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化石吟》教案

导读: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要点点拨: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骸()骨葱茏()()

2、解释词语

奇幻:

潜行:

裹藏:

葱茏:

幽雅: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课外积累

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三、理解探究

7、“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8、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9、“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10、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四、赏析语言

11、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六、学习小结

13、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总结自己本科学习所得。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他激动起来脸会涨()得通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谁如果jiànshàng()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那里原来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yǎnrán()成为绿洲。

(3)全校同学都聚精会神地língtīng()着科学家精彩地学术报告。

(4)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qīqiao()。

3、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可以不按顺序,但每个词语都要用上,字数不少于150个。

五彩斑斓、津津有味、栩栩如生、不得而知、纹丝不动

(二)拓展阅读。

寻梦者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矇眬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1、诗中的“无价的珍宝”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它称作“无价的珍宝”?

2、“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和“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这两个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各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此时你的梦才“开出娇妍的花来”的意思是什么?

4、诗中的哪一句话与“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这句话相照应?

5、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本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三)问题探究。

1、简析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

(2)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2、仿照加横线的句子,写两个例子,构成排比句式。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来衡量。远的有抗金英雄岳飞,我们在千年之后望去,仍可见他在山河破碎之际高唱《满江红》;近的有;再近的有。

16、化石吟答案

学习过程

1、háicōnglóng

2、奇幻:奇异而虚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秘密行走。

裹藏:包裹隐藏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日转星移:斗换星移。意思是感叹时光飞逝,事物在变化,物是人非。

3、略

4、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5、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6、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7、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8、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9、“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

10、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11、略

12、言之成理即可。

13、略

达标检测

(一)理解运用。

1、(1)ké;qiào(2)qiǎo;qiāo(3)zǎi;zài(4)zh ǎng;zhàng

2、(1)鉴赏(2)俨然(3)聆听(4)蹊跷

3、例文:我纹丝不动地站在五彩斑斓的花圃边上,听弟弟津津有味地述说着昨日足球场上的见闻,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可是,几个球迷竟在这时把弟弟拽走了,昨天比赛的结果怎样,我不得而知。

(二)拓展阅读。

1、金色的贝;因为“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还能“吐出桃色的珠”,这是一个美好得让人心醉的世界。

2、反复;第一句强调艰辛的寻找,第二句强调艰苦的磨砺。

3、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生的努力,即使明知梦开出娇妍的花的时候,正是自己衰老的时候,诗人仍执着地寻找自己的梦,表现了寻梦的崇高和伟大。

4、与“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和“当你眼睛矇眬了的时候”相照应。

5、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必须付出一生的努力。

(三)问题探究。

1、(1)科学家终于让沉睡在地底的化石发挥出见证历史遗迹的功能,所以就好像睡着的人醒来一样,继续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2)科学家从化石里了解到人类的历史,每一种化石都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就好象是时代的标记一样,所以作者形象地把它比作“密码”。

2、示例:戊戌君子谭嗣同,我们在百年之后看去,仍可见他在国运衰微的关头大呼“我自横刀向天笑”;民族作家鲁迅,我们在多年之后想去,仍可见他在国破家亡的日子疾书“我以我血荐轩辕”。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8篇 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 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

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 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 对,是化石!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渗透法制教育)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统计表

1 散步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2、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3、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4、[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

《化石吟》教案优秀七篇

《化石吟》教案优秀七篇 《化石吟》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化石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选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篇文章的方法与过程,应对后几篇文章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让读者感到化石功不可没、科学很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又不能讲解过多,否则很容易上成生物课。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赏析其构思之妙,品味其语言表达之美。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极强,在书籍中、电视上对化石也会有一些了解,本诗歌读来亲切、上口,一定会很感兴趣的。对文中的语言文字利用之妙,可能品得不会太深入,浮在表面上,难言其妙。此点有待教师用心设计阅读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语感,品出其中的美妙来。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的美,体悟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优美的语言,发挥联想与想象欣赏绮丽的意境。引发诵读科学诗及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联想、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描绘出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自学——合作——探究 一. 引诗: 1.学生观看一幅化石图片,发挥联想、想象,说一说自身看到的、想到的、感 受到的。 2.在学生表达后,引出《化石吟》的学习。感知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感受 到的”,品悟作者的表达之妙。 二.知诗: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分别在句末用“K”“X”“G”标记出作者表达“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的诗句。并准备合作交流。 2.轻声朗读诗歌,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在诗中用“/”标出诗句内部的停顿,用“·” 标出诗句中的重读的词语,用“ ”标出诗节中的韵脚,用“ ”或“ ”标出语调的转变。 3.快速默读诗歌,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诗节的主要 内容。同时思考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4.分层朗读。读好节与节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停顿,同时发挥联想与想象,有 情境感画面感。 5. 分角色读诗,准备交流“研讨与练习一”。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5篇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5篇 课堂教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化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一语文教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1 《狼》 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 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 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导入示标: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 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学习要求: ①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②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 ③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 学习课时:二课时 操作程序: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 一、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俗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

