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收入分配公平的罗尔斯主义标准

收入分配公平的罗尔斯主义标准

收入分配公平的罗尔斯主义标准

罗尔斯主义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一种政治哲学

理论,它强调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宗旨。在罗尔斯主义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罗尔斯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差异性原则”和“原初优势原则”。根

据差异性原则,任何社会分配制度的实施都应该最大化社会最不幸者的福利。也就是说,在考虑分配的公平性时,应关注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确保他们的福利最大化。

根据罗尔斯的原初优势原则,社会的资源和权益的分配应该基于个人的原初地位和天赋差异。这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应该取决于他们天生的才能和个人的努力,而不是其他因素,如家庭背景或种族。

基于这两个原则,罗尔斯主义提出了一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内容:

1. 优先关注最不幸者:罗尔斯主义认为,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应优先考虑最不幸的人群,即那些生活在极度贫困或剥削中的人们。社会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来减轻贫困和增加收入机会,以确保最不幸者获得公平的分配。

2. 税收制度的公平性:罗尔斯主义认为,税收制度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来确定。富裕阶层应该承担更高的税负,以帮助支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税收政策可以通过逐渐增加税收比例或通过进步税率来实现。

3. 社会基本需求的保障:罗尔斯主义主张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和资源,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这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来实现,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4. 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受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个人特征的限制。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消除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5. 收入再分配:罗尔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平。这可以通过将富裕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贫困阶层,以减少收入差距,并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总而言之,罗尔斯主义提供了一种思考收入分配公平的框架。它强调社会最不幸者的权益,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原则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参考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罗尔斯主义标准下的收入分配公平。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最新年文档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正义”一词的使用由来已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它主要用于人的行为。然而,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正义”的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则更明确地规定,在他的正义论中,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他认为:“人们的不同生活前景受到政治体制和一般的经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也受到人们出生伊始所具有的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秉赋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然而这种不平等却是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因此这些最初的不平等就成为正义原则的最初应用对象。 为此,罗尔斯通过进一步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继而提出了他的“公平的正义”理论。并且认为: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一种处在“词典式序列”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罗尔斯的正义论确实具有一种平

等主义的倾向。 具体说来,这一正义论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原初状态的解释和对其间要选择的正义原则的概述,一是对实际选择正义原则的论证。罗尔斯认为,这两个正义原则是一个更一般的正义观的一个专门方面,这个一般的正义观是: 所有的社会基本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而体现这一正义观的两个正义原则通过几次过渡性的陈述而达到的最后陈述则是: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个正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 ;(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这两个正义原则暗示着社会基本结构的两大部分:一是有关公民的政治权利部分,一是有关社会和经济利益的部分,第一个原则要处理前一方面的问题,第二个原则则要处理后一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注意这样一个转换:即从一般正义观的“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到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后陈述的“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是理解罗尔斯正义论的一个关键。罗尔斯实际上总是从最少受惠者的地位来看待和衡量任何一种不平等,同时

罗尔斯程序正义论

罗尔斯程序正义论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约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具有重要地位。其中,程序正义论是他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罗尔斯程序正义论展开,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挑战。 罗尔斯程序正义论概述 在罗尔斯的理论中,程序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途径。程序正义意味着在决策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的程序,以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罗尔斯强调,只有在程序正义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结果的公正。 实现程序正义的方式 罗尔斯提出了实现程序正义的两个原则:差别原则和言论自由原则。差别原则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应给予特别和补偿。言论自由原则要求保障每个个体的言论自由,以确保他们在程序中进行平等的表达和辩论。 程序正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地位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程序正义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保障个体

