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学习重点】

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难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识读下图,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所示的青铜器名称是,铸造于朝,出土于我国是。

(2)图二所示的青铜器名称是,他是目前我现的的青铜器,是

的象征。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2、商王崇尚迷信,凡事占卜。内容多以王为中心,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问卜。如对祖先与自然神鬼的祭祀,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的关注,通过占卜者向神鬼问卜,祈望保佑。

(1)商王最早采用什么文字来记录“占卜”的?今天的汉字与这种文字有怎样的联系?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晚商至西周时期,人们还常常把文字写在钟或鼎上,这种文字叫什么?

三、巩固训练

1、

A.简单的绘画符号

B.甲骨文

C.钟鼎文

D.金文

2、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时代历史的保存和再现。通过《殷墟甲骨》我们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西周历史

D.东周历史

3、下列关于“金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夏朝时创造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中国最早的文字

D.黄金写的字

4、古代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由此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5、人们把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你认为下列哪一时期属于这一阶段()

①黄帝时期②绕舜禹时期③夏④商⑤西周

A.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6、司母戊鼎的用途是()

A.酒具

B.祭祀用的礼器

C.武器

D.炊具

四、拓展视野

相传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北京城内有一位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疟疾延请太医诊治。太医诊脉后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是常用以补肾的药材"龙骨"。王懿荣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购药。药买回后,王懿荣打开药包一一审视,无意间发现药包中的"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而又不太能认识的文字。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深造诣,"龙骨"上的这些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寻根问底,派人到那家中药店将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全数买回,精心研究,初步断定这些"龙骨"上所刻写的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商代占卜用的兽甲骨。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在这样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这个故事可能是一种传说,但王懿荣是较早接触、收购甲骨文并最早对甲骨文进行初步鉴定的学者,则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

最早发现这些带字"龙骨"的,应当说是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的农民。但他们不识价值,只是当作中药材"龙骨"卖给药店。药店不收购带有文字的,他们使用铲子削去文字后再拿去出售,因而毁坏了大量珍贵的甲骨文资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董商人范维卿注意到刻字"龙骨",便告诉了天津穷秀才孟定生和王襄等人。他们听后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的契刻文字。次年秋天,范维卿买了一些刻字''龙骨",带到北京,送给当时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著名金石学者王懿荣。王懿荣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刻写有古代文字的"龟版",遂出高价购买收藏研究。由此甲骨文引起学界的极大重视,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重要珍贵资料。

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定义: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和上的文字

主要内容:记录了的活动,反映了的情况

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的关系

产生和发展时期:

鼎盛时期:至时期

特点:商、周的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水

平,其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杰出代表:是目前我国即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的象征,

出土于宁乡的是青铜器中的。

青铜时代: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时期为青铜时期

金文

概念:商、周时期,铸刻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

意义:金文是研究的珍贵资料。

图一图二

青铜器纹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左图这件文物上的文字是()

1 / 1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精品,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标要求】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学习难点】 甲骨文的字型结构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第二部分为“甲骨文记事”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看图片“青铜器”结合教材回答 一组: 1 2 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 2.图片1、2青铜器的名称各是什么?其中图片1有何历史地位?

3.综合以上内容总结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 二、甲骨文记事与造字特点 1.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 2.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 3.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4.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骨文距今约3600 多年的历史。那时候的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 年了, 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以出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 个, 已识2000 余字, 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1)看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写在横线上。 (2)看下图甲骨文中的各种,形状均似丝线缠绕。请你在图上用笔圈出这个字。通过这片甲骨文上的丝字,你能推测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案)

学习很辛苦,但并不痛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在你没有找到“不用重复就可以学习好”的方法之前,请不放弃“重复”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 甲骨文的出现有怎样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原因之一在于她灿烂的青铜文化。今天让我们走进青同时代,探究一下世界著名的青铜器身上所蕴含的灿烂文明。 二、新课学习 (一)青铜的高超工艺 师:2001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2006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5周年,同样的欢乐再次留在人们心中,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

