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江苏人口老龄化问题课题研究

王洪宇

1986年,江苏省已进入老龄社会,比全国早13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上海、天津,居全国第三位,在各省区则居第一位。

一、江苏人口老龄化特征

1、人口老龄化处在快速增长期。到2004年12月,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1145.4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41%。性别结构为:男性557.9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9.63%;女性586.6万人,占50.37%。年龄结构为:60―79岁的914.2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7.76%;80岁以上高龄老人140.3万人,占12.24%。老少结构为:0―14岁的少儿与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从80年代初的6∶1,到2005年已接近1∶1。

2、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于城镇。至2005年底,农村老年人口近850万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5%左右,占全省老年人口的70%左右。预计到2010年占农村人口17%以上,2020年占22%,2030年占25%以上。目前,苏南、苏中部分市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20%左右。农村人口高龄化速度加快。至2005年底,农村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有90万人以上,占农村老年人口的12%以上;预计到2010年超过11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15%以上;到2020年将达到150万人左右,占农村老年人口的20%以上。

二、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江苏“未富先老”状况的出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养老和医疗保障等带来严峻挑战。

1、养老经济负担沉重。目前,全省有四种养老形式:一是由子女供养的约有545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6%;二是有劳动收入的约290万人,占25%;三是领离退休金的约280万人,占24%;四是被“五保”和社会救济的约30万人,占5%。这四种形式,产生了“三个压力沉重”的现象:子女压力沉重,据典型调查,有50%以上子女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不堪重负;政府压力沉重,离退休养老金、“五保”及社会保障金年年攀升,财政压力越来越重;劳动养老压力沉重,占老年人口70%左右的60―70岁的低龄老人,依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这种老人有“三苦”:一是自己干活养家苦,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二是照顾孙辈苦,心里有话无处说;三是身边无子女苦,寂寞和无助。

2、缺乏医疗保障机制。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存在这个问题。就农村而言,从2003年起,江苏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首批在新沂、盐都、赣榆、沭阳、高邮、海安、金坛等10个县(市)试点,有50%左右的老人参加了医保。但是,农村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处在高发病期,患病率一般占70―80%以上,医疗费用多,药费贵,报销少,有些人因病返贫,人均欠债3000多元,不少人仍在疾病中苦度时光,甚至想早离人世。就城镇而言,绝大多数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水平低,人均每月工资在500―800元之间,看病费用不能全部报销,自费药增加,看病费用占工资的50%以上,欠债率占25%以上,人均欠债3000元―5000元左右,他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都不高。

3、“空巢”现象越来越突出。据调查,至2005年底,城市社区空巢家庭占居住老年人户数的30%以上,空巢老人占40%以上;农村空巢家庭占25%以上,空巢老人占35%以上。其中,80岁以上高龄空巢老人与其他年龄段空巢老人比例,城市社区占20%以上,农村占15%以上。有些地区的比例还要高。

4、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我省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缓慢,不能适应社会化养老需求。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社会养老床位占老年人总数的5%以上。目前,江苏全省社会养老床位只有10万张。如果按照2%计算,需要床位25万张左右,按5%计算,需要65万张左右。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路和对策

1、加快建设老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而言,江苏老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势头良好,成效明显,但力度还不够,城镇与农村、苏南与苏北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当前,应加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五保”供养、城乡保险、救助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到2010年左右,农村老人参保率由目前50%覆盖到全体老人,使老人医疗费用基本得到解决。二是提高“五保”供养水平。做到“应保尽保”,生活水平应不低于当地居民同等水平,并逐步扩大集中供养范围,由目前集中供养率45%左右,上升到80%以上。三是扩大养老保险范围。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应覆盖到应保的全体老人,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范围,目前只占应保人数的25%左右,争取到2010年,养老保险覆盖率占老年人总数的50―60%左右,到2020年,上升到80%―90%左右,并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四是健全救助机制。政府和全社会都应关注城乡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病残老人、特困老人的生活状况,建立健全救助机制,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江苏有90%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家庭养老,成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最受老年人欢迎。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小型化,大批青壮年转移外地就业,使居家养老在经济供养、医疗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应对这些实际问题,我省各地采取了一些新举措。一是建立社区服务队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形成长效服务机制。二是政府与民间合作。南京鼓楼区尝试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2005年投入100万元,解决了1000名老人的服务问题。三是实行“三结合”服务。苏北一些农村把子女亲情照料、志愿者服务,村居老年协会等结合起来,为空巢、独居、病残、特困等“四种老人”提供经常性服务。建议各地在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为老年人做好服务。

