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针对聋生教学的一份教育标准,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学科震荡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聋校语文课程不再按照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单项分类,而是将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的课程形式能够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整合和应用,让聋生们逐步实现“全面个性化发展”。

二、课程结构

标准对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划分。以小学为例,其中一年级包含“基础词汇学习、字形认知、语汇构成、简单写作”等方面;二年级则有“围绕故事、趣味阅读、语言风格、图像化表达”等要求;逐步到五年级,增加“经典语篇、议论文写作、交际能力、知识积累”等任务。

三、教学方法

为了让聋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标准中给出了一些推荐的教学方法,如“形象思维、交互合作、全方位表达、主动探究、多样性评价”等。

四、课内外融合

标准鼓励聋校教育将课程与社会和生活实践进行融合。比如,在“听说能力提升”这一方面,标准不仅要求教师注重课堂上的话题设计和多样化练习,同时也要求学校组织一些例会、模拟情景、实地教学等活动,让聋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应用功效。

五、注重聋生的视觉特殊性

在内容设计时,标准还注重聋生的视觉特殊性,比如通过PPT、视频、拼音等手段让聋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总体而言,这份标准让聋校义务教育语文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

并注重注重实际应用。同时也通过颠覆传统学科的处理方式,让聋生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 理念”解读 《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 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解读】 在新课程中,教育理念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被人们广泛地引用,那么究竟何 为理念呢?我想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指观念和思想;其次,它还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精神。《2023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 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它实际上是实施语文教育的“总纲领”。 (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解读】 课程标准中采用“语文素养”这一名称,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这是语文课 程目标与内容的调整和整合的结果与需要,体现了语文课程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质在语文方面的体现,既包含了在阅读理解 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方面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人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的要求。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 1:前言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定义 2:教育目标 2.1 总体目标 2.2 学科知识目标 2.3 语言和沟通目标 2.4 思维能力目标 2.5 社会适应目标 3:课程设置 3.1 语文 3.2 数学 3.3 英语

3.4 科学 3.5 社会学科 3.6 艺术与音乐 3.7 体育与健康 3.8信息技术 4:教材要求 4.1 教材选用原则 4.2 教材内容要求 4.3 教材编写要求5:教学组织 5.1 教学计划 5.2 教学方法 5.3 教学评价 6:课程实施 6.1 课程目标的分解 6.2 课程内容的展开 6.3 教学资源的利用

7:学生评价 7.1 评价方式与方法 7.2 评价内容 8:教师要求 8.1 专业知识与技能 8.2 教育理念与教育情怀 8.3 个人素质与能力 9:家庭教育的配合 9.1 家庭教育的意义 9.2 家庭教育的内容 9.3 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模式 10:听力技术支持 10:1 辅助听力设备的选用与使用 10:2 障碍听力儿童的专业辅导11:教育资源与环境建设 11.1 学校教育资源 11.2 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12:体验教育 12.1 基本理念 12.2 实施方法与组织 13:学校特色课程 13.1 相关介绍 13.2 课程内容 13.3 教学方法 附件: 附件1: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细则 附件2:示范教材推荐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义务教育:指国家教育法规定的对学生实行免费的、由国家和地方提供的基本教育阶段的教育。 2:学科知识目标:学生在各学科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理解、应用和拓展能力。 3:语言和沟通目标:学生应具备正确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有效地使用手势、口型和工具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聋校义务教育方案

聋校义务教育方案 一、背景 聋校义务教育是帮助聋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聋哑儿童的教育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聋校义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需要制定有效的方案加以解决。 二、目标 1、提高聋哑儿童的教育质量,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能力。 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满足聋哑儿童的学习需求。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激发聋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措施 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针对聋哑儿童的特殊需要,设置适合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结合。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

聋哑儿童的教育需要。 3、推广个性化教学,根据聋哑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4、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水平,为聋哑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5、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正确对待聋哑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促进聋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四、实施方案 1、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2、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加强对聋哑儿童的教育宣传,提高社会对聋哑儿童教育的度和支持度。 五、结论

