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在阳光下》

●1、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阳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多钟,没

有任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

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太阳、物体、影子的相互关系。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在物体的右边。太

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位置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

●4、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反射。

●5、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

光谱。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小镜子分解阳光。

●6、太阳光谱的七种颜色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

●7、18世纪初,科学家牛顿利用“牛顿盘”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其实利用“红、

黄、蓝”这三原色可以得到白色的效果。

●8、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呢?(与颜色差异、表面光滑程度

的差异、透明程度的差异)

●9、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我们看到的物体的

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10、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

形式释放着能量。

●11、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

置密切相关。

●12、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13、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14、深色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反射光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15、物体反射光强的,吸收的光就少,吸收的热也少;物体反射光弱的,吸收的光就多,

吸收的热也多;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了光携带的热量。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反射板等组成。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在一天当中,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足够全世

界的人们用上40年。

●18、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它于1969年建于法国。

●《运动和力》

●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弹力。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3、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4、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5、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

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生物与环境》

●1、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

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2、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群

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

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4、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

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5、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鹰←兔←草。

●6、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

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7、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

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

●8、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相是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

的。

●9、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关于植物生长的顺序是:种子、发芽、幼苗、花。

●1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类。

●1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等原因造成的。

●13、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点是1、回收热能2、垃圾减量最彻底。缺点是较易产生局部大

气污染。

●14、矿产的开采有不同的方法:①露天开采,②地下开采。

●15、石油的开采:①海上开采,②陆地开采。

●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

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

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

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不

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

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通过观察,我

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

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

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

●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

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4、斜面的作用: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5、生活中的斜面: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16、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17、想一想我们曾经研究过的自行车,它应用了哪些机械原理,并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

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

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合得更加紧密。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5、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

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7、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

造。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9、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

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1、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2、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

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从结构上看是吊桥,即桥面被钢缆吊起来。钢索桥的功能:跨度很大。

●13、我知道的钢索桥:江阴大桥,夷陵长江大桥,美国跨海峡大桥。

●14、设计桥要考虑: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时候特点;③选择形状

和结构。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1、电磁铁只有通电时才具有磁性。

●2、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绕向有关,当电磁铁的电流方向

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

芯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等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电池数量多,磁力大;反之,则磁力小。

●4、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

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

●5、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

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6、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也有能量,叫机

械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收化学能。

●8、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

生命了。

●9、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10、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

电池——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化学能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用化学能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

●11、煤的形成:2亿-3亿年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茂盛。在湖泊和海边

有大量的植物堆积,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时间久了,泥沙越积越厚,植物越埋越深。这些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变成了煤。

●1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14、新能源:地热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直接利用的太阳能。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1、我们可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陆生

植物,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等。

●2、开花植物身体分为:根、茎、叶、花、果、种子。

●3、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开花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4、在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养料。菌类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5、根据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

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

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9、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

虫又是动物园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0、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各种各样的生物,在这个家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

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11、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

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2、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提供给人类做食物;供人类欣赏;提供给人类做药材;人类

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可以净化空气;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13、《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行。每年的5月22日被称为国际生物多

样性日。全世界已经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科学六下一单元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

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6、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

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3、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4、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5、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6、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7、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8、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

等。

●19、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

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0、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1、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2、我们可以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

质。

●3、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

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

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

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

化属于化学变化。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

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9、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

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0、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

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2、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和化学变

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单元: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在月球上第一个留下脚印的是阿姆斯特

朗。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

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

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

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8、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它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

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9、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

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10、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

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

●11、农历的初一前后可能发生日食发,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2、农历的十五前后可能发生月食,有月全食、月偏食。

●13、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4、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

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6、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

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17、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

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18、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9、“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

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20、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21、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22、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

为河外星系。

●23、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

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24、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

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

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小,使垃圾减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点会消耗大量电能、

留下残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有:减少丢弃和重新使用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

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

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

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

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

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

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

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14、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简答题

●1、你用什么方法测过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答:(1)把放大镜放在书上,数数放大镜下能看到的最长一排字的字数,再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字,直到字被放得最大而仍然清晰,再数数放大镜下一排字的字数,然后把两个数字相除,得到的商就是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2)先测量书上的字或格子有多宽,然后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字或格子,直到放得最大而没有模糊,再量量放大镜下的字或格子有多宽,用放大后的宽度除以原来的宽度,就得出此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2.你一定认识了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吧!你是怎么知道的?

