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南京牛首山文化调研报告22

南京牛首山文化调研报告22

南京牛首山文化调研报告22
南京牛首山文化调研报告22

南京牛首山文化调研报告

文创产品开发品类目录

姓名寇晓宁

学号 3121801005

班级工业设计1201

一地理位置 (3)

二自然资源 (3)

三历史沿革 (4)

四人文景观 (5)

弘觉寺塔 (6)

郑和墓 (8)

南唐二陵 (10)

抗金故垒 (12)

五自然景观 (13)

祖堂山 (13)

六北部景区 (14)

七保护规划 (15)

八公共墓园 (16)

九春牛首秋栖霞 (16)

十佛教牛头禅的发源地 (17)

十一佛顶圣境在佛顶宫 (18)

地下藏着世界舍利博物馆 (19)

十二节语 (19)

十三定位 (20)

一地理位置

牛首山,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境内,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主峰海拔242.9米,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又名天阙山。自南朝起,牛首山一带佛教鼎盛,是佛教牛头禅发祥地,有宏觉寺和始建于唐朝的宏觉寺塔。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岳飞在牛首山、韩府山一带大败金兀术,抗金故垒至今犹存。牛首山南麓还有明三宝

太监郑和墓。

牛首山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牛首山昔日盛产松、竹、茶、兰。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阙茶。其兰,一茎十数花(蕙兰),叶少而阔,色碧香馥。其桃李烂若云霞,加之漫坡杜鹃、山茶,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二自然资源

牛首山山脉,属宁、镇山脉西段三个中的南分支,属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山体多为三迭系黄马青组砂岩。

牛首山地区共有高等植物618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36科399属,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5种,裸子植物6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0科373属585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09属499种,单子叶植物19科64属86种。按植物性状统计,木本维管束植物有238种,草本植物有300种,藤本植物有80种。

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有10科12属15种。在种的分布上,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说明牛首山地区蕨类植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性质。

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科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126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被子植物120科。含20个以上属的大科有3个。具首位的为菊科,有30属40种;其次为禾本科,有29属37种,豆科有26属39种。

牛首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属的组成:牛首山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87属。从属的数量来看,北温带分布类型和泛热带分布类型并列第一,均为70属,世界分布46属,居第三位,东亚分布38属,居第四位,旧世界温带分布30属,居第五位。属于热带范畴的有109属,属于温带范畴的有121属。因此,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应属温带和热带成分组成,地中海成分也有出现,但为数较少。

牛首山地区植物区系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在属的相似性上,牛首山与幕府山的相似性最大,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而在种的相似性上,牛首山与铁山寺的相似性最大,与黄山的相似性最小,这与牛首山与各植物区系之间的地理距离基本上是一致的。该区主要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植被由针叶林、阔叶林、山顶灌丛、竹林组成。

园林植物应用中,牛首山植物可作地被的野生植物资源有155种,隶属45科87属。可作行道树的有80种,隶属35科61属。可作绿篱的有50种,隶属23科37属。可作垂直绿化的有77种,隶属23科46属。可作室内观赏植物的有140种,隶属56科99属。其他经济类的野生植物分为食用类、纤维植物类、油脂及芳香类、药用植物类四大类。

三历史沿革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宜兴)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

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为仙”,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头宗”(一名“牛头禅”)的发祥地。佛家称“江表牛头”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刘禹锡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在牛首山东峰舍身崖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4龛石刻佛像,多者达75尊,大者近2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看到牛首山"两峰争高"的景观了,原来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发现了牛首山有铁矿,数年狂采,一只牛角便做了"贡献",当年的牛首山而今已成为了一头独角牛。

四人文景观

宏觉寺

宏觉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于梁

天监二年(503),位于牛首山南,后更名普觉寺。后梁武帝萧衍又在佛窟寺下建仙窟寺。因此,牛首山又称为“仙窟山”。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名声大振。南唐时,又在普觉寺基础上扩建毗卢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云梯等,规模宏伟,香火盛极一时。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规模整修,复称佛窟寺,后更名为宏觉寺。并在崖壁上雕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历经兵燹和几百年的侵蚀风化,如今寺庙仅存遗址,摩崖石刻字迹已模糊难认了。

弘觉寺塔

弘觉寺塔,位于牛首山东峰的西南坡,海拔标高180.50米。

据宋《景定建康志》卷四十六记载:“唐大历九(774年)代宗因感梦,敕修寺之东西峰顶七层浮图。”以后的历代记载,如明《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三和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三均沿用此说,但未提及任何有关塔的具体维修情况。塔基地宫埋藏:1956年7月14日游人在弘觉寺塔底层发现地宫,地宫上园下方,藏有文物,经南京博物院派人发掘,清理出鎏金喇嘛塔一座,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塔身有四个门,佛龛有释迦、韦陀佛象。塔刹上置相轮

十三天、宝盖、葫芦宝顶。同时出土的还有佛象、玉瓶等文物。

塔身历代题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1991年9月市文管会对塔进行测绘与调查,这些题记仍保存完好,它们都是明刀或瓷片在门券洞壁的石灰粉刷层上刻划的,分布在3-7层,年代从明正德五年(1501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最多为明嘉靖、万历与清康熙年间。说明这段时间寺庙香炎最盛,游人最多。同时还告诉我们,弘觉寺增重修或重建是在明正德五年(1510年)前,最后遭破坏是在清乾隆年间。从木结构的受损来看,弘觉寺塔似乎遭受雷击,大火从塔顶烧到底层,塔内的各层楼板、塔心木,塔外围的平座栏杆,腰檐、内外斗拱,底层附阶所有木结构部分都不存在。它的砖石结构保存尚完整。

宝塔结构实测:弘觉寺塔的高度,从底层地平到塔顶复盆为36.65米,若加上原来培刹,高约45米。它的底层较高,为7.10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递减,在4.30米至4.13之间,塔的外围为八角平面,底层边长为3.35米,二层3.17米,三层3.00米,四层2.80米,五层2.64米,六层2.46米,七层2.22米。塔的内壁为方形空筒,底层内径3.85米,二层3.60米,三层3.44米,四层3.299米,五层3.04米,六层2.87米,七层2.58米。

宏觉寺塔旧景

塔的底层有须弥座高77厘米,边长3.85米,由红色花岗岩加工拼制而成,有款圭角、束腰以及上下枭混曲线,为明初型制;四面何宽80厘米的踏步上下,周围是宽2.18米的附阶(回廊),四面开门。2至7层的平座(即外回廊)挑出约60厘米,由长68厘米、宽68厘米、厚9厘米的红色花岗岩石块铺成,一端嵌入墙体。在塔的外壁腰檐、平座的斗拱下各有一层厚8至9厘米的与须弥座、平座相同质地的石枋,相当于塔身的圈梁。

弘觉寺塔的外壁转角有倚柱。它是由特制的子母砖固定在转角墙体内。各层的拱

门,四实四虚,为壶门形式,用面砖嵌在拱门的表面,磨缝拼制。每层拱门的两侧有灯龛,内有一龛室与券门相通,可以从内部上油;2至7层灯龛计96个。塔身用青砖砌筑,砖的规格有多种,长度有33.5、34、35、35.5厘米数种,宽度有16.5、17、17.5厘米,厚度7至8厘米。砌筑方法,均为上下皮一顺一顶式,灰缝的粘结材料用白石灰,十分坚硬,估计加了糯米汁。

