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在新常态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当前建筑市场投资领域的新变化、生产方式的新转变、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制约以及用工荒等问题的出现,都呼吁传统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型升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建筑业稳中有进,实现调速不减质、量增质更优,已经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主题。

推行工程总承包和走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式,也是业内公认的未来建筑业发展大趋势。研究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发展之路,需要按照经济学原理来分析问题,即市场需求催生发展、价格优势引导繁荣,也就是说要看在市场中你的低成本制造是否被需求。

以中建二局为例,目前我们的产值已经达到了950亿元,大概以每三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但这样的发展速度背后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值增长的幅度与利润增长的曲线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按照这样的惯性一直走下去。所以,在提高发展效益的战略考量下我们考虑开始推行工程总承包。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建筑工业化的黄金时代还未到来。就个人而言,工业化、绿色施工环境并不是个人需求,尽管每个人都喜欢山清水秀、喜欢蓝天,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必须让一个人通过购买去解决这个全社会的问题。因此,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并不是市场特定需求,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经济杠杆,如利用税收、财政、补贴等来调节。

目前我们提到的总承包多为施工总承包,并不是工程总承包,很多企业并没有设计能力。当前,国家提出了推进建筑业工程总承包发展,企业如何推行工程总承包,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企业转型升级,应重点考虑投融资带动总承包。现在地方投融资平台压力渐增,地方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这对企业来说是发展机遇,如果企业能以投融资手段拿到总承包业务,较之于目前施工总承包之后拿到应收款要好很多。要知道,现在总承包企业的应收款不太理想是公认的事实。

项目管理创新。万事开头难,首先企业要做一些积极的研究,要苦练内功,尤其是要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等,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么生产”的问题,这是每一家建筑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筑工业化主要解决的是“怎么生产”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新常态、新形势下传统建筑业转型的迫切要求。下面我想以广西建工的发展为例,从企业内生角度谈谈我们对建筑工业化的期盼。

广西建工是一家有60多年发展史的建筑企业,要打造百年强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2010年的时候,广西建工面临着生存难关,为此,我们从经营生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努力,幸运地度过了这个难关。在这里,我有两点发展理念想和大家分享:一是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认同,二是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要正确。2010年,广西建工的营业收入是139亿

元,2014年预计可以实现650亿元的突破;2010年,广西建工在“中国企业500强”里排名第398名,2013年上升至第220名;利润率由0.2%提升到了1%以上。2014年,我们发现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是关于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为此,我们又提出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变”的发展理念。通过这几年的调整,广西建工已经实现从原来单一的建筑承包企业转变成一个综合性企业,形成了基础设施投资、设计、施工、安装和项目后期运营管理的系列产业链。但是,广西建工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施工仍占大头,随着新常态、新挑战的来临,人工成本压力骤增、环境和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显得更为迫切。

此外,我有两个基本理念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思考。一是目前企业创新的核心已经从提高效益转向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建筑行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最复杂也是最迫切的,如果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定能取得翻天覆地的效果。二是走工业化道路实质是将传统建筑业从提高工艺生产水平转向流程的再造。过去,建筑生产过程和产品相对固定,而工艺或者生产是流动的,如果推行建筑工业化,这种形式必然被改变或者说大部分被改变。这同样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的系统工程。

面对新常态,如何发展建筑业?劳动力问题是关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论我国的人口红利马上就要消失了,在建筑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现实。而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同

时,建筑质量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社会在不断发展,每个人都想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拥有一套更舒适的房子,作为社会耗能大户的房屋建造者,建筑企业如何去适应这种需求呢?从目前来看,建筑工业化是解决环境、劳动力成本高企、保证工程质量的较好方式。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我国建筑业及其发展历程 1.1建筑业的概念 建筑业是以建筑产品生产为对象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从事建筑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业,并没有公认的明确的概念表述,对建筑业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建筑业是指建筑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及参与该过程的各个产业和各类活动,包括建设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构配件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等;狭义的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行业。狭义的建筑业从行业特性及统计的可操作性出发,目的在于进行统计分析,通常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采用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采用广义建筑业的概念。本文以广义的建筑业为概念,讨论我国建筑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1.2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历史 从1949年到现在,我国建筑业经历了形成和成长、停滞和徘徊、恢复和发展这样几个上下波动的阶段,各个阶段发展具体特点总结如下。 (一)产业的形成和成长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年?1957年为我国建筑业的形成和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历程及特点可用表1所述一系列事件为标志。

