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芳香整理剂,香味整理剂,纺织香味剂,香味剂,微胶囊香味加工剂

芳香整理剂,香味整理剂,纺织香味剂,香味剂,微胶囊香味加工剂

芳香整理剂,香味整理剂,纺织香味剂,香味剂,微胶囊香味加工剂
芳香整理剂,香味整理剂,纺织香味剂,香味剂,微胶囊香味加工剂

纳米香味胶囊香味整理剂SNC 208是一种全包囊型纳米微胶囊香料,壁材为阿拉伯明胶,并选用高级香料或从天然花草植物等中提取原香精,通过特殊手段制作成。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及成衣的整理。整理后的织物经摩擦、拍打或揉搓,受外力作用后,微胶囊破损,香气外溢,即可闻到芬芳的花香,如无外力作用,微胶囊则不破损,香味持久保存,永不消失。处理后的织物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适用范围有:家纺用品、枕芯及被芯、玩具填充物、象形印花服装等。主要香型有:茉莉、玫瑰、丁香、桂花、薰衣草、森林、青草、苹果、柠檬、西柚、水蜜桃、古龙、国际、薄荷、香草、芦荟等。韩笑

香味微胶囊的制备和应用实践

韩笑(赫特国际集团(上海)公司技术中心,上海200040)

【摘要】介绍了香味微胶囊整理的机理、香味微胶囊的制备和应用实践,阐述了香味纺织品的生产方法,通过试验筛选出香味纳米微胶囊的最佳整理工艺。

【关键词】香味微胶囊芳香纤维芳香织物后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5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6)09-0034-03

香味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织物整理剂。香味整理是当前流行的整理技术,广泛用于内衣、床上用品、窗帘及其它装饰用品。香味纺织产品无疑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被买家关注的几率远远高于无香味的同类产品。这种将嗅觉感官带入服装的新工艺将给纺织业带来一场变革。

新鲜的香味具有舒缓紧张情绪、镇静、防臭、杀菌等多种保健作用。在古代,人们把芳香植物的叶、花等与衣物放在一起,使香味挥发渗入衣物纤维的孔隙,达到衣物留香的目的。后来有了香水,香粉等,人们就把这些含香精的物质洒在衣物上。但这些方法得到的加香纺织品,留香时间很短,水洗后香味就会消失,其原因是由于香精中含有的有机成分复杂并且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在使用和贮存期间易挥发散失或分解变质。所以,控制和延长香精在衣物上的存留时间就成了香味纺织产品研究的重点问题。

1 香精微胶囊

研究发现,香精微胶囊是使香味较长时间留在织物上的有效途径。

普通香味微胶囊的壁材多以明胶等天然材料组成,采用界面定位聚合等方法制备。也有人以部分醚化的蜜胺树脂初缩体作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合成。也有的壁材为双重结构,其中内层为密致性材料,外层为吸附性材料,内包香味物料,平均粒径达0.5-100μm,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由于普通香味微胶囊本身对织物纤维无亲和力,在应用时主要依靠粘合剂等与织物粘附。

而赫特国际公司(HerstInternational)生产的香味纳米胶囊Herst SNC208是一种全包囊型纳米微胶囊香料,它是选择高级香料或从纯天然花草植物中提取原香精,通过特殊手段制作成的香味纳米微胶囊,Herst SNC208适用于各种织物及成衣的香味整理,这种纳米微胶囊新技术可与保湿剂、除臭剂、维生素甚至微量营养元素同浴整理服装。使用该新技术生产的服装经过重复机洗后仍可保留相关成分。香味纳米微胶囊Herst SNC208的粒径非常小:20-100nm。因而非常适于整理、丝网印花和喷涂。利用Herst SNC208印制的香味纺织品非常受欢迎,在

自然飘香的情况下,香味显得清新柔和,

并且还可以通过运动、摩擦、挤压、拍打、揉搓和热力的作用,微胶囊破损,香气外溢,即可闻到芬芳的花香,香味显得浓郁。如无外力作用,微胶囊则不破损,香味持久保存,永不消失。目前已有20多种香型:熏衣草、古龙香、森林、莱莉香、玫瑰香、青苹果香、柠檬香、鲜花、草莓、檀香、香草、桔子、薄荷等。

2 香昧纺织品的生产方法

2·1 芳香纤维法

芳香纤维制备方法主要有共混法、复合纺丝法和中空纤维法等。其中共混法是把不同类型的香料与纺丝原料做成香味母粒,然后再以一定比例和切片共混熔融纺丝,将香料分子熔化在纤维内部,使纤维具有天然芬芳。共混法实施比较方便,纤维的香气持久性较好,但要求香精具有较高的沸点,并且香料损失比较严重,生产成本较高。

2·2 印染加工法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香味纺织品的生产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微胶囊的粒径。微胶囊的粒径愈小,愈容易被固着剂包覆,具有良好的牢度。同时由于其粒径小于纤维直径,在使用过程中胶囊被挤压破损数量就越小,也就越容易达到控制缓慢释放的目的。另一方面粒径达到纳米级后(几十纳米),就很容易渗透到纤维内部,而且与纤维的亲和力也增大,增加香味剂在织物上的持久性。

通常,将香味赋予织物的方式有浸轧、印花、浸渍等方法。在整理过程中,由于香味微胶囊的壁材与织物上的纤维之间没有亲和力,所以通常要加入交联剂或固着剂才能与纤维结合。而由于香味剂是易挥发的,不耐高温焙烘,所以通常要求使用高反应活性的固着剂,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对香精微胶囊在织物上应用的影响因素以及香味的持久性作了初步分析。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

织物:18/2tex(32支)精梳纯棉精梳针织棉毛布;

香味纳米胶囊SNC208:茉莉香型、柠檬香型、森林香型、玫瑰香型

交链剂AF6100。

以上香味纳米胶囊和交链剂由赫特国际公司(Herst International)提供。

3·2 实验仪器和设备

日本津岛UV-30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织物上的香精浓度)

3·3 实验方法

本实验分别采用四种香型和三种工艺方式对织物进行香味整理。

(1)浸轧工艺:漂染织物→浸轧→烘干(80-110℃)→成品

(2)浸渍工艺:织物→浸渍→脱水→烘干(80-110℃)→成品

(3)印花法:印花→烘干(50-100℃)→拉幅(100-120℃) →成品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用量微胶囊对香味织物的影响

表1 香昧微胶囊用量对织物的影响

注:浸轧法;交链剂AF610:50g/L,柔软剂SF8800:20g/L,焙烘:12O℃,2min

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随着用量增加,香味越来越浓,但牢度越来越差,这是由于一定量的交链剂可以将一定量的香味纳米胶囊SNC208结合到纤维上。

