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精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2).docx

精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2).docx

精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2).docx
精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2).docx

保护生态环境 - 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共同的母,大自然是我以生存的境,而丰

富的自然源是大自然我的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

速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境的破坏,使很多源。

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展,人来当然是好事,

可是在一定意上来,也是生境的破坏。自然源的减少;植

物的;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高峻,地理特殊,

野生植物源、水源和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之称。里不是南、南地区的“江河源” 和“生源”,是中国乃至半球气候的“启器”和“ 区”。

政府高度重西藏的生建与境保,加西藏的生建与

境保,促西藏、社会可持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量,做

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以来,西藏的生建与境保作西

藏代化建的一重要内容,与展、社会步、人民生活的提高

同步推,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境的状

(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 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

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

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

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

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

综合影响 ,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问题 , 突出表现为 : 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

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

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 立方千米,近 30 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 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 21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

土地面积的18.1%和 36.1 ;2 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 亿亩 ,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 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 1.7 亿亩 3。随着工

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发展的

战略定位,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

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

基地、重要在和谐、共处、互利、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背景下,

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景象。西藏因

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经济社会较我国内地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尽快摆脱落后面貌,迅速走向现代化,是西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必然要求,也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西藏地处青藏高原,

地理环境特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良好的调节能力,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

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推进

西藏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保护西

藏蓝天碧水的必然选择;更是西藏人民与祖国人民同步实现

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三、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基本措施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调整空间格局。充分考虑资源环

境条件和发展差异,统筹规划国土利用、经济布局、人口分

布、城镇化格局和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

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

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1、积极稳妥推进生态搬迁。

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着力

抓好大江大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样性

保护,确保西藏环境持续优美。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

度,实施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

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继续推进矿山迹地生

态恢复和地质灾害防治、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工程。加强自然

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强化对西藏高原典型生态系统、

原生植被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2、科学制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准入,加大整合力度,做大做强

矿产业。严格环境监管,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按

照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要求,科学

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

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实行严格的耕地、草场保护制度。加

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合理开发生物物种资源,加强外来物

种管理。

3、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的特色生态体系。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加快无公害产品、绿色

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

洁可再生能源;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发展循环经济。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旅游开发的全过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严格环境准入,所有流域、区域开发和行业发展规划以

及建设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环评制度,并把规划环评和主要污

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项目环评受理和审批的前置条件。

全面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的

环境监管,强化水泥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禁止建

设重污染项目,依法关闭能耗物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优

势矿产业、建材业、藏医药业、高原特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

等重点领域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

格上市企业环保核查。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环境监管,确保

达标排放。严格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强化放射源、射线装

置等辐射环境管理,建立健全辐射环境监测监督体系。

4、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政治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提供完

整有效的政治制度保障,政府制定重大的方针、政策;实行

重大决策;实施重点工程、建造大型楼房时首先要考虑到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做到保护优先,保护与建设并重,

实行边保护边建设的策略,有效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对违规开采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惩,避免过度的环境破

坏和资源的浪费,从而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

障和政策支持。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及时统一发布环境

信息。加强环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环境应急预案,配备救

援物资和装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加强自治区生态环境

监测机构及自治区、地市两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监测和处

置救援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和队伍。加快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

设,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环保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资源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生态补

偿、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等重点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实

用技术和对策建议

5、建立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为建设生态

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按照《西藏自治区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逐步建立政府

引导、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网络,同时要不断扩大环境保护新闻宣传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进一步丰富环境文化产品,举办多层次环境保护宣传

活动,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逐步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队伍,与构建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西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势及要求相适应。建立覆盖全区主要城镇、重点区域、重要江河湖泊的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和辐射连续自动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涵盖各种环境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

建设美丽西藏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积极推进数字环保建设,加强环境信息、统计、宣传教育

能力建设和地市及县级环保部门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

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都要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所涉及

的教科书中必须列出生态文明的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学习人员提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生态文明知识,

使每个人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特别是对处于幼儿园学习阶段和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生态环

境保护的知识,让他们从小了解生态保护的现状、破坏环境

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建设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