答:①看书②老师告诉我的③自己观察发现的。我的收获:(1)昆虫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2)昆虫的眼睛分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3)昆虫的耳有各种各样的外形,在身体上的位置也不固定;(4)昆虫的头部有一对触角,不同种类的昆虫,触角的形状和生的位置也各不相同。

●3.通过《环境和我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了解了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除了

垃圾问题外,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请至少写出3条。

答: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有水资源缺乏、气候变暖、生物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4.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你是不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制定了环保行动计划或方

案呢?你们是打算怎样开展环保行动的,请列举几条。

答:(1)节约用水、用电;(2)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3)少用罐装食品、饮品;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4)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5)简朴生活,节约使用物品,修旧利废;(6)避免旅游污染,不向江河湖海丢弃垃圾;(7)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等。

●5、请写出5种重新使用旧报纸的例子。

答:(1)糊在窗上挡住光线。(2)折成帽子。粉刷墙壁时可用。(3)擦拭玻璃:先在报纸上喷上水,然后仔细擦拭,最后用干报纸擦拭一次,即可使玻璃光亮无比。(4)擦洗浴缸:浴缸用久之后所沉积的污垢不宜清洗,可以在浴缸上铺一些旧报纸,吸收水分并予以轻轻擦拭。一两次后,浴缸自然会变得干净。(5)保存蔬菜:如果刚买来的蔬菜如:葱、萝卜、胡萝卜等是用水洗过的,要想长期保鲜,就应该用报纸包裹后,直立并置于通风处。

●6、今天你获得了一种能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传递给更多的人?

答:(1)编成板报或墙报;(2)打电话;(3)发电子邮件;(4)在报纸杂志上交流信息等。

●7、北极星在北半球是最著名的恒星,但它并不是最亮的,所以并不容易发现。你有什

么好方法可以通过别的星座来找到它吗?

答:(1)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正在西北方的半空中,斗柄指南。用勺底两颗星之间长度延长约5倍处就可以找到北极星。(2)也可根据W星,即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较亮的星组成,形状象“W”字母,字母的开口方向约开口宽度的两倍距离处是北极星。

●8、小明的哥哥买了件衣服,带回来一只纸袋,请你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你会帮小明想

出几种重新使用的方法。(至少3种)

答:(1)用来装衣服;(2)用来作购物袋;(3)用来装垃圾等。

●9、家乡的环境对于我们的生存非常重要,你有没有看到家乡的环境受到污染了?哪些

方面受到污染了(至少3方面)?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家乡的人们自觉来保护环境?(至少写3条)

答:(1)家乡的环境中的空气、水、农田等方面受到污染。(2)我认为要:A、加强环保宣传,让人们了解家乡的环境受到污染所产生的后果,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危机感;

B、使人们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

C、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们,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才能让家乡的人们自觉来保护环境。

●10、日食怎么形成的?日食发生时有哪几种形态?

答:(1)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且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在地球表面上就留下了月球的影子,在月球影子中的人看不到太阳(或看不到完整的太阳)就形成了日食。(2)日食可分为三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11、月食怎么形成的?

