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复式统计图里一般同时表达两组数据,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各反映一个内容,分别画成两条折线,便于人们根据折线的形态以及两条折线的位置关系,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需要的信息。例题和习题选择宽广的题材,让学生充分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它的应用价值。

1? 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现特点。

例题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教材把两幅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教学复式统计图的知识。

第一个问题是识别复式统计图中表示两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线,引导学生看懂复式统计图里的内容。在一幅统计图里,用两条折线表示两组数据,为了便于区分,例题把一条折线画成实线,另一条折线画成虚线,用图例说明两条折线各表示哪组数据。教材没有把这些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带着表示××市、××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一条折线这个问题看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知识,理解把两条折线画成不同形式的线的原因以及图例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与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复式统计图上比较这些内容,不需要计算,只要观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距离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离最远,降水量相差最大。显然,在复式统计图上进行比较比在两幅单式图上比较方便得多。这是复式统计图的优点,也是例题的教学重点。教材让学生在活动和思考中获得这些体验,明白人们为什么制作复式统计图的道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第三个问题是开放的,继续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描述现象,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重视发展统计观念。

练习十三配合例题,看重进行三个方面的练习。

(1)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第1题和第6题都是画图练习,要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在图上描点、连线。在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时,已经进行过这样的练习。制作复式统计图要注意两点:一是两组数据要一组一组地在图上画出来。如第1题,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气温的点,并连成折线,再画出表示最低气温的折线。如果两组数据同时画,容易发生错误。二是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要严格遵照图例的规定画,不能弄错,更不允许别出心裁。如果第1题把表示最高气温的折线画成虚线,最低气温的折线画成实线,对照图例,就闹出一天里的最高气温低于最低气温的笑话。如果随心所欲,把一条折线

画成红色,另一条折线描成蓝色,那么别人对照图例,就无法分辨两条折线各表示的数据。

(2)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判断。统计活动不能停留在数据的获得和呈现上,其价值更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上。关于这一点,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相当重视。本单元一如既往,第2、3题都是看图回答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在统计图里收集信息,比较数据,分析状态,作出判断。这两道题紧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一是比较同一时间的两个数据的大小,如19xx年我国固定电话的用户比移动电话的用户多,20xx年移动电话的用户比固定电话的用户多;二是从两条折线的形态分析两个事件在发展态势上的差异。如表示移动电话用户的折线明显比固定电话用户的折线陡,反映出19xx年到20xx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比固定电话快。明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话机和计算机情况统计图里,表示电话机数量的折线从20xx年起保持水平状态,反映出从这一年起各个家庭里都有电话机;表示计算机数量的折线从20xx年起逐渐变陡,反映从这一年起拥有计算机的家庭快速增多。

(3)联系课外活动应用统计知识,培养统计观念。

小学生的统计观念是初步的,表现为对统计活动有兴趣,能应用习得的统计知识开展统计活动,能通过收集、分析数据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简单现象。第4、5题为此而设计。第4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长变化情况。不仅让学生看图回答问

题,还鼓励学生做一做这样的实验。综合数学和自然两门学科里的知识与活动,感受数学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语言。第5题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记录的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其中有每架飞机的飞行高度从逐渐上升到保持平稳,再到逐渐下降的过程信息,可以对这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各个时刻的飞行高度进行比较,从而对它们的飞行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又一次感受统计能描述客观世界里的一些现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目标: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教学难点】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 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三、作业设计《新同步》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相关推荐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 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 (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篇2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4~105例1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六”中第1、2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对事物做出初步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表示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1.谈话导入。 师: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人口统计是一种从"量"的方面去研 口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1998-2021年全国总人口数的统计情况。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找到哪些信息呢? 【学情预设】提供了年份和对应年份的总人口数。 师:还可以怎样展示数据,使数据更加直观呢?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想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 2. 出示表图,读取信息。 师:现在感觉如何? 【学情预设】用统计图表示比刚才要清晰明了很多。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呢? 【学情预设】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能根据直条的高低很容易比较出数据的大小。 师:其实呀,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一种新的统计图表示,想看一看是什么样的吗? 3.变换图形,揭示课题。 课件呈现:第一步,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标出每个数据;第二步,隐去条形统计图中的直条,保留横轴和纵轴及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所对应的点。 师:这些点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如果我把这些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用线段连接起来,你们想想它最后会是什么样的? 课件呈现折线统计图: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加清楚、直观,激活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强化统计意识;另一方面由条形统计图过渡到折线统计图,有助于学生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便于利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学习折线统计图。 二、比较分析,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1.观察比较,了解结构。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优质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3~9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绘制,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 投影仪等。 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1:那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2: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查,然后分析一下数据。 师:怎样统计呢? 生1: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我们就调查上海的吧。

