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国兴衰史

大国兴衰史

大国兴衰史
大国兴衰史

周四交叉通识课程期末参考题目

1、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以国家利益作为各国建立关系的准则,这条准则现在依然没有摇动,请以此来分析目前中国怎样来维护南海问题上的国家利益。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欧洲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为原则,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原则,不能以个人感情来交易,比如因皇族婚姻而使国家领土轻易变更的事件。

再谈到南海问题,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南海丰富资源的发现、大国之间博弈焦点的转移等原因,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要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远眺未来,更要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凡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身在这个国家,考虑问题、做决定决不能头脑发热,不能逞一时之快,比如出兵开战等不明之举。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知道争端的各个国家都是以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试图从争端中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利益点(资源、地理优势等)都一样,更确切的说法是各国在各种利益点侧重的比重不同。据此,个人认为中国应根据各方利益的侧重不同,据此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解决问题,而不是拒绝参加,当然对于被别的势力操纵的国际仲裁,我们应利用相关的国际法来为自己发声,不给别的中立国以中国强国逼人的形象,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声望,合理地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阅读《大国的兴衰》自34页“工业化与力量能够对比”到42页止的内容,列举英国强盛的表现,归纳英国强盛的原因。

答:

1.英国强盛的表现:

1-在1860 年前后,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2%,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在1860 年,它从现代能源(煤、褐煤、石油)消费的能源世界第一。它单独占有

全世界商业的1/5,却占有制成品贸易的2/5。全世界1/3 以上的商船

飘扬着英国旗,而且所占的比率正在日益增加。

2-海军力量强大,皇家海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力量。

3-殖民地广阔,世界到处都是它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4-提供原料的国家遍布世界,几乎全世界都在为英国的大生产服务

2.英国强盛的原因:

1-国际环境:旷日持久的大国战争的消失,这种形势由于有了欧洲协作体或签订自由贸易条约等措施而得到了巩固。这些情况自然

鼓励了长期的工商业投资,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

其中的英国,

2-工业革命的促进,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使英国的工业力量日益增长,促进了英国的经济,产生于工业革命的技术,也开

始对军事和海战产生影响

3-政府采取对关税壁垒的削弱和其他重商主义的措施,使经济的飞速增长,加之不热衷于战争,防务费用保持在绝对的低水平上,

避免国家走向无底的战争旋涡。

3、阅读吕一民《法国通史》第七章,从法国七月王朝的政治态度,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在法国步履蹒跚。

答:

七月王朝掌握政权的大金融资产阶级,即银行家、交易所、铁路大王、大矿业主和大土地所有者。虽然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但是只是资产阶级中少部分人,他们不是直接从事工业生产,通过掌握资本从而掌握国家政权。他们阻挠财政改革,并通过债券交换投机剥削全法国人民财富。这样的七月王朝,到处充斥着政治斗争和资本剥削,市场被操控,市场经济的自由性无法发挥,大多数人无法自由的从事生产,工业技术进步缓慢。加之当权者目光短浅,不愿投资工业生产,比如害怕建造铁路的费用过于昂贵,无利可图,竟不愿资助铁路建设,更进一步使得工业革命在法国步履蹒跚。

4、请根据资料阐释,在如今全球趋向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走势将如何演变?其是否仍将长期保持一骑绝尘的世界超强地位?

答:走势:随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历史趋势不可避免,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必将衰落。

1.虽然美国的经济发展仍保持一定活力,但由于许多国家的迅速崛起,美

国会因此“相对衰落”。

2.对外关系上,军事霸权主义盛行,四处扩张,到处树敌。软实力下降,单边主义盛

行,使其国际形象下降。

3.美国国内各种制约因素上升将影响美国发展,比如财政赤字、贫富差距增大、

种族歧视盛行等。

4.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把战线拉得太长,难以维持长久的军费支出。

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美国确实仍将长期保持一骑绝尘的世界超强地位。原因如下:

1.美国的实力具有全面性特点,经济力量世界第一,军事力量世界第一,科技发展和教育水平引领世界,创新能力强,文化等软实力影响世界,

2.即使美国照目前的状况衰落,由于其规模的巨大,足以保证美国世界超强地位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3.美国竞争的活力、调节机制和创新精神等对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作用不可低估。