答: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份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生成月食现象。

●12、写出制作简易显微镜的四个步骤。

答:(1)上下移动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划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2)用挂历纸卷成纸筒。(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4)试一试:做成后的显微镜是否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了。

●13、微生物对人类有利吗?举三个例子说明。

答:微生物对人类有利。例如:(1)微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用菌等食品,(2)人类利用微生物蒸馒头、酿酒,(3)人类利用微生物提取出各种抗生素和药品,保护人类健康。

●14、缺水:

现状:淡水资源不足,许多国家严重缺水。

原因:人口爆炸、污染、全球气候变暖。

解决方法:节约用水、水污染防治等。

●15、气温升高:

现状: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近百年来,海洋面上升了50厘米。

原因:人类消耗石化燃料,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解决方法: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等。

●16、物种灭绝:

现状: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原因:①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外来物种的入侵和引进等,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②人类的滥捕滥猎;③人类有意无意地对动物栖息地(森林、草地、湿地、湖泊等)的破坏。

解决方法:保护和拯救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

●17、臭氧层破坏:

现状:在两极上空形成巨大臭氧空洞,已对地球生物包括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危胁。

原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消耗臭氧的气体。

解决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18、土地荒漠化:

现状: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原因: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乱樵、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

解决方法:在充分分析土地适宜性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利用的适宜目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做到利用目标与土地适宜性尽可能一致。对于已经荒漠化的土地,则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其中做到土地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治理措施。

●19、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分析实测的数据,请你们作出合理的解释:

答:根据实测的数据,可以看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0、请写出一个纯净水塑料瓶的5种不同用途。

答:(1)用来装洗衣粉(2)装上水当小哑铃,给小孩锻炼身体(3)剪下瓶口部分可当作漏斗(4)剩下的部分在底部钻几个孔,然后装上土,种点小植物,放在窗台上(5)继续装水,代替一次性纸杯

●21、请写出获得月球的有关信息资料。(至少3点)

答:(1)月球没有大气层。(2)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月海。(3)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7月21日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小学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知识点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

五年级学生知识点复习 第一册 《人与植物》单元 1、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植物体的各部分名称,知道绿色开花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3、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人与动物》单元 1、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自然界里的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3、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 )(胸 )( 腹)三部分,胸部有( 2对)翅,( 3对)足,头上有一对触角。 4、动物按食性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人与水》单元 1、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2、学会用眼、耳、手、鼻、舌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并注意不要随便尝或闻自己不知道的物体。 3、目前,北京城市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和地下水。 4、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有:水位高低和流量大小。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人与空气》单元 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2、地球的周围围绕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层,就是大气层,保护着地球。 3、会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4、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举出生活中的事例。 5、会列举生活中空气应用的事例。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6、人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 《人与大地》单元 1、会举岩石应用的事例。 2、砂的颗粒大、黏性小,颗粒之间缝隙大,容易渗水。 3、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大,颗粒之间缝隙小,不容易渗水。 4、土壤是由水、空气、砂、黏土和腐殖质构成的。 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第二册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最全面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3)(精华版)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 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 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 险的220V 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也会很快坏掉. ,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 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 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希望有电的地方. ,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 二、新的生命 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1、2、3、4、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 个花瓣. . 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 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 叫做不完全花. ,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 2 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 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最全面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070612(精华版)

