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群决策理论的发展

群决策理论的发展

群决策理论的发展
群决策理论的发展

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综述

摘要:群决策是近年来决策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它在现代政治、管理、军事和科技等重大决策问题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群决策的定义与理论基础进行评述,分析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群决策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关键词:群决策;GDSS;智能决策;偏好

群决策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1781年法国数学家BORDA提出了群体对方案排序的Borda数规则;1944年VONNEUMANN等提出了多人对策的效用函数;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ARROW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群体决策以数学、经济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成为现代决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群决策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1.1 群体思维与群决策

20世纪70年代,群决策概念就被提出,但由于群决策内部的复杂性、学科的交叉性以及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群决策的各种研究模式,因此,对群决策的理解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群体思维提出,在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群体中,成员们寻求一致的需要超过了合理评价备选方案的需要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思维模式,并给出了群体思维的理论分析框架;群体思维是未成熟的一致性思维,即发生在所有备选方案被现实地考察之前的一致性寻求;群体思维也被认为是一个涉及群体内外两部分相关变量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内部讲,它和群体中的个体特征、群体的发展过程和水平等涉及人的心理、行为因素的变量有关;从外部讲,它和群体所面临的环境(政治的、经济的、体制的、制度的等)特征、(决策)任务特性等涉及非心理因素的变量有关[1]。HWANG等[2]认为,群决策是把不同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各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LUCE等[3]认为,群体决策问题是定义一个“公平”的方法集结个体的选择来达成一项社会决策;有学者认为群决策是研究多人如何做

出统一的有效抉择;也有人认为,群是由群众选出的代表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委员会,群体决策是集中各成员的意见以形成群的意见;李怀祖[4]认为,群决策研究一个群体如何共同进行一项联合行动抉择,通常这种联合行动是很复杂的,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竞争的,也可以是合作基础上的有限竞争等。

1.2 群决策的理论基础

(1)社会选择理论。ARROW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是现代群体决策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它分析了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可以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以其他方式加以评价的方法,以调和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冲突。社会选择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之一,也是群体决策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群体效用理论。VONNEUMANN等的《对策论和经济行为》建立了决策的效用理论,将决策者的偏好结构用个体效用函数联合表达,成为现代效用理论和对策的基础。群体效用理论主要研究利用群体效用函数来表达决策群体的偏好结构,并据此做出群体决策,包括个体效用集结理论和群体效用生成方法。(3)行为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始于阿莱斯悖论和爱德华兹悖论的提出,是针对理性决策理论难以解决的问题发展起来的。行为决策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者在判断和选择中信息的处理机制及其所受的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提炼出理性决策理论所没有考虑到的行为变量,修正和完善理性决策模型。群体行为决策理论着重于决策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对决策执行过程的影响是行为决策理论中关于群体决策研究的主要方向。

(4)模糊决策理论。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Zadeh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模糊数学学科的诞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模糊决策理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模糊决策理论更接近于实际,故特别是对冲突的消除、群决策分析、近似推理、大系统问题等具有较好的效果。

(5)谈判决策理论。谈判从本质上讲也属于群决策范畴。在谈判决策中的个人差异、互赖关系、冲突管理、目标策略等核心内容已经成为群决策研究的重要方面。

(6)证据理论。1976年SHAFER的《证据的数学理论》标志着证据理论的诞生。证据理论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根据人们掌握的知识和相关经

验,对不确定性事件给出不确定性度量。这样使不确定性度量更加贴近人们的思维习惯,更适宜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将证据理论描述不确定性的优点应用于群决策中,拓宽了群决策的研究范围。

2国内外群决策的研究现状

从图1可以看到,国内外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研究内容包括理论基础、理论核心、应用框架、应用系统,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方法与过程。

