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传统文化】苏轼其人其词

【中国传统文化】苏轼其人其词

【中国传统文化】苏轼其人其词
【中国传统文化】苏轼其人其词

? 1.苏轼万里投荒,九死一生,赦还至金山,尝作《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由此可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o A.苏轼将自己最悲惨的贬谪生涯看作是一生功业所在,显示出对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反映自己对生命的总结和感悟。

o B.苏轼自嘲将自己最悲惨的贬谪生涯看作是一生功业所在,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不平。

o C.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积极面对逆境,体验生活情趣。

o D.苏轼嗟叹人生易逝,内心之志无法实现,表达自己内心的遗憾。

答案正确!

? 2.“平生为道,专以待外物之变。”——《答腾达道》表达了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o A.表达了苏轼善于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境,体验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o B.表达了苏轼在超旷之外,尚有坚韧、理智、幽默的人生态度。

o C.表达了苏轼遇物而应,善于调整自身心态来面对外在境遇的变化的人生态度。

o D.表达了苏轼对人生苦难的超凡感悟,很少有过愤恨,多有感恩的人生态度。

答案正确!

? 3.下列有关苏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o A.苏轼以读书为“平生之快事”,具有广博的学识。

o B.苏轼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是典型的豪放词派代表,对宋词发展意义重大。

o C.苏轼在词的文学观念上有很大革新,突破诗尊词卑的此论,其认为以诗为词,“诗”与“词”之间关系密切。

o D.苏轼的词主要是以豪迈为主,未有舒旷、超脱的作品。

答案正确!

4.苏轼的哪一个作品是用来悼念亡妻的?()

o A.《念奴娇?赤壁怀古》

o B.《江城子》

o C.《定风坡》

o D.《临江仙》

答案正确!

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嘴杨巴。(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 刷浆.(jiānɡ) 难堪.(. kān) 发怔.(zhènɡ) 褒贬.(biǎn) 怵.抠(chù) 戳.(chuō)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2.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俗世奇人》所收文章:《刷子李》《死鸟》《蓝眼》《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泥人张》《大回》《刘道元活出殡》《绝盗》《好嘴杨巴》《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张大力》《认牙》《小达子》《苏七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标题“俗世奇人”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2.请简要的复述《泥人张》的故事情节。 【交流点拨】捏泥人排第一——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3.《好嘴杨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兄弟生意火——中堂发怒——巧答中堂——名声远扬 (二)文本探究 1.泥人张、杨七、杨八三个人各怀有什么绝技? 【交流点拨】泥人张: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杨七: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茶汤撒两次芝麻,这样一直喝到见了碗底都有香味;芝

《中国传统文化》

2016考试复习题(中国学生最终版) 填空(15个空,一空2分,合计30分) 1.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简单的用四个字来概括:阴阳中和,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2.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3.既济卦、遁卦的卦画。 4. 四库:经史子集 5.“中庸”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6. 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六—亢龙有悔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大学》的三纲八条目: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9.《尚书》的主要文体类型:典,謨,训,诰,誓,命 10.周礼的四官: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名词解释(4道题,一道5分,合计20分) 1.十翼 《十翼》即《易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而《易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杂卦》《说卦》,由于《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彖》《象》《系辞》三部分也相应的分为上、下。这样共十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易传》又称为《十翼》。 2.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 〃《周礼》的主要内容是设臵了一套严密,详赡的治官制度和措施。 〃《仪礼》的主要内容是记载古代礼仪制度 〃《礼记》的内容包括礼治通论;诠释《仪礼》的专编;记载古代礼仪制度并加以考证;记载孔子言行及孔门杂事;记录古代格言。 3.春秋“书法”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书法的用意是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对等级名分、是非、恶善、褒贬进行判定。达到维护等级名分、辨别是非、惩恶扬善、警戒后人的目的。 4.三纲五常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心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先贤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精华。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文化的吸收着,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为此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大学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由此可见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为此大学生应从平常小事做起,修身养性。 传统还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社会将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当代大学生时有缺乏为他人着想的现象,大家同在一个寝室,却不和睦相处,经常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还大打出手。 传统经典、路还很长。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也算接触到不少的古典文献著作,可是真的细究起来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老师讲解时,时常会抛出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读过相关书籍的话,是很难解答的,平时要有很多的积累,通过长时间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于班上一些有一定扎实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素养的同学来讲,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经典著作并不应止步于你学习语文的那几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实都可以找到属于不同阶段的中国文化经典来知道你的人生,而我们要做的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传承意义的儒家、道家为主。 从现代来看,中国文化在外国是很受欢迎的,很多外国学者都在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

