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西部网讯(记者敬泽昊)“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输液的危害=自杀。”日前一篇关于输液有害的贴文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引发网友热议。不过在专家看来,过度输液确实会对于人体造成各种危害,但“等于自杀”的说法却“有点过”,治疗还需因人因病而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输液的危害=自杀?这个问题很严重!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

贴文:中国70%的输液不必要

贴文以《输液的危害=自杀》为题,称“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但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那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95%以上的人不知道知道滥用输液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帖文通过一系列专业分析,认为输液过多会加重人体心肺和肾脏的负担,降低人的抗病能力,一旦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还会引起各种过敏反应。

贴文中引用了“某科研单位”的调查数据:在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发生了236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有7人因此死亡。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目前很多吊瓶也都是不必要的,只是'自杀’的说法有点过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药剂部主任药师王茂义告诉记者。

王茂义坦言,自己这些年遇到许多有关“输液危害”的咨询,也看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被许多媒体反复引用。但即便如此,为什么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还如此严重呢?在王茂义看来,这和

人们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认为肌肉注射和吃药相比,打吊瓶见效速度最快,不愿意治病耽误太多的时间。所以很多能吃药见效的小病,患者却选择来医院挂一瓶吊瓶。

“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疗效越快风险就越大,这是必然的。”王茂义说。

而什么情况下应该打吊甁什么时候不用打吊瓶,王茂义认为得因人因病而定,有的病不严重,吃吃药抗一抗就能痊愈,有的病逐渐加深,就必须打吊甁才行。“不能因为如今输液多度就格外强调它的缺点,这是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

相关报道

莫让“吊瓶森林”压垮健康

2009年一年,中国医疗输液共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每年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的剂型,占到了所有不良反应的59%,而口服制剂则只占37%。

延伸阅读:每年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一项来自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遏制过度输液现象

一般来说,有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治疗感冒发烧,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要扭转过度输液,最关键的是将有关医疗原则落实成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减少输液的比率,甚至不允许这种用药方式,都是可以

考虑的管理办法。

在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感冒的病人不输液,只是选择吃点镇痛解热药和维生素C?因为他们的卫生部门出台有相关的医疗标准,医生们必须严格去执行统一的标准。在香港,感冒的病人到公立的医疗机构就诊,基本是不允许进行输液治疗的。

如果任由输液泛滥下去,将会埋下很多的医疗隐患,“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发出了警告。因此,应尽快遏制过度输液这种怪现象。

普通感冒不用挂吊瓶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患上了普通感冒,却非要让医生给他(她)输液不可,似乎以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意义的治疗。中华医学会江苏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史锁芳提醒,普通感冒滥用输液治疗无疑是用大炮打蚊子,没有必要。

专家介绍,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普通感冒70%―80%由各种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而流行性感冒则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鼻腔、咽或者咽喉部急性炎症引发。在病毒感染后,体质较弱的人有时会继发细菌感染,症状有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

其实普通感冒即鼻塞、流鼻涕和打喷嚏,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口服解热镇痛药物,不抽烟,缓解感冒症状。若病人出现了咽炎、喉炎、气管炎等症状,且合并全身发热、血压升高时,建议给予适量口服抗菌药治疗,必要时医生可视情况为患者静脉输液。发烧也许会让人不自觉地紧张,专家解释道,感染性发热由各种病毒、支原体和细菌引发,由于病原体代谢产物和毒素作用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出热源导致人体发热。换句话说,发热也是机体对感染因子的一种全身性防卫反应。感冒后中度发热的病人,若其身体状况尚可,可以口服一点退热药,不用特意为此吊瓶。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一、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二、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三、存在较大风险。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五、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抗生素输液被禁止

抗生素输液被禁止!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本文导读:抗生素使用过多的话,将会产生抗药性。抗生素输液已经有省份开始宣布禁止。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过多,甚至是到达滥用的程度。一些疾病完全是不需要抗生素输液的,牢记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输液输液,一生病就输液,其实这样对身体健康只是解决了当前问题,却带来了久远的健康问题。一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医生就要你输液,输液完确实效果比吃药好,但是经常这样的话,对以后的健康会造成影响。 《扬子晚报》的消息说,最近,江苏省宣布从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停止对门诊患者的静脉输液,不仅是抗生素,其他药品输液也不行。 规定要求, 2016年7月1日起,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截止2014年底,江苏省共有三级医疗机构141个,二级医疗机构332个,一级医疗机构653个。除十余个儿童医院,最终不能门诊输液的医院将达到460个左右。 中国抗生素人均用量是美国10倍 数据显示,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中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分析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大医院全面取消门诊输液实质上切断了医疗机构“大输液”的财路。 一、为何要禁止门诊输液?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因为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治疗。

