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汇总

第一章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

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

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

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

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

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

需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

①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③学校文化。

Ⅰ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

的物质载体。

Ⅱ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Ⅲ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保证学校运行的组织形

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优秀教师在授课方式和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方法上都值得老师去学习的地方。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向优秀教师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使自己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②反思教学经验。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为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有效的途径。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剖析

自己在课堂教育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的总结,对后续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③进行专门训练。不断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也要积累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实践性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④开展微格教学。

9、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包括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

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的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出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3、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

③提出研究假设。

④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⑤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⑥做出结论。

⑦撰写成文。

10、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①新三中心: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及社会;

③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④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一种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⑤提出教育无目的论。

第二章

1、简述皮亚杰理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具有客体永久性,感觉和动作分化。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语词或其它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合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不守恒);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

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具有可逆性;思维运算中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去自我中心。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分为四个阶段: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也叫无律期,这个时期儿童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分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做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②权威阶段(5-8岁),也叫他律期,这时期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制定的规范,把人们的规则看做固定不变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③可逆性阶段(8-10岁),也叫自律期,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把它看做同伴间共同的约定。

④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开始支持公正公平。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①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②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分化性兴趣。

③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④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步降低;

⑤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⑥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①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②兴趣的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③由不稳定性向稳定性发展。)

3、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①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课堂中正确的引导;

③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⑤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⑥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⑦建立小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4、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①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与学习活动和学校活动相关

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

②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

③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情绪体验也更加深刻了。

5、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有四个因素,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是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②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什么说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①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段的、分散的,他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照既定的方向持续、系统产生影响。

②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自发的,盲目的,既有有利的积极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影响。

③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

6、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①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②早起教育的影响;

③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④个人勤奋的影响。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①顺序性,遵循有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有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

③不平衡性,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④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⑤个别差异性,要注意对个体实施因材施教。

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9、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途径:

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②课外、校外活动;

③劳动;

④少年队活动;

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⑥班主任工作。

10、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①说服教育法,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学

生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②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等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要求:a 选好学习的榜样;b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c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③陶冶教育法,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收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要求:a 创设良好的情景;b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c 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④指导实践法,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培养优良的思想品质的方法。

要求:a 坚持严格要求;b调动学生的主动性;c 注意检查和坚持。

⑤品德评价法,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方法。

⑥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德育的原则?

①导向性原则;

②疏导性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要求:a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c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③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基本要求:a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b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c 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

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基本要求: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Ⅱ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Ⅲ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Ⅳ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⑦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⑧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Ⅰ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Ⅱ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Ⅲ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Ⅰ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Ⅱ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的,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②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1、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

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第三章

1、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

①了解、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包括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身体状况、心理及家庭环境。

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它包括ⅰ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ⅱ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ⅲ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ⅳ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③建立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进行整理分类存放。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④班会活动。包括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大类。班级例会是定期举办对学生常规教育,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商讨和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形式有晨会、周会、民主生活会和班务会;主题班会是在老师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班会。形式有专题讲座、主题报告会、讨论会、纪念会、知识竞赛、展览会、社会调查、文艺演出等。

⑤协调各种教育影响。ⅰ学校与家庭协调,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同步,方式有: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ⅱ学校与社会的协调,广泛的社会资源实现整合,形式有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邀请社区委员会成员参加班级活动;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如少年宫,科技站,博物馆及业余学校。

⑥操行评定。以“学生守则”为依据,对学生一学期学习、劳动、品行等方面小结和评价。

⑦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分为学期、月、周计划及具体活动计划。

2、班主任个别教育工作内容?P150

①对先进生工作。先进生自尊心强,自信,充满荣誉感,强烈愿望及竞

争意识。对其教育应ⅰ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ⅱ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ⅲ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ⅳ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②对后进生工作。后进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不适度的自尊心。对其教育应ⅰ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ⅱ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ⅲ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ⅳ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③对中等生工作。他们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ⅰ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对中等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自己的发展,还关系到班级的进步;ⅱ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ⅲ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3、简述小学生班主任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多重角色,发挥特殊作用。①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②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③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④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4、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如何将乱班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材分)

①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⑤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6、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做到?

答:①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②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把学生当做班级管理的主任,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③只有树立科学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是学生充分全面发展。

7、简述我国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①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②平行管理,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③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法。④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管理的管理方法。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方向性原则;②全面管理原则;③自主参与原则;④教管结合原则;⑤全员激励原则;⑥平行管理原则。方法:①调查研究法;②目标管理法;③情境感染法;④规范制约法;⑤舆论影响法;⑥心理疏导法;⑦行为训练法。

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暂时隔离法;

⑥自我控制法;⑦惩罚法。

8、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措施?