图1 群体决策研究现状图

2.1群体理性与群体决策公理体系

目前提出的群体理性主要有Arrow理性、Bayesian理性、模糊理性。Arrow理性认为一个理性的群体能够建立备选方案的偏好序关系,且偏好序关系应该满足2个公理和5个合理性条件。Bayesian理性则认为理性的群体应该选择使群体期望效用最大的方案。苏波等[4]将群体理性定义为追求一致性极大化。群体决策公理体系的研究主要讨论群体决策问题的基本假设,研究集结个体偏好为群体偏好的映射应满足的基本条件及其存在性,构建群体决策研究的基本框架和理论基础。

有学者对ARROW的公理体系作了进一步研究,指出了Arrow公理体系中存在的缺乏偏好强度表达和个体间偏好比较以及独立性条件不具普遍性等问题。PLOTT[5]总结了群体决策公理体系方面的研究工作,RA MANATHAN等从群体决策公理中提炼出了4个最一般的公理;BANERJE

R建立了模糊偏好公理体系;胡毓达等[6,7]建立了群体决策偏差度公理体系、模糊群体决策公理体系和随机偏好群体决策公理体系;还有学者构建了基于格序关系的公理体系。

2.2个体偏好集结方法

群体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个决策个体的偏好集结成为群体偏好,以便决策群体对备选方案进行偏好判断及排序择优。VONNEUMANN等将决策者的偏好结构用个体效用函数表达:群体效用函数是各个决策个体的个体效用的映射,是个体效用的联合表达。常用的群体效用函数包括线性加权和、乘积形式等,还有基于群体价值判断的效用函数、基于委托过程的效用函数、Nash谈判模型等。

社会选择理论中的社会选择函数是一种基于序数偏好意义下集结个体偏好的群体效用函数形式,包括Condorcet函数、Borda函数、Nan son函数、Eopeland函数、nodgson函数、Kemeny函数等,不同形式的社会选择函数采用了不同的数量指标,反映了不同的集结规则。其中简单多数规则和Borda数规则是2种最常用规则;胡毓达在A-较多序和K-较多序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决策的广义较多规则;COOK等[8]则根据一致性准则,构造了著名的Cook seiford距离函数。

2.3群体多目标决策

群体多目标决策是群体决策和多目标规划相交叉的一个研究方向,将决策的定量优化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研究决策群体按照其偏好关系,在既定目标下实现方案评价、选优及排序,在现代社会的重大决策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世纪80年代初,WELLDELL实现了多目标最优化和群体决策研究的有机结合,将群体决策的处理贯穿于整个多目标最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群体多目标决策的思想方法。将群体决策研究对象扩展到无限个备选方案的一般情形,从群体决策过程和多目标最优化过程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反馈的关系出发,研究群体多目标决策的联合有效解、最优性条件、求解方法等。林锉云[9]构造了基于目标规划的群体效用函数,给出了解的最优性条件;胡毓达[10]通过在Pareto有效解集上引入偏好关系,提出了群体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联合有效解类概念,并且给出了这类解要满足的Kuhn Tucke必要条件。于丽英等[11]又证明了

联合有效解类的若干最优性充分条件。此外,NEVES研究了群组AHP,扩展了AHP在群体多目标决策中的研究。

2.4群体多属性决策

群体多属性决策是群体决策和多属性决策相交叉的新研究方向。它研究决策群体按照某种偏爱结构,对含有多个属性的问题进行选优、排序或评价的问题。在工程项目、社会管理、军事领域等具有较大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XU等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语言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不确定语言混合聚合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YEH等根据分级加权法的特点以及主观判断的不精确性,建立了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群多属性决策模型。WU等研究在语义变量基础上决策偏好值的形式;LI引入排名指数概念,提出了基于折衷比值法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文献运用线性梯形模糊数的语言方式来描述决策的主观性和不精确性,从而提高同质和异质专家群体用于处理模糊意见集的效果。SHIH通过标准化、测度、平均算子以及决策者的参数设定,改进了TOPSIS法,实现了决策过程的统一。周荣喜等[12]提出了基于离差最大化和OWGA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充分发挥了离差最大法的客观赋权性和OWGA算子的有效集结性。龚本刚[13]针对语言评价信息不完全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运用Dempster Shafer合成法则对不同属性下各焦元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值进行合成,通过计算信度函数和似真函数值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2.5模糊群决策研究

