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脑动脉或脑静脉的破裂、闭塞或血流异常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在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时,准确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病情观察

1. 神经系统症状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表达能力、运动功能和感觉反应等,及时发现异常状况。

2. 血压观察:脑血管意外可能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则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并密切关注其变化,及时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

3. 心电监护:脑血管意外患者往往伴随心脏病变,如心律失常等。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并采取必要的干预。

4. 呼吸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浅以及是否有咳嗽、痰液等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支持措施。

二、护理要点

1.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2. 密切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疼痛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并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通畅呼吸道: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出现咽部水肿、吞咽功能

障碍等问题,容易导致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定时翻身,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 卧床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最初的阶段应进行卧床休息,以减

轻脑部压力。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定期更换体位,

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

5. 心理支持:脑血管意外患者常伴有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

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面

对病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6. 药物管理:根据医嘱合理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仔细核

对药品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正确观察患者的病情以及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全面的病情评估,密切

的观察以及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提高

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脑血管意外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h)、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尽早进行床上活动,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可开始,患者卧床时给予肢体良肢位的摆放,给予被动运动。 2.饮食护理戒烟、戒酒,指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控制热能、脂肪,限制钠量,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食,吞咽困难者以流食或糊状为宜,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当放慢进食速度。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服用降血压及降血糖药物,定时复测血压及血糖,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按时检查凝血时间,服用降脂类药物及时观察不良反应,按时检查肝、肾功能等。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与康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有精神症状者留陪伴人员,有抽搐、昏迷、躁动者,加床档或约束带,防

止坠床。 6.基础护理按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保证"六洁四无"。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早期康复干预及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压疮、肌肉挛缩、骨骼畸形及异常肌力的产生,在转移、步行及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避免牵拉患侧上肢,防止上肢长时间下垂可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使用矫形器具者注意观察周围皮肤情况。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1)仰卧位:患侧肩关节抬高向前,肩下垫一软枕,上肢放于枕上,肘伸直并旋后,腕伸直拇指外展,患侧髋关节外侧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略屈曲,膝下垫小毛巾。 (2)患侧卧位:后背垫一枕头,角度适宜,患侧上肢外展,肘伸直,前臂选后,手掌朝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微曲,与健侧之间垫一软枕,防止受压。 (3)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枕上,与躯干呈100°,肘腕关节伸直,手掌向下,患侧下肢髋关节前伸,膝关节屈曲,放于软枕上,既不外旋也不内旋。 2.饮食指导戒烟、酒,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腹部按摩或刺激肛周,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开塞露。 3.用药指导遵医嘱正确规律用药,按时监测血压、心率、血糖、

脑出血病人的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 题目: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职称:―护士 科室:ICU 工号:—XXX 姓名:XXX 联络电话:—XXX ___________ 审查结果:□通过口不通过 审查者:____________________

XXX市人民医院 XXX市妇幼保健院 一、前言 脑出血(intracerebra1hemorrhage)在脑卒中各亚型中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居第2位。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年。在西方国家中,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5%,占所有住院卒中患者的10%〜30%,我国的比例更高,为18.8%—47.6%。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超过70%的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或累及脑室,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30%O脑出血也导致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2003年我国统计显示脑出血的直接医疗费用为137.2亿形年⑴。 二、案例说明

