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报告(传热学)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报告(传热学)

课程编号:03402720

课程名称:冶金传输原理

冶金传输原理实验报告

(传热学)

Speciality________________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

Order number_______________

Name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 粉末或散装材料导热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记录:

2.the power of the electric heater (it is the heat transfer quantity)电加热器功率(亦即传热量)

the current (电流): =I (A ) the voltage (电压降): =V (V ) 3.the material of the experiment (实验材料):

Ⅱ. Data reduction (数据整理)

The temperatur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small ball

(小球外壁温度):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big ball

(大球内壁温度):

The heat transfer quantity (传热量): ==IV Q w

Ⅲ.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数据整理):

1、 实 验 结 果 , 的 导 热 系 数

coefficient =-=2

19952

.0w w t t Q

λ C m w o ⋅/

2. when compare i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the comparing result is:

与 理 论 值 相 比 较 结 果 是:

TestTwo To measure the guideline equation and the mean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hen the air vertically sweeps along the single-pipe

实验二 空气横掠单管时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及准则方程式测定实验

Ⅰ.To record the measuring data.(测量数据记录) 1.the size of the model :(试件尺寸) the outer diameter (外径): D = m, the effective length (有效长度): L= 0.1m. the area of dissipation (散热面积):==DL A π m 2. 2.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大气温度):=f t o C, the corresponding thermo emf (大气温度对应热电势):)0,(f t E = mV , the atmosphere density (we refer to the table from f

t ).

大气密度(用f t 查表得)=ρ kg/m 3.

3.the measured value in every operation condition.

Ⅲ.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实验结果) 1.from :(根据)

⎪⎪⎩⎪⎪⎨⎧=+=+∑∑∑∑∑=====10

1101101

1011012

10i i i i i i i i i i i y b x n y x x b x n ⎪⎪⎩

⎪⎪⎨⎧--=--=→∑∑∑∑∑∑∑∑∑∑∑)(10)())(())(()(10)()(10))((22222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x y x y x b x x y x y x n we get (解出得)⎩⎨⎧=

=

n C (C b ln =)

2. we get the guideline equation is (得出的准则方程是):

Test Three To measure the angle factor from the infinitesimal

element surface dA 1 to the finite surface A 2

实验三 微圆表面dA 1到有限表面A 2的角系数测定实验报告

Ⅰ.To record the measuring data.(测量数据记录)

(计算角系数时数据): the size of a, b, c in the Fig 4 of the experiment guide book . (实验指导书图中a 、b 、c 尺寸): a = mm ; b = mm, c = mm.

b a

x =

= ; b

c y == . Ⅱ. Data reduction an

d th

e result o

f the experiment (数据整理及结果)

1. 2

21

R A F sp

A dA π=

-= ;

2.)1

1(212212212

1

y

x tg y x y y tg F A dA ++-=

---π= ; Ⅲ. To compare the measured angle factor with theoretical angle factor,

and analyses their fitting and the reason of it.

对测得的角系数和理论算出的角系数值进行比较,并对两者吻合情况和原因进行分析

冶金传输原理1

流体: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连续的变形的物质。 连续介质模型:任一时刻流动空间的每点都被相应的流体质点占据这样的模型是连续介质模型。 粘性:在做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做相对运动,流体的这种性质称作流体的粘性。 牛顿粘性定律:当流体的流层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即存在速度梯度时,由于流体的粘性作用,在其速度不相等的流层之间以及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所产生的粘性力的大小与速度梯度和接触面积成正比,并与流体的粘性有关。0,x xy v dv F A H dy μτμ==±(应用范围):应用于层流流动。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区别:是否服从牛顿粘性定律,即流动过程中的粘性切应力和速度梯度是否成正比。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表面力,质量力或体积力。 拉格朗日法:把流体看成是由大量的流体质点组成的,着眼于对流体质点运动的描述,设法描述出每个质点自始至终的运动状态,即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力学中质点运动描述方法在流体力学中的推广。 欧拉法:着眼于空间点,设法在流体空间的每一个点上,描述出流体运动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梯度:()()P grad P n φφ?=?场量在空间变化快慢程度的一种度量,来源于等值面的方向导数,梯度就是最大的方向导数,不同等值面间显然两等值面的法线方向的距离最短,方向导数的取值也就最大标,量场的法向变化率即梯度,梯度本身是矢量,其正方向规定为沿等值面的法线方向,并指向函数值增大的一侧。 散度:divv v =?? 描述矢量场源(汇)及矢量场体积膨胀速度的一个概念表征物理量是否有源及源的强度。散度可描述场在某点单位体积内源的强度,也可描述单位体积的体膨胀速率。 旋度:2rotv v ω=??= 描述流体旋转的强弱,旋度--流体在流场中某点单位面积上的环量。 流场的分类:从时空依赖性上分类:稳定场、非稳定场;均匀场、非均匀场。 从密度场的变化性质上分类:可压缩流体、不可压缩流体。 从粘性上分类:理想流体、实际流体(粘性流体)。从流场的形态上分类:层流、湍流。 流线:流场中某一时刻的一条空间曲线,曲线上每一流体质点的速度方向与该曲线的切线方向重合。 迹线:流体质点在空间运动所走过的轨迹。 伯努利方程应用条件:1) 流体运动必须是稳定流动。 2) 所取的有效断面必须符合缓变流条件;但两个断面间的流动可以是缓变流动,也可以是急变流动。 3) 流体运动沿程流量不变。对于有分支流(或汇流)的情况,可按总能量的守恒和转化规律列出能量方程。 4) 在所讨论的两有效断面间必须没有流量的输入或输出。如果有能量的输入或输出,则可写成如下形式 221211221222p v v P gz H P gz h ρρρρ-'++±=+++ 5) 上式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稳定流动。 理想流体:指无黏性而不可压的流体,在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应力,即没有内摩擦力。 层流:流体质点在流动方向上分层流动,各层互不干扰和掺混,这种流线呈平行状态的流动称为层流,或称流线型流。 湍流:流体内部充满了可以目测的漩涡,这些漩涡除了在主体流动方向上随流体运动外,还在各个方向上做无规则的随机运动,流体在运动中相互掺混极不规则,这样的流动称为湍流。 湍流的起因:湍流的起因有两个一是漩涡的形成,二是漩涡脱离原来的流层。漩涡的形成:由于流体的粘性,当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速度梯度时,具有不同速度的相邻流层间将产生切应力,从而产生漩涡;漩涡脱离原来流层:流动中流体一旦形成旋涡,漩涡的特性是旋转,旋转使漩涡上下流速不同从而引起压强差使漩涡脱离原来流层形成湍流。 流动阻力的分类: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 速度边界层:当流体以一定速度流经平板表面时,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便产生了 速度梯度。在壁面附近存在着较大速度梯度的流体层,称为流动边界层,简称边界层。 热边界层:流体在平壁上流过时,流体和壁面间将进行换热,引起壁面法向方向上温度分布的变化,形成 一定的温度梯度,近壁处,流体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称为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浓度边界层:又称传质边界层,当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表面之间,因浓度差而发生质量传递时, 在固体表面附近形成的具有浓度梯度的薄层。

