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自测120道选择题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自测120道选择题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自测

120道选择题

2.选项C中的动词应改为“居安思危”,即安身、养生、谨慎。

3.选项D中的表被动应改为“被害”,即遭受暴害。

4.选项B中的一倍应改为“十倍”,与“事倍功半”的意思相同。

5.选项B中的“原来”应改为“本来”。

6.选项A中的名词应改为“边境、边地”。

7.选项B中的名词应改为“兵器”。

8.选项A中的动词应改为“忌妒”。

兼爱为本,这是《中山狼传》所主张的。这个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亲疏。行军用兵需要深谋远虑,这是《过秦论》所提出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这种方法和技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只有那些有才智的人才能够做到。《师说》认为,年龄相仿的人应该有着相似的道德修养。师道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被传承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好的风尚。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人说:“从郦山下,___间行。”这是描述一个小路的名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该是“当用之”,而不是“当用”。在《论语·为政下》中,“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如果只是空想

而不去研究,那么就会陷入疑惑和错误的境地。在《孙子·谋攻》中,“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说,如果你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可以避免危险。在《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是表达一种推测,大概是有神灵保护吧。在《六国论》中,“且燕赵处___灭殆尽之际”是说,燕赵在秦国灭亡的时候也有

可能会灭亡。

与例句的解释相同的是A,即“从”表示“跟随”。在《师说》中,___跟随___。在《史记·项羽本纪》中,___跟随百余骑来

见___。在《史记·项羽本纪》中,___跟随___坐。在《项脊轩志》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表示跟随我来问古事,或者在旁边读书。在“言听计从”中,“从”表示“听从,采纳”。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该是“计较”,而不是“小让”。

在《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表示辞退不去执行任务。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大礼不辞计较”表示不计

较小的礼节问题。在《报任安书》中,“欲以广主上之意,___

之辞”表示用优美的辞藻来表达君主的意思。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示告别离开。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应该是“躲避”,而不是“掩护”。

在《陈情表》中,“___即起,___除”表示清扫庭院。在《陈情表》中,“___,除臣洗马”表示授予官职。在《五人墓碑记》中,“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表示修治、修整。在某些情况下,“除”也可以表示“躲避”。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应该是“骑,驾着”,而不是“宰割”。在《诗经·氓》中,“乘彼垝垣”表示升上垝垣。在《黄鹤楼》中,“昔人已乘___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示驾着___离去。在《过秦论》中,“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表示骑马、驾车。在《战国策·赵策》中,“于是为___”表示量词,辆车的

数量。

B.归来宅中庐,食藜羹而肉鱼。《清明上河图》(回家)C.归去来兮,田园将___不归?《离骚》(回归)

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

入于秦者,凡百家之口号,所归一也。《资治通鉴》(归属)

B.吾妻归宁。《项脊轩志》(描述古代女子出嫁)

C.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回到家园,归隐)

D.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不知道该回去跟谁)

30.【国】下列各选项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___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季氏将伐颛臾》(指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___,感

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指家园)

C.荆州北据___,利尽南海,___,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指国家)

D.国泰民安(指国家状况)

31.【过】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错误)

B.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过分)

C.《过故人庄》(经过)

D.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到来访)

32.【何】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什么)

B.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怎么)

C.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为什么)

D.___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

33.【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B.___,___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D.___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34.【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

B.不稼不穑,___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___《过秦论》(指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___《归去来兮辞》(为什么)

35.【患】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患得患失(担心,忧虑)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祸害)

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问题)

D.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生病)

36.【或】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___《六国论》(有人)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或许)

C.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有时)

D.或___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时)

37.【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___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生病)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强烈)

4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组:

A.臣具表以闻,辞不就职《陈情表》(担任职务、就任)

B.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与尹师鲁第二书》(于是、因此)

C.予亦就睡《后赤壁赋》(接近、快要)

D.而世务卒卒,___就《荔枝赋并序》(实现、达成)

46.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举起、升起)

B.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全家、所有人)

C.___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

门宴》(全部、尽)

D.___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谭嗣同》(行动、举动)

47.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抢呼欲绝《促织》(死亡、绝命)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___《劝》(横渡、穿越)

C.引绳而绝之《张中丞传后叙》(断、使之断开)

D.心目耳力俱穷,绝无响踪(《促织》)(中断、消失)

