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力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显然,反思不赴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醒、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①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②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③在教学后的反思一—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按照布迪尼的说法,反思是自我反思,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二、同伴互助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

1.对话

(1)信息交换。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可以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信息交换途径: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

(2)经验共亨。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才会不断升值。经验分享的途径: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

(3)深度会谈(课改沙龙)。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间要有非常真诚的人际关系,大家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心灵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产生思维互动。深度会谈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

(4)专题讨论(辩论)。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同时也不断地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和扩张。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2.协作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帮助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就校本研究的内涵而言,它不同于师本研究,所谓师本研究即教师凭个人兴趣爱好所开展的研究或单个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或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校本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是学校行为,一方面校本研究致力于解决学校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即教师所碰到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校本研究也不是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它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校本研究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体现为教师作为研究者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目的。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研究虽然开展了,但学校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如故。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其中尤其要加以强调的是教师集体内部的专业争论。袁振国先生说得好,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特别是一些有威信的学校领导,一些有威望的老教师,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不同观念、不同行为的支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强调科学精神和求实态度,学校要培植学术对话和学术批评的文化,营造一个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

三、专业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相对于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的长处在于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研究人员应该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当前,要坚决纠正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排斥教学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第一,经验主义教学实践,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理论;第二,操作主义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应用做片面的、狭隘的操作主义理解,把理论完全操作化、技术化、形式化;第三,实用功利主义教学实践,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教学理论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视效应。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实践就只能在低层次上重复。实际上理论的价值不单在“操作”,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给人精神和气质上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这也是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

教师一定要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当前,要认真系统地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从专业研究人员角度讲,要树立“实践第一”的理念,自觉地、长期地深人到课改第一线中去。要在实践中,在教师的无穷智慧和创造性劳动中,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指导力强的、生动活拨的教学理论,从而既发展和完善了教学理论,增强对教学理论的信念,又为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教学理论的指导功能。

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但是对专业研究人员而言,时间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专业研究人员在开展教学现场指导活动中,要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所谓到位,就是给教师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越姐代泡,不包办代替。越位的指导(包括提供过细的教参)也许会急教师一时之所需,但会导致教师产生惰性和依赖心理,从而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指导教师,单纯凭理论太抽象,指导往往不到位;单纯凭经验,手把手地教,容易越位。旧的理论和经验都失去了指导的资格。

教师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专业研究人员无论怎么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导为了不导”专业研究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来进行指导。当前,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那就是专业研究人员在组织和参与评课的时候,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予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予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要注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校本教研倡导的“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的涵义答案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力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显然,反思不赴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醒、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①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②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③在教学后的反思一—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按照布迪尼的说法,反思是自我反思,它要求把自己看作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教师反思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使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综合素质测试及参考答案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师综合素质测试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分两小题,第1题每空一分,第2题每空2分共22分。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①,以提高②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③和④为重点,造就⑤、⑥、⑦、⑧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⑨和⑩。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是:①②③④⑤⑥。 一、1、①、党的教育方针②、国民素质③、创新精神④、实践能力⑤、有理想⑥、有道德⑦、有文化 ⑧、有纪律⑨、建设者⑩接班人。 2、①课程功能;②课程结构;③课程内容;④课程实施;⑤课程评价;⑥课程管理。 二、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参与校本教研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 长、学校的发展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兴盛。 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1、教师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三者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的发挥自我反思、同班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 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 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来谈。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 力。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态度都得到发展。 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2)从教学与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注: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 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2、(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 (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或者:知识呈现方式转变,教学交往方式转变,资源整合方式转变,经验积累方式转变,质 量评价方式转变。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也称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三种行为方式,在校本教研中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趋势,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校本教研离不开以上三种力量的参与,在研究过程中离不开以上三种基本行为方式,只有这三种力量以这三种行为方式共同参与,校本教研才能走向深入,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高,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自我反思。 a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人的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也就是说校本教研中研究的问题是在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反思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没有反思研究问题从何而来,在校本教研中不管是哪种行为方式还是哪个环节都伴随着反思行为。 b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c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教研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落实。也就是说反思在教师成长和校本教研中很重要,校本教研要搞好离不开教师自我反思意识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把反思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自觉自愿反思,使之成为习惯,校本教研才有希望。 1.反思的进程和阶段。 反思可以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a教学前反思指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具有前瞻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前预测,课堂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或情况,看哪些还需要调整或补充,教学效果会如何。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校本研修的核心要素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和关键词。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既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校本研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实施校本研修的三个核心要素、基本形态和着力点。在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实践中,缺少了任何一个要素的校本研修,都不能称作是真正的校本研修。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中小学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各自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这种研修实效,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立。 一、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获得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看,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 每位教师的成长,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思考、改进自己教学行为----即通过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面对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展现的课程,究竟应该采取一种怎样的教学行为?没有现成的样本

