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完整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2009年11月

山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编制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主管院长:

朱鲁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主管所长:

毛亚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张民辉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云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刘晓彤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毛亚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洪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处长

主要参加人:

王伟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副处长

董燕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主任科员裴国强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基建处经济师

夏侯玉泉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总工程师王继红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研究员

唐家风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高级工程师周永盼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工程师

常征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瀚冰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金莹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大志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施华栋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杨柳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陈晨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董少伟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工程师

前言

沿海港口布局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资源利用、人民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等密切相关,港口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山东省及中西部腹地经济、社会和外贸发展目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合理布局港口对提升全省港口综合竞争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机遇,沿海港口正日益在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山东省沿海港口经多年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的重要口岸,成为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依托,在推动我国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为主,威海、滨州、东营、潍坊等港共同发展的格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港口布局、码头功能、岸线利用、规划建设等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的需要,岸线、海域、土地等资源亦呈现日益紧张的局面。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沿海港口发展方向及功能定位,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有限的港口岸线资源,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逐步完善综合运输网络,使沿海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要求,特制订《山

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山东省沿海港口,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2020年。

一、港口发展与布局现状

(一)发展现状

山东省共有大陆海岸线3121公里,岛屿岸线686公里,是我国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沿海有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日照港共七个港口。并形成了青岛港前湾港区、黄岛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日照港石臼港区、岚山港区等规模化港区。截至到2007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各类生产性泊位35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0个,综合通过能力亿吨。

2007年,全省沿海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亿吨, 2000-2007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目前,港口吞吐量主要集中在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2007年三港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亿吨、亿、亿吨吨,分别占全省港口总吞吐量的%、%和%。

山东省腹地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大宗能源、原材料物资进出需求旺盛,同时山东省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也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依托腹地内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山东省沿海港口煤炭、石油、金属矿石和集装箱四大货类发展迅速,2007年四大货类吞吐量达亿吨,占总吞吐量的69%,在港口运输中的地位突出。

(二)存在问题

目前,山东沿海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港口总体能力不足和缺少铁矿石、原油、集装箱等大型专业化泊位,难以充分满足腹地经济发展需要;第二,港口发展受到城市发展空间的制约,青岛港老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威海老港区等紧邻市区,港口集疏运通道兼有城市道路功能,相互干扰严重,制约了港口能力的发挥和功能的拓展;第三是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能力不足、与港口联系不畅等,在铁矿石和集装箱运输中尤为突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港口的发展;第四是港口岸线开发利用问题突出,部分港口岸线开发规模小、布局零散,没有发挥优良港口资源的优势,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规划和建设中多占、乱占港口岸线。

(三)综合评价

目前山东沿海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一般港口的发展格局。沿海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状况良好,总体上呈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并在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山东省沿海港口是我国能源运输的重要口岸和冶金、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青岛港、日照港是我国“三西”基地煤炭外运通道的装船港,也是我国铁矿石进口的重要口岸,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港口后方通道的建设,山东省港口

在我国重点物资调运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

其次,港口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5个国家级开发区、33个省级开发区均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围绕港口山东省积极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创造条件接纳全球产业转移,港口已成为山东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第三,港口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影响,北方地区是全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重化工业实力雄厚;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加工工业密集,轻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能源和原材料匮乏。我国南、北方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原材料、能源及产成品运输量大。山东省沿海港口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岸,发挥了联系南北方经济的纽带作用。

第四,港口是海峡间、陆岛间海上运输通道的桥头堡。山东省沿海地区毗邻朝鲜半岛和日本,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域间频繁的经贸往来带动了海峡间客货运输发展,客货滚装运输成为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间海上运输的热点和山东省与日、韩之间物资和人员往来的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第五,港口是综合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贸活动中心。作为人员、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港口汇集了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同时,随着运输规模的扩大,与港口运输紧密联

系的贸易、金融等商业活动也都在快速发展,港口正逐步发展成为商贸活动的中心。

二、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一)发展面临的形势及需求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我国在新时期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近期又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未来山东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巩固和增强石化、冶金等基础工业优势,发展壮大家电、机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适应经济发展,山东省沿海港口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运输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通畅、便捷的运输保障;同时以市场运作和高效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