48.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___间《蜀相》(能够、有能力)

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不愿意、不能忍受)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有能力)

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承受、经受)

49.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成语:克敌制胜、攻无不克(战胜、打败)

B.善始者实繁,克终者___《谏太宗十思疏》(能够、有能力)

C.成语:克己奉公、克己复礼(能够、自我控制)

D.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能够、成功)

50.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中绘殿阁,___《促织》(像、类似)

B.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小石城山记》(种类、类别)

C.闭关读书,不杂非类《陆文学自传》(种类、类别)

D.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类比、推断)

51.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

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怜、值得同情)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___。《卖炭翁》(值得

怜悯、可怜)

D.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同情、怜悯)

52.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更加、愈发)

B.___,___《滕王阁序》(长、远)

C.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更加、愈发)

太傅的计划耗费了很长时间,如《史记》所述。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因为“仅”没有出现在《项

羽本纪》中。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距关,___诸侯”应该被通译为“不接纳诸侯”。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因为“内政”应该被翻译为“国内事务”。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因为“单数,零数”应该被翻译为“奇数,偶数”。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B,因为“变动”应该被翻译为“灭亡”。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走投无路”应该被翻译为“无路可走”。

在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B,因为“过去的”应该被翻译为“去年的”。

念着去,___,夜幕笼罩着辽阔的___。这是《雨玲霖》中的描述。

劝人行善是一种美德,果断行动,人人皆应如此。《赤壁之战》中,___受权力的召唤,肃然前往,最终被劝回。

劝学”是一种鼓励和激励,鼓舞人心,激发斗志。我们应该时刻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劝百讽一”是一种提倡和鼓励,表达出对多数人的支持和鼓励。

___的《夜雨寄北》中,诗人希望和朋友一起剪烛共话,回忆巴山夜雨,温馨而感人。

却”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退缩、回头、转折等。___的《一剪梅》中,诗人形容眉头舒展,心头却又感慨万千。

如”可以表示到达某个地方或者做某件事情。《鸿门宴》中,___起身去厕所,如此简单而自然。

若”可以表示比较、假设等。在___的《将进酒》中,他用“若非”来表示假设,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善”可以表示好的、好的行为、友善等。《劝学》中提到,积善成德,可以获得神明的认可。

少”可以表示数量少、年少、缺少等。《孟子》中的名言,“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表达了人们对于少数人的关注和重视。

涉”可以表示经历、徒步涉水等。在《吕氏春秋》中,有“循表而夜涉”的描述,形容人们在夜晚徒步穿过水域。

胜”可以表示完全、优美、禁不起等。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写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了美好的景色和壮丽的气势。

70.正确无误。

71.C。"使"的正确解释是派遣,而不是假使、如果。

72.A。"是"的正确解释是代词,指誓言,而不是对、正确。

73.A。"适"的正确解释是到……去,而不是刚才。

74.B。"书"的正确解释是信,而不是书法。

75.正确无误。

76.A。"属"的正确解释是说情,走后门,而不是写文章。

D.他徒步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西游记》(只是步行,没有学生或助手的含义)

改写:

77.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我并不难过于离别,因为这是心灵修养的必然过程。(《离骚》)(屡次)

B。世间有些人不想死却死了,有些人不想分别却分别了,这些人的数量无法计算。(《与妻书》)(数目)

C。你的姓氏是___,你的妻子的姓氏是___,让你们的家

族从头开始排列。(《高祖还乡》)(列举)

D。经历了重重困难,数不清的奇迹出现了。(《子刘子

自传》)(数字)

78.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这就是我敢于顺从自己内心,甚至不顾你的原因!(《与妻书》)(依循)

B。领导数百人的疲惫士兵,攻打秦国。(《过秦论》)(率领)

C。邠人偷窃并嗜恶行为,通常会加入军队并利用货物逃

避惩罚,这样他们就可以肆无忌惮,因为官员无法调查。(《段太尉逸事状》)(大致都)

D。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备也充足了,我们应该奖励三军,北上征服中原。(《出师表》)(奖励)

79.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彤管有炜,欣赏着美丽的女子。(《静女》)(悦)

B。士人沉迷于某种事物,这种事物也可以使人感到愉悦。(《氓》)(脱)

C。低头弹奏琵琶,表演出心中无尽的情感。(《琵琶行》)(表演)