给我们照抄,没有固定的模式给我们套用,有的就是研究、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并带着我们的理解和问题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判断,整理成新的认识,再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去检验,这一进程要靠不断地反思来推动其发展,进而打破过去束缚人的发展的陈规,建构新的理念、新的机制。 有专家指出,“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思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见解。 二、教师在互助合作中取得进步 实践反思强调教师的主体性,但在许多时候,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他人的帮助,才能从反思中学习,同伴的支持与挑战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他的《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他还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由此可见,教师的成长单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同伴互助有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实践之间的落差,可以引发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可以引发教师间的教艺切磋与教学研究。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发展模式的研究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师发展模式的研究》 预期成果形式:较好 研究时限:2022年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 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经常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不 断总结自己的在學科教学中的不足,或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总结教 学经验。在这里我们也学会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对于有几十年教学经验 的老师,新教师要虚心向他们求教学习,老教师也要帮助新教师不断成长,做到同伴互助教学,共同一起进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专业引领就其 形式而言,主要是教师自己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 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 有助于达到教学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 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进行帮助,不断使 老师的专业技能提高和成长。教师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专业研究人员无 论怎么指导,都不能也不应该代替教师的独立思考。“导为了不导”,专 业研究人员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独立教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来进行指导。 当前,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发展方面,一定要冲破传统教学和世俗教学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 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予鼓舞;又要把问

题说透,给人予启迪。同时还要避免话语霸权,提倡学术对话,尤其要注 意对不同思想观点的宽容、鼓励与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自我反思。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 心因素”,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 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 实施。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 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1)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 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 分析能力;(2)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 学调控和应变能力;(3)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 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 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 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 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新课程对教师的 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 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 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 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二)同伴互助。课题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

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完整版

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校本教研随之而出。校本教研提倡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可分为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教师间的同伴互助(课标、教材的研讨,备课、听课的互相探讨,学习心得交流、课堂教学交流以及共性问题的交流研讨等)、大专院校、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有专题讲座、课堂诊断、小课题的理论指导及帮助等)。校本教研的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共同问题研讨、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本文就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谈一下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的价值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教师的日常性工作。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教书,在教学过程中不反思、不研究、不改进,教学工作就不能很好的开展,久而久之,就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就会不思上进,但求无过,备课抄备课手册,上课照搬教案,不精心设计练习,慢慢的思想僵化,生活无味,精气神不足,甚至意志消沉。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联系在一起,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活力,看待学生也更加宽容,把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课堂也就更加和谐。具体价值如下: 1、小课题研究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教师的教学,需要认真解读教材、重组教材,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因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由于研究课题,教师学习课标、熟读教材、备写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都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教师的一切活动,上课前的学习与备写,课堂中的教与学以及课后作业,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教师的工作更能体现出创造的价值。如果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就可能比较苛刻,甚至在明知学生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也不切合实际的对学生进行要求,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在研究中教学,因为要达到研究的真实性和学生表现的自然状态,教师就会克制自己,学会宽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优待学习好的学生,无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心态变化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更加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想说,师生关系必然融洽,课堂教学活泼有序,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2、小课题研究丰富了教师生活,让教师生活更加有意义。根据研究需要,教师必须不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方式 “校本教研”是时下国内外流行的教育新理念,是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当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走入改革,校本教研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成为当前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已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回头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校本研究才有基础,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反思的进程和阶段。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的反思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如上完一节课,或上完一个单元的课等等)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2〉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 2 〈2〉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

