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现状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现状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现状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现状分析报告文案

中国全面质量管理(TQC)现状分析

一、质量管理的历史足迹

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从50年代初期那些发挥过模范带头和桥梁作用的,老中青三结合的,车间班组质量管理基础上,如“马恒昌小组、毛泽东号机车、郝建秀小组、赵梦桃小组”等活动开始的,70年代末期学习日本质量管理经验,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其历史的转折点,是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车总厂在学习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小组,当年12月,该厂召开了第一次QC小组成果发表大会(注:质量管理,英文Quality Control,简称QC)。之后,在上世纪80在年代,QC小组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逐步开展,进而扩展到电子、化工、基建、铁路交通等部门,随之把中国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从1980年—2007年,全国累计注册的QC小组数量为3659万个。共命名全国优秀QC小组22349个。自1996年至2007年,命名全国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1200个,全国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800名,全国QC小组优秀推进者805名。

二、质量管理的目前状况

历经30多年后,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一是应用领域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状态,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难有QC活动,这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二是规模上,依然停留在车间班组层次。三是研究应用工具上,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即:调查表、分析法、头脑风暴、亲和图、排列图、因果图、树图、关联图、水平对比、流程图、简易表、直方图、控制图、正交实验、矩阵图等。四是质量理念上,依然处于低层次重复阶段。其中,没有开放性思维观念,没有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的理念,没有工艺流程逻辑的理念,没有依靠工艺设计决定产品质量的理念,特别是没有产业升级的理念。五是信息应用上,与网络信息时代相去甚远。甚至是一些曾获得所谓相当档次的QC 成果(理论总结),竟然连原理图、结构示意图、工艺流程图、装配示意图都没有,进而无以证明其成果的真实性。

可是,中国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当前的一个新的动向是,开始初步形成“质量诊断师”培训与发证风气。这不是好现象。

一个显然的具有戏剧性的对比案例是,中国自1978年包产到户后的农业生产,根本就没有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技术普及,可是,中国的无能耗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从大棚设计与技术升级,从无能耗保温方案到种子和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仅仅依靠市场经济的推动,就在很快的时间里普及到全国,并走在同行业的世界前列,目前已将大棚升级到第五代。究其根源,其技术革命与普及,在于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的村长王乐义,于1989年对蔬菜大棚设计上的技术性创新,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并且迅速从村推广到县,从县推广到市,从市推广到全国。其中,北京市蔬菜的三分之一来自山东省寿光市。仅以2011年为列,当地一亩大棚里一个季节里种植的黄瓜,销售收入就达4.5万元左右,

成本约1.5万元,纯利润约3万元。这是央视4套与2011年11月6日22:30—22:55专题报道的,题目是“从村官到中国菜王”

(https://www.docsj.com/doc/d111549860.html,/v-5ad2387e-09e4-11e1-b091-a4badb4696b6.html )。

另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现象是,近三十年来,全球科技经济中发展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电脑和网络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似乎从来就没有什么质量管理(QC)的概念与行动,可是,他们遵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科技理念,遵循股份奖励的最基本经济规律,进而是这个行业里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根本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小人物的小发明都可能被全世界迅速采用,比如优盘、QQ通讯工具等等。而这些前沿技术创新,往往没有经历质量管理的发展程式,仅仅来自某个人一时的思想灵感与果断实践。

三、质量管理的未来前景

质量管理工作最根本的使命,在于通过基础教育和各种媒体宣传与社会文化活动,始终并广泛地传递质量意识,使质量意识成为全社会的文明基础。其中,特别是要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意识,工艺设计决定产品质量的意识,生产工具决定产品质量的意识,过程决定结果的意识,优质低耗的意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安全生产的意识,劳动保护的意识,品牌的意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率的生产与组织意识”等。

本质上讲,产品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是系统性的设计与管理。其中包括生产工具、工艺流程、材料材质、控制措施、员工素质等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显然的现象是,当产业升级换代后,产品及其质量必然随之升级换代,甚至与流水线操作工的技能都没有太大的关系,电脑或手机产业就是最好的明证。

有人曾戏言:有一群缺乏文化的人,在从事电影文化工作;有一群不懂生产过程的人,在主持全面质量管理(TQ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与强壮和挺立,需要克服一切不切实际的以科技名义的种种“假、大、空”。那些仅仅停留在初级的质量管理基础上的工业文明,肯定难以适应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发展步伐。中国国有企业的质量管理,正如质量管理的一个研究方法一样,需要一场“头脑风暴”,而不是被那些科技理念上显然的落伍者所拖拽。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于中国衡阳

中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困境与思考

2010-9-23 11:49 来源网络【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没有有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评析了进行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

一、质量管理:难堪与反思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积极的。然而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次浪潮中,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突破,出现了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市场驱动的动态质量管理和基于约束理论的质量改进原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为了激励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我国还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这些工作中,除了6sigma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声音。质量管理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而且,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热衷。即使一些企业费时费力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是却很少有企业有兴趣按照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证书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的手段。产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提高企业利润的持续压力,使管理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等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与之相反的是,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诸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所以在原有质量管理水平上,企业出现彷徨和缺乏进一步改进的动力也就可以理解了。

