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地形

三级阶梯明显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

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紫色土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的形成、夏季风的形成、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1)我国季风区域广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取这界线的5个首字,谐音可记为“大饮喝八缸”。(2)冬夏季风都很强(3)我国的季风类型、成因复杂。青藏高原季风: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2、大陆性气候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

3、气候类型多样。

4、水热条件的表现——雨热同期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2.年平均气温最低0℃线为于长江附近。3.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原因:这主要是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

寒冷气流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而且冬半年的寒潮活动十分的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锐减10℃以上的强大寒潮,每年平均

有六次,较弱的寒潮或强冷空气活动就更多。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暖湿的气流,使全国的气温普遍的升高。北方太阳高度角偏低,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部分的弥补了太阳高度角低引起的热量不足,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较冬季小。

温度的特点对气候及工农业建设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它使的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

降水分布1)空间水平方向:东南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了具有稳定降水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六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移至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梅雨七月中旬开始,江南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东南沿海因常受到台风的侵袭,降水相当的丰富而江南丘陵出现伏旱,形成短期的旱季。2)地形作用: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也是促使南岭山地,闽浙西部山地,长白山地降水量增多的一个原因。

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降水量年际变化:1、特点:降水量愈大,变率愈小,降水量愈小,变率愈大。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变率大。湿润地区的雨季期间变率小,极锋气旋性气候降水的区域、季节,降水变率小。山地迎风坡变率小,背风坡变率大。2、影响:对农业和工程的影响很大;旱季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雨季还可能使道路泥泞不堪,暴雨可冲毁道路等等。

二、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寒潮:是冬半年降温幅度较大的天气现象。它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概念: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为最多,约占60%。特征:风大,降温剧烈,出现霜冻。路径:侵

入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四条:其源地为新地岛以西的北冰洋上空,势力较强。西北方路径约占19%,冷高压从泰梅尔半岛附近南下,经蒙古国西部进入我国,势力也较强。北方路径冷空气首先侵入新疆,然后经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侧南下,影响范围广;西方路径约占7%。东北方路径。影响:使很多地区出现冻害,低温冷害,对农业长造成巨大的损失,还给牧区造成严重灾害;也会给交通、通信、工业带来破坏。

梅雨:时间每年大致于六月“入梅”,到七月中旬“出梅”一般持续一个月,但每年情况不同。地点江淮地区,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度。成因初夏,行星风带显著北移,热空气北上;中纬度的冷空气常常南下,形成锋面雨。同时冷热空气势均力敌,在江淮上空徘徊,形成梅雨。3、特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多;不稳定,梅雨正常年份出现概率仅占24%。集中分布区上海,长江,淮河

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冬季,副高脊线位于15°N附近,随着季节转暖,脊线慢慢的向北移动;大约6月中旬,脊线迅速跳过25°N,以后摆动于25°-30°N之间;约在7月底至8月初,脊线跨过30°N到达最北位置;9月以后随着西太平洋副高势力的减弱,脊线开始自北向南迅速撤退,9月上旬脊线第一次回跳到25°N附近;10月上旬再次跳到20°N以南地区,从此结束了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伴随副高活动的雨带:

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湿气流相交绥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通常该降水带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副高做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间;7月中旬雨带移到黄河流域,而江淮流域处于高压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副高南侧为东风带,

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7月中旬后,华南又开始一次雨期,从7月下旬到8月初,主要雨带移至

华北、东北地带。

伏旱时间:发生七月中下旬八月中上旬,即在梅雨过后,约一个月左右。成因: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特点:晴热少雨。

台风概念: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北太平西部加罗林群岛海区,少部分发生在我国南海海面。影响区域: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各省,主要集中在浙江以南各省,其中广东占39%,台湾占23%,海南占21%,福建占7%,浙江占5%。危害:发生洪涝灾害,引起山洪爆发,大坝决堤,淹没农田登陆时风力一般在20~30m/s 但洋面上风力很大,强台风最大风力速达100m/s,登陆时可达50~100 m/s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在沿海诸省中,台风雨在年降水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样性: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

三、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四季分明,各地春夏秋冬的长度有明显不同。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亚热带光、热、水条件优越,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形成回归线上的绿洲。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山区由于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立体气候。冬季气温偏低,不利于多年生作物越冬。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第二节、土地及土地资源