关于校本教研中教师成长的三点思考

关于校本教研中教师成长的三点思考 作者:蔡强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第04期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性研究活动。校本教研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进修的真正主人,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和历练方式势必要进行深刻变革。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情呼唤,也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点:明确校本教研的三大要素 校本教研中三个关于人的要素分别是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专业研究人员。所以说,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三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与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长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针对性。 2.同伴互助是教师与教师同行的对话。 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教师之间迥乎相异的教学特质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同伴互助中要发挥积极作用,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同伴互助的形式可以新颖多样,但要注意其实效性,如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开展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教学研讨活动,成立课题研究协作小组等。 3.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的探索

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的探索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迫切需要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建立科学、高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需要各方面人员的积极参与,需要整合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人员的力量。为此,笔者认为,构建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对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教研‘三位一体’整合模式”是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为目标,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为核心要素,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一校本教研的墓础和前提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型教师队伍的形成是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校本教研只有转化成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美国心理学家波期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1.增强读书学习与教学反思的意识 首先,教师应加强学习,不但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而且要加强行为学习(主要表现为一种探索、反思行为厂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其次,教师要增强教学反思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地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形成“问题一一设计一行动一反思”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 2.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教学能力 一是要对教育观念进行反思,对隐藏在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提升,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教学观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二是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要分析教学行为的深层意义,分析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理念,新理念是否内化成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三是要对教学进行全程反思,通过教学前的反思,提高教学的预测能力;通过教学中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调控能力;通过教学后的反思,提高教学的评价能力。尤其应加强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对每一节课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自我剖析。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摸底卷(含答案)

2022年吉林省长春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 摸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 1.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A.自我反思、自我对话、自我诘难 B.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同伴协作 C.自我反思、同伴协作、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2.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3.有人把()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4.由后天学习而决定的,与社会文化有密切联系的能力是() 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晶体智力 D.流体智力 5.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 A.兴趣 B.信念 C.需要 D.价值观 6.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最早提出白板说的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7.运气因素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所处的维度是() A.内部的、可控的、稳定的 B.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 C.外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 D.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 8.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这种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9.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明度、饱和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波长、照度 10.()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小组教学 D.个别教学 二、填空题(10题) 11.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尤其重视____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 12.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____、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东宝区漳河镇苏院小学校本教研探索开展校本教研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几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分析和自我反思,把问题当课题,把成长当成果,形成了让骨干教师‚亮‛起来,让新老教师‚连‛起来,让全员教师‚动‛起来的良好态势。 一、解决教师困惑,提升校本认识。 以校为本,以研促教,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实验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校本教研‛成了新课程在推进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需求和新的策略。通过学习与探索,实践与反思,我们弄清了校本教研的内涵,认识到‚校本教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校本教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校本教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 二、树立学习理念,养成读书习惯。 学校把校本培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一是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二是与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相结合。教代会审议通过学习制度,规定每周三课后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时间,人人记学习笔记,个个谈心得体会,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培训的内容力求全面化,含盖有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培训,实验教材的培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等。学习形式做到多样化,主要从三个层面、四项举措中引导教师读书。三个层面:专业引领学、教研组互动学、个人探讨学。四项举措:一是要有学习资源(学校每年征订2000余元的教育教学杂志,教师每人再订阅一份不雷同的教学业务书籍),二是确定学习目标(学中感悟、学中体验、学中反思),三是提出学习形式,有自读、有专业人员引领读,有集中辅导学,有专家指导等),四是建立学习奖励制度,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为此,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学《课标》‘四谈’‛、‚学《课标》比心得‛、‚学《课标》看学生‛、‚学《课标》看课堂‛、‚学《课标》家长评‛等活动。尤其是2003年教师的学习笔记每人多达五六万字,心得体会达一两万字。由于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在东宝区教育局举行的考学中,教师都取得较好的成绩,许云芝老师还获得全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三、通过不断反思,升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反思是教是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一种对话,为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养成‚实践、总结、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研究集体,我校坚持开展‚六个一‛的反思活动,即要求教师每学期交一份重点剖析的典型案例;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反思或教学叙事(并且规定:教师每次外出学习之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专业引领讲座后必须反思,每次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后必须反思,每次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引路课后必须反思,每次听了学校领导、同组教师的评课后必须反思);每月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并且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述自己的设计构思;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学校在期中、期末组织评比,记入教师成长当案,纳入期末目标管理考评范围。 其次,通过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反思。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探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理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课堂上的讨论有序而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后,教导处就组织教师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总结研究成果。周荷香老师根据研究情况撰写的《合作学习的新忧患》一文在《课改通讯》上发表;实验教师高春丽老师写的《柳树醒了》的教学片段《体验美感悟美》刊登在《湖北教育》2004年7——8期合订本上;周荷香老师撰写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公开发表于《新课程实验与研究》杂志上。 四、形成同伴互助,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互相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合作交流是非常宝贵的。我校以课堂为校本教研主阵地,主要采取一下六条途径,搭建互助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艺术。 集体备课。学校设立了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活动(单周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双周为数学教研组活动时间)。

