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初探

收稿日期: 20080225

作者简介: 梅峥嵘( 1980 ) , 男,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山东济南 250000

梅峥嵘

摘要: 在对济南市旧城区典型公共空间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阐述了小型公共空间能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更为人性化,

提出了旧城区公共空间的小规模、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和渐进式更新策略, 以及简单、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旧城区, 小型公共空间, 更新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旧城区公共空间更新的现状

在我国近年来旧城更新不断升温的形势下, 旧城公共空间的

更新出现了不少的误区和浮躁心态。不少城市旧城区拆除破旧

的街区新建大尺度广场、绿地; 旧城区机动车道在不断扩张, 为了

迎接小汽车加速对城市的入侵; 单位大院和全封闭式管理

的高档住宅区等形成一个个城市孤岛。不少更新完成的公共空

间尺度超人、活力不足, 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没有得到大的提升,

旧城的公共空间体系却在更新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面对旧

城区公共空间的失落, 文中将以小型公共空间更新为切入点,

探寻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的方法。

2城市需要小型公共空间

济南! ! ! 山东省省会, 著名泉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此次调研

选取济南老城区比较典型的3 个不同规模的公共空间, 分别是:

泉城广场: 位于济南市中心, 西与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公

园隔路相望, 银座、沃尔玛等一些大型的商业设施分布四周, 规划

总用地16. 96 hm2。泉城广场于1999 年10 月1 日正式开放。大

众公园: 位于济南市旧城区的西南角, 公园面积约3 hm2 , 绿化比

例高、设计简单、尺度良好, 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休息游乐的公

园。槐苑广场: 面积约为1. 5 hm2。设计简单、可达性良好, 主要

服务对象为附近居民。

2. 1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的缺乏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 属于公共资产, 理应为全体居

民共享。然而我国自古就有院墙情节的传统, 为达到确保安

全、方便管理等的需要, 城市空间中竖起一道道围墙, 形成一座座

彼此隔离、尺度巨大的城堡, 人为地割裂了城市空间的有机整

体, 形成了一个个城市孤岛! ! ! 单位大院。近几年实行全封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4) 加强城市水系研究。林水结合才

有利于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连接、疏浚城市范围内各

种水体, 使之成为水林相连、相互贯通的空间网络体系, 实现林中

有水、水边有绿、绿内有园, 从整体上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环

境, 增强城市活力。5) 加强绿色精品建设。完善以主题公园、

河道公园、开放性公园、街头游园为主体的游园体系, 推窗绿入

目, 出门有林园, 行在树阴下, 坐闻花草香??

在城市规划设计上, 树立经济、人文、生态统一和谐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彰显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把邯郸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 将代表名城格局、历史风貌的

名胜古迹和体现历史价值的街区建筑作为保护的主要内容, 深入

挖掘其历史文化, 并与现代城市广场、建筑设计、园林建设有机结

合, 延续名城固有的特色和文脉。

全市形成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以庭院、

居住区绿化为依托, 以广场、游园、街头绿地建设为亮点, 突出体

现古赵文化特色和现代化城市风貌, 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公共空

间体系。通过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手法,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多种

空间形式塑造, 构筑有文化、有艺术、有品位的城市公共空间。实

现300 m 见园( 绿地) 、5 00 m 见场的目标, 努力构建一片多园、珠

落玉盘的城市生态公共空间景观。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一系列生态系统的综合体, 作为城市的

核心和主脉, 在城市空间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沟通整体经脉的

作用。城市公共空间需要从城市生态格局和水平过程来认识, 在

城市中运用构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方法恢复城市公共空间原

有的功能和吸引力, 维护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体现出对

人类社会资产的节约珍惜, 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场所,

对给予城市更大的活力和延续城市的历史脉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何一民. 中国城市史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4: 1.

[ 2] 齐康. 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 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1999: 196.

[ 3] 何镜堂. 和谐社会下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几点探讨[ J] . 建

筑学报, 2006( 2) : 2526.

[ 4] 王永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 J] . 山西建筑,

2007, 33( 18) : 5152.