4.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具有文化多样性,使其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容易实现自我改进。

5.自我反思观念较强,社会言论中,总是有提醒甚至警告的声音,这起着重要作用,促进社会思考。

5、请结合参考资料与自身认识,概括美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上迅速崛起,并成为兴盛繁荣的世界性大国的根本原因及现实启示。

答:个人觉得,大国的崛起是在某个时代背景下,“天时地利”的机遇被“人和”所抓住的产物。美国的崛起是多因素的共同产物,缺一不可。

原因:

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1面积广阔且资源丰富2地理位置极佳,东西两大

洋是其屏障,南北无强国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鲜有阻碍。

2.美国良好且成熟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美国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4.开拓创新、充满勇气的冒险以及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精神是美国

精神的代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才能使美国在屡遭挫折之后勇敢的站起来并逐渐走向辉煌。

5.在美国崛起的道路上人才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显现。1美国有重视教育的

传统,对本国人才的培养。2持续不断的外来移民,选择“高质量”的移民。

6.美国受封建制度影响较小,资产阶级革命进展顺利,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

展创造了条件。

7.美国历史上的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是19世纪美国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我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科技的重视和追求创新的意识是美国崛起和兴盛的最重要的原因。

现实启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我们需要知道1.国家统一,实现崛起的首要原因。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创新能力3.努力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4.掌握时代的脉搏,抓住历史机遇,比如在科技革命浪潮不断前进。

6、请阐述日本是如何通过明治维新运动而一跃成为东亚强国的?并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对比中日两国几乎同时起步的近代化运动为何会一成一败?

答: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作用如下如下:

1.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颁布宪法;?

2. 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技术;??

3. 军事上: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日本军人进行武士道教育。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明治维新背景;?

4. 文化上: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5.?思想上:大力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努力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确立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打破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对比同时期的中国,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掀起了中国的强国浪潮,然而结果同日本相比,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比,我们能得出一成一败差距如此悬殊的原

因:

1.皇权日本明治维新的实质是重新确立了皇权的唯一性,而任何一个新兴

政权的特点都是新政策能够更为方便的推行。而皇权在几千年的历程中

基本稳定没有太大变化,进行新政变革的内生动力较小。

2.外部环境的影响,日本的弹丸之地在被西方进入的时候基本被忽略了,

因为日本本地没有太多资源值得掠夺,而中国不同广袤的资源与巨大的

市场都成为西方垂涎的目标,受到外力的影响较大。

3.变革思路不同,明治维新的逻辑在于日本看见了自身的弱点,并且帮助

明治天皇获得皇权的中坚力量皆为年轻有志青年,也就是非既得利益者,内在动力和外部学习机会十足。洋务运动的更多的是政府官员为了获得

更多的政治资本而发起的革新运动。中央集权已经不能成为变革的动力,因为政治集团中的既得利益者势力大的超乎想象。清政府不愿动筋骨而

只学皮毛,日本则是内外皆新。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4.文化思路的差异,日本长期处于学习者的姿态,学习先进的一方对于日

本而言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清廷在近一百年的区域稳定体制中一直被

周遭国家尊为上国,最后的结果就是会出现学习西方会让中国不再成为

中国的担忧,说白了就是老大做的时间长了自尊心在作怪,拉不下身段

去学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此一思想的表现。

5.金融体制的失败,中国虽然在纸币、钱庄等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家,

但到清朝的时候这些都成为了老黄历,所有的钱庄都是依附政权而获得

收益的机构,欠缺了金融发展革新的动力,造成了经济体制中金融活力

的缺失,没有为洋务运动注入金融活力,并且金融权力长时间旁落至西

方银行手中。日本更早的在金融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本也因为纸

币的通货膨胀近乎崩溃却借着2亿银元的赔款而打破了这一局势。

7、请结合参考资料与课堂讲授,简要阐述战后德国的改造、分裂、再统一等关键历程的经过,并请着重分析德国战后重新崛起的主要原因。

答: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战胜国的苏联和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分别控制部分地区,这是德国分治的开始。1948年,美、英、法3国占领区合并,实行德国马克新币制。德国在经济上开始分裂。1949年,