三、文献查证

床常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应用时要严格把握滴速和用量。速度过慢不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起不到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每日用量不超过150g。用量过大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有文献报道甘露醇用量2200g∕d时急性肾衰发生率32.7%,<200g∕d 时为13.6%o护理不当时还可引起甘露醇溶液外渗,致局部组织出现红肿,严重时则出现变性、坏死。用药期间要及时巡视,严密观察。 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由于中枢性原因和高热、呕吐、脱水剂的使用、限制入量,常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每天要严格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确保人体的内环境平衡。 5)康复期护理:康复护理在病情稳定后48~72h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被动活动肘、膝、手腕关节、手指关节,按人体生理曲度从大关节再到小关节,做由小到大幅度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挛缩,维持关节及韧带活动度。协助患者站立,下床走路。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向他们宣教该病方面的知识,让其了解病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多种全程康复治疗,以进一步改善心理平衡和脑功能,促进瘫痪肢体、语言和心理障碍的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逐步恢复生活能力⑷。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护理诊断? 脑血管意外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大类。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偏瘫、言语障碍。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目的是通过早期康复手段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减少脑血管病的复发和致残率。康复的重点是偏瘫和失语。 为患者制定一个康复方案要依据临床表现、CT扫描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神经系统损害的性质(出血性或闭塞性)、部位(内囊、外囊、脑叶、皮质或脑干)以及病变程度。另外,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评估(年龄、全身状态、血压、血糖、血酯)及心、肺、肾主要脏器机能。心理状态的评估也是不可缺少的。康复的程序反映了患者的总体情况。 康复治疗程序通常分为发病后急性期和逐渐恢复的慢性期。急性期也是卧床安静期,慢性期又分为:卧床期、过渡期、坐位期、过渡期、步行准备—步行期。急性期取决于生命体征和一般状态,意识障碍和麻痹程度。慢性期要根据当时的体位、瘫痪程度和全身状态来决定。康复护理在脑血管病的不同病期也不同特点。 1、急性期 对意识障碍明显的重型脑卒中发作病人,因病情易变,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发病后症状进展,尤其脑出血病人更应慎重。此期因病人卧床、不能活动,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褥疮、呼吸道感染、肌力下降、心肺功能低下、精神衰退等合并症。护理人员除积极配合医生完成调整

血压、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的药物治疗外,康复的重点放在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上。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预防关节挛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 ①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 ②定时翻身,更换体位。意识丧失的脑卒中昏睡病人,病情是否平稳,侧卧时必须将偏瘫的上下肢置于体上,以免受压。近几年,国外学者将瘫痪的侧卧位视为偏瘫病人的第一体位,健侧卧位为第二体位。平卧位为各种反射最活跃的一种体位,它能维持病人体位的对称性,但无论何种体位均要注意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翻身时要注意头部侧、仰位置的协调,以防呕吐物逆流气管和舌后坠。 ③床上被动活动。主要防止肌萎缩及足膝关节变形。脑梗塞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则在发病后次日即开始,脑出血病人宜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夹板固定的肢体可因时间过长引起民疼痛,可适当取下,给病人放一个舒服位置,并利用这时间做被动活动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运动,应先健侧后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活动到位,又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对肘、指、踝关节要特别注意活动。 ④按摩。给患侧上下肢轻柔而有节律的按摩使其放松,按摩胸大肌,以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防碍肩关节运动。 (2)预防感染: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除每2小时更换体位拍背外,要注意病人的口腔清洁,使患者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枕部稍高,使口腔唾液顺流而出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脑血管意外的急救 概述: 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例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部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判断意识状态: 1. 意识清醒:患者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表情自然,语言流利。 2. 意识模糊:患者可能表现出思维迟缓、语言不连贯或困惑。 3. 意识丧失:患者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无法响应外界刺激。 二、急救措施: 1. 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放在硬板上,保持头部与躯干的一条直线,保持呼吸道通畅。 3. 保持体温稳定:将患者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避免过度受凉或过度受热。 4. 卧床休息: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避免过度活动。 5.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体温、血压、心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药物治疗: 1. 纠正高血压: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可以给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2. 溶栓治疗:对于脑梗塞患者,如果符合溶栓治疗的条件,可以给予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3. 抗凝治疗:对于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给予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阿司匹林。 4. 控制脑水肿:对于脑出血患者,可以给予脱水药物,如甘露醇或呋塞米。 四、康复护理: 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饮食方案,避免高盐、高脂肪 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2.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锻 炼和物理治疗。 3. 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4.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脑部影像学检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 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在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脑部损伤。 2. 坚持药物治疗: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遵循医嘱,不可随意 停药。 3. 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指导,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4. 家属关注:患者的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六、急救后的预后: 脑血管意外的预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 康复情况等。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意外 概述 脑血管意外(CV A)又称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运动障碍 (2)感知觉障碍 (3)认知障碍 (4)言语障碍 (5)吞咽障碍 (6)心理情绪障碍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 (8)脑神经麻痹 2、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脑部病变。 康复评定 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按照《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2、躯体功能评定: (1)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张力及痉挛可采用临床肌张力分级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 2)肌力可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 3)平衡可采用Berg平衡量表。 4)步行能力主要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相的表现进行分析。 5)整体运动功能如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分期。 (2)感知功能可根据患者存在的情况采用Albert划杠测验。 3、认知功能常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4、言语功能评定 1)失语症:可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 2)构音障碍:一般采用弗朗蔡构音器官功能性检查法评定。 3)吞咽障碍:可采用临床吞咽检查法。 5、心理精神评定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常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评定。