[ 5] 柏景, 周波. 后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J] . 建筑学报, 2007( 6) : 4.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Handan city public space

HU Jin liang DONG Jie CHEN Hua

Abstract: Based o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inciple of Zhaodu adding green net, culture adding gr eening , the comprehensiv e planning , t he ar

chitectur e and the landscap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ndan cit y public space,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building

harmonious so ciety and the livable city public space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city public space, planning principles, urban traffic

# 50 #

第34 卷第17 期

2 0 0 8 年6 月山西建筑

SHANXI ARCH IT ECTURE

V ol. 34 No. 17

Jun. 2008

闭式管理的高档住宅区等, 这些大院占地动辄几十公顷, 且随城市发展呈不断扩张之势, 由于禁止外部人员和车辆进入、穿越,

给城市交通造成严重的阻隔; 大院之间的缓冲空间被不断蚕食

和内部化, 而院内质量良好的开敞空间仅允许内部使用, 对普

通居民而言是可望不可及[ 1] 。这是造成目前旧城区公共空间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济南旧城区公共空间调研分析从一个面

证明了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的缺乏。

一天中各个时段人的密度明显反映出: 泉城广场上的人流密

度不管是在什么时间, 都远远小于大众公园和槐苑广场( 小规模

的社区公园广场) , 早上最低, 只有大众公园的约1/ 9。统计结果

已经说明, 社区级广场和公园的人群密度已经饱和, 甚至过于饱和, 而泉城广场的人群密度却没有大众公园的几分之一, 大面积

的泉城广场没有几个人, 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而小面积的

大众公园、槐苑广场也不能够容纳更多的人, 只有增加社区级公

共空间的数量才能够缓解人多带来的压力。

2. 2小型公共空间更显人性化

2. 2. 1市民自由参与其中

1) 小型公共空间普遍有较好的易达性和安全性。小广场、小

公园与居住社区联系紧密, 人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步行或者骑车

到达, 面积小的槐苑广场和大众公园, 60%左右的市民都是步行

参与公共生活。槐苑广场和大众公园上的人群相对比较稳定, 多

为其周边的居民, 较稳定的人群会形成一个亲切并且安全的场

所, 对那些陌生的面孔会有无形的防御性。因此, 小型公共空间

更容易形成可达性良好、安全、亲切的场所。2) 亲切、舒适、轻松的环境更有吸引力。有研究证明开放空间中可坐的面积至少应

占总面积的10%, 椅凳、隔离桩、台阶、花池壁等都能提供休息的条件。尤其是大众公园的公共设施和可坐面积比较多, 适合人们

休闲和健身, 带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大众公园人气和活力比较高。

2. 2. 2关注弱势群体, 体现社会关怀

在到泉城广场的人中, 19 岁~ 36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占的比

例最大, 近40%, 即以中青年为主; 而大众公园和槐苑广场56 岁

以上的年龄段占的比例最大, 分别占了46% 和42%, 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多选择较近的场所或锻炼、闲聊或者带小孩等, 广场、公园的空间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大部分。为老人、小孩还有残

疾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空间, 使他们在这里轻松愉快地度过闲暇时光, 更新和改进小公园、小广场等, 使之更适合这些弱势群体。

2. 2. 3保持与创造了人的尺度空间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 中指出了小空间在积极外部空

间中的意义: 使空间更充实和更具人情味, 就是将大空间划分为小空间, 尽可能将消极空间积极化。小尺度的空间使人感到亲

切, 容易给人安定感、私密感、亲切感和归属感, 过大的建筑间距和空间尺度容易使空间变得消极。为此在城市中心区建造了大量

的小花园、小广场等公共空间, 供人休息, 形成质量很高的公共空

间。因此, 保持和创造适合人的尺度的公共空间是应该坚持的。

3旧城区小型公共空间更新的策略

3. 1小规模、多功能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以街坊为基本单元进行公共空间的建设将被占用的街坊内

院改建为小公园或小广场使老街坊获得新的活力与生机。这种

小规模的公共空间开发, 将复杂的旧城改造问题一一分解, 具有

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改造带来的盲目性

和破坏性。

需要严格限制超大规模、功能单一的土地开发和利用模式,

维持旧城区原有肌理和尺度, 强调混合功能的土地利用[ 1] 。城市设计要力求满足均好性和可达性原则, 提供遍及各处相互联系而

形式多样的公共开敞空间体系如街头绿地、街心公园、社区广场等。

3. 2渐进式更新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更新的经验: 通过恢复公共空间品质, 改

善生活质量, 使市中心和街区的青年人留下, 不仅恢复和提高了

社区生产力, 使整个区域变得富裕, 而且保障了原住居民的利益

使社区免遭重大冲击。这种渐进式的、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思想意

义非凡:

1) 它避免了纯市场经济操控下对大众利益的侵害, 保障了社

会公平的实现; 2) 避免了全部推倒重建带来的破坏, 使得原有的

城市肌理、空间形态、邻里和社区关系得以延续是对城市文脉最

好的保护。

3. 3简单、人性化的设计手法

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角是使用公共空间的人, 人的各种活动和

穿着给空间带来活力与生机。因此, 空间本身应该简单避免复杂

的空间、造型和素材[ 4] 。同时, 公共空间设计应当以人的需求和使用为主。那种大尺度的、单纯以审美或者以炫耀政绩为主的公

共空间常常因为缺乏人的活动而变得毫无生机, 同时也是对资金

和土地的极大浪费。丰富的活动场地、尺度宜人的空间、高质量

的人行步道及设施才是城市公共空间平易近人的秘诀。

4结语

在我国城市的旧城区, 普遍存在被大院院墙围起来的开敞

空间, 它们只有少部分人使用, 更多的市民只能可望不可及。

而此次经济南旧城区公共空间调研分析得出, 增加小型公共空间

来缓解人多带来的压力是旧城更新的当务之急。推倒大院的

院墙, 让大院里的开敞空间回归到属于每个市民的公共空间,

虽然想法较为极端, 但不失为增加旧城区公共空间的方法。然

而, 我国城市大院现象背后有很深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复杂背景, 它们的存亡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参考文献:

[ 1] 邹德慈.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J]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 5) : 2324.

[ 2] 杨保军. 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 J]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3) : 2122.

[ 3]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 M] . 尹培桐, 译. 北京: 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1985.

[ 4] 朱跃华, 姚亦锋, 周章.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

的启示[ J] .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2) : 4041.

[ 5] 秦红岭. 以广场为例谈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价值取向[ J] .

山西建筑, 2007, 33( 3) : 1920.

Study on small public spaces regeneration in old districts

MEI Zheng ro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 public spaces in old districts of Ji& nan, the paper explains that small public space meets citizens&

demand and humanizes life better. It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mixed use of land in miniature, gradual regeneration and simple, humanized design.

Key words: old districts, small public space, regeneration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设计到底是设计什么内容的,个人认为,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当然城市设计的涉及领域不仅止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已。 城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弄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规划原理的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叙述,有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很多的范畴。事实上,城市设计师所能发挥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外延性的、非物质实体的东西必须考虑,但很难单凭规划专业的一己之力来把握,规划师应该做也只能做好的还是在物质空间形态领域。落脚点只能放在空间形态之上,从物质空间中来,最后再回到物质空间之中去。 城市设计师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对空间的设计之上,而建筑的处理则是属于建筑师的业务领域。空间,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师永远放在首位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在我国还是属于很新的一个学科。个人认为,城市设计既从属于城市规划学科,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可以是介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之外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又或者可以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大类,总规之类的归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城市设计等则属于微观层面的规划。 我国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起步很晚,现阶段还处于对西方等国家的研究思想的引进与消化阶段,鲜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向实践转化中也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很多所谓体现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案,其实有许多是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提出的观点。 现代中国在规划或城市设计领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师,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海归"牛人",也只是在对人家国外的一些思想消化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然后四处出书,大肆宣传,......行大师之名,少有自己的观点。 国外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1).关于景观与意象的理论研究 景观与意象的理论是对城市空间多种形式要素在认知层面上的剖析和应用的理论。城市景观理论侧重于具体的、实在的物质形态,即城市空间中地形、地貌、建筑物、构筑物、绿化植物等组成的各种物质形态(如肌理、色彩、图案、体形、比例、风格、特色等)方面的表现,代表性的城市景观理论有F.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 Design)中提出“城市素材”及其与空间、时间、运动等的关系都是城市景观的设计内容。 Pauld Spreiregen在《城市设计:城镇的建筑》(Urban Design: The Architecture of Towns and Cities)中提出城市的形式和视觉要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内容及其原则。英国的库论(G.Cullen)在《简明城市景观》(The Concise of Townscape)中提出视觉、场所和包括色彩、质感、比例、风格、性质、个性与特色等的城镇构成是理解环境与人之间发生感性联系的三种要素,也是使城市景观产生具有趣味性、戏剧性的方法要素。Tugnutt Anthony所著的Making Townscape: A Contextual Approach 则从城市文脉、建筑个性与感知方式三个方面讨论了城市景观的塑造方

