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人选词之功。(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

预设:“一字之师”的出典、韩愈贾岛“推敲”的故事、……

目的:既是引出“炼字”学习前人,更是使学生明白所炼之字既是与表现意境、主旨有关,又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动一个字,就动了意境,动了思想感情。(二)学习选词之法。

文中主要涉及修饰语和动词的炼字

1.“修饰不只是‘装饰’”(先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展示,8分钟)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在实际语言运用中选词炼句。 教学难点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说锤炼 1.因为某种原因,老师请假了,学校安排一名新来的老师上课。新老师一走上讲台,大家的目光就会齐刷刷地向了他。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如:投、转、望、瞄、射、刺等,并体会使用不同的动词能使句子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2.去掉“齐刷刷”一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修饰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3.解释“炼字”中的“炼”的含义,体会“锤炼”一词的内涵。 “炼”,火字旁,它形象地告诉我们,炼字炼句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就像铁砂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纯钢一样,我们的语言只有经过反复的锤炼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正如杜甫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今天这节课,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流讨论,思考分析,深度认知选词和炼句。 二、古人好锤炼

1.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古人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坛才有了数不胜数的不朽佳作。诗词中的“炼字”已成为高考诗歌考查的热点,大家快速在脑海中搜索,试着举出一些例子。 2.实例分析。 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过香积寺》 “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鸣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⑵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 这句词词少意丰,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字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三、名家重锤炼 1.古人如此,今人亦然。我国现当代的许多名家也都非常重视对词句的锤炼,比如课本上《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和《绿》的作者朱自清,在选词炼句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 2.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工具箱”中的有关知识,小组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语文系列《语言文字运用》教案 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学目的 (1)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力。 (2)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讨论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字斟句酌为哪般(第一课时) 1 导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学生阅读引子后说一说类似的选词炼句的例子。 古往今来,文学史上注重选词炼句的故事不胜枚举。“苦吟派”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推敲”,王安石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得来不易,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的“满纸荒唐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吟安一个字"而“捻断数茎须”,甚至“知音如不赏”,就要“归卧故山秋”了呢?选词炼句,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2 品评:独具慧眼,含英咀华 顾名思义,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而炼句,就是对句子的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意味。同学们可回味一下那些幼时可诵的佳句名篇,试着咀嚼一番,看现在有没有

什么新发现. 很多同学喜欢“诗仙"李白,总觉得他只要随口一吟,便是上乘之作.其实,这位所谓天才诗人也“常横经藉书,制作不倦",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只是他对文字的“修炼”功夫炉火纯青,故诗风自然而不见斧凿之痕。以其知名度最高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例,男女老少张口就来,太通俗了,它有什么妙处呢?这里单说“疑"字,这字乍看极平淡普通,细品又回味无穷。诗人既说“疑”,就说明他知道“地上霜”只是错觉,明明知道那不是霜却还要生疑,可见是诗人自己心里“下了霜",起了思乡的寒意而觉得孤寂了。“诗圣"杜甫追求选词炼句的执著几乎尽人皆知,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后人评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写得一气呵成,将诗人“喜欲狂"之情推至读者目前,几乎使人忘记了这是首“戒律森严"的律诗。这两句包括了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前后相承,又形成了当句对,之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形成流水对,不可谓不巧妙. 可见,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名篇,往往需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才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才会尝到满口的余香。正如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所言:“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六课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2 Word版含解析

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应用·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人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选词炼句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选词炼句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曾国藩在向皇上汇报“年终总结”时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的例子,从而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说明选词炼句的重要性及其妙处。( 二)回眸经典。(引导学生鉴赏) (1)选词炼句的内涵引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的一段话:“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2)经典文段鉴赏“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找或挑)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