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无药可用。还有就是许多中老年人青睐的“万金油”——中药注射剂,也是近年来滥用的药物之一。 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二、为什么儿童医院门诊输液不禁止? 业内专家称,可能是考虑到患儿的特殊,才保留了儿童医院可以门诊输液。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往往可能迅速转为肺炎,在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媒体如何评价 1.取消大医院门诊输液是一种积极纠偏 《西安晚报》的观点说,取消大医院门诊输液是一种积极纠偏。稍有点头疼脑热,便去挂吊瓶,这是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医疗机构动辄静脉输液,为“以药养医”提供了市场。在这种背景下,抗生素“限用”很难得到落实。从遏制抗生素滥用的角度看,江苏省卫计委采取近乎“一刀切”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在困局下的有益尝试。 2.取消门诊输液,改变就医观念 对这个事,《无锡日报》的观点说,取消门诊输液不容易却是方向。其实这“限抗令”就像紧箍咒,一直在“念”,但是还有数据显示,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文章就说,立即叫停门诊取消输液确实有困难,但从门诊开始限制输液却是一个方向。大家应该改变就医观念,坚持“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3.“叫停门诊输液”别忘了小诊所 《河南商报》的文章还提醒说,“叫停门诊输液”别忘了小诊所。江苏省卫计委的规定是针对二级以上医院的,而在现实中,滥用抗生素和输液的场所,更多的是各种私营小诊所。相比公立医院,对这些小诊所的监管难度更大,对此,监管部门不妨从生产源头开始,设臵一套抗生素流转、使用跟踪机制。

输液一滴水多少毫升,胶头滴管一滴多少毫升

输液一滴水多少毫升,胶头滴管一滴多少毫升 打点滴一滴水多少毫升临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滴/ml3种型号,根据输液器滴系数可进行如下公式推理,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ml/h)=(滴/min)x60(min/h)/滴系数(滴/ml)。 因此,当滴系数为10、15、20滴/ml时,分别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出: (1)滴系数为1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6。 (2)滴系数为15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4。 (3)滴系数为2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x3。 每个输液器其滴系数是固定不变的,故在已知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和每分钟滴数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变量,利用上述3个公式,即可

得出另一个变量。 滴管里一滴水多少毫升二十七分之一毫升,流的快了也就是二十分之一毫升了。 输液时间和每分钟滴速的计算公式补钠计算 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

过度输液潜在危害多

过度输液潜在危害多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据卫计委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门诊输液率高达60%-70%,远远超出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专家表示,过度输液对身体存在多方面潜在危害,是否需要输液应听从医生建议。 ◎输液中的颗粒会影响儿童发育 “现在输液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山东省交通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言森表示,“有时即使并不需要,陪同的家人也会强烈要求。”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邢莉对此也深有同感:“儿科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差不多50%的门诊病人都在输液。成人要稍微好些,门诊上输液的能有1/3左右。” “特别是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要求输液,把抗生素当退烧药使用。”王言森说,医生往往因为家长的强烈要求被迫开出输液,因为不建议输液还经常产生医疗纠纷。“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体温调节点尚不稳定,发烧时特别容易上来就是39℃,家长就容易着急。”邢莉说。 邢莉介绍,每个病都有个病程,对于感冒来说就是5-7天,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效果基本相同。对于部分发烧的感冒患者,由于输液时使用了激素药物,很快就不再发烧,“患者误以为痊愈了,其

实感冒还没好。” 专家表示,只有当持续高烧38℃以上,同时经过血液化验存在血象异常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输液,“其实感冒大部分都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效果就挺好,完全没必要输液。” “输入的液体中有颗粒成分,根据不同药品生产厂家的工艺不同,颗粒大小也不一样。这些颗粒进入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对于儿童来说,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察觉,以后就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影响。”邢莉说道。 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俞淑文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基础病也不一样,是否输液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像小孩和青壮年人群,只要采用合理的物理降温,即使发烧到38℃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导致脱水,甚至损害肝脏功能等情况。” ◎过度输液会加重肝肾负担 “能口服药物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这是正确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俞淑文说,在现实生活中,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例如输液治疗效果快、可以补充营养等,很多人将输液列为治疗的第一选择,“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只有手术患者以及在患者不能进食、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输液治疗,可以使危重症患者及时转危为安,对于身体基础素质比较好的人,小疾病类的完全可以通过口服药物

