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地理公开课教案展示

地理公开课教案展示

地理公开课教案展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掌握地图的基本使用和阅读方法;

5.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提高空间观察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要素;

2. 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3. 地图的基本使用和阅读。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地图;

2. PowerPoint幻灯片;

3. 学生练习册;

4. 预先准备好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以及其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地理学科?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地理?

Step 2: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PPT以及教材讲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地理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Step 3: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3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海洋对航行和沿海城市的影响,河流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问题。

Step 4:地图的使用与阅读(3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地图的基本使用和阅读方法,如地图比例尺、经纬度等。然后,教师分发学生练习册,并指导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定位、测量距离等操作。

Step 5:课堂练习与小结(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与地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重点内容,并做一个简要的小结。

五、教学评价

教师在课程中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学生

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会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

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地理书籍、地理杂志,并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实

践活动。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也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要素。同时,通过实例展示和讨论,

学生认识到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的重要影响。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地图

并进行练习,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地图使用和阅读方法。但是,在教

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提高课堂讨论的密度和学

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地理公开课教案展示,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

教学准备,采用了导入、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地图的使用与阅读、课堂练习与小结等步骤,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深

入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基本结构,掌握地图的基本使

用和阅读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结,巩固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一节全面系统的公开课教学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

学生的空间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东北地区的总体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举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尤其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地理探索】长白山脉; 2.【活动设计】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地理探索】林海雪原。 教学资源 制作PPT所需资源。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多媒体哈尔滨冰雕展视频。

教师:哈尔滨位于我国什么地区?为什么哈尔滨的冰雕闻名遐迩? 学生:东北地区 教师:通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我国的哪几个省份? 学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东北三省。 【新知讲解】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 多媒展示“东北三省地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说出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包括哪三省?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引导。 (1)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大致位于38°N~53°N、118°E~135°E之间,所处纬度较高。

(3)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地形与河流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学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2)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3)如何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 (1)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及东北平原,地形结构呈“马蹄形”。其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2)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还有中朝边境的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等; (3)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呈现“山环水绕”的特点。 教师:“白山”“黑水”分别指什么? 学生:“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多媒体展示“东北平原景观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火山的概念、组成及其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拟实验,能描述火山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体会自然地理的神奇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火山的组成以及火山的形成。 【教学难点】 火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法、讲授法、演示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PPT展示一组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展示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地方是哪里?我听到很多同学都认出来了,说是日本的富士山,很正确,富士山是日本人的象征和骄傲。那同学们知不知道,富士山是属于我们上节课所学的三种山岳类

型中的哪一类?对,属于火山。这节课,我就一起来具体学习一下——火山。(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做演示实验,模拟火山形成过程: 在桌上放一个锥形瓶,瓶中装适量白醋和洗涤剂,用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入小苏打溶液。滴入后,瓶内产生泡沫,随着泡沫的不断增加,溢出瓶外,堆积在锥形瓶周围。 教师做实验时,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观察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解决以下问题: (1)学生观察后,描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 (2)学生运用初中所学化学知识——酸碱中和反应,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3)学生类比演示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推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火山的形成过程: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处于底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这样形成的山体就是火山。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的是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2、结合课本和实验后的泡沫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分别对应泡沫堆的哪个部位? 3、结合课本,学生回答:火山的规模范围有多大? (三)巩固拓展 (1)PPT展示我国长白山天池的视频和图片。 (2)介绍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相关小知识。 (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其他火山的相关资料,做成PPT或视频,下节课进行汇报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 1.【课程引入】北京; 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 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 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 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 一、政治文化中心 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 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2)说出北京的经纬度位置。 (3)说出北京与哪些省区相邻。 学生读图,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海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部距渤海约150km。 (2)北京经纬度位置:其地理坐标为40°N,116°E。 (3)北京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2.北京的地形与气候

小学公开课地理教案

小学公开课地理教案 标题:小学公开课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学习全球时区的划分,并能够掌握对应的标准时间; 3.认识并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色地理景观; 4.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地理学科的概念和作用 1.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地理学科的作用和重要性 2.全球时区的划分 2.1 为什么会有时区的存在 2.2 世界时区的划分和标准时间 3.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色地理景观 3.1 亚洲

3.1.1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1.2 亚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2 非洲 3.2.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2.2 非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3 欧洲 3.3.1 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3.2 欧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4 北美洲 3.4.1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4.2 北美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5 南美洲 3.5.1 南美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5.2 南美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6 大洋洲 3.6.1 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6.2 大洋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3.7 南极洲 3.7.1 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7.2 南极洲的特色地理景观 4.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4.1 在课堂上进行地理观察活动 4.2 通过地图绘制和分析进行综合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1.探索引导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世界地图或者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知识讲解(10分钟)