的权利和利益,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实践中,程序正义的实现需要依靠司法公正和立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程序正义在司法过程中的体现,它要求法官在审判过程中遵循法律程序,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立法公正是程序正义在立法过程中的体现,它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对罗尔斯程序正义论的批判与思考 尽管罗尔斯程序正义论具有重要价值,但也面临一些批判和思考。有学者指出,罗尔斯的程序正义论过于理想化,现实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完全实现。此外,过分强调程序正义可能导致忽略结果的实际效果,从而损害社会正义。 然而,尽管罗尔斯的程序正义理论面临着这些挑战,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其理论的价值和启示意义。他的理论提醒我们,在追求社会正义的过程中,不仅要结果的公正性,还要重视程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兼顾程序的公正和结果的效益,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结合具体实例来看,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社会问题,单纯的程序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一)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一)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 引言 作为一个社会,如何公平地分配收入一直是一个关注的重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收入分配体系和标准。本文将讨论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 概述 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效率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在市场效率的理论下,收入分配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供需关系来决定的,即个人的收入水平是由个人的市场竞争力所决定的。 在市场效率的条件下,人们能够获得足够的机会去竞争,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个人的技能、工作经验和学历等去谋求自己的收入。如果市场效率得到保障,那么收入分配也能够达到公平。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之一。当经济增长率高时,很多人的生活水平都会得到提高,这样就能够缩小收入差距。 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同时,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政府还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来调剂收入分配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人去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最核心概念,它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的个人 所获得的收入应该是合理和公平的。在社会公平的理论下,政府将通 过收入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实现对贫困人群的帮助,同时将收入差距缩 小到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来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例如提供免 税政策或是提供个人所得税的减免等。 总结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主要包括市场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 公平三个方面。只有通过这些标准的保障,才能够让整个社会的收入 分配达到一个更为公平的水平。 问题与挑战 虽然有着明确的标准,但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收入分配不平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少数人占有了大部分的财富,而大多数人的收入却很低。 •收入差距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少数人的收入不断扩大,这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明显。 •政策执行不力:政策制定者出于政治考虑所制定的各类收入分配政策,未必能够完美地执行,甚至可能会被利益团体或者官员利 用,渐渐地失去效力。 结论 面对以上的问题和挑战,政府应该认真对待收入分配的问题,制定出 更加完善的惠民政策。同时,社会也应该思考如何积极地参与到收入 分配的进程中,例如扩大公民参与度和改进社会福利制度,等等。 在实际实践中,同时考虑市场效率、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这三个方面,真正地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正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

分配正义

什么是分配正义[1] 分配正义是指与持有正义相对而言的一种关于社会财富、权利和荣誉分配的正义。 关于分配正义问题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罗尔斯和诺齐克。罗尔斯认为,社会生活中通常存在着三种分配模式,即“按贡献分配”(实质上是一种以效率为优先考虑的分配制度)、“按努力分配”(克服了按贡献分配的缺点,接近按道德应得分配)和“按需要分配”(接近于平均主义的分配),这三种分配模式只能作为社会某一部分通行的“准则”,不能作为指导整个社会分配的原则。罗尔斯企图超越这三种模式而建立一种程序性的分配正义,他在《正义论》中提出了自己的分配正义主张和原则。他强调:所有的社会基本善——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以及自尊的各种基础等——都应该被平等地加以分配,除非对其中一些或所有这些基本善的不平等分配,会有利于最少受惠者。他由此引申出两个关于正义的原则,即基本权利平等、基本自由优先的原则和表现出强烈平等主义倾向的差别原则。 诺齐克在他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里提出非模式化的历史原则——权利原则,以反驳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他认为,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一种模式化的历史原则,它是按照某一个确定的方面、某一个确定的标准或几个方面的平衡总额来衡量和分配的,由此得到的结果就是模式化的分配,这种模式分配会造成不断地干涉个人生活,侵犯个人权利。在分配正义问题上,诺齐克与罗尔斯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经济领域中的自由与平等的矛盾:是不惜牺牲某些人的个人自由权利以达到较大的社会经济平等,还是宁可让某种不平等现象存在也要全面捍卫每个人的自由权利。一般地说,罗尔斯的理论倾向于前者,而诺齐克的理论则倾向于后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开展了对分配正义的讨论,有些人持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观,有些人则持道义论的分配正义观,还有些人提出初次分配应以效率为准,再次分配应兼顾公平。 分配正义的内涵与价值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美德和崇高理想,“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虽然正义具有流变性,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各得其所。作为正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古至今,分配正义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并争论不休。古罗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法典认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永恒的愿望”,正义是“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人类精神意向。”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将平等的正义分为分配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和矫正正义(corrective justice),并专门探讨了分配正义问题,认为合比例的才是适度的,而公正就是合比例,分 配正义就在于合比例,即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对相同的人给予相同的对待。 而英国学者布莱恩·巴里曾把正义分为交换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并指出分配正义才是真正的正义。到了近代,政府如何实现分配成为分配正义问题的争论焦点,形成了以哈耶克、诺齐克等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自由主义之间的争辩,前者反对任何以“社会正义”之名干预经济秩序乃至整个社会秩序的措施,后者坚信通过实施“分配正义” 以保证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汤剑波:分配正义的三个前提性条件 其中,罗尔斯主义明确提出了“正义即公平”、“作为公平的正义”思想,认为分配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机构和基本制度安排,并提出了平等的自由和公平两个原则。可见,分配正