D。___劝说___:“……我们必须抓紧时机,不能错过!”(《鸿门宴》)(劝说、说服)

80.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大弦嘈嘈地响着,___清脆地响着,就像私下的交谈。(《琵琶行》)(私下的)

B。如果追求个人私欲,就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陈

情表》)(自私的)

C。有时候我担心会失足,因为我还没有完成我的历史书,所以我向官员们私下求情,请求他们保密。(《段太尉逸事状》)(私下的)

D。现在你教我如何选拔优秀的进士,难道不是因为你个

人的私心吗?(《报任安书》)(个人的)

81.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十三岁的女孩能织出白色的生丝《孔雀东南飞》(白

色的生丝)

B。中间有一尺长的___写着《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素帛)

C。素来善良的留___《鸿门宴》(平素、素来)

D。当时他一直身体不适,《子刘子自传》(一向)

83.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出门登车去,眼泪不停地流淌着,《孔雀东南飞(并序)》(眼泪)

B。整天都写不出诗来,泪水像雨一样流淌着,《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流泪)

C。孩子流着泪离开了,《促织》(眼泪)

D。他时常黯然神伤,不知道自己的眼泪流了多少,《寄欧阳舍人书》(眼泪)

84.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我无法忍受被驱使,只能毫无办法地被遗弃,《孔雀东南飞(并序)》(徒然,白白地)

B。___、___等人都是___的学生,他们理解___的意图,《过秦论》(徒弟,学生)

C。___是个平民,也是一个流浪者,《过秦论》(指服劳役的犯人)

D.天下哄哄数岁者,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项羽本纪》。

85.【亡】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秦失去了亡矢遗镞之费《过秦论》

B.吞并二周使诸侯逃亡《过秦论》

C.现在情况紧急,逃跑是不可避免的,必须说出来《鸿门宴》

D.而且陛下年纪已高,法律规定没有常规可言《苏武传》

86.【王】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___想要称___《鸿门宴》

B.距离关门远,不需要依靠诸侯,___可以全部称王《鸿门宴》

C.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人可以称王《鸿门宴》

D.有阵阵风吹来,大王披挂迎战《黄州快哉亭记》

87.【望】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乘坐在城墙上向远方眺望复归的关门《诗经·氓》

B.在壬戌年的七月十五日《赤壁赋》

C.如果___知道这一点,就不会希望人民比邻国更多了《寡人之于国也》

D.尊贵的人先到达,盼望着门人和弟子填满他的房间《送东阳马生序》

88.【恶】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不喜欢善良的人?谁不因为邪恶而感到惊恐?《寄欧阳舍人书》

B.不具备道德修养的人对于恶的辨别没有迷惑,对于讨论没有偏袒《寄欧阳舍人书》

C.因为羞愧而不好意思赠送武器,所以___自己赠送武器,然后让他的妻子赠送武器和数十头牛羊《苏武传》

D.嫉妒他的能力但无法使用《赤壁之战》

89.【微】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地位卑微,要侍奉东宫《陈情表》

B.巧妙的技艺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马钧传》

C.海上游客谈论着瀛洲,但烟雾微茫,真相难以求证《梦游天姥吟留别》

D.没有任何人,我将何处归?《岳阳楼记》

90.【悉】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A.书写得不够详尽,只是简单地陈述了一些陈旧的观点《报任安书》

B.倾诉了所有的牵挂,现在全部都置于眼前《与元微之书》

C.让所有年满十五岁的男子前往城东,清楚地表示了他们的意图《项羽本纪》

D.古代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详尽地考虑到每一个细节《论积贮疏》

91.【相】意思解释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①儿已___命中注定,幸运地得到了这个女人。《孔雀东

南飞》(命中注定,名词)

②现在可以通知公公,及时辅佐我。《孔雀东南飞》(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行动,相当于后面动词所施及的宾语。本句中的“相”可以理解为“我”)

③如果危险而没有人扶持,翻倒了也没有人来帮忙,那么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又有什么用呢?《季氏将伐颛臾》(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④现在由于与求都不愿意前来,所以必须要辅佐夫子。《季氏将伐颛臾》(辅佐)