打吊针

打吊针 廖俊林 信息时代中人们不难发现有关医疗保健的各种建议,自封的专家亦爱成天向人兜售健康秘诀,其中最具欺骗性的建议往往带着科学的名义,而事实上其背后可能既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也没有科学实验的验证,往往只是热衷执着于科学概念之一面而不可自拔的想当然。 科学的想当然往往源于西方,但中国本土的提倡者也会推波助澜,有时还会增加传统观念的阐述,以加强此类迷信的说服力。 补锅匠的吊针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几乎不可或缺,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都因之得到挽救。然而,在中国的科学迷信中,也唯有静脉输液危害最大,在中国的医院与诊所中最为滥用。约10年前,中国就已经占全球静脉输液量的30%,中国病人的平均输液量是其它国家的2-3倍。在我为朋友亲戚提供的医学建议中,最多的就是取消不必要的静脉输液,但大多不能成功,因为患者及家属给医生一恐吓,就老老实实地进医院输液去了。中国可能是唯一的普遍滥用静脉输液的国家。 静脉输液,俗话叫打吊针,迷信者两大主要的信条是,一、打吊针本身具有治疗作用; 二、打吊针对疾病的治疗来得快。 对于大多数的疾病而言,除非病人本身有体液电解质的失调,打吊针完全不具有任何治疗作用。对于大多数的病人而言,如果你能正常饮食,就不太可能存在电解质的失调,人体具有远比医生更强更精准的调节水电解质的能力,事实上,不合理的输液打吊针反而容易引发水电解质的失调,增加人体器官进行水电解质调节的负担——幸运的是,大多数人的这种调节能力远超医生输液的破坏能力,所以我们不能见到什么立即后果。缺乏立即后果当然也进一步地造成了人们误解的加深。 人们最常见的疾病大多不需要打吊针,比如重感冒,只要病人能吃能喝,打吊针就有害无益,不会让病人加速好转,只会延缓病程。许多的人会用“事实”来证明这理论的荒谬,他们说,我上次重感冒,打吊针后就舒服多了,然后很快就好了,不管你怎么说,我就是相信它——迷信是抗拒理性的。 打吊针有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巨大的心理效应,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活动能力与范围,从而让病人产生对医疗服务的依赖性。换句话说,打吊针往往是不良医生对厚黑学的经典应用。李宗吾描述厚黑学举补锅的例子,你的锅原本有一个小破口,你付钱补锅的心理底线就不高,这么一个小口子,超过10元钱你就嫌贵。现在补锅匠来了,他把你的锅一翻,重重一放,还要用锤子趁你不注意时使劲敲打,然后用铲子把锅底灰一刮,那个破口好大,你心里一掂量,出30元钱,都觉得好像占了补锅匠的便宜。 大多数人对打吊针有效的印象都基于厚黑学原则与拔吊针效应。你一旦被吊针挂上限制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西部网讯(记者敬泽昊)“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输液的危害=自杀。”日前一篇关于输液有害的贴文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引发网友热议。不过在专家看来,过度输液确实会对于人体造成各种危害,但“等于自杀”的说法却“有点过”,治疗还需因人因病而定,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输液的危害=自杀?这个问题很严重!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 贴文:中国70%的输液不必要 贴文以《输液的危害=自杀》为题,称“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但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那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95%以上的人不知道知道滥用输液的危害,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帖文通过一系列专业分析,认为输液过多会加重人体心肺和肾脏的负担,降低人的抗病能力,一旦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还会引起各种过敏反应。 贴文中引用了“某科研单位”的调查数据:在6个医疗单位,一年之中就发生了236例输液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关节酸痛、烦躁、抽搐、休克,甚至有7人因此死亡。 专家: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打吊瓶多了确实会对人体造成各种损害,目前很多吊瓶也都是不必要的,只是'自杀’的说法有点过了。”西安交大一附院药剂部主任药师王茂义告诉记者。 王茂义坦言,自己这些年遇到许多有关“输液危害”的咨询,也看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被许多媒体反复引用。但即便如此,为什么在中国“凡病皆吊瓶”的现象还如此严重呢?在王茂义看来,这和

