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草稿)

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草稿)

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草稿)
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草稿)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艺术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粉体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般原理和专业知识;掌握粉体材料合成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定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国家关于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开发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具有研究、改进粉体材料性能、开发、设计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粉体工程、材料合成与加工工程及热工过程及设备。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机械制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上机、课程实习、创新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技方法训练(工程设计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集中实践周共44周。

六、主要指标:

课内(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时2496(其中实验232学时、上机120学时、听力64学时),集中实践环节共44周;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总计200学分,综合教育40学分。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符号说明:★:核心课程〇:普通课程、其它

注:总学分:200,总学时:2496,实践周数44周,理论教育156学分;课程名称后括弧内数字为课内学时数,括弧外数字为学分数。

十二、培养计划课程分学期计划表

注:课程名称后数字为学分数

十三、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说明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部分:人文社科实践环节、工程基础实践环节及工程专业实践环节。

(一)人文社会实践环节:

1、信息检索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条目的检索,信息内容的获取,整理与分析。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

2、马克思主义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性、实践性的理解,从而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经济管理实践:通过到工厂、车间的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对工业产品设计、制造的经济性的理解、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工程基础实践环节:

1、计算机实践:要求学生集中时间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迅速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2、设计性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方法、过程,用所学过的物理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验中的现象与问题,从而改变过去被动地验证某个定理的局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数学建模:要求学生在数学建模中,掌握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理解。

4、金工实习:通过对机械加工常见工程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一般过程与规律,获得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为后续理论课打下基础。

5、电工电子实习:要求学生学习电子器件制作的理论和技术并进行操作训练,从而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

6、电工电子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先通过该课程设计的训练,达到能独立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目的的单元电路,从而加强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7、创新设计:创新设计课程是工业技术创新教育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结合课外科技活动,向学生灌输创新思想、创新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训练学生在工程技术和科学实验方面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去接受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设计,学生通过独立编写创新设计的开题报告,拟订创新设计的工作计划、技术方案与步骤,解决创新设计中的实际遇到的困难,设法排除创新设计实验的故障等,完成预定创新设计方案并最终完成有一定新颖性与实用价值创新设计(或设计作品)的教学活动。

8.设计性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化学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是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原理和初步掌握了一些实验技能以后,根据教学要求安排不同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即教师提出一系列题目,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然后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再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等。掌握学习与创新新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实验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的教与发现式的学,注重培养学生能独立观察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研究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9.热工窑炉课程设计:热工窑炉课程设计一般是安排学习完工程基础课程后,对热工工业窑炉进行设

计,主要是通过对热工工业窑炉的设计,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热工窑炉,进一步了解热工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热工窑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程图学方法,学会编制设计说明书,培养学生设计与绘图

的基本技能、掌握热工窑炉的设计程序、过程与内容。

(三)工程专业实践环节: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通过认识实习,可使学生初步获得陶瓷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设备的感性认识,了解影响陶瓷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产品缺陷种类等。初步学会现场观察、分析记录,初步学会收集资料,总结整理资料,写出认识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报告。为今后学习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加陶瓷实验工厂的实际生产劳动,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习,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陶瓷生产工艺全过程。掌握指定产品的工艺设备、主要工序的工艺控制指标、工艺操作规程等。了解影响陶瓷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产品缺陷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学会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原因,概括总结。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进行。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较系统、较全面地了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着重了解陶瓷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各种陶瓷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工序设置,主要工艺控制指标和产品质量标准、操作规程;企业管理与经营等;并为毕业设计收集有关资料。

4、设计性材料实验:

本实验课是在学完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并完成了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实验,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包含了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程等主要专业基础理论和内容在内的综合性和设计性材料实验。本实验是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撰写实验报告与论文的能力。

5、科技方法训练:

本训练安排在第七学期末进行。是在学生学完专业课程后,对专业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安排的一门实践性教学课程。以小课题和小设计两种形式进行,下学期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则本次做小课题,反之则做小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目的是为了加强工程训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的一般规律和过程,熟悉了解本专业文献资料及其查阅方法,能根据实验步骤、出现的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有一定深度的讨论;或能根据工程设计的步骤和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

