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

阅读教学的过程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句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对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中的“对话”不能只是狭隘地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或者各方之间的接触、谈判,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追求。对话意味着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双向互动,意味着相互碰撞和共同建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其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过程。也就是说,它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两个命题是有区别的:前者与源于西方的解释学、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后者根生于课程与教学研究,是解释学在教育领域、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沿用,与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批判(解放)教育学及现代课程观也有直接的关联。

2.从注重理性分析到注重情感体验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章的理性分析,忽视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和整体把握,这是以学科知识为本的课程观的反映。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学生所阅读的文章大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阅读存在无比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阅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是语文课程固有的特点。《课标》在课程总目标里突出强调了“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这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体现了对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注重”。比如,第一学段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诗歌要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诗歌要“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标》放弃了“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提法,改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显然,“思想感情”比“中心思想”的外延大得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会。而“体会”是自主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偏重感性把握,注重过程;而概括是强调规范、统一的,偏重理性判断,注重结果。这一提法的改变,既体现了对文本多元解读的理念,也体现了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

《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评价建议”里还特别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再比如关于标点符号,《课标》改变了过去大纲里“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这样的笼统提法,不仅把标点符号当做一种知识,而且把它当做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一种手段。如第一学段提“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第二学段提“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第三学段提“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课标》这样做,倒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它体现了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而语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才可能获得发展。这也是语文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关于阅读能力,《课标》在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建议”中又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上,强调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感受和理解,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在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欣赏和评价。阅读中的感受能力指通过字面对阅读材料初步感受,获得笼统印象和表层意义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指从书面符号中进行译码从而获得意义的能力;阅读欣赏能力指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的能力;阅读评价能力指学生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的材料、思想结构、特色进行评价的能力。

所谓“独立阅读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认读、感受、理解、欣赏、记忆、迁移能力,还包括根据需要选择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能力,会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意地理解阅读材料,会用略读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会用浏览的方法迅速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此外,独立阅读时还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不仅要重视读懂,更要重视会读,还要努力做到读得快。

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量的积累。缺乏阅读兴趣,就不可能自觉地独立阅读;不掌握阅读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无法有效地独立阅读;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就无法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期待”,指面对文本,产生一种期待心理。比如面对童话故事,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等等。所谓“阅读反思和批判”,指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并持某种观点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的批判,以辩明其思想源流、社会价值、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等。我认为,这两种阅读方式,前者可以在小学各年级适当运用,后者对小学生来说,难以实施。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石牌中学吴慧媛 现在中学生现代文阅读都是经专家审改,体现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反映现代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想象世界,语言典范生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赋予它教给学生以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使命。那么,在新课改下阅读教学该如何确定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 获。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重点、难点的确定要从学生出发。阅读文章的选定也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重点,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素材,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还要准确的掌握答题技巧。帮助学生获得答题方法。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通过阅读培养文学素养,还要应对各种阅读试题。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要如何做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

尝到“有付出就有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追求知识带来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二、改进教学、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阅读的主题,然后一起分享自己的意见。将每个学生的想法整理好,互相分析,把课堂交给学生,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那么,教师就应做到讲授准确、科学。语文的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在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求他们对文本有独特的领悟,也要对文本准确、科学的理解。如果一篇阅读以基础知识为重点,就需要教师教准字、词义。多义词要结合句子选定义项,还要从感情色彩、一语双关等方面去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如果是以理解句子含义、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为主,就应开阔学生视野,打开思维,对文章进行全面分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主题。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到位,教师的讲解分析应深入透彻,不止于肤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要求。阅读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语文阅读训练,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那么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学会积累,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包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知识分享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水浒传》为例 颜维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怎样引导学生读?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导读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者是学生。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

