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家解读之四: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解读之四: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解读之四: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解读之四: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专家解读之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原新(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为老年人创造积极参与社会的平台和机会,延长老年人的社会贡献周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国际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从赡养改变为参与,体现积极老龄化理念。1982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制定及执行国际、区域和国家各级政策时,要充实老年人的生活,并让他们在和平、健康和有保障的情况下身心都充分、自由地安享晚年。体现了被动养老的消极观念。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提出:赞赏老年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提出独立、照顾、自我实现、尊严四项原则。要让老年人体现人生价值,有尊严生活。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使老年人能够通过赚取收入的工作和志愿工作,充分和有效地参与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通过诸如终生学习的机会和参与社区生活,为整个一生和晚年的个人发展、自我实现和幸福提供各种机会。2010年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后续行动:全面综述》进一步明确: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发展的前提是,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对

社会作出贡献。老年人的贡献不仅限于他们的经济活动,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也发挥着作用;要端正对老年人的看法,加强代际关怀和互助。国际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从消极养老发展为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积极老龄化思想。在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的根本需求,更加贴近社会发展现实。

树立积极的助老观念,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社会参与的机会,是积极老龄化的行动。我国81.7%老年人生活完全可以自理,通常他们无需被养,只是在生活遇到困难时需要帮助。55.0%的老年人正在提供一项或以上的家庭照护,他们不是单纯的被抚养者,而是社会和家庭的继续贡献者。在现实生活中,“养老”的概念突出“赡养”,更多的是把老年人作为被抚养者看待,养老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者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助老”体现的是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助老服务的主要对象是那些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人。转变传统消极的养老观念为现代积极的助老观念,是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所需。

助老概念,首先把老年人看成是社会宝贵的财富,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有毕生积累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沉淀了对人生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他们的人生价值并不因为年老而丧失,只要有条件,他们的人生价值就会转

化为有用的社会价值。开发老年人的价值本质上就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就是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帮助把这些老年财富充分开发和调动起来,创造条件,提供渠道,打造平台,促使老年人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机会,这是做好助老服务工作的最大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助老也是相当多数的老年人的内心愿望,渴望能有条件实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把所谓的“包袱”转变为财富,把所谓的“负担”转变为贡献。助老的切入点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本质是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家庭参与,目标是帮助他们实现活力老龄、积极老龄的愿望,这是老年人与社会和家庭的互利互惠,既能引发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尚,又有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助老符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核心价值观;助老体现了“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而不是包袱”、“生命在于运动的活力老龄”的核心理念;助老是联合国积极老龄化、活力老龄化在中国的本土化,需要政府、市场、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浅析中国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的养老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fc1258521.html, 浅析中国老龄化社会环境下的养老困境 作者:罗笑芳 来源:《经济视野》2015年第02期 【摘要】中国在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承受力还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了“银发浪潮”,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在中国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下,养老问题面临重重困境。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困境 一、客观认识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环境 人口老龄化就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动态过程,特别是指年龄结构类型已处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动态过程。人口学定义:60岁人口占10%以上或65岁人口占7%以上即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3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2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 资料显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3.26%,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87%。“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老年人照料问题更加突出。在我国,老年人口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4.3亿,占总人口超过30%。2050年每3个中国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 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 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同时,我国老年人口中的高龄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预计到2040年,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0.56亿。(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而青海、宁夏等西部省、自治区预计要到2010年左右才进入,相差约30年。(五)是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六)是呈现“空巢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际分析

摘要 人口老龄化目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保障一个国家稳健的“防火墙”,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意味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有着良好的应对措施,同时更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是否能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目前国际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国家肩负着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索,但收效甚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中外文献的回顾、梳理,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的影响,欲通过分析对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建立人口预测的模型, 对我国现阶段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额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我国劳动人口对老龄人口的抚养比的角度分析,并由此分析社会养老保障金收支平衡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其次,从老龄人口比重变化对国家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影响做出计量模型,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最后,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借鉴有着发达福利体系国家,如拉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为在目前我国面临的在人口老龄化急速到来的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出续发展问题,提出参考性的完善社会保障的提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抚养比;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ocial security Abstra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now a world proble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country. Whether the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sign of whether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g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hether it can The arrival of population aging has a good response.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country has a great deal of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exploring in all aspects,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demograph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amount,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and the overlapping mode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force population and the raising ratio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model of the future social pension fund balance and pension and the old-age security. Secondly,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n the nation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the proportion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o make a measurement model,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ocial welfare, social assistance and othe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ffected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rawing o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developed welfare system countries, such a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population aging,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老龄化问题及解决 方案