3、推进社会化养老工程。要积极推进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目前,江苏城乡社会化养老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一是发放基本养老金和养老补贴。苏南常熟、太仓、昆山等市向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80元、100元或130元基本养老金,东台、海门等市向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或80元养老补贴,为向社会化养老过渡创造了条件。二是积极扶助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按照省政府“十一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今后5年,全省养老机构床位将达到28万多张,每千人1.5张。实现这一目标,各级政府要加大扶助力度,对新建床位每张补贴2000元至4000元左右。要积极推动民办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发展

民办养老机构的思路是鼓励创业创新,放活政策,整合资源,加快发展。要吸引商家、厂家、医疗单位和社会人士投资创办民营养老机构;在政策上做到公办民办一视同仁,民办养老机构同样享受新建床位和入住老人补贴的政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关爱老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关爱老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一、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按照国际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是老龄化国家了。按照这一通行的国际标准,2006年12月1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二十世纪末,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五大特点:那就是 1、老龄人口数量多。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 2、老龄化速度快。我们国家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年型社会用了17年多的时间,而其他国家几乎都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 3、地区之间老龄化程度不平衡。上海市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人口的城市,它在1979年进入老龄化,而西部地区,根据预测,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它可能要到2012年才能进入老龄化。最快和最慢相隔30年,就反映我们地区差异非常大。 4、人口“未富先老”。在1999年我们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多美金,而其他发达国家一般都是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000美金才进入老龄化。 5、城乡老龄化倒置。绝大多数国家的城镇老龄化要高于农村,而我们国家正好相反,农村老龄化要高于城镇。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 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建设方面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使国民经济财富的积累和发展时期缩短,势必会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在社会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上其他配套改革的滞后,因此社会化养老保障任重道远,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急需健全;在文化方面,老年人群体出现被社会边缘化的趋势,一些老年人由此产生了消极、悲伤、孤独等失落心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未雨绸缪,多管齐下,积极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借鉴国外和我国一些省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我们认