塔的各层平座和下檐,内层楼板下均有斗拱,有转角和补间斗拱两种。斗口宽度约3厘米,合清营造尺2.5寸(按清1营造尺=32厘米),相当于清制的八等斗口。斗拱的总高度70至80厘米,台9至10斗口,当于清五踩斗拱的高度(9.2斗口)。各层的内外檐斗口相同,出跳均为五踩。

塔顶有砖砌的复盆,内部为砖叠沚砌出,塔心木固定在六层的横梁上,上部穿出屋顶,形成塔刹。现塔心木已毁,但塔顶洞眼仍在。顶部屋面的瓦垄仍很清楚。弘觉寺塔塔基位于岩石之上,十分坚固,数百年来,塔的主体未见倾斜,但上部外壁砖已有部分风化、脱落,除木结构彼毁外,砖石主体结构保存较好。

弘觉寺塔是一座十分典型的江南楼阁式砖木塔。这种外八角。内四方、隔层错角的空筒式结构,在江苏古培中较为流行,最早见千宋代建造的苏州罗汉院双塔,八角七层;扬州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也是八角七层;重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金坛县龙山宝塔以及历史记载中的明代南京大报恩寺塔,都是这种结构。它克服了早期空筒式结构的弱点,外壁开门,隔层错开,避免了从上到下在门(或窗)外的纵向开裂和破坏。

郑和墓

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为明代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之墓。《上江两县志》载该墓系“永乐中赐葬山麓”,东、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

岱山、吴山环抱。墓前可眺长江滚滚东流水。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郑和墓踞于小山坡上,墓丘隆起不甚明显,当地群众称它为“马回回墓”。坟墓两翼有石砌坟圹,半径约200米,东西间距约百米,从坟圹的广袤上即可窥见郑墓的规制。原来距郑墓约50米处有一巨型碑座,这可以说是郑墓仅存的地面遗物,于1982年夏被人砸毁。墓园附近周围原分布有郑家的守坟田,西南边有一村落,名郑家村,这里的人大都姓郑,据说他们的先辈原不姓郑,都是郑家的守坟户(俗称“坟亲家”),后来都改姓郑了。明、清以来他们和居住在南京的郑和后裔均有来往,郑和后裔也经常来此上坟。据年过八旬的

(图)郑和墓

郑和第十八世孙郑流洪先生介绍,郑和后裔十代以后的辈份是由四句话编排下来的,五言一句,共二十个班辈,其排列是:“太尚存忠孝,季厚流自宽,繁衍更万代,家道泰而昌”。族中最小的字辈已到了“宽”字辈。他还反映自明、清以来,郑和在宁后裔经常相沿来此上坟,他很小就跟长辈来过,至今郑和在南京的后裔有400多人,老一辈的人不少在解放前都来此祭扫过。据说郑家后裔在云南晋宁还有一支,也有三、四百人,那是郑和之兄马文铭的后裔。郑家后裔中分为两个姓,南京的姓郑,而云南的则姓马。郑和本姓马,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于明成祖朱棣,且在河北大兴县郑村坝一役中,救过燕王朱棣,遂赐姓郑。198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李士厚先生及在宁郑和后裔中年岁较长者数十人,相约瞻仰了郑和墓,在现场察看中,各人都回忆了对郑和墓的印象,为以后重修郑和墓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就以墓冢而言,原来是按汉俗,堆成馒头形,后裔们强调要按回民风俗,建成长方形,根据这一意见,又参考了扬州元代回民布哈丁墓形状重新修复。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郑和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三百余人与郑和后裔,共同瞻仰了伟大

的航海家郑和墓,盛况空前。后裔中的郑流安先生又提供了不少与郑和墓有关的各种情况,据他介绍,郑和墓前还有两座坟,东边的是随郑和下西洋的侍卫“赫大人”,名叫“海扎儿”,回民。因他长久生活在海上,脸膛较黑,人们又称其为“黑大人”。西边还有一座荒冢(早已被人挖掘),据说埋葬的是郑家未出阁的姑太太。

关于郑和殁年葬地,史籍所载颇有出入,史学界也意见不一,歧见颇多。对于葬地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殁于南洋,即印度南部古里国,葬在爪哇三宝洞;一说殁于半道,葬于海上;也有人认为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于1435年回到南京,同年在南京逝世,葬牛首山。西人伯希和<郑和下西洋考>一书说:“郑和墓在南京。”这是根据清同治《上兀、江宁两县志》之说而来的。该志卷三称:“牛首山有郑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复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现在牛首山麓的郑和墓应是郑和墓地无疑,但究竟系衣冠冢还是真体,又有两种不同意见,其后裔认为是衣冠冢,他们说根据祖辈相传,郑和死后只带回来发辫和靴子等。但当代著名史学家吴晗、朱偰、束世徵则认为,郑和最后一次航行结束时是1435年,圆满地完成了七次下西洋的重任,回到了南京,由于国内政治风云变幻,郁郁不得志,于同年病死于南京,葬牛首山麓,因此认为这里葬的是真体。

关于郑和墓,原来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郑和墓葬于牛首山东北麓杨家坟高家库,因为那里有一座牌坊,上面镌刻有“郑太监之神道”六个字,便断定为郑和墓,这一说法曾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文革”期间,当地少数人纠集盗掘了这座墓,经政府部门干预后,于1974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考古工作人员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墓志一方,原来是“郑强之墓”,郑强是明朝弘治时期(1488—1505年)南京司礼监太监、南京守备,比郑和晚50年。另外,原来还有郑和墓在爪哇三宝洞的说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澄清。据<南洋旅行记>一书记载:“爪哇三宝洞不是郑和归天处,洞旁确有一墓,乃明王景弘之墓。”王景弘也称“王三保”,当时郑和、王景弘同游南洋,王景弘是郑和的副手,卒于此,说是郑和墓纯属误传。

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即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开国皇帝列祖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公元961年安葬中主李景及其

皇后钟氏的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距中华门约25公里。由于南唐建都于金陵(937--975年),又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的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还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南唐画院亦著称于世。但南唐的遗迹留存者很少,所以这两座地下宫殿的建筑、彩画、雕刻以及出上的陶俑等遗物弥足珍贵。

南唐二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包括五代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钟氏的"顺陵"。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先主李昪及其妻宋氏的钦陵和中主李璟及其妻钟氏的顺陵。

陵墓入口

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二陵相距50米。1950~1951年发掘。钦陵全长21.48米,分前中后3个主室及10个侧室。前中室为砖砌,后室为石筑,均为仿木结构,在墓门上和壁面砌凿出柱、枋和斗栱,上有彩绘。后室顶部绘天象,地面刻凿象征地理的河川;进门处上方刻双龙戏珠,门两侧有披甲持剑武士石雕像。顺陵全长21.9米,有前中后3个主室和8个侧室,均为砖筑。内部结构简单,无天象河川,也没有双龙戏珠和武士石刻。二陵遗留文物约600件,包括男女陶俑、陶制神怪及陶瓷器残片等。其中的哀册残片,为判定墓主及陵名提供了依据。