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不久前,一篇报道《银发中国》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关注。该报告称:“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人口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现在的70岁。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当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而且它还严肃指出:“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已经达到了11%,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 一、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呈现以下五个特征。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进,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当前已接近1.41亿,中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来势猛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3.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中国是未富先老。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北京市等都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中国高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论积极老龄化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意义

摘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人口得以控制,但是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不断减少,老龄化的趋势及弊端也在不断显现。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推进我国的发展,但是伴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经济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未富先老、老年抚养比例的增大等问题,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还可能使我国偏离这一快速轨道,甚至使我国陷入举步不前的困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依靠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各种能源资源,但是老龄化的不断加重,会让我国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再者,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养老问题会给家庭和社会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由此可见,我国应在当前的人口红利时期尽快的实现经济转型,并重视老年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行积极老龄化政策。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是期望对这一困难而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阐释,希望能对国家的富强尽绵薄之力,也愿所有的老年人能够乐得其所,老有所为。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引言主要是将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本文在对目前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的前提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还有宏观与微观的分析研究法对积极老龄化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二章则主要探讨我国目前面临的现状及本身特殊性。紧随人口红利的人口老龄化和巨大人口基数下迅猛的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老龄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我国老龄化进程中面临的少子特征、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等特殊性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有差异的,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 第三章则对我国现行的老龄化人口政策进行深度的分析和研究。庞大的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及其原因、巨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缺口及其原因、讨论目前试行政策的可行性等三个方面是本章论述的重点。 第四章则是对积极老龄化这一问题的研究。积极老龄化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养老构想,本章便主要积极老龄化概念演变由来、国外对积极老龄化的研究、国内对积极老龄化的认知等几个方面,对积极老龄化的相关理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已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物质积累雄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使建立伊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堪重负。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然而,1998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其它国家更加巨大。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对的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广大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众所周知,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是一个时代性的重要课题。 所以,我利用这次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研究了一下中国人口老龄化原因及对策。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拿我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我国更快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主要源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是急剧的、迅速的,而西方国家是平缓的、渐进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迅速的迈向了老龄化社会。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

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据报载,一些养老院床位异常紧张,甚至到了一床难求的程度,有的甚至需要等待100年才有床位。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德国已经为老龄化问题做出了充分的准备,具有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丰富经验。本文对德国人如何养老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期对解决中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一、德国养老院像宾馆 一个大约20平米的房间,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台电视、一个壁橱和一个卫生间,简直是典型的饭店单间配置。但床头安装的特殊扶手和紧急呼叫设备,说明这里不是普通的饭店,而是一个特别的场所。 这是德国的老年公寓,也称养老院。 在德国上学的时候,一天,好友艾瑞克问我,能否陪他去看爷爷。正好没事,我就爽快答应了。 周末,艾瑞克开车带我来到养老院。这栋老年公寓共有五层,尽管有电梯,但楼层如何住人却很有讲究: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零层(中国的一楼),腿脚不太灵便的住一层,依此类推,身体没有任何问题、生活能完全自理的住最高层。每层楼的进口处均设有一个类似宾馆前台的护士台,共两名护士,她们24小时在这里值班。如果按三班倒计算,每层楼应该有六名护士,则整层楼共有护士30名。德国养老院一般不大,床位在80-150个之间。这家老年公寓共有100 个床位,属中等规模。 艾瑞克的爷爷住在第四层(按中国的说法是五楼)。此时,老人家正在看电视。艾瑞克先是礼貌地表示问候,然后把椅子搬过来,面对面和爷爷聊天。老人似乎面无表情,没有通常中国人想象的那样,见到亲人应有的喜悦,似乎是在接待普通的客人。不喜不悲,出乎意料的淡定。 大约四十分钟后,我们就辞别老人,离开养老院。在回去的路上,艾瑞克告诉我,他大约每月过来看爷爷一次,忙的时候两个月才来一回。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老龄化社会到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和对策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挑战, 劳动人口减少、财政负担沉重,养老金巨大缺口, 老年人储蓄减少,社会救助需求增加?,对社会保障需求加大, 制约经济的发展供养比例增大, 加重了赡养负担。我们要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以应对“银色浪潮”。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人口老龄化挑战对策 随着我国低生育率的实现,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又成为新世纪人口问题的核心。虽然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对我们而言显然是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还没有作好应对准备的前提下,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就悄然来临了。据有关预测,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会在2030年左右到来,峰值为4亿左右并将持续20多年,这必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小的压力。预计2039年辽宁省老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1.45% ,老年人的增长速 度几乎三倍于总人口增长。因此,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也必须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综合考虑,协调运筹,把它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全面策划,及早部署。 一、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1964年,我省仍是年轻型社会,到了1982年成为成年型社会,比全国平均提前8年,而到了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比全国提前了 5年。2004年辽宁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9.02%,是全国除直辖市外第一个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我省总人口平均增加0.58%,而65岁以上 的老年人年均增长比例为3.3%。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社会负担日趋加重。据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二是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占人口2/3的农村老年人保障状况亟待改善。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老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上述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及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使大批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待研究。 四是医疗保障费用增长显著,医疗保障面临挑战。随着老年人口增加和寿命延长,老年期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根据中国老龄科