2、山东省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仍在加快,国际贸易快速增长,世界新的产业分工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将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山东省是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省份,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面临新形势,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

态经济区”建设,着力构建经济文化强省,这就要求港口积极拓展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尽快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港口体系,实现港口的分工协调和优势互补,在吸引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

山东省沿海港口是中西部地区重要出海通道之一,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要求山东省沿海港口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纽带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经济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沟通,为港口自身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对内、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加快开发,将推动内陆的大宗货物、外贸货物的快速增长,也要求山东省尽快建立和完善“东出西联”的综合运输体系,对山东省沿海港口运输能力、集疏运通道条件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加强港口间、港城间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港口发展走集约化、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

发展;要求港口进一步优化后方产业园区布局、相应扩展港口功能,适应循环经济对运输的多样化、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要求。

5、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山东省沿海港口深水岸线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而城市发展、港口建设及功能拓展等对岸线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造成岸线开发利用中的种种矛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加强港口间、港城间的协调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求港口发展走集约化、注重内涵的发展道路。

(二)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对外贸易,以及能源、冶金、石化等主要产业的发展需要,并综合考虑未来山东省及内陆腹地综合运输的发展趋势,预测山东沿海港口2010年、2020年吞吐量将分别达到亿吨和亿吨左右,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将分别为亿吨和亿吨。

主要货物2010年、2020年吞吐量的发展水平预测如下:煤炭吞吐量分别达7800万吨、10300万吨;石油吞吐量分别达7500万吨、11150万吨;金属矿石吞吐量分别达16500万吨、17900万吨;钢铁吞吐量分别达2000万吨、3000万吨;粮食吞吐量分别达1800万吨、28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500万标准箱、3400万标准箱;滚装汽车吞吐量分别140万辆、175万辆。

主要港口2010年、2020年吞吐量的发展水平预测如下:青

岛港分别为亿吨、亿吨;烟台港分别为亿吨、亿吨;日照港分别为亿吨、亿吨。

三、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目标

(一)港口战略定位

从经济社会、对外贸易、改革开放、产业布局、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等要求出发,为适应腹地经济社会及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结合《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沿海港口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国家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口岸,是保障我国煤炭输出和北方地区石化、冶金等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山东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山东省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加快沿海产业带开发的重要依托。

(二)港口总体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保障我国能源、原材料运输;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满足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航运市场为导向,提供高效优质物流服务;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港城和谐发展,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三)分阶段发展目标

1、2010年规划目标

到2010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基本形成大型专业化的煤炭、原油、铁矿石码头建设布局;形成集装箱干线、支线、喂给港运输系统布局,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的信息化网络,为实现港口现代化奠定基础.。

2、2020年规划目标

到2020年,沿海港口总体能力适度超前国民经济发展要求,港口适应度(通过能力/吞吐量)达到以上,满足重要货类运输对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和航道的需求;拓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和商贸活动等功能,主要港口的物流中心作用明显;主要港口在技术装备、管理体制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港口与城市和谐发展,沿海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四、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一)岸线基本情况

山东省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的大口河河口,南至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全长3807km,其中大陆岸线3121km、岛屿岸线686km,拥有500m2以上的岛屿299个。

按照海岸带基本属性,可划分为三个自然岸段:

平原和黄河三角洲海岸,西起鲁冀交界的大口河河口,东至

莱州虎头崖。岸线比较平直,滩涂宽度5~10km,沿岸水深较浅,-5m等深线距岸7~20km,沉积物以粉砂和淤泥质粉砂为主。

鲁东基岩港湾海岸,北起蓬莱城,南至青岛与日照交界处的吉利-白马河口,包括渤海海峡的庙岛群岛在内。本岸段以基岩港湾海岸为主体、海岸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沿岸大部以低缓的波状起伏的低丘陵和剥蚀、侵蚀平原为地貌特征;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岛屿众多;海湾的水深和掩护条件较好。