4·2 不同浸渍温度对上染纯棉织物的影响

将香味纳米胶囊SNC208、交链剂AF610分别分散溶解在水中,升温到一定温度,分别取相同的实验织物浸渍在溶液中,lh后取出,自然晾干,然后用乙醇萃取织物上的香味剂,用UV-30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织物上的香精浓度,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浸渍温度高时,香精在织物存留的数量较多,浸渍温度低时,香味剂在织物存留的数量较少。这是由于温度高时,可以给香味纳米胶囊更大的动能,使团聚的纳米胶囊解聚为单个纳米胶囊,有利于纳米胶囊上染纤维。

4·3 不同香型的织物的香味持久性

织物的香味持久性和香味的挥发释放速度密切相关。

表3 不同香型的芳香织物的香味强度

由于不同香味剂的结构及性能的不同,香味纳米胶囊的包囊情况也就不同。经相同时间后,它们在织物上存留的数量不同,造成气味强度也不同,所以不同香型纳米胶囊的香味持久性存在差异。

4·4 不同加工方式的香味持久性

芳香织物的香味持久性不仅受香味类型的影响,还受整理方式的影响(见表4)。从实验可以看出,浸轧法处理织物上存留香味微胶囊的数量较高,印花法次之,浸渍法最低。浸轧法初始浓度较高,但香味挥发较快;浸渍法初始浓度较低,但香味挥发较慢;印花法是将香味剂依靠印花浆中粘合剂,所以香味的持久性较好。但我们测试的是印花织物的花纹部分,实际上印花是局部织物含有香味微胶囊,所以通常同样大小的织物上含有较少的香味微胶囊。

4·5 不同的工艺条件对香味整理的影响

在织物的香味加工中,浓度、轧余率、烘干温度、浸渍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工艺条件影响着整理效果。针对不同的外界因素,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出最佳工艺条件。4·5·1 浸轧工艺

处方(g/L):香味纳米胶囊Herst SNC208 20-60

交链剂AF6100 20-60

柔软剂SF8800 10-20

漂染后的织物→浸轧(轧液率60%-80%)→烘干(80-110℃) →成品

4·5·2 浸渍工艺:

处方(%,owf):香味纳米胶囊Herst SNC208 2-5

交链剂AF6l00 2-5

柔软剂SF8800 1-2

织物→浸渍(浴比1:10,70-80℃) →脱水→烘干(80-110℃) →成品

4·5·3 印花法:

处方(%):香味纳米胶囊Herst SNC208 5-10

涂料色浆X

粘合剂TEP 15-20

增稠剂1-2

工艺流程:印花→烘干(50-100℃) →拉幅(100-120℃) →成品

5 结论

纳米微胶囊是使香味较长时间留在织物上的最有效途径。赫特国际公司(Herst International)生产的香味纳米胶囊Herst SNC208是一类新型缓释香味整理剂,粒度小于lμm,分散性好,容易将微胶囊嵌入织物组织结构中,适宜于各类织物的香味整理,使用方便,工艺简单可行。Herst SNC208香味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牢度,香味纯正、芬芳宜人、保香性强、留香持久,安全性能好,对人体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

6 参考文献

[l]商成杰,《新型染整助剂手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北京

[2]陈水林译,贮香纺织品[J]国外纺织技术,2002,(8);23-24

[3]王潮霞、陈水林,芳香疗法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J]印染2001,(8);40-42

[4]刘永庆,香味印花香飘四溢[J]广东印刷,2003(2);62-63

[5]顾超英,芳香熏得"衣"人醉[J]国际染整工业商情,2005(8);21-23

微型胶囊的咪唑对环氧树脂固化剂(外文文献翻译)电子版

咪唑微胶囊做环氧树脂固化剂 Young Rok Hama, Dong Ho Lee a, Sun Hee Kim a, Young Jae Shin b, Minhee Yang a, Jae Sup Shin a,* 来自韩国忠北国立大学化学系,专业,来自韩国忠北361 - 763年,韩国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德州农工大学学院站,TX 77843,美国 文章历史:收到2010年1月25日接受2010年4月6日 关键词:环氧树脂咪唑固化剂微型胶囊 摘要 环氧树脂—咪唑微胶囊是潜伏性固化体系,被用来做成各向异性导电膜的粘合剂 [ACF]。在这项研究中,2-苯基咪唑(2phI)为囊芯。聚已酸内酯[PCL]为囊壁.用溶剂蒸发法来制备微胶囊。主要研究2phI和PCL的比率,和PCL的分子量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用TGA测量2phI在微胶囊中的含量,在乙醇中测量微胶囊的渗透率,并研究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储存期。用DSC研究其固化行为。在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中,微胶囊2phI比单纯的2phI固化活性更大。这种微胶囊型的 2phI表现出很长的储存期。在20摄氏度能贮存30天。 1.引言 环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应用,包括粘合剂、涂料、和电子产品因其优异的机械和化学性质,如高强度和抗压强度,良好的耐溶剂和化学,较高的热变形温度。优越的机械和化学性能的环氧聚合物由于固化流程,在低分子量树脂转化为无限分子量聚合物三维网络结构。这个固化过程可以使用广泛的固化剂,如胺、酸酐,聚酰胺,苯酚甲醛树脂,硫化物[1 - 4]。 虽然环氧树脂初级和二级胺通过聚合一步增长,治愈三级胺进行聚合链增长。咪唑类作为硬化剂的叔胺被经常使用在各种环氧树脂系统为了发起的均聚环氧化合物第[5 – 11]。 最近,环氧树脂—咪唑微胶囊被用来形成一个各向异性导电膜[ACF]用于电子设备,如液晶显示器[12、13]。液晶显示器主要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的生产。这些液晶显示器的生产速度取决于ACF的固化速度。因此,ACFs与快速发展的反应活性和可控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环氧系统必须是一个锅系统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如液晶显示器。因此,在室温下贮存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锅系统,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彼此没有反应在储存温度和制备温度设置设备。等潜伏性固化剂双氰胺,通常用于一个罐系统。双氰胺是近6个月的保质期在室温下,但不幸的是,双氰胺不能用于快速反应系统ACF因为双氰胺的反应速度太慢了。 遗憾的是,咪唑不是潜伏性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系统。环氧树脂—咪唑微胶囊系统,咪唑类与环氧树脂在室温下反应,和环氧树脂的变化到一个硬聚合物与咪唑固化剂混合后在室温下一段时间从1小时到1天。咪唑类必须转换为一种不发生反应的罐子系统环氧-咪唑。在各种不让咪唑反应的方法中,使其微胶囊化是一个简便经济的方法。[14、15]。 在这项研究中,聚已酸内酯的环氧树脂—咪唑微胶囊固化剂是封装使用溶剂蒸发法为了创建一个环氧-咪唑体系系统,