打针吃药的危害

不少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朋友长期服药,除药物副作用损害人体器官外,还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专家认为,长期服药不仅使人体产生抗药性,还会破坏人体自愈能力,造成药效下降。 人如滥用药物反而会破坏人体自愈力,对身体造成更大的破坏。如发烧,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退烧药,其实发烧是人体的免疫细胞抵抗病菌的正常反应,从抑制病菌在体内繁殖角度来说是有益的。只要不超过39度,未必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多可通过休息、饮水等措施缓解,不一定使用退烧药。 许多慢性疾病治疗效果不好,其重要原因就是只考虑用药物消灭病菌,控制症状,而忽视了人体的自愈能力。中老年朋友平时可采用一些有效方法,激发人体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效果。 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输液本是为了治病,但是不根据病情就频繁地挂上吊瓶,不但可能对病情不利,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更多损害。与口服药物相比,输液的过敏反应几率更高,更易产生耐药性。无论小感冒还是其他什么病,人们总以为输液打吊瓶最保险又省事,但却有可能成为一种“输液病”。据北大第一医院血液内科的许医生介绍,“输液病”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喜欢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以后再得同样的病如果不输液就不太容易治愈。因为输液的相对药量更大一些,而且不经过胃肠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效果可能更明显。但是一般人得了感冒等病去医院输液,一天一般只输一次,这样就会造成本来应一天分三次或四次输入的药量一次性输入了体内,输完后血药浓度要达到一个高峰,但过一段时间浓度就会降低,这样就造成血药浓度不稳定,以后就可能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还有就是过敏反应。相对而言,口服药要经过肠道吸收,将身体不需要的或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过滤掉,之后才进入肝脏代谢,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会降低血药浓度,进而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率。而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相对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过敏反应是致命的。输液药品微粒过大,长期积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响肺脏功能。相对于口服药而言,频繁地输液可能还会对身体的一些器官造成影响。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 药品进入血液后,全身所有的静脉血都要回流到一个屏障器官,即肺脏,它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径大于毛细血管最窄处的颗粒都会被肺过滤出来,只能停留在肺里。这些颗粒无法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来都是通畅的,这些颗粒积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气交换不够,人体呼吸困难。颗粒堵在血管里无法被清除出去,这时身体自动地采取第二个处理办法,就是将这些颗粒包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团块。输液时如果经常输不合格的药品,肺里就会积聚很多这样的团块。丁辉认为, 我们平时输的液体一般是每瓶250毫升或500毫升,如果按每瓶500毫升计算的话,只要我们所输的药品达到80瓶,就会在我们的体内留下5000多个那样的团块,致使肺形成纤维

挂吊瓶危害

静脉注射挂盐水的危害 在国际上,制作一个新型抗生素通常需要7到8年的时间,而细菌在2到3年就能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新品的研发永远赶不上细菌的繁殖变异,而中国是一个滥用抗生素的大国,由于病人耐药性的普遍产生,有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把子孙后代的抗生素都用完了,这是多么可怕的现象。 临床中还发现,过多的打吊瓶不仅会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而且微粒增加比例也会相应提高。据研究:1毫升青霉素加5%葡萄糖药液中有粒径2~16微米的颗粒542个,500毫升药液中就会含20多万个有害微粒。可想而知,如果滥打吊瓶就会使补液中的有害微粒大量进入人体。由于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的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引起小血管血栓、梗塞、出血及肺内肉芽肿、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堆积造成小血管栓塞,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及炎症。有一位学者对一个一生中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检查,发现该尸体仅肺脏中就有50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栓塞灶。 因此,医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滥打吊瓶的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是会种下祸根的,患者得了小病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千万不可轻易加入“吊瓶族”。 挂盐水在医学上叫“吊瓶”,我们老家习惯上叫“挂盐水”。这次去老家,刚好碰上妈妈有点感冒症状,弟媳妇他们非常孝顺,很着急,要拉妈妈到医院当即去挂盐水。只是我有点无动于衷,我看妈妈的初症完全不需要去挂盐水的,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给妈妈煎一碗生姜红糖,趁热要她喝下去,然后要她平躺在床上,出点汗,再休息不要去打扰她。第二天要她多喝60度左右的白开水,喝多了就一次次的排尿,这等于说是把病菌排走了。这个药方还真是灵光。既省钱又没有付作用。但这次妈妈在媳妇的劝说下,表情告诉我她很想去医院吊瓶,我当然也劝她快去吧。事实上象妈妈这个年龄层的人,大多数对吊瓶特别怀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他们以为这种液体进入体内会变成一种营养剂滋润着自己。特别是在吊瓶时的那种神情告诉你,此时他们就象个婴儿一样那么娇贵,见到医生象个小学生一样听老师的话。这时作为子女一定要抽时间多陪在他们身边,多问问她现在的感觉,她会觉得你真孝顺。比你平时给她零化钱要幸福N倍。