龙口、日照沙质海岸,龙口岸段西起莱州虎头崖,东至蓬莱城,主要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海岸带,以基本平直的沙质海岸为特征,沿岸沙质潮滩发育,海湾宽浅,-10m等深线平均距岸1~10km;日照岸段北起白马河口,南至绣针河口,沿岸以平缓剥蚀平原和小型河口冲积平原为主体,岸线基本平直,以沿岸沙堤和滨海泻湖带砂质海岸为特征,-10m等深线距岸1~8km。

(二)岸线资源评价

1、海岸线绵长,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港口岸线资源丰富

山东省大陆海岸线长3121km,位居全国第二。其中2/3岸线属基岩港湾海岸,岬湾相间,具有优越的建港条件,是长江口以北深水大港备选港址最多的岸段之一,有50多处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其中可建10~20万吨级泊位的20多处,可建5万吨级泊位的10多处;较好的港口深水岸线多达355.9km。

2、深水近岸,水域宽阔

全省除莱州湾和黄河三角洲沿岸外,大部分岸线深水近岸,-

5m等深线平均距岸1.1km,-10m等深线距岸1.6km,-15m等深线距岸2.1km;沿岸有众多海湾,其中面积大于5km2的海湾17处,龙口湾、套子湾、芝罘湾、威海湾、石岛湾、靖海湾、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琅琊湾和棋子湾等都具有优良的建港条件。

3、泥沙来源较少,海湾淤积轻,港池航道长期稳定

黄河、徒骇河、小清河、马颊河、潍河等本省较大的河流均流入渤海,虎头崖~绣针河口沿岸的入海河流水量小、入海泥沙甚微。除莱州湾和黄河三角洲沿岸外,泥沙来源较少,水体含沙量低,对港池、航道不构成威胁;很多港口、航道多年不需要疏浚即可保持长期稳定。

(三)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本次规划的港口岸线共61段,包括了现已开发的港口岸线、近期开发的港口岸线以及远期预留的港口岸线;共涉及沿海7个设区市的524.3km岸线,占全省岸线的14%;绝大多数为大陆岸线,岛屿岸线仅 5.1km;规划的港口岸线中深水港口岸线为355.9km、占港口岸线的68%,其中公用码头岸线370.7km,占港口岸线的71%。

各部分岸线规划如下:

1、滨州市

滨州市共有大陆岸线144.2km,岛屿岸线219.5km,为淤泥质海岸。规划港口岸线29.8km,其中深水岸线为 5.6km,主要集中在套儿河口内和徒骇河口内。套儿河口内东西两岸宜港岸线长

12.8km,其中深水岸线 2.7km;大口河保留1km港口岸线;徒骇河口两岸保留16km的预留港口岸线。

2、东营市

东营市共有大陆岸线350.3km,为粉砂淤泥质海岸。规划港口岸线16km,其中深水岸线为7.5km,全部集中在五号桩至济军虾苗场之间。该处-5m等深线距岸 2.1km,-10m等深线距岸6.4km。岸线基本稳定,局部水域有冲淤,但幅度不大。

3、潍坊市

维坊市共有大陆岸线113.3km,为淤泥质海岸。规划港口岸线34.8km,分为中港区岸线、西港区岸线、东港区岸线和内河码头岸线。该岸线的水深条件较差,-5m等深线平均距岸15km,码头需建在离岸较远的水域,建深水码头难度较大。

4、烟台市

烟台市共有大陆岸线702.5km,岛屿岸线231.8km,其中龙口岸线为砂质海岸,蓬莱、烟台市区等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规划港口岸线98km,其中深水岸线为78.8km,主要集中在龙口、烟台市区和蓬莱。

(1)龙口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14.8km,全部为深水岸线,自屺母岛端角至南立标,-10m等深线距岸~9km;受屺母岛掩护,湾内泊稳条件好;岸线稳定,泥沙来源少,港池、航道的淤积量不大;地质条件良好,适宜开挖,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的良好条件。