提,关系到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幸福与安康,对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社会,就是

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个公民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

动中去,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公民的自觉行动;让生

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使每个公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与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抗争到底;让绿色生活

的习惯扎根在每个公民的习惯当中,使整个社会变成和谐、

节约、绿色的新家园。

四、西藏生态保护已经取得的成果

2013 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

意见》并实施,逐步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之后,西

藏全面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

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

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

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据统计, 2011-2014 年,全区共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含封山育林 )392.45万亩,占规划目标数的100.63%,其中完成

人工造林193.54 万亩,封山育林198.91 万亩。西藏森林覆

盖率由 2002 年的 12.37%增至目前的14.01%,10 余年间森林面积增加了195 万公顷,相当于 1.95 万平方公里 ; 建成各类

保护区 47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41.37 万平方公里,占

全区国土面积的33.9%,居全国之首 ; 森林覆盖率达11.91%,活林木总蓄积量居全国首位 ; 各类湿地面积600 多万公顷,

居全国首位 ;125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 种国家重点

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得到很好保护。拉萨市环境空气

优良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推广电能、沼气、太阳能等替

代能源使用,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率达到58.7%

五、保护生态环境对建设美丽西藏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一样,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西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关系到西藏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也关系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发展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及子孙。在未来的发展中,西藏各族人民在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只要共同保护环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西藏的碧水蓝天将永在,西藏的美好明天将到来。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5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环保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 为贯彻落实2010年6月2日省人大修改通过的《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中机动车排气检测管理的有关要求,我厅制定了《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简称《工作办法》)。《工作办法》通过了省政府法制办规范性文件审查(粤府法函〔2010〕970号),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工作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辖区内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开展工作。原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委托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开展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检测的通知》(粤环 — 2 —

〔2006〕82号)同时废止。 附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 3 —

附件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机动车排气污染 定期检测委托的工作办法 一、工作依据 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是指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受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委托,按照规范对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定期检测。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技术依据为《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3847-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在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稳态工况法)》(DB44/592-2009)、《在用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加载减速工况法)》(DB44/593-2009)、《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简易瞬态工况法)》(DB44/632-2009)、《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怠速法)》(GB14621-2002)及《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9758-2005)。 二、工作职责 (一)受理机动车排气污染定期检测委托申请。 (二)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并提出审核意见。 — 4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铁的冶炼,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练结合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矿物的图片,从而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

一、金属资源概况(板书) 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含量 二、铁的冶炼(板书) 1、铁的冶炼史 2、铁的冶炼 [探究与活动] 铁的冶炼 讨论:如何将铁矿石炼成铁?以赤铁矿为原料可能使用的方案: 方案一:加热使Fe 2O 3发生分解反应 方案二: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 2O 3中的“O ” 方案评价: 方案一:要使Fe 2O 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 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 2O 3分解还须在非空气氛围中 进行,成本太高。 方案二:比较切实可行, 讨论:选用什么物质才能使Fe 2O 3失去“O ”呢? 讲解:H 2、C 、CO 等都符合条件,考虑经济效益等因素,一般选用C 或CO 反应原理Fe 2O 3 +3CO==3CO 2+2 Fe 多媒体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多媒体演示:高炉炼铁过程。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高温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对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现状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2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和36.1;2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亿亩,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1.7亿亩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广东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广东环境保护厅

附件2 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14-2017年)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省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空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浓度明显下降,但以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二次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光化学烟雾污染时有发生,区域性灰霾天数维持在高位水平,呈现出酸雨频率高、臭氧浓度高、细颗粒物浓度高和灰霾天气严重的“三高一严重”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特征。以珠三角地区为例,2013年珠三角城市O3-8h的第90百分位数为123~191微克/立方米,其中6个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PM2.5年均值为38~55微克/立方米,区域平均值为47微克/立方米,全部城市超过二级标准限值。VOCs作为臭氧和其它细粒子形成的共同前体物,如何有效控制区域VOCs排放总量,是解决光化学污染、城市灰霾等复合大气污染问题、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明确提出“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1

