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北师版数学高二-选修1-2课时作业 4.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北师版数学高二-选修1-2课时作业 4.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北师版数学高二-选修1-2课时作业 4.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北师版数学高二-选修1-2课时作业 4.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选修1-2 第四章 §2 课时作业45

一、选择题

1.[2013·湖南高考]复数z =i·(1+i)(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解析:z =i +i 2=-1+i 的对应点为(-1,1),此点位于第二象限,故选B. 答案:B

2.设i 是虚数单位,复数1+a i 2-i 为纯虚数,则实数a 为( )

A .2

B .-2

C .-12

D.12

解析:法一:1+a i 2-i =(1+a i )(2+i )

(2-i )(2+i )

2-a +(2a +1)i

5为纯虚数,所以2-a =0,a =2,故选A.

法二:1+a i 2-i =i (a -i )2-i 为纯虚数,

所以a =2,故选A. 答案:A

3.[2014·安徽高考]设i 是虚数单位,z 表示复数z 的共轭复数. 若z =1+i ,则z

i +i·z

=( )

A .-2

B .-2i

C .2

D .2i 解析:因为z =1+i ,所以z

i +i·z =(-i +1)+i +1=2.

答案:C

4.[2012·课标全国卷]下面是关于复数z =2

-1+i 的四个命题:

p 1:|z |=2, p 2:z 2=2i ,

p 3:z 的共轭复数为1+i ,p 4:z 的虚部为-1.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p 2,p 3 B. p 1,p 2 C. p 2,p 4

D. p 3,p 4

解析:z =2

-1+i =2(-1-i )(-1+i )(-1-i )=-1-i ,所以|z |=2,p 1为假命题;z 2=(-1-i)2

=(1+i)2=2i ,p 2为真命题;z =-1+i ,p 3为假命题;p 4为真命题.故选C.

答案:C 二、填空题

5.[2012·上海高考]计算:3-i

1+i =________(i 为虚数单位).

解析:3-i 1+i =(3-i )(1-i )(1+i )(1-i )=2-4i 2=1-2i.

答案:1-2i

6.若n ∈N *,则(1+i 2)4n +(1-i 2)4n

=__________.

解析:∵(1+i

2)4=i 2=-1,

(1-i 2

)4=(-i)2=-1, ∴(1+i 2)4

n +(1-i

2)4n =(-1)n +(-1)n .

(1)当n 是奇数时,原式=-2. (2)当n 是偶数时,原式=2.

答案:?

????

-2 n 是奇数2 n 是偶数

7.若z =i -1是方程z 2+az +b =0的一个根,则实数a ,b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z =i -1代入方程z 2+az +b =0,

得(-a +b )+(a -2)i =0,即?

????

-a +b =0,a -2=0,

解得a =2,b =2.

答案:2 2 三、解答题

8.计算-23+i 1+23i +(21+i )2014+(4-8i )2-(-4+8i )2

4+3i .

解:原式=i (23i +1)1+23i +(22i )1007

(4-8i )2-(4-8i )2

4+3i

=i +(-i)1007+0

4+3i

=i +i +0=2i.

9.复数z =(1+i )2+3(1-i )2+i ,若z 2+a

z <0,求纯虚数a .

解:z =(1+i )2+3(1-i )2+i =2i +3-3i 2+i =3-i

2+i =1-i.

∵a 为纯虚数,∴设a =m i(m ≠0),则 z 2+a z =(1-i)2+m i

1-i =-2i +m i -m 2

=-m 2+????

m 2

-2i<0, ∴???