两陵东西并列,早年多次被盗掘。1950~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发掘,并由曾昭燏主持编写了《南唐二陵发掘报告》。

南唐二陵出土文物晏殊词(10张)

二陵墓室继承隋唐以来陵墓建筑的基本特点,布局规矩,结构严谨,并保存有精细的石雕和彩画,对研究唐宋时期的建筑、帝王陵寝制度、艺术都有重要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唐二陵即公元943年安葬南唐开国皇帝列祖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钦陵和公元961年安葬中主李景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位于南京南郊祖堂山南麓,距中华门约25公里。二陵皆依山而筑,相距约100米,由南唐大臣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形制大致相同,在平面上分前、中、后三个主室,每室东西附有侧室,钦陵共有13个墓室,顺陵有11个。后室为陵墓主体,放置棺椁,装饰非常讲究,钦陵后室室顶绘有天文图,地下有青石铺面,刻有蜿蜒曲折的地理图。在结构上钦陵前中二室为砖砌,后室为石造,顺陵则全部用砖砌成。二陵墓门、墓壁的表面皆仿木建筑形式,做出柱枋、斗拱等,更在这些构件表面施鲜艳的彩画,钦陵并有石刻浮雕等装饰。二陵早年多次被盗,发掘仍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珍贵。

抗金故垒

抗金故垒

抗金故垒位于牛首山东侧至将军山、韩府山一带。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兵分二路渡江,连破建康等重镇,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后于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经镇江复遭南宋名将韩世忠的水军阻击,金兀术率兵逃往黄天荡,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飞在牛首山到韩府山一带筑垒伏兵,大战金兀术,逼使金兀术退回黄天荡。后来,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时也曾加以利用。

岳飞抗金故垒起自铁心桥东500米处秦淮河边的韩府山,至牛首山主峰,断续残存约4200余米。其中沿牛首山脚至山脊,长2000余米。石垒底宽1.5米至3米不等,高约1米。故垒是采用当地赤褐色石块垒筑而成,蜿蜒起伏,高低错落。有的地段人工痕迹明显;有些地段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袭,已散乱圮塌,难觅踪影。岳飞大战牛首山,距今已有860多年,故垒遗存至今,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春游牛首,人们在饱览群山秀色的同时,既可以观赏弘觉寺等佛教文化瑰宝,又可以亲临古战场,凭吊当年岳飞抗金故垒,缅怀民族英雄,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五自然景观

祖堂山

祖堂山位于牛首山南,东善桥乡祖堂村北,高约255.9米,系牛首山分支。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先主李昪与中主李璟的陵墓。

祖堂山位于牛首山南,东善桥乡祖堂村北,高约255.9米,系牛首山分支。

祖堂山古名幽栖山,因山上建有幽栖寺得名。唐贞观初,法融禅师在此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的第一祖师,山也更名为祖堂山。

一名华严山。山上有芙蓉峰、天盘岭、拱北峰、西风岭等山丘。主峰芙蓉峰海拔256米,层峦叠翠,耸入云端,状若芙蓉。山间云雾缭绕、山谷幽深,松涛竹海,引人入胜。山上还有伏虎洞、象鼻洞、神蛇洞,又有息泉、长庚泉、太白泉、飞来石、拜经台等景,山南有石窟,相传为当年法融禅师入定之处,有百鸟群集献花之奇,故名献花岩,此处石峰奇秀,悬崖干尺。明成化年问(1465~1487)在此兴建了一座花岩寺,当年寺中岩洞楼阁很多,有芙蓉阁、小星槎、归云亭、翠薇房、澄江台、大观堂、滴翠轩等许多有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毁于兵火。现只能从古籍记载中,尚知一二。

六北部景区

南京市牛首山北部景区已于2014年8月13日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内的圣象广场上的12头形态各异的石象创下“中国之最”,是目前中国国内单体最大的花岗岩整料雕刻石像群。

牛首山北部景区项目是南京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一,位于雨花台区东南部、牛首祖堂风景区北部,占地约61公顷。项目分两期逐步推进,截至2014

年8月,北部景区一期项目已经建成,初步具备对外开放条件。一期项目中,景区入口设有星云法师亲笔书写的“万象更新”景石,寓意佛法无边、包罗万象、吐故纳新。连接景石的镜面水池呈高低三叠,逐步抬升,水面清澈如镜,颇具佛教倒影众生、洗心除尘的禅意。圣象广场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主体由12头形态各异的圣象背驮经幢围合而成,金幢六面刻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代表经文著作,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是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的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花岗岩整料雕刻石象群。广场两边岩壁刻有12幅经变故事浮雕,均配有文字说明,分别讲述了“感应舍利”、“甘露佳庭”、“一苇渡江”等与南京有深厚渊源的佛教文化故事,展现南京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蕴。此外,一期还有景区水系、景点绿化、进山道路、临时游客中心、临时停车场等游览内容。

圣象广场

广场上的12尊六牙白象,是释迦摩尼乘坐的坐骑,每头大象长度6米,宽度2.5米高度4米,再加上身上的经幢9米,总体高度13.9米。制作石象的花岗岩都是从福建泉州矿场开采而来。选择12尊石象则代表着岁月轮回,生命不息。2015年8月,北部景区二期项目规划设计的拈花微笑、六祖洞、禅宗文化艺术博览馆、万花精舍等十余个主要景点也将陆续建成对外开放。

七保护规划

民国26年(1937)底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将全山砍伐一空,历代建筑付之一炬。1957年因开采铁矿又削平了西峰。文物古迹所剩无几。直至1986年进行风景区规划后,牛首山加强了保护和管理。满山遍植苍松翠柏和桃、李、兰、杜鹃、迎春花等春花植物,修复了弘觉寺塔。

2011年6月起,江宁区启动牛首胜境创意策划工作,确定了“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一花五叶”的总体布局。规划中的牛首山风景区中部地区总面积约9.51平方公里,由文化禅、自然禅、生活禅、生态禅、艺术禅等五大片区组成。整个牛首山风景区的目标就是打造成一个禅文化休闲度假区。

2012年上半年《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牛首胜境)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一期工程立项,环评、消防等相关手续正在报批中。大报恩寺塔也将在牛首山复建,按照规划将于2014年青奥会前建成面对游客开放。

八公共墓园

位于牛首山东麓的南京普觉寺墓园是南京市最大的公共墓园,她隶属于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管辖

九春牛首秋栖霞

春天的牛首山百花芬芳,灵泉满溢。自明清时期起,牛首山就是南京人踏青春游的首选,素有“春牛首”的美誉。春季时期,南京本地市民和周边游客纷至牛首山踏青春游,欣赏百花争艳、灵泉满溢的自然美景,体味顿悟通透、如沐春风的心灵感受。