冶金传输原理思想报告

冶金传输原理学习报告

冶金传输原理是冶金工业类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研究和分析冶金过程传输规律、机理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冶金过程中的动量传(流体流动行为)、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大部分。 动量传递现象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化学工程中,动量传递理论不:仅运用与流体输送有关的单元操作过程中,而且他还是研究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黏性流体的流动。通过在传递过程中的总衡算以及微分衡算,建立动量传递的微分方程,并在特定的定解条件下求解,可以获得所描述体系的有关物理量随空间位臵和时间的逐点变化规律。进而求出动量传递的速率。这样,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微分质量衡算所得的方程称为连续性方程。 1.动量传递现象 在流体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速度的梯度,所以会发生动量的传递。主要是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层流流动中的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引起的分子迁移过程;二是湍流流动中的微团脉动引起的涡流传递过程。 2.牛顿黏性定律 流体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形态,在外力以及分子的布朗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其内部会产生相对运动。另一方面,流体还有一种内在的抗拒向前运动的特性,称之为黏性。

牛顿黏性定律可表示为: dy du x μτ-= 式中剪应力τ是作用在与y 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力,也表示y 方向的动量通量。式中的负号表示动量通量的方向和速度梯度方向相反,即动量朝向速度降低的方向传递。μ为流体的动力黏度,一般简称为黏度。 3.连续性方程 连续性方程的推导采用欧拉观点。在单组分等温流体系统(如水)或组成均匀的多组分混合物系统(如空气) 中,运用质量守恒原理进行微分质量衡算, 所得的方程为连续性方程。 质量守恒原理对索取的控制体 进 行质量衡算,得:流出质量流率—流入质 量流率+累积质量流率=0 流入和流出微元控制体的质量流率可按x 、y 、z 3个方向进行考虑。 在x 方向上,流体经控制体的左侧面流入控制体的质量通量为 图1 流体流动的动量传递现象

冶金传输原理名词解释

1.薄材: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内部热阻可以忽略,不存在断面温差的物体 2.对流传热L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输现象 3.辐射力: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由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力 4.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与某一辐射方向垂直的单位辐射面积在单位立体角度内发射的全部波长的辐射能量。 5.黑体:物体的A=1,R=D=0,这表明该物体将外界投射来的辐射能全部吸收,这种物体称为黑体 6.灰体:在热辐射分析中,把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7.角系数:由表面1投射到表面2的辐射能量Q1-2占离开表面1的总辐射能量Q1的份额称为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 8.气体辐射的特点:气体的辐射和吸收能力与气体的分子结构有关;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有明显的选择性;固体及液体的辐射属于表面辐射,而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气体容器中进行的 9.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给定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10.热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11.速度边界层:我们把流体在绕过固体壁面流动时紧靠固体壁面形成速度梯度,厚度为的这一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12.相似准数:在相似系统的对应点上,由不同的物理量所组成的量纲为1的综合数群的数值必定相等,这个量纲为1的量往往称为无量纲量,综合数群角相似准数13.相似第一定律:彼此相似的现象必定具有数值相同的同人相似准数 14.相似第二定律:凡同一类现象,如果定解条件相似,同时又定解条件的物理量所组成的相似准数在数值上相等,那么这些现象必定相似 15.相似第三定律:描述某现象的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相似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即F()=0,这种关系式称为准数方程 16.气体辐射的特点:气体的辐射和吸收能力与气体的分子结构有关;气体的辐射和吸收对波长有明显的选择性;固体及液体的辐射属于表面辐射,而气体的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气体容器中进行的 17.粘性:流体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的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冶金传输原理知识点