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河南安阳商代遗址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其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司母戊大方鼎就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 教师:原始社会后期再我国哪些地方发现了青铜器? 学生: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出现了铜器。 教师:出土的代表铜器都有什么? 学生: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教师:注意,齐家文化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夏商文化之间的遗迹在我国十分少见。冶铜业的发展是齐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齐家文化也是我国最早普遍使用铜器的一种文化,被视为中国青铜文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头。 看看照片,这是被称为“中华第一镜”齐家文化代表,1975年,在M41号墓葬发掘出一面铜镜,直径12厘米,厚0.3厘米,镜面光素无饰、扁平,背面中央有桥形钮,钮高0.5厘米,从器物本身来看,属于一次范模浇铸成型,钮部有锻饰痕迹,边缘规整光滑,器物通体有锈蚀斑迹,该铜镜现存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 而后工艺愈来愈加精湛,我们来看看司母戊大方鼎,来,说说你们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因鼎宽大得形似马槽,人们又称它为马槽鼎。鼎重832.84公斤,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6厘米,立耳,长方形,四柱足中空。纹饰以云雷纹为底纹,耳的外郭饰一对虎纹,虎口相向,中有一人头,似被虎所吞噬。鼎腹、上下均饰以夔纹构成的方框,两夔相对,中间以短扉棱相隔,足部饰兽面纹,下有三道弦纹。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科学家们分析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用块陶范铸成。双耳是先铸成后再嵌入鼎范内,鼎身其余部分都是一次铸成。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教师:司母戊鼎发现的意义: 学生: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反应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折射出当时的强盛国力。 多媒体出示四羊方尊图片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四羊方尊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 2.运用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材料,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展示鼎的图片,设问你知道下面图中的物品是什么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与鼎相关的成语? (同学们回答成语) 教师:你们说得真好!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它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又具有怎样高超工艺?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学习 1.商朝以后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特点、制作工艺、代表作品分别是什么? 3.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影响? 4.甲骨文有哪些造字方法? 探究新知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展示《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图片:学生回答青铜器的发展历程。距今5000—4000年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2.青铜器的功能用途,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青铜器的用途。青铜器用途广泛,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一:种类丰富。

3.相关史事:展示《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图片,指导学生阅读P25页相关史事说一说,青铜器的功能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等。此时鼎从最初是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逐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了“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3.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图片。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由此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二:规模大;四羊方尊——总结出青铜器特点三:工艺精美。展示三星堆文化代表的《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图片,青铜立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是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领袖人物形象。青铜神树分上、中、下三层,每层有三枝,共九枝,符合中国古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总结出青铜器特点四:艺术价值高。 4.介绍青铜器的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冶炼过程,认识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 教师: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二、甲骨文记事 1.展示几个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辨认,说出甲骨文的含义,甲骨文是何时、被谁最早发现的? 2. 展示刻有文字的甲骨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说一说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展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朝代的历史?它有什么影响? 教师点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造字特点 1.观看视频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2.学生仔细观察,课本27页甲骨文字形举例,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交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同,语音不同,南方人讲的话,北方人很难听得懂,北方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时教案 学科: 历史年级:七年级主备人:审批:学 校. 课题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型新授周次序号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司母戊鼎,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了解青铜器制作的高超工艺;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教学难点对青铜文明的认识和理解;甲骨文的字形结构。 一、导入新课 四羊方尊的蕉叶形纹理清晰,这说明青铜器的工艺精美。 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 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 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 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思考:我国青铜器发展最鼎盛的是在哪一时期? 二、讲授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学生阅读课本正文内容及相关史事回答问题。 (1)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各有什么特点? (2)商朝青铜器有哪些功用? 2.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 课件展示 (1)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铜礼器鼎;商朝 补充

3.典型代表: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记事 1.含义 2.发现 3.影响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 2.特点 四、巩固练习 1.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 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2.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3.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 ) A.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B.商朝的青铜制作工艺 C.周王使用礼器的规格 D.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4.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竹简 B.丝帛 C.青铜器 D.龟甲或兽骨 5.对下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学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概况 (1)出现:我国在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年的铜器。 (2)发展:_____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_____,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_的象征。 2.特点: 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高超工艺 (1)铸造成分:准确地掌握了、锡、铅的比例,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2)铸造技术:采用“ ___________ ”。 4.典型代表:商朝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利簋、三星堆青铜面具等。 二、甲骨文记事 1.含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3.内容:涉及、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地位: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5.影响: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使用(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约占40%)、指事、、形声(最为进步,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等造字方法。 2.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 ,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堂达标】 1.(北京中考)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2.(临沂中考)右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 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 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 D.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 3.(怀化中考)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我们把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铜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甲骨文与青 铜器》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学习重点】 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难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1、识读下图,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一所示的青铜器名称是,铸造于朝,出土于我国是。(2)图二所示的青铜器名称是,他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的青铜器,是的象征。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图一图二 青铜器纹饰