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泰戈尔曾经说过:“神的左手就是用来赐福的,而神的右手却就是可怕的。”这句诗用来形容激素既可救人又能杀人的双刃剑特点非常合适。 激素就就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由于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哮喘、肾病、银屑病、痤疮、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器官移植……专家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大约有150-170种原发性疾病治疗在使用激素。尤其就是高达40%-60%的类风湿病人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激素。 激素类药物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 含激素的外用药膏有:皮炎平、皮康霜、恩肤霜、复方酮康唑霜、复方酮纳乐霜、去炎松软膏、乐肤液、皮康王、艾洛松、优卓尔、适确得、复方适确得、特美肤、索康、喜乐等。含激素的滴眼液有:地塞米松磷酸钠,可的松,强的松,的确当,百力特,点必舒,艾氟龙(氟美瞳)等。各类激素药的强弱亦有不同, 弱效的有:氢化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地塞米松。中效的有:曲安西龙,丁酸氢化可的松。强效的有:双丙酸倍氯米松,哈西奈德,糠酸莫米松,氟轻松。最强效的有:丙酸氯倍她索,丙酸倍她米松,卤美她松,倍氯美松,双醋氟美松。 激素能治疗多种疾病,不同程度的减轻病者的病症及痛苦程度,故

一度受到追捧,有些人甚至就是少数医生把激素当成治疗各类皮肤病的万能药,稍有一些不适(尤其就是面部),就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外涂。结果却诱发了另人烦恼的并发症。有些感染性皮肤病,外用了这类药物不但无效,还会使局部抵抗力降低,令病情加重。今年来随着各地不断传出长期使用激素致死的事件,激素的危害越来越被人民所意识到。 激素类外用药的副作用很多,常见的有:皮肤出黑斑,皮肤出皱纹,酒糟鼻样皮炎,痤疮样皮炎,皮下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皮肤松弛,毛细血管严重扩张(“红血丝”),微小血管弥漫性扩张,尤其就是在遇冷热等刺激后皮肤发红、发痒、发涨, 廊坊市中医院皮肤科孙晓辉,皮肤敏感性增高(既皮肤使用激素后,更容易出现过敏了),皮肤早衰;皮肤毛孔粗大,皮肤出现异常增多、增粗的“汗毛”,激素依赖性皮炎(这就是激素副作用中最难治的一种)等等100多种副作用。体内损害:长期大量外用激素还可经皮吸收进入血运循环,引起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肥胖、多毛、痤疮、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内服或注射激素的副作用:较长时间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激素,可对肾脏本身造成一些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肾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与多囊性肾病等。较长时间给予较大剂量的激素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与体温调节紊乱,会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与抑制免疫反应能力,严重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而可引起一系列更严重的副作用与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以直接威胁到病人生命。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输液对人体的危害可不小。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输液微粒对人体的危害 任何液体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标准。国家《药典》中规定的液体药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不能超过10毫微米。但是有调查却发现,市场上销售的很多输液药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径都超过了这一规定,有的甚至达到50毫微米以上。人体最窄处的毛细血管是不超过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输液药品微粒过大,就会在血管内造成堵塞。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了血管。 在一次检测中,1毫升20%甘露醇药液中可查出粒径4~30微米的微粒598个。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霉素的药液中可检出粒径2~16微米的微粒542个。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如果经常打“吊瓶”,药液中超过4微米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下去,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静脉压增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微粒堵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 输液的风险 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并受到患者体质的影响,发热、过敏性休克、静脉炎等都是常见的输液反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的存