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整首诗共七节,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首尾即1、2、7节。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 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 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赏析(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赏析(教 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赏析(教学方案) 这是一首宣传科普知识的抒情诗。诗人以优美的语言、神奇的意境,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化石,为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观,让我们了解了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的生命信息,一睹了它的迷人的风采。诗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 诗歌开篇,诗人用一组设问句组成的排比句,从个体到整体,由鱼儿、鸟儿、树儿推及到整个世界,发出一连串有趣的诘向,激发读者的情思,激活读者的思维,引导我们去思索探究亿万年前的神奇世界。在此基础上,作者十分机智地再用一设问拟人句:“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激情满怀,巧妙扣题,总领全诗。一个“沉睡”,一个“长眠”,一个“苏醒”,使诗歌上下呼应,环环相扣;一个“请”

字,极富人情味,使诗歌情趣盎然。 接着,诗人用了四节诗,大肆铺陈,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解迷指津。是化石把我们的“思绪引向远古”,为我们描绘“生物进化的图画”,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回答了生物进化的“平凡的真理”,“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在“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的过程中,是化石,“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保存了“生命的档案”;是化石,使我们得以复原恐龙、猛犸,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它们的“引颈长吼”;是化石,使我们得以重现远古的林木,一睹它们“葱茏、幽雅”的风姿。然后,诗人以一“啊”字领起,用第二人称亲昵地直抒胸臆,议论抒情,由化石推及大自然,盛赞大自然这位“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诗歌写得美丽而深情。由于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精美而灵动。“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是诗眼,诗人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诗歌因之而更具深意。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好的教案是教学体会的积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进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进程。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画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谛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子虚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宝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好像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杰出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向往、惊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知道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存,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掌控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知道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奇妙。 教学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发学生学习的爱好。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乃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化石吟

16、《化石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明确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 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 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探究研讨: 朗读3~6节,思考问题组: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 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阅读教案1 《三颗枸杞豆》 教学目标: 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一首动听的歌曲将我们带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童年,它就像一幅画卷,记载了我们成长中许多美丽的回忆。同学们,你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呢? 指名介绍自己的童年。 老师总结,导入课题: 刚才几位同学都介绍了自己丰富多彩的童年。童年,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家程海笔下“我”的童年。板书《三颗枸杞豆》。 二、引导学生初读感悟,发现问题。 1.过渡到入:同学们,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敢于怀疑、敢于发现问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次表现的机会,大家想不想表现! 2.教师投影出示:以跳读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随手作笔录,看谁找的最多,最有价值。 3.老师读题,强调跳读的方式。 4.学生跳读课文,找己不理解的问题。

5.指名说,老师及时予以鼓励。 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树林为什么能成为我的乐园? 〈2〉我被送进学校后,为什么觉得脸汉字都是黑乎乎的? 〈3〉爸爸的拳头,使我乖乖的上了几天学,但为什么我经过小树林时,又旧病复发了? 〈4〉阳光为什么是一绺一绺地,像金色的丝绸? 〈5〉为什么“我”在小树林里看到黑乎乎的人影,首先想到的是爸爸、老师,而不是三叔? 〈6〉三叔为什么说“谁又不是这样呢”? 〈7〉“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这是为什么? 〈8〉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三、引导学生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三叔语言的含义。 1.老师:好,非常对不起,课堂上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找到的问题展示出来。不过我可以看到大家的眼光还是非常敏锐的,都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需要大家注意,我们光会发现问题还不行,还必须学会解决问题。在遇到问题之后,你是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的呢? 2.指名说。 3.老师: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是靠我们去发掘。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那就是合作、探究学习。(板书:合作 探究)什么是合作、探究学习呢?也就是多人互助、合作,多向交流的学习方法。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独自一个人学习,是很难学到更多知识的。下面,大家前后位四个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作、探究你们这一组在初读课文阶段遇到的问题。另外,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个忙,一同解决了,可以吗? 4.教师投影出示以下问题: 回忆课文,结合问题,合作探究: 〈1〉三叔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内心活动吗? 〈2〉我把西沉的太阳看作“一个红色的车轮”,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