功利主义与罗尔斯

功利主义与罗尔斯 假设你是急诊室唯一的一位医生,在急诊室有一个病危的病人和五个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你若花一天救那一个人,另外五人便会死去;若去救那五人,病危的那个便会死亡。你会如何选择?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抢救5条生命,牺牲少数,救更多的人。 换一个情形,若你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病人,还有五个分别急需不同移植器官的病危的病人,你会杀了那一个病人,用他的器官救另外五个吗? 一、功利主义理论 功利主义所说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似乎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概念,“社会利益”、“公众幸福”、表示效率的标准如“帕累托最优”等。从它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发源于18世纪的苏格兰学派,形成于19世纪边沁和密尔的理论,经由西季维克和摩尔的批判,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最有影响的现代伦理思潮,某种程度上,其已经成为我们制定政策与法律时多数情况下所遵循的原则。正如罗尔斯所说:“在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的一直是某种形式功利主义1。” 功利主义遵循一种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道德取决于行为最后的结果。其认为判定人的行为对错的唯一道德标准,是该行为能够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能够实现效用的最大化。换句话说,一个行为乃至一种行为规则或制度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它所达到的结果或追求的目的,相对于其他选择来说是否更加有利于“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依赖于每个人幸福之总和,于是,功利主义道德判断基本上就在于苦乐的计算。所以在功利主义的观点下,在第一个案例中,人们通过计算,其结果表明救五个人所带来的幸福要大于救一个人所带来的幸福,那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做出牺牲少数人的决定。但是为何我们在第二个案例中做选择时大多数人都会迟疑,如果同样按照功利主义的结果主义道德推理,五人对一人,我们理应选择杀掉一个人,以实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为什么我们的判断发生了变化,我们所依据的判断标准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长期以来功利主义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当我们在看待许多社会问题、制度问题的时候,经常在某一个时刻或某一个情形下,会难以做出判断和选择。“我们看到了功利主义原则的模糊性,注意到了它的许多推断与我们的道德情感之间的明显不一致。但是,并没有建立起一种能够与之抗衡的系统的道德观。”2而自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后,对功利主义明确地表示了拒绝,并对其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构建了自己的正义理论体系。 二、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 首先,罗尔斯的正义论所提出的自由与权利的优先性与功利主义看重社会福利的总的增长之间存在原则性的区别。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能否说明公平正义?罗尔斯认为,“功利主义观点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地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关心满足的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3显然,功利主义原则是一个怎样把蛋糕做大的原则,而并不涉及如何恰当地分配蛋糕的原则。无论是权利、义务,还是机会、特权或者各种形式的财富,功利主义都是为了达到可能产生的最大幸福。然而,功利主义的这种理论后果,导致了“原则上没有理论否认用一些人的较大得益补偿另一些人的较少损失,或更严重些,可以为了使更多人分享较大利益而剥夺少数人的自由。”4而罗尔斯强调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基于或者说自然权利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4