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鉴赏过程,师生互动。突出修饰语的作用. (三)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此内容在前节课已明确)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3)扩展演练:之一: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我……看着老师的眼睛,……说:“……” (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参考示例: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四)总结方法对于“选词”:一要准确,即“唯一的一个词”;二是生动,即“最妙的一个词”。(4)列举炼字佳话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如:(1)臧克家曾将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成“蜡”字。 (2)张逸生曾将郭沫若编写的话剧《屈原》中婵娟痛斥宋玉的台词:“宋玉,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诲,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五、探讨小结: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主备教师:付勇审核教师:闻冲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3、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选词和炼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掌握选词炼句的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你认为颔联使用哪个字最合适?(数、一) 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下列括号内的两种表达表达最恰当的是() 后来,父亲一次回村执行任务,(A、敌人把他包围了。B、他被敌人包围了。)为了解救乡亲,他毅然冲出去,跳进小河…… 二.互动 (一)课堂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生命·生命(节选)

【问题】从上文的对照中你能发现什么?画线的词语都是修饰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2、生命在与“动” (1)、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中的核心地位,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 (2)、动词用得好,常常能取得怎样的效果? (二)知识梳理 1、在写作中,对选词有什么要求?

2、在写作中,对炼句有什么要求? 1、简洁:“多少”和“加减” (1):老渔民长得高大结实,嘴巴下留着一把花白胡子。(杨朔《雪浪花》原稿) 简洁要义一:“言去而意留”、言简意丰 (2):“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 简洁要义二:取决于内容的需要。 2、连贯:“衔接”和“照应” (1)、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例:她披了件男人的服装,坐在体育教师的席位上。但很快就被人识破,并逮捕了她 (2)、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早晚,四季,时代等) 2)、空间顺序(上下,左右,里外,高低,远近等) 3)、事理逻辑(总分,先后,并列,递进,主次,轻重,因果,抽象具体,特殊一般,分类组合等) 例:选出衔接恰当的一项:() 天山连绵几千里,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湖泊、深谷,不论草原、高山,不论森林、溪流, C、不论高山、森林,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深谷、溪流, D、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湖泊、溪流,(3)、并列的语句中,在对几个并列的方面分别进行申说阐述时,句式结构上要求大体整齐匀称。 例:而且有的叫卖者语言之不卫生,腔调之古怪,表情之不那么正派,更令人厌恶。 (4)、表达要合乎事理语境。

语文:《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教案:选词?炼词 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现将教案呈现如下: 选词·炼词 教学目标 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 二、掌握选词的标准、对象和角度。 三、结合高考考点,了解有关的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宋]陶岳《五代史补》 其他一些古人炼字佳话: 贾岛“推敲” 李三瘦(李清照“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意闹”) 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二、研习新课 (一)解读“选词”

《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意思是说选择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我们只要准确地选择好词语,句子也就没有瑕疵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说“选词”。 课文97页中说: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词”。 1.炼词的标准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 韩愈《与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 所以:选词的标准是“准确、生动” 2.炼词的对象 浏览【课堂活动】有关内容: 从词法角度看,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所有的实词和虚词都需要锤炼; 从句法功能看,要锤炼的是句子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语。 3.炼词的角度 我们在遣词造句写文章时要选择生动正确的词语,那么,我们该从哪些角度锤炼词语呢? 例1: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解读:我们——暗示了曾经是多么密切的关系 洋火——暗示了在灯下发生了多么美好的往事 好——写出了曾经的日子是多么得美好 “呢”等语气词——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与炼句教案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安徽省颍上县第一中学高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择动词的基本方法,理解选择动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运用选用动词的方法去搜集和整理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形容词等词语。 3.能运用选词的基本方法去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体会动词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 2.课堂训练,加强对文学作品中经典词语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教学时数:2课时(本课主要学习《生命在于动》部分) 教学准备:课前请学生预习教材,搜集散文、诗歌和小说中使用经典的动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习的古代诗歌当中有许多精妙的动词,大家能否举出几例。(生举例并分析) 预设: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师:同学们现代诗歌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比如说,在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我们学习现代诗歌,你能否举出几例。(生举例并分析) 预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师边评边总结。 动词的作用:(板书:生命在于动) 我们知道诗歌只是四大文学体裁的一种,既然在诗歌当中有如此精妙的动词,那么大家