6、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整个本科教学过程的总结。同时,通过毕业答辩的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能否毕业和能否获得学士学位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答辩则安排在第八学期末进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系统的消化、吸收、综合,使学生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及独立思考的

能力和猎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工程绘图、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外文阅读与翻译、计算机应用、撰写论文或说明书的能力。

考试课程学期分布数

学期课程考试门数

1 大学英语(一)、高等数学(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无机化学 4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二)、大学物理(一)、大学英语(二)、分析化学 5

3 大学英语(三)、大学物理(二)、工程图学、有机化学 4

4 大学英语(四)、电工与电子技术、物理化学 3

5 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硅酸盐岩相学 3

6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粉体机械与设备 3

7 粉体工程 1

8 0

执笔人:

教学院长/系主任:

2011年3 月2 日

材料合成与制备

作业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胶体(Colloid):胶体是一种分散相粒径很小的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短程作用力。 2. 溶胶: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分散粒子是固体或者大分子颗粒,分散粒子的尺寸在1~100nm之间,这些固体颗粒一般由103~109个原子组成。 3. 凝胶(Gel):凝胶是具有固体特征的胶体体系,被分散的物质形成连续的网络骨架,骨架孔隙中充满液体或气体,凝胶中分散相含量很低,一般在1%~3%之间。 4. 溶胶-凝胶法(Sol-gel):是采用具有高化学活性的含材料成分的液体化合物为前驱体(通常是金属有机醇盐或无机化合物),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一系列的水解、缩聚化学反应,通过抑制各种反应条件,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过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了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了凝胶。凝胶再经过低温干燥,脱去其间溶剂而成为一种多孔空间结构的干凝胶或气凝胶,最后,经过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 5. 多孔材料:是由形成材料本身基本构架的连续固相和形成孔隙的流体所组成。 6. 水解度R:是水和金属醇盐物质的量比,即溶胶-凝胶反应过程中加水的量的多少。 二、填空题 1.溶胶通常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 2. 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3. 化学方法制备材料的优点是可以从分子尺度控制材料的合成。 4. 由于界面原子的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因此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若无其它条件限制,胶粒倾向于自发凝聚,达到低比表面状态。 5. 溶胶稳定机制为胶体稳定的DLVO理论。 6. 计算颗粒间范德华力通常用的两种模型为平板粒子模型、球型粒子模型。 7. 溶胶稳定机制中增加粒子间能垒通常用的三个基本途径是使胶粒带表面电荷、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利用溶剂化效应。 8. 溶胶的凝胶化过程包括脱水凝胶化和碱性凝胶化两类。 9. 溶胶-凝胶制备材料工艺的机制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传统胶体型、无机聚合物型、络合物型。 10. 搅拌器的种类有电力搅拌器和磁力搅拌器。 11. 溶胶凝胶法中固化处理分为干燥和热处理。 12. 对于金属无机盐的水溶液,前驱体的水解行为还会受到金属离子半径的大小、电负性和配位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热法: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加压(或自生蒸气压),创造一个相对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且重结晶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2、溶剂热法:将水热法中的水换成有机溶剂或非水溶媒(例如:有机胺、醇、氨、四氯化碳或苯等),采用类似于水热法的原理,以制备在水溶液中无法长成,易氧化、易水解或对水敏感的材料。 3、超临界流体:是指温度及压力都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的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物质有近于液体的溶解特性以及气体的传递特性:粘度约为普通液体的0.1~0.01;扩散系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设有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本科质量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是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专业。本专业涉及金属或化合物粉末的制备、并以此为原料制备先进材料,研究材料成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相互关系,以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汽车工业、国防军工等领域对关键新材料的迫切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材料科学知识、较强的新材料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粉末冶金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坚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良好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特别是在粉末冶金基础理论、粉末冶金材料(如难熔金属与硬质合金、磁性材料、摩擦减磨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特种陶瓷材料、电工电子材料)等研究和制造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备、性能检测和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新材料与材料制备新技术开发以及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拥有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 ①人文与社会知识:掌握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等知识,满足工程应用中管理和交流的需要。 ②外语及计算机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 ③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的知识