⑤枝叶交错,相互覆盖。出自《孔雀东南飞》。

⑥___想要称___,便任命子婴为丞相,珍宝无所不有。出自《鸿门宴》。

⑦巫医乐师等各行各业的人,都不会嫌弃成为相师。出自《师说》。

⑧独自一人孤立无援,形影相吊。出自《陈情表》。

A。①②③④

92.【谢】意思解释有误的是:B。①②③⑤。

①在早晨就要来向___。出自《鸿门宴》。

②于是就离开了,让___代为告辞。出自《鸿门宴》。

③哙拜感谢之后,站起来并饮酒。出自《鸿门宴》。

④早先在初阳年间,___来到贵门。出自《孔雀东南飞》。

⑤感谢后世人,警醒他们不要忘记。出自《孔雀东南飞》。

⑥阿母感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出自《孔雀东南飞》。

93.【信】意思解释有误的是:D。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出自《孔雀东南飞》。

这里的“信”指的是信使或媒人,而非确实或的确。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配套练习,附详细答案 120文言文实词 1、爱: 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答案:?吝惜,舍不得,吝啬;?喜爱,爱护;?喜爱;?喜爱;?爱护;?喜爱。 2、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哪里,哪儿;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例句: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

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⑴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⑷成语“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答案:??使……安定;?疑问副词,怎么;?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哪里,哪儿;?安稳,安定,安全;?安逸,安乐;?使……安定;?疑问代词,哪里,哪儿;?疑问副词,怎么/安稳,安定,安全;⑴安逸,安乐;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⑶疑问副词,怎么,哪里;⑷疑问副词,怎么,哪里/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3、被: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 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⑦音同“披”,披散,散开。 例句: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高考文言实词选择题答案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元本本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当:符合 D.兵其细.也细:小事 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故选B。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不概于圣概:大略 ②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由:沿着 ③特天地之物也特:只是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专项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时政疏 王安石 年月日,具位臣某昧死再拜,上疏尊号皇帝陛下: 臣窃观自古人主,享国日久,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而天下未尝不乱。自秦已下,享国日久者,有晋之武帝、梁之武帝、唐之明皇。此三帝者,皆聪明智略有功之主也。享国日久内外无患因循苟且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趋过目前而不为久远之计自以祸灾可以无及其身,往往身遇祸灾而悔无所及。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已穷困,天下之民固已膏血涂草野,而生者不能自脱于困饿劫束之患矣。夫为人子孙,使其宗庙毁辱;为人父毋,使其比屋死亡,此岂仁孝之主所宜忍者乎?然而晋、梁、唐之三帝,以晏然致此者,自以为其祸灾可以不至于此,而不自知忽然已至也。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贤才不用,法度不修,偷假岁月,则幸或可以无他。旷日持久,则未尝不终于大乱。 伏惟皇帝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然享国日久矣,此诚恻怛忧天下,而以晋、梁、唐三帝为戒之时。以臣所见,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穷于下,风俗日以薄,财力日以困穷。而陛下高居深拱,未尝有询考讲求之意。此臣所以窃为陛下计,而不能无慨然者也。 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晋、梁、唐三帝者,不知虑此,故灾稔祸变生于一时,则虽欲复询考讲求以自救,而已无所及矣!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过今日,则臣恐亦有无所及之悔矣。然则,以至诚询考而众建贤才,以至诚讲求而大明法度,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臣既蒙陛下采擢,使备从官,朝廷治乱安危,臣实预其荣辱。此臣所以不敢避进越之罪,而忘尽规之义。伏惟陛下深思臣言,以自警戒,则天下幸甚! (选自《王安石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其比屋死亡比:挨着 B. 以古准今准:衡量 C. 臣既蒙陛下采擢擢:提拔 D. 臣实预其荣辱预:预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虽无暴政虐刑加于百姓故燕王欲结于君 B. 以臣所见焉用亡郑以陪邻 C. 而不可以旷日持久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 陛下今日其可以不汲汲乎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疏是臣下向皇帝有所陈述的一种文书,王安石在此疏中陈述变法革新的主张,论述变法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B. 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因循苟且”的保守主义的危害,进而指出“大明法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综合练习题 一、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 别儿怯不花字大用。蚤孤 ..,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藩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既至,宣布 国家恩信,峒民感悦。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率其十四部来受约束。至顺元年,丁内艰还京。起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江浙岁漕米由海道达京师,别儿怯不花董其事。寻除礼部尚书,特命领宿卫。凡宿卫士有从掌领官荐用者,往往所举多其亲昵。至别儿怯不花独推择岁久者举.之,众 论翕服 ..。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1.蚤孤 ..,八岁,以.兴圣太后命,侍明宗于.藩邸。寻.入国子学为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早年丧父 ..兴圣太后的命令,在.王府侍奉明宗。不久 ......,八岁那年,因为 进入国子学成为诸生。 2.八番宣抚司长乃.其世职,英宗遂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八番宣抚司长是.他家世代担任的官职,因此英宗就任命 ..他担任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 3.有累.岁不服者,皆喜曰:“吾故.贤帅子孙也,其.敢违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多.年.不愿臣服的,都高兴地说:“这是我们从前 ..的贤帅的子孙,我们怎.敢违抗他的命令。”