防蛀虫剂,防蚊虫整理剂,防蚊整理剂,织物布面料防虫剂,防虫整理剂

防蚊整理研究进展 王爱兵1,朱小云2,杨斌3,斯叶华1,夏龙全1 (1.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336;2.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200137;3.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82) 原载:第八届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61- 摘要:介绍了蚊虫的种类及危害、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以及蚊虫的防治方法等。阐述了驱蚊整理剂的机理,以及天然驱避剂和合成驱避剂的种类、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列举了目前采用的纺织品防蚊整理工艺,以及现有的三种防蚊效果的测试标准(GB 13917.1-1992、GB/T 17322.10-1998和GB B917.3-1992),并对这三种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亟待制定针对防蚊整理织物的检测标准。 关键词:防蚊整理;发展;标准;应用 蚊虫是四害之一,种类多、繁殖快、分布广。除少数种类外,大多数蚊虫都会叮刺人畜,不但会吸血,而且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危害很大。蚊虫在叮咬的时候,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在叮入人畜后,会在伤口上注入一些唾液,病原体就由此传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每年因雌性疟蚊叮咬而感染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因此,蚊虫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 蚊虫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小型昆虫,体长0.5~1.5cm。其触角细长,口器形成一长喙,雌蚊的喙一般适于刺吸血液。蚊科中常见的有按蚊(Anopheles)、库蚊(Culex)及伊蚊(Aedes) 3个属[2]。蚊虫中以刺扰伊蚊的危害最严重。国内常见的蚊媒病有疟疾、丝虫病、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国外还流行黄热病、西尼罗热、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 2 人类吸引蚊虫的原因[3] 人体皮肤通过普通汗腺和特殊汗腺实现排汗。普通汗腺分布于整体皮肤,特殊汗腺又称为香腺,仅分布于特定部位。普通汗液主要含盐分和少量有机物质,特殊汗液含有类脂质和脂肪酸。无论是普通汗液还是特殊汗液,排出时都不含有气味物质,其只有被皮肤表面存在的微生物分解后,才会生成可挥发性化学物质。典型的汗味是由多种化合物,如饱和、不饱和支链及末端不饱和的碳羧酸(C4~11)引起的。 雌性蚊子需要吸食血液来产卵、育卵,其嗅觉灵敏,对人体呼吸和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及乳酸等挥发物非常敏感,可以从30m外直接冲向吸血对象。 到底何种化学物质是蚊子的信息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已确定的信息素为L-乳酪、醋酸和丙酸。 3 驱蚊机理[4] 研究表明,当人体裸露的皮肤上涂有防蚊剂时,蚊子就不得不透过服装面料叮咬。对服装面料进行防蚊整理后,由于驱避剂具有蚊虫所厌恶的气味,蚊虫不愿在含有驱蚊剂的地方停歇,从而发挥驱避作用。另一种驱蚊整理的观点是,对纺织品进行整理,使信息素不再通

芳香整理剂,薰衣草花香整理剂,香味纳米微胶囊,香味整理剂,香味加工剂

纳米香味胶囊香味整理剂SNC 208是一种全包囊型纳米微胶囊香料,壁材为阿拉伯明胶,并选用高级香料或从天然花草植物等中提取原香精,通过特殊手段制作成。适用于棉、毛、丝、麻、化纤织物及成衣的整理。整理后的织物经摩擦、拍打或揉搓,受外力作用后,微胶囊破损,香气外溢,即可闻到芬芳的花香,如无外力作用,微胶囊则不破损,香味持久保存,永不消失。处理后的织物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反应。适用范围有:家纺用品、枕芯及被芯、玩具填充物、象形印花服装等。主要香型有:茉莉、玫瑰、丁香、桂花、薰衣草、森林、青草、苹果、柠檬、西柚、水蜜桃、古龙、国际、薄荷、香草、芦荟等。韩笑 芳香保健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 王潮霞(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陈水林(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0051) 作者简介:王潮霞(1969-),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纺织品印染加工新技术和功能纺织品及助剂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根据芳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芳香疗法的应用实践,采用分子包覆材料β-环糊精为壁材原料,对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的薰衣草香精进行包结络合,并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同时阐述了芳香保健纺织品的产品形式。 【关键词】医疗保健;β-环糊精;薰衣草;香味纺织品;微胶囊 中图分类号:TS195.5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05)03-0001-04 1 芳香剂的作用和缓释微胶囊 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当我们享受令人眼花缭乱的工业产品时,也不得不承受日益污染的大气和环境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各种压力也日益增加。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自然、简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回归自然,追求健康已悄然成为都市新时尚。各种加香产品的蓬勃兴起不仅顺应了这一趋势,也为纺织品赋予了新的医疗保健功能。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芳香剂具有镇静、杀菌、保健等作用[1-3]。近年来,人们对森林浴、芳香治疗法、植物杀菌素等芳香植物精油的医疗效果日益关注。随着人们对香味研究的深入,还发现香味有舒缓紧张情绪、解除压力和催人兴奋等作用。一些芳香药物的药理和情感作用见表1和表2[4-5]。可以预计,芳香疗法会在不久的将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把分散的固体或液体包覆使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其目的是将芯材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和稳定芯材、屏蔽气味和控制释放等[6-7]。微胶囊化的方法多种多样,文献报道的已有200多种[8]。芳香医疗保健纺织品的研究是将最新的芳香学以及芳香疗法对人体心理以及生理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纺织品。因此,在选择包覆材料时必须首先考虑其安全性。采用原位聚合法以密胺树脂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壁

纺织品化学品

纺织品化学 主要包括三大类 一.纺织助剂:纺丝油剂,抗静电剂,纺织蜡剂,上光剂,丝光助剂,漂白助剂等;二.印染助剂:乳化剂,精练助剂,渗透剂,润湿剂,匀染剂,分散剂,洗净剂,还原剂,固色剂,涂料印花剂,荧光增白剂; 三.织物整理剂:树脂整理剂,柔软剂,硬挺剂,防水剂,阻燃剂,抗油剂,抗静剂,抗污,剂,防蛀剂,防霉剂,抗菌防臭剂,吸水剂,减量剂,增深剂,香味剂等。 纺织化学发展方向 1, 低泡,强渗透,高洗净,少污染的精练剂; 2, 高润滑,低泡,抗静电,高乳化的乳化剂; 3, 低泡,耐高温,防皱的匀染剂,以适应小浴比和高温快速染色; 4, 成本低,质量高,无醛的树脂整理剂; 5, 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的多功能固色剂; 6, 阳离子染料的高效匀染剂; 7, 结膜温度低,柔软,坚牢,不泛黄,不黏结的涂料印花粘和剂; 8, 抗水透湿,防油防污,牢度好的防水柔软剂; 9, 阻燃性好,毒性低,成本低的阻燃整理剂; 10, 多功能或特殊功能的整理剂,如抗水抗油抗污,抗菌防臭等。 主要纺织品的功能和技术进展 一,纤维油剂 合成纤维表面光滑吸湿性差,特别在高速纺丝时,油剂不可缺少。合纤油剂有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组成。平滑剂,抗静电剂,乳化剂为主,集束剂,杀菌剂,防臭剂,抗氧化剂,消泡剂,柔软剂,PH控制剂为次。 (1)