的主要故事。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之绰号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青面兽托塔天王神行太保行者母夜叉智多星黑旋风鼓上蚤及时雨(呼保义)(二)人物形象之性格 1.《水浒传》中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众多英雄人物有共同的特性吗?2.精彩片段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好的形象之一,作者写出了他性格的丰富性,并且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来表现的。试举例具体说说鲁提辖的性格特点。 3.说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的性格特点。林冲本是军官,待遇相当优厚、家庭相当美满,他也上了梁山。从他身上你看到了小说揭示的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4.宋江是梁山上的第一把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试分析宋江的性格特点。上面这个教学案例是比较典型的导读课模式,也是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案。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简介作者,概述故事,精读片段,总结写法等。这类导读课,教师在阅读方法上做适当指导,学生在导读的基础上能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性格。这样的导读不能说不好,但是这样的导,学生是被动的,离学生“爱读”“整本的书”、“期待读整本书”还相差甚远。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教案案例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思路: 暑假里,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阅读了很多图书,并在开学后午后阅读时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几个孩子边看书边手舞足蹈,出于好奇我关注起了这群孩子,原来是围着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书。于是我就完整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原来爱还可以这样来表达。包括我在内,在如今的孩子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都当作理所当然,只习惯于接受爱,却从来不会表达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让人觉得无比的温馨,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爱的表达。 针对大班孩子能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年龄特征,在捕捉了孩子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孩子现有的语言、动作发展的水平后,我设计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和动作大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兔子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乐意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介绍封面、引出主题 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书中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书本第一页,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书上有谁?小兔子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书本第二页至第六页,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 ①小兔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告诉妈妈什么?

②妈妈听了小兔子的话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及浓浓的母子亲情。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你们爱妈妈吗?你们能用小兔子的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五、师生互动,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①故事里的小兔子用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②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它想要干什么? ③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用动作去表达对老师的爱,相信你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会换来老师给你们的更大、更多的拥抱。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心理活动。 2.能在问题情景中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通过阅读活动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课件,苹果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小老鼠长得怎么样? 2.他叫鼠小弟,他望着苹果树,在想些什么呢? 3.这本书的题目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1-4),引导孩子观察表述。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论阅读教学过程的三个纬度

论阅读教学过程的三个纬度 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首先,读者通过复杂的语言活动,把文本的外在语言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语言;同时,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还伴随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以提供必要的相关文化背景支持。所以,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也称在文章中“走来回”)——评价(个人看法或鉴赏)——创造(独到见解或新的发现)。这其中,阅读主体的感知、联想、想像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可是,我们目前的主流阅读课及其检测,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章)的分析上面,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6项;即使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的内容”;具体包括阐述文章中某些修辞方法(常考的有比喻、排比等)及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理解文中的比较写法等等。(摘引自《1999年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语文科说明)高考命题者是这么说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只要看一看今年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就明白了科技文的4道题和社科文的4道题,全都是考查对“原文意思”的理解! 显而易见,此类静态的所谓“阅读分析”,有的只是一连串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实际上只是某种“文章分析”,而并非“阅读分析”。因为它缺乏对生动的阅读活动应有的立体的动态的考查,更没有把阅读本体(学生)置于考查的中心,体现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感受、情感、记忆、联想、想像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他们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状况。更有甚者,在这样大规模的统一测试中,为了保证答案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当然也为了检测考生的概括能力,连年来的试题都采用限字做答的方式,而从来不敢涉及比较能体现考生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发散性求异性思维。这一切无不表明,我们的阅读要求,实际上还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认知理解的低水准层面上,还没有达到体现“三维立交”的完整的阅读要求。 大规模阅读测试的这一明显“缺漏”,给中小学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于是,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千万个学生的眼里,哪里还会有千万个路瓦栽夫人的感人形象?不,只有一个千篇一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的幽灵,一个爱虚荣的傻蛋与可怜虫形象(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诸如此类的“阅读”教学不是舍本途末、因噎废食吗?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于文义的理解上,而贵在“自得”。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对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开放了,气氛比过去活跃了。然而,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也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不能做到合理高效。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课前准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在这里我主要探讨学生备学的作用。学生备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我认为学生的备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课前预习,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容和情感。 无论哪个学科,无论什么学段,预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预习的这种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有很多老师无意之中就忽视了对学生预习文章的要求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有好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学生才初读了一遍课文,生字词语还没解决,教师就匆匆地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就开始让学生谈体会、说感悟。看起来,好像教学效率很高,节奏很快,其实不然,这样组织教学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 由此看来“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可讲。”