聋校义务教育是保障聋哑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强教师培训、推广个性化教学、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和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聋哑儿童的教育质量和学习效果,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理念 本标准以“全人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生活化”、“社会化”、“综合化”为基本理念,以“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平等参与”、“和谐共处”、“残健融合”为基本原则,全面提高听障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素质。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草稿) 第一部分前言 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以及聋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从培养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聋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依据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构建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在内的与素质教育要求相吻合的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聋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 一、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聋生融入和适应社会必备的基本条件。聋校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全体聋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聋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基本理念 ㈠关注聋生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聋校的语文课程要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一个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生动、主动的发展。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培育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激发和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他们融入和适应主流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语文教育要跳出“聋”的限制和束缚,从多方面、多视角,以多种方式发掘每一个聋生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让每个聋生在成长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㈡正确把握聋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聋校语文教育应注重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 观察、体验、操作是聋生获得外部信息,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十分注重直观性原则,关注聋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聋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多种形式的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体验。起始年段,应特别注意借助具体事物或图像来认识与把握文字,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中高年级,要特别关注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于2016年颁布实施。这一标准是为了满足 聋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确保他们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而设立的。下面将重点介绍聋校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课程标准内容 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实践、体育、艺术等多个学科。其中,语文课程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数学课程侧重于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外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课程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艺术课程包括音乐、 美术、舞蹈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课程标准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人文、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学科和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2.提高学生适应能力: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 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体育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 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 3.促进学生交流能力: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保了语文课程的 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优化教学方法: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学习, 倡导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推动教育公平: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聋校学生提供了与普 通学校相同的学科和课程,确保了其享有与普通学生相同的学习权益,促进了教育公平。

《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学校语文教材教法 12031316 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 20学时,实验实践 12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 适用专业:特殊教育(听障)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依据特殊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殊学校语文教学法》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研究特殊儿童语文学科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对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创新性;使学生明确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了解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熟悉听障语文教学的内容,初步掌握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特殊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分析、处理教材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教学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从事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热爱残疾儿童的思想感情,增强他们从事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意识,奠定为特殊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讲授 第一章教学法概述 (2学时) 第一节绪论 一、教学法 1.教学法定义 2.教学法性质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第二节课程学习要求

一、本课程的定位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具体学习方法 3.课程学习的要求 第二章教学常规(6学时)第一节备课 一、备课的定义 二、备课的内容 1.钻研教材 2.了解学生 3.确定教学目标要求 4.选择教学策略 5.编写教学计划 三、备课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上课 一、上课的基本要求 1.传统教学 2.新型师生关系 3.处理好几种基本关系 二、上课的三个主要环节 1.预习指导 2.课堂导学 3.作业辅导 第三节听课与评课 一、概念 一、听课与评课的概念 1.听课 2.评课 二、评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教材,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关键。 1、主要变化 “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课程内容”全部更新。(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2、重点内容: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3、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4、亮点所在:“跨学科学习”。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从整体来看,语文新课程标准跟大家平时重视的语文学习路线是完全一致的!阅读仍然是重中之重,不仅不能放松,还进一步明确了“思辨性”的要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诗词古文、历史、文物建筑、神话传说、艺术工艺等仍然是未来10年的热门题材。 5、语文教学建议。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关键。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是核心。新课标的修订,把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现在的语文教学比较多地关注形象思维,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欠缺。课标提出: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听觉障碍给聋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了解人类文化和参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聋校语文课程应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语文教育和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致力于培养聋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聋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聋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聋生的全面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聋校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聋校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聋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培养聋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聋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面向聋校全体学生,使每一位聋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聋生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要关注聋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育聋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要引导聋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聋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聋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聋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聋生思想情感

2023年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解读心得

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 解读心得 “教育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艺术。”因此,要想把教育做好,就要不断地学习。时代在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这个暑假学校组织教师们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案例式解读,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大、触动很深,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育人方向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新课标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按照新课标要求,新教材是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

教学的。这样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学习任务群”,并且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这样做,教学的目标就会比较集中而且清晰,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面面俱到,也可以避免什么课都大致是那一套程式的“同质化”弊病。 新课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新课标对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用好新教材,老师必须跟上去读书。语文老师要当“读书种子”这是一种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

文章标题:深度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文件,它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升。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新版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文件。 一、课程标准介绍及背景解读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目的 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背景和要求 1.2 课程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流程 政策法规依据 专家学者的研究建议和参与情况 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和思想 2.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语文教育的全面素养目标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全面发展 2.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要求 3.1 词汇、语法和修辞的教学 词汇教学的新理念和方法 语法和修辞在写作中的应用 3.2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和策略 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四、思考和反思 4.1 对新课程标准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个人对语文教育的看法和期待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2 对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语文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个人对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结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和精神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本文的深度解读和评估,我相信读者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文件,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以上为文章草稿内容,后续还需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逐步补充 和完善,引用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力求让文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让读者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的内涵 和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全面升级。这一新版的课程标准在 内涵和目的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强调 了语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对词汇、语法、修辞的教学以及阅读 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策略。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深入解 读和评估新版课程标准,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文件。 一、课程标准介绍及背景解读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目的 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023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对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的明确定义,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 综合素养。这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向全面发展 的能力培养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背景和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 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信 息时代具备更好的语文素养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主要体现在“语 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标准”这三个关键概念的首次提出。 2022新版课程标准围绕“核心素养”,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从而 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字词部分更注重学生自主梳理、积累、运用的能力;阅读部分对学生阅读主题与载体、阅读量、阅读能力的提升 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整本书阅读,构建学习任务群;表达部分要求 在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新性观点和见解,重视学生 真实想法的表达。格外应引起注意的是在阅读主题的选择上,要加强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拓展,关注时事热 点问题,并结合阅读、探究等多种形式展开语文学习实践。 1.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表述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 创造。 2.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 四个板块分别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 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板块在临摹名家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欣赏书法 作品的要求。“阅读与鉴赏”板块增加了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 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提示我们同步教辅在选题方面要增加相应的 考查点,名著阅读的选题方面要更加关注。 3.明确了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和主要载体。