牛首山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极佳。明清年间,牛首山遍种桃树,阳春三月,茂林修竹,桃花争艳,又有大量洁白的绣球花点缀其间,美不胜言。黄昏时分,暮色苍茫,云蒸霞蔚,"牛首烟岗",令人沉醉。当时南京人倾城观赏桃花,盛况非比寻常节庆可比。与栖霞山齐名,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十佛教牛头禅的发源地

牛头禅即以牛头山法融为祖之禅派。又称牛头宗。四祖道信下旁出之禅宗也。初,法融入金陵牛头山幽栖寺北岩石室枯坐,有百鸟衔花之祥。唐贞观中,四祖道信闻之,往寻访,因附法。自是法席大盛。法融下,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付。慧忠下,有维则。则下有云居智。又智威之门有玄素。素下有道钦。钦开径山,受代宗之信仰,赐号国一。钦门有鸟窠道林,与白居易问答有名。牛头门风,虽一时振于唐代,而其末遂不盛。宗密之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曰:‘牛头宗之意,体诸法如梦。本来无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为有,即见荣枯贵贱等事。事迹既有相连相顺,故生爱恶等情。情生则为诸苦所系。梦作梦受,何损何益。虽有此能了之智,亦如梦心。乃至设有一法过于涅盘者,亦如梦如幻。既达本来无事,理宜丧己忘情。情忘即绝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为修也。’即此可以见其宗风。南宗诸师,颇诋击牛头一派。彼黄檗希运:‘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捩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即其一例。又见传灯录四及九,祖庭事苑一等。

牛头禅倡导的是“道遍无情”、“无情成佛”的教义。牛头禅诞生于佛教三

论宗和南朝玄学兴盛的地区,创始者是四祖道信的弟子法融。至于为何要称为“牛头禅”,是因为法融在唐贞观十七年,在牛头山下创立别室,故后人将法融一系的禅学称之为“牛头禅”。

牛头禅倡导的是“道遍无情”、“无情成佛”的教义。三论大师吉藏在《大乘玄论》上说:“若众生成佛时,一切草木亦得成佛。”至后来天台宗的湛然提出“无情有性说”。有一联极其恰当地表现了牛头禅的特色,即“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十一佛顶圣境在佛顶宫

据了解南京要打造世界级佛教文化展示平台,原宋代长干寺地宫上将搭建一个轻质的保护建筑,夜晚可通过灯光展示五色琉璃塔的形象。长干寺地宫内发现的佛教至高圣物——佛顶骨舍利将迎请至“补天阙现双塔”后的江宁牛首山遗址公园建地宫供奉。该项目从酝酿讨论到规划设计,前后历时十多年,汇聚了集体智慧、协调了各方愿望、综合了专家意见。”对于牛首山遗址公园的建设,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感慨道,他提出南京将尽最大努力在2014年8月青奥会前建成主体工程,并部分对外开放。杨卫泽认为,这必将大力弘扬牛首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一件一举多得、天人合一、巧夺天工、众缘和合、皆大欢喜的大事好事。

与郑和墓摩崖石刻为邻,按照《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一期工程大佛顶宫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所示,该项目设在“牛首山大遗址公园”的核心区,将作为重建原大报恩寺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计划用地面积约59208.3㎡(约合88.8亩),

总建筑面积约101408.0㎡。未来建设的大佛顶宫周边500m内主要为山体、文物保护单位等。项目用地西南侧700m处为郑和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用地西侧为现状道路和山体,南侧为现状道路和山体,东南侧45m处为弘觉寺塔,140m处为摩崖石刻,东南侧450m处为抗金故垒,东侧为山体,北侧为山体,北侧500m处为南京纺织储运公司,其余500m范围内均为山体。

地下藏着世界舍利博物馆

按照建设方案,大佛顶宫主体建筑共9层,主体建筑长度超过220m,宽度超过160m,建筑最高处51m。1层为大佛顶宫入口层,2—3层为入口层上部空间,B1层—B6层为入口层下部空间。

详细设置为:地上3层是餐饮服务层,利用穹顶内部空间和外部景观,设置了约2000㎡高档餐饮;2层为大佛顶宫入口上一层,设计了充满禅意故事的展廊和可环绕观瞻舍利的回廊;1层为广场入口层,提供引导游客向上进入7层回廊和向下进入舍利宫的交通通道,天阙广场、游客服务中心都在这一层。

B1层位于入口层下一层,提供游客休息、购物、等候等功能。并利用与山势的自然联系,设置下沉广场和天光玻璃,引入自然光线和清新空气;B2—B4层为禅会议及餐饮区。

B5层为博物馆区域,环绕瞻观舍利回廊设置,这里将分为世界禅博物馆以及世界舍利博物馆。

B6层为瞻礼舍利空间层,主要是舍利藏馆。

十二节语

通过对南京牛首山的调研,了解到关于牛首山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的发展,中华文化以建筑、信仰等不同的形式传承着。通过调研将文化与设计融合,创造出更多代表文化气息的产品,让人们能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十三定位

一:车载摆件

个人饰品

茶器水器

花器

产品原点产品与原点的关联

1.加湿器

2.茶器

3.花器

悟道牛首在

牛首之冬,林寒洞肃,万籁俱寂。在一

片雪白和静寂之中,急躁的性情渐渐静了下

来,种种世间纷扰逐渐消失。

冬日悟道牛首,感受佛禅“当下”智慧,

感受从容淡然的处事心态。冬季来牛首山简

居清修,会友谈心,参禅悟道。品一杯香茗,

佛顶宫夜晚可通过灯光展示五色琉

璃塔的形象。长干寺地宫内发现的佛教至高

圣物——佛顶骨舍利将迎请至“补天阙现双

塔”后的江宁牛首山遗址公园建地宫供奉。

取佛顶宫的外

形,适当抽象,设计

成家用加湿器,当水

汽聊聊的从“佛顶

宫”里出来的时候,

给人一种犹如仙境

般的感觉,忘却烦

恼,沉静其中。

一套茶具,在心

情烦躁或闲聊无事

的时候坐下来品一

壶茶,悟道人生。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doc

博物馆考察报告4篇 本文目录博物馆考察报告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 古生态博物馆的考察报告关于贵州和内蒙古生态博物馆考察报 告调查时间:XX 年 5 月 调查地点:苏州博物馆前言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我国志愿者行动开始于 1993 年月,并随着申奥成功渐渐地为大众所了解并熟悉。这是一项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社会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实,在国外志愿服务的历史已近百年,它起源于最初的战争救护、重建家园、安置孤儿等与战争相关的救助活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涵盖环境保护、维护和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多领域的综合服务,在服务水平及服务内涵上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博物馆志愿者在国外相当普遍,有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等。他们认为做志愿者的目的是无偿服务他人,同时也为自己——内心踏实的幸福感。作为苏州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我于 XX 年 5 月对苏州博物馆志愿者进行了一些调查。苏州博物馆简介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建于 1960 年,拥有藏品 1.5 万多件,包括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真珠舍利宝幢等国家级文物。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首座、也是唯一由贝聿铭亲自