1,平滑剂 主要减少摩擦,常用有天然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合成酯(季戊四醇酯,山梨醇酯,脂肪醇酯等),醚(还氧乙烷,还氧丙烷,还氧丁烷组成的嵌段或无规聚醚等)。合成脂肪酯的黏度较小,沸点低,熔点高,磨损大,氧化稳定性差,黏度的温度敏感性也大,故较少使用。多元酸脂肪醇酯的挥发性和凝固点较低,黏度的温度敏感性较小,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均较优良,溶解性和对舔加剂的相容性好,易与其他油剂相混合,对金属的磨蚀小,水解稳定,无毒。多元醇脂肪酸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故常作为油剂的平滑组分。 聚醚类合成润滑剂的平滑性,膜强度和集束性均高于脂类,并具有抗静电性,柔软性,吸湿性的优点,但耐热性比酯类稍差,因此技术进步的方向将是开发聚醚酯,双烷基聚醚,含磷型聚醚以及易于降解的聚醚等等 。 2,抗静电剂 静电会使丝束分散而产生毛丝和断头,也不易卷绕,利用抗静电剂的离子特性和吸湿性,能有效防止静电积累,同时抗静电剂的吸附性和配向性也有助于消除静电。 虽然各类表面活性剂均有抗静电剂,但季铵盐有腐蚀性,氨基酸类的两性抗静电剂价格太高,故目前常用的是烷醇磷酸酯,烷醇聚醚磷酸酯,聚醚脂肪酸脂,烷基酚聚醚等。但在油剂的复配中,抗静电剂必须满足平滑剂的配伍要求,而月桂醇磷酚酯具有优良的平衡性,所以直到现在他仍广泛应用,另外聚乙二醇醚磷酸酯,由于控制分子量大小可以改变其亲水性和亲油性,容易达到乳化和分散目的,故今后将广泛利用。 3,乳化剂 油剂是用乳液形式加到纤维表面的,同时在纺丝完成后又要易于吸去,所以乳化剂很关键。易满足不同平滑剂和抗静电剂的HLB要求,使用中尤以烷醇聚醚,烷基酚聚醚,山梨醇脂肪酸酯聚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等最广。双元或多元乳化剂搭配会取得更好的乳化效果。另外开发功能性聚醚,使聚醚具有平滑性,抗静电性和乳化性的一体结构,已成为发展趋势。 4,集束剂 集束剂是提高纤维间抱合力的,它要求自身黏度大,渗透性好,特点与平滑剂相反,故在油剂复配时要求使平滑性和集束性得到综合平衡。目前使用的集束剂有蓖麻油硫酸酯,蓖麻油聚醚,脂肪酸三乙醇酰胺等。 (2)

微囊悬浮剂配方研究及优选方案

微囊悬浮剂作业指导书 微囊悬浮剂的定义及特点 微胶囊悬浮剂农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壁和囊芯两部分,囊芯是农药有效成分及溶剂,囊壁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这个剂型分为连续相和非连续相,连续相为水和助剂,非连续相是被包覆的农药微小胶囊。微胶囊悬浮剂外观是一个粘稠状流动液体,跟水乳剂及水悬浮剂相似。微胶囊其外形呈球形、橄榄球形、谷粒或其他形状的悬浮液体。微胶囊直径一般在3-30微米。用400倍显微镜观察大约相当于小米粒和绿豆粒大小。 配方组成 微囊悬浮剂通常是由原药、溶剂、成囊剂、乳化剂、增稠剂、防冻剂、2%盐酸水溶液、20%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水。 加工方法 常用的微胶囊悬浮剂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界面聚合法,另一种是原位聚合法。 1、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是目前农药微胶囊剂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缩聚反应发生在互不相溶的两相界面上,反应在常温下便可迅速进行。该方法的基本过程相当简单。首先,需将缩聚反应所用的第一种单体,即油溶性单体,溶解在农药原油中构成所谓的有机相。如果农药不是油状液体而是固体,则应先将它溶解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再溶入第一种单体。然后,将此有机相分散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因为水相中已含有乳化分散剂,故在搅拌均化条件下,得已形成粒子尺寸符合要求的乳状液。再向此乳状液的水相中,添加水溶性的第二种单体。于是,在常温条件便可在乳液粒子的油-水界面处发生,生成囊膜的缩聚反应。如此,便获得微胶囊悬乳液,再经若干辅助性的步骤,即可制得最终产品——微胶囊剂。该法对于农药和成膜单体自然都有一定的限制。农药必须是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或有机溶液,且不与成膜单体发生反应;两种单体必须分别溶于油相和水相,其间的反应速度务必远大于与溶剂或其他成分之间的副反应。最常用的油溶性单体是多异氰酸酯和酰氯,最常用的水溶性单体是多元醇,生成的界面缩聚物则为聚脲或聚氨酯。倘若选用其他合适的单体,则可生成不同种类的缩聚物,诸如聚砜酰胺、聚氨基甲酸乙酯,甚至聚环氧化物。有时,还可用混合单体生成的混合缩聚物作为囊膜。如此,不仅可以通过调节微胶囊的尺寸、囊膜的厚度来控制释放速率,还可利用囊膜的材质和交联程度等控制释放速度。 2、原位聚合法:这种方法是先将尿素与甲醛在一定条件下预聚成低分子预聚体即脲醛树脂水溶液。再把原药、溶剂、乳化剂及水混合后用高速剪切机剪切成为水包油水乳,后将脲醛树脂水溶液加入到农药水乳中,升温、加入催化剂后开始包附成膜。这种方法成膜剂都在连续相中,所以要想成为囊壁需要调整其电荷的体系,否则不会成膜。 四、稳定性试验 1、成囊率检测其中游离态原药的含量占总含量的百分数。 2、热贮稳定性试验在(54±2)℃恒温箱中贮存14d,相对分解率<5%,在贮存前后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效成份的含量,相对分析误差为±1%。 3、抗冻稳定性试验在不同的低温下,将样品冷冻14天,试样出现冻结,但恢复室温后,其仍能变为均匀乳白色液体,且在水中可自动分散成均相溶液。

