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①瘀血证:活血化瘀通络。

②痰湿证:行气化痰,祛湿降浊。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外用

①中药熏洗疗法

②中药外敷

③中药离子导入

(2)针灸疗法

4.饮食疗法

5.运动康复

6.西医治疗

7.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

2.血糖控制个体化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TCD 编码:BNV060、ICD-10 编码:E11.9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第1~3 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舌象、脉象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向病人交待病情和注意事项

□特殊追问糖尿病病程,为三型辨证提供依据。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中医外用

□非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

□确定总热量及营养比例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临时医嘱

□入院常规急查(肝、肾、心功、离子、

酸碱、血糖)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生化全项□多次血糖

□胰岛功能□心电图

□糖化血红蛋白□胸片

其他检查:

□肌钙蛋白□心彩超

□肌电图□动态血压

□胰岛细胞抗体三项

□交感皮肤测定

□肢体动脉检查

□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

□PPG 指、趾动脉检查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定性

□动态心电图□尿肾功三项

□腹部 B 超(或彩超)

□彩色眼底照像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

主要护理工作□做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具体原因: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4~≤13 天)

年月日

(≤第14 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当日病

程和查房记录

□据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并予相应处理

□完善必要检查

□防治并发症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出院时

□完成出院记录

□出院宣教: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及随诊方案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中医外用

□非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

□确定总热量及营养比例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增加新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

□指导患者病后康复

□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进行

卫生宣教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无

□有,具体原因:

1.

□无

□有,具体原因:

1.

2.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3.15—2007)。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①阴虚热盛证: 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②湿热困脾证: 主症: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③气阴两虚证: 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④气虚夹湿证: 主症:神疲乏力,或食后倦怠,少气纳呆。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 ⑤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脉: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⑥血瘀脉络证 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 小时血糖≤16.7mmol/L。

27 内分泌科 消渴病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26 内分泌科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主证 肝胃郁热证(消渴病前期、早期) 阴虚火旺证(消渴病早期) 气阴两虚证(消渴病中期) 阴阳两虚证(消渴病后期) 兼证 瘀血证 痰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2 型糖尿病)的患者。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排除消渴病痹证及消渴肾病者,因其需进入相关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全血细胞分析,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 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 时、凌晨 3 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 肽释放试验;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型,血粘度,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 DIC 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超或彩超、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电监护、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 X 线骨密度检查、PPG 指、趾动脉检查、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②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③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 (2)兼证

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疗路径 (门诊试行)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以及《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部分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可能。 (3)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确诊。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型: 阴虚热盛型;肾阴亏虚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淤水停型。 (2)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兼证: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3、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L)。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10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阴虚热盛证 ②气阴两虚证 ③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西医治疗方案 参照《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二)中医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编码患者。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入院标准: 1.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TCD 2019版:A06.09.)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ICD-10 编码: E11.401+G63.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6年)。具体如下: 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 ③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早期先出现感觉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首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蚁走感、发凉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有痛觉过敏。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晚期则出现

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瘫痪。肌萎缩多见于手、足小肌肉和大腿肌。无临床症状者,结合体征、理化检查进行评价; ⑤体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温度觉、针刺痛觉、压力觉有不同程度减退。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 ⑥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F波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6-7]; ⑦筛查量表: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MDNS)[8]、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9]进行计分,得分有一定的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7年)。具体如下: 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④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 ⑤排除以下情况: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2.证候诊断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 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血糖(空腹、餐后 2 小时)、糖化血红蛋白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 X 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疗路径 (住院试行) 一、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版),《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8月第1版)。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可能。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西医诊断】: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 1 —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0)。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符合消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控制血糖,使其尽量达到或接近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2.筛查血管(大血管、微血管)及其他慢性并发症。 3.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出院后自我管理的方法。— 2 —

206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ZYYXH/T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3.15—2007) (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证候诊断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消渴痹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详解

附件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 E14.40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血瘀证 寒凝血瘀证 阴虚血瘀证 痰瘀阻络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痹症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ICD-10编码:E14.408+)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⑵肌电图、感觉定量检查或测量 ⑶肢体动脉多普勒 ⑷血常规、尿常规; ⑸肝功能、肾功能 ⑹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四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流变、动态血糖监测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⑴气虚血瘀证:补气活血、化瘀通痹。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O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 中服糖后2 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200mg/dl)。 2. 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 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

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O60和2型糖尿病 (ICD-10 编码:E11.902)。 2. 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糖尿病临床路径记录表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 路径 记录表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临床路径施行流程图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TC騙码:BNVO60 ICD-10编码:E11.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月曰住院日期: 年月曰 年月曰出院日期: 标准住院日W 14天实际住院日: 身高: 体重: KG BMI 血压:mmHg 年年月月日日 (第(垢1天3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长问期医嘱、体格检查、■空象 □中医内分泌科护理常规下匚分 医嘱护理开出各项检查单 ........... 病饮食 土卜 □ 事 □ 型 重 占 八 、、 舌象、 年少为日日(第(如3天令 天)长医师查房,完成当日泌 科护理常规 月年年月 完成入院中药汤剂完成初服中诊 断和病情评估 中确定治疗方案向 匚病人药物疗法病情和注意 □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入院常规急查(肝、肾、心功、 离子、酸碱、血糖)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生化全项□多次血糖 □胰岛功能□心电图 □糖化血红蛋白□胸片 其他检查: □肌钙蛋白□心彩超 □肌电图□动态血压 □胰岛细胞抗体三项 □交感皮肤测定 □肢体动脉检查 □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PPG旨、趾动脉检查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定性□动 态心电图□尿肾功三项□腹部B超 (或彩超) □彩色眼底照像 □CT MR等影像学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 予相应处理脂糖尿病饮食匚完善 必要检查匚防口服中圖汤剂 □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 药注射液□中医外用 □非药物疗法 □基础治疗 □确定总热量及营养比例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增加新检查项目 □对症处理 』房4(第确定出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 院宣 院时间 □完□ 出出院 万案□ 通 交代 注意事带及随诊 □门诊随诊 知出院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一)中医病名: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二)西医病名: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0)。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郁脾虚证:口干多饮多尿,脘腹痞满,胸胁胀闷,心烦易怒,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四肢倦怠,舌淡或稍胖或有齿痕,苔白或微黄,脉弦或缓。 ②湿热内蕴证: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腻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舌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③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④阴虚内热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2)兼证 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语言謇涩,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而涩。 ②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 ③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满,食少纳呆,便溏或黏滞不爽,舌胖大,边齿痕,苔腻,脉弦滑。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主证 ①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参苓白术散合四逆散加减:党参、炒白术、茯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