(2)蓬莱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25.3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蓬莱角以东,有滦家口角岸线、蓬莱角岸线、沙口河~刘家旺岸线。港区附近泥沙来源少,受登州水道的峡道效应影响和庙岛群岛的掩护,岸段较稳定,-20m等深线离岸200m~600m;水域较开阔,易受偏北向风浪的影响;后方陆域开阔、平坦,靠近开发区,适宜成片开发。其中赵格庄村北~刘家旺岸段为预留港口岸线。

(3)芝罘湾港区、西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长36.5km,全部为深水岸线,位于九曲河~八角、芝罘岛~烟台山。其中:八角至东岛咀长约5km,受岬角掩护,水域泊稳条件较好;东岛咀至九曲河口岸线长约17km,岸线较平直开阔,滩宽一般50~100m,岸滩较稳定。

5、威海市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临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属基岩港湾海岸,岸线长984.9km,岛屿岸线105km。已开发的有威海湾港区、龙眼港区、蜊江港区、石岛港区、张家埠港区和乳山口港区,该市有良好的建港岸线,适宜建设超大型泊位。本次共规划港口岸线95.9km,其中深水港口岸线为62.2km。规划的主要岸线有:

(1)威海湾港区

位于威海湾南部,自新港作业区西端至卫家滩,长12.0km。-10m等深线离岸~1km,-20m等深线离岸最近处仅250m。岸线曲

折,有多个小海湾;掩护条件较差,易受NE和E向风浪影响;水域含沙量小,无淤积问题;水域开阔,后方陆域为低丘,较易形成港区,是建设大宗散货和综合性码头的理想港址,目前已建有威海新港区、电厂码头、油品码头等。

(2)石岛港区

位于威海市石岛湾,自烟台咀至黄石板咀,岸线长度为,其中港口深水岸线为。主要承担集装箱、客货滚装和水产品出口运输服务,并结合镆铘岛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考虑油品中转运输,逐步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港区。

(3)张家埠港区

共规划两段港口岸线,分别位于张家埠老港区和靖海湾港区。其中:张家埠老港区规划岸线,均为非深水岸线;靖海湾港区规划港口岸线,港口深水岸线。

6、青岛市

青岛市共有大陆岸线730.6km,岛屿岸线122.9km,为基岩港湾海岸。规划港口岸线220.1km,其中深水岸线175.8km,主要集中在胶州湾两岸以及鳌山湾、灵山湾、董家口等地。

(1)鳌山湾港区

规划港口岸线28.6km,均为深水岸线,位于青岛市区东北、即墨市以东,自鳌山湾顶黄埠滩至女岛。该岸段是难得的具有良好水陆域条件和开发环境的大型深水港址,目前基本未开发,仅

中国入境客源国概况

中国入境游客客源国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中国的国际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迅速攀升。从2005年到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从1.20亿增加到1.3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93亿美元增加到419亿美元,外汇收入世界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中国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入境旅游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带动和促进作用小断增强,综介功能日渐显现。 一、地区结构 港澳台地区是中国入境旅游业最重要的客源地,其旅游人数占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80%以上,与外国游客相比占有绝对优势。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发展,港澳台同胞入境人次数量近几年一自稳定地增长。外国游客所占比重一般在20%以内,但增长速度比港澳台同胞更快,外国客源市场份额正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近三年统计资料显示,按洲别计,中国入境外国游客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入境旅游者次之,大洋洲和非洲最少。亚洲入境旅游者所占比重超过60;美洲和欧洲约占1/3;其他地区的比重在4%左右。 由于文化同渊性以及近年来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亚洲居民来华旅游消费需求倾向高于其他地区。近三年,韩国一自是中国入境旅游的第一大客源国,日本是我国多年来的前两大客源国之一,韩、日在我国外国人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南亚市场是我国周边地区重要的客源市场,主要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随着中国和东盟各方而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旅游交流必将更加深入。 欧洲和美洲虽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客源输出地,但山于距离遥远,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差距等原因,却小是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最大客源地。不过,美、英等发达国家人均GDP高,跨国旅游支付能力强,居民来华旅游人数增长有较大潜力。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中国在南半球的重要客源市场,近年来以2位数增长。 非洲始终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们的重要伙伴,但山于其经济能力有限,每年来华旅客的绝对数量至今未超过40万人次。2007年非洲市场的增长率为29.05,居五大洲之首。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客源全球化进程力ii-决。港澳台基础市场增长日趋稳健,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国旅华市场持续增长,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欧洲、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快成长,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日见端倪。 2000年,中国海外客源市场排名前13位的客源国依次是: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非律宾、蒙古、泰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哈萨克斯坦、意大利。 二、年龄,性别结构 1、年龄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最高,将近半数;其次是45—64岁段,约占1/3;再是15—24岁,约占1/12; 65岁以上和14岁以下旅游者人数较少。旅游者的年龄分布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体”态势,中青年在旅游者人u结构中占有突出地位。从变化趋势看,25—44岁这一年龄段占的比例有所下降,45—64岁段平稳增长,15—24岁段保持稳定,14岁以下入境游客所占比例有小幅上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市场呈现明显增长势头。统计结果与近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综介分析报告显示的特征基本吻介。 2、性别结构近三年入境外国游客统计资料显示,男性游客在性别比例中占绝对优势,接近2/3,女性游客约占1/3强。从变化趋势看,男性所占比例略有下降,近三年下降了1.7% 。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十月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 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十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和作用 (2) 三、航路规划的目标 (3) 四、指导思想 (3) 五、规划原则、范围及形式 (3) (一)规划原则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形式 (4) 六、规划方案 (4) 七、措施和建议 (9) (一)分步实施方案 (9) (二)建立互动协调机制 (10) (三)加强宣传工作和人才培养 (10)