罗尔斯差异原则的内容及证成

罗尔斯差异原则的内容及证成 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中饱受争议的地方。按照第二正义原则的词典式优先序列,差异原则是建立在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对差别原则的论证也应该符合机会平等的道德直觉。从机会平等的直觉出发,可以对差异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证成逻辑进行尝试性的梳理,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罗尔斯的分配正义思想,为处理好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问题提供一种理论借鉴。 标签:罗尔斯;差异原则;机会平等;结果平等;帕累托优化 一、罗尔斯差异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其演变 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尔斯一直对贫富差距等社会不公问题非常关注,他的“公平的正义”思想可以说就是他回应社会不公问题、彰显正义价值的一面大旗。差异原则作为正义二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表述在《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等著作中是几经变化的,但仍然保持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贯穿着罗尔斯关注社会不利者的价值倾向。1971年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对差异原则的首次公开表述如下:“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他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的利益;并且依系于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1〕56 但是“适合于每一个的利益”的具体内涵是含糊不清的,体现不出关切“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一实现路径和价值倾向,而且“地位和职务向所有人开放”也因为缺乏具体的开放条件而不具有有效的适用性,因此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稍后又提出了差别原则的第二种表述:“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加以安排以使它们(1)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1〕79 第二种表述的内容、适用条件和精神内涵是明确且恰当的,但在表述的先后顺序上与第二正义原则的词典式优先顺序是不一致的,同时也为了回应其他思想流派的批评,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对第二正义原则进行了重新表述:“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们所从属的公职和职位应该在公平的机会平等条件下对所有人开放;第二,它们应该符合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2〕由此差异原则的具体内容和表述也就确定了下来。 差异原则是用来处理收入和财富的分配问题的正义原则,是在承认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的不平等难以消除的前提下,将分派权利、义务和收益的社会基本结构向平等和正义方向的拉伸。“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1〕60。基本善的分配要使每个社会成员受益,更为关键的是要体现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在不过分损害社会强势群体的前提下,“合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体现了其社会财富和收入问题上的分配正义思想,它并不是要在严格意义上消除一切个体差别,而仅仅付诸于纠正不正当的差别,使仅存的差别都必须是对改善所有人特别是最不利者的处境有利的。

2018年自考《财政学》讲义资料第二章(三)

2018年自考《财政学》讲义资料第二章(三)2018年自考《财政学》讲义资料汇总 2.1.3社会福利与效率 (1)公平的含义 公平也称公正,一般含义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衡量,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公平的经济学含义,在西方财政经济理论中,比较常见的有两个,一是经济公平,二是分配公平。经济学研究的大部分公平是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经济公平是指经济待遇方面的公平,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和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横向公平是指“同等经济地位的人同等对待”,纵向公平是指“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差别对待”。分配公平是指收入的公平分配状态,西方学者认为它指的是某种社会上认可的“公平”或“公正”的收入分配状态。它又可分为三种状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2)公平的准则 1)功利主义标准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由于富人最后一个单位收入的边际效用肯定低于穷人,所以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直至富人和穷人的边际效用相等,那么就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相应的公平含义是(边际效用)平均主义。

2)罗尔斯标准: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取决于这个社会中生活处境最差的哪个人。 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哲学教授罗尔斯(Rawls)提出关于社会福利的罗尔斯标准。罗尔斯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效用最低的那个人的效用,社会分配应以社会上最穷的人的福利最大化为准则,这个社会目标通常被称为最大最小准则。如果最穷人的福利都有了改善,其他人不是必然更好了么?这样整个社会就进步了(见Rawls 1971)。 3)福利经济学标准 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他认为,经济福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因此,要增加经济福利,在生产方面必须增大国民收入总量,在分配方面必须消除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以卡尔多、希克斯、勒纳、西托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无法比较,不能用基数数词表示效用数值的大小,只能用序数数词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新福利经济学根据效用序数论反对旧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特别是第二个命题,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的主张。新福利经济学家认为,只有经济效率问题才是最大福利的内容,