质量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困惑,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和徘徊。面对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的成功,回忆往昔的辉煌,质量管理不得不直面自身的难堪并陷入了反思。

传统的质量管理的缺陷就在于其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单一层面,即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结果导致质量过程大都侧重于质量方法却缺乏动机和目的。质量改进工作仅仅侧重于对产品性能的协助,而忽略了这种持续优化的最终目标,对企业成本和最终利润的贡献。结果是众多的质量工程师挖空心思的为生产过程提供技术上的协助,但企业的管理者却不住的摇头,因为技术的语言很难被理解,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质量管理得不到决策层的支持,甚至回避是可可想而知的。

二、质量管理发展之路:必须看到经济效益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者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这是个经济的问题。对应企业管理而言,无质量就无经济,无质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数量即使再多也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质量问题始终是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在企业的管理领域,管理方法的创新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因

此,解决企业的质量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这一质量的根本特性,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相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我国企业质量现状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不能用企业统一编码的语言例如利润与决策层对话,在双方沟通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质量管理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质量工作要重现昔日的辉煌,就必须能够对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效果做出说明,将质量管理工作看成是经济性和技术性并举,经济分析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并行的业务,把创造质量的过程看成是创造使用价值和实现使用价值的过程。把质量改进项目的必要性与改进后产生的经济效果用财务语言与管理层进行准确,及时的沟通。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关注的是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出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通过对质量经济效益的分析,使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完美结合,可以确定出质量形成各个环节最经济的或最适合的质量水平,并用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这种最佳结合既可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又可使企业和社会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2.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作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时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质量管理就是无效的。由于质量经济效益将专门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因而开展质量管理是否能带来经济效益,是否有效,便很容易理解。

3.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

4.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来迅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研究质量经济效益正是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研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通过这种研究,可以使相关人员掌握质量与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内在联系,明确了提高和改善质量是迅速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三、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

提高质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概括起来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产品质量分别给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效益。产品质量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就是企业质量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的收益就是社会质量经济效益。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就是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经济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以其在改善质量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1.质量成本分析

最早研究质量成本的著作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1951年出版的《质量控制手册》一书。朱兰博士认为,质量与成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好的质量并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投入。他在书中提出的“矿中黄金”的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朱兰的质量成本概念仅仅局限于不良质量产生的损失上。1956年,另一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中,首先应用质量成本概念来分析质量的经济性问题。对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进行了划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成本理论体

系。对质量成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企业经营观念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都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对评定质量管理的有效性提供手段,而且为企业制定内部质量改进计划,降低质量成本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企业质量标准反映用户需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一段时间内反映多数用户需要的质量标准在另一段时间内可能只反映少数用户的需要。另外,没有考虑到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时间的差异,而且预防成本的界定是很困难的。因此,质量成本理论需要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改造和拓展。

2.质量损失理论

质量损失函数是田口玄一博士在开发针对产品设计过程质量经济性的三段设计法时提出来的。其数学表达式为:L(y)=k(y-m)2 m为理想的目标值,y为实际值,当y偏离m越小时,质量损失越小。质量损失函数为质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方便和易于操作的工具。该函数在本质上表达了质量波动和质量损失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质量特别是质量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它仅仅表示了偏差会带来的损失,而没有把在质量上的投入考虑进去。另一方面,质量损失理论主要是站在用户和社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结果有时是生产者所不能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

3.过程分析方法

过程分析方法是产品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从质量的变化和其所发生成本的角度进行经济分析,研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质量与成本,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取得产品质量与其费用支出之间的正确组合,以确保投入能够获得期望的产出。过程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对质量和质量管理进行全面系统的经济分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就是要做到设计出的产品即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又考虑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它包括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寿命周期的质量经济分析,质量改进的分析,质量工序能力的经济分析和可靠性的经济分析等内容产品制造过程的经济分析,力求以最小的生产费用生产出符合设计质量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的产品都是不经济的。具体包括不合格品率的经济分析,返修的经济分析,质量检验的经济分析(检验方法的选择),工序诊断调节的经济分析等内容。

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质量经济分析,主要研究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和销售利润的综合分析,产品质量与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费用的关系,最佳保修期和最佳保修费用,交货期的经济分析,广告费用的经济分析等等。

4.价值工程方法

价值分析也称为价值工程,它是以产品的作业为对象进行功能分析,研究用最少的成本或费用来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价值分析的基本公式为: V=F/C. F表示产品的功能,C表示产品制造的总成本或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总费用,V表示产品的价值。当V>1时,表示功能较重要而成本支出偏低,即产品或作业给生产者能够带来额外的效益。价值分析法是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寻求最佳质量经济效益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把功能数量化,质量货币化的工作进行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只有部分功能可以直接计算,大部分不能直接计量。