(二)体滞和徘徊阶段(1958?1976) 该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特征。 (1)在指导思想上,由于左倾思想干扰,建筑业被错误的认定为消费部门而得不到重视,有一段时期建筑业甚至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而沦为仅仅是实现基本建设的一种手段,其发展严重受阻。 (2)在发展过程中,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建筑业的发展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建筑设计、科研和大专院校等单位纷纷撤消,已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被批判,建筑<业的管理陷人瘫痪状态。同时,用非经济手段取代了经济管理。 (3)上述因素造成了建筑企业管理和施工生产的极度混乱,建筑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劳动生产率大幅度下降。1961年建筑业创造的国民收人仅占国民总收入的2.2%,跌至最低点。施工企业由1958年的高度膨胀到六十年代初期的髙度压缩,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重由1957年的3.1%减少为1965年的2.0%。在工程造价提高近一倍的同时,工程质量普遍下降,工程事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三)恢复阶段(1977?1983) 1977年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我国建筑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摸索自身的改革之路,进行了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并在全行业推广招标投标制。这些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探索了道路,大大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加大,1983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净产值259亿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了1.4倍和1.2倍;建筑业总产值和净产值占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分别由1975年的8.1%和4.5%上升到9.5%和5.5%,建筑业得到了恢复和加强。 (四)发展阶段(1984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建筑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 (1)引人了建筑工程竞争机制。在1983年全行业推行招标投标制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投标,1984年我国招标投标面积占当年施工面积的4.8%,1985年上升为13%,1986年为15%,1987年为18%,1988年为21.7%,1989年为24%,1990年为29.5%,1993年为40.6%,1995年为46%,1996年为54%^。我国建筑业的这一变革对世界建筑工程市场乃至全球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建立了新的劳动工资机制。经过了恢复阶段改革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的探索后,1984.年国务院在《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除必需的技术骨干外,原则上不再招收固定职工。这一政策加快了用工制度改革。在工资分配上,1984年国有建筑业企业普遍推行了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的办法,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3)加快了管理体制改革。1984年国家把建筑业的改革作为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任务分配开始走向市场调节下的招标投标的轨道,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进行项目法施工和实施资质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了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为加快建筑业大省向强省跨越,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长数量型向效益型、发展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全省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省建筑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不仅改变了城乡面貌,完善了城镇功能,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而且大大增强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浙江、江苏等建筑强省相比,我省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仍很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企业市场竞争严重趋同,基础设施和专业工程领域施工能力不足;科技进步与创新滞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高素质科技型人才紧缺,缺乏科技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有效激励机制;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能和创新能力差,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安全管控水平不高,精品意识不强,品牌工程和精品工程少等。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省建筑企业不转型升级,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地和建筑企业必须清醒认识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形成的倒逼机制,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同时,也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共存。我国已进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高峰期,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不断加大基础投资建设力度,不仅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机遇,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是各行各业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2010年初,温总理再次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新时期,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升建筑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地和各企业要抢抓转型升级的先机,做到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 二、加强政策支持,为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创造良好条件 (一)深入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 1、紧紧围绕国家重点投资方向支持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结构。各地要抓住国家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契机,加强资质审批服务,合理放宽审批条件,支持本地大中型建筑企业,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拓宽业务范围,积极进入主营