生2: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 生3:我觉得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师:下面是一个调查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出示教材106页例2) 2001~2010年 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 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观察上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师: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体会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苏教版(最新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 例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图1。 (1)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说说: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提问: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mm是统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3)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青岛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2、出示例图2。 (1)观察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生自由发言) (2)小结:这幅统计图表示了昆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变化情况。 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通过对刚才2幅统计图的观察,我们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4、比较:你能快速地比较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不能,如果能则通过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 5、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很快比较出来吗?(生:合在一起,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2)揭题—-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成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6、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 (1)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能或不能)你觉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吗?(有)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相机出示: ①标题; ②实线和虚线; ③统计图右上角的“青岛和昆明区别图例"。 (3)班内交流,分别出示教材上的三个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解疑合探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三)、质疑再探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四)、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线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水平——不变下降——减少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调查的目的。 2.掌握用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的方法。 3.学会制作和分析简单的统计图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和统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统计的基本概念。 2.统计调查的方法。 3.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教材、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教材、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统计的基本概念(15分钟) 通过介绍调查学生平时早餐习惯的例子,引出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 教学重点 •统计的定义和意义。 •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1.引入统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统计?统计的作用是什么? 3.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例如,调查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然后用表格整理数据。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据整理的方式和方法。 2. 统计调查的方法(20分钟) 通过调查学生班级里每个人的身高,引出统计调查的方法,并教学生使用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 教学重点 •统计调查的方法。 •调查问卷的制作和使用。 教学步骤 1.通过调查身高的例子,引出统计调查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制作和使用。 3.教师以制作“我喜欢的运动”调查问卷为例,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调查问卷。 4.学生分组,每组自行选择一个话题,制作调查问卷,并在班级内进行调查。 第二课时 3.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15分钟) 通过展示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引出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 教学重点 •统计图表的种类。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面“例一”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分析等活动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的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四、快乐元素渗透点: 通过“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对它有哪些了解呢?这是我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的作品。老师对机器人也很感兴趣,于是收集了2006—

2012年我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预设: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2、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为了更好的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制成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 二、对比分析,探究新知 (一)复习条形统计图 1、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又能发现哪些信息?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也就是说条形统计图是通过条形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板书:“条形的高低——数量多少) (二)探究折线统计图画法 1、以我们的桌子面为水平面,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从2016—2022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象一下会是什么呢?(弯曲的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学104—105面的内容。(板书:折线统计图) 2、如果让你们绘制折线统计图,你准备怎么画呢?自己动手在学习卡片上试一试。(学生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学生资源。) 3、汇报交流,对比分析 (1)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表数据和没标数据的,讨论得出:标数据更清楚;对比把0点连上和不连的,讨论得出:只能连接所有的数据。 (2)提问:你们觉得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是怎样的?(板书:1、描点;2、写数据;3、连线。) (3)课件动态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重点讲解“找点”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笔记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6~107例2,完成教科书P109“练习二十六”中第4、5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结合实例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发展学生的统 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再来认识另一种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例2部分信息。 师:你发现了吗?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 【学情预设】复式统计表。 师:如果我们要清楚地表示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应该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学情预设】折线统计图。 师:这是1998—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的折线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有关我国出生 人口的哪些信息?

◎教学笔记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互相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国出生人口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2016年后 下降幅度较大。 师:这是1998—2021年全国死亡人口数的折线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有关我国死亡 人口的哪些信息? 课件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互相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看出,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较小。 师:如果我现在想知道,2003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的数,谁多谁少,应该怎 么办呢? 【学情预设】要从这两幅图中分别找出2003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的数,再进 行比较。 师:如果我现在想知道,2003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的数,谁多谁少,应该怎 么办呢? 这样的话,既要看上边的折线图,又要看下边的折线图,很显然,不太方便。在两张折 线统计图中,不能直观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变化。既然这两幅折线统计图都是相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课时)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难点: 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淘气就是个机器人迷,他搜集了从2006年到2012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参赛队伍/支426394468454489499519 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年到()年的队伍增加最快。 你是怎么得到答案的?能不能更直观地看出队伍支数的变化情况呢? (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折线统计图。 淘气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1)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这幅图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这幅图的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2007年参赛队伍最少,只有394支;2012年参赛队伍最多,达到了519支…… (2)思考:条形图有什么特点?要想直观反映2006~2012年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更合适?请你们试着画一画。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探究。淘气还画出了下面的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①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明确: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②每年的参赛队伍在这幅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谁来指着说一说。 能。(学生指出) ③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的? 点。(板书) ④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 明确:通过线的陡度来看,2007~2008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 (板书:平—不变;陡—变化快) ⑤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上升的趋势的?给这个统计图取一个名字。 明确:折线,折线统计图。 ⑥通过上面的问题,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一等奖 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2.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或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播放视频短片 师:冬奥会上的机器人惊艳了世人,展现了我们祖国强大的科技力量,我们国人为之自豪!为促进智能科技的发展,每年我国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今天我们要借助机器人大赛的有关数据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根据统计表,制作成了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师:老师还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仔细看。 课件演示:条形统计图变成折线统计图。 师:知道它的名称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以“冬奥会”上的机器人和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概况为视频内容引入新课,在课堂伊始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运用课件动态演示,由旧知条形统计图的“条形”变成“点”,