7、生活质量评定采用SF-36(中文版)。一般急性期不作生活质量评定,多在出院前或随访 中进行。 康复治疗 1.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无特殊禁忌证的脑血管意外患者。 禁忌证: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体温超过380C、血压波动大、症状继续进展的患者,可以延迟开始康复或暂停康复治疗。 2.康复目的和原则 (1)、治疗目的 1)急性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诱发肢体的随意运动,预防继发性损害,防止出现异常运动模式。 2)恢复期的治疗目的:促进进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肢体的选择性运动,抑制不正常的联合反应,改善步行能力,提高手的精细功能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僵硬等合并症。 (2)、治疗原则 1)早期开始:对生命体征稳定、症状无进展、神志清醒的患者,即可开始治疗。对昏迷患者或住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只要没有发热、瘫痪没有进展、血压稳定,也可以开始肢体的被动活动或者通过物理因子干预。 2)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以及中医药治疗。 3)循序渐进:治疗项目由少到多,治疗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强度逐渐加大;治疗中外界给予患者的帮助逐渐减少,患者的主动参与朱家尖增多。 4)持之以恒从发病开始,康复即介入,直至患者的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临床治疗 主要为控制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脑循环、支持疗法以及预防并发症。对缺血心性脑血管意外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治疗等;对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治疗的重点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1)脑缺血的治疗 1)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3)抗凝治疗 4)中药治疗 (2)脑出血的治疗 1)降低血压

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护理 【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l50~300,保持环境安静。避 免各种刺激。 2.翻身时动作轻柔,尽量避免移动,必须更换体位及治疗,护理时,动作要轻,翻身角度不宜太大。 3.病情危重者发病24~48小时内禁食,72小时仍不能自口进食者,可行鼻饲流质饮食。 4.急性期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高热,可于头、腋窝、腹股沟等 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5.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及性质,及时留取标本,以防消化道 出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气管、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如呼 吸道分泌物量多、不易吸出时,准备气管切开用品。如有肺炎时,及 时做痰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7.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准确记录入量,及时留取血标本,查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尿素氮等,了解结果,及时提供医 师参考。 8.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

1.有些脑出血病人经过治疗,虽脱离了危险,但却留下了偏瘫、 失语等后遗症,心理上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害怕病治不好,死神会随 时降临;有的悲观失望,认为自己成了残废人,人生的意义也就到此 结束;还有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不能自理,已成为社会及 家庭中多余的人和包袱。凡此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也不利于康复训练的实施,因此,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 2.稳定病人的情绪,避免一切忧愁、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护 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病人洗脸、喂饭、洗澡、 处理大小便等。事事处处关心爱护,不得有任何不耐烦的表现,不讲 任何伤情感的话,使病人心情舒畅,不孤独,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 3.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脑出血的病人神志清醒后,即可给病人 讲解脑出血的有关知识,让病人了解本病多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故不能急躁,不要坐起,要安心养病,按时用药,不要屏气用力,很 好配合医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多数病人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4.应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采光照明充足、布置合理、良好舒适的治 疗环境,这样可有助于稳定情绪,促进心理康复。 【病情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病情凶险,常发生一些严重并发症,因此,护士应 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 1.脑疝:脑出血病人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当病人出现: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或抽搐;呼吸 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护理措施 摘要】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 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 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加之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多数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慢性病史,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 可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也影响日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护理 1前言 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功能障碍,病情需要 绝对卧床休息;这些因素极易引起痉挛、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肩关节半脱 位和肩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掌握脑卒中易出现的并发症, 有针对性的对脑卒中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2常见并发症 2.1痉挛 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 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挛措施。 2.2废用综合征 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 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 下降等。 2.3误用综合征 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 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 师指导下的训练,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进行了不恰当的训练以后,就会出现误用 综合征。 2.4上肢: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关节间隙比较宽,主要原因是瘫痪造成的肩关节周围 肌肉无力。康复的根本办法是恢复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肩手综合征主要表现 为手肿和肩痛,两者常常一起发生。对于这样的并发症有一个原则,不能等它出 现了以后再去治疗,更重要的是有预防意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大大降低肩 手综合征出现的几率。 2.5深静脉血栓 四肢长期缺乏运动以后,患者会发现脚肿了,然后逐渐蔓延到小腿、大腿。 超声检查会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可以导致肺栓塞而 致命。所以长期卧床的患者每天必须保持适当的活动。如果肢体不动,下肢就要 佩戴弹力袜,并采取一定的被动活动,比如按摩,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3康复护理措施 3.1情志护理 中医学认为,中风病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等致气血运 行受阻,或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致气血逆乱所致。因而病人多情绪急躁,且因病