老城区公共场所调查问卷--

老城区外部空间行为活动探究调查问卷 以广州市维新横文化广场及其周边区域为调查对象您好,我们是广东某大学建筑学学生,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来完成我们的调查问卷。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面临着环境,交通的种种问题,为了了解老城区空间环境对市民的影响,我们希望得到您的配合,完成本次的问卷,我们会根据您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整理和总结,感谢您的配合。(一)基本情况(勾选) 1、性别:A.男 B.女 2、年龄: A.18岁以下 B.18—30岁 C.31—45岁 D.46—55岁 E.55岁以上 3、职业:A学生 B教师 C公司职员 D其他 _________ 4、您目前居住在:A老城区 B新城区 C其他 _________ 5、如果您现在住在老城区,那您已经再次居住了_________年。 (二)空间与人的行为活动调查(可多选) 1、您平均多久来一次维新横文化广场? A.每天1次或多次 B每2天一次 C每3天一次 D一周一次 E很少来这 2、您一般什么时间段来这里? A、7:00~8:00 B 、8:00~11:00 C、11:00~12:00 D、12:00~14:00 E、14:00~16:00 F、16:00~17:00 G、17:00~19:00 H、其他 ______ 3、您是如何到达这里的? A步行 B乘坐公交车 C自驾车 D骑行非机动车 4、您一般来这里进行什么活动? A.上下班,接送孩子经过 B.做体操 C.遛狗 D.散步 E.用餐F等人G.交谈 H.休息I.其他 5、您平时和几个人一起来这里? A、一个人 B、2~3个 C、4、~6个 D、7~8个 E其他 6、您会在这里停留多久? A、3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半个小时 E、1个小时 F、其他 7、您会选择这里的那块区域进行活动?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对我国创意城市营造的启示.1 公共空间定义与特征 1.1.1公共空间定义。作为特定名词,“公共空间”早出现在英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马奇(Ch arlesMadge)于1950年发表的《私人和公共空间》,以及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 nah Arendt)的著作《人的条件》中。国内外学者从建筑、社会、城市规划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其定义进行探讨。西方学界认为应该将其分为“公共(public)”和“空间(space)”两部分来理解。单就“空间(space)”来说,它“不仅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的存在,还表现了社会机构运作的机制,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Madanipour)。对于“公共(public)”而言,由于其自身具有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概念,赋予了“公共空间”较一般城市空间更突出的社会价值属性。 国内学术界定义的出发点主要是其属性与特征。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共空间等同于室外空间或者开放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了街道、广场、公园等”。 另一部分学者则着重强调社会属性,认为与自然环境空间最大区别在于其经历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为城市居民提供精神、文化与感知方面交流与互动的场所和平台,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定义中可知,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已逐渐超越单纯的物质形态与特性,进而关注隐藏于其后的社会、经济与人文价值,标志着在建筑和城市领域出现了新的文化意识。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公共空间是指有实体形态的,供人们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形式,它既可以是室外空间,如步行街、商业广场、游乐公园、林荫道等,也可以位于室内,如购物商场、咖啡室、博物馆、会展中心、火车站等公开社交场所。 1.1.2 公共空间特征。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具有良好的可达性,适宜的尺度和浓郁的文化氛围等三个主要特征。①可达性良好:良好的可达性是公共空间基本特征。除了实体构造方面利于进入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还包含“社会意义层面的内涵”,即不仅允许不同社会阶层、种族和团体都能进入,而且允许进行各种社会活动。②尺度适宜:适宜的尺度是公共空间品质保证。现代城市设计中,“为人制造场所”逐渐成为主流,要求充分考 虑使用功能并结合人的审美特点和切身感受,应具备 “紧凑宜人的空间尺度,空间与合围的建筑应具有开放,以及互相联通的空间关系”等特征,营造温馨、亲切的高品质公共空间。③文化氛围浓郁: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公共空间吸引力来源。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民俗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精神与个性,它通过赋予公共空间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不同的人集聚在一起,而忽略种族、年龄、阶层和爱好等各种差异”。在实现个人情感与城市精神共融的同时,增进了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1 生态学原则 植物是唯一一个具有生命的造景要素,它的生 长必须给予必要的土壤、水分、空气、光照等生活条 件,否则将无法生存。因此,植物配置首先要保证其 成活,才能实现各种功能和效益。 1.1地域性

哈尔滨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哈尔滨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2010-02-02 | 作者:王楠, 万婷, 姜叶超 | 来源:《低温建筑技术》2009,(12):27-28 | 【大中小】 【打印】【关闭】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其特殊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影响下,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社会生活。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哈尔滨的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气候温暖地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模式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失去了其所应具备的地域空间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1 哈尔滨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 哈尔滨的地域文化在寒地特有的气候及物质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城市所特有的空间语汇与句法,组成了特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空间形态。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强烈的西方城市规划的手法与建筑风格。中心城区特别是南岗区和道里区基本上是俄罗斯规划师按照传统欧洲的规划手法和规划意向进行规划的。城市讲求轴线、广场与对景,格网式、格网加对角线式、放射式、放射式加环形路等多种路网结构遍布全城,直接影响到了今天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与建设。 2 城市公共空间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成因 2.1 全球一体化影响下的文化趋同 随着网络与卫星技术的运用,各式各样的信息大量涌入打破了地域文化的疆界,使文化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上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文化的地域特色逐渐趋于同化。上世纪末哈尔滨出现了公共空间兴建的热潮。在建设过程中盲目仿效国内外典型城市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尺度巨大、缺乏寒地防护设施、与哈尔滨的城市内在文化不相匹配南辕北辙的问题。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无论在使用上还是在与城市形象相协调上都不能满足寒地城市的需要,反而造成了城市地域文化的混淆削弱了城市的形象。 2.2 地域文化保护观念的缺失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句话说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上的反映实际体现了城市居民的一些理念。哈尔滨的特色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城市格局与建筑风格上,更多地应该反映在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活动需要而营建的公共空间环境上。哈尔滨曾经拥有国内最值得称道的城市绿化,环境优美的广场、公园和城市滨水空间,而在如今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何在? 是何导致现阶段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特色的丧失,说到底还是由于我们缺乏地域文化的保护观念。