人口老龄化对社保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结课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2011年12月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大军”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作出分析和探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作出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 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 1.3 亿,首次突破 10%,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1]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几乎都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具有许多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特殊表现。其特点表现为: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是很大,又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国老龄化技术也很大。2000 年末,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已达到 1.30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1.23%,有关预计到 2030 年时,老年人口达 3.42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5.39%,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将达到 4.18 亿。 2、老龄化速度快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从 7%上升到 14%所需要的时间是: 法国为 115年,瑞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陈茗林志婉发布人:NL 查看次数:1670 发布日期:2008年9月 20日] 【摘要】影响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年龄层次和社会奉献意识等作用显著,这较好地解释了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尚未成为广泛的老年市民活动、其主体构成还停留在“老年精英”层面的现状。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参与意愿 一.理论预期和研究方法 我国在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已达1亿3千多万人,并在持续、快速地增加。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还有助于他们个人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对于类似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动机等理论问题,我们已通过系列文章进行了较多的探讨[1][2],故此不再赘言。本文主要利用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使用SPSS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着重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进一步探索发展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本研究预期: (1)人口方面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等,无疑会影响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因为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的“硬件”,但是健康的界限较难划定且主观感觉因人而异,因而从直观上估计,年龄将会是影响其意愿的重要因素。同时,性别差异往往使得人们对事物认知和理解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参与意愿。 (2)足够的经济支持是老年人参与活动的重要前提。老年人原先或正在从事的职业、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会直接制约老年人参与活动的可能性。同时,老年人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其参与活动的“软件”,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经历。 (3)时间资源是志愿者活动中最大的一项投入,也是老年人作为参与主体的最大优势。因而,退休老年人应该具有比在业老年人更强烈的参与意愿。 (4)社会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是老年人作出参与活动这一行为决策的思想基础。他们对愿不愿意奉献、愿不愿意作出牺牲、是否保持与社会的一贯联系等问题的思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是否参与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由于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并尽可能保持各影响因素所传递的信息,我们

如何应对当今老龄化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地区某段时间内总人口中老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全球人口趋势的突出表现之一。与此同时身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国际上通常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大陆已于1999年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2004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6%。2011年底,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1.85亿,占当时人口总数13.7%以上。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年均净增长700万左右。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先后迎来三大人口高峰:人口总量于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力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10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4亿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达峰值。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大。二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 一)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伴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适龄劳动人口明显减少,必然引起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短缺,将对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

(二)产业被迫向国外转移。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被迫移出装配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三)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 同时,占全国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亟待改善。 (四)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龄问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 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2005-2009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1.1%上升到12.5%,老年抚养系数由10.69%上升到11.60%。此外,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由2005年的10.2%上升到2009年的11.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正逐步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口增多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1.老龄化将削弱目前人口结构带来的人口红利 众所周知,处于16-64岁的劳动人口是劳动适龄人口。近年来我国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正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其实自1965-1970年间我国的人口红利就开始显现,从那时起至今,我们正在享受这种人口结构给我们带来的人口红利。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是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但是,据资料显示,伴随老龄化的到来,在2012-2017年间,我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而同时老年人口保持上升。从而导致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消费性人口比例提高、生产性人口比例降低,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人口红利获利期即将结束。这必将阻碍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2.老龄化将带来养老负担的增加 中国的21世纪将是老龄化的世纪,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为家庭和社会创造财富,在年老逐步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更加需要子女和社会的关心。尤其是老年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更是需要如此。有数据显示,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自1980年以来,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倡导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这就形成了目前的四二一家庭模式,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导致养老负担加重。我国养儿防老、居家养老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在当今这种情况下,两个孩子来负担四位老人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独生子女在社会中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来履行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 二、应对老龄化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无法避免的。它给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社会顺利渡过这一时期,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推动国家持续向前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