明确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以及各自对应的载体。根据不同学段特点,统筹安排各类主 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作品,应占60%-70%;反映科技、自然、生活等方面的应用、说明、 记叙类作品,以及外国优秀文化作品,占30%-40%。 4.义务教育阶段首次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构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分三个层面设置6个任务群: (1)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即语言文字积累; (2)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即实用性文本的阅读与交流、文学阅 读和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即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学习任务群的建立,提醒我们以后靠刷题学语文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要引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 5.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标准。 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比较模糊,以后会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 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明确学生每个年段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过程评价中 给出明确的作业评价、阶段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 中对“阅读与积累”有了明确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这意味着以后的语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试卷会越来越科学、量化,需要学生掌握新的出题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学习一、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 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终于颁布了。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修订的力度,可不是像从2001年版升级到2011年版那样“不过尔尔”,其变化之大,有目共睹。 课程目标上,语文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时代实实在在地到来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虽然与高中基本一致,但提法不同,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不再提“三维目标”了。课程目标分学段的要求,也不再是分以往的五个版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是分成了四个领域,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与探究”。如果说课程目标上的变化是期待和预料之中的,那么,新增的两个内容,就是创造性的了。 其一,终于有了名副其实的“课程内容”。新版课标从“主题与载体形式”“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做出了规定,首次以具体内容描述的形式明确了“教什么”和“学什么” 为了找到一种比较清晰的框架线索来对课程内容进行总体性梳理和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沿用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策略和思路,以六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来厘清课程内容。

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分属于三种在语文学习上处于不同功能层次的类型,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其二,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从“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学业成就,分四个学段用了近5000字的篇幅,进行了细致定位。那么,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定位,以及学业质量的追求,对课程实施,尤其是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主要载体和媒介的课堂教学实践,会有什么样新的理念和实践要求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很明确的回答,那就是“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 当下,各学科都在探索大单元教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也成为了单元教学实践的热门。为什么要选择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有什么样的区别呢?这个问题笔者曾经有过简单讨论——说说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其中我要修正的是最后一段话:在使用统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而真正以大单元教学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更应该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 如今新版课标颁布,“教学建议”中有没有提到运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呢?

2023年教师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享

教师解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分享(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开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根底。〞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对学生自身开展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好坏,还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认真研读(新课标),我领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落实和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缺一不可。(新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根底型学习任务群、开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了一个进阶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并明确指出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些变化都直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行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表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累积、建构,并在真实的言语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言语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制造的综合表达。〞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言语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言语文字,丰富

言语的累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能够活学活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学养、有内涵、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对各学段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尝试整本书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向别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要求“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能阅读这本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根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的梗概,体会作品的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举说明理由。〞、“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些阅读目标和要求来看,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及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肯定的阅读方法,还要到达肯定量的阅读累积,更要将对书籍的阅读内化成自己的言语、思想、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能教书的阅读型的语文老师,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陪伴学生终身的一种好习惯。 语文学科是一门唤醒人的灵魂,提升人的认知,改变人的行为的育人学科。通过重新研读2023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

聋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聋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聋校的语文课程要引导聋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老师要把培养聋生的语文习惯作为重点。我认为可以通过从读、看(听)、说、写、思、问六方面逐步训练使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读的习惯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聋生却常常不是这样的,在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一)读书养成“三勤”的习惯,即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 遇到不懂的字词,要动手划出来,要动手查字典,要动脑体会,要动口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发现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应该动口反复的诵读,动手把它抄写下来,心领神会,必要的还要动脑背一背。 (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要指导孩子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还要指导孩子们把抄写的东西理解了,引导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互相欣赏优美之处,并把它们背下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看(听)的习惯 聋人失去听力后,学习语言的最重要的渠道是用眼睛看。课堂上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培养聋生看(听)的习惯。