公共场所(已更新)

公共场所(已更新)

端州区人民政府城北办事处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操 作 手 册

端州区人民政府城北办事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0年一月一日 目录 一、城北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 (2) 二、城北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 三、城北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分级标准 (11) 四、城北处置公共场所安全事故成员单位及职责 (12) 五、城北处置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办公室成员及职

责 (14) 六、城北处置公共场所安全事故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15) 七、救援装备储备 (15)

一、城北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处置流程图

二、城北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积极应对城北辖区内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公共场所安全事故,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端州区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辖区范围内大型商场、大型集会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场地)以及聚众闹事,可能发生足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影响的公共安全事故。 1.4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城北办事处维护秩序、疏导人群的主体职能,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辖区公共场所安全与稳定。 2 组织指机构及职责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论文

城市公共空间安全规划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广场、公园、滨水空间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将安全规划的理论引入到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中。最后提出了一些安全规划的设计方法,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城市公共空间的不安全因素。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空间安全规划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ity public open space square, park, waterfront space of the existing unsafe factor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the safety planning theory to the to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open space.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ecurity planning design method, and strive to eliminate from the source of urban public space not safety factor. keywords: urban public space of open space security pla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广场、公园及滨水公共空间等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同时也是市民社会交往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城市设计者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时,大都只考虑功能要求和美学原则,而忽视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而城市的这些公共空间却时常存在着碰撞,擦伤,溺水等意外事故,甚至常常同犯罪问题联系在一起。因而将安全规划理念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来,迫切的需要得到我国城市规划人员以及管理者的重视。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消闲、观光游览、节日集会及 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存在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 有观点认为: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过去需要发生在公共空间领域的一部分社会及市政功能已经转移到了私密领域(如娱乐、资讯获取以及消费过程可以依靠家庭中的电视和互联网来完成),曾经只能以集体和公共形式出现的活动也在逐步转化成为更加个人和私密的形式(例如城市中的各种缴费手续,过去必须到指定的公共场所完成,而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甚至通讯手段就可以在私密领域完成),公共空间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趋减弱。但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公共空间的使用仍然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占主流地位,只是由于设施陈旧、设计不当以及人们的意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相对低下,服务 能力有限,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凯文·林奇(K.Linch)的“城市意象理论”、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城市活力分析”以及扬·盖尔(Jan Gehl)的“交往与空间”等理论,都对营建个性突出、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的意义作出了积极探讨。从本质上看,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自由的环境——人们可以随意使用它们,但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其他的地方。在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要素设计,丰富人们相互交往的场所,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质量,以此适 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要素 成功的公共空间是以富有活力为特点,并处于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的进程中的。要使空间变得富有活力,就必须在一个具有吸引力和安全的环境中提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如何在公共空间中营建和应用“空间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混合使用与密度”、“环境质量”、“公共设施”、“街道家具”和“公共文化活动”等要素。 1.空间与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修补”理念下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城市居民公共生活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中无序化扩张、土地空间资源紧缺以及城市中心区活力衰退等城市问题的加剧,寻求城市更新方式转型以及公共空间发展新思路成为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驱动力。 近几年来,国家对于城市双修政策工作的大力推广施行,使得“修补”理念成为解决“城市病”问题和提升城市更新建设品质的重要指导思想,而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集聚地,正是城市问题交织的集中区域和最佳的研究样本;且在“车本”思想的长期影响下,街道建设及其更新都已然向着服务于车行需求这一单一主体目标的趋势发展,造成了街道空间设计趋同、地域环境特色减退以及公共生活贫乏等问题。随着现代城市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诉求度的提高,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的建设更新更加向着实现人车一体化、街道共享的目标发展,因此置于城市修补的大环境下,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研究很有必要。 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研究契机,以保护城市空间肌理、提升城市公共生活品质和弘扬城市特色文化为宗旨,探究由修补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本文首先通过研究人在街道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特征,探寻街道公共空间所要面对的更新要求,并结合街道公共空间的内容和现状问题分析,以问题为导向,进而为修补理念思想的引入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对修补理念核心思想和手法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更新模式对于街道公共空间更新的适用性和优越性,从理论层面构建起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基于修补理念引导之下的思考;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其在街道公共空间更新中所进行的修补式更新措施,通过问卷调查和SD分析方法从公众层面解析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 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 §10.1概述 §10.2商业区 §10.3城市中心 §10.4城市广场 §10.5城市设计 §10.1概述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 –广义概念:可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 –交通 –商业交易 –表演 –展览 –体育竞赛 –运动健身 –消闲 –观光游览 –节日集会 –人际交往 –…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和类型 ?城市公共空间的类型 –开放空间 ?街道 ?广场 ?停车场 ?居住区绿地 ?街道绿地 ?公园 ?…… –专用空间