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课外阅读推荐课:走进《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物推荐,让学生掌握读物推荐的基本方法,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2.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课外书籍,对优秀读物产生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孩子们,老师前段时间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特别好玩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你们想听吗? 池塘里有两只小青蛙,它们在荷叶上荡秋千,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东,一会儿西,玩得可开心啦。呱呱地叫个不停。突然,一只小青蛙不小心从荷叶上摔下来了,正好掉在了一只庞大的公牛脚边,公牛正要喝水,没注意,就一脚踏了上去,把小青蛙踩进了烂泥地里,连个泡泡都没冒上来。另一只小青蛙吓坏了,飞快的逃回了家,向妈妈哭着说:“妈妈,哥哥被被一只很大的怪兽踩死了。”青蛙妈妈不知道公牛到底有多大。就深深吸了一口气,把肚子鼓得圆圆的,问:“这么打吗?”小青蛙答道:“还要大一些。”青蛙妈妈又吸了一口气,把身子鼓得更大了,小青蛙看了还是摇头,青蛙妈妈不停地吸气,不断地肚皮胀大。。。。。突然,啪的一声,它把肚皮给胀破啦。 很有趣吧,还有许多类似这样有趣的故事藏在一本书中,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吧。

二、指导方法,激发兴趣。 1.看封面。 师: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看内容。咱先来看一看封面,从封面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板书)(书名,作者,许多动物图画)观察要按顺序。书名是什么?(伊索寓言)这本书的作者是?你了解他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小段资料,一起读读吧。 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他以前是奴隶,地位很低,没有自由,但他知识渊博,聪明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他所讲的故事都收集在《伊索寓言》中。 除了书名和作者,封面上还有许多动物图画,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猜想到什么?这本书中写的可能是动物的故事,(孩子们,你们真会联想) 2.看目录。 欣赏完封面,让我们翻开书的扉页,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师:通过目录,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 生1:很多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我们之前根据封面图片的猜想正确吗?师:是啊,《伊索寓言》一共收集了357个小故事,大部分是动物故事,这些动物是我们平时喜闻乐见的,有乌龟、狐狸、驴子、狼、羊、鸡、牛……每种动物都有它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比如:狼是凶残的,驴子是愚蠢的,羊是弱小的,狐狸是狡猾的,狮子是威武的……不过,动物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让我们通过这本书中出场率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修改稿)

“整本的书”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以《水浒传》为例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四中学颜维奇 【摘要】 导读课——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赏读课——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比较阅读课——帮助学生辨别差异奥妙。笔者以名著《水浒传》阅读教学三种课型为例,从实践层面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导读赏读比读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怎样教?教学实践中有哪些较为成功的做法值得借鉴?笔者以名著《水浒传》教学为例,谈谈“整本书阅读”三种基本课型的做法,以期引起更多一线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一、导读课——引发阅读期待 导读课,这是“整本书阅读”目前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课型。“导”的主角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是学生。 导读课,导引学生读“整本的书”,侧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读懂、读透一本厚厚的作品,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主动阅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名著《水浒传》导读课的教学案例片段: 三、泛读全书,概述水浒故事。 1. 你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 提示:讲清主要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主要情节。 2. 投影出示吴用、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五位英雄的画像,抢答与他们有关的主要故事。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之绰号 1.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深刻地概括了其人的本质特点,读者很容易记住,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等。请再说出几个好汉的绰号。 2. 抢答,说出下列人物的绰号。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教育和学习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位置: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简直成了“学会生存”的同义语。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因袭下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力图以变革了的教育教学去面对和适应变革了的时代。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思路就这样展开着。作为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的学科——语文,在这改革浪潮席卷下面临着重新审时度势的思考。阅读,作为读与听说诸环节中的重头戏,我们不得不从这个环节上来反思语文教学。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谁都离不开阅读。工人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掌握新技术要阅读;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要阅读;市长靠阅读提高管理现代城市水平。据《新华文摘》载,钱其琛这位刚柔相济的外交家,他喜欢阅读历史、政治、时事和人物方面的书,也喜欢看杂文,尤其是鲁迅杂文,高水平的政策基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累起来的广博知识,使他能够决策多思、执行高速,