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环发〔2014〕107号)中明确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列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指标,要求各地区“2014年制定地区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任务要求,大力推进我省重点行业VOCs的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具体指导和推动今后三年全省VOCs污染控制的各项工作,有必要制定并实施《广东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工作过程 2014年7月,成立《实施方案》编制组,广泛开展资料搜集和文献调研,整理分析各行业排放特征及污染控制相关资料,确定重点行业范围。 8月,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VOCs重点监管名录为基础,梳理了广东省VOCs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初步名单,分行业设计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有机溶剂使用及排放控制登记表。 8月下旬,省环境保护厅下达通知至各地市,要求对重点企业监管名录进行核查,组织填报重点企业VOCs排放及控制基础信息。同时,编制组选取珠海、江门、广州3个地市,对拟新增的纺织印染、合成纤维制造、医药化工3个VOCs重点行业开展了重点企业的实地调研。 2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优秀教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知道—些常见的含铁、铝、铜等的金属矿物质。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知识点梳理 一、几种主要的金属矿物——矿石 金属资源的存在方式: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大多数金属化合物性质较活泼,所以它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少数金属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 矿石: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 常见矿石名称与其主要成分: 二、铁的冶炼 1.钢铁生产的发展 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古代和中世纪的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们就开始了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金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超过1亿吨,跃居世界首位。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仪器:铁架台(2个)、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赛(2个)、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赛、导气管。 (2)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

(3)装置图: (4)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并固定;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④给氧化铁加热;⑤停止加热;⑥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5)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6)化学方程式: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2CO+O 2 点燃 2CO 2 Ca(OH)2+CO 2=CaCO 3↓+H 2O (7)注意事项:与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顺序一样,即先通入CO 再加热,实验完毕,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 (8)尾气处理:因CO 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原则是将CO 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 2或收集备用。 3. 工业炼铁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CO )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3)主要设备:高炉 (4)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C+O 2 点燃 CO 2 2CO+O 2 点燃 2CO 2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CaCO 3 高温 CaO+CO 2↑ CaO+SiO 2 高温 CaSiO 3 注意: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 知识点三 含杂质化学反应的计算 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X 纯物质质量分数 4.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2)将纯净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的通知 藏政办发〔2009〕60号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的通知 索引号信息文号生成日期 1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藏政办发〔2009〕60号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日 西藏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 为了规范我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审查工作,确保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质量,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建设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审查办法》等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凡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应当遵循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有利于自治区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审定批准公布工作。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包括自治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在内的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组成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承担对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审、复查工作。 三、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由申报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评审委员会论证后,提出审查意见,符合条件的,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四、对于跨市(县级)、县的风景名胜区,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向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对于跨地、市(地级)的风景名胜区,由涉及到的地(市)级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协商一致后联合报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五、申报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面积原则上应在8平方公里以上。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应设置专门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或临时筹备机构。 六、申报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关于申报设立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的请示(30份);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120号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7月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 2013年7月2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

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据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第九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调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审批机关不应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金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污染防治 【发文字号】鄂环办[2014]164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4.05.30 【实施日期】2014.05.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 见》的通知 (鄂环办[2014]164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依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办【2013】106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4年5月30日关于全省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2013年以来,全省不同地区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的重污染天气,造成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在当前异常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下,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则是强调提前预警、及时响应,采取强有力的应急管理措施,减缓重污染程度,避免重污染天气的持续恶化,保护公众身体健康。 (二)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地方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实行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是政府的专项应急预案,是由地方人民政府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各方面关系,从组织机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

精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2).docx

保护生态环境 - 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共同的母,大自然是我以生存的境,而丰 富的自然源是大自然我的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 速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境的破坏,使很多源。 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展,人来当然是好事, 可是在一定意上来,也是生境的破坏。自然源的减少;植 物的;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高峻,地理特殊, 野生植物源、水源和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之称。里不是南、南地区的“江河源” 和“生源”,是中国乃至半球气候的“启器”和“ 区”。 政府高度重西藏的生建与境保,加西藏的生建与 境保,促西藏、社会可持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量,做 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以来,西藏的生建与境保作西 藏代化建的一重要内容,与展、社会步、人民生活的提高 同步推,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境的状