1.流体的概念:物质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可以无限地变形,这种变形称为流动,这类物质称为流体,其变形的速度即流动速度与切向力的大小有关,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 2.什么是连续介质,在流体力学中为什么要建立连续介质这一理论模型? 答:(1)连续介质是指质点毫无空隙的聚集在一起,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介质。(2)引入连续介质模型的必要性: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后,流体运动中的物理量均可以看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连续函数分析方法来研究流体运动,实践表明采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解决一般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3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密度;比容(比体积);相对密度;重度(会换算) 4.流体的粘性 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流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流体的粘性,由粘性产生的作用力叫做粘性力或内摩擦力。 1) 由于分子作不规则运动时,各流体层之间互有分子迁移掺混,快层分子进入慢层时给慢层以向前的碰撞,交换能量,使慢层加速,慢层分子迁移到快层时,给快层以向后碰撞,形成阻力而使快层减速。这就是分子不规则运动的动量交换形成的粘性阻力。 2) 当相邻流体层有相对运动时,快层分子的引力拖动慢层,而慢层分子的引力阻滞快层,这就是两层流体之间吸引力所形成的阻力。 5.牛顿粘性定律 在稳定状态下,单位面积上的粘性力(粘性切应力、内摩擦应力)为τyx说明动量传输的方向(y 向)和所讨论的速度分量(x向)。符号表示动量是从流体的高速流层传向低速流层。动力粘度μ,单位Pa·s运动粘度η,单位m2/s 6.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 凡是切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均称为牛顿流体。常见的牛顿流体有水、空气等,非牛顿流体有泥浆、纸浆、油漆、沥青等。对于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称之为非牛顿流体。 1.研究流体运动的方法 拉格朗日(Lagrange)法及欧拉法。拉格朗日法的出发点是流体质点,即研究流体各个质点的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综合所有流体质点运动参数的变化,便得到了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在研究流体的波动和振荡问题时常用此法。 2. 欧拉法的出发点在于流场中的空间点,即研究流体质点通过空间固定点时的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综合流场中所有点的运动参数变化情况,就得到整个流体的运动规律。 2.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 如果流场的运动参数不仅随位置改变,又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这种流动就称为非稳定流动;如果运动参数只随位置改变而与时间无关,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动。 3.迹线和流线 (1)迹线就是流体质点运动的 轨迹线。 迹线的特点是:对于每一个质点 都有一个运动轨迹,所以迹线是 一族曲线,而且迹线只随质点不 同而异,与时间无关。 (2)流线是流场中某一瞬间的 一条空间曲线,在该线上各点的 流体质点所具有的速度方向与 曲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重合。 4.对于不可压缩流体,ρ常数 2.3 理想流体动量传输微分方 程——欧拉方程 2.4 实际流体动量传输方程— 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 2.实际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3 伯努利方程的几何意义和物 理意义 (一) 几何意义 z是指流体 质点流经给定点时所具有的位 置高度,对水平圆管取其平均高 度,即轴线处所具有的高度。p 是指流体质点在给定点的压力 (流体的压强); 表示流体质 点流经给定点时,流体所具有的 动能。伯努利方程中静压能、动 能、位能项的单位均为(Pa). (二) 物理意义pgz 可看成 是单位质量流体流经该点时所 具有的位置势能;p 看成是单位 质量流体流经该点时所具有的 压力能;是单位质量流体流经给 定点时的动能;h失是单位质量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损耗的机 械能,称能量损失。 4.应用条件:34页 例题2-4;2-5 35、36页 习题:2、3、5、10 第三章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 1. 流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层流 和湍流 对光滑圆管的Rec=2300。 即流体在圆管内流 动:Re<2300 为层流; Re>2300为湍流 当量直径ds (2)雷诺准数的物理意义雷 诺数通常是惯性力的典型大小 与粘性力的典型大小的一种量 度。雷诺数大,说明流体的惯性 力大于流体的粘性力,愈易形成 湍流;雷诺数小,说明流体的惯 性力小于流体的粘性力,愈易形 成层流。例3-1 41页 湍流具备两个条件:(1)漩涡的 形成(2)漩涡脱离原来的层 流 例3-2 (50页) (一)沿程阻力损失 它是沿流动路程上由于各流体 层之间的内摩擦而产生的流动 阻力,因此也叫做摩擦阻力。在 层流状态下,沿程阻力完全是由 粘性摩擦产生. 公式: 二)局部阻力损失 在边壁尺寸急剧变化的流动区 域,由于尾流区、旋涡区等分离 现象的出现,使局部流动区域出 现较集中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 局部阻力。 5.串、并联管路计算的特点:1) 并联管路中各支管的能量损失 相等。2)主管中的流量等于各支 管流量之和。 60、61页习 题5、6、7、8 第七章 1. 例7-1 7-2 2. 埃根方程 114页 第八章 1. 相似的基本概念 (运动相似、动力相似、热相似) 2、单值条件包括(几何条件、 物理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3、相似三定理 (1)相似第一定理彼此相 似的现象必定具有数值相同的 相似准数(2)相似第二定理: 凡同一种类现象,如果定解条件 相似,同时由定解条件的物理 量所组成的相似准数在数值上 相等,那么这些现象必定相似。 (3)相似第三定理描述某 现象的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可表 示成相似准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准数方程式), 例8-3 137页 第九章 1.热量传输的三种 方式(导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 热)各自定义 141-143页 (斯忒藩-玻耳兹曼) 第十章 1. 傅里叶律 例10-3 习题:4 (167-168页) 第13章 1. 对流换热过程 的分类(1)按流体运动是否与 时间相关可分为非稳态对流换 热和稳态对流换热;(2) 按流体 运动的起因可分为自然对流换 热和强制对流换热; (3) 按流 体与固体壁面的接触方式可分 为内部流动换热和外部流动换 热; (4) 按流体的运动状态可 分为层流流动换热和湍流流动 换热;按流体在换热中是否发 生相变或存在多相的情况可分 为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和多相流 体对流换热。 2.影响换热系数的因素 (1) 流体流动的动力因素 (2) 流体的流动状态 (3) 流体 的热物性 (4) 换热壁面的热状 态 (5) 换热壁面的几何因素 3.对流传热的研究方法 ( 1)解析法 (2)数值法 数值法( 3)比拟法(4)实验 法 4.普朗特数(Pr=1,两边 界层厚度大致相等;Pr>>1,速 度边界层厚度远大于温度边界 层厚度;Pr<<1,速度边界层厚 度远小于温度边界层厚度) 4.Nu 为努塞尔准数等其 他准数(物理意义:218-219页 例13-2 习题:11 232、239 页) 第14章 1.辐射强度定 义(单位时间、单位可见面积、 单位立体角内辐射出全部波长 的能量W/(m^2.sr) 2.黑体具有的辐射特性 245页 3.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 (四次方定律) 4.灰体(传热学中把单色 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 5. 角系数及定义: 性质:(相对性、完整性、 和分性) 6. 有效辐射 J (物体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净放出的热 量减去物体吸收的热量)J = E + RG =εEb-A G 261页 7. 268页公式习题: 5、6、12、15 第15章 1.浓度表示方 法 (质量浓度;摩尔浓度;质量 分数;摩尔分数) 284页 2. 质量传输的二种方式 (分子扩散传质、对流传质) 分子扩散传质: 对流传质 (1) 对流流动传 质NA=CA·uA (2) 对 流传质NA=kc(CAf-CAw) 3.通量公式(287页) 第17章例17-2(301页)