2023年公开选拔学校校长理论考试试题论述题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旳基本内涵极其重要性。 2、简述学校创立文明校园建设旳“三大工程”及其内涵。 3、综合详细旳教学实践,简述调动教师积极性旳基本措施。 4、简述校本教研倡导旳“自我反思、同伴相助、专业引领”这三者旳涵义及其基本操作。 5、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旳涵义是什么? 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旳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多种多样旳合格人才;二是教育自身也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措施、考试措施、教学手段等都要进行改革,使教育适应现代化建设旳需要。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一是努力学习国外先进旳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洋为中用”;二是我们培养出来旳人才要德才兼备,既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又要有较强旳政治鉴别力;三是我国教育质量要努力到达世界先进水平,对人类做出应有奉献。教育要面向未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面向二十一世纪;二是教育要面向共产主义远大目旳。 6、学校管理常用旳基本旳措施由哪些?运用这些措施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常用旳有效旳管理措施,大概有如下几种:一行政措施;二法规措施;三经济措施;四思想教育措施;五目旳管理法;六鼓励法。以上六种措施是根据我国学校管理种常用旳有效旳管理措施。不过任何一种措施都不是万能旳只有多种措施互相配合,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收到良好旳效果。 7、校长旳重要职责是什么? 答:校长旳重要职责是:一全面贯彻国家旳教育方针,执行上级旳指示;二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三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四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

校本研修讨论题目答案

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2.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 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1.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建立有各自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城乡学校发展之路与师生成才之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高中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4.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5.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在本校充分运用,在同类校中得到推广。 三、校本研修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 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教师群体合作力,形成一种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并凭借着群体间持续不断的互动学习与实践,使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的显现。是基于学校的教研、科研、进修三位一体的活动。 1.从学校出发,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问题研训。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2.学校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研修机构与校本研训是指导与合作的关系。 3.它既满足教师的需要,也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校本教材具有实用性,让学生了解本地与科学内容的信息及发展趋势。 5.这调动了教师再学习再创造的激情,有助于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4.它应该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 四、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校本研修的要素包括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 五、我区开展校本研修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传统的教研活动,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是教研组组织,其次也有是学校组织,或者是区教育局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从活动主要方式来看,上课、听课、评课三步曲,其次有教学比武,也有参观学习等;从机制上看:内容实用,贴近实际,切合教师水平,其次是现场体验,思想交流,易于模仿迁移,便于参与。教研活动应达成的目标是:为不同层次的老师提供合理结构的知识资源,并促进老师学会教学,形成教学专长;学会反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学会积累,获得专业成长经验和个人教育智慧。因而,传统的教研活动凸现出诸多不足:重展示,轻研究,缺乏问题意识;重预设,轻生成,错失研究时机;重接受,轻参

202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典型题题库(含答案)

2023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典 型题题库(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年级是( )。 A.三到六年级 B.七到九年级 C.六到八年级 D.三到九年级 2.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 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 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3.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C.操作定向 D.操作模仿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他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A.3岁左右 B.5岁左右 C.7岁左右 D.10岁左右 5.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A.80 B.85 C.100 D.125 6.中国的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