喜闻乐见散文和小说当中有没有精妙的动词呢?请同学们看多媒体。 二、课内探究:语言的心脏——动词 (一) 赏析小说中的动词(出示课件)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1)开,(2)着花枪,左手(3)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肐察的一枪,先(4)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 C ) A、踢 B、挪 C、掇 D、避 2、( D ) A、搂 B、抱 C、扛 D、挺 3、( D ) A、拉 B、拽 C、打 D、推 4、( D ) A 、砍 B、打 C、刺 D、搠 学生讨论:“掇”是用两手挪开,可以体现石头之重,也能体现林冲搬石头小心翼翼,害怕惊动了差拨等人,从中可以看到施耐庵用词之准确。“挺”两手有力的架起重物,体现林冲拿枪的力度,更体现林冲的愤怒。“拽”是把门由外到里的方位打开,和前面的林冲在庙里避风雪照应,更能体现林冲怒火中烧,不得不发泄的心情。“搠”用力砍死,杀死人。此处既可以体现林冲的愤怒,更能体现林冲的武艺高强。 再出示课件: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鲁迅《故乡》学生分析:横,乱七八糟的样子,体现村庄的萧条,环境的凄凉;拖,从后面把东西拉出来。此处指从后面把水生拉出来,体现水生的胆小,害怕。 师总结。动词用得好,让对象形神兼备(不但绘形,而且传神);有助于创造意境,传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

《选词》教案(一课时)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与炼句) 教学目标: 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 二、掌握选词的一些基本方法,能运用相关知识鉴赏语言作品。 (重点:选择最妙的一个动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杜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知道相关典故吗?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选自《五代史补》) 二、古人炼字佳话 古代有不少诗人因工于炼字而获美称,你能举出一些吗? 提供一些查找线索: 贾岛“推敲” 张三影(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 贺梅子(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春意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三、课堂活动 读《药》中的一个片断,体会作者选词的妙处。(了解语义,替换动词比较分析)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他们在干什么?)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发生了什么事?)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黑——红,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生命被杀害了)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同样触目惊心的问题:刚结 束的生命怎么立刻变成了“货?”)(《药》) ——加点动词写刽子手粗暴的动作,说明他的着眼点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上,表现他的凶残、贪婪。 四、词语锤炼的方法 “选词”从根本上说是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斟酌。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就很难说清楚“炼”的优劣高下。郑谷改齐己“数”为“一”,被尊为“一字师”,而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的“数”,又自有妙处。 虽然,选词仍有方法可寻,那就是从名家的优秀作品中细心琢磨体会。 1、寓繁于简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摸:钱少,倾囊沽酒;手僵,身心饱受摧残)(《孔乙己》) 可与上文对照(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2、寓静于动 A、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出:静山顿显动态,突现了天门山的奇特) B、红杏枝头春意闹 李渔: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方中通(李渔同时代人)反驳李渔: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言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 王国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钱钟书:方中通说“闹”字“形容其杏之红”,还不够确切;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按:宋祁任工部尚书时写此篇,因篇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此句用一极俗之“闹”字却展现杏花满树锦簇花团生机盎然的盛景。前人的评论都未能揭示“闹”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到钱钟书先生用“通感”解释这一现象。“闹”字使读者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生动渲染了杏花怒放、大好春光的景象,传递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它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因而王国维称赞“著一‘闹’字,境界全出”。 3、寓抽象于具体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花枝经雨润湿,包涵水分,红色分外浓艳,故“重”。“红湿”状花色,“重”状花姿,将好雨当春的情景具体化) 4、活用词性 A、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2篇)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语言文字应用》是高中阶段的一门语文选修课,共6课。涉及汉字的注音方法、同音字和同音词,多义词、同义词、熟语、修辞手法等23个知识点。《语不惊人死不休》是第6课――语言的艺术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就是通过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中正确使用。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选词”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炼字”。 二、学习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课标要求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初步掌握选词炼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3.能运用选词炼字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学习内容:了解选词炼字的作用,学习选词炼字方法并以此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三、内容安排 学生对于知识掌握不牢,其根本原因是眼高手低,感性认知过于强烈。基于此,本节课内容设置为实例分析、总结概括、训练提升三部分有机结合。 四、说教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三五五”教学更要求突出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课本每节除了“引子”都安排了三个板块:“课堂活动”、“工具箱”和“小试身手”。据此,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引导法、讨论法(自主合作)、分析法(迁移拓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前人选词之功。(各抒己见,5分钟。)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还了解哪些前人“炼字”的佳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1节《语不惊 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教案 人教版高中选修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天津市宝坻区第九中学张艳 一、学习目标:学习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步骤,掌握答题技巧。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的理解,激发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文学形式的思想感情。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三、教学方法:试题演练、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四、课型模式:分析考试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体味炼字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请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二、理解概念,初识炼字 品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赏环节理解字词特定意义,借以赏析诗歌语言描绘的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三、题型归纳,点拨释疑 1、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对某字进行赏析或简析某字的表达效。 3、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诗的诗眼是什么? 5、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试题变形: 1、请抓住诗歌中的某个字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营造意境的? 2、此诗有的版本作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这两 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3、比较两首诗中的某个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分析。 4、某诗评中(前人论述中)提到,诗歌中的某个字用得 好,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的看法是什么? 四、试题演练,再识炼字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五、掌握步骤,规范答题 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步用联想、描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第三步点情境、表感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六、真题演练,提升能力送邹明府游灵武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案:第六课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含答案