收入分配公平的罗尔斯主义标准

收入分配公平的罗尔斯主义标准 罗尔斯主义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提出的一种政治哲学 理论,它强调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宗旨。在罗尔斯主义中,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罗尔斯主义的核心原则是“差异性原则”和“原初优势原则”。根 据差异性原则,任何社会分配制度的实施都应该最大化社会最不幸者的福利。也就是说,在考虑分配的公平性时,应关注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确保他们的福利最大化。 根据罗尔斯的原初优势原则,社会的资源和权益的分配应该基于个人的原初地位和天赋差异。这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应该取决于他们天生的才能和个人的努力,而不是其他因素,如家庭背景或种族。 基于这两个原则,罗尔斯主义提出了一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参考内容: 1. 优先关注最不幸者:罗尔斯主义认为,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应优先考虑最不幸的人群,即那些生活在极度贫困或剥削中的人们。社会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来减轻贫困和增加收入机会,以确保最不幸者获得公平的分配。 2. 税收制度的公平性:罗尔斯主义认为,税收制度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来确定。富裕阶层应该承担更高的税负,以帮助支持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这样的税收政策可以通过逐渐增加税收比例或通过进步税率来实现。

3. 社会基本需求的保障:罗尔斯主义主张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满足基本需求的机会和资源,如教育、医疗、住房等。这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来实现,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 4. 机会公平:罗尔斯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受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个人特征的限制。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消除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5. 收入再分配:罗尔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平。这可以通过将富裕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贫困阶层,以减少收入差距,并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总而言之,罗尔斯主义提供了一种思考收入分配公平的框架。它强调社会最不幸者的权益,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原则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通过这些参考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罗尔斯主义标准下的收入分配公平。

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相关推荐 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世界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统一,人及其分配正义也是如此。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分配正义原则,大都可以归约为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这两大基本原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配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是差异性与同一性的统一,人及其分配正义也是如此。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分配正义原则,大都可以归约为差异性正义与同一性正义这两大基本原则。差异性与同一性是相互依存、交互竞长、相互规约地存在和发展的,相应地,差异性正义原则与同一性正义原则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交互竞秀、互相制约的张力关系。正是两种正义原则之间的张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一、差异性原则与同一性原则的提出 所谓差异性原则或差异性分配正义原则,关注的是不同的人因某些被认可的差异而得到不同的对待;所谓同一性原则或同一性分配正义原则,则关注人们因某些被认可的同一而得到相同的对待。尽管差异性原则与同一性原则的差异很大,前者据于人及其活动的差异性,后者据于人及其活动的同一性,但是作为分配正义的两大基本原则,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所以,当我们进行某种差等对待时,其实内含着对某些同一的认同,而当我们进行某种同等对待时,又不得不关注甚至尊重某些差异的实存。 差异性原则与同一性原则的划分,是基于人是差异性与同一性之现实的自觉的统一体。差异性与同一性的并存是世界与人的存在状态,对这种存在状态的认识与觉解,必然会影响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包括分配关系)的调节。反过来,作为合理调节人际利益分配关系的分配正义,必然要深入反映人的这种现实存在状态,即分配合理性的生成与实现既要体现差异性(原则),又要体现同一性(原则)。 历史地看,人们对分配正义的认识大都涉及差异性原则与同一性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意义 Summary:在正义问题上,西方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的主要制度。正义原则要通过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来从全社会的角度处理这种出发点方面的不平等。 Key:罗尔斯;分配正义;启示 一、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内涵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的分配正义思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正义假设前提中的分配正义思想,正义论假设的目的在于实现平等。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平等观是以“原初状态”为理论前提的。“无知之幕”是指处于“原初状态”之中的人们在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自然天赋、所处的社会特殊环境等情况下,他们只知道社会的一般社会事实,这种“无知之幕”理