-m

2

<0,m

2-2=0,

∴m =4.∴a =4i.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加法运算律只有:交换律和结合律。没有分配律 1、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例: a+b=b+a . 扩展: A+B+C=A+C+B=C+B+A 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 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 ( B+C ) 二、乘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乘法才有分配律乘法交换律是两 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如a × b × c=a × (b × c) a × c+b × c= ( a+b )× 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和不变。 字母表达是:a×(b+c) =a×b+a×c 扩展:变式一 a×(b-c) =a×b-a×c 变式二 a×b+a=a×(b+1)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 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 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 a 能被 b 整除,b 能整除a。 (5) 0 乘任何数等于0,0除c 任数(不等于0)等于0 四、减法简便运算: 1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 c-b 五、除法简便运算:

四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乘法与除法的关系_沪教版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乘法与除法的关系1.已知△、□、○分别表示不相同的自然数(0除外),并且□×△=○,那么,下面的算式正确的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如果△是□的5倍,下面算式正确的是() A.△=□÷5 B.△=□+5 C.△×5=□ D.△=□×5 3.计算86÷4时,可以用()来验算. A.21×4+4 B.21×4+2 C.20×4+6 D.21×4 4.3.8=100×(),括号里应填几? A.380 B.0.38 C.0.038 5.如果△×□=〇,那么下面第()个算式是正确的. A.△÷〇=□ B.〇﹣□=△ C.〇÷△=□ 6.除法是()的逆运算. A.加法 B.乘法 C.减法 7.没有余数的除法题,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 8.根据38×2.2=83.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3.8×2.2= 8.36÷2.2= . 9.已知125×23=2875,那么1.25×2.3= ,28.75÷2.3= . 10.横线里最大填几? 42×<357 80×<583 53×<682. 11.如果b÷a=8,那么a÷b= . 12.乘法中的积相当于除法中的. 13.减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判断对错)

14.小方用×4+2=434验算一道除法算 式,= . 15.如果被除数÷除数=商,那么,被除数﹣除数×商= . 16.被除数÷除数=10,被除数﹣除数=2.7,被除数是,除数是. 17.横线上最大能填几? ×24<100 46×<217. 18.横线上里最大能填几? ×8<65 <5×930>5××6<40. 19.根据第一栏的数填其他各栏的数. 被除数17.51175.1 0.175117.51 除数8.5850.850.085 商2.06 2.06 20.6 20.请根据369÷3=123这个算式再写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21.把549×3=1647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22.除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判断对错) 23.在横线里填合适的数. ×4=88 42× =189 26× =637 ×8=26.4.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第五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后,理解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就显得水到渠成。教材设置了蒸包子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教师重在引导组织学生探究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求商的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总结。 (二)核心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乘法,在学习表内除法的时候,引导学生找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形成初步的模型思想,提高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在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 2.在不同的练习中,掌握求商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能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 (五)学习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关系。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看看下面的题目你能快速口算出结果吗? 课件出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在计算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口诀吧! 师:看来,乘法口诀不但可以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也可以计算除法算式的得数。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计算乘、除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初步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继续探究乘除法的关系打下了基础。】2.问题探究 (1)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件出示下图) 师:瞧,厨师正准备蒸包子,你能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吗? 对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给予肯定。 师: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思考,同桌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①乘法问题:每笼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需要蒸? 师: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4×6=24(个) 师:这是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师:如果知道了: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对,可以问,需要装几笼? 师:那算式该怎样列?

人教版:乘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_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除法,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有余数的除法,但是学生没有从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本小节教材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对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及关系式明确地概括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它们进行验算.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简易方程打基础的。那么教学难点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理解整除概念时,对整除算式中,哪个数能被哪个数整除的几种不同叙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教法建议 1、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就可以通过学生学过的一道乘法应用题引出,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由乘法算式转换成除法算式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除法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讲解有余数的除法时,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 2、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四年级上册 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能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游戏引入 1. 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生1:7+7+7+7=28 生2:4+4+4+4+4+4+4=28 生3:4×7=28 生4:7×4=28 生1:4×3=12,3×4=12 生2:1×12=12,12×1=12 生3:2×6=12,6×2=12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算得特别快,我想知道怎么会算得那么快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新知识的探究吧! (二)提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 1. 乘法的意义 (1)师:刚才在“比一比谁最快”的游戏中有的同学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生小组活动) 反馈: 生1:加法算式中,加数必须相同,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生2:当所有的加数一样时,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练习: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 生1:7×2=14 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 生2:6×3=18 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 生3:9×7=63 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页~第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时练习D卷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时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a , b是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a× =b÷ ,那么()。 A . a<b B . a>b C . a=b D . 无法确定 2. (2分)除数()商=被除数 A . + B . - C . × D . ÷ 3. (2分)除数是4,商是8,被除数是几?正确的列式计算是() A . 8÷4=2 B . 4×8=32 C . 8+4=12 D . 8-4=4