传统文化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

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二)实践意义 1.抵制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的需要。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只要求孩子“成才”,而对孩子做人的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心得体会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抓住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而且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最大问题就是共同价值观的确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树立国家伦理价值共识,保障我国文化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共产党一直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正是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伦理价值认同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更是概括了包括“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 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

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开始面对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提高国家伦理认同的“铸魂工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我们概括和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 老子(一) 《老子》——道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内核 “外示儒术,内用黄老”,这句话表明即使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道家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面提到过,真正的文化人都明白道家的学说在哲理等文化内涵上要远远高于儒家。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座冰山的话,那么儒家的文化只是其中海面上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在海面下支撑的就是道家文化。清朝《四库全书》的总编辑纪晓岚就以“博大精深”来评价道家学说。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两章不仅谈了“有”与“无”的关系,万物的起源与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也提到了事物盛衰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遵守这种规律。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它包含的内容广泛。它既提到了人类自身的修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讨论了人与自然以及宇宙起源等哲学问题。一本《老子》读下来,就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入门者来说,学习《老子》要先明白“道、德、仁、义、礼”的含义及其排位的高下,树立读书做人的大局观,不要为了名利而掉入儒家批评道家时所用的“玩弄权术”的小圈圈中去。 第一章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得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就是指中国传统文化得组成部分,即儒道佛三家各自得核心价值观;其二,就是指儒道佛三家共同形成得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得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中国佛教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中国传统文化各家在处理与其她文化传统之间得关系时,普遍体现出融合会通、与而不同得价值取向。 一、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儒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家非常重视仁,将仁视为“生生不已”得“天地之大德”.孔子甚至提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就是,颠沛必于就是。"(《论语·里仁》)表现出强烈得生死以之得志趣与情怀。此德赋之于人,则成为人得本性.率性而行,即成为道。儒学就产生于对此道得传授与修习之中,因此儒学常被说成就是“修己治人之学",其所蕴含得即就是所谓“内圣外王之道”。“修己"、“内圣”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应不断充实自己得仁爱之心,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形成圣人得品格与能力;“治人”、“外王”云者,就就是说儒家学者

要当仁不让,仁以为己任,自觉承担起治理国家与服务社会得责任,为天下国家得平治尽心尽力。宋儒张载要求儒家学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就是对儒家学者所具有得这种使命感与责任心得最好得 阐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彖》),就就是说儒家君子为了完成自己得使命,负起自己得责任,奋发图强,永不止息;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彖》),则就是说君子应具有宽广得胸怀,能够容纳与善于接受不同意见与建议,不断地丰富自己得内涵.两千多年来,儒家得仁人志士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种价值观念得熏陶之下,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谱写了天地间一曲曲波澜壮阔得正气歌,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虽历经艰难险阻而不断奋起得发展态势与善于容纳与接受异质文化得宽广视野。 二、道家:道法自然,逍遥齐物 道家文化得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逍遥齐物。道家最为推崇得范畴“道”得原始意义就是指道路,引申为人应遵守得规则与运动变化得规律,以及那些自觉遵守规则与规律得人所达到得自由境界。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得观点。在道家得始祖老子瞧来,道得运行法则就就是“自然而然”,“得道”就意味着必须任由事物成为它所应就是得样子,绝不能将自己得主观意志掺杂其中,这就就是“无为”;一旦彻底否定了任何外在意志得驱使与强迫,