建筑业四个方面或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筑业四个方面或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上一个十年得益于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庞大的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以及我们吃苦耐劳的广大的新兴产业工人队伍、数千万的农民工兄弟们的努力,全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下一个十年,房建市场空间有限,基础设施领域不断地调整,房地产调整转型,我们不得不思考:强劲的增长动能在哪里? 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是核心任务,这个话大家听熟了以后就忘了,其实这句话非常重要。全要素生产效率,要想激发增长的新动能,我想最大的突破口就是要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朝真正的市场化方向改革。 包括真正按照现代公司的方式去治理,赋予董事会决策的权力,同时企业党委按照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位做好重大决策的前置,大力探索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当然这些我们优秀的民企也可以参与进来,国有企业也可以参与到优秀的民企和优秀的专业公司的改革中去。 要激励管理层,也要让全体员工与公司的长远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要鼓励管理层或者授予期权,要用剩余的利润分红给广大员工进行中长期的激励,让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股东利益、干部员工的利益长期捆绑在一起,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我想现在这一波的低谷和调整,一定会有一批新的英雄诞生。过去的好多年,浙江和江苏的企业一直在探索。我原来兼了一个协会的会长,我经常跟他们交流,发现很多企业在探索,但是更多的企业是迷茫,不知道怎么搞。我想在大环境下主动地应变求变,才能激活全部生产要素的巨大潜力,赢得更加广阔的未来。 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就简单地说四个方面供大家借鉴: 第一个是大力地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成为真正的工程公司。 这句话很多同志看了以后很不理解,我分管了七年的海外,我们的工程公司是什么很多同行都还不了解。从建筑公司到工程公司的转型,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运行的过程,现在它并没有完成。 同志们,我这句话你们听了可能不以为然,西方的同行早已完成这种转型。工程公司就意味着企业有自己的数据库,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有自己的设计创造能力,也有大体量。我们有数据库吗?我们有数据,没有库,找不到;我们有知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认识的差异与启示 摘要:笔者将政府、企业和银行三个行为主体置于一个统一逻辑框架开展研究,分析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企、银”三方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利益诉求差异,建立了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与转型升级绩效间的关系模型。在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全模型极大似然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企、银”三方关于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相关影响因素重要性认识存在一些差异。 关键词: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政、企、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24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20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1207);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3089)作者简介:熊勇清(1966-),男,江西临川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创新、战略管理研究;陈江勇(1986-),男,湖南永州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83-06收稿日期:2012-06-07 为把握后危机时代新技术革命加速孕育的战略机遇,我国正式确立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依托新兴技术,培育和发展全新的新兴产业;二是在现有传统产业基础上转型升级,并激发培育新兴产业(熊勇清等,2011)。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因此如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依然是当前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企业和银行(含其他金融中介组织,为表述方便,本文一律用“银行”指代)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三个重要行为主体,转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的经营模式研究摘要: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分析入手,认为企业的经营机制、创新机制和用人机制这些关键因素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对于宁波企业来说,OEM企业如何向自主品牌的转型,是宁波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并指出当前企业转型发展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可供宁波企业转型升级借鉴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转型升级;OEM;经营模式;自主创新;宁波;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28-02 一、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对于企业来说,转型升级具体体现在: 1.企业生产经营上的转变。加快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使企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自主创新主导型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型转变,经营上从外源型向内外源型并重转变,生产结构上从加工制造环节的向加工制造与研发服务环节协调发展转变,资源利用从线型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低碳产业”,进军国家战略新型产业。 2.其他很多方面的转变。不仅在生产经营上,还要在思想观念上、企业管理上、体制机制上做好转型升级,只有政企携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才能使企业绿树常青,浙江的经济才能确保持续、稳定和又好又快发展。 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1.企业的经营机制。营销大师科特勒2010年9月来宁波时说过“企业真正的价值创造过程在于三块,生产制造、品牌和分销。制造可能占到10%~15%的利润率,品牌利润率可达到35%,剩下的在分销领域,可达到50%~60%的利润率。”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宁波企业应考虑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如通过资本并购后整合,进入全球产业链的技术、生产、品牌、分销环节,实现企业全球化。这是企业的经营机制在起作用。这方面,宁波技嘉公司转型值得借鉴。其做法:不断更新主打产品,收购台湾一大公司在宁波的生产厂,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出漂亮“组合拳”。 2.企业的创新机制。创新决定企业的命运,以宁波沁园集团的做法为最典型。沁园集团自1998年发明全世界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至今,先后获得300多项国内外专利。在掌握大量专利的基础上,沁园目前已成为饮水机、净水器等多个行业国家标准制定者。目前,集团销售额和利润均已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利—标准—品牌”,沁园集团的这一发展路径,体现了宁波市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值得宁波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3.企业的用人机制。企业的用人机制即企业的执行力问题,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曾经坚定地说:“抓创新促转型,最关键的因素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最有力的支撑是广纳各类创新人才。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使宁波成为最适宜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优的城市!”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一、中国建筑行业概况介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将来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管理信息化是传统产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我国建筑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应该作为提升建筑行业竞争力的重点,这也是国外优秀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总结。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时均采用了“狭义建筑业”的概念,而在行业管理中均采用了“广义建筑业”的概念。“广义建筑业”涵盖了建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感悟较大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一项 * 的大事。企业要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是根本,也是 * 。转型升级,顾名思义,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资质向高资质升级,推动企业真正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变,加速企业发展。当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如何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方式的真正转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对此,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和思考,通过对较大规模的国家特级施工企业——******集团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总结摸索了一条适合***集团的发展之路。一、转型升级是建筑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作为像******集团这样的较大规模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获得持续发展,就要加快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在转型升级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队伍管理,全面提高基础管理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当前,国内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承包商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这与其行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各级发展理念、市场发展阶段和发育程度、行业发展态势、企业个体情况等息息相关。所以,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行业发展面临调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速度回归平稳发展状态,建筑企业主业面临规模收缩趋势,转向多元经营,国家更加注