粉末冶金粉体常见的制备方法及综述1

粉末冶金粉体常见的制备方法及综述Powder metallurgy powd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mmon 摘要:粉末冶金方法起源于公元前三千多年。制造铁的第一个方法实质上采用的就是粉末冶金方法。粉末冶金制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普通机械制造到精密仪器;从五金工具到大型机械;从电子工业到电机制造;从民用工业到军事工业;从一般技术到尖端高技术,均能见到粉末冶金工艺的身影。目前,我国粉末冶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工艺装备落后,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粉末冶金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法包括机械粉碎法,化学法包括气相沉积法、雾化法和电解法,气相沉积法、雾化法和电解法目前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粉末冶金;粉体;气相沉积法,雾化法,电解法Abstract: the method of powder metallurgy originated in three thousand years . Manufacture of iron for the first method is essentially by powder metallurgy method. Powder metallurgy product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rom the ordinary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of precision instrument; from the hardware to the large machinery; from electronics to motor manufacturing; from the civilian industry to the military industry; from the general technology to sophisticated high technology, can see the figure of powder metallurgy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招生对象:全日制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海西经济区,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尤其是海西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具备较全面的材料科学知识、经过材料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材料科学研究、材料生产、应用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 五、业务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与各种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材料性能与其组成、结构、工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材料生产过程中相关知识应用,各种材料的制备、材料设计、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基本训练以及了解相关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材料工程、工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工程和工艺实验、测试、表达、计算机应用和获取科技信息等基本技能。具有正确选择设备进行材料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开发的初步能力和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六、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七、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工程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材料分析方法综合实验、材料性能综合实验、材料制备与加工综合实践、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综合实验、电工工艺实习、综合创新实验、专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九、理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表(表一) 十、实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表(表二) 十一、教学安排(表三、表五) 十二、说明 积极鼓励开展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创新设计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在有关竞赛中获奖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登记入全校公共选修课学分。凡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均按最高级别计算学分,不重复计算,最高折算学位6学分。折算办法按福建工程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执笔人: 专业负责人: 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 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 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 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 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 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 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 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去除表面淬火热应力,表面M+A’心部S回 四、选择填空(20分) 1.合金元素对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影响是(d) (a)均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b)均强烈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c)无影响(d)上述说法都不全面 2.适合制造渗碳零件的钢有(c)。 (a)16Mn、15、20Cr、1Cr13、12Cr2Ni4A (b)45、40Cr、65Mn、T12 (c)15、20Cr、18Cr2Ni4WA、20CrMnTi 3.要制造直径16mm的螺栓,要求整个截面上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应选用(c )(a)45钢经正火处理(b)60Si2Mn经淬火和中温回火(c)40Cr钢经调质处理 4.制造手用锯条应当选用(a ) (a)T12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b)Cr12Mo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c)65钢淬火后中温回火 5.高速钢的红硬性取决于(b ) (a)马氏体的多少(b)淬火加热时溶入奥氏体中的合金元素的量(c)钢中的碳含量6.汽车、拖拉机的齿轮要求表面高耐磨性,中心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c )(a)60钢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b)40Cr淬火后高温回火(c)20CrMnTi渗碳淬火后低温回火 7.65、65Mn、50CrV等属于哪类钢,其热处理特点是(c ) (a)工具钢,淬火+低温回火(b)轴承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c)弹簧钢,淬火+中温回火 8. 二次硬化属于(d) (a)固溶强化(b)细晶强化(c)位错强化(d)第二相强化 9. 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b) (a)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耐磨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网址大全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国际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会成员,中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家级学会。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硅酸盐学会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颗粒学会 含学会建设,学会会员,学会活动,科学普及。