美、英、法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诞生。德国正式一分为二。德国成为了冷战在欧洲地区的前沿。?1990年,两德议会批准两德统一条约,英国、法国、美国、苏联和两德外长们在纽约签署一项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苏4国在柏林和德国行使权力,德国实现统一。

德国重新崛起的原因:

1.二战后,世界处于暂时的和平时期,相对安定的国际环境让各国的经济得

到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联邦德国,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优等生”,它在

经济发展中取得了被称为“奇迹”的巨大成功。联邦德国的成功,原因是

多方面的。

2.战前德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

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从而为恢复和发展工业奠定了坚实的

物质和技术基础;

3.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

场经济制;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并注意引进外国先进

技术。

5.利用外国资本。马歇尔计划经济援助,西德得以有充足的资金发展经济。

6.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同时,联邦德国积极展开外交活动,以求恢复国家

主权和应有的国际地位。

7.1990年,德国统一使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民族团结了起来,停止了相

互之间的争斗,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的一体化,从来促进了

整个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德国崛起的步伐。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鲁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世界上各个大国的起起伏伏不断交织,不断创造着每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在这些历史中,不仅折射着人类的智慧,更是为后来者提供着真实的实例。通过分析大国崛起衰落的原因,剖析其中的必然因素,又助于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 一、技术的发展和组织的变革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1500 年以后问世的帆动力远洋炮舰和大西洋贸易的繁荣,就使欧洲各国受益不同,从而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另一些国家快得多。同样,后来开发的蒸汽动力及其依赖的煤炭和金属资源,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起的工业革命,而且催生了一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世界格局。随后,19 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不仅确立了新的自然观、新的社会观,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格局。 西欧自16 世纪以来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其中尤以英国最为明显。英国在17 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率先过渡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制度上来。封建制度的推翻,加速了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英国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前提,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英国建立世界工商业霸权和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富于革新和开拓精神。以科技为依据的技术革新,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国内政策,与放眼世界、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市场的国外政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到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再到冶金、采煤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是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使之空前繁荣起来。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工业和贸易方面处于垄断地位。1870 年,其采煤量占世界采煤量的5115 %,生铁产量占50 %,棉花消费量占491 2 %;英国不仅向全世界供应工业品,而且还输出机器设备,几乎包揽了全世界的机器、火车车辆和铁路设备的制造。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1850 年英国贸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选择题 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邵阳市志》载,1225年,理宗赵昀登基,用年号命名其曾领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为宝庆府,宝庆之名始于此。据此判断,邵阳被称为“宝庆”是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3.“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跟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帝有关() 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成祖 4.五代政权中,他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堪称照耀黑暗时代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努力为结束全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奠定一定基础。“他”是() A.朱温 B.李煜 C.赵匡胤D.柴荣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A.分化事权 B.减少数量 C.限制自由 D.使用亲信 7.宋太祖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朝中大将发动兵变 D.皇族内部争夺皇位 8.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 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汉C.唐朝 D.北宋

9.以下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B.各州府设通判 C.削弱相权 D.镇压黄巢起义 10.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11.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12.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分解宰相权力 B.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分散知州权力 D.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13.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 1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15.下列对宋代历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文化上并不繁荣 B.科技发达但政治上并不强大 C.军事强大但科技上并不先进 D.政治强大但经济上并不发达 16.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吸取了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 A.陈桥驿兵变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C.唐末农民战争 D.五代政权的频繁更替 17.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此后出现了国家分裂、政权并立的()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宋元时期

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 - XXXXXX 商学院课程论文 题 目 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贸103班 XXX 国际商务系 XXXXXX XX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生学号

【摘要】一个国家的崛起,即一个民族的崛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较量靠的是科技。同时,一个健全而民主化的大国政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 【关键词】历史经验,和平崛起,经济,政治,文化 一、中国的现状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 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 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一)、大国崛起——英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统一:女真族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女真建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2 金灭辽及北宋 4.金灭辽 ( 1 )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 ( 2 )概况: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 年,辽被金灭亡。 5.金灭北宋 ( 1 )背景: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 2 )概况: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3 南宋的偏安 6.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抗金 ( 1 )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 2 )概况: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 3 )结果: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8.宋金议和 ( 1 )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 2 )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大国兴衰史资料

