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互联网得到的,学生上网应正确引导。

2.初一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强,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或播放影片、音乐,用图表进行对比,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初一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课时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

4.初一学生年龄小,接触的历史不多,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应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5.初一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适时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总结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

6利用地方史,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激起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的史实。

2.掌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了解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认识的能力。

2.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师: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

幻灯出示探究问题

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

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全文。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中国。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__层次,找出重点部分。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己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学生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五、汇报交流,感悟语言

(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1、“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读。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

(2)指名读,生评价。

(3)齐读。

(二)人为阻挠

“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学生想象、读。)

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

(一)想象张骞回到长安的样子。

(二)观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2、通过杜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张骞与丝绸之路》。里面的生字词大家都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绚丽夺目目瞪口呆......

小结:大家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都要赶上现在的磁浮列车了,那么,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说句子。

3、谈话: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这篇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

小结:简单点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张倩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深远意义。

二、新授:

1、谈话: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在这中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苦难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思考:略

2、学生反馈:谁来说说,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从哪儿出发

①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从都城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师相机板书:

离都城---渡黄河---入沙漠---翻高原---到达西域各国

③课件出示线路图,师解说

那么,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说,感受交通的不便利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过度:除了交通的不便利,自然条件的恶劣,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遭遇到了什么呢?

理解:俘虏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对待俘虏?

是啊,张骞他们人手遮眼法的屈辱达是一年之久,最后在一个寒夜逃了出来,请大家想象,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呢?逃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

过渡: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呢?请看(课件背景资料介绍)

过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倩奉命出使西域,历尽种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人呢?

指名说

小结: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5、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过渡: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到达西域各国之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开辟的贯穿亚洲,延伸到地

中海,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快速的魔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板书:联接欧亚大陆

谈话:正是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的经济才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代盛世,咱们因该饿、为他而感到----?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一遍这句话。(出示)

6、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要以古罗马皇帝去剧场看戏的故事引入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A: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B: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的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

学科名称

《丝绸之路》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讲读课文。

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1人,汉族学生19人,少数民族学生26人。该班大多数同学喜欢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语文综合素质较好,同时也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困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不浓,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教学内容分析

该篇课文是本册中的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西部的历史文化为启迪和主题,展现了西部历史文化的繁荣和悠久,在本课中重点要让学生领略该主题,使学生在学习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这一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

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__,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__。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__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

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资料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省区和文明遗址:

____:楼兰古城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西藏: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自我问答: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主要让学生以读生情,在读中感受西部历史文化的悠久和繁荣同时也同时掌握课文的表达方式,但有一个问题难住了我:在课堂上学生反应迟钝,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却一窍不通,真是让人犯难。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