?运动场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 一、构成要素 1、自然要素?a?a气候、地形、水体、植被等 2、人工要素?a?a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 环境绿化、水景、城市照明 环境设施和小品 3、人文要素?a?a交往环境、风俗习惯 二、造型要素 1、实质要素?a?a点、线、面、体、色彩、质感 2、虚质要素?a?a焦点、轴线、界面 尺度、光、时间 §10.2商业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三、中心商务区 四、步行商业街及步行商业区 五、购物市场 一、城市商业区的形成及演变 ?集市贸易(零售和批发) ?市场、商店和商业街 ?商业区 二、商业区的内容、分布及形式 ?内容: –现代城市商业区是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以商品零售为主体权及与它相配套的餐饮、旅宿、文化及娱乐服务。 –商业区内一般有大量商业和服务业的用房,如百货大楼、购物中心、专卖商店、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商业办公楼、旅馆、酒楼、剧院,歌舞厅、娱乐总会等。 ?分布 –商业区的分布与规模取决于居民购物与城市经济活动的需求。 –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分区中心的地段,靠近城市干道的地方。 ?商业建筑分布形式: –沿街发展 –整个街坊 三、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指城市中商务活动集中的地区,是城市经济、金融、商业、文化和娱乐活动集中地。 ?一般只是在工业与商业经济基础强大,商务和金融活动量大,并且在国际商贸和