答:①发挥班主任的表率工作;②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③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④发挥任课老师和家长的作用。

9、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P145

答:存在的问题:①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式;②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解决策略(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①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②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

宗旨;③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10、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和原则?P47(2012.下.材分)

答: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方法:沉着冷静面对(鼓励性评价)、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11、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2012.下.材分)答:①要用幽默的方式打开气氛,解决课堂突发事物。②解决完问题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③解决问题要不影响正常的教学。④制止原则,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制止,防止破窗效应。⑥在处理突发课堂问题时,要注重保持师生关系。(①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当事学生的关系,正确对待当事学生的行为;②应处理好其他学生与当事学生的关系,对其他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六章

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原则。两者关系:ⅰ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ⅱ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两者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③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两者关系: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ⅲ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两者关系:ⅰ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ⅱ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ⅲ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有机结合。

2、教学原则和方法?

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

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原则)。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实验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含义: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既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系统、全面。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③注意启发,要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领悟知识。④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准确、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感染力。

4、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答:定义: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教学实施的环节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2)上课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结构合理;⑤语言艺术;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3)作业的布置和修改。(4)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系统的传授知识,④有利于学生集体作用。缺点: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②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6、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和训练要求(培训要求)?

操作技能有四个形成阶段,①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②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③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内在联系联接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分成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④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所形成的动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训练要求:①准确的师范和讲解;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答: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几个方面: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

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别。

8、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学习动机的培养?P254

答:①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③设置榜样。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⑤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⑥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9、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2014.上.材分)

答: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材料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进行在再创造。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10、学习策略P257(2013.下.材分)

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③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11、课程教学实施策略?P245

①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通过演讲朗诵形式

向学生提供信息。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直接教学策略的特征: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ⅱ围绕一个明确主题组织教学;ⅲ提供详细、反复的联系;ⅳ采用“小步子”原则呈现教材;ⅴ学生需要一定的练习。直接教学的程序:ⅰ日常复习与检查;ⅱ呈现和组织新内容;ⅲ指导学生练习;ⅳ反馈与纠正。②自主性教学策略。认识学习的课题,抓住目标,探求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总结学习成果并展开应用。③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探求、解决、获得知识。基本形式是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

其他题

1、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

①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②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③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简历个人资料库。

④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2、对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的评价?

提问时机是否恰到好处,提问内容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提问后是否关注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

3、课堂提问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

①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心智活动,是他们很快把心理活动定向和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概念和观点上,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积极的条件。

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考层次。启迪思维,发展各种思维能力,是教学提问艺术最主要的功能。

③反馈评价,调控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对问卷的反应与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得到积极的强化。

④提供参与机会,发展表达能力。提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会有条有理阐述自己的思想,锻炼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问是良好交流的基础,通过提问,课堂教学信息能由单向的传递为双向或多向的传递,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4、教学对话理解?

①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尊重、互信的关系,师生、生生之间多方面沟通和交流。

②尊重学生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③通过对话,活动课堂氛围活跃,促进学生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手段。④包括:

a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师生平等的交流。

b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对话的关键。

c 教学过程中对话需要师生合作。

5、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①学生真诚朋友的角色;

②首席发言人的角色;

③主持人和裁判员的角色。

测试材料分析题

1、谈谈教师应如何吸引上课不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听课?后进生分析

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课时应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使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励(正强化激励)等来激

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与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③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引导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养成动脑筋和问问题的好习惯。

④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⑤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

(多动的孩子:激发学习动机。可能是多动症,要及时检查进行治疗。在性格上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要有耐心多进行德育教育。①老师要给予学生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学生的好动行为。②纠正中要坚持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能维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2、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潜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容许学生犯错,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宽容心,给予已改过的机会。

②要利用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要利用孩子的优势,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或更改,鼓励孩子,战胜消极因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既要信任、尊重、爱护学生,又要用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是爱护他们才会严格要求自己。错误的事情以后不会在做了。

3、谈谈如何矫正小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小孩学习好,但人际关系不行,骄傲自大)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三、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五、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六、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七、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八、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九、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十、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十三、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整理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3.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制约作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7.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8.教育目的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指定其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9.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2.课程计划

教师考试简答题(共81题)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5(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每天积累一点点,一起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6.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目内方育。 7.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8.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第一章 1、新课程规定,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学生发展已有的水平,更要考虑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采取合理教学手段和措施。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都有差异性,要求教师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学生,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学生兴趣出发,创造情境,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充分发展。 2、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观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观: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学与研究关系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学与课程关系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④学校与社区关系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①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②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③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④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强调合作。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简述理解? ①自主学习,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的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