一、规划背景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水路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的重要物资运输以及外贸运输,绝大部分都依赖海运,其中海运承担的外贸运量更是超过90%。据统计,2010年底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634个,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84万艘。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24亿人、旅客周转量72.27亿人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37.89亿吨,货物周转量68427.53亿吨公里,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32亿吨。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沿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水上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目前每年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已达464万艘次,平均每天1.27万艘次,其中各类油轮超过16万艘次,平均每天400多艘次。水上交通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油污风险不断增加。据统计,2010年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331件,死亡329人,沉船195艘,直接经济损失3.24亿元。如何增进水上交通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2006年8月16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标志着中国沿海港口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港口与航路是水上交通系统中彼此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两个关键要素。每一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进出该通航水域中各港口的通道。沿海港口布局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沿海通航水域的航路同样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因为沿海通航水域中的航路是船舶顺利进出沿海港口的安全保障。 为使我国沿海水域的船舶航行更安全,降低船舶污染风险,提高水上交通效率,维护国家权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决定开展《我国沿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

《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年。 A. 关键 B. 重要 C. 决胜 D. 核心 参考答案: C 2. (单选题)“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为主题,以()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A. 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 B. 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D. 提高经济实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 B 3.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其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三大战略的是() A. 两区一圈一带 B. 京津冀协同发展 C. 一带一路 D. 长江经济带 参考答案: A 4. (单选题)未来五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省既面临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有基础有条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仍是时代主题。 A. 改革和创新 B. 和平和发展 C. 就业和创业 D. 和平和进步 参考答案: B 5. (单选题)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一个定位三个提升”中三个提升指的是() A. 提升经济收入、提升工作目标、提升精神境界 B. 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 C. 提升经济发展、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层面 D. 提升发展杠杆、提升工作要求、提升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 B 6. (单选题)“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和(),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A. 计算机资格英语口语资格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2016年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解读中共山东省委文件鲁发〔2015〕19号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6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对山东工作重要批示中,要求山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这是对山东工作的极大信任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时期,“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省情实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的关键五年。全面总结山东“十二五”时期重大成就,科学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认真研究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任务,对编制好山东“十三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勾勒四大发展新图景 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以20篇80章、25个专栏、148页的篇幅,向外界细致描绘出到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四大发展图景。 经济更强:增长保持中高速创新驱动见成效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会呈现怎样的面貌,举世瞩目。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在“主要目标”一章中,描绘了五年后中国经济的“预期模样”: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 明显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意 味着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至少要达到6.5%以上。同时,以目前 的发展趋势看,未来五年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喷涌而出。”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服务业比重会在‘十二五’基础上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第二产业内部, ‘中国制造’将走向‘中国智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 尤其值得期待的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动力转换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取代要素驱动,有望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引擎。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但专辟一篇详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把创新理念融入诸多方面,可见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可以预见,在国家一系列举措下,到2020年,创新的难点痛点将逐步突破,中 国经济的动力转换将实现新的跃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 专职副主席李路说。