2、商王崇尚迷信,凡事占卜。内容多以王为中心,就其关心的问题进行问卜。如对祖先与自然神鬼的祭祀,对风、雨、水及天象、农事的关注,通过占卜者向神鬼问卜,祈望保佑。 (1)商王最早采用什么文字来记录“占卜”的?今天的汉字与这种文字有怎样的联系?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晚商至西周时期,人们还常常把文字写在钟或鼎上,这种文字叫什么? 三、巩固训练 1、 A.简单的绘画符号 B.甲骨文 C.钟鼎文 D.金文 2、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时代历史的保存和再现。通过《殷墟甲骨》我们可以了解( )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西周历史 D.东周历史 3、下列关于“金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夏朝时创造的文字 B.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中国最早的文字 D.黄金写的字 4、古代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由此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5、人们把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称作青铜时代。你认为下列哪一时期属于这一阶段( ) ①黄帝时期 ②绕舜禹时期 ③夏 ④商 ⑤西周 A.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6、司母戊鼎的用途是( ) A.酒具 B.祭祀用的礼器 C.武器 D.炊具 四、拓展视野 相传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北京城内有一位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疟疾延请太医诊治。太医诊脉后开了一张处方,其中一味是常用以补肾的药材"龙骨"。王懿荣打发家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按方购药。药买回后,王懿荣打开药包一一审视,无意间发现药包中的"龙骨"上刻有一种和篆文相似而又不太能认识的文字。这一发现使他大为惊讶。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深造诣,"龙骨"上的这些奇异文字,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寻根问底,派人到那家中药店将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全数买回,精心研究,初步断定这些"龙骨"上所刻写的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商代占卜用的兽甲骨。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在这样偶然的机会中被发现的。这个故事可能是一种传说,但王懿荣是较早接触、收购甲骨文并最早对甲骨文进行初步鉴定的学者,则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 最早发现这些带字"龙骨"的,应当说是河南安阳西北郊小屯村的农民。但他们不识价值,只是当作中药材"龙骨"卖给药店。药店不收购带有文字的,他们使用铲子削去文字后再拿去出售,因而毁坏了大量珍贵的甲骨文资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古董商人范维卿注意到刻字"龙骨",便告诉了天津穷秀才孟定生和王襄等人。他们听后认为这是一种古代的契刻文字。次年秋天,范维卿买了一些刻字''龙骨",带到北京,送给当时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著名金石学者王懿荣。王懿荣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刻写有古代文字的"龟版",遂出高价购买收藏研究。由此甲骨文引起学界的极大重视,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重要珍贵资料。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左图这件文物上的文字是( )

部编七年级历史《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学设计 教科书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教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主题:第三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 展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霸州市实验中学钱继涛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3)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解读: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制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夏商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古代文明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感性认识要强于理性认识,对历史故事的兴趣与好奇心往往大于对历史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猎奇与兴趣常常催发强烈的求知欲,前几课的传说故事已经将这一种求知欲更加充分地调动起来。作为第一节专门的文化课,课堂上的原则是“以热情营造氛围,多启发,少讲解;多举事例,少谈理性”。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 3.教科书分析 《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的内容,本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本课可以分成两部分,即青铜器和甲骨文,每一部分又都有两个部分组成。青铜器包括青铜器的介绍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简介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周时期。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激发学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本课也是本册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马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实》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标,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冀教版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xx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甲骨文与青铜器试题答案及解析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开始的。 【答案】商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2.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答案】商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二子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中的内容:“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可知,故填商朝。 【考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青铜器的概况和价值。 3.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 ) A.小篆B.钟鼎文 C.甲骨文D.刻画符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一子目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中的内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可知,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是在刻画符号的基础上形成的。而AB选项又出现在C项之后。D选项很多学者认为,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故选D。 【考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甲骨文的概况和价值。 4.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二子目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中的内容:“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的代表作,故选B。A选项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C选项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考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闻名于世的青铜器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青铜器的概况和价值。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基础知识专项复习(部编版)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解析版)

专题05 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讲解 1.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出现开始于原始社会后期。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四羊方 尊。 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写道:“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序言描述的是() A.甲骨文B.铭文C.小篆D.隶书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解答】根据材料“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可知序言描述的是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故选:A。 2.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商代中期,青铜器种类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A.生产方式的变化B.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社会风气的转变D.统治阶级的残暴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题干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解答】题干现象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商朝的历史,因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作为证据,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这是因为()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05青铜器与甲骨文(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