周四交叉通识课程期末参考题目 1、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以国家利益作为各国建立关系的准则,这条准则现在依然没有摇动,请以此来分析目前中国怎样来维护南海问题上的国家利益。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欧洲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应该是国家利益为原则,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原则,不能以个人感情来交易,比如因皇族婚姻而使国家领土轻易变更的事件。 再谈到南海问题,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南海丰富资源的发现、大国之间博弈焦点的转移等原因,南海争端愈演愈烈。要解决问题,我们不仅要远眺未来,更要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求答案。《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原则,凡是以国家利益为主,身在这个国家,考虑问题、做决定决不能头脑发热,不能逞一时之快,比如出兵开战等不明之举。在南海问题上,我们知道争端的各个国家都是以各自国家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试图从争端中获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利益点(资源、地理优势等)都一样,更确切的说法是各国在各种利益点侧重的比重不同。据此,个人认为中国应根据各方利益的侧重不同,据此积极参与国际会议解决问题,而不是拒绝参加,当然对于被别的势力操纵的国际仲裁,我们应利用相关的国际法来为自己发声,不给别的中立国以中国强国逼人的形象,这样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声望,合理地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阅读《大国的兴衰》自34页“工业化与力量能够对比”到42页止的内容,列举英国强盛的表现,归纳英国强盛的原因。 答: 1.英国强盛的表现: 1-在1860 年前后,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铁的53%、煤和褐煤的50%,并且差一点消费了全球原棉产量的一半。“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 2%,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在1860 年,它从现代能源(煤、褐煤、石油)消费的能源世界第一。它单独占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2011年第10卷第15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5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宣克祥 宣惠民 【摘 要】无论是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兴衰交替的苏联,国家兴衰荣辱都有其 内在必然。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 鉴意义。 【关键词】欧美国家;大国兴衰;中国崛起 【作者单位】宣克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宣惠民,上海市第二中学 纵观世界历史,无论是曾经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19世纪“脱亚入欧”的日本、两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的美国,还是先兴后衰的苏联,所有国家的兴衰荣辱都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深入了解和学习他国崛起模式,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适应国情特点,处理好陆地与海洋的关系 16世纪英国探险家罗利曾说:“能控制海洋的人便可控制世界贸易,而能控制世界贸易的人,便可控制陆地资源和 陆地本身。”英国陆地面积不大,当时人口只有几百万人,依靠陆地称雄欧洲是不大可能的。英国采取的战略不是跟其 他欧洲列强争夺土地,而是把主要国力集中在海上,迅速壮大海军力量。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大西洋,并建立起众多的海外殖民地,依靠海外殖民地向本土母体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财富。然而,中国虽然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但那只不过是出于政治目的,宣敷教化于海外。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十分淡漠,不知道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经济。在海洋战略方面,农本商末,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禁海闭关。中国人更多的是将一望无际的海洋当作天然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各种盗版书 刊、非法音像制品、淫秽色情光碟被大量出售和出租,严重毒化了农村的社会风气,诱发了一些犯罪案件和不安定因素的发生,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农村文化市场缺乏管理,中高档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流通渠道不够通畅。文化市场法制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导致非法及假冒伪劣文化产品、粗俗的娱乐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乘虚而入,反文化现象较突出,农村社会风气受到严重毒化。 六、文化生活贫乏,农民信仰严重缺失 调查显示,虽然当前我区农村的生活条件已普遍改善,但与物质水平的显着提高相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远远滞后了。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因为打工收入有限,不舍得将钱用于文化消费;二是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由此而来的是,农民存在严重的信仰缺失,其主要表现是孝道的沦丧。目前很多地方,农村的老人都是与儿女分开居住。他们结婚后组成的新的核心家庭最初的财产积累主要是通过分家从父母和大家庭那里分得的。在农村,绝大多数的青年农民除了负担父母基本的口粮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了,甚至有些地方的少数农民连让父母活命的口粮都不愿意负担。这就促使农村的老人只能过着孤独悲苦的生活。 七、结构失衡,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应不足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消费市场间存在需求大而有效供应不足的矛盾。大多数文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产品、服务是 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生产的,适合广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营项目相对较少,缺乏适合其需要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首先,农村文化产品粗糙。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书籍不多,真正是面向农村发行的报刊屈指可数,有些“文化下乡” 也只是一个形象工程,缺乏实用性,农民并不感兴趣。从总体上看,政府部门没能够向基层提供足够的文化精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处于自生自灭、放任自流状态。总之,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 入严重不足、 文化资源极为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活跃农村 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可以说,农村文化严重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 村基层建设,影响到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且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参考文献】 1.顾伯冲.发挥新农村文化的“软实力”[N ].光明日报,20062.徐俊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 3.疏仁华.论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境遇[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 11·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6部编版)教案:8金与南宋的对峙