成为擅抓外交时机的高手,工作中冷静、坚定、灵活、决断;当面对记者包围时,能机智冷静落落大方。他的自然、坦诚、亲切,给中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为祖国争得荣誉。这不能不说阅读对造就这样一位高品位人才的贡献。看来在现代化社会中阅读对生存、生活、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是眼下阅读教学的状况如何呢? 阅读教学真可谓耗时最多收效却甚微的,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记了几大本,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悲哀!1978年,吕叔湘先生尖锐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慢差费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上课总课时9160节,语文2794节,恰好30%,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岂非咄咄怪事。国外最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明显改善阅读方面认知的水平。 学习策略主要由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两部分组成。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6-05-13T11:04:51.04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3月上作者:王炼[导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 摘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对于开拓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都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 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新课标要求下,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学生和阅读材料互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能力、方法、习惯等一系列目标的课内阅读教学。 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抓好“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抓好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无疑对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要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弄清作者运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意图。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背影”这条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文中通过“父亲的背影”饱含着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强烈的思念之情,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要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每篇文章都可以说是作者情感的结晶,无论它是以抒情为主,还是以写景或叙事为主,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感染力量。例如教学法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到文章洋溢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初读课文如果受到了一定的感染,激发起一定的情感体验,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情绪氛围,对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将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要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框架。框架是文章思想内容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把握住文章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章的基本面貌。我在教学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文章分成两部分,即“百草园”为一部分,“三味书屋”为一部分,这样框架分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对“三味书屋”枯燥呆板的生活及陈旧的封建教育的厌恶之情。了解了文章的框架,也便于学生记住文章的内容。 “提问设计”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往往是一堂课提出的问题满天飞,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是对课文的主旨、内涵却很少能深刻把握。提出的问题过多,导致学生很难从文章中筛选重要和有用的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学会虚拟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突出重点和中心,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形成师生互问氛围,平等提问。当然让学生提问也要把握好“度”。教师要把握住课文的主旨要求,力求避免干预学生的思维,但是也应该根据主旨要求适当作一些导引,使学生的提问既能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也有利于课文主旨的把握,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人为限制阻碍学生思维的创新。 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制约学生的阅读行为,使正确的阅读行为得到重复练习,得到强化,趋于稳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因而教师应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不懈地实践。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可由教师指定读书篇目,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书阅读。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上仅是笔者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初步探索,有待于今后教学实践的检验。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认定了一种方法,加以努力实践,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融会贯通,必能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成效。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茅栗中学 563100)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教经典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真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教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教技能虽然“语言文字训练”由于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肢解和琐碎了“文本”内在的灵韵,但是知识与技能仍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部分。阅读教学一定要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能,语文训练,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技能的训练。技能必须纯熟而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这其间确实不免必要的知识性的艰苦而略显枯燥的训练,苦学和乐学就是这样融为一体,学生智力增进的快感也是艰苦学习的深层快乐。不能怕批评意见就放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训练是方法,训练是过程,训练是阅读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不要夸大也不要贬低它的作用。适度、适当应该是原则。事实上,任何一种教学法,都不能缺乏必要的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这些阅读的必要能力,一定是阅读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学习的。学习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不一定就是枯燥的试题。 阅读教学可教、需教的东西还很多,这里所说的“教”并不是通常意义的“传授”,可以理解为“培育”,对学生而言是“习得”。阅读教学中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对于感悟力强的人来说,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可能也可以获得阅读能力,不过要走一些弯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确而恰当的阅读教学是他们获得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关键是阅读教学教什么!