油脂微胶囊化项目建设方案

高附加值油脂微胶囊项目建设方案 2012年

第1章油脂微胶囊化的制备方法 (1) 1.1喷雾法 (1) 1.1.1分类 (1) 1.1.2冷喷技术(喷雾冻凝法)与喷雾干燥法比较 (1) 1.2复凝聚法 (1) 1.3锐孔-凝固浴法 (1) 1.4包结络合法 (1) 第2章项目建设方案 (3) 2.1项目建设规模 (3) 2.1.1微胶囊制备实验室 (3) 2.1.2微胶囊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 (3) 2.1.3原料试剂存放间 (3) 2.2 产品方案 (3) 2.2.1技术路线 (3) 2.2.2操作要点 (3) 2.3设备选型 (5) 2.3.1基础实验器材 (5) 2.3.2检测用实验器材 (5) 第3章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情况 (6) 3.1原材料供应 (6) 3.2外部配套情况 (11) 第4章微胶囊质量评定 (12) 4.1微胶囊化指标 (12) 4.2微胶囊化产品的感官质量 (12) 4.3微胶囊化产品密度的测定 (12) 4.4微胶囊化产品含水量的测定 (12) 4.5微胶囊化产品溶解度的测定 (12) 4.6粒度 (13) 4.7表面结构扫描 (13) 4.8微胶囊成分和释放性能的测定 (13) 第5章进度计划表 (14) 第6章容易出现的问题 (15) 6.1 染菌问题 (15) 6.2包埋率的测定方法 (15) 6.3粘壁问题 (15) 第7章附件 (16)

第1章油脂微胶囊化的制备方法 1.1喷雾法 1.1.1分类 喷雾干燥法:喷雾干燥是将分散液喷入热的干燥介质中,使其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颗粒状态。喷雾干燥由两个步骤组成:形成乳状液和溶剂脱水。芯材和壁材在乳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壁材吸附到界面上,在芯材和壁材之间没有化学相互作用,而是通过增加聚合物溶液粘度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脱水包括形成热的气体、液滴混合物,将液滴快速地干燥成为微胶囊。 喷雾冷却(冷凝)法将壁材加热至熔融的液体状态,加入芯材调成胶囊化熔融液并混合均匀,然后使用雾化器形成熔融状微胶囊细颗粒,通过冷凝的方法使壁材固化成固体颗粒。 1.1.2冷喷技术(喷雾冻凝法)与喷雾干燥法比较 相似之处:都是将芯材分散于已液化的壁材中,利用喷雾法进行造粒并借助外界条件使胶囊化微粒壁膜固化。 不同之处:①壁材的液化方法不同,喷雾干燥法是将之溶解在某种溶剂中形成溶液,而喷雾凝冻法是通过加热手段使之呈现出熔融的液体状;②胶囊化微粒壁膜的固化手段不同,喷雾干燥法是利用加热手段使溶解壁材的溶剂蒸发去除从而使壁膜固化,而喷雾凝冻法是借助冷却或冷冻方法使熔融状的壁膜固定。1.2复凝聚法 复凝聚法的原理是以两种带相反电荷物质做包埋物,芯材分散于其中后,通过改变体系pH值、温度或水溶液浓度,使两壁材组分互相作用形成一种复合物,导致溶解度下降而凝聚析出,再经分离、固化处理形成微胶囊。 1.3锐孔-凝固浴法 锐孔-凝固浴法是将化学法和物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微胶囊化方法,是以可溶性聚合物为壁材,将聚合物配成溶液,以此溶液包裹芯材并呈球状液滴进入凝固浴中,使聚合物沉淀或交联固化成为壁膜制得微胶囊。(固化通常采用固化剂来完成,固化剂多为有机溶剂,有毒,不能应用于食品领域) 1.4包结络合法 包结络合物法,又称包接配位法或分子包埋法。分子包埋法是保护风味物质的有效方法,目前在这个领域研究的较为深入,有大量关于环糊精包埋风味物质的报导。该法是利用β-环糊精中空且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结构特点作为,将疏

吸湿排汗剂,长效防霉驱螨剂,地毯防火剂,亲水易去污整理剂,面料用抗菌剂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 吸湿速干整理剂HMW8871是针对涤纶、锦纶及其他化学纤维织物研发的高效持久型吸湿排汗快干剂。经过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汗性、毛细管透水透气性,可迅速将汗水吸尽并将其和湿气导离皮肤表面,克服织物燥身、不吸汗或潮湿衣物粘身,不易干等现象,使人们在夏季等高湿热环境下穿着具有清凉感。试验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毛细管效应﹥12cm,水滴扩散时间﹤1.5s。HMW8871广泛用于coolmax等纤维的开发及运动服,职业装,休闲服(T恤、衬衣、帽等),内衣,袜子,毛巾等。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测试中心一致证明:HMW8871具有良好耐久的吸湿性及快干性。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韩笑 吸湿排汗(快干)产品加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一、前言 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中,吸湿排汗(快干)性能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即希望织物具有吸水(湿)和快干性,如何将人体散发的气、液态汗水尽快排出服装,是提高穿着舒适性的关键之一。 汗液经织物传导到外界空间的通道有二种形式:一是人体皮肤上的汗水直接由织物或纤维间的缝隙(或称毛细管)扩散迁移到外层空间;二是人体散发的水蒸汽,由织物中纤维的微孔或在纤维表面凝结成水,经纤维的微孔或纤维间缝隙的毛细管作用传递到织物表面,再蒸发到外界空间[1]。由此可知其过程是:吸水——保水——蒸发。因而,无论是天然纤维或是合成纤维单独都不具备这方面的性能,以致早期的吸湿快干织物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不同纤维织成二层或三层 结构的织物来担当此项任务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吸湿排汗技术以来,情况就完全改观。 传统的合成纤维,尤其是聚酯纤维的分子化学结构中缺乏亲水性基团,吸湿性很差,在服用过程中,人体散发的湿气很难通过聚酯织物传递出去,容易产生闷热不舒适感。棉纤维有亲水性基团(每个单元结构上有三个羟基),吸湿和吸水性很强,保水性也很好,但其刚性较小,尤其吸湿(水)后会粘贴在皮肤上,使人感觉不爽,以及随着棉纤维的吸湿(水)量增加而纤维的膨胀,诱发产生闷热问题。吸湿快干技术针对上述穿着时的情况,选择以合成纤维为基材,提高纤维的表面积,增强纤维的吸湿和快干的潜在能力;在纺织物理性加工中,进一步改进集合体的传导效果;在染整化学加工时,再赋以纤维表面的亲水化,最终实现吸湿快干功能。吸湿排汗纤维有聚酯,聚酰胺和聚丙烯等品种,以聚酯纤维为大宗。其中以美国杜邦公司独