设计的现代化博物馆,位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 10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9000 余平方米,XX年10月竣工开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贝聿铭先生建筑生涯中的封刀之作,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更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通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成为引领中国建筑发展创新的一个典范。同时,它把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也为苏州博物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苏州博物馆志愿者招募苏州博物馆 XX 年11月正式开展了志愿者招募工作,至今已建立起一支 0 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三年来,这些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志愿者们为博物馆观众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帮助博物馆进行日文、英文翻译工作,协助博物馆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工作,还有人参与到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走进社区做讲座……累计至今已为20 余万博物馆观众提供服务达 3 万余小时,服务受众面达到了苏博观众数量的 .5%,也就是说,十名观众中就有一名观众接受到了志愿者的服务。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现状概况:目前苏州博物馆有正式志愿者 150 人左右,到苏州博物馆做志愿者的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大学生、退休人员、公司职员、机关干部等,他们中年龄最小的 18 岁,最大的已经 63 岁,学历则从大专到博士不等,有学历史的,也有学计算机、中文、英文、建筑、美术、管理、园艺等的;有教师,也有公司白领、企业经理、国家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和退休人员。除了苏州本地的,

牛首山导游词

牛首山导游词 牛首山导游词5篇 牛首山导游词(一):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头就开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补充:牛首山的佛教渊源最早应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高僧道庆,在牛首山西峰的一处岩洞中修行入定,证得辟支佛果位,所以此岩洞被称为辟支佛洞。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牛首山西峰建了一座辟支佛塔。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上修建佛窟寺,成为牛首山上第一座寺院,明代时更名为宏觉寺,是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当时更有出了南门尽是寺的说法,而寺庙最为集中的地方就是牛首山,最多时到达32座。唐代,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宗,牛首山成为了牛头禅宗的祖庭。此时的牛首山与西北清凉山(此刻五台山)以及西南峨嵋山,

并称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梁代高僧宝志和尚也曾对梁武帝说,牛首山是文殊菩萨的冬宫,相传文殊菩萨曾领一万菩萨冬居于此) 如今的牛首山只留下了东峰,西峰在1937年至1958年期间遭受了两次破坏性的铁矿开采,构成了一个60多米的矿坑。因缘际会,2010年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经文物界的专家学者、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地宫长期安奉佛顶骨舍利。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佛顶寺、佛顶塔和佛顶宫等核心建筑。2015年10月27日,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正式供奉至牛首山佛顶宫内,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我们今日主要参观的是佛顶寺和佛顶宫。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头就开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补充:牛首山的佛教渊源最早应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高僧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南京博物院考察报告 篇一: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南京博物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 XX 年 5 月 2 日调研地点: 南京市中山东路 321 号 调研学生: 岳天宁 调研对象: 南京市博物馆 调研目的: 通过对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对一些场馆的观察,并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增加关于陶瓷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简介: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馆内珍藏有40余万件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品。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商周青铜器,六朝青瓷器,隋唐宋元明清的金银器、玉器、瓷器以及历朝历代的手工业制品,无一不展示出历史文化的进步。陶艺馆与瓷器馆相邻,位于艺术馆一楼。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内容: 陶艺馆——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佣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

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 瓷器馆——在南京博物院所藏的42万件文物中,瓷器藏品占了一半,达20多万件。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与陶瓷艺术课程相关的明清瓷器馆是我此次观赏研究的重点,观看之后对于以下几件陶瓷甚是感兴趣。特此去查看了有关它们的详细资料。 在瓷器中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现存的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

“心中有丘壑,展于山水间”-南京牛首山之行策划书

心中有丘壑,展于山水间 —南京牛首山之行策划书一、活动内容概要 时值春日,天朗气清,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古人有登山遣怀之举,亦有于春日游历之雅事。我社为加强社员之间的感情交流,放飞学习上压抑的心情,于城市的喧嚣中寻找宁谧的快乐,分享团结协作的喜悦,在枝繁叶茂中采风,在静水远山中淡品文思,仿效古人,追慕登山游历遗风,寻觅自然风景中的诗性,举办“心中有丘壑,展于山水间”为题目的牛首山之行游历活动。计划以极坐标文学社邹悦为主要负责人,带领有参观意向的大约10人参加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登山游历能让同学们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磨砺意志,开阔胸怀。“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爬山能让你感受到历经艰难达到巅峰后的独特境界和乐趣。因此我社举办以“心中有丘壑,展于山水间”为主题的活动,而选择的地点就是负有“春牛首,秋栖霞”美称的牛首山。 牛首山是一座闻名遐迩、历史悠久的名山,海拔240米,位于南京南郊,距中华门10公里,逶迤于长江和外秦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带。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山势均力敌奇特,状如牛头双骑,故名牛首山。明清年代,牛首山遍种桃树,阳春三月满山桃花争艳,又有大量洁白的绣球花点缀其间,美不胜言,当时南京人倾城而至观赏桃花,盛况非寻常节庆可比。牛首山天工造化,自然景色极佳。阳春三月,茂林修竹,桃花争艳;黄昏时分,暮色苍茫,云蒸霞蔚,“牛首烟岗”,令人沉醉。“春牛首,秋栖霞”,古风依然。 东晋丞相王导称此山为“天阙”,所以牛首山又叫天阙山。早在梁朝,司空徐度在此兴建寺院,取名佛窟寺。唐代改名长乐寺。南唐后主李煜时又改名为弘觉寺,塔便因寺得名。宋、元、明时,寺院名称屡易,到明正德年间才又恢复原名。清代,为避乾隆皇帝之讳(爱新觉罗弘历),将寺名改为宏觉寺,塔也改称宏觉寺塔。始建于唐大历九年(774年)的宏觉寺塔,相传是唐代宗李豫为“感梦而筑”,后毁,现塔身是明初重建。宏觉寺塔塔高25米,七级八面,正中有拱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docsj.com/doc/fd10449258.html,)/总结报告/考察报告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就在这四月的春天里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上海国际化的大 都市进行实习。上海被美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博物馆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 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

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之精华于一身,世上实无人能出其右。少数民族文物的搜集在综合性艺术馆中颇为少见,体现了上博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极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 浦东发展的前景:在我看来第一印象就是那是如此秀丽,上海的建筑虽然高但是却不失江南的特色那就是秀丽,建筑有很多风格,更在有些老建筑上看到中国古代的绘画与雕刻。 上海市作为参加“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能源紧张,道路不算太宽,浦东人口较密集。上海的地所谓的寸土寸金。要充分利用到每一份土地,平面上发展对于上海的实况以不实际,所以在空间上给予发展,由于要建筑大面积的绿地以不可能,但是又必须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室内装饰进行大面积绿华,不排除建造楼顶花园餐厅,更可以空出一部