四、结束语

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

机械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我国大型企业合资改制的案例,揭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概括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展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一机械制造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机械制造业从产品研发、技术装备和加工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却不多。例如:海尔、海信、TCL等企业的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去商场买空调时,导购会告诉你压缩机来自日本,去买冰箱时,导购还是会告诉你压缩机也是来自日本。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的机械制造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了将近30年。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机械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合资带来的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技术和技术装备使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担忧。2006年4月,执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之牛耳的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公司的并购计划基本敲定。美国凯雷亚洲投资公司以3.75亿美元收购了徐工集团下属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85%的股份。虽然6月份由于三一重工的介入使得控股过程出现波折,但这宣告我国很多经济学家所担心的“卡特彼勒通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计划暂告一段落。

2005年3月,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以低得“令人意外”的价格收购了山东重工的40%的股份,此后工程机械业中传出,强硬的卡特比勒已制定了庞大的收购计划,目的是“蚕食中国工程机械”。工程机械业中稳居“老大”多年的徐工集团当然是它的既定目标之一。

2007年卡特彼勒公司在徐州成立卡特彼勒路面机械徐州工厂,主导产品:压路机、冷铣刨机、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冷再生设备/稳定土拌和机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进军杀入国内机械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工电器、文化办公设备、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等领域,这几个行业约占机械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的80%。

外国投资者的经营策略是:“基本前提是对华投资活动中必须保持其控制权”,当前跨国企业特别热衷于并购我国高成长性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目前已经能看到的悬油嘴油泵行业、轴承行业等。

2存在着许多技术黑洞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除了面临“外敌”之外,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曾几何时,企业的进口机械成了宣传的噱头。广东一家食品企业这样炫耀自己:“公司引进多台日本、台湾自动化生产设备,工艺精湛,优异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国人也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一现实:只有外国进口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是可靠的,是产品的保证。

“振兴民族”产业的口号兴起之后,国内逐渐打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电里有海尔、海信、TCL等。品牌虽然已经“国产化”,但说到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大都来自国外。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存在一个巨大的技术“黑洞”,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近几年来,中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的上万亿元设备投资中,60%以上是引进的。作为窗口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有57%的技术源自国外。

在冶金机械中,最近几年我国板、带材生产线上了三、四十条,型材线就更多了,总投入大得惊人,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几乎全部来自德国、日本及意大利。例如河北一家大型钢铁(邯郸)厂,冷轧设备来自德国西马克公司,镀锌设备来自意大利达涅利公司。

据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目前工业发达国家新产品贡献率为52%,我国仅为5.9%。在“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克隆产品较多。这样的结果除了自主创新能力削弱之外,还容易遭到侵权指控。即使出现了自行研制的技术,也很容易被指责为“剽窃”。中国不久前自行研制的“CMl海豚”磁悬浮列车还没有试运行,就被德国一些媒体和企业指责为“抄袭了德国磁悬浮技术”。

整个工业制造设备的骨干都是外国产品,这暴露了我国工业化的虚弱性。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椎和脊柱,中国今后如果不把腰杆锻炼硬了,挺直了,那么整个经济和国防都是虚弱的。

3机械制造业落后近30年

有人在网上发起“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落后欧美发达国家多少年”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至少30年的差距”。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发动机上。发动机作为机械的“心脏”,怎么评价它在机械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尤其是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汽车制造业而言。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了多年,直到现在使用上自己设计的“心脏”的却很少,这让很多汽车业内人士都为之伤神。不过现在已经有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关注设计自己的发动机。奇瑞是其中之一,它研发成功的ACTECO发动机让中国的汽车也开始赚技术钱了。奇瑞研制的ACTECO发动机获得“2005中国创造奖”。

为何市场没有换来必要的技术?专家认为,并不是拿来了车型就等于转让了技术,一些关键的地方还需要学习,还需要有人点拨。但是相当多企业只关注合资,引进等等形式上的东西。仿制而不消化吸收是机械工业步入歧途。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术壁垒也是中国引进技术的巨大障碍。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保持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一种武器。“欧美发达国家在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中国技术水平几十年的差距。”

4国家扶持的支点偏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技术黑洞的形成与国家的重视程度、投入密切相关。国家在过失的二十多年来忽视了发展机械行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

产权激励制度是创新和研发产品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对创新人才的产权激励基本上没有实行。一方面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创新者的贡献没有得到产权确认。企业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要么被国家无偿拿走,要么被其他的企业无偿抄袭。

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现货网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1.中国钢铁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中国钢铁企业格局3.中国钢铁工业大事件---铁矿石谈判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钢铁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在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发展直接影响着与其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机械、造船、汽车、家电等行业。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位置。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了5亿吨,超过位居第二位到第八位的国家的粗钢产量的总和。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中国钢铁工业不仅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中国钢铁行业现状献,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钢铁工业留下了很多潜在的问题,如技术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合理等。因此,从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需要对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及判断。中国钢铁业世界第一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费量第一,并一跃成为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但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没有成为钢铁生