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充满著重要重要好处。下面给同学们年级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要大家的工作与学习非常明显帮助。 《化石吟》原文 第一种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龟壳? 最早无法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第一个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撒娇? 长眠地底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推至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一串串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讯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世界史的用户名。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太古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有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到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课生字词语;学会抓住课文关键性字符串,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词句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赏析文学作品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于未知无限丰富的科学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观念:培养高中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信念未知世界的兴趣。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二单元第7课时 组文阅读课《爬上陆地的鱼》《化石吟》《地球诞生的故事》《蚊子和无痛注

统编版语文四下第二单元第7课时组文阅读课《爬上陆地的鱼》《化石吟》《地球诞生的故事》《蚊子和无痛注射 针》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7课时组文阅读课 《爬上陆地的鱼》《化石吟》《地球诞生的故事》 《蚊子和无痛注射针》 一、学习目标 1.能快速默读本组文章,了解大意。 2.尝试找出科学家推测的依据,体会表达的准确性,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3.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二、评价任务 1. 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了解课文的大意。 2. 通过完成表格,梳理文中所介绍对象的变化发展历程。 3. 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通过学习本单元4篇课文,了解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科技的精彩。其实,课本上讲到的内容只是科普世界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探索自然》中的文章(PP出示选文题目)继续到科普世界去探索。 (二)自由赋读,交流感悟 自由默读,了解大意 活动一:默读文章,完成积累 这组文章不仅描写生动,而且语言很准确,请你试着找一找每篇文章中表述生动准确语或句子,并把它们抄写下来。(PPT出示) 展示学习单,激发学习兴趣。 《爬上陆地的鱼》 《化石吟》 《地球诞生的故事》 《蚊子和无痛注射针》

生动准确的词 交流共学,教师相机点评。 活动二:默读文章,梳理文中所介绍对象的变化历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文章后,请完成下表,梳理出文中所介绍对象的变化发展历程。 文章题目研究对象过程结果 《爬上陆地的鱼》 《地球诞生的故事》 《蚊子和无痛注射针》 (1)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提炼信息的方法。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解决。 活动三:以例悟法,学以致用。 蚊子”和“无痛注射”看似毫无关联,科学家却能从蚊子身上得到启发,并发明了造福人类的无痛注射针,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同学们,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想发明的物品写下来,可以说明它的样子及功能,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我想发明的物品 四、作业设计 1.积累四篇文章的好词好句。 2.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板书设计 组文阅读课 探究对象过程结果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2.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 1.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3.《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二、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贮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古生物化石的综合价值 化石为国内乃至国际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 化石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化石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语文书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案(最新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② 掌握并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③ 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④ 培养学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注意观察天空中的云,同时要积累课文中的佳词妙句,为课堂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本文思路清晰,紧扣题目进行说明,不但说明看云可以识天气,还进一步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由说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云的种类很多,但文章从现象人手,进而触及到事物的本质。如: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说明层次清晰,将看云识天气事理说清楚,最后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五、教学设计 1、精心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多媒体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种景象,引出课题。 ② 也可通过谚语或诗歌来引出课题。 ③ 还可以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谈谈自己的积累和观察。例如: a.你观察了天空中的云吗?有怎样的感受?用简短的话说明。 b.你在预习中搜集积累了哪些有关云和天气的成语、俗语、谚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下,好吗? 以上各种导人,只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都可达到导人课题的目的。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看云识天气 3、感知内容 ① 检查预习中的字词。 ② 请学生自读课文或齐读课文,教师正音正字。 ③ 请仔细看问题,再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问题组:a.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b.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讨论后可以明确: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基本思路是先总说云的作用,再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其中有两小层: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最后是总说,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 4、研读赏析 ① 教师导学: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可以遵循规律,即:抓特征、理顺序、用方法、语言准。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研读一篇文章,会更加清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于都县第二实验中学温晓卫 《化石吟》 目标(1)知识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 (2)能力目标:2.通过朗读课文,展开丰富且合理的想象。 (3)德育目标: 3.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精神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然后仔细朗读课文,从中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感情,通过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伟大。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佳句,并分析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想《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通过提问向我们再现了亿万年前的壮观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和人类的伟大,通过美丽的语句把我们带到那个神奇的世界,同时也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的化石。这首诗歌节奏优美,在朗读诗歌的时候让学生自行发挥丰富的想象来理解诗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一、导入 提问谁知道化石是什么?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展示PPT,展示大量的有关化石图片,并加插对课文中出现的有关化石知道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学生不理解不知道读音的生字词。 骸(hai)骨:尸骨(第二声)乌有:虚幻,不存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的时代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知道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3.听朗读课文一次,全班再朗读一次。再朗读的同时思考讨论问题(PPT展示)。 ❶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化石吟》是赞颂化石的抒情诗。 ❷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一万年前的神奇壮观景象。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