(完整word版)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名著复习提要 一、作品概况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本书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目录:【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蔡二少爷】【背头杨】【认牙】【青云楼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泥人张】【绝盗】【小达子】【大回】【刘道元活出殡】 二、内容简介 《苏七块》:苏七块,本名苏金散,是一个医术精湛,行医规矩奇特,性格倔强但不失善良的人。本文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通过苏七块治病时独特的治疗手法这个细节以及求医者没带钱而被拒绝医治这一个事件来表现苏七块怪异的脾气。奇在治病要拿七块银元。 《刷子李》: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曹小三和师傅刷子李干活时,看到了白点,后来才知道那是抽烟烧出来的小洞。 《酒婆》:天天下晌,酒婆会来到首善街的一家末等小酒馆喝酒,因为老板往酒里掺水,所以烂醉如泥的酒婆一到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就会醒过来好端端地穿街而过。观看酒婆醉酒成为了首善街人们的一大爱好。有一天老板良心发现没往酒里掺水,酒婆却出事了。这个故事通过讲酒婆之死讲"假""骗"文化的深重,揭露了一种社会性的习惯虚假,这使人们反而无从适应"真实" 。 《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赛个猪崽。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善于溜须拍马的贺道台本想通过他养的会说话的八哥讨好直隶总督裕禄,没想最后八哥却说出了贺道台平日里的一句话“裕禄那王八蛋”,贺道台恨骂八哥是“死鸟”,八哥却学会了这句,贺道台于是得到了“死鸟”的雅号。这个故事讽刺溜须拍马最后反遭嘲笑的人。 《张大力》: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张大力于是想去试试,但老板却说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张大力举起石锁后发现上面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冯五爷》: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冯五爷在天津开个了宁波风味馆子叫“状元楼”。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作者:————————————————————————————————日期: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起源 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

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_黄岩

理论与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儒家的“公忠为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道家的“道法自然、逍遥齐物、崇俭抑奢”、佛教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忍辱为重”,在“和而不同”的良性互动过程中,相互诘难而又相互补充,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进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抽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只能在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对此,中宣部思政所戴木才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包心鉴教授均提出“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仁义礼智信”主要是一种伦理价值取向,而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则应该是融“政治诉求、道德规范、 精神气质、社会理想”为一体的观念体系。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公忠、仁爱、自强、和谐”。这四个基本的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一、“公忠”的价值观 “公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政治诉求,也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原则。正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依照古人的解释,“忠”乃尽己之谓,它强调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态度,即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奉献出来,尽力而为、忠诚不二、认真负责。公与私相对,表明的是“忠”的对象问题,即这种尽心尽力,不是为了自己,为了某一个人,而是为大家,为全体成员。早在《诗经》、《尚书》、《左传》、《汉书》等典籍中,就有“夙夜在公”、“公家之利,知无不为”、“临患不亡国”、“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规范性要求。从儒家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致忠而公”,法家的“背私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 □ 黄 岩 作者黄岩,男,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杭州 310018)。 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它内在地包含由“公忠、仁爱、自强、和谐”四个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基本价值观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被前人普遍认同和实践,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能够结合时代的要求予以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核心 价值观