我们之所以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因为有那蕴义丰富的《四书》《五经》,有那众说不朽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更是因为有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精神,有那“含而不露,敛而不扬”的表达艺术。语言的艺术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它就在我们身边。学好这门艺术,我们就要认真研习文本,结合实例,深入研究语言表达的各个知识点,多想,多练。同时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课本上及该书各模块补充的风趣幽默的事例,体会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将理念贯彻到平时的语言学习中。 篇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考点对 接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 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目 的是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语言表 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达到 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 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领悟选词炼句的精妙,培养 自身的阅读、分析、评价能 力。联系写作实际,讨论在 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 炼语句,激发对阅读与写作 的思考与热爱。词语的辨析 与使用,要注意用词的准 确、生动。语言表达得要简 明、连贯 (1)语言 表达简 明、准 确、生动 (2)炼字 第二 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梳理一些常见 的修辞手法(修辞格)。学习目的是对 一些常用的修辞格作更细致的描述, 以及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提高 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 手法的能力 熟练识别并恰当运用常见 的修辞手法,能够把语言表 达得生动、鲜明、得体,符 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 (1)仿用 句式(2) 鉴赏修 辞的艺 术效果 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语言的各 种“色彩意义”。人们在使用语句时 并不只是利用词语、句子本身固有的 意义,还会附带自己的主观态度和表 达风格,这就给语言带来了各种“色 彩”,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 色彩等 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 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 和写作水平。熟练识别并恰 当选用不同语体色彩、感情 色彩和形象色彩的词语,增 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语言表 达的得 体 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讨论语言表达 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了解汉语和汉民 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不但可以从汉语 现象中透视其背后汉民族文化的含 义,也能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体会汉 语的特点 通过语言间转换造成的差 异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 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传承民族文化 探究作 品中蕴 含的民 族心理、 人文精 神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教学设计1: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教学目标】 1.了解选词炼句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词炼句的基本内涵。 2.初步掌握选词炼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3. 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教学设想】 1. 既注重课本材料的理解落实(不能丢弃了课本),又作必要的课外延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度。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泛开展讨论,自然得出结论。 2. 以“选词”为重点;“炼句”因为高考复习阶段有专题学习复习,故只讲清原则。 3. 适当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教学氛围,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选词炼句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引入 1. 幻灯投影以下文字,以营造教学氛围。 “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 2.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字之师”的故事,你了解“一字师”的出典吗?你还了解哪些“炼字”的佳话? (点到即可,意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赏析留待相应课堂环节进行) 参考资料: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早梅》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二、活动 1.“修饰不只是‘装饰’” (1)划出选文中的修饰语,然后齐声有感情地朗读选文;