4. (2分) (2016四下·简阳期中) 如果□÷△=○,那么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5. (2分)被除数()商=除数 A . + B . - C . × D . ÷ 6. (2分) x , y是两个不为0的自然数,如果x× =y÷ ,那么()。 A . x<y B . x>y C . x=y D . 无法确定 7. (2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式子是() A . 1.3×8.9+1.3×1.1 B . 16.38+9.45+90.55 C . 87×1.25×8 8. (2分)如果÷ = ,那么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 . × =

B . × = C . ÷ = 9. (2分)羊大概有()只 A . 15只 B . 30只 C . 20只 10. (2分)与18600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是() A . 37200 B . 37201 C . 36202 D . 36220 11. (2分) (2019三上·陇县期中) 计算完880-229=651之后,正确的验算方法为()。 A . 880+651 B . 229+651 C . 651-229 12. (2分)一个数减3.48,差是2.2,这个数是()

乘除法各部分之关系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2--23页6—9题 教学目标: 1、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法的性质。 2、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一)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吗?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在二年级学的根据乘法口诀五七三十五咱们就能写出四道算式,谁来说说能写出那四道算式?指名口答。 课堂预设: 5×7=35 7×5=35 35÷7=5,35÷5=7 (设计目的:唤起旧知,以利迁移) 2、(教师出示教材22页第6题第(1)小题。)出示35÷7=5,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说一说是怎样根据这道除法算式我们可以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小组讨论交流。 课堂预设: 生1、我是根据被除数÷除数=商,所以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生2、我是根据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积,所以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生3、这里积就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一个因数相当于除数,另一个因数就相当于商 3、根据780÷13=60独立写出一道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指名交流。 情况预设:780÷60=13 13×60=780 4、每人根据刚才的样子,多写一些这样的算式,小组交流。 生1、24÷6=4 24÷4=6 4×6=24 生2、120÷60=2 120÷2=60 20×6=120 生3、45÷6=9 45÷9=6 9×6=45 …… 5、观察这些算式,你能不能想到一种办法,能概括地表达这种变化?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复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与加减法一样,可以按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但必须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合并.很明显,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即在复数集内,乘法是永远可以实施的,同时它满足并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规定复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同多项式除法类似,当两个多项式相除,可以写成分式,若分母含有理式时,要进行分母有理化,而两个复数相除时,要使分母实数化,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使分母变成实数.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时,复数的乘法法则规定按照如下法则进行.设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 也就是说.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

法是类似的,注意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换成一1,再把实部,虚部分别合并,而不必去记公式. 2.复数的乘法不仅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实数集R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即对任何,,及,有: ,,; 对于复数只有在整数指数幂的范围内才能成立.由于我们尚未对复数的分数指数幂进行定义,因此如果把上述法则扩展到分数指数幂内运用,就会得到荒谬的结果。如,若由,就会得到的错误结论,对此一定要重视。 3.讲解复数的除法,可以按照教材规定它是乘法的逆运算,即求一个复数,使它满足(这里,是已知的复数).列出上式后,由乘法法则及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 由此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点整理

乘除法的关系及运算律【知识要点】 (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商= 被除数÷除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或 a×c+b×c=(a+b)×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 (a-b)×c=a×c-b×c a×c-b×c=(a-b)×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积的变化规律 ①一个因数缩小(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②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 ③一个因数扩大m倍,另一个因数扩大n,积扩大m×n倍; 一个因数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积缩小m×n倍; 一个因数扩大(缩小)m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扩大)n倍,积扩大或缩小m÷n倍。 (六)解决问题: 1、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延伸: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工程问题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3、最多、最少问题 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少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