(一)教会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用眼看的观察习惯 课堂上,老师首先要教会聋生正确观察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特点。其次要把观察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观察,通过自己的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老师一定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讲或少讲。 (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教会学生学会倾心的看(听)的习惯聋生的注意力极其不稳定,特别容易受到干扰。课堂上,老师要严格训练常规,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眼神都集中在课堂上,如用亲切的眼神、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提醒学生坐好认真地看(听)老师上课。老师提醒“别人说话时,我们的眼睛要看”,一定要把所有学生的眼神都集中在发言的学生身上。这样长时间的严格常规训练,会逐步督促学生养成看(听)的习惯。 三、说的习惯 很多聋生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在教学中怎样培养聋生说的习惯。 (一)要给说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增强聋生说的信心 课堂上老师调动说的兴趣后,让他们大胆地说话,不管说的对与错,老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当学生说错了或不会说的时候,请别人帮他说完后再重复说一遍。当学生说不清楚的时候,也可请别人或老师帮他理清语序逐渐说清楚。 (二)每天提供练习说的机会,养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跨学科学习”解读(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跨学科学习”解读 (一)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一、内涵与价值: 为真实世界学语文 跨学科学习是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内容,2022年版课标针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由上述定位出发,我们认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学科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边界 真实的语文学习,绝不只是语文课上的学习,也绝不限于学校中的语文学习。它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正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跨学科学习的“跨”,首先表现为一种语文学习的跨时空。它不仅在课堂、学校学语文,也在家庭、社会学语文;不仅在课程计划表上规定的时间学语文,也在非计划、非规定的各种时间学语文;不仅通过语文学科学语文,也通过其它学科,如道德与法治、数学、科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语文;不仅通过显性课程学语文,也通过无处不在的隐性课程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第一次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将“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这一大语文理念落到实处。 因此,该任务群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对语文真实性学习的一种场景还原。生活在哪里,语文就在哪里;世界有什么,语文就有什么。语文学习边界的拓宽,有助于学生发现、体认语文学习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也有助于学生在更复杂、更开放的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逐步确立“生活即语文”的意识,养成“时时用语文、处处用语文、事事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跨学科学习”整合了语文学习方式 跨学科学习,改变了单一的语文学习方式。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固然需要,但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语文学习,却常常是语文学习方式与非语文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根据加拿大学者史蒂夫·雷温顿的研究,真实性学习主要涉及12个要素,其中的“设计规划”“角色扮演”“整合科目”“混合调度”“合作学习”“专家咨询”等,均与跨学科学习方式密切相关。跨学科学习往往是一种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其所依托的项目则来自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解决这些相对复杂的真实问题,仅仅依靠语文学习方式,如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往往是力有不逮、捉襟见肘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鼓励指导下,第一次认认真真,完完整整的对《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20某某版)》解读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校参加了课标培训,初步确定了两个大方向:教要准和教什么。学习中自己对课标的认识有了 很大进步,选取了印象最深的两点进行心得交流。 (一)如何坚持推进“儿童阅读” 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学习中也学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学习了新课标,此次阅读特别关注了“关于课外阅读”部分。新课标对于课外阅读进 行了透彻的论述:从课程理念到阶段教学目标,课标有多处涉及课外阅读 问题,凡是论及阅读教学,几乎都包括了课外阅读。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 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连成一体。 这是课标精神,这个教学内容很好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另外,我们学校 正在开展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学生们兴趣很高,但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 无论何时何地,重视课外阅读教学,正是给孩子们在寒冬送上了温暖。阅 读教学在自己的课堂中也应适时地进行,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 浅到深刻,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 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某某某阅读的 方法,提高学生某某某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某某某阅读的 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 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

2022年小学初中语文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年版)》解读培训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即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版和2022年版相对比,发现一些重要变化。第一,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的重要内容。第二,新课标里边新增加了课程内容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新课标里边新增加了学业质量。第四,在课程实施部分增加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按照课标前言中的总括,这一版课标修订主要有5个方面的变化:第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第二,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第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第四,增强了指导性。第五,加强了学段衔接。下面我就从这5个方面展开,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1.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强化了课程育人的导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各个国家的教材当中都会强化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都有体现。老师们在阅读课标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这样的一种育人导向。 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应该说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 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四个学段目标的结束部分都有一段文字标识这一个学段在育人导向上的具体要求。 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包括这样5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外国优秀文化、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在这5个方面当中,其中前3个方面分别具体阐释了这些主题的内涵以及它们的载体形式。经过这样的一个讨论过程,我们就逐渐明确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2022年版当中,我们在育人导向方面,从素养型的目标到各个部分的强化,凸显了育人导向的特征。 2.构建素养型语文课程目标在目标的定位上,2022年版的课标构建了素养型的语文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