小学科学基础知识汇总 三年级:上册 1、植物的页由叶片、叶柄构成。 2、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蜗牛具有头、嘴、眼睛、触角、腹、尾。 3、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上肢、下肢)。 4、青少年怎样保证正常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要吃好早餐,注 意营养的均衡搭配,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 的睡眠。 5、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6、液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米饭中甜的部分是淀粉分解而成的。 7、糙米比精米有更多的营养物质(维生素)。 下册: 植物种子中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就是胚芽。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物质的混合。混合后各种物质都保持它们的特性,并且 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合后生成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混 2、石头、水、空气的比较:石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水的形状会随着装它的容器形 状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水的体积不会变化。空气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它会自动充满任何容器。 和气体。 像石头、水、空气这样的物体,我们分别称它们为固体、液体 3、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流动慢成微风,流动快就会刮大风。地球上的空气大约1/5 是氧气(21%),4/5 是氮气(78%),还有1%左右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洁净 的空气是无色味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环绕地球的大气层约1000 千米左右。 4、凤仙花的身体有六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一年生植物。 5、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变态。除了桑叶可养蚕,莴笋叶也可以养蚕,只不过茧较薄,产卵少。 6、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跟物体的大小、轻重无关,而跟物体的比重(密度)与形状 有关,比重大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下沉;比重小于水的物体,一定会上浮;比重接近水的 物体容易出现悬浮水中的现象。比重大于水的物体,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结构,也可以 使物体上浮。通过改变物体形状或借助其它物体,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7、马铃薯在清水中会沉下去,在盐水中会上浮。盐水的浮力比清水大些。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人的正常体温37 度,酒精沸腾78 度,水结冰0 度。 四年级上册: 1、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包括动植物。 2、怎样加快溶解:搅拌、加热(热水)、磨碎(研磨)。 3、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4、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5、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用N表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汇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汇总资料 (六上)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重要知识点 1、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其中像剪刀、扳手等构造简单的 又叫【简单机械】,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轮轴】。 2、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原理】。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分别是【支点— 支撑并使杠杆围绕转到的位置;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点。】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费力杠杆—阻力点到 支点的距离大;】【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纸刀、园林剪等;费力杠杠——手术剪、镊子、筷子等; 不省力不费力杠杠——订书机、跷跷板、天平】 5、杠杆尺的钩码怎么挂才平衡? (1)如果两边只挂一个点,只要两边挂的钩码数与它离支点的格数相乘的积相等就行。 (2)如果挂1个点以上,杠杆尺两边各个点上的钩码数和格数的乘积的和要相等。? 左边【2 ×2=4】【右边1×4=4】左边【2×1+1×1=3】右边【1×3=3】6、【“称砣虽小,能压千斤”】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事例,生活中的实例还有:羊角锤、尖嘴钳、各种剪刀、镊子、开瓶器等。【小杆秤三点:提绳——支点;秤盘——阻力点;秤砣——用力点】 7、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且可以转动的装置叫【轮轴】,生活中常见轮轴有:【门 把手、汽车的方向盘,水龙头,扳手,螺丝刀等】。 轮轴的作用:【A、在轮上用力带动轴省力B、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费力。】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名称: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但既能省力,又能的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 ●《冷与热》 ●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 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 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测量人体温度 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 ●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 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 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 ●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 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 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 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 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 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 物质叫绝缘体。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小学科学自然知识点 一、电基础知识: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高压电有5500V以上。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 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4、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6、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7、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8、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10、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不要用湿布擦,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12、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体。 13、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 14、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5、电路中的电压超过了小灯泡上标的1.5V,灯泡太亮会烧坏灯泡的。 二、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6、开花、结果,果实里面长有种子。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7、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柱头有粘性,能粘住花粉。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章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章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最新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 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 多。 3、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 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许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与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 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吸收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 根毛的功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蔽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吸收更多 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所有的生物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 进行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射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 氧化碳; 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④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光合作用分为: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12、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在一朵花中,花萼、花 冠、雄蕊、雌蕊四部分俱全的,叫完全花,如白菜花、桃花;缺少其中一至三部分的,叫不完全花。生活中常见的有木棉花、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茄花、蚕豆花、梨花、桃花、柑橘花、牵牛花等;有百合花(缺花萼)、南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黄瓜花(属于单性花,缺雄蕊和雌蕊)、鸡蛋花(缺花萼)柳树花(缺花冠)。 13、花各部分的作用:a) 花萼保护幼嫩的花蕾b) 花冠保护雄蕊和雌蕊c) 花 瓣:虫媒花花瓣鲜艳吸引昆虫传粉,风媒花花瓣很小或退化有利于接受花粉。 d)雄蕊:雄性生殖器官e) 雌蕊:雌性生殖器官f) 胚珠:发育成种子g) 子 房:发育成果实。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小学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小学科学必背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 现?(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 A、隔岸观火 B、暗度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A) 3、“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男角 B、女角 4、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C、戌 6、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 8、“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9、“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10、《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11、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1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 (B) 的“三父子”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15、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B)

最全面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3)(精华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即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 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 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 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8.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不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 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5 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 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5.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56 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 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 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 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 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 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 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