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网 从事纳米科技研究、开发的研究单位。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纳米科技基础数据库 中科院数据库网站,提供国内外纳米科技基础数据研究信息的平台。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纳米科技网 含纳米新闻、纳米科技、纳米论坛、纳米产业等内容。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纳米科技网 介绍纳米科技。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电子材料大市场 含电子材料新闻、资讯、科技、论文、产业等内容。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浙江纳米 提供纳米行业信息、科研发展动态。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超硬材料网 介绍人造金刚石原料、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的行业信息。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电子材料网 提供信息产业基础产品及材料信息。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粉体工业信息网 介绍超细粉体研究、动态信息与工程技术开发。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功能材料网 主要报导中国功能材料领域的现状、动态与信息。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材料复合新技术信息门户 提供材料学科的各类文献资源以及导航。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材料与测试网 提供材料与测试领域的信息服务。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纳米数据中心 提供纳米科研成果信息、资源,查询、学术交流的平台。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奈米科学网 提供纳米科学相关新闻、活动、文献。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tw 中国玻璃工业网 提供行业信息。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激光玻璃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玻璃研究室,批量制造激光玻璃及相关玻璃的研究生产机构。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纳米网 纳米技术的行业信息。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中国银 专门介绍纳米银、纳米技术、胶银、银溶液等产品及应用。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材料科学 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bjkpzc/kjqy/clkx/index.shtml 材料科学 关于材料科学各方面的介绍。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gkjqy/clkx/index.htm 材料索引 提供世界各地25000多种材料的目录。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works/iii 放电等离子烧结 介绍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机制及原理,提供国外放电等离子烧结相关研究部门的研究应用。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广州市纳米技术信息中心 含新闻中心,广州纳米科技,纳米产业,纳米人才等。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贵州新材料信息网 材料新闻与科研动态,及贵州材料基地介绍。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树森研究室 主要研究领域是材料成形工艺技术,材料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 华中师范大学纳米研究院(实验室) 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https://www.docsj.com/doc/233436361.html,/spm 晶体论坛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制备方法 纳米技术是当今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热点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的生产及其应用在中国已起步,可以产业化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纳米二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锌(ZnO)、纳米碳酸钙(CaCO3)便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几个品种。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以下是对各种方法的分别阐述并举例。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1。金属烟粒子结晶法是早期研究的一种实验室方法。将金属原料置于真空室电极处,真空室抽空(真空度1P a)导入102到103 P a压力的氩气或不活泼性气体,然后像通常的真空蒸发那样,用钨丝蓝蒸发金属。在气体中,通过蒸发、凝聚产生的金属蒸气形成金属烟粒子,像煤烟粒子一样沉积于真空室内壁上。在钨丝篮上方或下方位置可以预先放置格网收集金属烟粒子样品,以备各类测试所用。2。流动油面上的真空蒸发沉积法(VEROS),VEROS法是将物质在真空中连续的蒸发到流动着的油面上,然后把含有纳米粒子的油回收到贮存器内,再经过真空蒸馏、浓缩,从而实现在短时间制备大量纳米粉体。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有一种制备纳米粉体材料新方法,最适用于碳化物、氮化物及部分金属粉体的制备。其方法是先对反应器抽真空,然后充入保护气体或反应气体,在反应器中设置石墨电极,在石墨电极与反应器坩埚中的金属之间通电,使之产生高温碳电弧,由高温电弧产生金属蒸汽。采用保护气体可以生产出由石墨原子包覆的纳米镍粉、铜粉、铝粉等不易团聚的金属纳米粉末;采用反应气体可以生产碳化物、氮化物纳米粉末。与现有技术相比,生产的纳米粉末不易团聚,具有成本低,电弧功率大,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 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锌不会生长成为完整的晶粒.由此可以认为,冲击波处理可能是一种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例,一种钛合金纳米粉体制备方法,原料包括钛合金粗粉、助磨键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是,将所述原料按配比投入反应釜,反应釜转速200-300mpr、温度50℃-60℃,反应釜旋转时间15-30分钟;反应釜转速升高至达1000mpr以上,维持该转速1.5-2.5小时,温度为180℃以上;反应釜转速降到300mrp以下,在0.5-1.0小时内降低温度至40℃-50℃,停机,即完成纳米粉体的制备。它稳定地对钛合金实现了纳米化加工;由此为利用纳米粉体的小尺寸效应、表面积效应而使它的耐蚀优点得到提升得以实现,使之可作为一种活性添加剂与各种优良树脂结合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例,TiCl4气相氧化法,其基本化学反应式为:TiCl4(g)+O2(g)=TiO2(s)+Cl2(g) 施利毅、李春忠等利用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培养目标: 本学科大类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坚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本学科大类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高校教学以及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具备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拼搏精神,以及练达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从材料科学和化学的角度系统地培养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能够从事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在材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本专业完成学习的优秀学生,可在材料学科专业、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以及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学研究。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