一、概念

陈传康: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由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专门委员会: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

面及其以上及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植物,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当前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以及动物就目前和未来对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林超:土地是由其相应的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地理成分(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组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是地球表层历史发展的产物。

(一)土地概念土地资源是人类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有用的土地。包括建议利用的和未利用的土地,就土地本身来说,它包括陆地表面,内陆水域及海涂。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仍不能利用的土地不属于土地资源范畴。

(二))土地资源属性自然属性:土地是地质,地形,气候,水位,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其性质取决与土地要素组合关系和综合特点。社会属性:土地是社会财富,具有可供发展农业生产利用的再生产的经济特性,这种特性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深刻,因此,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概念。

(三)土地的特性: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2)土地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更新性。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5)土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任何部门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土地。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2、山地多,平地少。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 km2。南北长约5 500 km,跨49个纬度,东西宽5 000余千米,跨62个经度。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发展。中国山地、丘陵面积

占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山地是中国主要的林牧业生产基地,尤其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土地生产能力高,非常适宜于林木生长与土特产品的多种经营。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而且又是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在农业自然资源组成中和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4、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不超过70%;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壤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总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以土壤退化为核心的土地退化,已成为困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一般将土壤退化过程划分为土壤侵蚀、土壤风蚀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东南季风区:水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低。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被利用。

三、土地资源结构:数量与质量评价

限制因素以侵蚀为主要威胁的耕地占8.6%;坡度限制而有潜在侵蚀威胁的耕地占11.38%;受洪涝限制的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9.19%;盐碱限制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62%;土质过黏、过砂的限制占耕地总面积的10.07%;薄土层耕地占3.46%;裸岩出露的耕地约占0.36%。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耕地资源我国大陆目前实有耕地面积在18.26亿亩左右。

(二)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分布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以东北地区、内蒙古、西北为集中,如果从黑龙江的兴凯湖经通辽至兰州划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斜线,在此线以北、以西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约2 867×104 hm2,占全国后备耕地资源总量的81%。

(三)林地资源分布有林地的90%以上分布在东半部,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地区的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内蒙古与西藏的中、西部地区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以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森林资源稀少。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质量一等林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65%;二等林

地面积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27%。后备林地资源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半部,其中南方地区包括西南、华南和江南的丘陵山区约占58%;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约占28%;黄土高原约占5%。

(四)草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北部、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 mm 的半干旱、干旱地区,部分零星分布在南部与中部地区。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但质量较低,主要集中于西半部。我国天然草地质量不高。以草甸草原与草原为主;以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以荒漠、沙生、盐生、沼泽和南方灌丛草地等类型为主。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

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一、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降水:降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

集水区;分水岭: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处于分水岭最高处的大气降水,以分水线为界分别流向相邻的河系或水系。流域面积: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出口断面所包围的面积,在水文上又称集水面积,单位是平方公里。地表水资源:通常把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补给外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外流流域。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之中的河流称为内流河,补给内流河的流域范围称为内流流域。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某一断面的水量,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在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径流深度: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约占36%。

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中生代以后陷落的,具有巨厚疏松沉积物的构造盆地地区。昆仑山—秦岭一线以北构造沉积盆地分布广,规模也大,是我国这类地下水丰富的地区。

2、岩溶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于碳酸盐岩层分布区。

3、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泛,特别是广大北方地区侵入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大。

4、冻土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阿尔泰山地等纬度较高地区,或纬度不高但地势特高,气候寒冷有冻土层分布的地区。

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中国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1×108m3,折合降水深648mm。全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8m3。

中国河流以泥沙多著称。年平均夹带的泥沙约35×108t;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108t,长江的输沙量达5×108t,居世界第四位;含沙量最小的河流是黑龙江流域各河和东南沿海河流。泥沙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质较好,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都比较低。在主要河流中,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高矿化水及极硬水均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及黄土高原西北部的局部地区。

天然水质: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一)地区分布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年径流深度大于900mm。包括广东、福建、台湾的大部,江西、湖南的山地,云南的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mm,径流深200~900mm,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以及秦岭—淮河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过渡带:年降水量400~800mm,年径流深50~200mm。包括黄淮海平原,山西、陕西的大部,东北的大部,四川的西北部和西藏的东部。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mm,径流深10~50mm。包括东北的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的西部、北部以及西藏的西部。缺水带: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径流深不足10mm。包括内蒙古的西部、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以及藏北地区。