论,是尝试让判断者退回“原初状态”,使之达到一种平等的状态,不受既定角色的影响。在这种自由平等的环境中,人们一般会作出正义的选择。 二是正义原则中的分配正义思想,主要包括自由平等、机会分配平等和差别原则中的分配平等。罗尔斯是在“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理论假设前提的这个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组合。这种平等是正义的,是在他的正义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平等思想,使每一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是正义原则应用中的分配平等思想,主要表现为制度正义中的分配平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分配平等等。正义原则的主题或对象是社会,尤其是社会的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正义的基本主题就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说得准确些,就是主要的社会体制分配基本权利义务以及确定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而分配的方式。在罗尔斯理想的良性秩序里,只有分配的正义。 二、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趋于严重。因此,中国社会的分配公平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的时候了。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之一,也是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需求。而当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些人无视程序公正原则,将权力市场化、商品化。面对这种发展的代价,如何将其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无处不与现实相衔接。他将在原初状态中挑选出来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运用于主要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上,在政治上追求“重叠共识”,使不同的价值体系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平衡;在经济上主张在社会合作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的探讨与批判 约翰·罗尔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正义论》被誉为政治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差别原则,这一原则成为了他公正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差别原则主张社会不平等只有在符合两个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第一,每个人都应有最广泛的自由权利,适当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只有在保障每个人的最广泛的自由权利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对最不利部分的人民产生最大利益。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影响深远,也受到了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将就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探讨与批判。 对罗尔斯的差别原则进行批判需要对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主张适当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只有在保障每个人的最广泛的自由权利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这意味着在收入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必须符合一种公正的标准。现实社会中很难找到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公正标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在实践中可能会难以执行。对于如何界定“最不利部分的人民”和“适当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责任和努力。根据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对最不利部分的人民产生最大利益。这是否意味着那些没有为自己付出努力、没有追求成功的人应当得到与那些付出了努力并且取得了成功的人相同的回报呢?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似乎忽视了个体的责任和努力对待促成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因素,这可能导致不公正的结果。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的效率。按照差别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对最不利部分的人民产生最大利益,这意味着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可能会牺牲社会的整体效率。一些学者指出,过分追求社会和经济的平等可能会抑制创新和生产力,从而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繁荣。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忽视社会的整体效益。 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可能会导致一种对待人民的“宽容”的倾向。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主张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对最不利部分的人民产生最大利益,这可能导致对于不努力、不负责的人的宽容和纵容。在实际社会中,这种对待人民的“宽容”可能会鼓励个体的惰性和不负责的行为,从而对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 罗尔斯正义原则是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在社会中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以及其对社会福利的启示。 一、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基本理念 罗尔斯正义原则的提出者是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他认为,社会正义应该建立在两个基本原则之上:第一个原则是自由平等原则,即每个人应该有同样的自由权利,每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第二个原则是差异原则,即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应该通过一定的制度来纠正,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基于社会契约论的,他认为人们在建立社会制度时必须对彼此进行公正对待,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基于理性和公正的准则。这些准则要在公正的原则之下,使得人们享有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他认为,人们应该以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标准,如同假设自己是该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一样,来构建社会制度。 二、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逻辑 罗尔斯正义原则建立在社会契约理论之上,其论证逻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指出,人们在社会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是公正和公平的。人们之所以需要社会契约,是因为他们自然状态下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需要通过契约,建立起共同的规则和制度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 自由平等原则 自由平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该原则体现了每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而不会因为社会背景、财富、性别等任何因素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罗尔斯认为,在自由平等原则下,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最大的自由和权利,而这些权利的行使不应该侵犯到别人的自由和权利。所以,社会制度应该支持和维护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 3. 差异原则 差异原则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第二个基本原则。该原则认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应该通过一定的制度来纠正,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罗尔斯认为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但应该通过公正的制度来消除不同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从而使得社会达到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状态。

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_概述及解释说明

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简要的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这是一种关于社会公正与正义的重要理论观点。该原则提出了一种在社会中实现公平分配和正义的方法,旨在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权利和公共资源的平等享有。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首先,我们将介绍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的定义和背景知识;然后,我们将详细解释该原则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接着,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说明该原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讨论该原则所引发的争议,并探讨各方对其看法;最后,我们将总结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对社会影响和意义,并展望未来其可能发展趋势。 1.3 目的 本文旨在使读者对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及其应用有一个全面了解。通过深入剖析这一重要理论观点,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认识,并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变革提供借鉴与指导。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获得对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的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以此为依据,促进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