传输原理——三传相似性 湍流模型

冶金传输原理作业 一、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的相似性及特异性 冶金中的化学反应,往往也同时伴随着热量的传输和质量的传输,而这些现象都是在物质的流动过程中发生的,也就是说,传热与传质的过程与流体的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因此,三者之间在传输的机理、过程、物理数学模型等方面具有类似性和统一性。 首先,从研究目的及对象上说,动量传输、热量传输和质量传输的研究对象都是流体。所谓流体,是指不能抵抗切向力,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可以无限地变形物质。流体分为可压缩流体和不可压缩流体两种。不同流体,模型及研究方法不同。不同的是,流体流动是对流体动量的研究,主要从力的方面分析,流体收到粘性力以及其他表面力和体积力。而热量传输中,主要研究由于温度差异所引起的能量的传递过程,涉及到的是能量过程。质量传输发生在多组分系统中,当存在组分浓度差时,系统中将会自发的进行分组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过程。质量传输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分子传输或湍流传输产生的传质速率外,还需要考虑传输介质自身在传输方向上的移动,以及混合物宏观运动由一处向另一处移动所携带的传输组分的速率。研究传输过程的只要目的是确定系统内部的浓度分布,求得质量传输的速率。 第二,从机理上说,三者是一致的。他们在微观上具有相同的规律,及传输过程都是分子快散运动和微团脉动引起的,同时宏观上也有相同的规律,可以用类似的方程式来描述。 在层流中,尤其是简单的以为传递过程中,三传的相似性表现得更为明显,流体的粘性,热传导性和热量扩散性统称为流体的分子传递性质。因为从微观上来看,这些性质分别是非均匀流场中分子不规则运动这一过程所引起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结果。当流场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切应力,温度分布不均匀时,分子传递的结果产生热传导,在多组分的混合流体中,如果某组分的浓度不均匀,分子传递的结果便是引起该组分的质量扩散。表述三种传递的性质的关系式: ()dy u d x yx ρν τ-= () dy T c d q p y ρα-= ()dy d D j A AB A y ρ-= 式中,左边分别代表动量、热量和质量的通量,右部括号中的式子分别代表体积流体的