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浅析

摘要: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老人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问题。新加坡用很短的时间就使其政治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同时已迈入老龄化社会,相应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研究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当今世界来说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新加坡老龄化的现状、老龄化产生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进一步解决新加坡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加坡;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 对许多发达国家而言,老人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问题,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持续发展,也能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加坡在独立后的短短50年内,不仅实现政治经济的繁荣,迈入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亚洲“四小龙”,还让国民享受到较好的福利政策,实属不易。研究总结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对于老龄化严重的当今世界来说仍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在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的双重作用下,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突出。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数据显示,同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相比,2000年,新加坡老龄化程度高达16%,这个数字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新加坡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晚,但老龄化程度却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仅比美国的18.2%低2.2%,比澳大利亚19.5%低3.5%。同时,根据《2010年新加坡及部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显示,新加坡的老年人人口的增长速度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从1975-2000年的4.2%下降到2025-2050年的0.8%,同其他国家相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预测,2025-2050年新加坡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结束,呈现老龄化进程时间短且速度快的特点。“在2030年,新加坡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80万以上,所占比例高达18%,换句话而言,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二、新加坡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实际问题 根据国际对老年型社会的定义标准,新加坡早在2000年就已经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赡养问题、收入保障问题都已出现,不容小觑。 (一)收入保障问题 新加坡政府借以1955年实施的中央公积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cpf)来解决养老问题,虽然之后发展较好,但是这一制度自身的缺陷也凸显出来。“一位外国记者指出,‘在现在45~50岁的人中,有27%的人还没有存够退休后能赖以生活的钱。’”[1]多数老年人利用公积金制度养老,但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是靠公积金的完全积累实现,没有再分配的功能,无法体现社会互助共济,对年轻时丧失劳动力和低收入者的人,往往由于工龄太短,缴纳公积金太少,导致老年生活难以得到充分保障,没有存款或存款较少的老人(尤其是高龄)而言,中央和家庭都无法保障其晚年生活。对有存款的老年人来说,公积金制度也未必能够完全保障,因为退休之后,公积金全部退还给公民本人,由本人自由分配。但有的老年人“乐而过度”,花钱没有节制,很快就将公积金挥霍一空,导致晚年生活潦倒。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医疗照顾和住院治疗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因此,老年期通常是医疗花费最多的阶段,但同时也是个人收入较少的阶段,这样的矛盾造成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新加坡政府推出保健储蓄计划(medisave scheme)、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 scheme)和增值健保双全计划(medishield plus scheme),统称3m计划。公积金局规定会员在达到最低取款年龄时需在保健储蓄账户中留下一笔“最低存款额”,但这笔存款并不一定能应对医疗

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仍然缺乏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政策体系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制度安排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建议全社会统一思想,共同行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尽快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逐步形成多层次的老龄政策体系,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重点,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与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

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二)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

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 的影响与对策 学生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01 学生姓名(学号)张彤彤(20132240)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5.6.6 2015年6月6日

课程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张彤彤指导教师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二)造成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二、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的影响 (一)土地粗放经营,生产率下降(二)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三)农民个人负担加重,农业投入受到牵制三、农业人口老龄化时期下的农业发展对策(一)高度重视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继续实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三)创新农村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论文选题要符合公共管理课程论文要求,立题明确,论证要充分,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论文格式要符合规范要求。严禁抄袭,借鉴他人的观点,必须在文中进行数字标注,并在参考文献中进行相应标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进行论文的写作。文章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观点。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5.4.3 完成论文日期2015.6.6 教研室意见(签字) 院长意见(签字) 注:此表装订在课程论文之前。 浅谈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兼业化的现象提前到来,但是我国农业却尚未实现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农村人口的结构性变化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民的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摘要: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更是确切的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已由“高、低、高”过渡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我国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着重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解决对策,惟此,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有利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特点,对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据此,中国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了。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3亿,而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3.32亿,超过总人口的23%。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表现的尤为严峻。根据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的介绍,目前,在我国31个省市当中已经有26个省市进入到老龄化的状态。在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数量非常大的情况下,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的分布也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其实并不是我们中国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它是世界的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问题,这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比如“人口红利”时代的消失,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在代际分配上也会产生某些不公平;在老年人的方面,养老保障和健康医疗是它的两个主要问题。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2000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 3. 城乡倒置显著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 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 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 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农村人口老少比大于城市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 4.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是由于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干男性,女性人口平均寿命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差距也就越大。 5.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受生育率降低和寿命增加的共同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将人口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应对措施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 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现状 1.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32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来说举足轻重。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如上所述,由于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作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