把握。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__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__《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钟玲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资料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好处,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资料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验情感带来必须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资料,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好处。 2、潜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潜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职责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齐走进了丝绸之路,这天我们将继续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 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那么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谈 4、让我们一齐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三段。 5、透过你们的朗读,我看到了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黄沙滚滚、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啊!怎一个“荒”字了得!能够用一句诗来形容——“春风不度荒满路。”(板书) 二、感受开辟后的丝路之繁荣,学习第九自然段。 1、那么开辟后的丝绸之路又是一条怎样的路呢?播放影片。 2、看完影片,你对丝绸之路有什么印象? 3、书中哪一段写了丝绸之路繁荣的样貌呢?齐读第九自然段。 4、是啊,此刻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礼貌发展的纽带,各种物资在这条路上进行贸易,来往的商人更是络绎不绝,好一派“来往络绎商不断”的景象啊!(板书)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 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 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3.同桌检查生字词。 4.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二、研读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在1860年到 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曾在亚洲的许多地方,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泰国和缅甸等地旅行。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李希霍芬去过景德镇,考察完烧瓷的工艺后将景德镇瓷土命名为高岭土,这一个世界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矿藏得 以公认,今天全世界哪里挖出的瓷土都叫高岭土。他到过四川著名的都江堰,考察之后盛 赞中国古代这个最长寿的水利工程,遂将都江堰第一次详尽介绍给世界,说都江堰浇灌方 法之完美,无与伦比;他三涉山西,发现山西地下储煤丰富,他的结论是以当时世界消耗 煤的水平测算,仅山西储煤可供世界几千年的消费。 1.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2.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 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 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 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 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教学背景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丝绸之路地图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 2《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5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挂图;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东赵小学印凤 【教材简析】 《丝绸之路》是走进西部系列教材中的另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的、沟通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容易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三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自学文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突出自主学习的独立性,是独立阅读文章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集资料,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查阅课外资料的本领,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整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在大量的交流材料中展开,学生可在材料的交流中,初步了解丝绸之路,由抽象变具体,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完成学习内容。 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结合课文适时指导朗读。搭建资料平台,创设自主空间,感悟文章所写,激发热爱之情。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特点,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感受场景描写的具体可感,感受文章四字词语的清新自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话说丝绸之路 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 走近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交流所获。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语的朗读和书写;重点段落的朗读。 第二课时 走进丝绸之路 古诗引入,积累语言。 学生读背描写西域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汇报交流: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写一写。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5、想象说话,朗读指导。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 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欣赏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张骞与丝绸之路 从都城出发 渡过黄河 进入沙漠 不幸被俘 忍受屈辱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的: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丝绸之路》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理解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相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相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相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相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对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理解。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案设计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案设计教案名称:丝绸之路探秘 课程时间:1小时 年级:幼儿园 学科:社会、语言 学习目标: 1. 了解和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探究丝绸之路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1.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丝绸之路相关书籍和图片。

2. 地图、教学海报等丝绸之路相关物品。 3. 班级文化相关道具,如旗帜、盾牌、服装等。 教学流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介绍丝绸之路的概念,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丝绸之路的想法和感觉。 2. 活动环节1(20分钟) (1)教师向幼儿讲述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配上图片和图册。 (2)教师向幼儿介绍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产。 (3)幼儿分成小组,利用图片与道具合作展示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 3. 活动环节2(25分钟)

(1)幼儿观看丝绸之路短片。 (2)教师给幼儿分配不同角色,让幼儿模拟商队在丝绸之路上旅行,观察路上景色、人物、或者动物,展示他们的个人and组织能力。 (3)利用地图指导幼儿一同制定出商队旅行路线和时间表,探究旅行中的困难和贸易交流。 4. 结束环节(10分钟) (1)教师向幼儿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 (2)鼓励幼儿留下更多的问题(如: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如何运输商品、绘画艺术对于丝绸之路的贡献等等)。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艺术品,借此题材向众幼儿讲述丝绸之路在当代文化产业领域得到发扬。 教学策略: 1. 网络资源策略; 2. 想象力、虚构策略; 3. 模拟真实环境策略;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案

幼儿园丝绸之路教案 教案名称:幼儿园丝绸之路教案 难度级别:低 适用年龄:3-6岁幼儿 教学时长:3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了解丝绸的生产与加工过程及其重要性; 3.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能力;

5.促进幼儿的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天:导入和认识丝绸之路 1.老师引导幼儿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并通过地图让幼儿了解丝绸之路的走向和穿过的地区。老师讲解后可以通过小游戏方式巩固幼儿的记忆。 2.通过图片展示不同世纪的丝绸产品,老师引导幼儿观察丝绸品质的变化,并介绍丝绸产品的重要性。 第二天:了解丝绸生产和加工工艺 1.通过课程视频的形式,展示幼儿丝绸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帮助幼儿了解丝绸的重要性。 2.介绍丝绸的种类和质量,老师可以让幼儿用手触摸实物,体验不同种类的丝绸质感。 第三天:创意制作