冶金传输原理

电子教案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2008年8月

冶金传输原理 (Principles of Transfer in Metallurgy 第1次课课题:绪论(0.5学时) 一、本课的基本要求 1•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特点、教材与教参、成绩评定2.了解传输原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冶金过程中的传输现象。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 难点:课程的总体介绍,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参及教具 1.《钢铁冶金概论》李慧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2•《有色金属冶金学》邱竹贤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3•《冶金传输原理》华建社朱军等编冶金工业出版社 教材:《冶金传输原理》沈巧珍杜建明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 0绪论 0.1冶金的分类 冶金:钢铁冶金、有色冶金。 共同特点:发生物态变化固 '液态 物理化学变化原料与产品的性质、化学成分截然不同 1.钢铁冶金:原料是矿石产品是钢铁 钢铁工艺流程:长流程高炉一转炉一轧机短流程直接还原或熔融还原一电炉一轧机 (1)高炉炼铁:烧结矿或球团矿(铁矿石造块、焦炭(煤炼焦)熔剂一亠铁水 面临主要问题:能源和环保。 (2)非高炉炼铁:天然块矿、粉矿或造块、块煤或气体还原剂、熔剂炼制》海绵铁 (3)转炉炼钢:铁水、废钢、铁合金、氧气、造渣剂-次精炼T钢水 (4)电炉炼钢:废钢(海绵铁)铁水、铁合金、造渣齐卜-次精炼T钢水 2.有色冶金:原料是矿石产品是有色金属 (1)重金属:铜(造锍熔炼)铅(还原熔炼)锌(湿法冶炼)、锡(火法精炼) (2)轻金属:铝冶金、镁冶金 (3)稀贵金属:锂冶炼、铍冶炼、钙锶钡制取、金银提炼 0.2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二、课程内容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最新教育文档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过程教学方法的实践 冶金传输原理是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基础并与冶金过程紧密联系的冶金类专业基础课。广大师生普遍认为该课程“难学难教”[1],其中冶金传输原理的“难学”,主要体现在课程的相关概念、定理、定律,特别是相似原理、因次分析以及相似准数等的抽象性,对于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的初学者,难以与实际的物理过程相结合,而表现为“难学”。对于冶金传输原理的“难教”,是该门课程数学与物理高度结合的特点,而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及数学、物理知识不扎实等实际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是“难教”的主要表现。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用型及创新型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该门课程教学改革始终探索的方向。 冶金传输原理的课程特点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数理解析较重,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源于流体力学、传热学以及成熟的质量传递理论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解析方法着眼于物理概念和数学表达的统一,并且突出了物理过程的特点[2]。它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3]。传输理论应用于冶金的实际过程,首先要对实际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用数学分析解法、相似原理—模型实验法和

类比法等适合的方法求解给实际过程提供理论支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传输过程的数值计算提供了强大支撑,使计算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等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数值计算已成为传输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冶金传输原理过程教学的方法 把冶金传输原理基本概念以及理论模型和冶金工程应用相结合,关键是介绍这些理论、模型与实际的冶金问题相结合的过程,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专业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学经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针对性的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程数理解析较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涉及的数学、物理知识较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就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知识,这样,课前有针对性的预习就显得很重要。因此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就表现为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听讲和笔记以及课后的复习和及时完成作业的模式。在课堂上,通过回想式的提问,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本节的知识点能够顺畅衔接和充实,并且及时明确下节的内容,学生在预习时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传输原理的教学。通过这些环节的积极实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能传递规律的科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在制冷、热能动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工、材料加工、冶金、电子与电气和建筑工程等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大量的传热问题,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热量传递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理性的认识,并能熟练运用基础知识来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传热问题。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及其物理机制,掌握传热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掌握传热学的基本实验,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增强传热、削弱传热和温度控制等工程传热问题;了解传热学的前沿知识及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课程目标1:系统深入学习,掌握传热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 1.1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论、机理及影响因素; 1.2掌握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模式的基本公式,能够进行各种工况下传热量的计算,并能对工程传热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课程目标2:掌握传热实验,应用传热学知识,解决工程传热问题。 2.1掌握传热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热量传递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理性的认识。 2.2 根据所学传热理论和实验知识,熟练掌握增强或削弱热能传递过程的方法,能够在工程应用中对热能有效利用、热力设备效率的提高、节能降耗技术等问题从传热学角度进行

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探索传热学前沿科学知识。 3.1通过课堂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对工程问题进行清清晰表达的能力; 3.2通过课外文献调研并撰写课程报告,提升文献查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财政大讲堂响亮标题

财政大讲堂响亮标题 摘要: 一、引言 二、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概述 1.动量传输 2.热量传输 3.质量传输 三、自然对流传热的计算 1.自然对流传热原理 2.自然对流传热计算方法 3.自然对流传热应用实例 四、总结

正文: 一、引言 材料加工和冶金工程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涉及到各种物理现象,如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对这些传输原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本文将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输的角度,介绍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及自然对流传热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概述 1.动量传输 动量传输是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流体的作用而引起物体动量的变化。在材料加工和冶金工程中,动量传输通常涉及到流体的流动过程,如搅拌、喷射等。 2.热量传输 热量传输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它是材料加工和冶金工

程中的常见现象。热量传输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3.质量传输 质量传输是指物质在流体中的传递过程,它通常包括物质的溶解、沉淀和扩散等过程。在材料加工和冶金工程中,质量传输对于材料的成分控制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自然对流传热的计算 1.自然对流传热原理 自然对流传热是指流体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密度差异而产生的对流现象。自然对流传热在材料加工和冶金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冷却塔、热交换器等。 2.自然对流传热计算方法 自然对流传热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理论法和数值法。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传热系数等参数;理论法是根据对流换热机理推导出传热公式;数值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求解传热过程。

冶金传输原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一、概念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 •辎射强度 2 •粘性3•相似准数4 •薄材5•角系数 二、推导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通过闘筒壁一维稳态导热。圆筒壁的内外层半径分别为「I和① 长度为L,无内热源,导热系数为常数,圆筒堆内侧给定温度7;,外侧的流体温度为与卑面间的对流换热系数为6。确定恻简卑内的温度分布、热通笊和热流量。 2. 用相似转换法推导卜列方程所包含的相似准数。 3、用数学方法推导二维稳定态导热问题内部节点的湮分方程,耍求 非等步长,导热系数入不定常数,有内热源为5。 4、用物理方法推导二维非稳定态导热问题卜•边界节点(如图)的差 分方程显式格式,耍求非等步匕导热系数入不是常数,有内热源为5。下边界为对流换热边界.对流换热系数为a,环境温度为T「。