复数的乘法

高二数学第7课时:复数的乘法 学习目标: 1.复数乘法运算. 2.(a+bi)(a-bi)的结果 3.i 的周期性 新授: 目标一:复数乘法 问:设a ,b ,c ,d ∈R ,则(a +b )(c +d )怎样展开? 设复数z1=a +b i ,z2=c +d i ,其中a ,b ,c ,d ∈R ,则z1z2=(a +b i)(c +d i), 按照上述运算法则将其展开,z1z2等于什么? 注意: 我们比较容易证明这些性质: 1.交换律:z1·z2=z2·z1 2.结合律: (z1·z2) ·z3=z1· (z2·z3) 3.分配律:z1(z2+z3)=z1z2+z1z3 4.正整数指数幂运算律 另外,实数中的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立方差公式,立方和公式在复数中仍适用,请大胆使用. 例 1 已知z1=2+i, z2=3-4i,计算z1·z2. 练习 (1) (7-6i )(-3i ); (2) (3+4i )(-2-3i ); (3) (1+2i )(3-4i )(-2-i ) 第七课时复数的乘法第一页 22(4)(1i). (5)(1i). +-4 (6)(1)i +

目标二: (a+bi)(a-bi) 计算下列各式,你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小结:两个共轭复数的乘积等于这个复数(或其共轭复数)模的平方. 目标三:i 的周期性 你能发现规律吗?有怎样的规律? 课堂小结: 1. 2. 3 课堂小测课本94页:练习A 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A 卷 第七课时复数的乘法第二页 (32)(32) i i +-) 32)(32(i i +---1 ,,1,4 321=-=-==i i i i i i __ ,__,__,__8 765 ====i i i i = n i 4=+1 4n i = +24n i = +3 4n i 2000 90 1928 37)1(,,,,i i i i i +选做题:已知z =x +y i(x , y ∈R)且z =1 z ,(z +1)(z + 1)=x 2+y 2,求复数z .

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

[文件] sxgdja0012.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高中 [章节] [关键词] 复数/乘法/几何意义 [标题] 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 [内容] 北京市五中 肖钰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进行乘法运算的法则及其推导过程. 2.掌握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数的三角形式是本节内容的出发点,复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复数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不易为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和复数的三角形式,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完 成以下两道题的演算. (利用投影仪出示) 1.(1-2i )(2+i )(4+3i ); 2.化复数- ?? ? ??+3cos 3sin 21ππi 为代数形式和三解形式. (5分钟后) 师:第1题检查了复数乘法运算,答案是25,第2题检查了复数的三角形式概念及复数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的互化.答案是:?? ? ??+-- 67sin 67cos 21; 4143ππi i .如果有的同学演算 错了,应想一想怎样错的?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纠正? 请同学们再考虑下面一个问题: 如果把复数z 1,z 2分别写成 z 1=r 1(cos θ1+sin θ1), z 2=r 2(cos θ2+isin θ2). z1·z2这乘法运算怎样进行呢? 想出算法后,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演算,允许同学之间交换意义.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稍过几分钟,请一位已经做完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推导过程) 学生板演: z1·z2=(cos θ1+isin θ1)·r 2(cos θ2+isin θ2) =(r 1cos θ1+ir1sin θ1)·(r2cos θ2+ir2sin θ2) =(r 1r 2cos θ1cos θ2-r 1r 2sin θ1sin θ2)+i (r 1r 2sin θ1cos θ2+r 1r 2cos θ1sin θ2) =r 1r 2[(cos θ1cos θ2-sin θ1sin θ2)+i (sin θ1cos θ2+cos θ1sin θ2)] =r 1r 2[cos (θ1+θ2)+isin (θ1+θ2)]. 师:很好,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高中数学第四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2.2复数的乘法与除法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2