(二)径流时程分配

1、径流的年际变化

2、径流的年内变化在我国,大气降水是引起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1) 秦岭以南的雨水补给区,夏汛比较突出。2) 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3) 西北内陆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径流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有春汛、夏汛出现。

三、水资源特点与评价

1、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

2、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平均每公顷水量只有9465m3;南

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平均水量为28695m3。我国的可耕后备荒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与西北区,其开垦主要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制约。

3、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关系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目前发现的矿藏有162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9种。按资源保证程度可分为四个类级:储量丰富,自给有余。可基本满足需要。有一定资源潜力,但探明储量缺口较大。探明储量不足,资源远景不明。

1、成矿主要阶段前寒武纪成矿期: 主要有铁、铜、磷、滑石、花岗岩、石墨等。后寒武纪成矿期:主要有铬、钨、铅、锌、萤石、铀等。

2、成矿空间的区性与分带性:在一定大地构造单元、一定的构造-岩浆带内,由于地质发展历史相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使得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区域性和分带性。我国虽然拥有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矿产,如煤矿、钨矿、锑矿和优质冶金辅助原料,但大部分矿产贫矿多、富矿少。

我国大约有1 0片矿区:1.辽中—辽河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

2.冀中—东渤海湾地区,铁、煤、油气、辅助原料、建筑材料、钠盐。

3.冀南—豫北地区,铁、煤、辅助原料,油气;

4.豫西—豫中地区,煤,铝土矿、辅助原料;

5.鲁中—黄河三角洲地区,铁、煤、石油、铝土矿、辅助原料、建筑材料;

6.冀中地区,铁、煤、铝土矿、辅助原料、建筑材料;

7.黔中地区,磷、煤、铝土矿、建筑材料;

8.川滇黔接壤地区,铁、煤、铜、锡;

9.内蒙古宁夏接壤地区,煤、建筑材料,天然碱、钠盐;10.河西—东疆地区,

能源矿产: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主要成煤期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全国已知含煤面积约55×104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7%,预测埋深在2000m以浅的总储量为4.5×1012t,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双鸭山煤矿、鹤岗煤矿、鸡西煤矿、霍林河煤矿、阜新煤矿、开滦煤矿、大同煤矿、石嘴山煤矿、西山煤矿、峰峰煤矿枣庄、兖州煤矿、义马煤矿、平顶山煤矿、淮南、淮北煤矿、盘山煤矿

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的含油、气盆地340多个,在15个盆地内共发现油、气田440多个。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东部主要集中于大庆油田、扶余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任丘油田、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珠江口油田。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北部湾、莺歌海等。西部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柴达

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以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第三章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在地理位置上,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一、海域范围

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地理轮廓、海洋物理性质、生物体系、海底地貌等因素所表现的差异,中国近海可划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

界线: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东海与南海之间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鸾鼻之间连线。

渤海:面积:80000平方公里,深入中国内陆,三面为陆地包围,

是我国的内海。组成:可分为五个部分: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深度:渤海平均水深18米,深度小于30米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坡度平缓,是一个近封闭的浅海。

黄海:面积:380000平方公里位置:黄海的北侧、西侧为中国大陆,东侧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深度:平均深度44米。以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连线,可将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黄海平均深38米,南黄海平均深46米。最深处在济州岛北,约为140米。

东海:面积:770000平方公里。深度:平均水深349米,大陆架由海岸向东南缓缓倾斜。为一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领海基线)起,自然的大陆架宽度不足200海里,通常可扩展到200海里,或扩展至2500米水深处(二者取小);如果自然的大陆架宽度超过200海里而不足350海里,则自然的大陆架与法律上的大陆架重合;自然的大陆架超过350海里,则法律的大陆架最多扩展到350海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的规定

中日东海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不到400海里,日本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中方一直没有承认。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