高考文言文文言实词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文言实词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却匈奴七百余里②王无罪岁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小学而大遗⑥履至尊而制六合⑦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⑨泣孤舟之嫠妇⑩木直中绳,輮以为轮A.①⑨⑩/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⑨⑩/②④⑥⑧/③⑤⑦C.①④⑨⑩/②⑤⑧/③⑥⑦ D.①④⑨⑩/②⑥⑧/③⑤⑦2.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A.攻:攻打 B.然:这样,一样 C.宜:应该 D.爱:吝啬 3.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A.蚩蚩:忠厚貌 B.贸:换 C.言:说 D.悼:悲悼、悲伤 4.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A.徒:徒弟 B.其:难道 C.下:在六国之后 D.故事:旧事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②亦去之离开③进兵北略地夺取④秦之遇将军遇见⑤人不敢与忤视逆⑥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 ⑦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⑧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现⑨亡去不义死亡 ⑩沛公则置车骑丢弃列作其次次序向之所欣从前 A.①②④ B.②③⑦ C.⑧ D.⑤⑥⑩ 7.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8.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下列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 B.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大王来何操剑长,操其室 D.沛公安在君安与项伯有故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②箕踞以骂曰③越国以鄙远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⑤与郑人盟⑥则秦未可亲也⑦函封之⑧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高考语文实词总复习100题(附答案)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助长,帮助) 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推究……本源)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刺客列传》)(迎,迎击,抵抗) 22、孔子贫且贱。(《孔子世家》)(地位低下)【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发扬,发展)(功业) 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进学解》)(都)(具有,占有)【率倜傥非常之人率:全,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自测120道选择题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自测 120道选择题 2.选项C中的动词应改为“居安思危”,即安身、养生、谨慎。 3.选项D中的表被动应改为“被害”,即遭受暴害。 4.选项B中的一倍应改为“十倍”,与“事倍功半”的意思相同。 5.选项B中的“原来”应改为“本来”。 6.选项A中的名词应改为“边境、边地”。 7.选项B中的名词应改为“兵器”。 8.选项A中的动词应改为“忌妒”。 兼爱为本,这是《中山狼传》所主张的。这个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亲疏。行军用兵需要深谋远虑,这是《过秦论》所提出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这种方法和技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只有那些有才智的人才能够做到。《师说》认为,年龄相仿的人应该有着相似的道德修养。师道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被传承下去了,这是一个不好的风尚。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人说:“从郦山下,___间行。”这是描述一个小路的名词。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该是“当用之”,而不是“当用”。在《论语·为政下》中,“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如果只是空想 而不去研究,那么就会陷入疑惑和错误的境地。在《孙子·谋攻》中,“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是说,如果你了解自己和敌人的情况,就可以避免危险。在《项脊轩志》中,“殆有神护者”是表达一种推测,大概是有神灵保护吧。在《六国论》中,“且燕赵处___灭殆尽之际”是说,燕赵在秦国灭亡的时候也有 可能会灭亡。 与例句的解释相同的是A,即“从”表示“跟随”。在《师说》中,___跟随___。在《史记·项羽本纪》中,___跟随百余骑来 见___。在《史记·项羽本纪》中,___跟随___坐。在《项脊轩志》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表示跟随我来问古事,或者在旁边读书。在“言听计从”中,“从”表示“听从,采纳”。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应该是“计较”,而不是“小让”。 在《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表示辞退不去执行任务。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大礼不辞计较”表示不计 较小的礼节问题。在《报任安书》中,“欲以广主上之意,___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分层练习)(解析版)