脑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脑病科护理常规 一、中医脑病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臵于抢救室,安臵适宜体位,格按照病情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减少人员探视。 2、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品与用物于床旁: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二便、皮肤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有效处臵,并做好护理记录。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咳嗽训练、吸痰等,预防呼吸道阻塞、坠积性肺炎等。 4、落实基础护理,做好“三短九洁”,促进病人舒适,防止并发症: ⑴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眼部溃疡、结膜炎。 ⑵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由口腔进食者,应先做好口腔清洁,防止发生口腔溃疡、口臭等;可涂石蜡油或唇膏防止口唇开裂。 ⑶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勤整理,注意严格交接班。 ⑷会阴护理:留臵导尿者应行导尿管护理每日两次,定时更换引

流袋;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保持其清洁干燥。 5、肢体被动训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肢体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并同时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下垂的发生。 6、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科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高热等丢失水分较多者应注意补充足够水分。 7、保持各类管道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臵各类引流管,放臵受压、扭曲、堵塞、脱落等,保持其通畅,同时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9、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如加护栏或使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对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等防止舌咬伤,并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安全。 10、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突发意外或急性起病的病人表现为焦虑、恐惧等;慢性病加重的病人表现为消极、多疑等,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多加巡视,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二、中风 中风: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我国高血压死亡原因中居首位。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本院于2003年12月~2005年12月间,共收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23例,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结果死亡6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轻残5例,痊愈8例。现将护理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55~79岁,平均64.3岁。高血压病史4~38年,平均1 2.4年。 1.2 临床特点脑出血14例,脑梗死9例,均由CT明确诊断。嗜睡3例,浅昏迷3例,深昏迷8例,一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神志、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等。(2)准确记录出入液量。(3)吸氧,鼻导管持续氧流量3~4L/min.(4)防褥疮,防坠床等。 2.2 脑血管意外特殊观察及护理(1)脑出血急性期绝对卧床。(2)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头部抬高并敷冰袋保持局部低温,减少出血,降低脑代谢率。(3)熟知颅内压增高、脑梗死、脑出血及脑疝的临床特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4)呕吐时头偏一侧,防误吸,注意是否为喷射状。(5)了解头痛的程度及变化。 2.3 用药期间的护理(1)观测血压,不能降得过快、过低,特别是行静脉降压的时候[1],以免影响头部血供,加重脑组织缺氧、损伤。(2)保证脱水剂快速输入,并注意各种脱水剂交替运用及时间间隔,以达到持续、平稳降颅压的效果。(3)加强巡视,特别是用药的前十几分钟内。(4)观察24h尿量,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5)准确记录出入量,避免发生水、电解质紊乱。(6)准确掌握用药情况及判断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及脑卒中的概念。 2.了解颅内动脉瘤及脑卒中的病因、病理生理。 3.熟悉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4.掌握脑血管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措施。 导学案例 病人,男,7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糖尿病病史10年,平时喜欢抽烟及喝酒。因于家人争吵后出现鼾睡、呼之不醒,急诊入院。查体病人神志不清,瞳孔缩小,双眼凝视患侧,一侧肢体偏瘫,血压140/88mmHg,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问题: 1.病人可能的临床诊断是什么? 2.若要明确诊断还需做哪些辅助检查? 3.病人存在哪些主要的护理问题? 4.病人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哪些? 脑血管性疾病是指由各种脑部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一、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多因动脉壁局部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形成,极易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病以40~60岁人群多见,在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 (一)病因与病理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性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动脉壁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体内感染灶脱落的栓子侵蚀脑动脉壁可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使致动脉瘤的形成。颅内动脉瘤一般呈球状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动脉瘤壁极薄,尤其瘤顶部是最薄的,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部。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根据位置不同颅内动脉瘤可分为如下两种。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 (二)临床表现 1.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中、小动脉瘤未破裂出血,临床可无任何症状。若由于劳累、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诱因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症状等,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发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骤停。