决,多次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春晓油气田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的东海海域。由4个油气田组成,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2/3个台湾省。“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所谓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日本担心他们境内的资源通过矿脉发生吸管效应流向中国一方。日方在磋商中要求以跨所谓“中间线”的广阔海域为对象进行共同开发,而中方则坚持将共同开发限定在双方有争议海域,认为春晓油气田完全在中国的主权权利范围内,与共同开发无关。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1972年中日两国在恢复邦交的谈判中,双方从中日友好的大局出发,同意将钓鱼岛列岛归属问题挂起并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日本一些敌视中国的国会议员提出要中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列岛拥有主权。日本政府顺应右派要求,出动巡逻艇和飞机对我在钓鱼岛列岛海域作业的渔民进行监视。翌年5月,日本政府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到钓鱼岛,并在那里修建了直升机场,还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1990年10月,日本

的一些右翼分子经政府允许,在钓鱼岛列岛的一个岛屿上修建了灯塔。日方还出动12艘船只和两架直升机阻扰台湾渔船接近钓鱼岛列岛。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列岛的北小岛设置了一座灯塔,企图使灯塔列于海图以便让国际社会承认钓鱼岛是日本领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钓鱼岛上竖起绘有“太阳旗”和纪念死者字样的木牌

南海: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由周边向中心有较大坡降的菱形海盆。深度: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377米。南海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东经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台湾岛以东海区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台湾岛东侧为狭窄的陆架,陆架外侧是陡峡的大陆坡直临海沟或海底,且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台湾岛以东海区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渤、黄、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二、海底地貌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大陆坡是向海一侧,从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海槽是陆坡上或洋盆底部长条形、比海沟相对宽浅的洼地,具有较陡的边坡和较平坦的槽底;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多米。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如毛里求斯海沟5,564米)的沟槽。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水下盆地地形,充分接受陆源沉积物的充填、覆盖,形成宽广的大陆架中国沿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丰富的物质来源。

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深范围在800—4200米,坡度为2o40ˊ,最大坡度达4o。海槽与陆缘盆地:东

海和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深海平原长1500公里,宽处820公里北部海底平坦,水深3400—4000米,向南缓倾斜,中部水深4000—4300米,向西南倾斜,南部水深4300—4400米,其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山群。黄岩岛为出露水面的海山。组成物多为玄武岩。

海水温度

影响因素: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

分布情况:海域水文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南海位于热带,水温高,年变化小,夏季可达29℃ ,冬季大部分达23℃,北部也在16℃以上。东海东部深水区终年受黑潮影响,冬季水温可达20℃。黄海冬季水温垂直分布均匀。渤海水温状况受大陆影响大,冬季各层水温呈均匀状态。沿岸浅水区每年均有短期结冰现象。海水盐度

影响因素: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的影响,

分布情况: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3‰,东海约33‰—34‰,南海在34‰以上。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外来的黑潮暖流;潮汐: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

优势:区位优越。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条件得天独厚。不利因素: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海平面上升

的威胁。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赤潮。“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它是海洋中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赤潮爆发时,因赤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

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舟山、珠江口等渔场。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海洋环境污染。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海盐: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山东和江苏四盐区。

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海水资源的利用: 海水资源的利用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成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

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能资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

海洋空间资源:围海造田、石油平台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上桥梁、跨海索道。海底电缆。海底隧道。海底仓库。人工鱼礁。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记32 000多千米。

海岸带的资源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海岸的变化和发育的条件:地质条件、河流、波浪、潮汐、海面变化。

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向延伸。北东向的海岸,陆上的山地和丘陵濒海分布,山脉及其主要构造线的走向与岸线平行,海岸港湾曲折多岛屿。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北西向的海岸大多分布在广阔平原的边缘,都

有大河入海,岸线平直。我国大小6000多个岛屿大都散布在这类海岸的外缘。

平原海岸成因: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特点: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坡度一般为几千分之一),岸线平直,一般缺乏天然港湾。分布:1、三角洲海岸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洲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3、沙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沙砾组成的平原海岸。大陆沙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较多。基岩海岸类型:1、海积地貌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2、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岸滩等成因:基岩海岸由于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

分布:1)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峡处。2)山东半岛岸线曲折。3)杭州湾以南大陆岸线异常曲折。4)台湾东部海岸亦属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类型: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分布:1)我国红树林海岸的分布,北部大约可到27°左右的福建鼎海一带,以海南岛的铺前岛和清澜一带比较典型。2)我国珊瑚海岸的分布基本上限于北回归线以南。澎湖列岛,台湾东南海岸及其附近的火烧岛、兰屿等都有岸礁或堡礁发育。海湾:我国沿海大于10 km2的海湾有160多个。