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积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建筑业的投资重点和方向面临调整和优化。对此,******集团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土建总承包为中心,缩小其比例,努力向装饰装潢、市政公用、地基基础、园林古建筑、起重设备安装、道路桥梁、钢结构、水利水电、餐饮服务业、建材、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拓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宽经营范围。(二)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目前,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有股所占比重相当大,投资主体不到位,造成体制僵硬、机制不活、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上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对此,******集团自xx年改制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利用2-3年的时间将国有股逐步退出,使***集团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实体。(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一些建筑企业缺乏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没有认清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工程承包能力明显偏弱,主业不精不强,专业优势不突出,技术创新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造成产品结构雷同、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鉴于建筑业存在的这一弊端,******集团在今年年初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在这期间进一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推动企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主业,做精做专辅业,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

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 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我国也将面临向消费型社会转换,我国经济应该已经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至少投资是这个趋势。而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需求方的变化对于行业、企业盈利几乎是决定性的。而目前投资、需求的前景黯淡势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从建筑行业各子行业近年的收入增速可看出,投资的不景气对建筑企业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传统业务快速下沉已经引起企业家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筑企业未来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 我国15-64 岁劳动人口占比开始下降(% ) 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下降会影响投资增速

投资增速下行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 2015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累计同比为%,高出9月个百分点,表明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较之前有所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同比连续6个月回升,10月为%。 固定资产到位资金累计同比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值及同比 2015年前11月沪深两市定增的募集资金为9218亿,远超过2014年的6824亿,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逐渐增强。就建筑行业而言,债务直接融资量继续下降,偏好定向增发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定增募集金额已为历年最高,另外还有亿的定增方案正在审核之中(如果考虑349亿的优先股融资就达到了591亿)。2016年建筑行业定增融资将持续增加,资本市场将为建筑企业并购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筑行业融资情况(单位:亿元)

整体来看,由于投资下行,建筑公司经营承压,大部分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和债权融资以度过难关。稳定的资本市场为建筑企业转型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 建筑行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 一、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自“一带一路”这一概念提出后,全国各地区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寻找输出过剩产能的机会,以期实现更多价值。从各省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 的建设工作在获得各省市的关注,现在已经有多项项目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启动,预计未来将首先在铁路、航运、水运等基建投资方面得到切实地落实。