产强国,在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中没有话语权。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30以上,在推动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多年来,正是得益于钢铁工业提供的各类钢铁产品,才确保了国内机械、交通运输、建筑、国防等基础行业的大发展。但是,在获得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中国也为钢铁工业的无限扩产付出了惨重代价。这代价不仅是物质上的、环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仅是短期的,还包括长期的,甚至影响到我国钢铁工业在做大后难以做强。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存在的问题一、资源弱势,受制于人造成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原因,几乎贯穿了整个钢铁产业链,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基础资源储备不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对地质勘探的支持力度弱化,勘探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特别是对铁矿石资源的勘探力度和深度尤为欠缺。资源储备不足,造成了一边是国内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一边是铁矿石资源出现严重稀缺。需求大增,丧失定价权。由于国内铁矿石产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上亿吨铁矿石和铁精粉,而这些资源仅由几个国际矿业巨头所控制必和必拓公司、力拓公司、淡水河谷以及印度的铁矿石公司等。中国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连年增加,这些矿业巨头就在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中联

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也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如三鹿奶粉和苏丹红等事件,大大的延缓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应详细的分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总结诸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全面质量管理对策,从而真正的保证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文章便对我国食品质量管理中的问题、我国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我国食品质量全面管理的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的论述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标签:食品质量;安全现状;管理对策 1 我国食品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1.1 产品的可追溯性差。一般情况下,我国食品行业的加工方式都是劳动密集型,那么食品生产企业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员工的个人卫生情况,员工的唾液以及呼吸都很容易将细菌传染到食品上。比如物理性危害,因原料的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污染是要比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得多的,常见的有水产品中发现鱼钩以及食品原料中加入金属块而使其符合要求等;又如化学性危害,食品的加工过程其实并不繁琐,但是超标的兽药或是农药残留物还是会进入到食物链中。 1.2 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随着我国“三鹿奶粉”以及“苏丹红一号”等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人们群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凸显出了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够健全这一问题。欧美等国家早己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一号”,而在我国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却一直可以使用并且也没有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显然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标准还是门槛较低。很多食品生产企业根本不重视国家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甚至他们还自行制定与国家标准相矛盾的标准,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不严,就导致了我国诸多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出现。另外,我国绝大部分的食品生产企业都无法使用国际通常的安全标准,市场上也存在着大量的无标生产和无标上市的食品,这类食品在城乡结合部和我国的农村地区经常出现。针对我国农副产品的兽药和农药的残余量问题,我国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管理和监督工作中也存在明显的漏洞,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1.3 原料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基本上都没有采用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通常都是采用粗放型的加工而生产的,而这就无法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原料质量。而在现阶段,我国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也已经逐步的转变成为了与农户合作的生产加工方式,但是很多粗放型原料生产而导致的问题也还是不可避免,常见的问题的生产的原料不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和对产品的寄生虫、农药残留物处理技术落后等,都大大的影响的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 2 我国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中国质量现状之心得

中国质量现状之心得 如果说改革开放30 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着“白猫黑猫”理论,踏踏实实抓生产、雄心勃勃“赶学超”,并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话,那么,一场金融危机带来的“完美风暴”则以吹枯拉朽之势让我们一下子看清楚了许多一直模模糊糊的全球政治经济景象。 原本日本人是靠制造起家的,但十余年来努力向高科技和服务业转型,至今不见起色;以英法德为代表的老牌制造强国,已经成功地放弃价值链中下游(制造)而稳执上游(研发与营销),理论上似乎赢得轻松、风光无限;制造大国美国走得更远,不仅比欧盟的朋友做得漂亮,而且在管理创新方面、尤其是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让全球望其项背而泣于隅。 而我们中国,则像老牛一样地专注于制造,虽然受到欧美价值链两头的挤压,却勤勤恳恳工作、实实在在生活,一点一滴地积聚着财富,寄希望于“牛市”。 如今,随着华尔街圣殿的轰然倒塌,欧美日突然发现他们的好日子是建立在“虚拟经济”之上的,而“实体经济”的机能已经快要丧失殆尽——原来他们一直在练就价值链两端“多吃、快跑”的本领,却发现中端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出现了紊乱。他们想重拾旧河山,却发现自己早已自废武功,已经不会或不能“制造”了。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的话说:“美国的制造业已经死了!” 反观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不仅续写了国富

民强的神话,而且提升了全球百姓的生活品质。于是,全球惊叹:中国是真正的制造大国,不仅控制着发达国家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而且随着她向制造强国转型,也必将制约着他们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 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巨大机遇。 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朱兰博士(J.M.Juran)曾经在《质量管理史》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如果说20 世纪是生产力的世纪,21 世纪则是质量的世纪。”一、“质量世纪”是否属于中国? 中国正处在百年来最大的变革历程中,“中国制造”必将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来自欧美日各国的重重阻碍与种种挑战,我们只有坚定地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走“中国品质”之路,才有可能引导企业提升全球的质量竞争力。因为正如克劳士比先生在《20 世纪质量管理简史和未来的解决之道》中说的:“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未来的质量,将不只是‘最好能有’而已,质量将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管理层将必须促使质量成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并使其成为日常工作的准则。” 与欧美日相比,我们的企业缺乏全球化战略格局,缺乏技术和专利,资金、人才和能源等资源也严重不足,加之西方列强仍未摆脱“冷战思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曲解和指责者甚多,这极限制了传统“中国制造”的国际生存空间,与国家的形象严重失衡。但,有一个捷径,既能帮助我们的企业得到认同和帮助,又可以为消费者、股东和员工带来价值,那就是:质量突围。