再用线段把各点连接起来,形象生动地演示了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二、比较异同,构建新知 1.比较异同 师:回到这两张统计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比较,说说两张统计图的构成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预设学生回答: (1)相同:标题,横轴,纵轴,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等。(可具体展开:横轴都表示什么,纵轴都表示什么?) (2)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并把点连成了线。 2.构建新知 师: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研究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 交流学习任务一: (1)折线统计图中的点为什么会有位置的高低不同? (2)()年到()年参赛队伍增加的数量最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3)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请举例说明。 预设: (1)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追问):从折线统计图上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队伍最少吗? 板书:点数量多少 (2)(2007)年到(2008 )年参赛队伍增加的数量最多,因为它们之间的线段是上升的线段中最长的。 (3)有的线段上升,表示增加了。有的线段下降,表示减少了。 同样上升的线段,有的长,表示增加的数量多,短的表示增加的数量少。 师(小结):2007-2008年这条线段,就像一座山一样,又斜又陡,线段最长,说明数量的变化很大;而有的线段短而平缓,说明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Lt D

课题:折线统计图 主备:辅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与比照,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 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 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例,能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 据信息及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 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2、能够根据提 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式折线 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开展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初步绘制单 式折线统计图。 突破方法自学探究,合作讨论。 教学难点 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变化规律 ,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 步的判断和预测。 突破方法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 准备 PPT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104-105页例1 教学流程导案学案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数据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湖北地区 最高气温的数据。〔根据学生的答复, 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问题一: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 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3、谈话: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 些什么?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 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 些数据? 答复:统计表的优点: 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发现:人 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气温的变化情况

自主学习1、出示湖北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的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这个统计 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 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 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 情况的。〔课件播放〕 2、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这几天气温 变化很大的? 3、提问:表示4月7日最高气温的 点在哪里?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 少摄氏度?4月8日呢? 4、数据分析:谈话:你能答复下面 的问题吗?1〕每几天记录一次最高 气温?〔2〕哪天最高气温最高?哪 天最高气温最低?〔3〕最高气温上 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 最快呢? 5、小结:人们在表示气温变化情况 时,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有什么特点?6、介绍生活中的 折线图。 自学提示 思考:从折线统计图中你了解 了哪些信息。小组合作,互相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 局部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 据信息的? 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 说。 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看 的,怎么想的? 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内 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 息。 探究新知谈话: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想 不想绘制一个折线统计图呢?〔1〕 制作统计图。〔2〕数据分析。从这 幅图中知道了什么?从图上看,陈东 的身高有变化吗?为什么身高长的 速度越来越慢? 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制作折 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思考作答。 稳固提升1、完成105页做一做。 2、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位同学从0至10 岁的身高与体重的有关数据,你能根 据这些数据制作这位同学的身高或 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吗? 完成作图,并提出问题解答。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识?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教案 人教版

晨鸟教育 Earlybird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书把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例1是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以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先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述历届参赛队伍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引出折线统计图。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统计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感受这两种统计图的联系,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更广的角度把握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教科书P106例2以上海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具有时代性,也有助于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对分析社会问题的作用。教科书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呈现了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便于分析多组数据,从而产生探索问题的需要。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此外,教科书还特别注重根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应该不难。教学过程中,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 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1.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在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 析9篇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1 1、教师以新的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兴趣和愿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原始信息”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去进行“选择”、“加工”信息,直至“发布”信息,训练学生求异思考,发散思维。 2、学生依据亲身经历的统计题材入手,找到了知识的“源”,是“有感而说”,其思路也就“源源不断”,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的思想。学习活动尽量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注重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与探索,教师引领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问题解决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4、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交流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5、评价方式多样灵活,教学中能够正确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建议:1、如果在学生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后,总结出统计表和统计图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和统计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本节课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一下,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及其用途,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及兴趣。 第七单元统计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