芳香整理剂,面料香味剂,纺织香味剂,纳米微胶囊香味剂,微胶囊香味加工剂,香味整理剂,香味纳米微胶囊

纯棉织物芳香微胶囊整理的探讨 魏菊王瑾刘向大连工业大学纺织轻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收稿日期:2008-02-29 作者简介:魏菊(197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纺织品功能整理 原载:染整技术2008/7;30-32 【摘要】分别采用界面聚合法和分子包络法制备了聚氨酯和β-环糊精芳香微胶囊,采用涂层的方法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优选了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测试了以两种不同芳香微胶囊整理的织物的释香性能。 【关键词】芳香整理;微胶囊;聚氨酯;β-环糊精 【中图分类号】TS195.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7-0030-03 健康、舒适的高品质生活是现代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医学研究表明:某些芳香气味能愉悦人的身心,净化空气,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纺织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是芳香气味的理想载体,但昂贵的芳香精油是易挥发物质.直接施加在纺织品上会很快散失,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将芳香物质包覆起来,通过后整理的方式施加在织物上,可以在织物使用的过程中缓缓释放出芳香物质,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微胶囊实际上是采用某种材料包裹另一种物质所形成的微小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0 μm 之间。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已发展到200多种[2],在实际的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用途来选择适宜的微胶囊制备方法。本文采用两种比较典型的方法,制备了薰衣草香精油微胶囊,以涂层的方式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整理后织物的释香性能,为纯棉织物的芳香整理提供实践依据。 1 实验 1.1试样及试剂 纯棉平纹织物:纱支28 tex×28 tex/密度125×104/幅宽150cm,薰衣草香精(沈阳精细化工总厂),β-环糊精,l,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乙二醇(PEG)400,乳化剂0P,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酸酯粘合剂,乙醇。 1.2 仪器设备 电动搅拌器,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UV753B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1.3 微胶囊形态观察 将微胶囊悬浮液涂布在盖玻片上,干燥后喷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聚氨酯芳香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是一种重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具有包覆率高,囊壁致密性好等优点[3],将含有聚氨酯预聚体的香精丙酮溶液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在高速搅拌作用下,乳化剂扩散至油水界面处发生定向吸附,降低了油水界面的张力,从而形成了水包油型乳状液,聚氨酯预聚体与聚乙二醇进一步在油滴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缩聚成高分子量聚氨酯.沉聚在油滴的表面,从而形成微胶囊。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的性能具有很大影响,多次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氨酯芳香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与二异酸酯的摩尔配比为1:3,油水比例为1:l 0,以0P10为乳化剂,海藻酸钠为分散剂,乳化阶段搅拌速度为3000 r/min,反应阶段搅拌速度为800r/min,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5 h。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聚氨酯微胶囊的形态,结果如图1所示。

饭店厨房里的增香剂

饭店厨房里的增香剂 厨房里的增香剂各色各样,大致分为肉类增香剂和汤类增香剂,主要种类有鲍鱼素、鱼翅精、乙基麦芽酚、骨髓浸膏、肉宝王、益鲜素、蘑菇精等。行内关于添加剂的争议很大,有些师傅唯恐避之不及,也有些师傅却是擅用此物,而且还总结了一些小窍门。 招数一:鱼翅没味道,翅精来增香 鱼翅本身没有什么味道,我在发好的鱼翅(1500克)里加了鱼翅精(大概有10克),再上火蒸,这样鱼翅就入香味了。北京黄浩新招数二:卤水里我用乙基麦芽酚和肉宝王 饭店里的招牌菜“飘香凤爪”就是用乙基麦芽酚卤制的,具体配比:焦香乙基麦芽酚和咸香乙基麦芽酚(二者比例为1:1)各50克,肉宝王100克,混合水、盐、鸡粉、味精、九江双蒸酒等调味汁制成卤水(此配比可卤制20斤凤爪)。 使用味香素调制卤水,感觉效果要比使用乙基麦芽酚好。味香素本身的香味稍淡,调成的卤水味道不冲,只是在调制卤水时使用的量要比乙基麦芽酚多一些。15斤水添加味香素25克。 当然,味香素不能添加过多,多了发苦,卤水就不能用了。 招数三: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味道更自然 在做“铁板牛仔骨”时,用骨髓浸膏25克、乙基麦芽酚5克、肉宝王25克、混合蔬菜汁、牛肉汁和胡萝卜、葱姜蒜、香芹、香菜、柠檬打成的汁腌制的,以上料可腌制50斤牛仔骨,时间在24小时左右。走菜时按份上,每份600克牛仔骨,50斤牛仔骨不超过三天就

会用完。有人问我为什么同时使用三种增香剂,可不可以只使用其中一种,多一些量?我没有试验过只使用一种增香剂来腌制肉类,而且我也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多量使用任何一种增香剂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少量使用多种增香剂可使味道更自然。 招数四:肉宝王用途多多 1、翅汤可以加肉宝王增香。翅汤熬好后,离火前1分钟添加肉宝王并搅拌均匀(保证入味均匀),关火即可。500克汤加1克肉宝王即可。 2、肉宝王和鲍鱼素同时使用调制鲍汁,味道鲜美。鲍汁熬好后,临出锅前1分钟添加即可。建议用量:10位量鲍汁加2克肉宝王和3克鲍鱼素。 3、肉宝王为鸡、鸭等肉类增香效果最好。鸡鸭类的肉制品在烹好之前10分钟加入肉宝王,可以用小火继续煨,也可以熄火焖,去腥效果特别明显。建议用量为5000克肉添加5克肉宝王。 招数五:陈旧浓汤用猪肉浸膏(骨髓浸膏的一种)或益鲜素回鲜 酒店里浓汤都是一次性调制很多,每次使用时再取,可是经过保鲜的浓汤浓度和鲜香味都有下降,这时可以加入一些猪肉浸膏或者益鲜素再熬一下,能够增加浓度和鲜香味,效果很好。用量是300克浓汤添加5克猪肉浸膏或益鲜素。 招数六:益鲜素能遮盖菜品因长时间加热产生的味 肉类长时间煮制就会发酸,是肉类自身的成分发挥作用,而不是变质发酸。

(整理)微胶囊的制备

第一章温敏性微胶囊的制备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原料 温敏微胶囊的制备可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采用ATRP法制备不同比列引发剂EC-Br,然后将大分子引发剂与NIPAAm嵌段共聚物,合成具有温敏性且分子量分布窄、相对分子量可控的嵌段共聚物EC-g-PNIPAAm,最后将嵌段共聚物与艾叶水通过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出温敏性胶囊。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原料如下表2.1.1所示 表2.1 实验原料统计

2.1.2 制备微胶囊实验所使用的仪器 制备温敏性微胶囊所使用的原料如下表2.2所示: 表2.2 实验仪器

2.2 温敏聚合物的合成与表针 2.2.1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EC-Br的合成过程如图 2.1,将乙基纤维素(EC 11.60g)溶于四氢呋喃(90ml)中,加入三乙胺(20.8ml),使其溶解,搅拌均匀。将2-溴异丁酰溴(3.27ml)溶于THF(60ml)中,在冰水浴的条件下,缓慢滴加到EC/THF 溶液中。待2-溴异丁酰溴滴加完毕后,于室温下继续反应24小时。然后静置过夜,使盐沉于瓶底。倒出上层清液,旋转蒸发浓缩后,滴加到二次水中沉淀,得到白色絮状的沉淀。再用THF溶解,反复在二次水水中沉淀三次。产物置真空烘箱中于45℃下干燥12小时得到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EC-Br。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乙基纤维素上羟基与2-溴异丁酰溴的摩尔比来制得不同取代度的大分子引发剂,如图2.1所示。 图2.1 乙基纤维素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过程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采用美国热电—尼高力仪器公司生产的Nicolet 380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测试。样品为粉末,经KBr压片制样,观察波长为400~4000 cm-1。