牛首山景区概况

1 牛首山景区概况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风景区江宁区境内,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称为牛头山。东晋宰相王导曾劝谏初创政权的晋元帝司马睿打消在皇宫外兴建象征皇权的双阙的念头,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十分壮观,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故得名“天阙山”。 牛首山自然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文化底蕴深厚,乃岳飞抗金之地,郑和长眠之所;佛禅文化源远流长,乃中国禅宗牛头一系牛头禅宗的开教处与发祥地。 作为南京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项目,牛首山遗址公园以“长期安奉世界佛教最高圣物——佛顶骨舍利”为主题,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为建设定位,整个景区在挖掘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生态、文化、休闲”三大胜境。 景区建设核心包括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依次代表修复山体生态,恢复牛首双阙;利用天然矿坑建佛顶宫,长期安奉佛骨舍利;扩建原有隧道,感悟八相成道,体验成佛之路;兴建佛顶塔,重现历史双塔格局;弘五叶禅院,感悟人间山水禅意。 圣物------佛顶骨舍利 舍利是指佛陀或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中,以释迦摩尼佛真身舍利最为殊胜。2010年6月12日,世界现存唯一的释迦牟尼佛顶骨真身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作为佛教界无上圣物,佛顶骨舍利是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见佛舍利如见佛陀真身,其功德无量,有信念者观瞻舍利,即如佛在心中。 圣境-------(以下八个景点) 一、佛顶宫 总述: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外空间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为外供养和内供养。内空间分为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地下层由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大空间构成。 大小穹顶:佛顶宫建筑以供养为主题,共分为大小穹顶两部分,寓意为外供养与内供养,大穹顶长度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与牛首东峰呼应,又覆盖在地宫小穹顶之上,象征佛祖无量加持。小穹顶整体犹如佛祖发髻,单个为双手合十造型,寓意千万信众对佛祖供养。 莲花宝座:小穹顶基座为莲花宝座造型,整个莲花宝座共由象征佛陀无量智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0502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市积极行动,将推进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力争把南京市建设成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美誉度高的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南京市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划引领,政策保障,谋划南京全域旅游创建格局 1、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南京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编制完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我市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南京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2、研究制订推进全域创建的政策措施。依据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的创建要求,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目前正在安排上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明确南京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拟定推

进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的任务分工,编制南京市全域旅游重大建设项目一览表。 3、开展全域旅游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开展《关于推进南京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出下一步发展定位和建设目标,为我市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4、指导首批示范区开展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要求,我市积极指导江宁、秦淮两区建立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创建标准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创建全过程的监控、分析和汇总,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加快构建以点带面、综合发力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5、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城市的申报工作。在江宁区和秦淮区开展首批全域创建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8月,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省和国家旅游局申报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相关审核,国家旅游局于11月批复同意南京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建设载体,提升品质,加快南京全域旅游资源整合

南京市博物馆社会实践结题报告

目录 1 前言 (2) 2 实践概况 (3) 2.1 活动内容 (4) 2.1.1活动形式 5 2.1.2策划方案 5 3 实践活动 (7) 3.1 问卷调查 (7) 3.1.1问卷数据统计10 3.1.2 问卷数据分析 13 3.2游客访谈 (16) 3.3 实地访谈博物馆工作人员 (17) 4调查最终建议 (26) 附录:任务分工表

一、前言: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其存在的价值主要是通过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体现的,所以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博物馆提倡以人为本,要更好地发挥面向现代社会的现代传播教育功能,由为“物”服务向为“人”服务转变,纵观中国博物馆事业百年史,博物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虽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博物馆都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把博物馆作为宣传教育机关,向公众开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然而,这种社会功能发挥的效果如何,这不只是取决于博物馆本身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对博物馆的接纳程度,需求程度。 我国普遍对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不高,人群也少,为了了解观众的需要,使博物馆可以更好地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我们打算对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进行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与直接询问的形式,了解南京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受众情况,调查分析游客参观的动机和对博物馆的兴趣点,汇总游客在参观完博物馆后的意见建议。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对南京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提出针对性建议,使博物馆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完成其文化传播的职能。

二、实践概况: 我们小组由熊利臣、管闯、朱紫兴、胡晓磊、吴佳玲、陈心怡、任世萍、朱铃颖、黄琳惠同学利用暑假的时间自发组队,进行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的实践目的是调查南京市主要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力,了解南京哪些种类的博物馆比较受欢迎,并通过横向比较与借鉴各个博物馆的优缺点给其相应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在我们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小组成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资料,为我们此次活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通过了解查询南京市内林林总总61个博物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局限性,全部作为调研对象显然是 不现实且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协商后决定将调研对象分为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综合、文化艺术五大类,每一类选择一个典型代表,这样既避免了内容上的重复又不失普遍性基本能够真实全面满足调研需要。综合网上的各种推荐,我们在南京的众多博物馆中挑选了五个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博物馆作为我们将要调查的对象:社会历史类:瞻园;自然科学类:古生物博物馆;科学技术类:南京科技馆;文化艺术类: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综合类:南京博物院。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材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地反映南京各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在九名同学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不仅对三百多名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较为配合的游客现场询问了解他们对博物馆的整体评价,哪种展览形式最吸引他们,哪种互动最有效,博物馆讲解对他们的帮助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南京博物院参观感想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牛首山讲解词(旅行社用)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讲解词 一、上山路 1.欢迎词 各位游客,吉祥!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很荣幸为您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如果需要帮助,您可以向我示意。下面就开始今天的牛首山佛禅之旅。2.牛首山简介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 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后来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2010年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经文物界的专家学者、宗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一致同意,在牛首山建地宫长期安奉佛顶骨舍利。2012年9月16日,牛首山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包括佛顶寺、佛顶塔和佛顶宫等核心建筑。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佛顶寺和佛顶宫。 3.天阙路 这条上山的道路叫天阙路,因为牛首山以前也被称为天阙山。相传东晋时期,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晋元帝想在皇宫外建造石阙,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而宰相王导则认为国家政权初创,财力不足,不适宜建立双阙。一次,王导陪晋元帝出行,看见牛首山双峰对峙,便指着牛首山说:“此天阙也,岂烦改作!”,晋元帝明白了王导的苦心,便顺水推舟取消了建阙计划,“天阙山”的美名却因此流传了下来,唐天宝年间牛首山正式更名为天阙山。 4.献花清兴

前方看到的是祖堂山,山上的黄色建筑是弘觉寺,而那片区域叫做献花岩,传说唐贞观年间,法融禅师在献花岩下讲《法华经》,冰天雪地中竟然生长出金色的鲜花,天空中突然百鸟聚集,衔花来献,这就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献花清兴”。 二、佛顶寺 1.总概 佛顶寺是牛首山一期工程的三大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佛顶骨舍利护持僧团的弘法道场。我们目前所在的是核心的北片区,包括礼佛区和弘法区;南片是院落式布局,是僧人饮食起居的空间,不对外开放。 2.佛顶寺山门前 各位请看,前面桥下是放生池,池里有十个龙头状的装饰物件,叫趴蝮(bā xià),是龙的九子之一,也是龙最喜爱的儿子。因为它喜欢水,所以经常被装饰在池边、桥栏、建筑台基上做排水之用。 与放生池相对的墙上,我们供奉着十方如来的雕像,每尊都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我们在这儿供奉十方佛,也代表了师父们对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美好祝福。 3.山门 我国自古就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因为中国修建庙宇讲究风水,大多选址在名山,依山势而造,寺庙的大门自然而然地被称作山门。前方就是佛顶寺的山门。山门又称三门,分别是中间的空门,左手边的无作门和右手边的无相门,象征着三种解脱。 门楣上方“佛顶寺”三个大字由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传印法师亲笔书写。两侧的楹联由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秦志法创作、江苏省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 4.千人听法 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千人听法”的砖雕,表现的是佛祖为众弟子讲法。5.钟鼓楼 山门内左右两侧分别是鼓楼与钟楼。