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学校育人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7-08-28T17:17:13.98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5月作者:刘洪祥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青州市谭坊镇庄庙小学刘洪祥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不同的民族会形成不同的思想、习俗、道德、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汇合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即是以汉族为主体而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 关键字;传统文化、育人、道德、素质教育 传统传统文化进校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高校建立传统文化课程”“建立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一系列提案和呼吁,使传统文化这块美丽的奇葩,从远古复苏,使人们兴起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一、古为今用---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应用 传统的文化典籍和思想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思想内涵。这就显现出了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及提升品德和修养,这对于其人格的形成,及对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切,都要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从小培养,常言道,三岁看大,五岁看老!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建立,更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还可寓教寓乐,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学习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更加放松,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在传递着千年不变的思想,传递着中华文明史几千年经久不衰的秘诀! 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原因 现代教育体制使学生们因为应试教育的特点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及至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面对学生在校对素质教育的缺失和孩子德育的缺失都面临着深深的无奈! “小的时候,只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这些被宠坏了的孩子们,被要求做一个品学兼优、高素质的人。”这怎么可能呢?学龄教育的时候,那些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品德教育,则几乎被完全被忽视了。所以造成许多孩子变成考试高手。学习成绩很好,但人格却有着极大的缺陷!自私、脆弱、抗击打能力差,己成为现代孩子的通病!前几年有例子,北大的学子杀死养育自己的老母亲,家庭条件优越的留学生因为心理抑郁而自杀;中小学生为了上网而偷盗、甚至杀人、逃学、离家出走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己屡见不鲜!试想,学生们如此,我们祖国的未来在哪里?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反思,道是我们教育的方式有失误吗? 从根本上说,上一世纪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深层原因,是在于我们国家的贫穷落后。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综合国力的日渐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重视传统文化也就势所不免。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最近十多年来,许多高校都认识到必须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复旦大学2006年在全校开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邓峰在复旦《通识教育师生谈》中说:“我以为,复旦应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大力度,毕竟复旦本身就有深厚的人文积淀,能够在此锦上添花。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饱含爱国爱民的思想和道德立身的思想等;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做到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密不可分,这对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大有裨益。”正因为全校师生有这种认识,复旦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成立以通识教育为中心的复旦学院和通识教育研究中心。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如今不少学校都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课,讲授中华元典如《周易》、《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韩非子》等等,在讲解原典中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使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修身的熏陶,从根本上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处世态度。 当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认识,各校并不一致。各高校学生的认识也不相同。整个地说,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依然不够,特别是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更是如此。2005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表海南大学一位同学有关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最后统计显示,有五成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二成人无所谓,二成人走中间派,仅有一成的大学生关心传统文化。”作者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熏陶,反而是深受‘我有我个性’和‘我行我素’的西方文化左右,使得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严重的困惑和思想道德开始变异的不利局面!”其他学校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的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充实和丰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修养,加强道道观念,在社会主义的新的形式下,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近我们身边,从每个人做起,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琴学艺术,让流传了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为我们现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俗世奇人人物介绍

俗世奇人人物介绍 篇一:《俗世奇人》 1 2 篇二:俗世奇人 语文(课题名称)《俗世奇人》教学设计第 1 课时篇三:俗世奇人 让兴趣成为引领学生进入阅读殿堂的火把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和在座的同行们聊一聊。我不是一个健谈的人,词汇也很贫乏,当我接到王老师的电话,让我在读书报告会上发言时,就好比泰山压顶一样。因为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即便偶尔拿起书来看,往往也是读到一半便停下了,再不想翻看。自从我加入我们这个课题组后,读书成了我的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和我一起读书更成了我的一个大难题,而如何让自己和学生一起长久地热爱读书就更加成了难上加难的难题。 就在我为此头疼时,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我只要把自己和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那么一切问题不都迎刃而解了吗?此时我想起了