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质疑 二、导入 诗人王家新通过一首《在山的那一篇》把自己在亲身经历中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小思和席慕容对人生有哪些感悟呢?他们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短文两篇。一篇是小思的《蝉》,一篇是席慕容的《贝壳》。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小思和席慕容。 三、正课 (一)、作者介绍 1、《蝉》选自《承教小记》,作息和小思,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某某番禺,1939年在某某出生。1964年毕业于某某中文大学中文系,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或某某大学硕士学位。1978年任教于某某大学中文系。出版散文集《路上谈》、《日影行》、《不迁》、《彤云笺》等。 2、席慕容,生于1943年,某某女诗人,出生在某某。1981年,某某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二)、下面,大家先把课文读一下。在读的过程,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写一写 收敛聒聒宽恕 短暂卑微上苍 把玩 一丝不苟

字词 收敛(liǎn):本课指收拢。 聒聒(guō):持续嘈杂,本课指不停地叫。 宽恕(shù):宽容饶恕。 短暂(zàn)颤(chàn)动 一丝不苟:(gǒu)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小的地方也不马虎。 卑(bēi)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2、朗读(3分钟) 过渡:下面我们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同学们仔细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个学生读《蝉》配乐,一个学生读《贝壳》,配乐。 全班齐读。 过渡:在读的过程中,请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对蝉的感情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作者通过哪些语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呢? 在读《贝壳》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作者对贝壳是种怎样的感情? (评价:声音优美,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二)讲析课文 1、把握两篇文章的感情脉络。 下面我们来分析课文,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虽然是一篇小的哲理散文,但是文章的结构脉络也是比较清晰的。文中是一条非常鲜明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感情变化。 作者对蝉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目光首先停留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首先作者表达了对蝉的一种什么感受?一个字来概括。对,是“烦”。烦它什么呢?它的“知知不休的叫声”。就在我们记忆中涌现知知不休的叫声出现的时候,并试图带着这种感觉读到结尾时,却发现作者感情发生了变化,这时他对蝉的情是什么呢?用一个词概

2010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集锦

2010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 (2) 1 在山的那边(2) 2 走一步,再走一步(4) 3短文两篇——蝉贝壳(5) 4 紫藤萝瀑布(8) 5 《童趣》(10)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12) 第二单元(13) 6 理想(13) 7 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16) 8人生寓言(20) 9 我的信念(23) 10 《〈论语〉十则》(25) 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28) 第三单元(29) 11 《春》(29) 12济南的冬天(31) 13夏感(34) 14 《秋天》(39) 15古代诗歌四首() 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41) 第四单元(45) 16 化石吟(45) 17 《看云识天气》(47) 18 绿色蝈蝈(48) 19 《月亮上的足迹》(49)

20 《山市》(51)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53) 第五单元(55) 21《风筝》教学设计(55) 22 羚羊木雕(56) 23 散步(58) 2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61) 25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67)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68) 第六单元(70) 26 皇帝的新装(70) 27 郭沫若诗两首(72) 28 女娲造人(76)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78) 30 寓言四则(79) 综合性学习:() 1 1 在山的那边1 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2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范文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 《风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3分钟) 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 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 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已经作好挑战

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出示听读要求: 1、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 3、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 1、生字词教学 2、概括课文内容: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文字提示学生回答) 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 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20-25分钟) 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15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疑、释疑。 2、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 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息的演绎,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二、解题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三、畅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