袜子抗菌剂,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

4.2整理后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为了考察抗菌整理剂整理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测得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的结果如表2 。 表2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ATB9800用量/(g·L-1) 断裂强度/N 白度手感经向纬向 空白样0 438 325 89 差处理样 10 450 320 87 较好 40 452 313 86 较好 从表2 可看出抗菌整理剂ATB9800对织物的经向强力有所提高,而纬向强力有所降低但幅度都很小,可以认为对强力几乎没有影响,而白度下降也很少,另外从色织布的色光情况来看也基本没什么变化。整理织物的手感较空白样也略有提高。该结果是由于ATB9800的分子结构中除硅甲氧基可以水解为具有一定活性的硅醇基外其它基团都是属于惰性基团。所以对织物的色变影响很少。同时 ,分子中一端是长链烷基,因而赋予整理织物一定的柔软手感。 结论 ATB9800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菌整理剂对柠檬酸菌衍生物、绿肠杆菌、金黄色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株菌等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效果。而且耐洗性能突出洗涤50 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另因其不渗失、不游移、不为细菌消耗或适应特性 ,应用范围很广。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无毒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纺织品本身的风格特征 ,不损伤纤维。而整理后织物因具有杀菌抑菌功能 ,从而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能抑制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该产品已用于规模化大生产 ,因抗菌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产品

通过测试得到终端客户认可 ,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加工合作关系。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卵磷脂保湿微胶囊,凉感整理剂,清凉加工剂,芦荟保湿抗菌助剂,丝氨酸保湿护肤剂,胶原蛋白加工剂,芦荟剂word精

卵磷脂概述 卵磷脂属于一种混合物,是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以及卵黄之中的一组黄褐色的油脂性物质,其构成成分包括磷酸、胆碱、脂肪酸、甘油、糖脂、甘油三酸酯以及磷脂。卵磷脂被誉为与蛋白质、维生素并列的“第三营养素”。卵磷脂有时还是纯磷脂酰胆碱的同义词。 名称卵磷脂(lecithin) 别名:软磷脂 化学名称:磷脂酰胆碱 英文:Phosphatidylcholine 1844年法国人Gohley从蛋黄中发现卵磷脂(蛋黄素),并以希腊文命名为Lecithos(卵磷脂),英文名为Lecithin,也自此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卵磷脂是生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经系统、血液循 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器官。 至1925年才由德国公司首次自大豆中提取活性卵磷脂并投入市场。在国外的生产和应用已形成相当规模。7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就开始用此类保 健品,在美国卵磷脂类保健品总销量仅次于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名列 第三。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元素的脂肪化合物,通常是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简称PC)、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简称PE)、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简称PI)、磷脂酸(简称PA)、丝氨酸磷脂(简称PS)等的混合物,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三种。磷脂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甘油脂,水解后可以的到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胆胺、肌醇等化合物。一般大豆磷脂分子中的脂肪 酸为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烯酸。 目前我们食用磷脂的主要来源是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而这两种磷脂 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将会谈到。除此之外,牛奶、动物的脑、骨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卵磷脂 在蛋黄、大豆、鱼头、芝麻、蘑菇、山药和黑木耳、谷类、小鱼、动物肝脏、鳗鱼、赤腹蛇、眼镜蛇、红花籽油、玉米油、向日葵等食物中都有一 定的含量,但营养及含量较完整的还是大豆、蛋黄和动物肝脏。卵磷脂在 体内多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肪蛋白质(脂蛋白)的形态存在着,所以卵磷脂 是以丰富的姿态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如果能摄取足够种类的食物,就不必 担心会有缺乏的问题,同时也不需要额外补充卵磷脂的营养品。

纳米微胶囊香味剂,杀菌剂,丝素蛋白加工剂,纺织布面料吸湿排汗

香味纳米微胶囊 SNC208 香味微胶囊的制备和应用实践 韩笑 (赫特国际集团 (上海 )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0040) 【摘要】 介绍了香味微胶囊整理的机理、 香味微胶囊的制备和应用实践, 阐述了香味纺 织品的生产方法,通过试验筛选出香味纳米微胶囊的最佳整理工艺。 【关键词】香味微胶囊 芳香纤维 芳香织物 后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5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 (2006) 09-0034-03 香味微胶囊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织物整理剂。 香味整理是当前流行的整理技术, 广泛用 于内衣、床上用品、 窗帘及其它装饰用品。香味纺织产品无疑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被买家关 注的几率远远高于无香味的同类产品。 这种将嗅觉感官带入服装的新工艺将给纺织业带来一 场变革。 新鲜的香味具有舒缓紧张情绪、镇静、防臭、杀菌等多种保健作用。 香植物的叶、 花等与衣物放在一起, 使香味挥发渗入衣物纤维的孔隙, 后来有了香水, 香粉等, 人们就把这些含香精的物质洒在衣物上。 织品, 留香时间很短, 水洗后香味就会消失, 其原因是由于香精中含有的 有机成分复杂并且 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在使用和贮存期间易挥发散失或分解变质。 所以, 控制和延长香精在衣 物上的存留时间就成了香味纺织产品研究的重点问题。 1 香精微胶囊 研究发现,香精微胶囊是使香味较长时间留在织物上的有效途径。 外观:乳白色液体; 用途及应用方法:高级香料、原香精,阿拉伯明胶; 1 、浸轧工艺: 〈 1 〉工艺配方:香味纳米胶囊 SNC208 交链剂 AF6100 漂染后的织物7浸轧(轧液率 〈2〉工艺流程: 2、浸渍工艺: 〈1 〉工艺配方: 20 ? 60g/L 20 ? 60g/L 60?80% 7烘干(80?110C ) 香味纳米胶囊 SNC208 交链剂 AF6100 1 5% ( o.w.f ) 5% 〈2〉工艺流程: 浸渍(浸泡匀透)7脱水(回收 甩出溶液, 3、印花工艺 〈 1 〉工艺配方: 香味纳米胶囊 涂料色浆 粘合剂 增稠剂 〈2〉工艺流程: 包装贮存: 韩笑 加入到浸渍槽中)7烘干( 80?110 C )7成品 SNC208 5 ? 10% X % 15 1 印花7烘干( ? 20% ? 2% 50?100C )7拉幅(100?12O C )7成品 25kg 、120kg 塑料桶包装,贮存在 0C 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在古代,人们把芳 达到衣物留香的目的。 但这些方法得到的加香纺