A.夏代 B.西周 C.汉代 D.春秋时期 7.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称之为(),其确定应当参照课程标准要求。 A.教育目的 B.预期目的 C.传授目标 D.教学目标 8.班主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学风懈怠的情况,找出班上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并让他们发言简述自己的学习经验,以期带动全部学生努力学习。该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9.英语老师为了探究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影响,于是在所教的甲乙两个平行班中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研究。一段时间后再组织一次考试,分析两个班级考试成绩之间的差异,英语老师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 A.观察法 B.访谈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0.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组织形式是( )。 A.导生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11.学习了毛笔书法,有助于写好粉笔字。这是(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2.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是()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知识问答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知识问答1.校本研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校本研修”的概念是2004年3月27日袁贵仁副部长在一个培训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某省的校本研修始于2010年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意见〔陕教师2010〕69号文件》中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每五年完成36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均衡基础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校本研修”?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研修"则是研究、探索和反思,以实现教师自身的提升。广义说“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3.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面向全员、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必须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全员参与。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校本研修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部署、重点下移,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区域协作、资源共享。要在立足本校的基础上,倡导“大校本”理念,针对许多农村学校布点分散、教师人数少、优质资源分散的实际,整合区域资源,加强校际合作,构建研修联盟,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研修质量和效果。

——以校为本、突出特色。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旨在优化本校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研修活动形式,必须立足本校实际,突出自身办学特色。要将校本研修与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研修内容、研修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聚焦课堂、注重实效。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校本研修要植根于课堂,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基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强化课堂质量评价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要将教研活动、学术研究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以研促教、以研促训,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如何理解校本研修的主要方式? “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为校本研修提供了路径,也提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方力量——教师个人、教师群体、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通过对话最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我们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渗透,我们才能使校本研修获得实效。 5.校本研修有哪些特点? ——全员性。主体是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人员及其辅助人员。对象为全员,全员参与,整体推进。

校本教研的理念、要素、过程、形式及注意事项

校本教研的理念、要素、过程、形式及注意事项 校本教研的几个基本问题 中年教师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意义。学校就是研究中心,教室就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者。校本教研强调以下三个基本理念: (一)关注学校发展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简单说,就是在关注教育或教改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学校的发展,即以校为本。 以校为本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为了学校,是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也就是说,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 在学校中,是指教育改革的基点是学校。发展和改革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和改革学校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只有根植于学校的生活,贯穿于学校发展的过程,并被教师所认同和追求的改革,才能积淀为学校的血肉、传统和文化。而任何一所学校又都是具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经由校长和教师自己的探讨、分析来共同解决。他们结合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积极的、系统的反思,对学校多种方案、环境、行动等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是学校不断解决问题、实施改革、提升水平的关键。 基于学校,即指把教育改革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也就是说,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自下而上”地组织各种研究、培训和改革等,充分

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尽可能释放学校的生命活力,使学校的改革发展产生最大的效益和价值。 (二)凸显教师主体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这样,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普遍提高和持续提升。 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不是“象牙塔式”的理论研究,而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教师自觉地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将其活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地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对照新课程理念反思教学全过程,找出不足,及时改进,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水平,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反思札记、工作总结和学术论文等,盘活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实践智慧,加快自身转型——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新课程改革实验为校本教研带来了新的思维,倡导广大教师确立合作文化、对话文化、探究文化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研文化观念。也就是说,校本教研不再是教师的“各自为战”、教研员的“单打独斗”,而应是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教师和教研员的“亲密合作”;不再是教师的“独立思考”、教研员的“单向灌输”,而应是教师间的“多边互动”、教师和教研员的“平等对话”;不再是教师对现行教学方式的“墨守陈规”、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教学规律的“主动探究”、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创新”。 (三)回归教学实践 回归教学实践是当今世界教学研究发展的共同趋势。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理论工作者要真正关照教学实践,自觉深入教学一线,从实践中提炼升华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教师则要成为教学实践的反思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