模糊群体决策对于不确定偏好信息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模糊数的形式表达不确定信息,建立模糊偏好关系。不少文献分别研究了模糊偏好信息与其他偏好信息或不同特性模糊偏好信息的集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一致化集结方法和最优化集结方法、语言集结算子。李荣钧[14]在模糊优先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集概念,提出了两类折衷型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李庆国等[15]针对水利工程的多指标半结构性评价问题,在模糊集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将专家个人与群体意见综合的模糊评价方法,给出了有效的评价指标定量方法与专家意见和指标结果的集结方法。王中兴等[16研究了模糊群决策理想解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判断矩阵确定排序向量的方法。逄金辉等[17]基于模糊不确定性理论,推广和改进了多属性群决策的Bernardo方法,给出了博弈联盟选择的模糊机会约束模型及

求解方法。张肃等[18]研究了属性值以直觉模糊值形式的多属性群决策,提出了基于证据理论的直觉模糊群决策方法。

2.6交互式动态群决策

目前交互式群体决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群体交互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研究、交互式决策程序、群体交互过程的偏好集结方法等方面。Delphi法、名义群体法、头脑风暴法、Fishbowhng法、Synectics法和一致性意见法等方法都是应用广泛的交互式群体决策方法。

SALO提出了交互式的群体决策的辅助方法。胡毓达通过引进决策个体偏好强度函数和决策群体偏好强度函数的概念,给出了决策个体和决策群体的偏好排序规则,构造了求解多目标群体决策问题的交互规划方法。还有学者提出了偏爱强度法,并研究和改进了Tchebycheff范数法、递缩约束集法和T-V可行方向法等交互规划算法。通过交互过程使问题逐步细化和明晰,逐渐加深决策者对问题的理解,使方案生成更接近于群体偏好,能够以最大程度地从不确定信息或不完全信息中挖掘出有效的偏好信息[19]。

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群决策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展。最早的NGT法、Delphi法、AHP法,在处理群决策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收敛性,但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应用于多准则、多属性的群决策。现代群决策技术通过学科知识的交叉组合,对原有的群决策技术进行了改进与发展,逐步形成了群决策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实现了群决策的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专家经验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满足了在处理复杂、不确定、海量信息以及智能数据分析、挖掘方面的需要,使得群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决策程序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

3群决策支持系统

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以群体决策理论和规则为基础,将群体决策分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为一体,面向实际应用,能够帮助决策者完成偏好信息的表达、分析和调整,促进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共享,促进群体决策的交互过程,支持方案生成和评价,为群体决策提供良好技术支持,有效改进群体决策的绩效,是一种先进的群体决策技术,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GDSS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决策支持系统框架的建立、系统开发、过程控

制等。构建GDSS的框架包括明确GDSS的定义、功能、特征、组成、设计要素和作用原理等方面内容,其中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是重点。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开发了分布式GDSS、异步GDSS、基于语言处理的GDSS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GDSS等。除了构建系统外,CHUN等[20]就GDSS对于群体决策过程控制与评估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

美国的IBM公司、亚利桑那州大学、乔治亚州大学等是世界上研究GDSS原型系统比较有影响的机构。成功的GDSS包括美国海军开发的指挥员指挥作战训练的VMESTEMAS和国防军事战略分析的RSAS军用指挥系统。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GDSS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智能科学实验室等在GDSS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比较典型的是,中南大学陈晓红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群体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成功推广到政府办公决策、金融证券、电信、水利、旅游服务、交通运输等决策支持软件开发中。软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智能GDSS是人工智能和DSS相结合,应用专家系统技术,在DSS系统中加入推理机和规则库,使DSS能够更充分地应用知识处理技术解决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化是GDSS的发展方向。

4群决策研究存在的问题

(1)容易形成群体思维在群决策中,权威决策者与一般决策者之间偏好的差异、权重的安排等都是不同的。由于群体成员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心理作用与影响,使得群体成员在交互过程中容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群体思维”。(2)意见冲突与不一致性这是群体决策固有的特征,冲突与不一致性主要来源于成员的偏好差异和信息的不完善。在解决方法与手段上过分单一,缺乏定量的分析与验证。