粉体工程与设备

北方民族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院(部、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王芳学号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班级 082 同组人员王选、高稳成、闫晓展、代新、马海龙 课程名称粉体工程与设备 年产3000吨碳化硅微粉的生产线的项目名称 可行性研究报告 起止时间 2010-11-21至2009-12-3

成绩 指导教师王正粟祁利民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录目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二、工艺参数的计算··············································三、设备的选择依据··············································四、成本核算··············································五、效益分析··············································六、环境保护及措施··············································七、小节··············································八、参考文献··············································

一、目的及意义 碳化硅(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为原料通过 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 首先,其硬度介于刚玉和金刚石之间,机械强度高于刚玉,同时分解温度(2400℃)高、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较强的韧性、良好的抗热震性、显著的电学性能和高导热性能等诸多优良特性,因而被广泛用磨具磨料、耐火材料、耐蚀材料、结构陶瓷等产品的生产原料,也可用作电热原器件、半导体器件等产品生产的原料。 其次,碳化硅微粉堆积密度高,耐磨能力强,硬度高,切削能力强,粒度分布集中并且均匀;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热膨胀系数小,导热性能良好,抗冲击,作高温间接加热材料.有四大应用领域:功能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几种

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20分) 答:粉末的制备方法: 气相合成、湿化学合成、机械粉碎.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纳米粒子、合金纳米粒子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2.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 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2. 为什么要对粉体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什么是物理吸附?什么是化学吸附?试举例说明。(20分) 答: 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 力学性能:表面硬化、防氧化、耐磨等 电学性能:表面导电、透明电极 光学性能:表面波导、镀膜玻璃 生物性能:生物活性、抗菌性 化学性能:催化性 装饰性能:塑料表面金属化 材料表面改性的意义 通过较为简单的方法使一个部件部件或产品产品具有更为综合的性能第一节材料表面结构的变化 粉体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改变粉体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组成、结构和官能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7级)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1.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5 专业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初步掌握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初步训练,能在材料基础理论、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与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与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又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 3.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加工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测试、生产过程设计、材料改性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及技术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 (3)、系统地掌握较宽的必要的本专业领域技术基础理论,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相近专业基本知识。 (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材料化学专业设置于2004年,该专业立足于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开展冶金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及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及应用技术研究。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新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依托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粉末冶金研究院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起被认定为国家A类专业,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5年获得A++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可从事材料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开发与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结构材料、电子、能源、有色冶金等领域。 三、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①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修养; ②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 ③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④系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方向的各类材料的合成制备技术、结构性能表征、应用领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⑤掌握工程制图、电子电工、过程开发等工程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初步的识图、绘图和工艺设计能力; ⑥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材料的制备、表征、设计方法和工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能力要求 ①具有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word版)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 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 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 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