牛首山介绍

牛首山介绍

————————————————————————————————作者:————————————————————————————————日期:

牛首山介绍 牛首山门票160元/每人 营业时间:9:00-17:00 售票时间8:30-16:00 景点介绍: 特色一:古金陵四十八景,牛首山占三景,牛首烟岚、献花清兴和、祖堂振锡特色二:设计理念为补天阙、修圣道、藏地宫、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 特色三:因为东、西峰对峙的形状像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又叫牛头山 牛首山简介 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牛首山风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誉,古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如岳飞抗金故垒、摩崖石刻、弘觉寺塔、郑和文化园等,吸引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品茗作赋,留下诗词400多首。 牛首山 近年,世界佛教界至高圣物——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于南京盛世重光,经宗教界、文化界、文物界研究同意,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面保护牛首山历史文化遗存,修复牛首山自然生态景观,利用原有矿坑建地宫,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整个文化旅游区涵盖佛顶圣境、宝相献花、隐龙禅谷、谧境禅林、天阙小镇五大功能区,致力于打造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

1.佛顶宫 作为佛顶圣境区的核心之一,佛顶宫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处,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共同构成牛首西峰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牛首“双峰双阙”并峙的宏伟盛景。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 佛顶宫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其中汇集了全国宗教界、艺术界、建筑界的一流专家团队,旨在实现“世界佛教文化新遗产,当代建筑艺术新景观”的宏伟目标。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WORD版

南京博物馆简介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南博简介 来源:发布日期:2013-10-26 南京博物院坐落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占地70000余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一、建制沿革 1933年,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民政府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蔡元培先生亲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李济、杭立武等先后接管筹备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由文化部领导;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初属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后隶属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1954年起,改属江苏省文化局领导;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仍名南京博物院。建院至今,历任院长为徐平羽、曾昭燏、姚迁、梁白泉、徐湖平、龚良。 二、馆舍建筑 筹备处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1936年动工,由当时着名的建筑师徐敬直设计,后在梁思成、刘敦桢先生指导下,修改为仿辽代大殿建筑。1937年因抗战爆发而停建,至50年代初仅建成人文馆。大殿古朴庄严、雄浑伟岸,成为南京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在大殿西侧新建的艺术馆则延续了原有建筑形式。 2009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完工。总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此次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在前后关系、檐口高度、材质颜色以及细部装饰等方面形成视觉平衡。整体风貌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气息,二者协调融合、交相辉映。

南京地铁换乘攻略

南京地铁换乘攻略 5月28日,南京地铁新线即将开通,很多朋友都会关心如何轻松换乘1、2号?从江宁可以直达新街口吗?有哪些换站点?每个换乘站又如何换乘呢? 下面我们一一来介绍下换乘方式: 新街口:1换2往上,2换1往下换乘客流单向流动 新街口站为地铁1号线、2号线换乘站,两条线呈十字交叉,其中地铁1号线的轨道建在地下三层,地铁2号线的轨道建在地下二层,也就是目前市民购票所在的站厅层,而地下一层则是商铺,地铁2号线的站厅层也位于此。地铁新街口站是南京地铁客流量最大的车站,为避免客流进出站时出现拥挤现象,该站将采用客流单向顺时针流动方式换乘。 1号线换2号线:下了车走楼梯往上到站厅 1号线换乘2号线:乘客在新街口站下了车后,需要向北走,经换乘通道,按照指示上楼,经中间夹层分流后再上楼,到地下一层的2号线站厅(售票、检票层)区域,再经电扶梯或楼梯下楼,到地下二层的地铁2号线站台层,然后按目的地方向选择乘坐的列车。 2号线换乘1号线:下了车直接再下一层 2号线换乘1号线,乘客在新街口站地下二层2号线站台下车后,直接下一层楼到地下三层的1号线站台,按目的地方向选择乘坐的列车。 为方便乘客,1号线和2号线新街口站站厅、站台及换乘通道均设有连续性的导向标识,指引乘客按单向顺时针方向流动,完成换乘过程。 而在新线开通初期,为了更好地指引乘客在新街口站进行换乘,车站设有人员进行人工引导。如乘客在换乘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引导人员进行咨询。 安德门换乘:两种情况去江宁要在安德门站换乘 地铁1号线今后将形成两个循环线路:一是迈皋桥站至江宁大学城中国药科大学站区间;一个是迈皋桥站至奥体中心站区间。 牵涉到一号线和南延线换乘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市民从奥体方向过来要去江宁;第二种是从迈皋桥方向过来要去江宁坐错了车,坐成了去奥体的西延线,那就必须在安德门站进行换乘。 具体换乘方法为———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编号:FS-DY-20900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就在这四月的春天里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进行实习。上海被美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博物馆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之精华于一身,世上实无人能出其右。少数民族文物的搜集在综合性艺术馆中颇为少见,体现了上博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极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 浦东发展的前景:在我看来第一印象就是那是如此秀丽,

牛首山导游词(5篇)

牛首山导游词(5篇) :佛教旅游文化南京文化江宁牛首山禅宗牛首山佛顶宫牛首山导游词第1篇:牛首山 牛首山位于青铜峡市南20公里处的黄河东岸。牛首山,因其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耸峙,宛若牛首,故名之。牛首山的古寺庙群,初建于唐代以前,分”西寺”和”东寺”两部分。”可与四方九华、普陀、峨眉、五台名山胜,同其高深,灵感利济群生于无穷也”,为朔方名刹,是宁夏境内建筑规模最大的古寺庙群。 东寺庙群,庙宇分布在山崖和幽谷之中,以金宝塔寺为中心,从东向西,有保安寺、舍身崖、睡佛洞等19座庙宇;西寺庙群,枕山面河,依山势而建,以万佛阁、净土寺、观音殿等26座庙宇组成。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庙会,大小庙宇,香烟缭绕,众僧云集,游人香客,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里山峦重迭,草木葱茏,云海茫茫,变幻无穷,古有”秀丽如芙蓉出水”的赞誉。 牛首山导游词第2篇: 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下头就开始今日的牛首山佛禅之旅。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民间称之为”牛头山”。历史上的牛首山不仅仅是文化名山,还是一座佛教名山。南朝梁代,牛首山上修建了很多的寺庙,其中第一座叫佛窟寺,之后更名为弘觉寺,明朝时期成为了八大国寺之一。唐朝时期,在牛首山一带修行的法融禅师创立了牛头禅宗,是禅宗的一脉,所以牛首山是中国禅宗的重要起源之一。近代著名高僧印顺法师认为牛头禅是中华禅的根源。 (补充:牛首山的佛教渊源最早应追溯到南朝刘宋年间,有一位高僧――道庆,在牛首山西峰的一处岩洞中修行入定,证得辟支佛果位,所以此岩洞被称为”辟支佛洞”。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牛首山西峰建了一座辟支佛塔。南朝梁代,司空徐度在牛首山上修建佛窟寺,成为牛首山上第一座寺院,明代时更名为宏觉寺,是南京的八大国寺之一,当时更有”出了南门尽是寺”的说法,而寺庙最为集中的方就是牛首山,最多时到达32座。唐代,被誉为”东夏之达摩”的法融禅师在牛首山创立了牛头禅宗,牛首山成为了牛头禅宗的祖庭。此时的牛首山与西北清凉山(此刻五台山)以及西南峨嵋山,并称中国佛教三大圣道场。梁代高僧宝