(2)分析讨论:何为“修饰语”?根据示例分析,概括修饰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课堂活动,掌握课文重点内容) (3)扩展演练(选择用): 之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走”就是“跑”。 这是李清照早年写的一首描写一位少女的可爱姿态的诗歌。找出词中的修饰语,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畅所欲言。注意抓住“罢、慵、纤纤、薄、和羞、把青梅”等修饰语作分析。) 参考答案:少女的心理活动应是: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少女的形象特点应是: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 之二:根据下面主干成分,添加适当的修饰语,扩展、补全句子。 我[ ]看着老师的眼睛,[ ]说:“” (右栏:演练环节。要求学生写在纸上,然后抽学生读出来。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框定答案,教师随机点评。) 参考示例: 我自信地看着老师的眼睛,清晰地说:“这道题,我能做。” 我害怕地看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我……不……不……不知道……”我勇敢地看着老师的眼睛,倔强地歪着头说:“我的解法,没错!” (4)探讨小结: 修饰语在文中的主要作用:反映事物的特征、性质,或事件发生的原因、环境、状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环节在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2.“生命在于‘动’” (1)大家能不看课文下面的参考分析,自己说说这几个动词的好处吗? (留出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感悟能力。 课文的参考分析确也有不到位或欠清晰之处。如“踞”的拟物手法,“浮”与“展”的配合关系,“扯”的侧面烘托作用,“流”与周围润湿环境的呼应,等等。)

高中语文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20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本节学习重点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要遵循的原则是切合语境和达到效果,因此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和句子。 二、课堂活动指导 2.1课本课堂活动 ●语言的“生命” 这个课堂活动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讨论修饰语和动词的表达作用,启发学生认识选择词语和锤炼句子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交流体会。先让学生交流一下阅读两个文段的体会,分析文段的写作风格和选词炼句的精妙。前一个文段中简洁朴素的文字之所以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既不在于华丽的铺陈表达,也不在于密集的感情宣泄,而是在不经意间娓娓道来,流露出真挚深沉的感情。后一个文段中要着力体会动词在整个句子表达中的核心地位。 (2)修饰语和动词的分析。挑出前一个文段中所有的修饰语,区分它们是状语还是定语,说出它们的意义,并参照课文中给出的指导,体会这些修饰语在表达中的作用。试着把后一个文段各个句子中的动词换成其他的动词,比较分析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差异,领会“生命在于‘动’”的含义。 (3)创作短文,实际体验。请学生自己随意写几段话或一篇短文,斟酌其中的修饰语和动词,看看用不用修饰语或使用不同的修饰语,对于文章内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不同的动词会使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相关知识补充 (1)修饰语与中心语。修饰语是对中心语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如“勤奋的学生”、“灵活施教”中,“勤奋”和“灵活”就是修饰语,而“学生”及“施教”这类被修饰的成分就是中心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定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定语,例如“胜利的歌声”整体是名词性的,“胜利”就是定语。如果整个结构是动词性的,那么“修饰语+中心语”就是状中偏正词组,其中的修饰语叫作状语,例如“静静地听”整体是动词性的,“静静”就是状语。书面上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的”字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之间常用“地”字连接。 (2)句子与动词。动词往往是句子谓语部分的核心成分,也往往是表达句子意义的核心成分,动词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优劣。课文中的几个句子都是动词妙用的经典段落,这些动词别致生动,能让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如“微微的云在我们的顶上流着”,一个“流”字,就能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让浮云流动起来,充满灵气。 2.2补充课堂活动 ●“环肥燕瘦” 这个课堂活动通过赏析几个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体会选词炼句,一方面不能过分“堆砌词语”,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删繁就简”。语言表达的详略、繁简各有妙用,关键在于恰到好处。 (1)说长道短,各有短长 《唐宋八大家丛话》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83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生动》教学设计 吉林市第四中学:荆美玉 一、教材 1、课文地位 这节课选自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一节。这一节主要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和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选词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选词生动的方法,并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选词生动的基本内涵,理解选词生动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以修饰语和动词为例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选词生动的三种基本方法。能运用选词生动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的方法,体会选词生动给文学作品带来的生命力。结合课堂训练、高考链接加强对选词生动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解题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帮助学生提高选词的能力,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阅读和创作的激情。 3、重点和难点 全文的重点是辨析词语,把握选词生动的三个基本方法。而难点在于运用选词生动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语言作品并运用到实践写作中。 二、教学班级及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个性化表达能力的提高。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得到了一些提高,语言习惯较好,知识积累也较丰富。教授本课时我重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争取做到师生间平等的对话,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思考与热爱。 三、教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我校近年来实践“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法。