朋友曾经推荐给我的一本书《俗世奇人》,她说冯骥才的作品有生活,有内涵,语言也很精彩,值得一读。恰好我们教材当中也有《俗世奇人》里的作品——《泥人张》和《好嘴杨巴》,因此我就打算以此为契机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该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这19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迂回曲折,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每篇作品的主人公,或在本行当中有突出的表现,或性格、行事作风独具一格,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我拍案叫绝,一气呵成不算,还连读了好几遍仍然意犹未尽。如《刷子李》写的便是一名技艺精湛,几近神乎其技的粉刷师傅;正因为自己长期训练而来的粉刷技术出众,每每在粉刷时,总特意穿上一身黑衣裳,以证明墙壁粉刷之后,身上绝不会留下丁点的白漆;《泥人张》写的是一名擅长捏泥人的民间艺人,而他“只需和人对面坐谈”,便可把对方的外貌用泥土捏出生动异常、栩栩如生的泥人;《苏七块》写的是一名技术高超的跌打师傅,为人因过于讲究原则而变得固执,上门求诊者,若交不出“七块钱”,便不给治疗,任凭对方因脱臼而痛得死去活来也不予以理会。?? 我想对这本书作出评价,但我觉得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苍白,无法展示它的魅力。今天我想侧重说说我是怎么由这本书把学生一步步引领进阅读的殿堂的。

英语的普及及中国传统文化

白鑫翻硕201121005001 英语的普及及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社会,英语毫无疑问是最为普及和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这不仅体现在东西方的学术研究中,也体现于当代大学生英语普及的程度上,然而这与我国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语言是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全球文化交互的大背景之下,英语以其特有的跨区域的强势已经普遍为人所接受。并逐渐成为我国使用人数仅次于汉语的第二大语言。我国的英语教育体系涵盖了包括小学、中学、的基础教育和专科、本科、研究生的高等教育。现在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成为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必修课。同时,英语的早期教育也越发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纷纷以英语或者是双语命名。这股浩浩荡荡的英语热潮,还在进一步升温。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学英语的孩子越来越小。 不仅如此,社会力量办学由此兴起并反过来给与其很大的助推力。它的发展与就业、职称、出国、考研、考级、考证等社会需求挂钩,使得英语学习已经成为追求更好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项因素。它为社会各层次人员提供非学历的英语教育与培训,满足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不同需求。据调查,在学习消费热点中,英语学习消费居于榜首,英语教育市场繁荣。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学习相关服务市场。为什么学英语这么“热”呢?大部分人认为这样有利于将来就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合资、外资企业增多,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英语已经进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认识到,只要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整个国家到各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全民英语的普及程度。WTO、NBA、MBA、E-mail、KFC等早已为市民们耳熟能详。中国成功加入WTO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为英语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全国各地再次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当今中国的英语教育改变了紧紧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传统模式,已经从精英人才的培养向大众化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英语教育市场。然而,和火热的英语普及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我国本土的传统教育正在慢慢缺失。 在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是令人堪忧。有的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有的则是知道与否无所谓,很少有了解传统文化并以此而自豪的。大部分的学生也只是能够背出一些在中学时代已经背过的诗词、散文之类,而那也是因为要参加考试才背诵的。不止如此,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西方的节日来的重要。就拿最近的圣诞节来说吧,早在十二月初的时候,各大超市、百货商店就已经打出圣诞大采购的海报,网上购物更是疯狂,各网站推出各种优惠活动,为的就只是顾客们的手指轻轻一点。等到圣诞节真的来临的时候,人们会去大型商场聚集区彻夜的购物、狂欢。欢乐之余,不免会想到这些年的春节,越过越没有年味儿了:再没有全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盼着春节晚会谁会出现,再也没有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晚上不睡觉熬年夜,再也不会有大家坐在一起分享这一年得到了什么。。。至少我只知道,节日对于成人来说,就两个字:麻烦——年前要打扫卫生、办年货、买新衣服之类;过年的那些天里,每天就是不断的接待客人,走不出的厨房,毫无意义的对话;年后则又是很快回到繁忙的工作学习当中。。。春节尚如此,其他节日就更不必说了,我只知道二月十四号的时候,身边的女生会受到玫瑰花巧克力之类,却不见七月初七的时候那些小伙子们有什么动静儿。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礼尚往来”的传统,更使得一些节日变成很制式的送礼回礼,接触到的这些人里面会觉得过节就是花钱找麻烦,而没有任何单纯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