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 (一)热身练 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 全祖望 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索金。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奇。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所著诗古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之,不可得矣。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顾其书已成四十二卷,而定、哀二公未毕,临没尚以为恨,今俱佚。 (选自全祖望《鲇琦亭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师大掠鄞之东鄙.鄙:边境 B.诸品皆不能抗.抗:违抗

高三文言文课内知识选择题专练

高三文言文课内知识选择题专练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词义30道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B 身体,形体 A.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反叛)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骸骨) C.悟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 D.蜀山兀,阿房出(建成) 2.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D通“背”,背弃、背叛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喜爱、热爱) B.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C.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加倍) 3.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 担忧,忧虑 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疾病)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C.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4.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C 授予官职

A.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招致、招来)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C.寻蒙国恩,除臣洗(除掉、免去) D.暴秦之欲无厌(满足) 5.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5.B 大概,表示揣测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B.殆有神护者(懈怠) C.秋月春风等闲度(过)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6.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6.C 突然。 A.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辜负) B.则刘病日笃(病重)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残暴) D.今已亭亭如盖矣(伞) 7.下列选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7.B 女子出嫁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 B.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C.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得、收获)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20个文言实词 词义例释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120个文言实词词义例释与练习题 1、爱 【词义推导】 “爱”在古代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词义例释】 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亲爱,疼爱 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心爱的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爱护 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爱戴 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怜惜,爱惜 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舍不得,吝啬 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喜爱,爱好 【成语助记】 爱不释手:爱:喜爱。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爱护。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爱才若渴:爱:爱慕。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像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迁移练习】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练习答案】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 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 不见。 2、安 【词义推导】 “安”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 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 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词义例释】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安定 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稳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安适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奉养 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抚慰,安抚 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安心 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怎么 ⑧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哪里,什么地方 【成语助记】 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 困恶劣的环境。 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100题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选择题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100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除臣洗马(授职)B.宠命优渥(深厚) C.门衰祚薄(福分)D.日薄西山(单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A.泥而不滓B.蝉蜕于污秽 C.惠王患之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亦已焉哉子亦有不利焉 B.怨灵修之浩荡兮鸷鸟之不群兮 C.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D.静言思之今我来思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继承)故业,因遗策(政策)②然后践(践行)华为城,因河为池(护城河) ③秦人开关延(迎击)敌④序八州而朝(使……朝拜)同列 ⑤信(可靠)臣精卒陈利兵(军队)而谁何⑥才能不及(如)中人⑦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

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度:丈量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守道不变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7.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 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坠下 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9.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刘夙婴疾病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用法汇编:第三辑(附文言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120个文言实词汇编:第三辑 (第三辑实词: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 产品使用说明: ①每个实词义项和例句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 ②重要的实词(考试频率高)都会配上文言翻译练习,方便广大师生教学或备考; ③本系列以10个实词用法为一辑,总共12辑,欢迎持续关注。 【得】 (1)动词用法 ①得到、获得。 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 ②得意、满足。 如: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译: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满足。 (2)名词用法 收获、心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译: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 【度】 读音:dù (1)名词用法 ①法度、制度。 如: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 ②限度、尺度。 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③胸襟、气度。 如:(刘邦)常有大度。(《汉书·高祖本纪》)

译:刘邦胸襟开阔。 (2)动词用法:度过、越过。 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3)量词用法:次 如: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读音:duó 动词用法 ①★★估计,推测。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译: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②★考虑、衡量。 如:请王度之。(《齐桓晋文之事》) 译:请大王您考虑这件事。 【文言翻译训练】 1.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ト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选自《元史·王构传》) (题源:2020年东莞东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 2.把下面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入见帝言:“元昊不可击,独以兵守要害,捍侵掠,久当自服。倘内修百度,躬节俭,如祖宗故事,则疆事不足忧。”复给事中,卒。 (题源:2021年广东梅州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 【非】 (1)动词用法 ①责怪、反对。 如: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译:世上所有的人都反对他,他也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 ②表否定含义,没有、不、无等。

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实词100练附答案解析

2022 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 实词 100 练附答案分析 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荆轲刺秦王》 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3.樊将军以贫寒 ..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 4.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 . 5.轲自知事不就.: 6.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8.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1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 《过秦论》 11.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 12.收天下之兵.: 13.因利乘便: . 14.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5.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16.追亡 .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18.于是从散约败: . 19.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0.蒙故业,因.遗策: 2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鸿门宴》 22.沛公安在: . 23.今者出,未辞.也,为之何如:24.沛公军霸上: . 25.樊哙从良坐: .