脑出血患者的 护理 体会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主要是脑内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而引起 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出血一旦发生,除了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还要有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才能有效降 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从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的8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 如下。 1 临床资料 81例患者中,男52例,女29例,发病年龄在40-83岁之间,其中首次脑出血63例,第二 次出血1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偏瘫、失语、双侧瞳孔不等大等。 2 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59例,部分恢复11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5例。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有效防止脑出血加剧。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 息4-6周。烦躁患者可给予镇静剂;躁动者应加查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昏迷患者抬高床 头15-30°,头偏向一侧,可有效减轻脑水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以及胃肠道症状等病情变化。 3.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应每30-60分钟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当体温超过38.5℃时,应 给与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以防出现虚脱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观察呼吸时,应特别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如呼吸突然变慢或停止,为呼吸 中枢受压所致,应立即通知医生抢救。血压应维持在为宜,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影响脑部血供。 3.2.2 瞳孔的观察护士在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患者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 敏等。如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则提示脑出血加重导致脑疝形成;如瞳孔大小不定,则提示波 及到脑干,应急偶是报告医生抢救治疗。 3.2.3 神志的观察如果患者神志由清醒转入朦胧或昏迷状态,均提示患者出血加重或有其他 严重并发症,应及时配合医生,追查变化原因,并遵医嘱给予调整治疗。 3.2.4 胃肠道症状的观察患者出现喷射性呕吐,往往是出血不止、颅内压增高所致,如果呕 吐物为咖啡色胃内容物,则提示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存在。均应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3 做好基础护理 3.3.1饮食护理昏迷患者如无继发消化道出血,可在发病3天后给予鼻饲饮食,每天4-6次,每次200毫升左右,间隔时间为2小时,以保证机体能量供应。能自主进食者应给与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进餐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呛咳。 3.3.2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每天早晚各一次,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有呕吐者及时清除 呕吐物,口唇干裂者可涂甘油。清醒患者漱口时要防止呛咳。

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冬季的脚步已临近,北方天气温度逐渐下降,脑出血患者日益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也经常见到一些护理同仁索求脑出血患者相关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所以根据脑出血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工作几年来的护理体会,将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标签:脑出血;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脑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临床上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随着我国北方天气逐渐变冷,脑出血患者明显增多,且大部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大多病历出现在11-2月[1]。这是因为寒冷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血液黏滞度、血浆纤维蛋白、肾上腺素的升高,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和脆性增加,可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破裂而出血[2]。 脑出血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临床基础护理量大,护理难度大,现将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一、急性意识障碍 相关因素:与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电解质紊乱有关 预期目标:1、神志清楚;2、意识障碍无进一步加重 护理措施:1、评估/记录意识障碍的程度,病床安放床档;2、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病情变化的记录;3、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供氧;4、使用约束带,防止烦躁不安的病人坠床;5、室内光线宜暗,防止外界刺激引起抽搐;6、保护病人,防止可能的损伤。 二、舒适改变:疼痛 相关因素:与颅内压升高、脑血管痉挛有关 预期目标:疼痛减轻或缓解 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2、对病人主诉疼痛立即给予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3、尽量减少应激因素,遵医嘱给止疼药,评价止疼效果及副作用;4、如果疼痛不缓解或病人主诉疼痛较前明显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5、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适当按摩促进舒适。

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建立应急预案及程序非常必要。以下是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1、预先进行评估:脑出血的患者需要在家中或医院中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身 体情况和病情,判断患者的状况,以及是否需要紧急抢救。 2、建立联系:建立联系的第一步是打电话给就近的急救中心或急救车服务,并 向他们传达患者的病情信息和位置信息。同时应该发挥家庭救护员、护理人员和其他 陪护人员的作用,与医生、护士、家庭医生和家庭护士建立联系。 3、护理安排:紧急情况下,需要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护理包括固定患者的 颈部、头部,保持其四肢自然、舒适。任何抬起头、翻身等动作需要保持平静,动作 必须慢,力度轻、温柔。 4、监测病情:一旦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迹象,应该立即进行监测。这包括检查 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和心跳等生命体征。 5、提供简单的护理:在等待急救车或医护人员到达的时间内,可以提供一些简 单的护理方法,比如暴露患者的脖子、胸和背部,以便呼吸顺畅;给予患者双手支撑,以避免其跌倒。 二、紧急处理程序 1、及时确定患者的基本状况: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病发时间、病发 地点、既往疾病史、服药情况、就诊地址等基本情况。