中国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定稿

中国住房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1) 数据基本介绍 (2)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 研究对象的联合分布特征 (13) 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21) 研究对象变量间的回归关系 (22) 总结与建议 (23)

前言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拥有世界上第三的国土面积和世界第一的人口数,听起来好像很自豪,可是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很小,我国人均占地却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住房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在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理性、系统地审视当前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状况和我国住房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了解现在中国现有住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系统的了解住房需求和满意程度、合理的进行地产开发、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模式、稳定市场、使中国可以快速平稳的进行产业转型。 本次调研的涉及内容广泛,随机对某市区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该地区的住户基本信息、还有目前该地的居民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从业状况、家庭收入、居民未来购房需求等,期望可以全面、准确地反应被调查者的居住现状和未来房屋的需求。在进行报告分析时,同样对住户的基本信息做了简单的分析。然后分别就该地区居民目前的居住状况和未来购房需求两大块进行分析,这两部分以现住面积和计划面积为主要分析的因素,研究其他因素对两者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该区住房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描述分析、探索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一系列的分析,期望可以对该地区住户的现有住房状况和住房的未来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就对二者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调研分析中得到的一些现存问题,提出比较合理化的建议。本次调查的主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第1章绪论 (1) 1.1国外研究综述 (1) 1.2国内研究综述 (2) 1.3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2) 第2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4) 2.1质量管理 (4) 2.1.1质量概念的认识 (4) 2.1.2质量管理的发展 (5) 2.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族标准) (5) 2.2.1产生背景 (5) 2.2.2基本理念 (6) 2.2.3理论内容 (6) 第3章全面质量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8) 3.1 TQM的显著特点及其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8) 3.1.1 TQM的显著特点 (8) 3.1.2 TQM对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9) 3.2中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10) 3.2.1全面质量管理 (10) 3.2.2中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11) 第4章通过TQM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点和策略 (13) 4.1树立以顾客与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3) 4.2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 (15) 4.3突出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领导作用 (16) 4.4建立有效的测量、分析与改进系统 (17) 第5章结论 (18)

中国犯罪现状分析报告

一、犯罪率 (1)从1988年起刑事立案率持续大幅度上升,到1991年达到最高值,这期间每年的增长幅度分别是:23.29件/10万人(1987年~1988年)、104.08件/10万人(1988年~1989年)、19.41件/10万人(1989年~1990年)、8.81件/10万人(1990年~1991年)。其中1988年至1989年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主要是过去各地都存在刑事案件立案统计不实的问题,1989年各级公安机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1989年的刑事案件也确实增加了,据一些地方调查,实际发案数1989年比1988年大约上升 (2)似乎1992年刑事立案率有一个明显的回落,此后直至1997年刑事立案率基本上波动不大。其实,1992年立案率下降是由于公安部门修订了盗窃案刑事立案标准:将原来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城市80元、农村40元即要刑事立案,修订为1992年以后的盗窃数额价值人民币一般地区300元~500元、少数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可为600元即要刑事立案。而盗窃案件通常占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总数的76%左右。因此,1992年刑事立案率总体数值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好转。实际上,在1992年,未受盗窃案立案标准提升的影响并对公众安全感影响较大的杀人、强奸、抢劫三类案件的立案率,除强奸案稍有下降以外(由4.46件/10万人略降到4.36件/10万人),杀人案、抢劫案均有一定的增长(杀人案由2.06件/10万人增加到2.11件/10万人,抢劫案由9.32件/10万人增加到10.96件/10万人),这三类案件立案率的平均值也比上年的高(由5.28件/10万人增加到5.81件/10万人)。可以预见,倘若1992年盗窃案的立案标准不作较大幅度调整的话,那么起码1991年与1992年之间的立案率不会形成很大的落差,1988年至1997年之间的立案率应当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态势,即立案率居高不下。这10年间除强奸案立案率的增减在波动中保持相对平稳外(由1988年的3.19件/10万人略增到1997年的3.38件/10万人),杀人案与抢劫案的立案率均呈增长的态势,其中杀人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0.45倍(由1988年的1.49件/10万人增加到1997年的2.16件/10万人),抢劫案的立案率1997年比1988年增加了2.46倍(由1988年的3.40件/10万人显增到1997年的11.75件/10万人)。 (3)1998年刑事立案率又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从1997年的133.98件/10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164.68件/10万人。 改革开放后,犯罪率趋于增长、波动,尤其是近10年(从1988年起)犯罪率大幅度增长,并保持持续上升的势头,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犯罪”黑数“.显然,这种增长的幅度以及犯罪率的绝对值已创中国内地1949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当代中国社会犯罪率的明显增长,这是一个需要深刻解析的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犯罪现状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策略.doc