(3)保序性条件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据间的相容性在决策与评价过程中,增加或减少方案时,可能使原决策排序发生逆转或混乱,为此,许多学者研究判断矩阵的保序性条件。然而,保序性条件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据间的相容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4)标度的选择及标度体系的机理标度是决策者将定性的主观判断转化为一个定量判断的工具,是人们对事物比较的量化结果,因此所选标度能否客观反映人们的主观判断是能否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目前关于标度选择对群体决策的影响程度、标度体系的机理等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

(5)海量信息的处理由于计算机对复杂决策问题的快速处理,通道的传输容量,图文声综合处理能力等均不够理想,GDSS支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决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信息的分类、分解与汇总等;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具体实现;时空分离的决策群体中信息的传递、共享;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等还需深入研究。

5群决策研究发展与趋势分析

(1)基于优化计算的群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产生了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蚁群优化算法等现代优化计算方法,并在一些领域及实际问题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与发展。群决策技术的出现实现了集思广益的功效,但其复杂性、偏好的差异性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效果,将现代优化计算方法与群决策理论相结合,实现群决策的优化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2)基于知识转移的群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有目的、有计划地转移或传播。现代的决策应是在知识共享、学习、传递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对于群决策的理论与应用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3)群决策过程中随机过程研究随机理论与经验知识是解决决策过程中不确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存在对信息的明确解释框架,但信息量不够时,随机理论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运用随机理论可以研究群决策过程中变量、参数以及数据的分布特性,这对于多轮群决策、交互式群决策、多目标群决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4)多智能群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认识科学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研究为认知群体求解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Agent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信息分布、处理分布和决策分布等GDSS中的一系列问题,深入研究群体决策中个人和群体的决策心理或认知过程及群体成员交换的影响,满足不同环境和组织的决策支持需要。Agent技术与GDSS相结合是GDSS

发展的必然趋势。

群体决策作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热点之一,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涌现。随着决策理论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信息技术的应用,群体决策将会在现代政治、管理、军事和科技等重大决策问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鹏程,席酉民.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2,5(l):25~34.

[2]HWANGCL,LINML.GroupDecisionMakingun—derMultipleCriteria[M].NewYork:Springer—Ver—lag,1987.

[3]LUCERD,HOWARDR.GamesandDecision[M].NewYork:JohnWile&SonsInc,1957.

[4]决策理论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李怀祖(M) 1993.

[5]PLOTTCR.AxiomarieSocialChoiceTheory:AnOverviewandInterpretation[J].American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1976,20:511~596.

[6]胡毓达,等.群体决策的模糊偏爱公理和不可能性定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0,10(12):1094.

[7]胡毓达.随机偏爱群体决策和不可能性定理[J].自然科学进展,2002,12(6):580~584.

[8]COOKWD,SEIFORDLM.PriorityRankingandConsensusFormation[J].MgmtSci.,1978,24(16):1721~1732.

[9]林锉云.多目标群体决策的最优性条件[J].南昌大学学报,1995,19(1):43~50

[10]胡毓达.群体多目标决策联合有效解类及其最优性条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6):642~645.

[11]于丽英,胡毓达.群体多目标决策联合有效解类的几个最优性充分条件[J].运筹学学报,2000,4(4):31~36.

[12]周荣喜,徐建荣.基于离差最大化和OWGA算子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7(1):132~133.

[13]龚本刚.一种语言评价信息不完全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2):88~93

[14]李荣钧.模糊群决策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9):6~9.

[15]李庆国,陈守煜,等.多指标半结构性模糊群决策评价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07,25(1):4~16.

[16]王中兴,兰继斌,徐玲.模糊群决策的逼近于理想解排序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7,21(2):79~86.

[17]逄金辉,张强.基于模糊群决策理论的博弈联盟选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27(7):650~654.