2、快速诊断病情:进行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进行急救处理。 3、进行神经系统控制: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控制措施,比如控制血压、包扎伤口、鼻孔插管等。 4、迅速转至急诊科:将患者迅速转至急诊科,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救治,包括脑调查、脑部扫描、药物控制等。 5、密切观察: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不断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病情稳定。同时,应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 以上是脑出血患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对于尚未发生脑出血的人,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检查身体,以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及 健康教育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血管介入治疗是指在X线下,经血管途径借助导引器械递送特殊材料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部位,治疗各种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狭窄及其他脑血管病。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讲解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指导其家属共同消除患者的消极、紧张、恐惧心理,以免脑血管意外。 (2)指导饮食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注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发生。 (3)皮肤准备:清洁穿刺处皮肤。 (4)指导患者术前用药,如波立维等,并观察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2.术后 (1)术后体位:麻醉未清醒前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后垫枕头。指导患者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6h,严格卧床24h,卧床期间须加强生活护理、皮肤护理。 (2)氧气吸入:给予持续或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病情观察: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体温及肢体活动及语言情况,与术前比较。血压维持于正常水平或稍低于栓塞前的基础血压,血压高时可给予降血压药。 (4)伤口护理: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及运动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颅内血肿:栓塞过程中由于脑血管痉挛或技术操作问题所致,拔管时导管可撕破血管引起出血,形成颅内血肿,术后24h观察意识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及时报告医师。 ②穿刺局部血肿:主要由于局部压迫不彻底,发生在术后6h,故栓塞拔管后局部压迫15min,无出血时,用无菌纱布适当加压包扎,术后24h 卧床。 ③头痛:由于脑血管受刺激后痉挛所致,给予对症治疗。 ④脑血管闭塞:由于血管痉挛、动脉壁及原有动脉硬化斑块,以及栓子脱落所致,可给予溶栓扩溶可减少症状。 ⑤神经功能障碍:此并发症多是正常血管误栓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遵医嘱应用预防血管痉挛的药物,观察肢体感觉和活动情况,瘫痪肢体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 ⑥脑血管灌注突破综合征:由于栓塞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引起脑肿胀和脑广泛渗血,表现在术后患者意识改变和血压变化,故术后认真观察。

最新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 (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 (一)、急性期的护理: 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 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3、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肢体主动活动恢复。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4、床上活动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双手叉握,偏瘫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掌指关节之上(Bobath握手),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曲、上举运动。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曲90°,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呈健侧卧,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健侧位的肢位摆放同前。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5、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变换体位,注意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压疮、感染或坠积性肺炎。。 6、保障营养和水分供给,加强排泄管理。 (二)恢复期的护理: 1、运动功能障碍的护理: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床上与床边活动、坐位活动、站立活动、平行杠内行走、室内行走与户外活动、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根据患者

神经外科疾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高血压脑出血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60岁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占脑血管意外病例的20-30%,男性多于女性,常因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而引发。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障碍、呼吸急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继而出现偏瘫、大小便失禁,重症者出现昏迷、完全性偏瘫及去闹强直,有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 心理护理 急性期病人生命垂危,家属易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稳定家属情绪,恢复期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出现悲观、忧郁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环渐进、持之以恒锻炼和治疗。 饮食指导 1、急性期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3、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每日4-5次、每次200-300ml ; 4、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5、体质肥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甜食及高脂饮食。 术前指导 1、全麻者术前禁食10-12小时、禁水6-8小时、局麻者禁食4小时; 2、择期手术者,术前应保证睡眠、必要时可遵守医嘱给予镇静剂; 3、卧床时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避免诱发颅内高压的因素,如缺氧、躁动不安等; 5、择期手术的病人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出现便秘、尿潴留; 6、做好皮肤准备 术后指导 1、麻醉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误吸呕吐物; 2、麻醉清醒后6小时,无吞咽障碍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啄渐恢复正常饮食; 3、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 脉回流; 4、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严密观察引 流液颜色、性状及量; 5、神志不清、躁动者加床档,并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 外; 6、术后病人瘫痪肢体取功能位,给予被动功能锻炼、按 摩等,病情平稳后鼓励病人主动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 渐恢复自理能力; 7、语言障碍者,应耐心地从每一个单字、词汇教起,有时可借助图画来表达意思,逐步进行训练,勿因急于求成而训斥病人或因病人语言表达错误而对其取笑,以免影响病人的自尊。用药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