《金与南宋的对峙》 本课主要学习女真政权的崛起及金朝变革、金灭辽与北;岳飞抗金斗争是本课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可;本课内容与上节内容紧密联系,教学时要进行知识的归纳。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2、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宋金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补充岳飞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岳飞。通过对民族战争性质的分析,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南宋高宗和秦桧的所作所为得出正确的人生观。; 2、通过进一步对岳飞事迹的了解,加深对岳飞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金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金军轻而易举地灭掉北宋,但未能灭掉南宋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如何评价岳飞。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看过最新的《射雕英雄传》吗?郭靖的憨厚,杨康的狡黠是不是依然让你印象深刻。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帅哥的名合起来是“靖康”。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是道长丘处机为让后人铭记“靖康之耻”而起的。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金和宋到底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请看第8课。 【新课讲授】 一、女真族的崛起 1、你能根据材料和画像的服装猜出他们生活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俗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寒,骑马悬崖上下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伏马而渡。——《大金国志》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耶律阿保机 总结:女真人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大金政权的建立: 建立时间:1115年 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探究一:金作为一个后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原因:金太祖模仿汉制,改革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势力壮大。 启发:这也说明善于学习,善于改革才能使国家永葆青春活力,再次从历史的角度印证了我国今天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是正确的。 二、金灭辽及北宋 1、概况: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探究二:据材料分析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材料一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11世纪末,完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2000字3篇 篇一: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是一本气势恢宏的书。花一周时间读完,仔细品味,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与惊喜,感悟在两三年之后再次接触这几个大国的沿革变迁,确实好的书多次读每次都是不同感觉;惊喜在我好久不读历史书了,这次读这本书竟然发现我在半年之后,还是对这些历史有着较充分的兴趣,半年前读了本关于宋代的简约介绍的历史书。《大国崛起》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书中提到的9个国家的崛起历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国家崛起的震撼,更多的是一国家如何在顺应发展潮流中通过经济的崛起从而实现国家崛起的思考。《大国崛起》浓缩了海洋时代上出现的各个强国发展的精华,让我再次感受的强国的不易。 葡萄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许多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走向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德国,在这个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人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 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人均数据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对于中国乃至任何一个国家强大的战略,我有个简单的体会: 一是重视科学和教育。回顾五百多年来大国发展的历程,思考九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都离不开重视科学和教育,尤其是德国。德意志民族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贝多芬、歌德等思想界和艺术界的伟人,而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精心培育下一代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高度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文明。德国再次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大批杰出的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尤其是工程技术领域,这也奠定了德国现代工业的基础。今天,德国生产的汽车、电子、通讯等产品遍及全球,世界各国的青年学子都喜欢到德国留学,今天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令人叹服。 二是选择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在于几百年来,西方主要大国的强盛无不是在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选择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放眼欧美大国,无论是葡萄牙、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霸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1)

《大国的兴衰》读后感 读史使人明智。 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大国的兴衰》前言所写,这本书论述的是近现代的国家或国际力量,追述和阐明了自系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集团以来,五个世界中大国的相互关系和兴衰盛亡。而我此篇读后感则是在读完历史上各国浮浮沉沉,战争风起云涌,经济不断发展后的一些经验总结,一些对当代中国复兴之路的小小见解。 元朝时中国似乎在马可波罗的描述下成为了西方世界向往的黄金之地。那里地大物博,农业发达,社会繁荣,财富泛滥到了“遍地黄金”的地步。它拥有众多的人口,灿烂的文化,并且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当1368年出现的明朝重新统一帝国并最后打败蒙古人的时候,许多旧的制度都保留