(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 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 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 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 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 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 综合影响 ,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问题 , 突出表现为 : 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 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 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 立方千米,近 30 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 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 21 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 土地面积的18.1%和 36.1 ;2 西藏的草原总面积12.44 亿亩 ,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 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 1.7 亿亩 3。随着工 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 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局 西藏日报20030326第2版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土地总面积120多方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l/8为中国第二次省区。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西藏不仅是我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我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全球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一、西藏的生态环境特征 西藏的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突出的地方特色,其原始性、多样性、特殊性、地域差异性、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由于地处高原,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脆弱性、干燥性和不稳定性等劣势。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优势 l、西藏生态环境的高原性与特殊性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质历史最年轻和海拔高度最大的特点,是世界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单元。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生态与环境的组合体,使得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高原性,产生世界上所没有的许多特殊的优势环境资源和生态资源,为西藏高原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2、西藏生态环境的原始性 西藏幅员辽阔,人口密度低,是我国地广人稀,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许多地方迄今仍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生态环境处于原始状态;还有不少地方,虽有人类活动,但活动强度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有利于建设国家级和世界级水平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 3、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西藏地势变化明显,地貌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和形形色色的生态环境类型,既有从热带到寒带的生态环境类型,又有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的生态环境类型,同时还有多样性的人工生态环境类型和原始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类型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和多样性生物物种资源的形成与发育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为西藏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4、西藏特殊自然生态环境与特殊人文环境的融合性。 西藏的高山自然神奇风光与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和文化胜迹的有机融合,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人合璧的壮丽而又神秘的旅游瑰宝,为建立具有世界水平的旅游圣地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也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5、西藏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域差异性 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地理分异,使西藏生态环境资源(主要为农、林、牧)的地区差异明显。耕地集中在藏中南部地区的河谷地带,而广大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形成了几乎清一色的牧业;东部和东南部山地区是林地集中分布区。这种强烈的生态环境资源的地区反差有利于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在自然分异基础上形成完善的劳动地域分工。这种生态环境资源地域差异性是西藏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 此外,作为生态环境资源的高原强光照和强太阳辐射形成有利于植物和作物生长的“热岛效应”,表现为西藏高原温度、积温有效性和太阳有效辐射等比同纬度东部地区相同高度高,其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万kg/hm2,森林平均生长量达4.46m3/hm2·a,这些现象均为其它地区所少见。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成立省环保厅应急与信访办公室的通知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成立省环保厅应急与信访办公 室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鄂环办[2011]71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1.03.31 【实施日期】2011.03.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成立省环保厅应急与信访办公室的通知 (鄂环办[2011]71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应急与信访工作的需要,依据环保部《“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环发[2010]146号)的有关要求,厅党组决定成立厅应急与信访办公室(简称应急信访办),履行厅环境应急与信访工作职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厅应急信访办组成 目前厅应急信访办由6人组成:张金星、李志军、李俊华、屈华、陈实、葛红波,张金星行使负责人职责。

应急信访办办公地点: 厅主楼508室电话:87167135 厅副楼515室电话:87166810(应急、传真) 87163060(信访) 邮箱:xinfangban@https://www.docsj.com/doc/3a15248166.html, 应急信访办设立应急信访值班室,值班室设在厅副楼一楼,值班员由应急信访办人员轮流担任,主要负责受理电话投诉、接待群众来访和应急值班等,应急值班和信访投诉电话87167153。 二、厅应急信访办基本职能 厅应急信访办基本职能为协调配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组织处理环境信访事项。 具体工作职责 (一)负责全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编制、修订省环境安全应急预案; (二)负责环境应急信息通报和应急预警工作; (三)负责督导检查涉危、涉重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经营等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环境应急演练、环境应急处置和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 (四)按照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协调省内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 (五)指导、协调地方政府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协助有关单位组织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损失评估等工作;协调处理因其它事故造成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 (六)统筹谋划全省环境应急与信访能力建设,组织应急与信访岗位培训; (七)负责全省环境信访督导检查工作,受理本级和上级交办的环境信访事项并负责信息报送; (八)参与涉及环境安全的涉危、涉重等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经营的环境管理工作;