1.设空气从宽为40cm的平板表面流过,空气的流动速度u0= 2.6m/s,空气在当时温度下的运动粘度v = L47xlO-5nr/s,密度p = 1.239kg/试求流入深度 x=3()cm处的边界层厚度,距板面高厂4.0mm处的空气流速及板面上的总阻力。 2.在金属铸模中浇铸平板铝铸件,C知平板铝铸件的长、宽分别为1000mm及100mm,铸件利铸甲的农面温度分别为60()9利300°C ,发射率分别 为0.3和0.8。由于铸件凝固收缩,铸型受热膨胀,在铸件和铸型Z间形成气隙.若气隙中的气体为透明气体,试求此时铸件和铸型Z间的辐射换热昴。 3.热电偶测昴:钢水的温度。已知钢水的温度为1600°C,热电偶插入钢水前温度为2()°C,假定热电偶接点为球形,克径d=lmm, p = 8000kg/m\ c p =418J/(kg・°C)"=45W/(m・°C),热电偶接点与钢水的换热系数a = 2320W/(nr .°C)o试求热点偶测得钢水温度为I599°C 时所需的时间? 4.L!知某一流场的速度农达式为:匕=3x2-xy, u y = v2 -6刃+ 2讦; u: = z2 +xy2,求在点(3,3,1)处的

传输原理在冶金中应用

传输原理在冶金中应用 传输原理在冶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和意义。冶金是指通过物理和化学原理对金属和非金属矿石进行提取、纯化、合金化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的学科。在冶金过程中,传输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实现矿石、矿矿石和热能等物质的传输,以实现冶金工艺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行。 传输原理在冶金中的应用可以涵盖多个方面,例如传热传质原理、电磁场传输原理、流体力学原理等。这些原理为冶金工程师设计和改进冶金设备、优化冶金过程,提高冶金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合理应用传输原理,还可以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传输原理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将讨论传热传质原理在冶金中的作用和应用案例。然后,我们将探讨电磁场传输原理在冶金设备设计中的重要性和效果。最后,我们将分析流体力学原理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和优势。通过对

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传输原理在冶金中的重要性,并为冶金工程师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 传输原理是指物质或能量在空间中传递的基 本规律。它涵盖了热传输、质量传输、动量传输等多种类型的传输。 热传输 热传输是指热量在物质之间或物质内部传递的过程。在冶金中,热传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控制和调节冶金过程中的温度 变化。热传输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来实现。热 传导是通过物质的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热量,对流则是通过物质的流 动传递热量,而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热量。 质量传输 质量传输是指物质在不同区域之间的传递过程。在冶金中,质 量传输常用于控制和调节冶金过程中的物质浓度变化。质量传输可 以通过扩散、传导和对流来实现。扩散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 浓度区域的自发传递,传导是指物质在固体内部的传递,对流则是 指物质因流体运动而进行的传递。 动量传输

传热学心得体会

传热学心得体会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学科,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 程实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学习传热学,我深刻理解了热量 的传递方式、途径和影响因素,下面将分享我对传热学的心得体会。 一、热传导:承接热量的“接力棒”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热量传递的方式之一。在传热学中,我了解到热 传导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其周 围的分子会通过碰撞将热量传递给邻近的分子。这类似于接力赛中的 接力棒,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相互碰撞的方式传递。 热传导的速度与物体的导热性质相关,我了解到导热性能好的物质 会更有效地传导热量。例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金属制 品在传热过程中会传递更多的热量。而绝缘材料则有较低的导热性能,可以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对流传热:热流之水,携热而行 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方式。这种传递方式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风扇吹来的冷风、水的热量传递等。在对流传 热中,热量基本上是通过流体的对流来传递的。 对流传热的特点是需要通过流体来承载热量,并且需要有流体内的 物质运动。例如,当水加热时,受热的水会被加热并上升,而凉爽的 水则下沉,形成对流。这种对流传热方式可以使热量更快地传递,提 高传热效率。

三、辐射传热:能量的跳跃传递 辐射传热是指通过电磁波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这种方式在太阳能、火焰热等场景中广泛应用。辐射传热是一种无需通过介质的传递方式,热量可以直接在真空中传递。 辐射传热是由发射热辐射的源头向周围的物体传递热量。在传热学中,我了解到热辐射是由发射、传输和吸收三个过程组成的。当一个 物体的温度高于其周围的物体时,它将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热辐射, 传递给周围的物体。这种方式使得热量可以越过空气、液体和固体等 物质直接传入目标物体内部。 四、传热过程的应用 通过学习传热学,我不仅了解了传热的基本原理,还学到了如何将 传热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例如,我们在空调工作原理 中应用了对流传热,通过冷热空气的流动来调节室内温度。在冶金工 业中,传热学知识有助于优化炉子的设计,提高加热效率。 此外,通过传热学的学习,我也明白了热量传递的方式对能源利用 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合理应用传热学原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总结: 通过学习传热学,我了解了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和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这些知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热量的传递 过程,还让我能够更好地应用传热学原理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

