的城市包容性、宽容性、互助性等特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的社会主义道德,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语境中给予新的诠释,以良好的素养文明迎接经济与社会进展的浪潮。 二、南宁市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一)自然环境地利人和南宁地处南宁盆地,物产丰富;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原始常绿森林众多,呈现出一年四季绿树围绕的景象,这是南宁先天性的自然条件优势,即“地利”。南宁市以建设“一水”、“二山”、“二环”、“二XX”、“六保护区”、“十森林公园”、“二十生态主题园”、“400万亩公益林”、“900万亩商品林基地”等一批森林城市工程为载体,结合城市园林绿

化系统,在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制造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森林城市进展模式,这是“人和”。自然环境的“人和”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城市噪音操纵、水环境与水流域的监测与治理、空气质量保护等,环境质量日益提升,在城市化污染的全国现状中逆向进展。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惠及了南宁市的市民生活,也为南宁带来了川流不息的游客与投资商,推动了城市总体经济的进展。 (二)社区建设乏善可陈南宁市社区环境建设还处于进展阶段,现阶段仍无法令人中意,面临如下问题。(1)社区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南宁市鲜见将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工作重点任务内容的社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较少,每个社区配备的干部所面对的居民数目巨大,导致力不从心,拖缓社区文化建设步伐。(2)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由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南宁市不同社区之间的条件差异较大,有的社区的设备陈旧,有的社区面积小而无法提供必要的社区活动与居民交流场所;社区进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布性差异,如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新区,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十分崭新齐全,但在面积更大的旧城区,大部分小区的设备年久失修,已无法使用或存在诸多安全隐患。(3)缺少社区建设的精品示范与指导方针。南宁市提出了“能帮就帮”的城市口号,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在具体的建设上,各社区治理间缺乏统一的规划与交流,缺少精品社区建设的带动作用,缺乏必要的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2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发展理念和行动。在当前全球环境恶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焦点和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实施途径。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环保机制,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水平。另一方面,还需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收集,加强环境监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只有人民群众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因此,政府应积极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际合作。生态环境问题是全

球性的,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只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才能更好地解决全球的环境问题。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 景下,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只有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统筹资源利用。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在生产、生活和城市规划中,要注重节约资源的使用,鼓励发展绿色技术和低碳经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生态系 统是维系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禁止非法的破坏和开发行为。同时,要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 一种经济模式,它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能保持生态平衡。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开发环保技术和产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环境监管。环境监管是保 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的环境监管体系,加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关键字:生态文明;现状;环境保护 一、当前我国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 该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蓝天碧水、惠泽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让我们的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代价,江河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青山绿水成为人们的孩童记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强烈生活需求;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在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框架下,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就总体指导思想而言,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体现出了更宏大、更宽广的执政情怀和治理视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就我国而言,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有: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沙灾,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严重,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城市噪声超标问题; 二、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 战;2011年1月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接受调查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中国位居第133位,列全球倒数第12位;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在全球接受调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列全球倒数第14位;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崇拜各种自然之神,就讲究“天人合一”,提供给人们一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尺度;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 三、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 生态问题是个全球问题;人们曾轻率地把自然界的存在仅仅看作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于是,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缺失、物种多样

生态文明建设议论文(通用22篇)

生态文明建设议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议论文(通用22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应用极广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那么优秀的议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文明建设议论文(通用2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共存状况的形式反映,更具体表征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说到底,一个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绵阳,无论经济体量多么庞大,也谈不上真正步入了高度文明的发展之路。反之,若要实现绵阳的永续发展、建设好美丽绵阳,那么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4000年前,大禹治水以定九州。4000年后,大禹的故乡绵阳,再次以新的精神气质治水。为什 么从治水开始?因为治水是目前最突出、最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扎实推进绵阳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治水就是一个最直接的实践和练兵。不管是人类还是动植物均离不开水,干净清澈的水是确保每一位绵阳人民身体健康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于水源的治理势在必行,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生态环境友好指数,让百姓居住更有安全感,生活更有幸福感,创业更有成就感的根本保障。 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绵阳需要发展,更期待建设一个“美丽绵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绿树常存的环境。这不仅仅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更是今后几代人需要奋斗的方向。对绵阳治污,应重点引导,农村居民。目前绵阳的农村的生活水平在显著提高,但生产生活垃圾量增大,使集中回收和治理成了难点,这不仅对农村的土地质量、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生活。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除了作为发展的背景因素外,事实上,对于许多产业来说,生态环境因素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比如对于旅游业来说,好的环境带来的就是“人气”和“名气”,带来的就是“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对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也有利于延长资源的使用 周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务必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资料,又包含精神文明的资料: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用心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完美;人类要自觉、自律, 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资料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水利论文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水利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就目前而言,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导致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发展相协调。本文整理了8篇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供各位学者们参考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论文(汇总8篇)之第一篇: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提升以及经济迅猛发展, 也积累了大量的越发严峻的环境

问题, 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群众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为了能够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重要关系, 并对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策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为城市居民迅速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与生活享受。但在过去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也往往伴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问题。 单纯的经济建设或单纯的环境保护, 都无法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朴素要求。如今, 世界各地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均日趋严格, 更是凸显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值得每一位关注城市发展的人去认真研究和探索。

1 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 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人作为城市的主体, 也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其生活与生产活动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的《2011年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与气候变化》指出, 城市已成为全球环境污染最主要来源, 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左右。究其原因, 大抵是因为在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 城镇人口的规模也日益庞大, 庞杂的人类活动将会增加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 而多年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更是给城市及其区域生态环境积累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问题。当这些环境负载超过了城市所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时, 就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弱化或衰竭, 并对人类产生反作用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