下来。那时的中国人不可一世,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将自己放置于地球中心,却茫然不知欧洲大陆上轰轰烈烈的变革与显著的发展。这一现象的表现之一便是郑和七下西洋不为发展商贸,不为了解外面的世界,只为发扬国威,满足统治者不可一世的自负心理和无知的猎奇心理。然而3年过后,一道圣旨让如此形式的对外交流也成为妄想,中国开始了此后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懦弱的中国人终是转过身将背影留给了世界。这段历史总是会让后来的中国惋惜不已,我们从中应该看到一个有魄力面向新形势,清楚自身位置,对外开放,不断学习别国的国家才不至于被世界抛弃,我们也欣慰的看到,1978年后的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这就是历史的作用: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在中国人深受中央集权制的后果其害时,欧洲国家因没有所谓的绝对权威,在不断的扩张权力,争夺利益的战争中寻求军事变革,也正是在军事变革上的不懈努力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欧洲国家似乎因祸得福,逐渐找到了一种螺旋式上升的途径,无形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表现突出,西班牙便是代表,当然还有哈布斯王朝联盟。但是这二者都在之后慢慢衰落下去,在讲他们衰落的原因之前,我想要先介绍一下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阐述的关于经济,军事与大国兴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的影响,而且这种水平是相对于邻国而言,当一个国家在所在地区一定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时,这个国家便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区域性大国的地位。经济的发到一定程度上,对军事的投入开始提高,国家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3000字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认真阅读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使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几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我看到了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用他那富有魔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不断征战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

了科技的进步。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纷乱动荡,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那些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西班牙和荷兰,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沉寂下去。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在这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两级世界主导国际社会,美国和苏联这属于不同类型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对峙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二十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止大国兴衰的历程仍在继续。 无论是对西方兴起的描绘,还是对两级世界的形成与未来的评述,保罗?肯尼迪贯穿全书的思想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经济实力的增强,而国家财富的积累必会导致对军事扩张的需求,而这种"过度扩张"将不可避免的使曾经称霸世界的大国走向衰落。他还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从这本书中我还感到,保罗?肯尼迪对于"大国"的理解始终是把它放在整个国际历史背景之中的,由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国的概念不仅仅再局限于一国在某个地理区域中的领先,而是应该扩展到能够主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范畴上。 读过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后,发现书中多次提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大金政权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努尔哈赤 2. 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A.西夏、南宋 B.辽、北宋 C.辽、西夏 D.北宋、辽 3. 辽和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长期遭受外族的民族压迫 B.被农民起义推翻 C.外戚、宦官专权 D.政治腐败 4.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辽宋战争 D.元灭南宋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契丹国建立②辽的灭亡③靖康之变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6. 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A.宋徽宗 B.宋钦宗 C.宋高宗 D.宋真宗 7.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南宋和北宋的都城() A.临安和东京 B.南京和北京 C.东京和西京 D.建康和燕京 8. 下列战役由岳飞指挥的是() A.东京保卫战 B.收复建康 C.黄天荡战役 D.郾城大捷 9.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 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张骞出使西域 C.岳飞抗金 D.文天祥抗元 10.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主要是因为() A.岳飞组建了岳家军 B.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C.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D.岳飞率军在郾城打败金军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随着15世纪新航路开辟的展开,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相对孤立的格局由此打破,而大国崛起的旅程也由此真正地揭开序幕。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兴衰发展史无疑对而今中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经济是基础。大国崛起都是以经济强盛为基础的,没有经济的支撑很难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英国稳坐世界霸主的位置,成为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殖民领土,让18世纪的英国真真正正完成了大国崛起,成为世界的中心,世界市场就以英国为中心初步建立论。亚当斯密的《国富》将自有资本和自由竞

争的理念将英国经济真正推向世界的中心,此后的百年自由经济理念在世界经济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德美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德国、美国借此发展军事以及政治,促进国内繁荣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大危机后,政府干预政策让美国迅速从经济萧条中缓过气来,得以筹备战争,也因此大发战争横财,在二战后成为西欧各国的大债主牢牢把握着欧洲经济的命脉,从此,美国发展为超级大国,且至今从未被超越。 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大国的关键一项。中国曾经的闭关锁国,让中国远落后于西方,之后一系列对经济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要发展的中国首先经济必须要抓起,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后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是在中国现今国情上说,这些成果相比于发达国家是远远不够的。而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有望取得更辉煌的成果。总之,由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强盛的根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稳定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因素,而这政治稳定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组织运行有序,