[18]张肃,申卯兴,王颖龙.基于证据组合的直觉模糊群决策方法[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7,21(3):39~42

[19]KIMSH,AHNBS.GroupDecisionMakingPro

ce-dureConsideringPreferencestrengthUnderIncom-pleteInformation[J].Comp

utersandOperationsResearch,1997,24(12):1101~1112.

[20]CHUNKJ,PARKHK.ExaminingtheConflictingResultsofGDSSResearch[J].InformationandManagement,1998,33(6):313~325.

决策理论和方法培训文件

决策理论和方法(讲稿) Decis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0-0 引言: 1.讲义: 陈先生编著: 决策分析科学出版社 2.要紧参考书: (1) 参考文献中 书 * 56 60 68 111 112 118 120 论文 70 72 86 87 94 107 119

152 154 159 (2) Hwang,C.L. Group Decision under Multi-Criterion.(1987) (3) Howard Raiffa The arts and science of Negotiation(1982) 中译本: 谈判的艺术与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 以及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4) 决策科学手册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89 (5) Ralph https://www.docsj.com/doc/c316038046.html,es 主编 Systems Concepts—Lecture on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Systems 中译本: 系统思想:当代系统方法讲座走向以后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 (6) S ang M.Lee著宣家冀卢开译决策分析的目标规划清 华大学出版社

(7) 贵州人民出版社决策科学丛书 (8) S imon,H. 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1 (9) S imon,H. 治理行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3.讲课方式与复习 △讲课内容差不多概念的建立和难点: 多举例 希望:课堂内随时提问,多讨论,有意见及时反映 适当预习,扩大阅读范围,扩大知识面 作业请自觉完成(注意课内外学时之比1:2)△目录中带*的能够跃过 △考试与成绩评定:考试占70%~80% 平常作业20%,做即可得50% 4.各章节间关系

浅谈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

【摘要】: 本文以从对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各自优点与不足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群 体决策较个人决策更加符合民主,更科学,正确性更高。并尝试着用公共选择理论和博弈论来分析群体决策优势的理论因素。通过对群体决策存在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表述自己对完善群体决策的看法。 【关键词】:个人决策、群体决策、分析、问题、完善 【正文】: 所谓决策,从广义上讲,就是作出决定,即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及其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是指社会组织在管理活动中所作的决定,是社会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解决面临的问题制定行动方案并加以优化选择的过程。 “决策”应该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大至国家的行政,小至个人的消费,无不蕴涵决策与其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国家、个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性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基础。选择何种决策模式是任何个人或组织进行决策前应该实现解决的问题。 此文,我将以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分析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因为群体决策往往比个人决策更为可靠、准确性更高,更具有科学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体决策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被强调。故本文偏向分析群体决策。 一、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是按照决策的权力和责任是集中于一人还是分散于多个 人安排划分的一种决策类型。 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有着性质的不同,其各自的优缺点也相对比较的明显。 个人决策的决策速度快,决策效率高,能对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作出迅速反应,但容易由于主观片面或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而导致决策失误,而且由于缺乏与组织成员的沟通,决策执行时非常困难,甚至由于组织成员的有意阻碍可能无法执行下去,另外个人决策也容易营私舞弊。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集思广益,发挥群体的才智和创造力,弥补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减少决策失误。当参与决策的个人能代表组织中不同利益阶层时,那么就容易作出较为公正的决策,从而使决策能得以有效的执行,但决策迟缓,常常要多次开会协调才能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决策责任也不明确。群体决策模式中的群体参与决策能达成最公正、最合适的决策,由于全体人员均认同决策结果,所以会齐心协力执行决策,是唯一可能达到决策预期效果的决策模式,但全体参与时意见分歧最大,要想达成一致意见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少数服从多数可能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决策速度非常慢,决策效率非常低,有时甚至不能形成决策。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两种模式所作决策的质量不一样。如果个人决策中的个人有较高的领导素质和较宽的知识面,则很可能在对各种方案进行利弊分析后采取一种有利于整体组织的较好决策。而群体决策中当采取参与决策的人都一致同意才能形成决策的方式时,决策方案可能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而一再妥协,最后形成的很可能是一种较差的决策;群体决策当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时,不但肯定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就是于整个组织最有利的,最后形成的也有可能是一个较差的决策。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ory and method of decision 课程编号:MAGT3787 学时:32(理论学时:32 ,课外学时: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学分:2 适用对象:行政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行政管理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李怀祖.决策理论导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许文惠、张成福、孙柏瑛.行政决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7年. [3](美)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杨砾等译,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4]黄孟藩.现代决策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士义.行政决策学与应用,气象出版社,1992. [6]孟华兴. 管理决策分析,改革出版社,1999年. [7]罗薇华译.组织管理决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8]王敏译.决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选修课 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了解最新的决策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决策分析能力。具体包括向学生