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 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3.淬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1c A以上的一定温度,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4.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临界点1c A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方式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中温回火-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回火索氏体) 15.回火脆性:淬火钢回火时,其冲击韧性并非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地提高,在250-400℃和450-650℃两个温度区间内出现明显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钢的回火脆性。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 《材料合成与制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2学分(36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课程是介绍现代材料制备技术的原理、方法与技能的课程,是材料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涉及的材料显微组织演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基本途径、方法和技能;掌握目前几种常见新材料制备方法的发展、原理、及制备工艺;培养学生树立以获取特定材料组成与结构为目的材料科学研究核心思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为今后的材料科学相关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相关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自编讲义 主要参考书: 1. 朱世富,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许春香,材料制备新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 李爱东,先进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科学出版社,2013 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引言 1.1 材料科学的内涵 1.2 材料科学各组元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材料科学学科的产生、发展、内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四个基本组元: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性质与性能、材料的使用效能;材料科学四组元的相互关系。 【掌握】:材料科学学科的内涵、材料科学学科的四组元、四组元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几个材料合成与制备导致不同组成与结构并最终决定性质与性能的科研实例。 【难点】:树立以获取特定材料组成与结构为核心的学科思想。第二章材料合成与制备主要途径概述 2.1 基于液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 2.3 基于固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 2.4 基于气相-固相转变的材料制备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2学时。

[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的实践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的实践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专业综合改革、深度转型发展的五个试点专业之一。专业转型的目的就是使专业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合适的软、硬环境。近几年来,我们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体制机制建立、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人才培养目标 采取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模式,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全国,培养和造就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具备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层次、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性创新人才。 2体制机制改革 2.1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材料人才培养机制 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基本宗旨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而专业发展方向应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趋势相适应。近些年来,湘西北地区在材料加工制备方面发展很迅速,形成了高分子通用纤维与高分子特种纤维、塑料管道、复合型材、过滤器件、各类无机粉体材料、陶瓷等方面的集群产业。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确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应的人才培养方向,因此,我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确立了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培养方向。 利用我院与地方40多家相关企业签署的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了以学校为主社会参与的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了制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将产业一专业一就业(即三业)三者密切关联起来,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在校企供需合作中真正形成了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多赢局面。 2.2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 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材料专业转型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我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聘的博士基本上从学校直接到学校,企业中实践经验不足。为此,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即要求每位专业课的老师联系一到两个企业,并不定期地到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保证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在企业的时问不低于2个月,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还聘用了一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上课,特别是为学生上实践训练课,指导学生设计、创新,与师生一道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期末A

班级(学生填写) : 姓名: 学号: 命题: 审题: 审批: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班级(学生填写): 姓名: 学号: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线) 9. 碳钢的塑性和强度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 ) 10.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般只改变钢件表面层的组织,而不改变心部组织。(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钢中加入除Co 之外的其它合金元素一般均能使其C 曲线右移,从而( ) A 、增大VK B 、增加淬透性 C 、减小其淬透性 D 、增大其淬硬性 2. 高碳钢淬火后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其( ) A 、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提高 B 、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C 、强度韧性提高,塑性韧性下降 D 、强度韧性下降,塑性硬度提高 3. 常见的齿轮材料20CrMnTi 的最终热处理工艺应该是( ) A 、调质 B 、淬火+低温回火 C 、渗碳 D 、渗碳后淬火+低温回火 4. 某工件采用单相黄铜制造,其强化工艺应该是( ) A 、时效强化 B 、固溶强化 C 、形变强化 D 、热处理强化 5. 下列钢经完全退火后,哪种钢可能会析出网状渗碳体( ) A 、Q235 B 、45 C 、60Si2Mn D 、T12 6. 下列合金中,哪种合金被称为巴氏合金( ) A 、铝基轴承合金 B 、铅基轴承合金 C 、铜基轴承合金 D 、锌基轴承合金 7. 下列钢经淬火后硬度最低的是( ) A 、Q235 B 、40Cr C 、GCr15 D 、45钢 8. 高速钢淬火后进行多次回火的主要目的是( ) A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入基体 B 、消除残余奥氏体,使碳化物先分析出 C 、使马氏体分解,提高其韧性 D 、消除应力,减少工件变形 9. 过共析钢因过热而析出网状渗碳体组织时,可用下列哪种工艺消除( ) A 、完全退火 B 、等温退火 C 、球化退火 D 、正火 10. 钢的淬透性主要决定于其( )