港口1.条件:我国可供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0多处。2.主要港口:上海港、秦皇岛港、大连港、广州港、青岛港、宁波港、天津港、湛江港、连云港等。

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港口的码头泊位少,深水泊位明显不足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专业化程度低,吞吐能力不大.2)海港布局不够合理,从港口功能看,尚未形成枢纽港、干线港、支线港的合理布局

滩涂资源:我国现有滩涂面积约217×104km2 。我国沿海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少,围垦滩涂是扩大耕地面积的有效途径。

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海岛类型:海岛按成因可划分为大陆岛、海洋岛和冲积岛三类。是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临的大陆基本相似,如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大陆岛:我国许多河流的河口都有冲积岛,以长江河口段和苏北沿岸的沙岛最多。冲击岛分类: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群岛。火山岛:是海底喷发物质堆积而成的岛。我国的火山岛主要分布在台湾的四周。如澎湖列岛、赤尾岛、火烧岛、兰屿等。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骨骸所构成,主要发育于南海。海洋岛第四章第四章人口与经济发展

人口定义: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人口过程: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三种过程。1、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人口数量的增长或减少。2、人口机械变动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即人口迁入迁出,变动结果是人口数量在空间上变化,发生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改变。3、社会变动指人口社会结构改变,如职业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行业结构等。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高出生,高死亡,幼儿和青少年比重大,总人口具有不断增长趋势。幼儿和青少年比重缩小,成年人和老人比重扩大,总人口有衰减趋势。低出生低死亡,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稳定。人口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如果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那么该人口就属于老年型。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53亿,占到总人口的11.6% ;上海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

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巨大: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适当降低企业和个人缴费比例的同时,着力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尽可能做到应保尽保。要提高统筹层次,在暂时做不到中央一级统筹的情况下,应实行省级统筹。还要改变目前存在的“企业依赖政府”和“地方依赖中央”两种情况,强化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让他们切实负担起应尽的责任。健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我国农村养老一靠家庭、二靠土地,然而,目前这两种养老方式的功能都在快速削弱,有的地方已不能让农村老人生活有保障。一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障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二是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低保水平;三是引导农民进行养老保险储蓄,探索储蓄积累式养老保险模式;四是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探索“土地养老”模式。可实施退回承包地以换取“年金”计划,解决部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在农民工养老保险上,不管是农民工还是企业主,都持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保费过高、缴纳期限过长、不能有效对接和转移,农民工无法真正从中受益。一是实行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相对自由,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如收入多少)自由决定缴费数额;二是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连续性相对自由。应允许其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决定缴费接续,可设计分段计保,而不能形成“断保”现象;三是实行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发放全国流通的养老保险卡;四是农民工养老保险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中国地貌 一、地貌的基本特征 地貌的基本特征: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2、3阶梯特征)2地.势较高,起伏显著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按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按外营力来分析、按岩性来分析、按地质构造来分析。下面就从基本地貌形态分析我国地貌的复杂性,我国五种基本地貌类型齐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我国除以上五种基本地貌类型外,由于外营力及地表组成物质不同等,还形成冰川、冰缘、风沙、黄土、喀斯特、火山、海岸等多种特殊地貌。) 地表结构特征山地纵横,排列组合有规律;四大高原独具特色,集中于中西部;四大盆地长轴近东西向,分布于西中部;三大平原斜向排列于东部;众多丘陵散落于东部。 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河流影响显著:一是成为大河的源地;二是控制着大河的流向;东西流向便于东西航运。2.地势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 1.地质构造因素(内营力) 我国地貌的宏观分布与排列方向均与地质构造运动密不可分。 燕山运动 中生代燕山运动使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基本定形,对完成巨地貌格局方面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经燕山运动,除喜马拉雅个别地区外,海水撤出中国大陆,分散的陆块互相联结起来。我国山文的几个主要方向,都是在燕山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则是形成中国现代地貌形态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早喜马拉雅运动:始于晚始新世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与亚洲大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山,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晚喜马拉雅运动:上新世以来在亚欧、太平洋、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全国地势出现大规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是造成我国目前地势差别的重要力量。 所谓新构造运动主要就是指上新世以来构造运动。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而现在的地势差别主要是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2.气候因素(外营力) 地貌的形成除受地质构造控制外,还深受外营力的影响。外营力的程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候条件。降水与气温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与强度。 降水对地貌的影响;气温对地貌的影响;积雪对泥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冻土分布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物质基础) 地表组成物质是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我国地表的组成物质千差万别,分布错综复杂。由于地表物质的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一,在一定的外营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 我国境内由于地表组成物质而形成的大面积特殊地貌,要算华北的黄土地貌和西南的喀斯特地貌。 4.人类活动因素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总结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中国地理复习笔记大全