民生更实: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我们村在山沟沟里,以前去趟镇里都费劲。现在不仅修上了6 米宽柏油马路,还通上了‘绿色小康车’,想去哪里都方便。”在 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冯家庄村,村民冯光金说。 当“绿色小康车”为冯光金的出行带来根本改变的同时,一项涉及13亿多人便利出行的大部署即将展开。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 草案,我国将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五年内,实现高速铁路 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打造城市群与周边重要城镇一小时通勤都 市圈,推进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优化超特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一系列便利出行的民生大举措有望出台。 不仅在出行方面,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涵盖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描绘出无比绚丽的图景。 当厚厚的纲要草案呈现在代表委员面前时,“普12”成为教育 界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 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年 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升。 “在25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我们注意到继‘十二五’ 人均寿命增加1岁后,‘十三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又提升了1岁,这意味着在公共服务、医疗、养老等方面,国家将有更多的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细读纲要草案可以发现,大到贫困县全部摘帽、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小到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建设集约化停车设施,更细更 实的民生关切贯穿始终。 “规划纲要草案为我们描绘出让全体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享有更多‘获得感’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山 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 生态更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国家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索引号:000014349/2016-00252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 发文机关:国务院成文日期:2016年12月07日 发文字号:国发〔2016〕70号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6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把握机遇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 第一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成就 专栏1“十二五”旅游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机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放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激 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 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 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作为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将推动各级政府更 加重视旅游业发展,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 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发展处于较为有利的国际环 境之中。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也面临不少挑战。主要是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 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旅游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这些问题要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第三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 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框架DOC

培训部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成就及经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上,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对在岗、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形成了双“轮”前进的发展态式。 十二五以来职业培训部为了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学员就业能力,真正以培训促就业,职业培训部多元化多角度地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立了前期调研——中期培训——后期咨询服务——第三方评价的培训流程,依据社会需求,有的放矢、科学合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学员4万余人。几年来,在硬件方面,建设专业操作教室,模拟实际操作场景,缩短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距离;软件方面,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师资内涵,创新咨询服务,制作教学课件三十余套,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人员结构由松散型管理到形成团队管理,先后成立了起点咨询公司、失业教研室、农转教研室、创业教研室、教学教研室、实践指导教研室、综合办公室等机构,人员由18人发展到45人;打造了月嫂品牌专业,实现了由政策性培训向收费培训的转型发展。 十二五期间,职业培训发展形势充满了不可预计的变化,面对随之而来的挑战与困难,职业培训部时刻重视对自身工作的改革与调

整,把稳方向,完善流程。2010年通过四个创新:招生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培训项目创新。2011年提出保质保量抓好四个落实,打造精品工程:落实开班审批和班主任跟班制度、落实实名制和电话回访制度、落实授课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咨询和实践指导制度。2012年优化五个强化:强化质量监督、强化制度管理、强化创新能力、强化教科研能力、强化培训品牌。2013年结合当地经济,瞄准服务市场,通过四个着重:着重月嫂品牌专业建设、着重创业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有偿培训专业建设、着重服务领域专业建设。2014年通过质量要数量,实行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检查与评价并重、流程与制度并重。职业培训部逐年夯实基础厚积薄发,抓住机遇谋划发展,加强内涵提升管理,实现了快速发展。职业培训人的付出换取了丰硕的成果。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省级创业培训基地、鸡西市总工会、鸡西市妇联、鸡西市退役士兵定点培训基地、鸡西市中小企业局定点培训基地、消防安全培训基地等。 (二)、存在问题: (1)专业建设师资方面没有形成成人教育的543梯队,教师队伍基本素质普遍较低,80%的专业没有专业学科带头人,没有本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观念和理念需要更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家庭服务业的经验。 (2)没有固定的专业教室,培训教学环境与学院的发展不同步。实训设备、教学辅助设备缺少,需要加大教学硬件和场地投入。