广东省环保厅关于2018年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通知

附件1 2018年环境保护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材料要求 一、申报人员必须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所提交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申报人员必须对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要求,按照《()级专业技术资格送审材料目录单》的内容和说明提交下列材料:(一)《送评材料目录单》(09版表一)1份,并贴在申报材料袋上。 (二)《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09版表二)1份。 (三)《()级专业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09版表三)要求填写简明扼要,不附页,不装订,A3纸打印,一式20份,其中1份原件,其余可以复印,全部均需加盖公章。 (四)《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09版表四)1份。 (五)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技术资格证、聘任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单位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具“与原件相同”并加盖公章),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相应页上;提供2015~2017年3个年度的继续教育证书(须从“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登记打印,并加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印章),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相应页上;在现工作单位缴交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须由所缴纳社保部门加具业务专用章, — 1 —

复印件一律无效),并贴在《证书、证明材料》(09版表五)的“其他证书、证明”页上。 (六)任现职以来获奖材料、科研成果、专利材料、论文、论著材料等各1份,并与《业绩、成果材料》(09版表六)相应页合订成册。任现职以来的论文材料,包括学术、技术或专业论文,要求申报人必须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并已发表在具有CN或ISSN刊号的专业期刊上(不含电子期刊);著作(主要编著者并已公开出版)或译著及解决专业技术难题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或实例材料。上述论文(论著)必须提交原件一份,只提交与本人相关刊物的封面、封底、目录及本人论文正文页(内容应齐全)即可,请剔除无关的内容。 (七)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1张和身份证复印件1份,并贴在《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09版表七)上。 (八)《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表》(09版表八)1份。 (九)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09版表九)以及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和任职期满考核登记表复印件各1份,装订成册。 (十)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报告(高级3000字内,中级2000字内)1份。 (十一)非首次申报同一层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交《本年度新增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表》 (本年度是指职称 — 2 —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球上 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铁的冶炼 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资料、准备演示实验8-3、课件制作 实验用品:具支试管20×15(3支)、铁架台(2)、酒精灯(2个)、防风罩一个、磁铁浓硫酸、甲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金属矿石图片、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 [教学过程] 一、铁的冶炼

分析实验现象,完成反应方程式。介绍炼铁的原理 课件展示—我国钢铁产量变化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板书设计]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 一.铁的冶炼 1.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 设备:高炉 3. 原理: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现象:红色变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涉及到杂质问题的计算 例题: 解一:1000t 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 1000t×80%=800t 设:800t 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 3CO+Fe 2O 3 高温 2Fe+3CO 2 160 2×56 800t x 562160 =x t 800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浅谈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西藏 作者:旦增格桑曲古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富。可是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很多资源濒临灭绝。这一点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动植物的灭绝;对环境的破坏……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 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加强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同步推进,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西藏生态环境的现状 (1)西藏高原气候寒冷、干旱、缺氧,90%以上国土处在高寒下,自然环境严酷导致生态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变性等脆弱性特征。

(2)西藏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地形地貌类型多样且地域差异很大,形成了从热带到寒带、从低山谷地到高原高山等多样性生态环境。 (3)西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生态安全阈值幅度窄,环境人口容量低,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成为荒漠、裸地。 (4)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着、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 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冰川的集中分布区,冰川储量5590立方千米,近30年冰川消融明显,面积减小15%以上;西藏全区沙漠化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沙化与潜在沙化土地达2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和;2西藏的草原总面积亿亩,其中一半以上的草场严重退化,1/10的草场明显沙化,西藏全区已经退化而不能放牧的草场面积达亿亩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公路铁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二、保护生态环境对西藏建设的重要性 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进一步明确了西藏发展的战略定位,使西藏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在和谐、共处、互利、可持续的生态文明背景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景象。西藏因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经济社会较我国内地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尽快摆脱落后面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构筑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兴办企业等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鼓励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严禁引进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和项目,严禁引进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第四条资源开发、生产性项目建设应优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保护水平,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量,严格环境准入和环境保护第一审批权。 第五条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第