建筑业发展前景如何

建筑业发展前景如何 目前,中国建筑业市场发生的变化,其剧烈程度,是近二三十年从未出现过的。这就意味着,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一些做法, 从现在开始必须有所改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如何转变企业的 战略方向?如何提升公司的运营系统?”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行业现状认识的5个误区 建筑业是高利润行业,还是低利润行业? 目前,相对其他行业来讲,建筑业还算是“高利润”行业。一个简单有力的证据就是,转包和联营挂靠的现象持续存在,就说明建 筑业还是有一定的毛利空间的。主要的难题在于,企业总部的利润 收不上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建筑业是强竞争行业,还是低竞争行业? 强竞争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死掉”的企业数量要远远超过“存活”的数量。 在过去的15年当中,我们一直在跟踪建筑企业的破产率。15年 的累计数据显示,有规模的建筑企业破产率不到1%。只是到2015 年,破产率或被并革的企业数量才有所增加。相对于制造业或零售 业突破2位数甚至3位数的破产率,很明显,建筑业是低竞争企业。 我个人认为,之所以大家会有竞争激烈感觉,是因为“相对其他行业,建筑行业在桌子底下的竞争更为激烈。”只有高度市场化的 行业,拼的才是“桌子上的竞争”。建筑企业不“拼爹”,拼的是 关系和资源,我们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是花费在这方面的。对于中 小型建企来讲,拼关系、拼资源是很难取胜的。因此,现在必须抓 住这非常难得、剩下不多的的时间窗口,把“桌面以上的竞争”能 力提升上来。如果不抓住未来3-5年的时间窗口,恐怕将会在市场 化的大潮中逐渐被淘汰,失去容身之地。 建筑业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

建筑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建筑业发展面临地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业发展地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地支柱产业,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全社会50%以上地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地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地7%.建筑业地技术进步和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地转变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地速度与质量.建筑业接纳了农村近1/3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着重要地作用. (二)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中存在地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业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存在地问题主要表现在: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建筑业资源.能源耗费大,技术进步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不发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地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 (三)建筑业发展正面临重要地发展机遇 今后五年,我国建筑业总量将会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工程产品也将面临升级换代地新需求.具体表现在:城镇化地加速推进使得基础设施和住房需求量增大;第二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建筑需求旺盛;奥运.世博.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将形成更大地发展规模;新农村建设将成为重要地潜在市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进程加快为建筑业提供了新地发展机遇,“十一五”将是建筑业难得地发展机遇期和大有作为地时期. (四)建筑业将面临日趋激烈地竞争挑战 我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建筑市场地竞争规则.技术标准.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建筑业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企业将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地挑战.受行业内过度竞争和收益水平偏低地影响,在市场竞争加剧.投融资管理体制地改革和现代建筑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地大环境下,市场淘汰将进一步加速.同时,WTO过渡期结束后,具备技术.管理.人才.资金优势和竞争实力地境外承包商将进入我国建筑市场,与国内企业争夺大型工业.能源项目和土木工程地总承包市场,以及大型标志性建筑地设计市场,人才争夺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市场竞争方式开始由国内地.区域地.不完整地竞争,转向国际化地.全方位地竞争;由工程能力地竞争,转向承建能力加上融资能力地竞争;由单一地设计或施工地竞争,转向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地竞争;建筑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也将由单纯追求产值.规模,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影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十一五”建筑业发展与制度创新地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地要求,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地形势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地建筑市场环境;加快建筑业企业制度创新,重塑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调整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地大型企业集团,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贯穿到工程建设地各个环节中,提高建筑业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水平;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地市场化程度,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地综合效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更加科学有效地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引导建筑业从粗放型地传统行