系统介绍相关的决策理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常用的决策技术(“硬”技术和“软”技术);培养发现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拟制与抉择决策方案、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决策理论修养及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今后实际工作中能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代共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简介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迫切需要管理科学化,而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首要和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正确的决策。本课程从中国国情出发,在注意借鉴国外决策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理论与实践,重视现代管理决策问题的走向与趋势,致力于引导和传播决策领域中前沿理论、观点和方法。力图既注意诸如决策行为、组织、信息等宏观理论的讲授,又突出决策具体方法的微观剖析,促使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重视决策实现过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与可操作性。三、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知识涉及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中很多内容。在兼顾理论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该课程有目的地从系统科学的角度,介绍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前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情景、分小组进行科研攻关,自学、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重理论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论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目录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1) ●二、发展背景 (1) (一)兴起 (2) (二)原因 (3) ●三、群体决策的流程 (4) ●四、群体决策的优点 (4) (一)群体决策的好处 (4) (二)案例 (5) (三)分析 (6) ●五、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一)群体决策的缺点 (7) (二)案例:“挑战者”号事件 (7) (三)分析 (9) ●六、与个体决策的比较 (10) ●七、群体决策的发展与优化 (11) (一)头脑风暴法 (12) (二)德尔菲法 (12) (三)方案提前分析法 (13) ●八、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13) ●九、总结 (14)

论群体决策的优点与缺点 摘要本文主要由两个例子分别介绍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将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进行对比,再对于群体决策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关键词群体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优化技术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组织处于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这对组织的发展提出很大的挑战,导致我们决策的时候需要更加科学的考虑。所以,现代的组织多采用群体决策的方式,来提高组织决策的正确率,降低风险。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群体决策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船失事的事件,这件事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群体决策的弊端。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一、群体决策的定义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二、发展背景 群体决策的研究始于2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borda在1781年提出了群体对发案排序的borda规则;1785年法国数学家condorcet,提出了condorcet 规则和发现了投票悖论。此后,许多学者从各方面对群体决策进行了研究。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m对多人对策问题效用函数进行了研究。1951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Arrow在他的名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在一集看起来非常可信的公理和条件下,并不存在集结社会中各成员偏爱的社会福利函数。这一结果为群体决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rrow从数学上证明了给定合理性假设,没有任何决策是公正的,Arrow的