大国兴衰史期末考核解答

阅读钱乘旦《英国通史》第13章,解释工业革命为什么会 在英国发生。(30分) P221 有关因素: 1)英国农奴制瓦解较早,为工业准备了“自由”的劳动力; 2)圈地运动把农民赶离土地,迫使他们到工业生产中寻找出路; 3)英国的海外殖民掠夺提供了原始资金,让英国工业得以发展; 4)英国是岛国,海上交通便利,又处在世界贸易的有利位置上,易于开辟世界市 场。 5)18世纪上半叶,农业革命增长了英国的财富,其无形中培植了贵族和乡绅的经营意 识,使他们以市场为目标进行生产,并努力赚取利润。社会上层的牟利取向向全社 会提供了一个楷模,鼓励人们去最求财富。对塑造英国的民族精神和进取性格有重 大作用,最终带动了全社会的牟利追求。 6)全社会的牟利意识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和“工厂化”,技术革新促进了工业革 命的出现,“工厂化”使工业革命完成的彻底。 P222 根本因素: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政治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能力;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的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造成破坏,只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纯粹的经济规律不受节制的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这样的环境使得“工厂化”的出现和技术革新,有了技术革新,工业革命才能发生,有了工厂化,工业革命才会彻底。

比较1500年前后的欧洲、中国和穆斯林世界的社会发展状 况。(30分) 1.欧洲 欧洲既不是世界上肥沃的地区,也不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从地缘政治学方面讲,欧洲“大陆”的形状隐含着困难和危险,它的北部和西部与冰天雪地和大海相连,东面容易招致频繁的陆路入侵,而南面则易受到战略包 围,)1500年前后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和欧洲一些国家发生过许多战争并持续威胁着欧洲诸国; 欧洲诸国从来没有一个各部分都承认的一个世俗领袖或宗教领袖,每个国家都没有摆脱国内紧张局势,并且每个国家都把其他国家看成竞争对手而不是反对伊斯兰世界的盟国,军事力量分散;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伊斯兰世界“借用”来的。 2.中国 中国具有受到儒家良好教育的官吏治理的、统一的、等级制的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制; 11世纪大量书籍因为活字印刷术而大量涌现,指南针的使用使得海外开发和海外贸易兴盛; 11 世纪末中国北部已有可观的冶铁业,还有肥沃的平原和便利的运河系统,商路四通八达, 14世纪沿海地区谷物贸易兴旺发达;社会受重本轻末思想影响,农业发达;15世纪初期的郑和七下西洋反映了当时的海军规模浩大、实力雄厚。官吏们普遍信奉孔子学说,朝野上下思想处于保守状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他们普遍对商人、私人资本积累、贱买贵卖的做法、暴发户商人的铺张阔气厌恶,因而从15世纪中期开始各种建设事业都受到忽视:纸币的使用一度被中止;运河听任淤塞;铁工场被废弃;军队经常缺乏新的装备;天文仪器(约建于1090 年)缺乏管理;商人和其他企业家得不到官方的鼓励,禁止海外贸易和海洋渔业,这些使市场失去活力;海军因为一项皇帝诏书而发展停滞、规模和实力逐渐缩小,最终处于几乎没有海军的状态; 3.穆斯林社会 1500 年以前的几个世纪中,伊斯兰世界在文化和技术上都领先于欧洲。奥斯曼帝国拥有一支虔诚的、统一的军队并四处征讨,16世纪中叶其海军在整个北非沿海都很活跃;确立了法定宗教信仰、文化和语言的统一;并对其他种族实行宽容政策;但由于整个帝国实行专制集权并对创见、异端和商业的极端保守态度,官僚体系的各个分支麻木僵化,到了16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和文职人员开始进行内部劫掠,商人和企业家遭到不曾预料到的征税和对财产的非法没收,文职人员索取贿赂和没收货物储备,印刷业遭到禁止,禁止出口商品,行会竭力阻止创新,宗教对商人进行抨击,现代化步伐缓慢。莫卧儿帝国城镇内部有非常多的商人和活跃的市场,但由于其政治制度和思想的保守型,其绝对严格的印度教戒律妨碍了现代化:不能杀害昆虫等使大量粮食受损;社会习俗简陋造成脏差的环境以及病原的滋生;种姓制度扼杀创新精神,限制了市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有答案)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知识整理+练习 知识整理 1.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金灭辽及北宋 (1)辽灭亡: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2)北宋灭亡: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 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3.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被害: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宋金和议: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金对峙: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阿保机B.阿骨打 C.元昊D.赵构 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