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及我国企业质量 管理策略 质量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并遵循最高质量目标、核心价值标准的质量观念的行为规范,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的,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说: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质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同语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并且正在纷纷努力寻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的有效途径。质量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 一、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检验单个产品是否符合标准样件;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由于机械化、大批量生产模式出现,利用统计抽样方法检验产品成为必然要求;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调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在保证用户充分满意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第四阶段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作为补充,使企业经营走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伴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国外的一些质量管理学者提出了新的质量管理理念。 1.品牌战略 进入20世纪以来,品牌化的发展有如核裂变,时至今日,品牌标记已经无处不在,由此引发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竞争愈演愈烈。纵观当今世界,质量的竞争乃至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之一,创造自己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全社会的共识。由此,国外的学者提出,企业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外,关键在于经营自己的品牌。 2.适度质量

中国制药业现状分析报告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医药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000918 【文献出处】中国市场 【标题】中国制药业现状分析(2000年文献)(6596字) 【副标题】吴畏 【正文】 刚刚过去的1999年,是医药工业的利好年,全年利润超过90亿元,创近6年来最高水平。在外贸严峻的形势下,医药出口比1998年增长2%。国家经贸委医药司司长于明德说到今年目标更是底气十足:“今年要完成工业产值2230亿元,出口38亿元。”记者看到的统计表明,在17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排第五位,实现利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排第七位。 似乎是提供个有力的旁证,近来股市在盛名之下的几匹科技黑马连折几阵之后,由40余家医药上市公司组成的“医药慢牛”却风光独好。有专家于是预言制药业正步入黄金时代,以1999年为例,中国人均药品消费为2.9美元,亚洲的日本为488.2美元,国为93.3美元,为79.2美元,中国大陆市场潜能巨大,钱景金黄。 然而,就在今年初,恰恰是几家制药企业用自身的行动表明它们要提前关闭这扇刚刚开启的“黄金之门”。 药厂:曾掀降价狂澜 3月底,在举行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流会”上,我国基因工程制药骨干企业三生制药股份发布了一条令业外瞠目的消息:该公司生产的干扰素产品“因特芬”价格下调60%,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和500万单位“因特芬”的零售价分别从原来的56.8元、160元和285元降到22元、66元和99元,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进口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据介绍,干扰素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治疗慢性乙肝、丙肝、肿瘤、性病等顽症的有效药物。长期以来,干扰素的治疗费用十分昂贵,注射两次约需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完成一个有效疗程需要注射60到100次,费用几万元,大大超越了中国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干扰素市场有多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2000万乙肝病人,还有1000万肿瘤病人,有人计算过,全国有几十家制药企业生产干扰素,如果所有企业都加足马力生产,都不能满足整个国市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摘要 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要使企业能够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集团竞争,企业迫切需要现代、先进的质量管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化企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更加突出了质量作为企业升级的推动力量在社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中的重要作用。而质量管理体系则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质量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针对西安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就质量管理而言,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上述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目录 摘要 ........................................................................................................................................ I 1 绪论 .. (1)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 2 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综述 (3) 2.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3) 2.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3) 2.3国内外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对比分析 (3) 3 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5) 3.1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 (5) 3.2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5) 3.2.1 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5) 3.2.2 个别产品设计品质不完善 (6) 3.2.3 操作品质控制尚需加强 (6) 4 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8) 4.1分析质量环 (8) 4.2研究具体组织结构 (8) 4.3形成文件 (8) 4.4全员培训 (9) 4.5质量体系审核 (9) 4.6质量体系复审 (9) 5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TQM 第一讲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引言 第一节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第二节世界范围内TQM的实施状况和代表人物第三节 TQM八大原则 第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原理 引言 第一节 TQM的特点和关键 第二节 TQM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 第三节全面质量管理的地位 第三讲 TQM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 TQM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节 TQM的过程和内容 第四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上) 引言 第一节标准化工作 第二节计量理化工作 第三节质量信息工作 第四节质量责任制 第五讲 TQM的管理基础工作(下) 引言 第一节质量培训工作 第二节质量目标管理 第三节看板管理 第四节实验室管理 第六讲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 第一节质量成本项目设置和分类 第二节质量成本管理 第三节全面质量成本管理 第七讲 TQM的常用方法(上) 引言 第一节排列图 第二节因果分析法 第三节对策表方法 第四节分层法 第五节相关图法 第八讲 TQM的常用方法(下) 引言 第一节统计分析表方法 第二节直方图方法 第三节工序能力指数 第四节控制图 第五节其他方法简介 第九讲 QC小组和管理(上) 引言 第一节我国的QC小组建设和管理现状 第二节如何组建QC小组 第三节 QC小组活动管理 第十讲 QC小组和管理(下)