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3.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另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因此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随堂测试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上)随堂测试 1. 多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的意义有哪些?() A 有助于统一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B有助于 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C 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D 有助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大格局 2. 多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有哪些?() A 规模大B发展速度很快 C 基础差 D 不平衡 E 长期性 3. 单选法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从7%达到14%用了()年时间。 A 80 B 90 C 100 D 115 4. 单选我国把16岁到()岁这一年龄段人口称为劳动年龄人口。 A 65 B 60 C 55 D 50 5. 单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看什么看,说得就是你! 6. 单选()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 A 德国B美国C法国 D 日本 7. 单选()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A 2015 B 2019 C 2016 D 2018 8. 单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说得不是你吗,还看! 9. 单选人口老龄化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A正确 B 错误 10.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修订版)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A正确 B 错误 11. 单选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A正确 B 错误 12. 单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十八章第三节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A正确 B 错误 13. 单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A正确 B 错误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对策 18、5%,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 1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由原来老龄化城市高于农村而变为两者正在接近农村向城镇流动的年青人口增加,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机率高,生理自理能力差,因此需要经济和生活照顾的双保证。3、城乡倒置显著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即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总人口数中所占比例要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在城市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农村人口老少比大于城市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视角下,我国农村养老面临诸多问题,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农村社区为老服务业发展;制定实施人口均衡型社会发展战略。4、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是由于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高干男性,女性人口平均寿命高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就越高,女性寿命高于男性的差距也就越大。5、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受生育率降低和寿命增加的共同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将人

口老龄化片面归咎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人口老龄化趋势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人口寿命的增加。二.人口老龄化的对策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较少的在职人口要负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它的社会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以下是笔者的看法:首先,我们应该长期稳定生育水平,减少未来老来人口。人口政策是一项缓慢发生效应的政策,一旦失误很长时期难以挽回。只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长期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其次,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保障制度。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社区、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镇要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待遇结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方式社会化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保障孤寡老人的五保待遇,健全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针对老年人特点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然后,拓宽渠道,发展老龄产业。如:卫生保健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日常用品制造业(老人交通工具),人寿保险业,旅游、娱乐业,老年公寓,老年教育产业,是咨询服务业。在实施中,应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老龄产业发展资金,多元化投资使老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最后,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功能。积极实施老人照料,开展多样化的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兴办托老院、敬老院、福利院和各种照料老年人的社区服务组织。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办法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 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2003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 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 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 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一、综观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1. 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 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 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 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 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 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 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3. 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 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 4. 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 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 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 说“活到70不稀奇"。我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 5.4%的速度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业的建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业的建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业的建议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总人口的14.8%,其中失独老人、失能老人、留守老人人数众多。十八大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 事业和产业”。2020年2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报告指出,2020年国家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试点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31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预计将从2020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3750 万人。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伤病患者进入养老机构或回归家庭带病养老,为社会和家庭带 来巨大压力。据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的 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关爱失独家庭,建立帮扶制度,已迫在眉睫。 建议: 一、发展康复养老服务机构。 选择符合条件的养老院、社区医院,向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康复养老机构转型, 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三级康复养老服务体系。重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康复知识与基本技 能培训,提高现有养老机构的康复医疗水平和处理老年人突发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将 康复养老机构中的康复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支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兴办 以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老年养护机构,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二、建立失独家庭帮扶制度。 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失独家庭情况,讲解并协助申请相关帮扶经费;通 过社会组织、爱心志愿者结对形式等给予心理疏导。其次,将紧缺的养老资源向失独家庭 倾斜,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险制度,既包括社会保险也包括商业保险,让失独者老有所养, 没有后顾之忧。 三、建立失能老人服务体系。 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建成符合我县县情的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管理 和监督机构,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长期照料服务事业的发展;尽快开展政府扶持下的长期 照料商业保险,探索建立长期照料社会保险;鼓励社会力量大力兴办社会服务机构,为失 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长期照料服务;构建以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为核心的 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护理型养老机构,适应失能老人集中照料的需求变化。 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在发达国家人口走向老龄化的同时,中国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未富先老的状况我们该怎么办?本文先介绍了中国老龄化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了老龄化待来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数量多,地区差别大。 (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内地各大城市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城镇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规模大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52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个百分点。 2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3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4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二.中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出现了生育高峰,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 (二).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

人口老龄化论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应该看到,中国今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由2000年11.07%急速上升到2030年21.66%,仅30年间增大了近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因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消费支出呈现逐渐上升倾向。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但是,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