未来建筑业发展趋势

未来建筑业发展趋势 洞察建筑业发展趋势,方能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经营范围——全球化 世界变得平坦,我国承包商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虽然我国加入WTO已有十余年时间,但我国建筑业对外开放的门槛依然没有完全放开,资质就是一条过不去的坎。虽然日本清水、瑞典斯堪雅等外资建筑业巨头在国内拥有代表处或公司,小规模开展业务,但以与国内公司合作项目居多。目前这些外资建筑企业对我国建筑企业并不构成威胁,但随着建筑业的进一步开放,难保外资建企巨头不会凭借资本、技术、信息、装备等优势,通过融投资与承建的联动,参与部分大型项目的竞争,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在其他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大型承包商纷纷通过兼并重组,瓜分和抢占市场。从1978年原国家建委和外经贸部递交报告建议我国建筑业“走出去”之后,30余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已经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走出去”成绩不少,但失利亦不少。中铁建沙特亏损41亿元,中海外波兰遭遇25亿元索赔,利比亚战乱我国承包商损失近200亿美元……受欧美主权危机的影响,当地建筑业低迷,发达国家承包商将转战非洲、亚洲等中低端海外市场,挤压我国海外承包商生存空间;中东、北非地区动荡可能继续存在并有蔓延趋势,对我国海外工程市场安全造成威胁;个别地区地方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想抬头,海外承包商面临挑战。外部挑战虽多,关键是中国建筑企业须练好内功,加强管理、技术的创新,加强法律、金融、外贸、保险等人才的培养,打造全球供应链,开展广泛的全球合作,并且员工聘用国际化,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笑傲国际承包市场。 经营模式——全产业链化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高技术含量、高复杂性的项目日趋增多,风险亦加大,业主对建设工程服务需求的综合性和集成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希望转移风险,传统的承包模式正逐步被工程总承包、国际投资、项目融资、国际信贷等相结合的综合性合作方式而取代,EPC总承包和BOT等承包方式越来越多。业主越来越要求承包商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从项目的前期策划、项目融资、规划设计,到设备采购、施工建设、运营管理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希望承包商能给予一揽子解决方案,工程总承包模式将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趋势。 未来建筑企业必须拥有全生命同期理念,基于传统施工业务,纵向整合价值链资源,前端介入项目投融资,后端介入施工后的项目运营,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这不仅来自于业主的压力,也是建筑业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已开辟成立了“特许经营”部门并成为新的利润来源。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一方面,可以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协同效应,开拓更大的市场与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后期项目运营可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可以有效削弱建筑业周期波动性影响。 生产方式——工业化

嘉兴市建筑业重点企业

嘉兴市建筑业重点企业 考评申报表 (2008年) 企业名称(公章): 所属(区、县): 资质专业类别: 资质等级: 填报人:负责人: 联系电话:传真: 填表日期:年月日 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制

申报资料说明 一、本表用于申报嘉兴市建筑业重点企业考评; 二、本表应使用计算机打印,字迹要工整,不得涂改; 三、本表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可信,数据准确,不得伪造; 四、本表数字均使用阿拉伯数字;除万元、百分数后保留一位小数外,其余均为整数; 五、本表在填写时如需加页,一律使用A4(210×297mm)型纸; 六、封面“企业专业类别”栏,是指本企业所从事施工业务的资质主项,如房屋建筑、机电安装等(只需填写一个资质主项); 七、资料装订强制性目录是为了指导申报企业工作人员,在资料排序、装订时符合统一要求,使专家核对方便,请申报企业有关人员认真整理资料。 八、表一、“企业年度总产值附件”是申报前两年度(2006、2007年)上报我委的“建筑业企业年报标准表”复印件加盖公章;“企业年度纳税总额附件”是申报前两年度税务部门出据的税务证明、发票或纳税电脑单据复印件加盖公章(指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三种税之和,其他税种不计入);“企业省外产值附件”是申报以企业申报前两年度(2006、2007年)上报我委“建筑业企业年报标准表”复印件加盖公章,

辅以签订的工程合同和结算凭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九、表四、申报年前二年其他获奖情况一览表,2006年度、2007年度二年中,1、“四优”2、重合同守信用3、QC 小组4、科技进步5、工法以及其他荣誉获奖情况;附件:证书、文件或其它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十、表五、申报年前二年扣分项目一览表,扣分项目填写2006、2007年度内所发生的通报批评、投诉、暂停投标、停业整顿、降级、罚款等行为。 十一、申报表为长期有效文件,不可撤回。 十二、根据资料的多少,按强制性目录的要求顺序或分册装订。整套资料中,如出现多处重复使用同一复印件时,只须提供一份即可,但必须表明此复印件的索引查找页码。