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闩负责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审批,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统一发布 环境监测数据和环境信息。 发展改革、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保护与开发 第八条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依据自治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第九条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调控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矿产、水电、旅游等资源开发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项目审批机关不应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办理贷款。 第十条矿产、水电资源开发和交通、通信、输变电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科学设计、优化选址选线,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设置取料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和生活营地等临时设施,及时进行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文件01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文件 鄂环办[2010]175号 关于印发《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 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生态乡镇规定通知 附件: 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生态乡镇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环境保护优 化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为规范我省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申报范围 市辖区、县级市、县以下各类建制镇、乡、涉农街道等乡(镇)级行政区划单位。 二、申报条件 在申报范围内,经自查达到《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附后)各项要求的单位,可以申报。 三、申报程序、内容与时间

(一)申报程序。申报省级生态乡镇须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批准,省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所属乡镇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直接向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环保局提出申请,报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进行预验收审查。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环保局预验收合格后向省环保厅提出复核申请,并将乡镇申报材料及预验收报告报省环保厅。 (二)申报内容。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应提供以下材料:申报表、创建工作总结,创建工作技术报告、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技术报告包括:生态乡镇申报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有关监测、检测报告)以及反映创建工作情况的图片及所在地县(市、区)级人民政府申报文件、所在地市(州)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预验收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反映创建工作的音像资料等。所有书面材料应单独装订成册。 (三)预验收报告。内容包括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现场核查情况、指标达标情况、市(州)环保局的预验收意见等。 (四)申报时间。省环保厅受理申报时间截止为每年的6月30日。逾期未上报,延至下一年度申报。2010年申报材料应于12月30日前上报省环保厅。 四、审查与复核 (一)审核。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由各市(州)环保局按照要求组织预验收,将验收合格的乡镇的申报材料一式两份上报省环保厅。省环保厅组织专家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依据专家组的审核意见,对申报材料符合要求的乡镇进行实地核查。实地核查包括听取汇报、现场检查、社会调查等。 (二)公示。对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由省环保厅在门户网站或其他全省发行的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省环保厅将组织专家和所在地市(州)环保局对公示中提出的问题提进行现场调查。 (三)命名。对通过公示的乡镇,由省环保厅进行命名、授牌。 五、监督管理 (一)省环保厅对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乡镇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组织一次复查。复查由各市(州)环保局负责实施,对存在问题的乡镇实行限期整改,整改时限为半年。各市(州)环保局应于当年10月底前将本年度复查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报送省环保厅。省环保厅对各市(州)环保局的省级生态乡镇管理工作进行抽查,抽查发现问题较多的乡镇,取消其省级生态乡镇称号,并暂停受理该市的省级生态乡镇验收申请。 (二)已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应不断巩固深化创建工作,每年向市(州)环保局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市(州)环保局应在每年11月底前向省环保厅上报本

广东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 613—2009)

ICS 13.040.40 Z 60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 DB44

DB44 /613—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技术内容 (2) 5 监测 (4) 6 实施 (4) I

DB44 /613—2009 II 前言 本标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基础上制定的广东省 地方标准。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于2009年1月7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DB44 /613—2009 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集约化畜禽养殖区最高允许排水量,水污染物、恶臭气体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以及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本标准适用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按表1和表2执行。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区,其规模可将鸡、鸭、牛等畜禽种类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30只鸭、15只鹅、60只肉鸡、3只羊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根据换算后的总养殖量确定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的规模级别,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表1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 表示养殖量。 表2 集约化畜禽养殖区的适用规模(以存栏数计) 注: Q 表示养殖量。 所有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自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所有II 级规模范围内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实施标准的具体时间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但不得迟于2010年12月31日。 对其他畜禽种类的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换算比例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来确定规模级别,并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对本标准内未具体明确换算比例的其他畜禽种类,其换算比例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作出解释。 规模小于本标准规定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其污染物排放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