城市公共空间调查

城市公共空间调研 建筑学122班 刘恩宇、甘杰瀚 18号、29号

城市公共空间调查——赣州市大型商业广场调研 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广场越来越重要,商业广场成为现代人在城市中的重要活动单位。然而广场设计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为了使未来商业广场更加舒适。基于这些现状,引发了我们对商业广场的思考。对赣州两个商业广场进行调研,得出很好的调研结论。 二、调研目的:通过实地探究,规划、测量、考察、问访、对大润发广场的细部装修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调查,以及对植物的配置、种类、与道路以及周边的景观绿化。通过对整体的考察数据进行整理,了解广场的地理位置匹配切身了解广场的要素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对商场的影响,从而进一部增强自身对广场设计的设计原理和设计理念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更好的掌握城市公共空间常用的设计手法。 三、调研对象:大润发广场上的使用者。 四、调研报告内容: 1、赣州国际时代广场:赣州国际时代广场项目,是浙江省上虞市越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赣州市越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预计总投资超11亿元人民币。国际时代广场项目占地面积216亩,总建筑面积45万m²,由2188套住宅及10万㎡大型商业组成,打造成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商住、餐饮、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大型都市综合体。 2007年元月19日,越秀公司以3.15亿元挂牌竞得赣州老城区西门商圈核心地块――红旗大道94号原赣州有色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共215.6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该项目地处于赣州市红旗大道西延线、章江边,以西为呈270度环抱的章江尽收眼前,背山靠水,东临红旗大道,北靠西桥路、南依文明大道、西临滨江大道,毗邻蔚蓝半岛,交通四通八达,蕴藏巨大居住与商业价值,并在红旗大道与章江北大道交汇处建成“城市之门”,将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广场,一条80米宽的景观商业街,三面临街、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越秀公司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赣州老城区西门商圈的核心版块。 2、规划设计 1、尺寸比例、规划范围 《赣州市河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为京九铁路以西、东环路以北,八一四大道南段和章、贡两江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3.19平方公里。 2、规划功能分区、空间组织 赣州国际时代广场实景图以传统商业、居住和文化教育、旅游博览为核心功能的古城风貌特色功能区,是赣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本文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就具体的无障碍设计要点进行详细分析。笔者着重强调了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引起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再给予充分的理解,鼓舞广大民众都积极参与到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中去。 关键词: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环境心理;公平性;人性化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公共环境中的通畅性以及与无障碍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可被认为是人性化环境的基本属性。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使用者不同的身心健康程度考虑在内,进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无障碍设计是20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要在设施的设计方面给他们提供物理和心理的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点 2.1 路径系统 (1)城市道路。对城市道路来讲,所谓的无障碍设计旨在给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的日常通行提供更多的便利。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得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因此,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有利于轮椅通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的各街道正常行走,应尽可能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2)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主要有三种坡面形式,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缘石坡道通常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一般情况下,缘石坡道主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城市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人行道首尾处应优先使用单坡缘石坡道,原因在于这样的坡道能使人行横道两边的角呈现石平边,因此被认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坡道类型。 (3)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目前,大多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皆为阶梯式,这种阶梯式比较适合健康并没有携带重物的青壮年,而残疾者、老年人、幼儿、孕妇等需要借助轮椅者以及携带重物者则会面临通行困难,与无障碍设计要求存在冲突。因此,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最好设计成平坡组合,兼具梯子与楼梯,这样便可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设置坡道时,可设置缓坡升降设施以助行。 2.2 出入口空间 对公共空间的出入口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1:20”的无障碍坡道助行,极端地形且不大于3米时可以采用“1:8”的无障碍坡道,并设置方便盲人通行的通道。对身体和视力有残疾的人群,设计时应该设置打开方便与安全的门,同时设置低位拉手以满足残疾人的使用高度。在不能满足设置助行坡道的地方应设置平台升降机来实现出入口的无障碍。不同性质的建筑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最小尺度和规格,并使无障碍设施处于入口醒目的位置。 2.3 导向系统 无障碍导向体系应该是整体导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无障碍导向体系应做到图像化、符号化,尽量避免“老弱病残孕”等刺激性语言。在公共空间等大型综合性建筑中,清晰的无障碍导向体系与完备的设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的高度。导向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使人容易理解环境中的空间布局。因此,导向图示的设计必须简单明了,方便各种人群辨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摘 要]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 括市民空间阶段,广场的衰落,游憩墓地阶段,公园运动,社区和邻里公园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等重要阶段和事件。[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美国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Zhang Hanqing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 ha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eriods and events:the decline of the citizen's space and squares;the decline of graveyards,sports parks,communities, neighborhood parks and public area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space;the invention of streets;the influence by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nd IT revolution,etc.[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History of development,America □ 张翰卿(编译) [文章编号]1006-0022(2005)02-0111-04 [中图分类号]TU984.3/.7 [文献标识码]B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在我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在大量建设实践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很多工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实践总结的层面上。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和1998年在深圳举办的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牵涉的方面很多,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远远超出单纯空间美学的研究范畴。最近,作者阅读到两篇有关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文章,现将其编译出来,简要介绍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期望能够扩展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视野,在与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对比思考中,探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 18世纪初,每一处公共空间,即每一块由当局控制的土地,都意味着服务于公共机构,而非服务于公众。那个时期的公共用地主要是用于地方上教堂或学校的建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建城镇,几乎无一例外地包括了为市场、操练场、码头、教堂、大学、学术机构及公众庆祝活动和集会服务的公共空间。它们都以公共的功能为标志,人们在其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工作或扮 演公共角色。 殖民地时期及独立之初,美国的复兴实践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物而非其前面的广场。按照18世纪的观点,无论广场如何的大和开阔,它的荣耀都来自于其从属的建筑物。 许多城市的地图显示,在最终将矗立起的居住区中间插入小的广场,无疑意味着它将被公共建筑围合,并将因此获得荣耀。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小型广场多被当作公园来看待。从关注公共建筑到关注公共空间的转变将最终使得公共空间与城市背景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美学上的联系。 美国人想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平均主义的和政治性的空间和结构秩序,以及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的截然分割,这导致用于休闲的、非政治性的和非公共功能的空间靠私有领域来提供,仅有的真正公共的、人性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央市民广场,在那里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这是传统公共空间和当代公共空间真正的区别所在。 随着19世纪的临近,市民广场逐渐失去它的声望,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了。在独立战争期间(1775年~1783年),公众庆祝的活动中心曾经是教堂的大厅、独立宫及纽约的中心草地。但是,当政治演说和政治抗议不再流行的时候,公众就开始光顾拥挤的街道、两旁植树的散步道和滨水区了。 其它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离心运动。中产阶级家庭感到郊区和独立农庄的吸引力;新来的人(许多人是从海外来的)对