2.2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 明目标、知重点 1.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2.理解复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3.理解共轭复数的概念.1.复数的乘法法则 设z1=a+b i,z2=c+d i(a,b,c,d∈R), 则z1·z2=(a+b i)(c+d i)=(ac-bd)+(ad+bc)i. 2.复数乘法的运算律 对任意复数z1、z2

3.共轭复数 如果两个复数满足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时,称这两个复数为共轭复数,z 的共轭复数用z 表示.即z =a +b i ,则z =a -b i. 4.复数的除法法则 设z 1=a +b i ,z 2=c +d i(c +d i≠0), 则z 1z 2=a +b i c +d i =ac +bd c 2+d 2+bc -ad c 2+d 2 i. [情境导学] 我们学习过实数的乘法运算及运算律,那么复数的乘法如何进行运算,复数的乘法满足运算律吗? 探究点一 复数乘除法的运算 思考1 怎样进行复数的乘法? 答 两个复数相乘,类似于两个多项式相乘,只要把已得结果中的i 2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别合并即可. 思考2 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的乘法有何不同? 答 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法是类似的,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i 2换成-1. 例 1 计算:(1)(1-2i)(3+4i)(-2+i); (2)(3+4i)(3-4i); (3)(1+i)2. 解 (1)(1-2i)(3+4i)(-2+i)=(11-2i)(-2+i) =-20+15i ; (2)(3+4i)(3-4i)=32-(4i)2=9-(-16)=25; (3)(1+i)2=1+2i +i 2=2i. 反思与感悟 复数的乘法可以按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注意选用恰当的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例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 跟踪训练1 计算:(1)(2+i)(2-i);(2)(1+2i)2. 解 (1)(2+i)(2-i)=4-i 2=4-(-1)=5; (2)(1+2i)2=1+4i +(2i)2=1+4i +4i 2=-3+4i. 思考3 如何理解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答 复数的除法先写成分式的形式,再把分母实数化(方法是分母与分子同时乘以分母的共

二年级上册数学《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核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选择合适的条件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数学思考。锻炼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经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具学具: 课件、小圆片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1、看图列出除法算式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 )=( ) ()÷( )=( ) ?????? ??? ?????? ()÷( )=( ) ()÷( )=( ) 2、想口诀,写得数。 3×4= 5×6= 6×4= 3×3= 2×2= 4×5= 3×2= 1×6= 3、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又认识了除法, 你想过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板书: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师: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出示图) 你能计算出3种鱼一共有多少条吗?自己列出算式,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列算式和怎样想的。 (3种鱼每种有5条,也就是有3个5,列乘法算式:5×3=15(条)。总数15条用了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板书:5×3=15(条)

2、师: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这个问题又怎样想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列式计算,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算式的、怎样想的? (把15条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就是求每个鱼缸里放的鱼同样多,用除法计算:15÷3=5(条)。算每个鱼缸5条时也用了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板书:15÷3=5(条) 3、两个问题不同,考虑的方法也不同,列式计算时要看看问题是求总数还是求 平均分,再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计算积和商都用到乘法口诀。 4、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例:15条鱼,每5条放在一个鱼缸里,用几个鱼缸?就是5个5个的分看15条能分成几份,这也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15÷5=3(个)) 三、课堂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 ?????? □×□=□ □÷□=□ □÷□=□ □×□=□ □÷□=□ □÷□=□ 2、 (1、)一共有()架飞机。 □O□=□ (2、)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组。 □O□=□ (3、)平均编成4组,每组有()架飞机 □O□=□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这节课我们又把乘法和除法综合起来学习了一下,问题不同,考虑的方法也不同,列式计算时要看看问题是求总数还是求平均分,再决定用乘法还是除法计算。计算积和商都用到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5×3=15(条)口诀:三五十五 15÷3=5(条)