青铜器与甲骨文(讲)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它上承石器文明,下启铁器文明,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奴隶制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甲骨文是我国汉字的起源,对研究商朝社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艺术: 1、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3、商朝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青铜器的精品。司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的精品。 二、甲骨文: 1.含义: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地点:商的殷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概况: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3.意义: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知识链接: 1. 青铜制造业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

2、青铜器的代表作: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文化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 教师点拨: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鼎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典例说明】 例1: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2月发行的生肖纪念币,该生肖(属相)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历史文物中着力体现该动物形象的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虎耳铜鼎 D.青铜立人像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人教版1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相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造就历史想象实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日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踊跃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珍宝的相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机智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加对今日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相识。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态奇伟,花纹秀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闻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线绚丽的,从而增加民族傲慢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相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分,了解汉字的演化;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相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准备: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特点和冶炼过程的相关资料;青铜器图片;甲骨文、金文等文字图片;甲骨文字形图片。 教学根本过程: 导入新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确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

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长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板书〕感知理解: 一、青铜器的超群工艺 1.组织探讨: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1)计算两道数学题。 ①浇铸司母戊鼎须要800多公斤的铜液,假设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计算,至少须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展熔化? ②每个坩埚须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须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 (2)铸造过程中的六项工程难题。 ①为什么必需要70个坩埚同时进展熔化,同时进展浇铸? ②怎样才能协调好250人同时行动? ③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展熔化? ④怎样才能保证70个坩埚的铜液同时到达指定温度? ⑤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帮助的状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 ⑥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展浇铸? 教师应重在点拨,赐予适当的评价,并依据学生的探讨进展归纳性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困难铸造工艺。 2.司母戊鼎是青铜器的代表作,还有四羊方尊。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答复以下问题:(1)哪个朝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开展时期?(2)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1)商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开展时期。(2)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不一样。 3.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场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那个时代辉煌绚丽文明的象征。 4.引导:刚刚我们提到的是青铜文化在商周时的表现,此时此刻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除了青铜器外,这一时期另一个高度兴隆的文明是什么? 二、甲骨文记事 1.展示图片:甲骨文十二属相图。

最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课时计1课时实际完成

划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利用甲骨文导入新课。通过新颖 的导入方 式提高学 生的学习 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 周时期我国以青铜 文明为代表的奴隶 制经济发展情况。 2.总结甲骨文、金 文、大篆的演变趋 势。 3.通过本课的学 习,了解我国夏、 商、西周时期的奴 隶制文明辉煌灿 烂。 重点:甲骨文和青 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 况介绍及文字的演 变。 阅读学 习目 标,明 确本课 学习任 务。 明确本节 课的学习 任务,让 学生带着 任务开展 下面环 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 自学找出下列问题 的答案,然后教师 进行重要知识点进 行讲解强调。 1. 青铜器的高超 工艺 青铜是红铜与铅、 锡的合金。由青铜 的合金铸造的器 具,因颜色呈青灰 色,所以叫青铜器。 出现时期:原始社 会末期用途: 饮食、祭祀、 军事。 商朝以后,青铜器 的功能由食器发 展到礼器,成为 身份地位的象征 乃至权力的代 表性器物。礼器的 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 学生自 主学 习,阅 读课 本,独 立完成 问题, 并初步 记忆。 通过自学 了解课本 的大致内 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新人教版

青铜器及甲骨文 课时教案 课题:第5课青铜器及甲骨文第课 时 总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 间: 年月 日 执行时 间: 年月 日 课程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 汉字。 知识及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 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 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 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 养学生历史想像力。 过程及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 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及甲骨文渊源关系的 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 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 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 象,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协同 合作的精神。 批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安康的审美情趣。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芒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与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与青铜器,来了解它们。 【新课教学】 一、甲骨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经过学生发言,最后确定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新人教版-新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自主预习 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 2.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重达千克。 3.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4.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 1.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四、随堂演练 1.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下列各项匹配错误的是()。 A.酒器——尊 B.食器——鼎 C.兵器——钺 D.礼器——戈

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 B.金、银、铜 C.铜、锡、铅 D.铁、锡、铅 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某某广汉 B.某某某某 C.某某某某 D.某某宁乡 4.下图是2010年某某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某某,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 B.青铜C.铁刃铜钺D.四羊方尊 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西周历史 D.春秋时期历史 6.将下列画线的部分改正过来 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食器礼器 2. 3.王懿荣 4.象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