传统街道空间更新的整合方法

2008.N0.传统街道以整合设计作为其空间更新的基本方法。从方法论上讲,整合是基于整体及其内部结构关系基础上的有限的创造。整合思想的核心是从系统的角度对现成结构进行把握、使用以及改良。这种思想主张不无中生有,不凭空创造新的东西,而是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工作,创造新的产品。这种简单而深奥的原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不谋而合。 在城市中,任何一条街道的真正潜力是已经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内在要素结构关系以及与外部相关要素之间结构关系的整合以挖掘传统街道内在的潜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传统街道空间,我们主要是通过功能要素、空间要素、文化要素三方面的整合进行更新改造。 1功能要素的整合 城市往往是沿着重要的交通干线形成的。人们在交通便捷并适宜居住的地方开设商铺以服务于过往旅客,慢慢形成一定规模,逐渐变成一个商贸中心;由点到线发展为街道,更多的人聚居于此;人口聚集后街道纵横发展,民居住宅再沿着街道兴建起来,从而成为“市”。在这个“点———线———片”的发展过程中,传统街道不仅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的职能,也是购物、交往、休闲娱乐等社会活动发生的重要空间,同时还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所以传统街道空间的功能并非单一性,同时具有生活、交通等多重的功能。 传统街道主要分为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三种,那么街道空间功能要素的整合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由于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要求街道不断更新与之相适 应,而传统街道空间在解决地区交通性方面有严重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街道功能的定位不准。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首先要将街道空间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合理规划出对承担主要交通运输功能的街道空间进行更新拓宽。这样的街道空间由于交通量影响,常常会出现堵塞拥挤的交通问题,在道路更新建设时要保持道路线型的顺畅,不宜在此类街道两侧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以避免人流对车行道的干扰。街道两侧的建筑物一般较为简洁,强调轮廓线和节奏感,没有多余的装饰,以适应快速行进的观赏,同时在节点处要设置标志物或雕塑来丰富街道的景观,并设置完整的街道绿化体系。 生活性街道占传统街道的比例较大,主要是连接住宅群,服务于当地的居民,供步行、自行车及部分机动车的使用,因此 此类街道应保持安静的生活气氛。街道两侧的建筑性质应加以控制,不宜安排过多的增加交通量的公共建筑,以免引入大量的公共交通。其次,街道的空间环境要按照行人优先的原则布置,有利于人的活动并能够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具体的措施如控制道路的宽度、限制车速、增加人行道宽度,合理地设置绿地开敞空间并配置必要的设施,满足行人休闲、游憩等需要。 步行的道路系统是生活性道路的特色体现。行人可以在街道上自由活动不受车辆的干扰;而商业步行街能够满足当地居民购物、娱乐、文化等需求,创造出安全、舒适、方便的购物休闲环境。例如一条横贯哥本哈根老城东西的商业步行街道,总长大约1600m,是欧洲最长的步行街之一,沿步行街建造的房子都是一家挨一家的各式商店,游客在这里几乎可以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步行者的天堂”(图1)。 商业性街道是传统街道空 传统街道空间更新的整合方法 周孜孜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1) 收稿日期:2008-5-10 摘要:传统街道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在分析其整合思路的同时,必须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从传统街道空间的功能要素、空间要素、文化要素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分析,充分考虑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功能要素的整合为中心,提出综合整治的思路。关键词:传统街道空间;更新;整合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08)07-0007-03 作者简介:周孜孜,女,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研究生。 图1哥本哈根老城商业步 行街(相片来源于网站) 07总第57期 7 道路交通IntegrationMethodofTraditionalStreetSpace Abstract:Traditionalstreetspaceisapartofurbanpublicspaceandalsoanopensystem.Whenanalyzingtheideasofintegration,wemuststartfromthethreeaspects:thefunctional,spaceandculturalelementssystematicallyandcarefullyconsidertherelationsbetweenallthefactors,andthenputfor-wardtheideaofintegratedrenovationcenteringontheintegrationoffunctionalfactors.Keywords:traditionalstreetspace;renewal;integration

公共空间设计 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摘要: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位于城市中心区日益衰退的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双重任务。呼和浩特大召寺历史街区是以大召寺为中心的多功能混合区域,区域内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商业街和少数民居。2005年起,市政府对大召寺历史片区进行保护与更新。但是在改造后的大召寺历史片区却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针对当前公共空间设计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地域性;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form of human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located in the city centre declining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the face of the dual task. Hohhot big called the historical block is called the temple of the great temple as the center area multi-function mix, keep good jurisdiction areas and a few house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nce 2005,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called temple of history for protection and updated. But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in big called temple for history has introduced a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in public space design. This article from that starting poin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ublic spac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and defects in put forward som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historical block; Public space; Regional; Humanized design 一、引言 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与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紧密结合的,好的历史片区公共空间可以增强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可达性和认知性。他们共同作用可以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空间体系,在塑造城市形象,营造城市环境,创造丰富的公共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二、项目更新背景 呼和浩特旧城区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大召寺占据着重要地位。大召寺,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帝庙”等多种称谓,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也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