“1+X”群文阅读教学关键策略例谈期

陈雪华周阳 当前的阅读教学,教师过于重视精读的训练,忽视了其他多种阅读策略的指导,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1+X”群文阅读凭借“多文本”的优势,在课堂中对“联结””重读”“比较”“统整”等阅读策略的运用得以实现。群文的介入也使得课堂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教师学会选择核心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相应设计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阅读策略进行教学,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结构化阅读策略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1”和“x”不是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是无序地全部呈现,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逐步推进,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探索出了”举一反三式、互文回环式”两种最基本的阅读结构。 [课例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 “1”《月球之谜》+”x”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1”的课后“资料袋”。 这几篇文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 《月球之谜A的第3、4、6自然段,写了关于月球的三个谜。 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细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 再看看用植物做实验的结果: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和在地球土壤里生长没有明显不同。可是,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上曾经有过火山活动。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这又是一个谜。 第一个谜:有现象,有提问。用上“难道……”提问 第二个谜:只有现象,没有提问。 第三个谜:有现象,有提问,而且是多个问题。用上“难道……或者……”提问 学生的学习分这样几个板块: ●发现这几个谜的写法特点。 ●学习第一、第三个谜的表达方式,对第二个谜提问,可用上“难道……或者……” ●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聚焦第2段,对比:这课第2段的提问,和《月球之谜》中的提问,有什么区别? 《妙不可言的位置》写法特点是:“有现象一有提问一有回答”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用“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从阅读“1”斗“X”的阅读,再从阅读“X”一“1”的阅读,这样“举一反三式”的结构化阅读,让学生学习”现象一提问一回答”的表达方式。借助群文“X”《妙不可言的位置》中的表达方式,是对课文“1”《月球之谜》的巩固和补充,而“资料袋”又成了学生的练习场,它不仅是对阅读内容补充的了解,也是表达方法的一次再实践。这样互文回环式阅读,让群文“X”真正促进课文“1”的学习。 二、比较式阅读策略 “1+x”群文阅读最大的优势就是多篇文本围绕教学议题形成结构化阅读,在这种阅读中,教师不需要通过不停地问、不停地讲来达成目标,只要引领学生将多种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内容方面的、比较表达形式方面的……在比较中,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发现。“比较式阅读策略”就是让教师立足整体,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去比较阅读。 [课例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 “1”《女娲补天》+“1”《夸父追日》+“X”《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1-05-23T09:17:05.45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宋春霞[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宋春霞(甘泉县高哨中心小学陕西甘泉 716100)【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 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素质教育;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察阅读能力的试题往往无所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的教学时我们不难有所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缺乏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能力,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适应课改的发展形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常常受教师教法的制约和影响。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考虑传授学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词、句,学生难以理解。常见情况,①句子结构复杂,学生抓不住主要内容,隐含的一层意思领悟不到;②句子表面意思浅易显懂,但学生往往一览流过,只见其表,不识其内;③句中一些词义和词的感情色彩难辨别,影响学生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学生不易弄懂,影响阅读课文的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传授学法,把理解句子的金钥匙掏给他们。遇到结构复杂、句式冗长的句子,采用简化结构,抓主干,先分层领悟后整体突破的方法理解。遇到词句并不深奥、词义和词的难辨的句子,采用查字典辨词义,横向比较,纵向领悟,体味色彩,分析含义的方法理解。让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句子表现浅显易懂,而内在含义又深刻学生往往又不经意品味的句子时,便要采用“紧扣课文,前后联系,点睛提示,推理领悟”的方法进行。 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注意的分配能力不强,默读可以留给学生想像的余地。教师要经常提示学生运用扫读、跳读、重点处反复读等方法,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好、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教师要在课堂上精讲巧练,挤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背诵。背诵是一项艰苦的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背诵。背诵训练要体现出层次,先要求大多数学生正确背,再要求全班学生正确背,最后要求大多数学生有感情地背,加快背诵速度。背诵时,要教给学生一些技巧,如先分段背诵,再连起来背诵,逐个击破的方法。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当然也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能够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效果,提高阅读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在阅读教学法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字、词、句、篇的基本要求,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的协调和训练,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和任务,按照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扎扎实实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坚决抛弃重结果轻过程的作法。这首先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航标。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实践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加强理论的学习。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实践时,不要过于偏重知识和技能,而把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作为附属可有可无。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实践并运用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以读为主。读书读书,在阅读教学中的就要突出学生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将教师表演的时间让出一些来,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启迪。 总之,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改革,我们应该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长远的发展,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学会体验情感,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会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语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流程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流程 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流程的总体要求 1. 趣味呈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巧设活动,排除学生的阅读障碍 3. 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4. 把握提问,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信息 5. 猜词测意,指导学生阅读策略技能 6. 灵活检测,培养学生理解思维能力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单元×部分的第×课时。其主要内容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Step1. Pre-reading 运用与本课讲授内容相关的Free talk、Chant等进行热身,为下文做好铺垫,并进一步复习重点句型,将在阅读材料中的新语言有意安排在学生会话、游戏等中,让学生在自然的会话、游戏中理解阅读材料里的新词或语言,设法缓解阅读困难,激发学生探索文本的欲望,尽快进入文本。