我国环渤海湾沿海港口建设情况详解

我国环渤海湾沿海港口建设情况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3个省和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是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33%,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在国家对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下,环渤海地区的主要港口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行业快速发展。 1我国环渤海湾沿海港口发展概况 1.1环渤海湾沿海港口以煤炭、矿石和原油中转运输为主 在2006年出台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 环渤海地区沿海港口的经济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重工业及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北煤南运的煤炭主要下水港,同时为集装箱、外贸进口原油、铁矿石运输服务。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规划了20个沿海"主枢纽港",其中环渤海地区规划了大连、营口、秦皇岛、天津、烟台共5个“主枢纽港”。辽宁省沿海共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等6个港口,初步形成了以大连港和营口港为主,锦州港和丹东港为辅,葫芦岛港和盘锦港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山东省沿海有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日照港共七个港口,初步形成了以烟台港、青岛港、日照港为主要港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一般港口的发展格局。河北省初步形成北部秦皇岛港、唐山港,南部黄骅港,南北两翼共同发展的布局。 图表 1 环渤海湾主要沿海港口功能定位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山东省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电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力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力生产和消费大省,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以及“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为电力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基本遵循。“十三五”是我省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决胜阶段,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发挥电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涵盖煤电、核电、风电、气电、太阳能发电、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和输配电网,重点阐述“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力发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十三五”全省电力发展的行动纲领和重大电力项目规划布局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进行滚动调整。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1) 第二章发展趋势 (7) 第三章总体思路 (10) 第四章发展重点 (13) 第五章环境影响 (26) 第六章保障措施 (30)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强区域、促改革、惠民生、建生态、防风险等各项任务,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4%。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十二五”期间全省电力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电力消费保持稳步增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能源得到快速发展,装机结构不断优化;“外电入鲁”实现重大突破,接纳省外来电水平明显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一)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5117亿千瓦时,较“十一五”末增长1819亿千瓦时;“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9.2%。2015年,一产、二产、三产及居民生活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1.9%、80%、8.3%和9.8%,与“十一五”末基本持平。伴随着用电量增长,全省用电负荷持续创出新高。2015年,全省最高负荷达到7760万千瓦,较“十一五”末增长2550万千瓦;“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8.3%。

十三五规划纲要精选习题

十三五规划纲要精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发展主线是( C )。 A. 促进区域协调 B. 调整经济结构 C.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 D )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A. 生产力 B. 服务能力 C. 管理能力 D. 供给能力 3.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夯实( B )根基,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A. 工业经济 B. 实体经济 C. 国民经济 D. 公有制经济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十三五”时期启动的重大科技项目?( A ) A. 精准医疗 B. 深海空间站 C. 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D.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 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 C )。 A. 信息 B. 金融 C. 人才 D. 物质 6.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 C )。 A. 区域分割 B. 部门分割 C. 行业垄断 D. 行政体制分割 7.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增强简政放权的( A )。 A. 针对性、协同性 B. 针对性、有效性 C. 针对性、实用性 D. 针对性、科学性 8.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C )。 A. 绿色农业 B. 高效农业 C. 智慧农业 D. 精细农业 9.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C )。 A. 10% B. 12% C. 15% D. 20% 10.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 A )。 A. 数字中国 B. 互动中国 C. 数据中国 D. 宽带中国 11.“十三五”时期将建设( B )世界级机场群、城市群。 A. 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 B.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C. 京津冀、长江中游、环渤海 D. 京津冀、中原、珠三角 12.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 D )。 A. 特大城市 B. 大城市 C. 中等城市 D. 城市群 13.“十三五”时期,将制定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计划,严格落实约束性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 A )。 A. 25% B. 30% C. 35% D. 40% 14.“十三五”时期,将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C ) A. 甘肃浙江 B. 宁夏广东 C. 新疆福建 D. 青海上海 15.“十三五”时期,全国总人口将控制在( A )亿左右。 A. 14.2 B. 14.5 C. 14.7 D. 15 二、多项选择题。 1.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供( BCD )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徐家汇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 徐汇区人民政府 2017年3月