粉体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草稿)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艺术基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粉体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知识结构要求 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一般原理和专业知识;掌握粉体材料合成制备、加工、结构与性能测定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国家关于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开发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具有研究、改进粉体材料性能、开发、设计新材料的初步能力。 2、能力结构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工程图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科学导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粉体工程、材料合成与加工工程及热工过程及设备。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基础实验、专业实验,机械制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上机、课程实习、创新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技方法训练(工程设计训练)、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集中实践周共44周。 六、主要指标: 课内(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总学时2496(其中实验232学时、上机120学时、听力64学时),集中实践环节共44周;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总计200学分,综合教育40学分。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一、纳米粉体应具备的特性 1、化学成分配比准确:尽量符合化学计量,避免烧结出现液相或阻碍烧结; 2、纯度高:出现液相或影响电性能; 3、成分分布均匀:尤其微量掺杂; 4、粒度要细,尺寸分布范围要窄;结构均匀,密度高; 5、无团聚体:软团聚,硬团聚。 二、制备方法分类 化学法 化学法是指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从分子、原子、离子出发制备纳米物质,它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冷凝法、溶胶一凝胶法、水热法、沉淀法、冷冻干燥法等。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迄今为止气相法制备纳米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一个加热的衬底上,通过一种或几种气态元素或化合物产生的化学元素反应形成纳米材料的过程,该方法主要可分成热分解反应沉积和化学反应沉积。该法具有均匀性好,可对整个基体进行沉积等优点。其缺点是衬底温度高。随着其它相关技术的发展,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新技术,如金属有机化学缺陷相沉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及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等技术。 化学气相冷凝法(CVC)主要通过有机高分子热解获得纳米粉体,具体过程是先将反应室抽到或更高真空度,然后注入惰性气体He,使气压达到几百帕斯卡,反应物和载气He从外部系统先进入前部分的热磁控溅射CVD装置由化学反应得到反应物产物的前驱体,然后通过对流达到后部分的转筒式骤冷器,用于冷却和收集合成的纳米微粒。 化学沉淀法是在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控制适当的条件使沉淀剂与金属离子反应,产生水合氧化物或难溶化合物,使溶液转化为沉淀,然后经分离、干燥或热分解而得到纳米级超微粒。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共沉淀法和醇盐水解沉淀法。 物理法 早期的物理制备方法是将较粗的物质粉碎,如低温粉碎法、超声波粉碎法、冲击波粉碎法、蒸气快速冷却法、蒸气快速油面法等等。近年来发展了一些新的物理方法,如旋转涂层法将聚苯乙烯微球涂敷到基片上,由于转速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空隙度.然后用物理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上抗积一层膜,经过热处理,即可得到纳米颗粒的阵列。这些方法我们统称为物理凝聚法,物理凝聚法主要分为: (1)真空蒸发靛聚法 将原料用电弧高频或等离子体等加热,使之气化或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骤冷,使之凝结成纳米微粒。其粒径可通过改变通入惰性气体的种类、压力、蒸发速率等加以控制,粒径可达1—100nm。具体过程是将待蒸发的材料放人容器中的柑锅中,先抽到或更高的真空度,然后注人少量的惰性气体或性2N、3NH等载气,使之形成一定的真空条件,此时加热,使原料蒸发成蒸气而凝聚在温度较低的钟罩壁上,形成纳米微粒。 (2)等离子体蒸发凝聚法 把一种或多种固体颗粒注人惰性气休的等离子体中,使之通过等离子体之间时完全蒸发,通过骤冷装置使蒸气奴聚制得纳米微粒。通常用于制备含有高熔点金属合金的纳米微粒,如Fe-A1,Nb-Si等。此法常以等离子体作为连续反应器制备纳米微粒。 综上所述,物理方法通常采用光、电等技术使材料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中蒸发,然后使原子或分子形成纳米颗粒,它还包括球磨、喷雾等以力学过程为主的制备技术。物理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不高,颗粒分布不均匀,形状难以控制。 物理化学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