Step2. While-reading 1. Skimming 让学生带着一两个简单的问题,快速浏览全文,感知文本,可粗读,简单判断Yes、No或简单回答,给予学生自信;根据问题,快速找到答案所在的位置;给学生相关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渗透学法指导。 2. Scanning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来调动学生、深化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完材料,完成课后题,听音跟读或听音回答问题;引导学生顺着主线,展开对文本的研读,边读边划出关键词或句子,培养学生“抓重点”、根据问题来捕捉有用信息等阅读技能。 3. Listen and repeat Have S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repeat i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自由朗读,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认真倾听并做出评价 4. Read and write Complete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s learned.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梳理和总结,基于文本改编小短文,让学生完成补全短文、阅读判断等练习,并进行朗读。 Step3. Post-reading 设置扩展活动、鼓励创新发挥,综合运用所学语言。 a.在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扩展运用阅读信息。如:任务型活动,①完成调查②整理语言,形成文字③提供语言帮助,填写表格④综合运用语言进行汇报。(操作前,教师要给model,让每个学生明确如何操作) b.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如:①说的扩展或写的扩展;②改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讲课稿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教学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我们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阅读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深隧而独到的诠释正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阶梯。文本解读应着眼于阅读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原文,更要着眼于学生。只有这样文本内容在教师心中才是立体的、鲜活的。 文本解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素养。其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教材处理否恰当,对文章的关键点是否敏感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应该成为一终身学习的典范,坚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并且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具有了丰富而常新的知识,教师的文本解读才会有新内容新思想。另外,除了具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知识底蕴还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基础知识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小学语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意味颇深。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将课文深入浅出的理解到位,结果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紧扣教学目标分析文章写法。例如,描写景物的文章,既要体会景物的美好,还要品味如何借景抒情;记事的文章,要思考作者是如何记事传情的;写人的文章,要构建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情感。 此外,教师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感悟并非是原文内容的复制,而是揉进了自己的理解,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融入了自已感情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通过教师充满情感的解读,授课时,一方面可以实现情激情,达到以情动情的效果,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再现课文的“形象”或“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受到形象化的感染和教育。 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熟稔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精彩语言。精彩语言是指课文中某些表达准确、生动而又含蕴丰富的语言。对精彩语言的解读,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还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某个片段。通过评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同时是抓住文章概貌的突破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水平。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深挖这些词、句。 第二点,写作规律。写作规律是指同类型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所具有的共性特点。既然是规律,就有一定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学习和掌握这些规范的表现形式,对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抓住教材的写作规律,在这方面有所积累。 第三点,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指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体会文中作者要讲述的道理,同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但不能是偏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