②合作学习,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地互助性学习。 ③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①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②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5、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①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③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7、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生产 力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021年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及答案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规定。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规定: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对的职业行为方向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毕教诲教学任务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解决与同事之间关系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诲合力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特殊规定。 2、简述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道德规范规定。 答:“八荣八耻”荣辱重要内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快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8)以艰难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国内教诲法体系。 答:国内教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诲基本法——《教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诲法——①《义务教诲法》②《职业教诲法》③《高等教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诲法》; 第三层次:教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国内教诲基本制度。 答:《教诲法》第二章规定了国内实行教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诲制度,建立科学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诲制度; (3)职业教诲制度和成人教诲制度; (4)国家教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她教诲机构教诲评估制度。 5、简述国内教诲活动应当遵循基本原则。 答:《教诲法》重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诲原则; (2)教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先进历史文化老式与吸取人类文明发展一切先进成果相结合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诲权利和机会原则; (4)国家协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在不利境地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诲事业原则; (5)教诲改革与协调发展原则; (6)教诲活动必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原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初中英语简答题(历年真题)汇总

简答题知识点梳理 作答要求 1.标注序号 2. 要点先行,再解释或举例 3. 4-5点(按要求) 4. 字迹工整,尽量不空 常考要点 一、语言知识教学 @ 二、语言技能教学 三、教学实施 四、教学评价 五、教学法 六、课程标准 (一)语音教学 1.句子重读的教学过程: # (1)学生先听录音,后看书面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某些单词和句子需要重读。 (2)学生了解何时重读之后,进行重读训练 (3)通过重读训练,教师引导学生知道重读可以表达重要信息(总结) 2. 语音教学的原则 (1)准确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

(3)趣味性原则 (4)交际性原则 (5)综合性原则 (6)长期性原则 (二)词汇教学 ?词汇呈现与讲解的方式 (1)借助辅助工具,如:实物、手势、动作表演,利用图片、图表、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 (2)借助已学知识来呈现和讲解新词,常见的具体方法包括构词法、同义词法等。 } 2. 词汇记忆策略 (1)语境中记忆 (2)联想记忆 (3)词典辅助记忆 (4)谐音记忆法 (5)repeat记忆法 】 (6)搭配法 (7)归类法(词根词缀记忆法) 3. 词汇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与情境性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 ?文化性与交际性 ?/ ?循序渐进、逐步扩展 ?音形义相结合;词不离句;加强复习,巩固记忆。 (三)语法教学 1.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演绎法 教师首先直接讲解语法规则并举例说明,然后让学生进行各种替换练习、句子练习等训练。 (2) 归纳法 。 教师让学生首先接触含有语法规则的语境,然后根据上下文的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2.语法的练习方法 (1)机械型练习 强调语法的准确性。 常见练习形式:替换操练(简单的单个单词替换、多个单词替换)、转换操练(把主动语态换成被动语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

《小学教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二、教学组织常见形式 1、个别教学制:古代中国,埃及等学校采用的学制 2、班级授课制:按年龄、水平分班 3、分组教学:目前美英法德等在实行,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4、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美克伯屈--学生决定学习的目的与内容 5、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结合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 2、谈话法:问答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5、演示法: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 7、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8、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 9、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0、实践活动法:社会实践活动 11、以情感为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 12、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方法:发现法 四、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启发性原则:调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 4、巩固性原则: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1. 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西藏) 讲解讲述法 谈话、讨论法 参观发 游戏操作法 观察法 实验法 电教法 ^ 2. 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海南)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3.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山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的适应性; (3)帮组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4.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宁夏) (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1. 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吉林) (1)教育目的; (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2.简述游戏的作用。(宁夏) {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3.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西藏)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4.| 5.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广东) (1)受欢迎型; (2)被拒绝型; (3)被忽视型; (4)一般型。 1. 简述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上海)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 答题汇总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适应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 4.适应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 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二、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 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 化活动的积极分子。 3.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 进行传递 4.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 三、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多元化 4.教育的 现代化 5.教育的终身化 四、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五、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的文化改造功能。包括选择、整理、提升作用。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六、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七、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八、想象力的培养 (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 (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 (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九、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论述题整理版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3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8.答案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39.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40.答案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41.答案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2.答案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个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39.答案要点:(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的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40.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40.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正确回答出6个原则,给满分;少于6个原则,每少正确回答1个原则,扣1分。 41.谈谈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41.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正确回答出两大点,给2分;每大点正确回答出具体内容,各给2分: 4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42.答案要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之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2分) 43.简述个性的-般特点。43.答案要点:(1)个性的整体性;(2)社会性与生物性;(3)稳定性与可塑性;(4)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5)他律(外控)与自律(内按)性。 44.人的注意可分为哪些种类?44.答案要点:人的注意可分为:(1)不随意注意(或无意注意)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2)随意注意(或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注意(2分);(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便不经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2分) 45.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45.答案要点: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1)建立关系(1分);(2)了解问题(1分);(3)分析诊断(1分);(4)帮助指导(1分);(5)结束咨询(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