引言 第一节 QC小组活动成果管理 第二节 QC小组成果评审和激励 第十一讲 TQM和产品可靠性控制与管理 引言 第一节 TQM中的产品可靠性控制 第二节制定产品可靠性方案 第三节可靠性管理 第十二讲全面质量管理应用演示 引言 第一节案例演示 第二节综合评价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概述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质量管理部的部长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该书强调执行质量只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的概念和承担质量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个企业内各部门中做出质量发展、质量保持、质量改进计划,从而以最为经济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使用户或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分析 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3) 1 绪论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目的与意义 (4) 2 中国机械行业概况 (4) 2.1 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历程 (4) 2.2 中国机械行业发展趋势 (5) 3 中国机械行业现状 (7) 3.1 与国外品牌产品的差距 (7) 3.2 2010机械行业诊断报告 (8) 3.3 工程机械现状分析 (10) 3.4 基础件现状分析 (10) 3.5 交通运输现状分析 (11) 3.6 机床行业现状分析 (12) 4 中国机械行业的总体运营情况分析 (12) 4.1近年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情况 (12) 4.2 2011年机械工业现状 (12) 4.3 未来专业化发展趋势 (13) 5中国知名机械工业产值数据分析 (14) 5.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5.2 东风汽车公司 (15)

5.3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5) 5.4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16) 5.5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6) 5.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7) 5.7 沈阳机床制造有限责任有限公司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 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 志。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工业。 经过新中国60年的努力,中国的机械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显著的提 升,显著机械工业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重要阶 段,中国将逐步由机械大国向机械强国所迈进。 当今,制造业的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欧、亚、美三分天下 的局面已经形成,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亚洲转移已出现征兆,制造业的产品结构、 生产模式也在迅速变革之中。所有这些又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挑战与机遇 并存,我们应该正视现实,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 的机械制造业为己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使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不太长的 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报告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报告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 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 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但真正意义上开始人力资源 管理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在理论或实践上都处于探索阶段,探索着符合我国目前人力资源结构的方式和方法;然而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概况为:人口老龄化加剧,整体素质较差,可利用率低,这些都是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老龄化速度大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几十年直至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近20年时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口己经开始老龄化,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相对年轻。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总的格局是城市地区快于农村地区,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自东向西开始老化,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灰色浪潮” 就将席卷全国。老龄人口占比数量大。21世纪中国人口进一步老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生产人口的减少,必定会对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国家要承担更多退休人员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导致不重视人力资源,企业老板都会觉得人才很重要,但他们对人力资源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认识不够清晰,尤其是我们的中小企业老板,他们对人力资源主要做些什么?什么是人力资源?等等问题认识不清。另外,我们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操性以及根据企业实际

国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摘要:全面贯彻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本文中,阐述了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发展,中国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的现状,具体实施的要求和企业推行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和研究,讲解如何让大家充分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化,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也逐步趋向完善,到如今的发展其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我们执行ISO9000全面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球的竞争实质上是基于质量为中心延伸和扩大的。作为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朱兰说,“21世纪的未来将是质量的天下”,质量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所以,对中国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如何实施全面开展质量展开探讨研究,总结出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分析研究 第一章全面质量管理的诞生和其构成的主要因素 在二十世60年代末,美国达控公司的专家Feigenbaum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且他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下一级的经济水平上充分的生产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

七十年代初期,一些来自美国的企业依据行为管理科学的原理,在企业质量管理实施了依靠职工进行“自我控制”和“无缺陷运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在工业企业中的团队(Q.C.Cycle)主动线,使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们的客户需要满足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重点,加强企业内部的协作,使其成为一种意识一种企业文化,以此增进全体工人设法,不断提高优化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工艺操作和客户响应时间,它由下面几大要素组成:。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包括构架,技术,人员和变革促进人四要素,当这四个方面齐全,才会有一个全面质量管理的革命。 其次,这三个特点: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整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的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的核心。 再者,全体参与的质量管理,要求所有员工充分参与,不管职位高低与否,低至办公室人员或一线工人高至公司上层领导全部都要参与到质量改进活动中去。质量管理的核心机制结构的改进完善与提高,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原则。 最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应该在市场研究,产品选择,研究和测试,设计,材料采购,制造,检验,储存,销售,安装,对各方面的使用和维护等等做好监督和把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最终产品的质量是在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的过程中被评价和认可。 假设将“客户满意”做为企业的追求目标,那么实现这一目标的

中国门户网站现况分析报告

中国门户网站现况分析报告(图) Goldman Sachs(高盛)成立于1869年,是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是专营全球性投资银行业务的一流的证券和投资管理企业。为全世界广阔范围内多样而稳固的客户群包括公司,财政机关,政府和实力雄厚的个人提供服务。企业总部设在纽约华尔街,日常办公室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其他主要的财政中心遍布世界各地。 本文是高盛投资研究部根据对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的业绩进行的分析:在无线增值服务业务方面,市场领导地位正在转移,利润率将持续降低。(本文原文发表于2004年8月6日。其后由于移动运营商对无线增值业务的整顿,此稿刊发时中国网络业又有了很大的变化。) 综述:市场占有比率重整利润空间缩减 中国门户网站2004年第二季度业绩表明像TOM在线和灵通网这样的新成员在无线增值业务方面,比原有的门户网站增长更快。收入摊分(包括手机销售商与内容提供商)和推销成本开始挤压利润空间。无线增值服务:市场份额问题也是市场问题 TOM在线已经有在2004年第三季度超过新浪而成为最大的无线增值服务运营商的趋势。我们相信新的加入者(如TOM在线)在无线增值服务方面通过积极的销售战略和收入摊分计划正从那些先到者们(如新浪)手中抢夺份额。 利润:从当前的偏高水平开始持续下降到2004年第四季度 新老门户网站分别因为收入摊分计划和失去规模效应而导致无线增值服务利润的下降。如TOM在线2004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由第一季度的52%降到了47%,灵通网的运营收入与去年上季相比从32%降到了28%,网易的毛利与上季相比则由81%降到了69%。