微囊悬浮剂及发展方向浅谈

农药微胶囊悬浮剂及发展方向浅谈 一、微胶囊悬浮剂农药的定义和外观特征 微胶囊农药悬浮剂是指利用合成或者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壳和囊芯两部分,囊芯是农药有效成分及溶剂,囊壳是成膜的高分子材料。这个剂型分为连续相和非连续相,连续相为水和助剂,非连续相是被包覆的农药微小胶囊。 微胶囊悬浮剂外观是一个粘稠状流动液体,跟水乳剂及水悬浮剂相似。 微胶囊其外形呈球形、橄榄球形、谷粒或其他形状(的悬浮液体)。 微胶囊直径一般在1-30微米。(用400倍显微镜观察大约相当于小米粒和绿豆粒大小。) 400倍显微镜照片 二、微胶囊悬浮剂制造方法 界面法生产工艺——以辛硫磷为例 1、是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法是囊壁成膜反应发生在互不相溶的油水两相界面上,反应在常温下便可进行。该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先将成膜反应所用的油溶性高分子单体,溶解在农药原油中构成所谓的有机相(如果农药不是油状液体而是固体,则应先将它溶解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此有机相加入乳化剂、水在高速剪切条件下,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再向此乳状液中,添加水溶性的高分子单体。于是,在一定条件便可在乳状液粒子的油-水界面处发生聚合反应,高分子膜将农药成分与水隔离。反应完毕,再加入适当适量的助剂调制后,即可制得最终制剂。 原位法生产工艺——以阿维菌素为例

2、是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先把原药、溶剂、乳化剂及水混合后,用剪切机剪切成为水包油乳液,然后将水溶性成膜剂加入到乳液状农药中,搅拌均匀,升温、加入催化剂后开始包覆成膜。反应完毕,再加入适当适量的助剂调制后,即可制得最终产品——微囊悬浮剂。 本方法一般以脲醛胶为壁材 三、微胶囊悬浮剂农药的特点: 优点: 1、持效期长,施药后农药成分缓慢释放,地下施药可维持80-120天。 2、接触毒性和异味大大降低,大大减轻了对作业者的危害; 3、降低药害,用于拌种或灌根时可以避免药剂对种、苗危害; 4、有效成分与水及碱性农药隔离,与碱性农药同时使用,其稳定性不受影响; 5、有机溶剂用量减少30-100%,大大减少了有害芳烃对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6、果树花期用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危害降低,起到保护天敌作用。 7、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有利于省工、节约资源。 8、芽前除草剂可以减少淋溶,使有效成分吸附在土壤表面(吸附是相互的),有利于形成药土膜,从而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减轻药害、避免作物阴性减产现象发生。 缺点:速效性降低,不适应于要求击倒速度快的防治对象。 四、微胶囊农药悬浮剂适应的使用场所: 1、地下害虫和地下线虫:花生蛴螬、蝼蛄、地老虎、根结线虫;蔬菜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姜、牛蒡、山药茎线虫;韭菜、大葱地蛆等。适合的有效成分有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丙线磷、苯线磷、丁硫克百威等。 2、生长期长,难于防治的苹果绵蚜、梨树木虱、柑橘介壳虫。适应的有效成分有毒死蜱、硫丹、阿维菌素、杀扑磷等。 3、果树干枝期和套袋前用的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适应的有效成分有毒死蜱、马拉硫磷、二嗪磷、杀扑磷、哒螨灵、阿维菌素、氟硅唑、丙环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 4、树木害虫:如天牛、美国白蛾等,适应的有效成分有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等。 5、需要延长残效和降低药害的芽前除草剂,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异恶草松、仲丁灵,氟乐灵、乙氧氟草醚等。 6、拌种剂:如毒死蜱、辛硫磷、二嗪磷、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 7、环境卫生害虫防治:如菊酯类的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二嗪磷、嘧啶氧磷等。 8、粮食储存害虫防治,如二嗪磷、嘧啶氧磷等。 五、相关技术说明 (一)能做成微胶囊悬浮剂的农药品种:根据微胶囊悬浮剂加工的技术特点,凡是油溶性有效成分都可以作成微胶囊悬浮剂。 如毒死蜱、辛硫磷、二嗪磷、三唑磷、丙线磷、丙溴磷、苯胺磷、嘧啶氧磷、马拉硫磷、硫丹、杀扑磷、阿维菌素、哒螨灵、所有拟除虫菊酯类、三唑酮、腈菌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乙氧氟草醚、二甲戊灵、仲丁灵、氟乐灵、异恶草松等………….。 (二)释放机理: 释放机理多种说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扩散释放:制剂中的微胶囊由于在大量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囊内压力跟囊外压力相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1 引言 微胶囊技术[1]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香料、食品、染料等行业或领域微胶囊化过程中,囊壁材料是决定微胶囊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微胶囊囊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对外界环境中离子强度、pH、温度、电场等的变化具有化学阀的作用,能根据环境信息变化自动改变自身状态并做出反应。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对环境的应答是通过聚合物分子链或网链的构象变化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外部环境因素使大分子或凝胶网链呈不同构象状态,进一步调控胶囊壁材[2]的孔径大小,有效调节聚合物微胶囊壁材的渗透性来进行客体分子的控制释放,其释放速率可以通过客体分子穿过聚合物微胶囊壁材的扩散速率进行调节。所以这种环境响应型微胶囊在药物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3]。 微胶囊因其具有长效、高效、靶向、低副作用等优良的控制释放性能,在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微胶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环境感应型微胶囊,通过外界环境的刺激实现药物的智能释放,并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由于温度变化不仅自然存在的情况很多,而且很容易靠人工实现,所以迄今国外对温度感应型微胶囊的研究较多,但国内研究相对甚少。温度感应型微胶囊的基材主要是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4](PNIPAAm)它的水溶液具有温敏性,当温度等于或高于它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约为32℃)时,它在一个相当宽的浓度范围可以发生相分离;而当温度低于LCST时,沉淀的PNIPAAm 又能迅速溶解[5]。交联的PNIPAAm在32℃左右也有一个较低的临界溶解温度NIPAAm与某些单体或聚合物形成的共聚物以及共聚物的共混物也具有这种特性,这种对环境温度敏感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本文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乙基纤维素[6]的共聚物作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温度感应型微胶囊。 1.2 微胶囊常用的制备方法 1.2.1 界面聚合法 该法制备微胶囊的过程包括:①通过适宜的乳化剂形成油/水乳液或水/油乳液,使被包囊物乳化;②加入反应物以引发聚合,在液滴表面形成聚合物膜; ③微胶囊从油相或水相中分离。在界面反应制备微胶囊时,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是分散状态。搅拌速度、黏度及乳化剂、稳定剂的种类与用量对微胶囊的粒度分布、囊壁厚度等也有很大影响。作壁材的单体要求均是多官能度的,如多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