冶金反应4

1、过程系统:为完成物质的某种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而设定的具有不同变换机能的各个部分所构成的整体。 1. 粗钢生产过程系统:过程系统、分系统、亚分系统 2、比例放大法可分为以下5个步骤:1.小型试验研究化学反应规律,建立宏观传递过程方程,确定其动力学参数。2.冷漠型试验研究传递过程规律,建立传递过程方程,确定各类传递过程参数。3.在获得方程的基础上,建立反应器操作过程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求解该模型,预测实际反应器性能,优选其尺寸和操作条件。4.在(3)的计算结果指导下,建造中间实验反应器,检验所建立数学模型的等效性,修正模型,确立模型参数。5.根据修正后的数学模型,桶计算机设计生产规模的反应器。 3、衡算方程通式(1)各输入速度总和—反应消耗速度=积累速度 质量衡算方程(2)流入速度—流出速度—反应消耗速度=积累速度 热量衡算方程(3)伴随物料流入的热输入速度—伴随物料流出的热输入速度+反应放热速度—与系统外热 交换的热损失速度=蓄热速度 4冶金反应工程学中的数学模型一般包括四部分 1反应器内各主要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2反应器内主要传递过程方程(包括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 3衡算方程 4方程中的系数 5.方程中的系数有两类(通称为模型参数): 一类是和过程的运动变化密切相关的,如反应动力学常数、湍流粘度系数和传质传热系数等,这些系数往往要和 第一章 6、多相反应特点:1.分步骤完成 2.界面积和几何形状 3.界面性质 4.流体相的流动速度 5.相比 6.固体产物性质 7. 温度的影响 7、气体—固体间反应,按固体反应物性质,可分为:无孔颗粒和多孔颗粒两大类,每一类又分为有和无固体产物生成两类。根据固体产物是致密还是多孔,过程中的固体颗粒体积是否改变等,都可对气体—固体间反应进一步分类。 8、过程的基元步骤及速度表达式为:(1)气体反应物A 在气流主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传质速度i A n =)(Ai Ab c gA C C A k - (2)气体A 和固体反应物B 之间以A 的消耗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 r A n ∙(mol /s)为r A n ∙=)(i A c r C f A k 若为一级不可逆反应,则有 r A n ∙=i A c r C A k 在拟稳态假定下,A 的传质速度应等于其化学

冶金传输原理-热量传输-第8章 试题库

第8章 辐射换热 题1、试分别计算温度为2000K 和5800K 的黑体的最大单色辐射力所对应的波长m λ。 解:根据 K m T m ⋅⨯≈⨯=--3 3109.2108976.2λ 时, K T 2000=m m μλ45.12000109.23 =⨯=- 时, K T 5800=m m μλ50.05800 109.23 =⨯=- 题2、试分别计算30℃和300℃黑体的辐射力。 解:30℃时,2 4 11/4781003027367.5100m W T C E b b =⎪⎭⎫ ⎝⎛+⨯=⎪⎭ ⎫ ⎝⎛= 300℃时,2 4 22 /612210030027367.5100m W T C E b b =⎪⎭⎫ ⎝⎛+⨯=⎪⎭ ⎫ ⎝⎛= 题3、人体的皮肤可近似按灰体处理,假定人体皮肤温度为35℃,发射率, 0.98=ε求人体皮肤的辐射力。 解:略)/500(2 m W E = 题4、液氧储存容器为下图所示的双壁镀银夹层结构。已知镀银夹层外壁温度 ,C 20T W1︒=内壁温度,C -183T W2︒=镀银壁的发射率, 0.02=ε试求容器壁每单位面积的辐射换热量。 题4示意图 液氧储存容器 解:因为容器夹层的间隙很小,本题可认为属于无限大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问题。先算得两表面的绝对温度 293K 27320T W1=+=

90K 273-183T W2=+= 容器壁单位面积的辐射换热量可用式(8.16)计算 [] 24421424112/18.4102 .0102.019.093.267.511110010067.5m W T T q W W =-+-⨯=-+⎥⎥ ⎦⎤⎢⎢⎣⎡⎪⎭⎫ ⎝⎛-⎪⎭⎫ ⎝⎛=εε 题5、在金属铸型中铸造镍铬合金板铸件。由于铸件凝固收缩和铸型受热膨胀,铸件和铸型形成厚1mm 的空气隙。已知气隙两侧铸型和铸件的温度分别为300℃和600℃,铸型和铸件的表面发射率分别为0.8和0.67。试求通过气隙的热流密度。已知空气在450℃时的。 )/(0.0548W C m ︒⋅=λ 解:由于气隙尺寸很小,对流难以发展而可以忽略,热量通过气隙依靠辐射换热和导 热两种方式。 辐射换热量可用式(8.16)计算 2 4421424112/1540018 .0167.0110027330010027360067.511110010067.5m W T T q =-+⎥⎥ ⎦⎤⎢⎢⎣⎡⎪⎭⎫ ⎝⎛+-⎪⎭⎫ ⎝⎛+⨯=-+⎥⎥⎦⎤⎢⎢⎣⎡⎪⎭⎫ ⎝⎛-⎪⎭⎫ ⎝⎛= εε 导热换热量可用式(6.12)计算 2/16400)300600(001 .00548 .0m W T q =-⨯=∆= δλ 通过气隙的热流密度=15400+16400=31800 W/m 2 题6、为了减少铸件热处理时的氧化和脱碳,采用马弗炉间接加热铸件。这种炉子有马弗罩把罩外的燃气与罩内的物料隔开,马弗罩如下图所示。已知马弗罩的温度,800T 1C ︒=罩内底架上平行放置一块被加热的1m 长的金属棒材,棒材截面为50mm ×50mm,棒材表面发射率。 0.70=ε试求金属棒材温度C ︒=004T 2时马弗罩对棒材的辐射换热量。 题6示意图 马弗炉内加热物料示意图 1—马弗罩; 2—被加热物料