中国自然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 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我国地形 三级阶梯明显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阶梯相连。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和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居我国西部,号称世界屋脊。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山脉。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自北而南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第三级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地势低平,沃野千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区。 中国地貌的基本类型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大类型,其中以山地和高原面积最大,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所占的比例较少、山地高原为主体的地表结构 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走向,我国的山脉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青藏高原: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遍布。云贵高原:起伏较为和缓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植被稀疏,分布着最大的沙漠环盆地边缘,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自古以来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准噶尔盆地:全国第二大盆地,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柴达木盆地:全国第三大盆地。盐湖、盐沼、金属矿藏储量丰富光能资源丰足,河流沿岸,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故有“聚宝盆”之称。

察尔汗盐湖 四川盆地:我国最小的盆地,因中生界紫红色砂、页岩分布广泛,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富有的地区之一,向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紫色土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面积大、沼泽分布广。 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湖泊密布、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第二章自然结构 第一节气候水热结构及其评价 一、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的形成、夏季风的形成、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1)我国季风区域广大: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取这界线的5个首字,谐音可记为“大饮喝八缸”。(2)冬夏季风都很强(3)我国的季风类型、成因复杂。青藏高原季风: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2、大陆性气候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 3、气候类型多样。 4、水热条件的表现——雨热同期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决定。2.年平均气温最低0℃线为于长江附近。3.我国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差大。原因:这主要是冬季风把高纬度的极地 寒冷气流输送到低纬度的结果。而且冬半年的寒潮活动十分的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锐减10℃以上的强大寒潮,每年平均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考点一:中国的地形 1.山脉纵横交织: (1)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山脉纵横交织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的 山脉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最东列:台湾山脉(其主峰是玉山)

(2)中华“五岳” 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或秦)南岳—衡山——湖南省(湘) 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少林寺 1.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____(“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____(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____(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____(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沙漠广布;西北相对湿润,牧场广阔) 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聚宝盆”) 四川盆地(“红色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天府之国”)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小麦种植面积广)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田连片,“鱼米之乡”)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2)山区面积广阔对我国的影响 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阔。 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有利影响: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流经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3.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 (1)纬度位置:4o N~53o31ˊN之间,南北相距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地理意义: 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气 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o N~50o N之 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 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 (2)经度位置:73o40ˊE~135o5ˊE之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耶字碑东南。 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o,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 (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地理意义: 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带分异。 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 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发源地。 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崃山和横断山等。 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 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 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加强了沿海与内陆间 的联系 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 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 开发的地势障碍。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总体来看,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脉走向划分): 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中国自然地理

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1)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 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征 2.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山脉 (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23内蒙古高原、○22黄土高原、○10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 1.气温 (1)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五个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分布 (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四、河流和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2.主要湖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国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 (1)特点: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土地利用:①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②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 3.水资源 (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解决缺水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利用经纬网记忆地形区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活动,因此空间定位是解题的关键。下图列出了我国最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和城市等地理事物,重要经纬线有北回归线、30°N、40°N、90°E、100°E、110°E 和120°E等。读图时注意要分开判断,如110°E由北向南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黄河、黄土高原、秦岭、长江三峡以西、广西喀斯特地貌、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口市等。另外在读图时要注意上述经纬线相交处的地理事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核心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 理与人文地理核心内容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个领域的学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个核心领域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核心内容。 一、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1. 地形地貌 广西地势起伏,山地和平原相互交错。主要地貌类型包括喀斯特地貌、丘陵地貌、高原和平原地貌等。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2. 气候气象 广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表现为湿润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气温和降水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变化。南部地区炎热潮湿,北部地区温度适中,四季分明。 3. 植被与动物