复数的三角形式及乘除运算

复数的三角形式及乘除运算 一、主要内容: 复数的三角形式,模与辐角的概念及几何意义,用三角形式进行复数乘除运算及几何意义. 二、学习要求: 1.熟练进行复数的代数形式与三角形式的互化,会求复数的模、辐角及辐角主值. 2.深刻理解复数三角形式的结构特征,熟练运用有关三角公式化复数为三角形式. 3.能够利用复数模及辐角主值的几何意义求它们的范围(最值). 4.利用复数三角形式熟练进行复数乘除运算,并能根据乘除运算的几何意义解决相关问题. 5.注意多种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重点: 复数的代数形式向三角形式的转换,复数模及复数乘除运算几何意义的综合运用. 四、学习建议: 1.复数的三角形式是彻底解决复数乘、除、乘方和开方问题的桥梁,相比之下,代数形式在这些方面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做好代数形式向三角形式的转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复数的另两种表示.一是代数表示,即Z=a+bi(a,b ∈R).二是几何表示,复数Z 既可以用复平面上的点Z(a,b)表示,也可以用复平面上的向量 来表示.现在需要学习复数的三角表示.既用复数Z 的 模和辐角来表示,设其模为r ,辐角为θ,则Z=r(cosθ+isinθ)(r≥0). 既然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表示同一个复数,它们之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并能够进行互化. 代数形式r= 三角形式 Z=a+bi(a,b ∈R) Z=r(cosθ+isinθ)(r≥0) 复数三角形式的结构特征是:模非负,角相同,余弦前,加号连.否则不是三角形式.三角形式中θ应是复数Z 的一个辐角,不一定是辐角主值. 五、基础知识 1)复数的三角形式 ①定义:复数z=a+bi (a,b ∈R )表示成r (cos θ+ i sin θ)的形式叫复数z 的三角形式。即z=r (cos θ + i sin θ) 其中z r = θ为复数z 的辐角。 ②非零复数z 辐角θ的多值性。 始边,向量oz → 所在的射线为终边的角θ叫复数z=a+bi 的辐角 以ox 轴正半轴为因此复数z 的辐角是θ+2k π(k ∈z ) ③辐角主值 表示法;用arg z 表示复数z 的辐角主值。 2π)的角θ叫辐角主值 02≤

上海版小学三年级《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一、主题 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形式:文字、图形、符号)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并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验算;直接写出得数或改写乘、除法算式;能改编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问题又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通过生生合作,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学生亲身尝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研究主题:开放式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探乘法意义 1、做“比比谁最快”的小游戏,先记录算式,再计算出结果。 2、教师报算式:5+5+5 8+8+8+8 7+7+7+7+7+7 9+9+9+9+9+9+9+9+9+9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肯定有快有慢,请动作最快的学生回答) 板书:5+5+5=15 8+8+8+8=32 7+7+7+7+7+7=42 9+9+9+9+9+9+9+9+9+9=90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怎么能那么快?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 4、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板书:5×3=15 8×4=32 7×6=42 9×10=90 5、小结 二、合作学习,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1、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口答)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5÷5=3 32÷8=4 42÷7=6 90÷9=10 15÷3=5 32÷4=8 42÷6=7 90÷10=9 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把一道乘法算式写成了两道除法算式。大家猜猜我们今天可能学习什么? (出示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3、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被乘数×乘除=积被除数÷除数=商 因数×因数=积 4、小组讨论

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

复数的乘法及其几何意义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进行乘法运算的法则及其推导过程. 2.掌握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数的三角形式是本节内容的出发点,复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复数乘法运算的几何意义,不易为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和复数的三角形式,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下两道题的演算. (利用投影仪出示) 1.(1-2i)(2+i)(4+3i); (5分钟后) 师:第1题检查了复数乘法运算,答案是25,第2题检查了复数的三角形式概 请同学们再考虑下面一个问题: 如果把复数z1,z2分别写成