冶金传输原理2

1、有一水平放置的钢坯,长1.5m ,宽0.5m ,黑度0.6ε=,周围环境温度为20C ︒,试比较钢坯温度在200C ︒和1000C ︒时,钢坯上表面由于辐射和对流造成的单位面积热损失? 解:钢坯上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热损失 200C ︒时:44 2 02002730.6 5.671702.9/100100T E C W m ε+⎛⎫⎛⎫==⨯⨯= ⎪ ⎪⎝⎭⎝⎭ 1000C ︒时:4 2 10002730.6 5.6789340.4/100E W m +⎛⎫=⨯⨯= ⎪⎝⎭ 钢坯上表面单位面积的对流热损失 定型尺寸0.5 1.512L m += = 1 T β= 200C ︒时:定型温度20020 1102 2 w f m t t t C ++= = =︒ () 23.2710/24.24/Pr 0.687W m C v m s λ-=⨯⋅︒== ()()() 33 92 2 69.811200200.687 Pr Pr 5.41011027324.2410 gL Gr t v β-⨯⨯-⨯⋅= ⋅∆⋅= =⨯+⨯⨯ 属于湍流:()( ) 193 Pr 0.15 5.410 263n um m N C Gr ∴=⋅=⨯⨯= ()22263 3.27108.6/1 um N a W m C L λ-⨯⨯===⋅︒ ()()28.6200201548/c w f q a t t W m =-=⨯-= 1000C ︒时:定型温度100020 5102 2 w f m t t t C ++= = =︒ () 25.7510/79.4/Pr 0.688W m C v m s λ-=⨯⋅︒== ()()() 392 69.8111000200.688 Pr 1.41051027324.2410Gr -⨯⨯-⨯⋅= =⨯+⨯⨯ 属于湍流:()( ) 193 Pr 0.15 1.410 165.4n um m N C Gr ∴=⋅=⨯⨯= ()22263 3.27109.5/1 a W m C -⨯⨯==⋅︒ ()28.61000209318.5/c q W m =⨯-= 2、试估算350C ︒及82atm 下氢气通过储气瓶的漏损量?已知:气瓶直径为200mm 、长1.8m 、壁厚25mm 。 3、计算2CO 在1atm 压强下,温度为293K 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

绪论 一、焊接过程的物理本质 1.焊接: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二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的材质达到原子问的结合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称为焊接。 物理本质:1)宏观:焊接接头破坏需要外加能量和焊接的的不可拆卸性(永久性)2)微观:焊接是在焊件之间实现原子间结合。 2.怎样才能实现焊接,应有什么外界条件? 从理论来讲,就是当两个被焊好的固体金属表面接近到相距原子平衡距离时,就可以在接触表面上进行扩散、再结晶等物理化学过程,从而形成金属键,达到焊接的目的。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条件,事实上即使是经过精细加工的表面,在微观上也会存在凹凸不平之处,更何况在一般金属的表面上还常常带有氮化膜、油污和水分等吸附层。这样,就会阻碍金属表面的紧密接触。 为了克服阻碍金属表面紧密接触的各种因素,在焊接工艺上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1)对被焊接的材质施加压力目的是破坏接触表面的氧化膜,使结合处增加有效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紧密接触。 2)对被焊材料加热(局部或整体) 对金属来讲,使结合处达到塑性或熔化状态,此时接触面的氧化膜迅速破坏,降低金属变形的阻力,加热也会增加原于的振动能,促进扩散、再结晶、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的进行。 二、焊接热源的种类及其特征 1)电弧热:利用气体介质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焊接热源。 2)化学热:利用可燃和助燃气体或铝、镁热剂进行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3)电阻热: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 4)高频感应热:对于有磁性的金属材料可利用高频感应所产生的二次电流作为热源,在局部集中加热,实现高速焊接。如高频焊管等。 5)摩擦热:由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热能作为热源。 6)等离子焰:电弧放电或高频放电产生高度电离的离子流,它本身携带大量的热能和动能,利用这种能量进行焊接。 7)电子束:利用高压高速运动的电子在真空中猛烈轰击金属局部表面,使这种动能转化为热能作为热源。 8)激光束:通过受激辐射而使放射增强的光即激光,经过聚焦产生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束作为热源。 三、熔焊加热特点及焊接接头的形成 (一)焊件上加热区的能量分布 热源把热能传给焊件是通过焊件上一定的作用面积进行的。对于电弧焊来讲,这个作用面积称为加热区,加热区又可分为加热斑点区和活性斑点区; 1)活性斑点区活性斑点区是带电质点(电子和离于)集中轰击的部位,并把电能转为热能; 2)加热斑点区在加热斑点区焊件受热是通过电弧的辐射和周围介质的对流进行的。在该区内热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高,边缘低,如同立体高斯锥体. (二)焊接接头的形成: 熔焊时焊接接头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加热、熔化、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固态相变,直至形成焊接接头。 (l)焊接热过程:熔焊时被焊金属在热源作用下发生局部受热和熔化,使整个焊接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焊接热过程中发生和发展的。它与冶金反应、凝固结晶和固态相变、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变形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