广西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主要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等。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华南虎、金丝猴等。 4. 水资源 广西地处岭南山区,河流众多、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 有邕江、柳江、漓江等,这些河流不仅为广西提供水源,还为区域经 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式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 互关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 地理资源。 1. 民族与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人的主要聚居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 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除壮族外,还有瑶族、苗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艺术、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 表现。 2. 历史文化遗迹 广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南宁燕子岭古城、桂林阳朔的千 年古寺等。这些古迹见证了广西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3. 旅游资源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总结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其地理特征多样且丰富,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丘陵、盆地等。本文将就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面貌。 一、高山地形 中国拥有众多高山,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大兴安岭等。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分别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山脉系统。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针叶林带之一。 二、平原地貌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的平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国的“母亲河”,其下游有广大的黄土高原,其中包括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 三、河流湖泊 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经过九个省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灌溉基地。珠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广西,注入南海。

中国也拥有众多湖泊,主要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最大的湖泊之一。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有着独特的湿地景观。太湖位于江苏省,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 四、丘陵地带 中国的丘陵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丘陵地带地势较平坦,海拔相对较低,多为花岗岩、石灰岩等构成。丘陵地带具有丰富的水源和土壤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五、盆地地形 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四川盆地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被群山环绕,气候温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地势低洼,气候干旱,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一片净土”。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之间,地质构造复杂,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多样丰富。无论是高山地形、平原地貌、河流湖泊、丘陵地带还是盆地地形,都构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些地理特征不仅给中国带来宝贵的资源,还赋予了中国独特的自然之美。通过对中国地理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欣赏和保护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2024年中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 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中考复习:中国自然地理重要知识点考点提纲 ◆考点精析 考点一、中国的地形 1、中国地形特点 ⑴地势 ①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②评价 优点:a、有利于水汽深入 b、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c、有利于水能开发 d、有利于西部的冰川融水东送 缺点: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⑵地形 ①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降。 ②评价 有利影响:a、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b、山区其他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 往往具有优势。 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 耕地资源不足。 2、主要地形区 ⑴第一级阶梯

①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主要地形:高原、盆地 ⑵第二级阶梯 ①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②主要地形: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⑶第三级阶梯 ①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 ②主要地形: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3、主要地形分布 ⑴山脉 ①东西走向: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④弧形山系:喜马拉雅山 ⑤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脉 ⑵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⑶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⑸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山脉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多雨中心)。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的自然环境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复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1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火洲)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辽阔的中国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地理,小编特地整理了这篇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缺乏 1.自然资源按照可循环利用的情况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太阳能、森林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等。 2.我国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缺乏。 第二节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和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有:⑴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⑵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3.土地资源的不利条件有: ⑴ 人均土地占有量小; ⑵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资源缺乏; ⑶ 分布不均匀; ⑷ 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 .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地形),耕地资源南少北丰;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地形)。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均降水量缺乏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农业生产以牧业为主。 7.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公布了?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根本国策。 8.全国土地日是6月25日。 第三节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方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要做好复习,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中国自然地理的考点有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地形地势的考点等等。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中国自然环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地势和地形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01知识演进关系图 02我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1)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领土跨近50个纬度、62个经度,这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海陆位置: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使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有利于同海外各国交往等。 ③西部内陆地区可以通过陆上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交往。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1) 濒临的海洋 ①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内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和琼州海峡。 ②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 陆界和邻国 ①我国的陆上邻国: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②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知识拓展】我国的行政区划: (1) 我国采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和镇(乡)三级行政区划制度。省级行政单位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 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跨纬度最多的是海南省;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截至2010年);少数民族数最多的是云南省。 (3) 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右图) (4) 歌谣记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简称: 东北三省纬度高,自北向南黑吉辽; 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七省连上海,三江(江苏、江西、浙江)鲁皖闽台岛; 中南五省和一区,两广(广东、广西)两湖豫和琼; 西北三省又两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西南三省二市区,川云贵渝藏势高; 香港澳门回祖国,轮廓位置要记好。 4.我国主要的地理界线 (1) (南北方)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复习提纲(精华版)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 梯 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二↓ 三大高原、三大盆 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 大三大平原、三大丘 陵 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