1.老师可以提议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丝绸艺术品,例如:丝绸扇子,丝绸布艺小挂件等,鼓励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老师可我们使用彩色布料、丝绸线、绸缎、丝带和其他缀饰,让幼儿感受制作丝绸艺术品的乐趣。 教学方法:PIE法(演示、引导、实践) 教学工具:丝绸制品、地图、图片、视频、文字展板、手工材料。 评估方式:观察幼儿课堂参与情况和制作艺术品的质量。 教学要点: 1.幼儿园生产和文化观念较为单纯,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了解丝绸之路; 2.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幼儿、拓展幼儿知识面,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让幼儿亲手动手制作,具有手脑并用的培养效果,有助于幼儿记忆和语言表达。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程名称:丝绸之路探秘 课程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和重要性。 2.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 3.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展示丝绸之路的景点和历史。 2.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和展示。 3.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代表人物,进行对话交流。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加深对丝绸之路的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课: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学时:1节课,60分钟) 1.使用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及其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今天的影响。

第二课:丝绸之路的地理(学时:1节课,60分钟) 1.使用地图和图片介绍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和线路。 2.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沙漠和山脉。 3.讨论丝绸之路地理条件对贸易的影响。 第三课: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学时:2节课,120分钟) 1.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不同文化、宗教和民族。 2.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文化,进行研究并展示。 3.组织学生角色扮演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代表人物,进行对话交流。第四课:丝绸之路的艺术与科技(学时:1节课,60分钟) 1.介绍丝绸之路上的艺术品和科技发明。 2.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艺术品或科技发明,进行研究并展示。 3.组织学生参观丝绸之路艺术品展览或科技博物馆。 第五课:丝绸之路的商业和贸易(学时:2节课,120分钟) 1.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和商业活动。 2.学生分小组选择一种商品,进行研究并展示。 3.组织学生模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 第六课:丝绸之路的现代意义(学时:1节课,6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丝绸之路对当代的影响。 2.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出丝绸之路的现代发展计划。

丝绸之路 音乐教案

丝绸之路音乐教案 教案标题:丝绸之路音乐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探索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3. 培养学生对丝绸之路音乐的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的介绍; 2.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风格和乐器的介绍; 3. 音乐欣赏活动:学生欣赏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作品; 4. 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合作创作一首丝绸之路风格的乐曲。 教学步骤: 引入: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索: 2. 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索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或多媒体资源进行研究。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发现,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音乐风格或乐器进行深入了解,并准备一个简短的介绍。 音乐欣赏:

4.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作品进行 欣赏。 5. 学生在欣赏后,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音乐的特点、情感表达等,并与其他小 组分享。 音乐创作: 6.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首丝绸之路风格的乐曲,可以借鉴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风 格和乐器的特点。 7.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学过的乐器或利用音乐软件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总结: 8. 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乐曲,并进行互评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经验和感受。 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丝绸之路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小组分享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合作创作的乐曲的创意和表现; 3. 学生对丝绸之路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 1. 图片、视频或故事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图书馆、互联网或多媒体资源,供学生探索丝绸之路上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3. 丝绸之路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丝绸之路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音乐风格和乐器;

初中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初中丝绸之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作用; 2. 掌握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线路及沿线国家的特点; 3. 理解丝绸之路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 2. 丝绸之路交通线路的介绍; 3.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幻灯片或海报; 3. 讲义; 4. 丝绸之路相关的地图、图片。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约5分钟) 引入丝绸之路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可使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 你知道丝绸之路是什么吗? 2. 你知道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历史吗? 3. 你知道丝绸之路上有哪些国家吗? Step 2:知识讲解 (约15分钟) 通过使用幻灯片或海报,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形成与演变,并讲解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及沿线国家的特点。可以结合地图和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重点讲解: 1. 丝绸之路的起源:东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 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3. 沿线国家的特点:如中亚的希腊罗马化、中东的阿拉伯文化等。 Step 3:案例分析 (约20分钟) 选择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或国家,进行案例分析,以加深学生对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理解。可以选择敦煌、罗马等,展示该地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艺术特点等。 案例分析内容建议:

1. 城市或国家的地理位置及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 城市或国家的历史背景; 3. 城市或国家的宗教文化和艺术特点。 Step 4:小组讨论 (约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丝绸之路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性? 2. 丝绸之路对于世界发展有何影响? 3. 如果你有机会去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你最想选择哪个?为什么? Step 5:展示和总结 (约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论进行总结。 可以鼓励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海报,以丰富展示内容。 五、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学习并演唱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歌曲;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丝绸之路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3.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丝绸之路上其他重要城市或国家的历史文化。 六、教学评价

幼儿园手工活动《丝绸之路》教案

幼儿园手工活动《丝绸之路》教案幼儿园手工活动《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播。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图片、书籍资料以及PPT等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2.纸、彩笔、剪刀等手工制作工具。 3.各种颜色的彩纸、红绳、丝线、贴纸等。 三、教学内容

活动一:了解丝绸之路 1.在PPT上播放丝绸之路的相关图片,简单介绍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和文化传播。 2.借助图片、书籍等资源,与幼儿分享一些沿途的名胜古迹或文化遗产,对于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受的历史事件或故事,进行适当的解说。 活动二:制作丝绸之路折纸杯 1.家长提前准备好废弃的彩色A4纸,颜色纯正,纸质较韧,易于折叠成型。 2.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将彩色A4纸折叠成杯状,底部用胶水粘紧。 3.教师示范将折好的纸杯用彩笔绘制丝绸之路或沿途的名胜古迹,或利用红绳、丝线、贴纸等装饰贴纸杯。 活动三:制作丝绸之路风情画 1.给予幼儿各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剪刀等工具,并在彩纸背面画上区域的轮廓。

2.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将满足自己想象和创意的彩纸剪出小块,再依照轮廓线粘贴,形成丝绸之路的沿途风景、文化遗产、交通运输等。 3.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图画中加入自己的创意,以便满足幼儿对于音乐、艺术、科学的探索和发挥。 四、教学评价 1.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认可和鼓励,对于幼儿未完成或处理不当的地方要及时指正和引导。 2.利用班级内评价体系,鼓励会画图、会创意的优秀幼儿参加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成果,鼓励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手工活动,提高手工 水平和审美能力。 五、家长配合 1.参加教师召集的制作活动,与幼儿一起分享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2.家长可以在制作手工过程中,鼓励幼儿自由地想象和发挥,同时鼓励

《丝绸之路》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丝绸之路》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根底上交流。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一、谈话引入,提醒课题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表达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根底上,进一步开掘:两国人民友谊表达在什么地方?

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历史课的导入一般是通过设置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丝绸之路》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难点: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教学方法 学生展示法、分析讨论法、图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绘制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古楼兰消失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二、教学实施 (一)情景激发,定向引导 1.激情导入(约1分钟) 以多媒体显示一组丝路风光并配上《西游记》的主题歌曲,在学生的兴奋与好奇中,提问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中的“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从而导出主题-—丝绸之路。 2.揭示目标(约1分钟) 我们刚才领略到的是今天的丝路风光,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部影片,尤其是其豪迈动听的主题歌曲,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在欣赏今天的丝路风光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联想,古代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主题。)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学教材、探究新知:(约3分钟) 让学生阅读P97的内容与图,活动: 1) 绸之路是谁开辟的?什么叫丝绸之路? 2) 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同时,还经过哪些地形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3) 作丝绸之路的路线简图。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__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集体讨论,小组相互补充。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教师小结进入课题。 2.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丝绸之路》,看了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引导:什么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2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是五年级语文一篇课文,涉及大量历史地理自然等知识,语文老师应该如何设计此课的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语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五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重要的精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充实,讲述了丝绸之路开辟的经过和意义,蕴涵着对中华民族悠久和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文讲述的内容年代久远,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自读勾画批注的能力,充分地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使之感受到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过程。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他的坚韧、英勇、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4、美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学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怎样的精力。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险阻,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课前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丝绸之路,今天我们将继续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感受两千多年前的故事。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那么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你从哪儿体会到的?生谈 4、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齐读第三段。 5、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看到了丝绸之路在开辟前是黄沙滚滚、寸草不生、无人问津啊!怎一个荒字了得!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春风不度荒满路。(板书)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挂图。 2、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

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