的社会建设。 2. 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 2.1 定义与背景: 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是指由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提出的一种正义理论。该原则旨在解决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并通过确保弱势群体的最低福利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罗尔斯观点的核心是,在一个公正的社会中,不应让那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沦为最低标准以下,而应将重点放在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上。 2.2 解释说明: 罗尔斯最大化最小原则主要基于两个概念:差别原则和原初情境。差别原则指出,社会中的不平等分配只应当存在于这样一种情况下:它使得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获益或者进步。这意味着资源和机会应该尽可能地向弱势群体倾斜,以减轻他们面临的不利条件。 而原初情境是指人们在做出正义决策时,将自身置于一个无知的状态下。也就是说,在了解个人自身属性和处境的情况下,无法预知自己将会成为社会中的哪个群体。在这种情境下,人们更有可能选择一种公平且公正的分配方式,以确保即使自己处于弱势群体中,也能够获得最低限度的尊重和福利。

试论罗尔斯正义理论及中国的借鉴

试论罗尔斯正义理论及中国的借鉴 什么是正义,正义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正义,始终是人们的探索和追求。不同时代对正义的主张有所不同。在各种正义理论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的两个正义原则,引发人们的思考,推动了人类社会正义的思考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和境界。对我国的转型期社会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罗尔斯正义理论产生的背景 约翰罗尔斯(19221-2002),1921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是20世纪美国乃至西方斯衔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在政治学、伦理学。195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工作,1962年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教授。罗尔斯1951年发表了《用于伦理学的一种决定程序的纲要》,这是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起点。1958年发表的《作为公平的正义》,把正义定义为“作为公平的正义”,为他的正义理论奠定了基本概念的基础。此后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论述里正义的法制基础、制度安排和分配正义方面的理论前提。1971年出版第一部系统论述正义理论的专著《正义论》。这本书的出版,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在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义理论的产生,也和当时英美的学术氛围有莫很大关系。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外有朝鲜战争,内有麦卡锡掀起的反共浪潮等。到六十年代,外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内有此起彼伏、如火如茶的争取民权运动,黑人抗暴斗争,校园学生运动,环保运动等,与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的贫困现象也成为令人瞩目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技术性的枝节问题,而是向西方自由民主政体及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根本挑战的大问题。当时很多人认为,自由主义只是一种落伍而肤浅的意识形态,根本不足以应付时代的挑战。可以说,美国社会处在一种危机之中,处在一个必须调整关系的关口,而罗尔斯正义理论所探讨的平等自由、公正机会、分配份额、差别原则和代际正义等问题,恰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希望。而且坚信自由主义传统仍有足够的理论资源来迎接时代的挑战,建构一个更为公正理想的社会。 《正义论》不仅以一种理论的方式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或希望,也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哲学、伦理学潮流的一个重要转折:从形式的问题转到实质性的问题;从怀疑和否定转到试图重新肯定;有时争得分析转到思辨的概括。从这一方面来说,罗额尔斯的正议论具有深刻的社会实践性特征,他在政治哲学层面上对启蒙以来“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进行了重新地诠释和发展,从而构筑了一套新的对社会基本制度合理性的完整解释。 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一)正义原则的理论前提 罗尔斯把正义看作是合理的社会选择理论的一部分,为了找到公开的正义观,他承袭了以往契约论的传统,建立了新的原初契约论,为他的两个正义原则设定了一个颇为复杂和周密的理论前提:“原初状态”。这一状态相应于传统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但由于其不同,比“自然状态”更为纯粹和抽象。这不仅表现在他非常清楚地有意识地把“原初状态”进当作论证其理论的一种方式,而且表现在他不是要从“原初状态”中证明某种整体或社会制度是恰当的,而是要引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抽象而普遍的正义原则。 “原初状态”是一个期间所达到的任何契约都是公平的状态,是一种各方在其中都是作为道德人的平等代表,选择的结果不受偶然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对平衡所决定的状态,是一种试图解释人的道德判断和帮助说明理性人拥有的正义感,以及保证人们选择的正义原则是作为公平正义的纯粹假设的状态。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包含三个方面的条件: 第一,原初状态中的人们是自由、平等和有理性的个人。 第二,原初状态中的人们处于“无知之幕”的背后,即他们对社会基本结构和正义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