“吊瓶”中的“微粒”究竟有多可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1119318245.html, “吊瓶”中的“微粒”究竟有多可怕? 作者:赵承渊 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03期 有传言称:“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聚,长此以往会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静脉压升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 这些流传在网络上的说法是否真有其事?输液微粒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近些年来,随着滥用静脉输液的现状渐渐被大家重视,有关输液“微粒”的话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传言称,“注射剂微粒会在体内积聚,长此以往会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静脉压升高、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并致癌”;“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这些流传在网络上的说法是否真有其事?输液微粒的来龙去脉又是怎样的呢? 静脉注射技术是最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当前,有超过80%的住院患者接受静脉注射治疗,大量的药物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用于人体。毫无疑问,静脉输液作为一项医疗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地位。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当前国内的确存在严重滥用静脉输液的情况,这无疑会威胁医疗安全,给患者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静脉输液作为独特的给药方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静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射入血液循环,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达到满意的药理效果。比如大量失血、大量呕吐、腹泻、烧伤失液、低钾低钠等严重电解质紊乱,或严重高血糖的患者,静脉补充相应药物和液体有起死回生的效果,这是其他给药途径不能相比的;其次,其他途径摄入不足的患者,经静脉补充营养素,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第三,静脉注射药物绕过了机体的防御、解毒和滤过机制(如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某些器官内能达到较高浓度,从而减少了总药物用量。第四,静脉输液能够避免很多其他途径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如黏膜损害等。 然而,静脉输液毕竟是一种有创伤的医疗操作,其缺陷和风险也需要充分考虑,只有静脉注射收益大于风险时,选择才是明智的。首先,接受静脉注射的部位有潜在的感染风险,一旦感染,特别是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等医源性感染,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和医疗风险;其次,虽然药物上市前都已经过剂量安全试验,但由于个人体质的特殊性,不除外极个别患者出现不能耐受常规剂量的情况出现。而静脉输液起效时间短,一旦发生药物过量,后果较为严重,抢救起来也更困难;第三,同样由于静脉注射药物绕过了机体的防御、解毒和滤过机制,药物过量,体内异物(微粒)存留的风险加大了。由此衍生出种种说法,其中不乏耸人听闻的说辞。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抗生素输液对人体的危害

抗生素输液对人体的危害 1.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这种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输液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 2.“恶性”药物不良反应 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黑医院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其中,“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3.肉芽肿危害 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随输液进入人体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有一学者对一个一生输过40升“吊瓶”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该尸体仅肺部就有500多个肉芽肿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4.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因此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不仅仅在于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医疗环境及设备的管理。

输液的危害

输液的危害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澳大利亚人看病基本没有输液的。而我国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不开输液的医生无法在医院立足。这篇文章详尽说明了危害所在。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现在还有的很多的小型的诊所,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不管您是身体真的不适,还是假的不适,都会让你去输液,这样不但安慰了您的心理,他们也达到了营利的目的,就是抓住现在人的心理而实行的举措。 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我国已成了重灾区。国内外医学专家呼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要遵循能够口服的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如医生违背这个原则,滥用输液,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其实没有目的的输液是非常的不对,很多人都是会强行将某种药物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往人的血液中灌输的输液,这个危害性是比吃药大的要多的,所以说千万不要去医院就输液的,会给您带来很多不利于健康的后果的。 临床发现“吊瓶”中加入的药物越多,其毒副作用就越大,而且微粒剧增。“吊瓶”中如合用七种药物,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 一、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 二、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使用合乎要求的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尽可能过滤掉微粒。 减少和避免输液的不良反应发生。输液打吊瓶,因其见效快、疗程短而深受青睐,但是现在,很多人无论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纷纷要求输液。 特别是换季之时,感冒发烧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而实际上,大多数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其实根本用不着输液,吃些药,多休息休息就会好。 分享是一种美德,可能举手之劳可能帮人重拾健康甚至生命。 输液对人体的七大危害 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部分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部分静脉的感染。

病句选择题大全

病句选择题大全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选择题大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病句选择题大全,欢迎欣赏 病句选择题大全1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报告说:电击以醋和废水为养分的细菌,可以制造出清洁的氢燃料能够替代汽油给车辆提供动力。 B.过度劳累为何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围绕“农民增收” 这一目标,新田县农业合作银行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优先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发放贷款。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寻求与古巴关系的“新开端”,并承诺将与其他美洲国家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 B.有些作品之所以缺点和错误屡屡出现,是因为作者思想水平低和文字功底差等原因造成的。 C.在新课改活动中,许多学校围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课改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改的认识和技能。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尽量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季早读制度。 D.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 D.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地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来源可能更远,但早在纪元前就已经不再通行,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C.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5年9月15日,在长江大学文学院举行的座谈会上,文学理论界与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柏杨先生的新作《中国人史纲》坐谈,与会专家高度评价本书在还原历史本真层面上所作的努力以及在展现“人”的作用与意义方面所作的贡献。 B.被采访者几乎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名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