26.籍吏民,封府库: . 2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28.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0.沛公沉默,曰:“固.不如也。且为之何如?”:31.杀人如不可以举.,刑人如恐不胜: 32.距关,毋内.诸侯: 33.沛公起如.厕: 34.若属皆且为所虏: . 35.范增数目项王: . 36.素善留侯张良: . 37.旦日不可以不蚤自来谢.项王: 38.沛公欲王.关中: 39.大行不管细谨: . 40.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41.张良出,要.项伯: 42.不如因善遇.之: 《廉颇蔺相如传记》 4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4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 45.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46.相如顾召赵御史册曰: . 47.蔺相如固.止之: 48.还,可是.三十天: 4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50.唯大王与群臣孰商议之: . 51.三十天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52.赵王悉召群臣议: . 5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5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5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苏武传》 56.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57.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意判断选择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词意判断选择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A.“其后”文中是“这以后”的意思,句中“其”是代词,代指吴汉一次又一次地被召见。 B.“勤勤不离公门”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两句中的“勤”字含义相同。 C.“渐亲之”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两句中的“亲”字含义不同。 D.“上既破邯郸”与“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既”字含义不同。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邓禹宿”与“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采草药》)两句中的“宿”字含义不同。 B.“夜语曰”与“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两句中的“语”字含义不同。 C.“突骑”意思是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颜师古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D.“吾欲北发幽州突骑”与“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雨霖铃》)两句中的“发”字含义不同。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谁可使者?”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抗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不同。 B.“禹数与语”与“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 C.“诸将鲜能及者”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同。 D.“牧”是官名。古代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与《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牧”含义相同。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人”,文中的意思是有眼光、能体察人的品性或才能。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中的“知人”含义相同。 B.“汉躬被甲持戟( jǐ)”与“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C.“遂鼓而进”与“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D.“皆平之”与“今操芟夷( shān )大难,略已平矣。”(《赤壁之战》)两句中的“平”字含义不同。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营于水南水北”与“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出师表》)两句中的“营”字含义不同。 B.“引兵往合水南营”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两句中的“合”字含义不同。 C.“奇兵”,文中指特殊的战士,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军队。与《三国演义》第一回“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中的“奇兵”含义相同。 D.“缘马尾得出”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两句中的“缘”字含义相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于事上”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B.“自初从征伐”与“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C.“侧足”指形容因敬重或畏惧而不敢正立。从前面的“笃于事上”可以看出吴汉忠诚皇上,因皇上未能安寝而不敢正立。 D.“侧足屏息”与“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大铁椎传》)两句中的“屏息”含义相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后”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翻译为“这样以后”,与《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中的“然后”含义相同。 B.“上安然后退舍”与“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两句中的“退舍”含义相同。 C.“兵有不利”与“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两句中的“兵”字含义不同。 D.“军营不完”与“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两句中的“完”字含义不同。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 111、致 【词义推导】 “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送达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 ——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 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 (2)名词,意态,情趣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芙蕖》) ——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3)形容词,精细 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成语助记】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也指暴露的彻底。 其他如: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迁移练习】 齐王欲致()天下之士,致()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一也,甚欢。 【练习答案】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高考链接】 (2018·江苏卷)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致:表达 (2016·全国卷Ⅱ)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致:招致,招来 (2016·山东卷)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致:招致,招来 112、质 【词义推导】 “质”的基本意义有两个:一是“抵押”;一是“本质,本体”。事物的“本质”是“朴实”“正直”的。由“正,正直”义引申出“向别人求正,以定是非”,要“向别人求正”自然是需要“询问,责问”的。 【词义例释】 (l)动词 ①抵押,作抵押品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于是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到齐国去做人质。 ②询问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的跟前,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2)名词 ①抵押品。指作为保证的人或物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一定要以长安君为人质,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质,资质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不是天生资质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注罢了。 ③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高考文言文实词选择题 【完整版】

文言实词100练(红色为易错)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 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 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 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 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9.对下列两组句子加横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对下列两组句子加横线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