浅谈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以A公司为例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管理纵横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35 浅谈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 ——以A公司为例 张珊珊 万马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51 摘要:创新发展是一种改革,也是一种突破。在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发展能够提供观念意识上的引导,实现产品技术的革新。本文分析了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提出企业应该树立创新意识、传播创新文化、注重技术、产品、人才的创新运用,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增添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创新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19-0135-0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利用运营发展的优势,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创新发展有利于企业颠覆原有发展理念,在转型升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A公司为例,结合该企业近年来的发展,突出了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本文强调了该公司在技术、管理、人才、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创新,提出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应该汲取该公司的经验,在创新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与尝试。 一、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战略提炼与推进中愈加重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仅可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在企业转型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下,诸多企业的发展步入了极为矛盾的阶段,一方面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可观、可应用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企业在营业额上并不尽人意,部分企业在发展中依然遵循了因循守旧的模式,无法实现对自身发展、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因此,创新发展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一)核心驱动,为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一个企业不仅需要做到产品上的创新,同时还应该遵循管理上的创新,在模式、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突破,实现创新的特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正因为保持多个方面的创新,才让A公司能够抓住转型的核心,成为高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创新能够实现对自我的突破,让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因此,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创新发展作为核心驱动力,稳步推动着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发展有助于把握市场、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而言,其所面对的市场、可以采取的技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当前阶段,随着文化、社会、技术的多元化与高速化发展,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似乎是瞬息万变的。 创新是一种理念的更新突破,有助于企业管理者、相关人员在市场发展中把握整体趋势,对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创新发展对于企业转型发展中技术的革新、市场的拓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树立了创新意识,在转型中其才能抓住发展机遇,研发出了众多不同的产品,对市场进行了积极的开拓。 (三)创新发展有助于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在产品结构上进行不断优化,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强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实力。创新发展能够帮助企业对现有的产品结构、产品类型进行自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方向明确的改进。以浙江万马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为例,在转型发展中,由于融入了创新意识,其充分认识到原有产品型企业在建设发展上存在的不足,开始重点向资源型企业转型,积极开发了新能源板块、线缆板块、新材料板块等不同的板块,对企业的多元化、长远化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 二、企业转型升级中创新发展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A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在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应该积极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树立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如下以个方面入手: (一) 树立创新意识,加快制度创新 从A公司的经验可以看出,创新并不是从某一个方面入手,而是需要从上到下、各个环节、各个流程的贯彻。尤其是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想发挥创新的作用,应该将其作为战略与企业管理机制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注重生产与服务体制的全面创新。在近年来,该公司为了提高客户对产品服务的满意度,专门确立了“三服务理念”,在这一服务体制之中,客户是中心,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内部为销售提供服务,而部门则是为工厂提供服务,将客户服务机制的构建放在首位,使得公司的产品与服务水准都能超过客户的预期。另外,公司在企业分工上也较为明确,加强了对中间流程的整合创 DOI:10.14097/https://www.docsj.com/doc/da10934114.html,ki.5392/2019.19.061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1.建筑业现状 1.1行业发展过多依赖外部投入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1.2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1.2.1技术人员比例低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2平均技术含量低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1.2.3 资金投入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1.2.4低收益高负担 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1.2.5竞争激烈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2、建筑行业前景展望 2.1 建筑业前景展望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2行业地位不会变

建筑业转型发展意见建议

加快我市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和见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企业发展战略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明确发展目标,发挥建筑业产业支撑作用 (一)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建筑大区”目标。 (二)发展目标:为使全市建筑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规模企业比重明显增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日益增强。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到2013年,培育特级总承包企业1家,新增一级总承包企业2-3家;到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培育建筑业总产值达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的企业2-3家,市外建筑业产值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二、推动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三)完善建筑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承包商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

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建筑业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向交通、电力、水利、铁路等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专业领域拓展。鼓励企业向具有设计、采购、施工综合功能的工程公司和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多元化经营,向房地产、建材、装备制造、维护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股份制、组建集团企业等形式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建筑业企业整合资源,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按照“做专做精”的原则,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加快劳务分包企业发展;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步伐;鼓励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创造条件晋升资质,拓展专业领域。 (五)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培养建筑业管理人才。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引导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着重体现并强化工作业绩和实际工作能力,适当放宽学历、资历等相关条件。坚持引育并举,积极组织开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工作,鼓励企业引进注册建造师,做好建造师注册奖励工作。鼓励建筑业企业开展建筑业务工人员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六)建立健全考核评选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区级优秀建筑业企业、优秀建筑业企业家评选活动;由区政府命名表彰,并择优推荐参加市优秀建筑业企业和企业家评选。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