小学地理公开课教案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学地理公开课教案祖国的大好河山地理公开课教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够: 1. 认识并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特点和美景。 2. 了解祖国各地著名的大河、高山、湖泊等自然地理景观。 3. 增强对祖国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展示相关河山景观的照片。 2. 包含中国地图的墙图或幻灯片。 3. 录制可用于播放的自然景观视频。 4. 活动准备:即兴角色扮演活动。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 准备一段自然界壮丽风景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激发他们对美景的好奇心。 2. 向学生展示地图并引导他们发现中国境内的著名河流、山脉和湖泊。

探究: 1. 要求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地理景观, 例如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青海湖等,进行资料收集和介绍准备。 展示: 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扮演,通过图片或PPT展示自己研 究的自然地理景观,并对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讲解。 2. 其他学生提问并就所展示的地理景观进行讨论。 概括: 1. 教师强调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帮助 学生概括总结祖国各地的自然地理景观对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 重要意义。 拓展: 1.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祖国自然地理景观。每个小组 从规范游客行为、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向全班做一个报告。 四、课堂活动 1.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导游,给同学们介绍自己喜欢的自然地 理景观。 2. 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祖国自然地理景观的保护方法,并汇报给全班。

高中地理的优秀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的优秀公开课教案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情绪尤其重要。教师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地理课堂气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的优秀公开课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的优秀公开课教案1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然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__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发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积极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气候》第3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气候》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4.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我国气候类型的名称及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时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分布,本节课重点是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不同地区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气候特征,说出气候类型名称。同时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季风对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利用剖面图的景观看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总结出气候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选取了大量直观性强的景观图,利用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习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流程

国长江中下游却是美丽水 乡? 三、读表,回答问题: 1.1月,齐齐哈尔的平均气 温,比巴黎低多少? 2.7月,齐齐哈尔的平均气 温,比巴黎高多少? 3.齐齐哈尔的气温年较差, 比巴黎大多少? 4.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 响。 概括明确: 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原因:我国东部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为丰富;影响:受季风的影响,我国比世界其他纬度相近的地区, 冬季气温更低,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 【知识讲解】 展示图文,讲解季风气候显著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观看图片文字信 息,了解季风气 候显著的影响 通过实际景观图 结合解说,直观形 象的展示出季风 的影响,更能提高 学生的兴趣 环节三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讲解】 展示图文,讲解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地形因素 结合所学分析并 总结 通过地图及景观 图,讲解总结影响 气候的主要因素, 加深学生对影响 因素的理解 读图1我国某地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完成1~2题。 1.对该地的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全年低温少雨 D.全年降水较少,气温季节变化大 2.形成该地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A.位于沿海位置B.纬度位置偏南 C.深居温带内陆D.海拔高度很高 图2 为某地气候统计图,图3 为中国略图。读图完成3~4题。3.图2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地理公开课教案探索地球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

地理公开课教案探索地球的自然奇观与人文 景观 探索地球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 引言: 地球作为我们居住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本节地理公开课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索地球上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以增加对地球的认知与了解,引发对自然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一节:自然奇观 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让我们来一起探索其中的几个。 1. 大峡谷 大峡谷位于美国,它是地球上最长、最深的峡谷之一。宏伟的山脉和壮丽的峡谷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欣赏到大峡谷的壮丽景色,了解其形成原因。 2.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也是许多壮丽山峰的家园,包括珠穆朗玛峰。学生可以通过图册和互动地图,深入了解这座山脉的地理信息以及对世界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大堡礁

大堡礁是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世界著名的珊瑚礁,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通过观看海洋纪录片和海底摄影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大堡礁的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并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 第二节: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奇观,地球上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让我们来一起了解其中几个。 1. 古罗马竞技场 古罗马竞技场,如斗兽场和大剧院,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遗迹之一。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和图片展示,学生可以了解古罗马竞技场在古罗马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了解到其影响延伸至今。 2. 中国长城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互动地图,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修建目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长城壮丽的景色。 3. 大教堂 大教堂代表着欧洲宗教建筑的精华,包括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通过欣赏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学生可以了解欧洲的宗教文化和建筑技术。 结语:

小学社会教案:《地理游戏》公开课教案

小学社会教案:《地理游戏》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了解地理知识:通过地理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 2.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的地理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地理游戏的探索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地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2. 小组合作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准备 1. 地理游戏相关的教具和素材。 2. 团队合作的任务卡片。 3. 学生所需的研究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疑问和引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的重要性和乐趣。 2. 游戏环节(1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地理游戏,游戏内容可以选择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例如地理知识的问答、地理名词的串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总结分享(10分钟) 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合作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并归纳游戏中的重要观点和问题。 4. 拓展延伸(15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需要,进行与地理游戏相关的延伸教学,深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回顾学生的研究收获,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地理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分享和拓展延伸阶段中的参与程度和研究成果,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以上是《地理游戏》公开课教案的简要内容,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祝教学顺利!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1篇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Article/Index.html>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 (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