建议投资者着重考虑盛大与腾讯 盛大是该优先选择的增长股,我们看到它比我们预计的2004年第二季度收益要高,而且其利润率从低于同行而因有上升空间。腾讯是我们看好的价值股,它的股价仅有15倍2004年的市盈,在无线增值服务与互联网收入上几乎持平,而且它的市现金相当于其市值的35%。 中国门户网站:竞争升级,利润率下降 那些上市主要股票的无线增值业务(除出Goodfeel与Crillion买进)收入在2004年第二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下跌了12%左右,短信业务下降24%,非短信业务上升81%。现有门户网站由于市场份额向新加入者(如TOM在线,灵通网和空中网)转移和移动运营商的政策改变而导致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减少。我们评估2.5G/IVR互动式语音应答业务占无线增值服务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第一季度的11%到第二季度的22%,而这对产业发展是一个支持。然而,我们认为由于2.5G服务比短信更依赖于在与第三方的内容商。因此,须支付的收入分摊也更高 网易:表现不俗,但不及预测 网易的净利为US$24,900,000,与上季相比上升了5%,比去年同季上升了60%,比我们的预测高出两个百分点。它报出了每股US$0.36的稀释后收益,与去第一季度下降

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

2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 1 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现状与趋势 ( 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Whetten 认为理论构建过程中逻辑取代数据成为评价的基础,这个过程需要解释构成是什么( whats) 和为什么( hows) 的背后机理( whys)。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构建长期备受责备,研究者建议先解决理论构建的相关问题,然后才能构建出有效的质量管理理论。结合Wacker ( 1998 )及Handfield 和Melnyk的研究,本研究遵循质量管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演进规律,将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演进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先驱早期对质量管理方法与实践的探索。这个阶段处于观察实践和描述简单关系阶段,质量先驱们根据实践观察和经验进行著书立说以描述变量间关系和发现问题。如Juran、Deming 和Crosby 等研究对解释特定质量管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后人假设提出或构思形成的原型,为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形成理论并用实证分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此阶段是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关键阶段。Saraph 等、Flynn 等和Ahire 等对质量管理实践进行了早期的实证探索,提出了实践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开发了科学测量的量表,并运用规范的管理实证方法验证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为此后的理论拓展与提炼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变量操作化和实证的基础,无论最终实证结果的真伪,都对理论构建起着验证作用。第三阶段主要集中于理论的提炼与拓展。理论拓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整合,这种整合又包含两个层次: 实证数据的内部整合和实证结果与其他研究的整合。整合通过突破现有理论限定促进新理论产生。Anderson、Sitkin、Spencer、Flynn 等人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早在1994 年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的专刊中讨论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理论的整合,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界面,强化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倡将质量管理置于一般管理理论情境下进行讨论。Lim 等( 1999 ) 、Babakus 等( 2001 ) 、Stanley 和Wisner ( 2001 ) 、Linderman 等( 2004 ) 、Prajogo 和Sohal ( 2004) 、Flynn 和Saladin ( 2006) 、Lakhal 等( 2006) 、Sila 等( 2007) 的研究将质量管理理论拓展到更为一般化情境,突破行业、国家文化等限制,拓展质量管理方法与理念,提高理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 2) 质量控制理论构建研究趋势 基于对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分析与探讨,质量控制理论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中,由阐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到验证复杂因果关系与非线性关系,即解释怎么样的问题( how) 。在质量管理领域,学者们最先关注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是否有影响,然后发展到搜集不同企业与行业的数据验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发现了各种质量实践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建议使用纵向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并使用系统动力学等仿真模拟方法预测未来的影响[14]。其次,由揭示变量之间的数理关系到深入发掘与阐述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或心理原因,即解释为什么的问题( why) 。陈晓萍等[15]强调阐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不仅要检验主效应,而且要厘清调节作用,甚至中介作用本研究所搜集三大杂志的58 篇实证文献中,其中37 篇运用了路径分析或结构方程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的只有10 篇。其中部分文献只停留在检验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有些研究的样本在100 ~200 个之间,加之个别研究的样本数据取样随机性与代表性存在问题,这样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相关推理的统计结论效度难以保证。最后,质量管理学者在用实证方法构建理论过程中需要考虑理论的情境性[16]。理论拓展很大部分来自于对边界条件和情景性的突破,提升理论的外__概化能力( generalizability) ,加强实证结果的解释力。因此,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中需要辨别控制变量,变量的观察和操作化过程要严密和准确,并且不遗漏重要自变量。以质量管理实践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上网计算机数 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00万台,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6%(如图7.1所示)。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7.1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 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30万台,增长率为-4.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70万台,增长率为-3.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500万台,增长率为37.9%,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6.6%(如图7.2所示)。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则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7.2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 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如图7.3所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