2、合作探究法。 3、讲、练、评结合法 四、学法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因此我确定一下学习方法: 1、练与评结合,利用,加强口语表达,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2、分组质疑、讨论,向合作探究要成果。 3、归纳知识点,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对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板块。 (一)导语设计 理解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人性僻耽佳句”中“惊人”的含义。引出学生对选词生动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本节的学习目的。 (二)文本解读(本版块分为5个环节) 1、结合活动及探究选词生动的基本内涵和方法一。 (1)探究活动:“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哪些词生动,引出拟人和词类活用。 (2)举例鉴赏:《社戏》、《荷塘月色》中的修饰语和动词运用修辞的句子。 (3)口语训练:展示实物一杯水。让学生从准确和生动两个方面描述杯子。 通过以上活动,探究生动的内涵和修辞手法可使表达生动形象。 (4)高考链接:通过高考词类活用型诗眼题探究词类活用可使表达生动。并要明确高考此类题的答题步骤。《泊船瓜洲》诗中哪个字用得好?教师强调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5)小结:选词生动的第一个方法:修辞和词类活用。 2、结合运用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选词生动的方法二。 (1)高考链接、口语训练:高考中的语言表达题。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图中的树,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后出示同类描写树的诗歌进行鉴赏。 (2)鉴赏训练:鉴赏席慕容的《一颗开花的树》中用得生动的修饰语。 (3)鉴赏训练:鉴赏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中用得生动的动词。 (4)小结:选词生动的第二种方法:给事物加状态、背景、意义。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66

披字入情得神韵 ——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型习题分析教学设计 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蒋小琴 教学目标: 1掌握“炼字型”题目的答题技巧,并结合诗意赏析; 2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规范作答。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内涵,学习炼字型答题模式。 教学难点: 炼字型答题模式在高考试题中的运用。 明确《考纲》: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课本回顾——找出最传神的字,并简析 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学生尝试作答,并说明理由)

(二)“炼字”小结(一) 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活用) 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数词 关注表色彩的词 (三)“炼字”小结(二) 1巧用修辞——赋予描述对象特殊的情感; 2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描述对象有动态美; 3形象生动,意蕴丰富,非此不足以绘景传情; 4 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巧用视、听、触、嗅等感觉,构成通感。 学生笔记小结(一)(二)并记忆 (四)牛刀小试——明确答题步骤 找出下面诗句中最传神的字,并简要分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1)自、空是互文,都是徒、白白的意思; (2)这两句诗写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作者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3)反映出诗人感物思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拓展训练(一)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09

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句 石桥中学杨明红 教学目标 1.理解“炼句”的重要性,掌握炼句的基本技能。 2 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和锤炼语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炼句”简洁、连贯的技能。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语境的需要选择和锤炼语句。 课时安排: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咬文嚼字,激趣导入 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辨析“炼”与“练”的区别,激发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千锤百炼,所为何来 为何炼句-----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不可能流传久远,语言的优美含蓄离不开锤词炼句。 三、回归课本,明确要求

炼句要求——简洁和连贯 (1)炼句之简洁:多少、增减 例1:欧阳修《醉翁亭记》 原稿:“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修改稿:“环滁皆山也。” 例2:“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修改: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两耳轰鸣。 (2)炼句之连贯:衔接、照应 例3: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好老婆,外号叫个“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艾艾”,算到一九五0年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虚岁二十,周岁十九。(赵树理《登记》) 例4: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却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红楼梦》第29回 四、归纳方法,巩固训练 1 方法小结:繁简得当,特殊句式 话题统一,衔接照应 2 以修改学生习作为例,引导学生体会炼句的基本方法。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 课堂小结:用心积累、精心选词、潜心炼句 2 作业:请学生将课上修改后的语段再次修改,使语句的表达更加简洁、连贯和生动。 六、板书设计:语不惊人死不休 ——炼句 简洁连贯 炼句 表情达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