目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1) (一)外部趋势 (1) (二)自身条件 (2) (三)发展需求 (2) 二、“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 (3) (一)战略目标 (3) (二)战略布局与功能定位 (3) (三)发展战略 (7) (四)发展原则 (8) 三、“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重点功能建设 (9) (一)产业功能 (9) (二)交通功能 (14) (三)环境功能 (16) (四)文化功能 (17) 四、“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18) (一)组织保障 (18) (二)执行保障 (19)

(三)政策保障 (19) 五、“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重点建设项目 (19)

为巩固徐家汇地区发展成果,促进徐家汇地区转型升级,推动徐家汇地区功能不断完善,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建设徐家汇中央活动区的基本要求以及《徐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特编制本规划,以指导徐家汇地区“十三五”发展。 一、“十三五”时期徐家汇地区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趋势 1、全球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势 全球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向第五代城市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和趋势,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城市发展更倾向于打造具有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和开放式公共空间。更加注重城市低碳生态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新概念正在走向实践,世界诸多城市都将绿色发展作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注重城市智慧智能化。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正从概念技术走向实践应用,城市运行模式正在发生全方位变革。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现代城市发展越来越注重市民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越来越突出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和资源共用共享。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发展更加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和文化元素渗透。“文化”成为现代商圈的核心竞争力。 2、城市商圈发展演变成多功能融合发展 城市由单核心中心向多核心中心发展,城市核心商圈的发展向承载城市活动中心功能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多元融合的混合化业态模式已经成为商圈转型的趋势。 3、互联网驱动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全球经济和产业步入变革时代,全球商品购买、个性化定制服务使得传统商品经济流通模式发生深刻变

中国主要港口

港口一般可以分为海港和内河港。 我国沿海港口布局 三个层次的港口布局,即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全国沿海布局规划了24个主要港口,其中还划分有区域性枢纽港口,计有8个;24个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余为一般性港口。 五大区域港口布局,即以天津港领衔的环渤海港口群、以上海港领衔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以香港港领衔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 四大货类运输系统布局,即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和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粮食运输系统、商品汽车运输及物流系统、陆岛滚装运输系统、旅客运输系统(《中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国际航运中心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中转型:以新加坡为例,往往地理优势很重要,马六甲目前不可替代。 2、腹地型:以纽约、鹿特丹为例,经济腹地强大,拥有强大的腹地交通网络。 3、复合型:以高雄、釜山为例,既有较好的经济腹地,又有巧妙的地理位置和很高的区域影响力。 目前,全球的几大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伦敦、鹿特丹、香港、新加坡、釜山。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并不一定是吞吐量最大的,而是影响力最大的。以伦敦为例,其吞吐量相对较小,但依然是国际航运中心,因为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此进行。此外,香港和新加坡也拥有很强的金融实力。 在地理条件上,优良的港口通常具有不冻、不淤、深水(大于15米为深水港)、风浪小等特点。同时,在港口的集疏能力、运转效率、基础设施、运营成

本、腹地经济、腹地外贸倾向、周边港口实力等情况都是考察标准。 港口吞吐货种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集装箱和散杂货,散杂货包括煤炭、矿石等。一般来说,集装箱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它毛利率往往比散杂货高很多,收入空间也更大,但是集装箱的装卸等作业也对港口有更高的要求。 一、渤海湾港口群 二、长三角港口群及浙江主要港口 三、珠三角港口群 四、从渤海湾到长三角 五、东南沿海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 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 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在2009年“两规合一”基础上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以下简称“104区块”),2012年形成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成果,引导工业向104区块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本市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100平方公里。对104区块外的工业企业,加强分类指导,支持重点企业改造升级,依据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供应工业用地约54平方公里,累计减量工业用地约69平方公里(包括存量工业用地规划调整转变用途和减量复垦),与“十一五”末相比工业用地总量净减少约15平方公里。 4、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015年上海工业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达到67.4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56.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税达到17.5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6.2亿元/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基本完成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全面完成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治理工作,重点产业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