大国兴衰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笔记

大国的兴衰(50) 由于民族国家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幅员大小、人口规模、文化基础、自然资源和社会构成不同,它们都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参加到国际体系中来的,因此对“大国”的界定很难有量化的指标,世界性大国一般应具备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有比较完善、成熟国家制度,人民有比较富足的生活水平,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全球性影响力。对照这些基本特征,从15 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始至20 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在世界舞台上曾出现过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等世界性大国。 大国的兴衰的历史根源长期以来受到关注。戴维·兰德斯在其著述的经济史学著作《国富国穷》中从地理、历史、科技、哲学、宗教、国际政治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国家的兴衰平复的演变作了精湛而深刻地分析,探寻了国家贫富的根源。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反思了以往500年间世界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并指出科技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之兴,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大国之衰,衰在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以及因过度扩张而造成的科技和经济相对衰退落后。尽管如此,但不能就此认为经济是一国成败的唯一原因,大国的崛起与衰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 历史上各大国的崛起是地理条件、民族凝聚力、对外扩张、地理大发现、科技变革、军备力量、国家战略、文化传承、国际形象、领导人的贤愚素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难以起到决定作用。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富足的劳动力是实现大国崛起的现实基础。 在探讨国家兴衰的根源时,国际关系学者没有忽视国家客观条件的重要性。比如,莫德尔斯基将具备“安全剩余”的地理位置列为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和英国凭借海洋这一天然屏障在一段时间内为本国营造了相对安稳,远离战争的时期。在《国富国穷》中,作者一开始就提出能够对经济产生重大意义的是地理及气候因素。在人类早期的活动中,由于地理的分隔,人类主要在亚欧及非洲大陆上活动。从对产值和人均收入的统计上看,在早期的经济活动中,自然禀赋对一国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地理环境提供大量的耕地,产生的粮食足以养活众多的人口,众多的人口又提供了富足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好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研究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已是家喻户晓,那么,就先从国家与财富的关系说起。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人或许会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GDP增速令世界瞩目。在全世界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我们国家的时候,除了扬眉吐气之外,我们是否还缺少了什么?仅仅从国内生产总值这样一个华丽外表来衡量一个国家是非常不客观的。翻开历史的长卷,再次揭开国人那段屈辱的近代史,我们也许会十分诧异。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还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同样的遭遇也在西方大国上演:西班牙掠夺了美洲大量的金银,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然而英国在16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它的无敌舰队在英

西海战中竟不敌英国的貌似不堪一击的弱小舰队。富国被穷国打败,事实的确如此。一个没钱的国家绝对称不上是大国,但一个有钱的国家不一定就是大国,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热捧经济增长,但是我们会发现石油之城波斯湾,其人均财富恐怕连美国都比不上,却战火不断。先是海湾战争,接着又是伊拉克战争,结果把富可敌国的伊拉克人民打得流离失所。由此可见,财富为我们通向强大奠定了基础,而要实现强国之梦,则还有很多。学习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更是我们难得的一笔重要财富。 纵观《大国崛起》中讲述的九个大国,体制创新是一个大国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开启了全球化的时代,但却沉溺于封建体制,不思进取,最终霸主地位被象征资本主义文明——英国所取代。因为,英国在同一时期进行了艰辛曲折的资产阶级革命,才打下了未来日不落帝国的体制——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先进文明的代表,使得工业先声在英国奏响,世界的天平也由此向西欧的一个偏僻小岛——英格兰倾斜。回顾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会更加清醒的意识到体制创新对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作用。19世纪是一个资本主义旋律在全世界激荡的时代。我们的邻居——日本,也避免不了与我们相同的命运。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体制的腐朽,决心文明开化。明治维新使日本得以避免中国的厄运。而此时的中国,还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醉生梦死,直到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华夏大地一片震惊。然而,为时已晚,中国的灾难从此以后接踵而至。西方世界里,似乎也同样上演着这一幕——法德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