想出算法后,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演算,允许同学之间交换意见.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稍过几分钟,请一位已经做完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推导过程) 学生板演: 师:很好,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 生:我们已经学过复数的代数形式运算,因此把三角形式化为代数形式,按着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就可以完成运算.根据数学求简的原则,运用三角公式把结果化简. 在已知的基础上发展和探索未知的东西,解题时,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是重要的思想方法.我是根据这个思想才想出来的. 师:观察这个问题的已知和结论,同学们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两个复数相乘,积的模等于各复数模的积,积的复角等于各复数的辐角的和. 师:利用这个结论,请同学们计算: 大家把计算过程写在笔记本上.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

教师提示:由于复数定义是形如a+bi(a,b∈R)的数,如果辐角是特殊角或特殊角的终边相同角,要化成代数形式.即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复数的三角形式的乘法运算若用 r1(cosθ1+isinθ1)·r2(cosθ2+isinθ2)=r1r2[cos(θ1+θ2)+isin(θ1+θ2)] 计算,简便得多. 这就是复数的三角形式乘法运算公式. 三角形式是由模和辐角两个量确定的,进行乘法运算时要清楚模怎样算?辐角怎样算? 使用复数的三角形式进行运算的条件是复数必须是三角形式的标准式,辐角不要求一定是主值. 同学们已经了解,复数通过几何表示,把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或从原点出发的向量建立起一一对应后,复数不仅取得了实际的解释,而且确实逐步展示了它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研究了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并感觉到了它的用途,请大家讨论一下,学习了复数的三角形式运算对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有什么启发呢? (同学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如果条件允许,在学生发言同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演示模伸缩情况,辐角终边的旋转) 生:复数的乘法对应的向量,就是由对应于被乘数所对应的向量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θ2(θ2>0,如果θ2<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θ2|,再把其模变为原来的r2倍(r2>1,应伸长;0<r2<1,应缩短;r2=1,模长不变),所得的向量就表示积z1·z2.这是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乘除法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懂得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应用题的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课题引入 1、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课件出示加减法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复习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 1、自学第9页例1,思考下面问题 课件出示7个问题: 1、上面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2、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3、乘法中积和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根据24×5=12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还能根据180÷30=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吗? 6、在()÷12=20中,()里面应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7、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2、教学例1. 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共挂了48个灯笼。 4×12=48(个)48÷12=4(个)48÷4=12(棵)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_0

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掌握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 (2)能应用i和的周期性、共轭复数性质、模的性质熟练地进行解题; (3)让学生领悟到“转化”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学习复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复数乘除法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有关性质.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与加减法一样,可以按多项式的乘法进行,但必须在所得的结果中把换成-1,并且把实部与虚部分合

并.很明显,两个复数的积仍然是一个复数,即在复数集内,乘法是永远可以实施的,同时它满足并换律、结合律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规定复数的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它同多项式除法类似,当两个多项式相除,可以写成分式,若分母含有理式时,要进行分母有理化,而两个复数相除时,要使分母实数化,即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使分母变成实数. 三、教学建议 1.在学习复数的代数形式相乘时,复数的乘法法则规定按照如下法则进行.设是任意两个复数,那么它们的积: 也就是说.复数的乘法与多项式乘法是类似的,注意有一点不同即必须在所得结果中把换成一1,再把实部,虚部分别合并,而不必去记公式. 2.复数的乘法不仅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实数集R中整数指数幂的运算律,在复数集C中仍然成立,即对任何,,

及,有: ,,; 对于复数只有在整数指数幂的范围内才能成立.由于我们尚未对复数的分数指数幂进行定义,因此如果把上述法则扩展到分数指数幂内运用,就会得到荒谬的结果。如,若由,就会得到的错误结论,对此一定要重视。 3.讲解复数的除法,可以按照教材规定它是乘法的逆运算,即求一个复数,使它满足(这里,是已知的复数).列出上式后,由乘法法则及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由此, 于是 也是-1的一个立方根。因此,我们应该修正过去关于“-1的立方根是-1”的认识,想到-1至少还有一个虚数根。然后再回顾例2的解题过程,发现其中所有的“-”号都可以改成“±”。这样就能找出-1的另一个虚数根。所以-1在复数集C 内至少有三个根:-1,,。以上对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