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 河北省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大家都学过历史上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公开课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掌握由气压带、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综合思维) 2.联系生活感受,理解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结合观察自然景观,分析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降水 (1)低气压带的影响 低气压带控制―→(2)高气压带的影响 高气压带控制―→2.影响气温 暖性高压控制冷性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高低纬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低纬―→高纬:气温变低,降水较多高纬―→低纬:气温变高,降水较少 2.海陆间的气流运行影响

⎩⎨⎧海洋―→陆地:水汽充沛,降水较多陆地―→海洋:水汽稀少,降水较少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影响:气候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4.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三)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气候类型不同―→―→形成不同 自然景观 2.典例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荒漠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常绿阔叶林景观。 (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草原南北枯荣季节相反―→食草动物迁徙景观。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公里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问题1(综合思维)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问题2(综合思维)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 提示: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问题3(地理实践力)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提示: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归纳提升]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中国的地形 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伴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意,同时与本节 所学内容密切相 关。目标展示研究目标 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 明确进修目 标,增强进修的针 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 高课堂效率。特征。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 的地形、 地势特征 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 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 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 力。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 问题 探究 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 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 三水”)

地理考察公开课教案

地理考察公开课教案 第一节:地理考察的重要性及目的 地理考察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考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地理考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考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地理考察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 情况相结合,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地理考察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环 境和人文景观,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节:地理考察的准备工作 地理考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好坏。下面是地理考察的准备工作的一些要点: 1. 确定考察的目的和内容。在进行地理考察之前,首先要明确考察的目的和内容,确定要考察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以及相应的实地观察点和考察路线。 2. 收集相关资料。在进行地理考察之前,要收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和资料,了解 考察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掌握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基本情况。

3. 制定考察计划。根据考察的目的和内容,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路线、考察任务等。 4. 做好安全措施。在进行地理考察之前,要做好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比如,要检查考察地点的安全性,提前了解当地的安全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 第三节:地理考察的实施方法 地理考察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下面是地理考 察的实施方法的一些要点: 1. 实地观察。地理考察的核心是实地观察,通过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比如,在考察水文地理时,可以到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和水的特性。 2. 实践操作。地理考察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考察地貌地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地貌剖面的测量和绘制,从而加深他们对地貌特征和地貌发育过程的理解。 3. 讨论交流。地理考察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比如,在考察人口地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人口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展开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节:地理考察的总结和反思 地理考察之后,要对考察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考察的成果和经验,反思 考察的不足和问题,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地理考察的效果。下面是地理考察的总结和反思的一些要点: 1. 总结考察的成果。总结考察的成果,包括学生的收获和进步,以及考察活动 的效果和影响。比如,可以总结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5篇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5篇 高中的地理公开课教案1 1、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RS、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也给地理学科发展带来了一次好的机遇,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举例说明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和图表对比方法。 2、尝试小组合作进行资料、图像查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以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2、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知识及其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板书】一、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2.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3.应用——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 GPS汽车导航、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获取管理分析应用RSGPSGIS区域地理 自然灾害防御检测国土开发规划 【板书】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 ⑴作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⑵工作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3.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功能 4、特点(优点):

《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地区)》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美景。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红土地、芒果园、江南水乡、水田、桂林山水、三亚海边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教师:你知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 学生:南方地区 过渡:对,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新知讲解】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南方地区政区图”。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

(1)说说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学生交流讨论,个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价,做出总结: (1)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省级行政区的全部或大部。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多媒体播放“动画类:南方地区的地形”。 教师:请问南方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位于第二、三级阶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南方地区地形图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自然资源,并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从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课时分配上为1个课时。在教学策略上,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地理,引入正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文部分首先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判断依据,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自然资源的判断方法。接着通过图文资料和案例来区分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接下来通过呈现数据,从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两个方面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四、教学流程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钢铁B.两极冰川C.小麦D.森林 2.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②天然气③核能④风能⑤地热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3.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B.河流C.煤炭D.阳光 5.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C.大量使用一次性消费品D.日常不用或少用贺卡 答案:D;D;D;C;C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王民主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第二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 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 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 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 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课程标准: 1、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 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 分布特点;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 降水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运用分析、 比较等方法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通过对某一处随海拔的升高温度变化情况尝试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 题,提出探究思路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世界各地气温和降水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养成关心世界气候的行为习惯。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 第一课时:世界气温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以三位同学的寒假生活照,A同学中国黑龙江漠河,B同学泰国普吉岛,C同学阿拉 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景观图来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和人文特点的差异?从而引入本章教学。 二、新课讲授 1、回忆复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一个地区的气候我们通常用气温和 降水等状况来表示。——指导学生分析世界各地气温存在差异,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气温分规律的兴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