南京十大旅游风景区

南京十大旅游风景区钟山风景区钟山,又名紫金山,位于东郊,为宁镇山脉最高峰,山势雄浑,有“钟山龙蟠”之誉。钟山风景区方圆31平方公里,是南京最负盛名的游览胜地。全区山水相依,城林辉映,塔阁棋布,园囿纷呈,是中外游客来宁的必游之地。主要景点:中山陵、藏经楼、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明孝陵、孙中山纪念馆、美龄宫、梅花山、红楼艺文苑、海底世界、灵谷公园、头陀岭公园、紫金山天文台、白马石刻公园、玄武湖公园、情侣园、台城、鸡鸣寺、九华山公园。秦淮风光带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南京城南,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其范围东起东水关、淮青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延伸到中华门,直至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河两岸的街巷、民居、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那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主要景点有:夫子庙、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桃叶渡与吴敬梓故居、瞻园、李香君故居、王谢古居、白鹭洲公园、中华门石城风景区石城风景区贯穿钟山风景区,秦淮风光带、大江风貌区的南京明城墙内的景点,部分景点也在城外,如小红山等。城内的游览以人文景观为主,也不乏湖光山色。主要景点: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南京博物院、朝天宫、甘熙故居、鼓楼、红山森林动物园、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莫愁湖公园、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中华织锦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江风貌区长江,古称大江。南京地跨长江两岸,偕万里长江奔腾之势,形成壮丽的滨江景观,尤以山秀、洞幽、江深、叽奇为特点。主要景点:长江大桥和二桥、燕子叽、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渡江胜利纪念碑、岩山十二洞、江心洲。栖霞风景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以栖霞山为中心,自古即以“秋栖霞”红枫景观与栖霞寺千年古刹名闻遐迩。景区内还有众多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对象的南朝石刻,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主要景点: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与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石刻。南郊风景区主要指南郊雨花台,牛首山一线景点。六朝时这里曾寺庙林立,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塔即在此区。该区自然风景优美,历史遗迹众多,还是古代墓葬的集中地。主要景点:雨花台风景名胜区、菊花台公园、牛首山弘觉寺塔、郑和墓、将军山风景区、南唐二陵、方山。汤山风景区位于东郊江宁区镇内,为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集碑、泉、洞、湖、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上海博物馆考察报告 就在这四月的春天里在学校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上海国际化的大都市进行实习。上海被美称为东方的巴黎。上海博物馆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由此开始了她的发展之路。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XX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

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的地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至于明清两代画家作品的收藏,更为当代之冠。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成蔚为大观。如钱币、古玉、玺印、雕刻等,都有一定的规模,且名品众多,自成体系。家具的收藏更是集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之精华于一身,世上实无人能出其右。少数民族文物的搜集在综合性艺术馆中颇为少见,体现了上博海纳百川的开阔胸怀和极富前瞻性的眼界和追求。 浦东发展的前景:在我看来第一印象就是那是如此秀丽,上海的建筑虽然高但是却不失江南的特色那就是秀丽,建筑有很多风格,更在有些老建筑上看到中国古代的绘画与雕刻。 XX市作为参加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的城市之一,上海的能源紧张,道路不算太宽,浦东人口较密集。上海的地所谓的寸土寸金。要充分利用到每一份土地,平面上发展对于上海的实况以不实际,所以在空间上给予发展,由于要建筑大面积的绿地以不可能,但是又必须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室内装饰进行大面积绿华,不排除建造楼顶花园餐厅,更可以空出一部分空间专门进行绿化休闲。从而达到美

南京地铁新线与公交车换乘指南

《南京地铁新线与公交车换乘指南》 地铁新线公交换乘指南 5月28日,地铁2号线、2号线东延线及1号线南延线将正式投入运营。随着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南京市民的出行将会变得更加快捷。不过,地铁站点的增多,也会让市民在进行换乘,特别是地铁和公交之间的换乘时找不着方向,为此,本报特别推出这份“换乘指南”。 1号线南延线 ●天隆寺站 附近公交站:石子岗站 公交线路: 新街口方向:820路 双桥门方向:88路 铁心桥方向:111路、171路、113路、雨谷线 龙江小区方向:75路 翠屏山方向:148路、安广线 ●软件大道站 附近公交站:尹家巷站 公交线路: 鼓楼方向:46路 河西方向:61路、河奥线 光华门方向:99路、98路 翠屏山方向:154路、119路、安广线 东山方向:安禄线、148路 河海江宁方向:154路、105路、105区间、清安线 ●花神庙站 附近公交站:宁南大道站 公交线路: 新街口方向:46路 石门坎方向:99路 铁心桥方向:112路 光华门方向:120路 ●高铁南京南站站 附近公交站:石马站 公交线路: 象房村方向:98路 翠屏山方向:119路、清安线 殷巷方向:安禄线、安丹线、安铜线 奥体方向:河奥线 河海江宁方向:105路、105区间、154路 ●双龙大道站 附近公交站:金盛路站、岔路口站 公交线路: 河西方向:东奥线、103路 开发区方向:104路、102路 东山方向:101路、南金线、南广线、金陆线

安德门方向:安丹线、安铜线、164路、137路 中华门方向:106路 ●河定桥站 附近公交站:河定桥站 公交线路: 东山方向:101路、821路、金陆线、金周线、东井线、金丹线 殷巷方向:区1路、区21路、金秣线、东谷线、东铜线、东禄线、安丹线、安禄线、安铜线 河西方向:103路、116路 龙蟠路方向:104路、南广线、南金线 开发区方向:102路、区2路、区4路、区18路、区20路 ●胜太路站 附近公交站:同曦鸣城站、胜太中路站 公交线路: 雨花台方向:116路、102路 竹山路方向:区4路、148路 殷巷方向:区1路 河海江宁方向:区10路 南广学院方向:区3路 ●百家湖站 附近公交站:百家湖站 公交线路: 禄口镇方向:东禄线、安禄线 安德门方向:安丹线、安铜线 东山方向:区1路、东铜线、东谷线、金秣线、金丹线 ●小龙湾站 附近公交站:小龙湾站 公交线路: 东山方向:区4路 雨花台方向:119路 九龙湖方向:东旺线 南广学院方向:安广线 ●竹山路站 公交站名:天元路(竹山南路东)站 公交线路: 东山方向:区4路 九龙湖方向:区16路 安德门方向:安广线 ●天印大道站 附近公交站:书香名门站 公交线路: 殷巷方向:区23路 百家湖方向:区3路 南京站方向:南广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