决策理论与方法

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 2、公共部门决策的重要性作用:1为公共部门的决策提供目标2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依据3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4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 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实践结合法,主体兼容法,吸收创新法。 4、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直接判断法,淘汰法,排斥法,归纳法 5、科学决策的标志:1公关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2公关部门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3公关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 6、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1中庸决策观,儒家:适可而止,不偏不倚,中庸之道2无为决策观,道家:无为而治,贵柔,守雌,不争3经验决策观,墨家:三表论,本,原,用,类,故4权谋决策观,法家:权势,谋略5知变决策观,孙子兵法:知,变,知己知彼,技之以计,奇正相生。 7、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1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2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3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4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8、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1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2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3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9、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基本内容:决策研究的科学化,决策过程的程序化。公关部门决策民主化基本内容:决策参与的民主化,决策讨论的公开化。 10、公关部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保障机制:1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2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3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4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 11、西方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作了三种分类:1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分为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模式可能2三分法,在前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种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3七分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决策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 1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一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也被称为科学决策模式,它把决策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发现问题,提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公共部门的构成: ·社会部门可区分为三大部门: 第一部门是政府组织,这是纯粹的公共部门; 第二部门是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又称私人部门;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往被称为非政府公共机构。 ·公共部门既包括第一部门即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组织),也包括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纯粹性”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特点: 1、它的投资主体是私人。 2、它所提高的产品一般是私人物品。 3、它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1、决策主体的公共性(谁来决策)。即公共部门决策必须由公共组织按一定的法定程序进行。 2、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什么)。即其决策内容主要是公共领域的事务。 3、决策方式的民主化(怎样决策)。民主决策与公共参与是其决策方式的基本特点。 4、决策准则的公益性(根据什么决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之一。 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 第一,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第二,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第三,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主体兼容法,即立足于现代中国,兼容古今中外 立足于现代中国就是要从现代中国的实践出发去努力解决公共部门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服务。 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四个基本特点: 1、我国是一个大国,公共部门决策十分复杂,其作用范围也相当大。 2、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共部门的决策应当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3、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公共部门的决策必须由党的领导和参与。 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决策从理论到方法都还比较落后。 ·吸收创新法,即吸收现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体系和内容上的创新。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 什么是决策分析? 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也可 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有油 的概率为0.2, 无油的概率为0.8.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 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 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二、1. 阅读<决策分析> §6.3.4 2.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 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 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

决策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分析:也称决策,就是决定一个对策,是人类的一种 有目的的思维活动存在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和人类历史 的全过程中。 2、 追踪决策:是决策者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已从事的活 动、目标、方针及方案的重新调整。 3、 定性决策: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验经验、 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4、 定量决策: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 上,运用数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学关系的 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 5、 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各要素性质 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 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 6、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 增加的价值。 7、 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 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是指企业按现金收付实现制所 反映的在一定会计期间,通过一定经济活动二产生的现金 流入、现金流出情况的总称。 8、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 价值。 9、 终值: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10、 年金: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支付的一系列付款。 11、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 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 12、 内部收益率: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 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13、 外部收益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原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 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 相等时的收益率。 14、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 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 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期望值:指一个人对某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估计。 16、 完整情报:理论上的确切可靠情报。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优缺点和方法? 群体决策的定义: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 群体决策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费时;(2)少数人垄断;(3)服从的压力;(4)从众现象(5)模糊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发挥群体决策效益,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从总体上看,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好;(2)要明确评估准则。在决策速度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在创意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解决问题的接受程度方面,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在决策效率方面,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3)在群体决策规模的大小上看,一般5~15人较适宜,不少于5人,7人最能发挥效能。 群体决策的优化技术:(1)头脑风暴法:是会议成员通过相互启发和信息交流,产生思维共振,以引发更多的创造性设想。(特点:1、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思维定势; 2、有助于参与者解除权威效应;3、有助于参与者集中注意力迸发灵感。)(2)德尔菲法:采用函询调查,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综合整理后再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整理。(特点:1、

超脱性;2、反馈性;3、预备性)(3)方案提前分析法:这一方法并不直接研究备选方案本身,而注重对方案的前提假设进行分析。 群体决策应注意的问题:(1)群体决策对于抓住机遇的影响;(2)领导人主观意识倾向性的影响。 群体决策方法比较好的方法除了上文介绍头脑风暴法以外主要 有以下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和电子会议法等三种方法。1、名义群体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这就是名义一词的含义。像召开传统会议一样,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群体成员首先进行个体决策。具体方法是,在问题提出之后,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成员集合成一个群体,但在进行任何讨论之前,每个成员独立地写下他对问题的看法。(2)经过一段沉默后,每个成员将自己的想法提交给群体。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向大家说明自己的想法,直到每个人的想法都表达完并记录下来为止(通常记在一张活动挂图或黑板上)。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之前不进行讨论。(3)群体现在开始讨论,以便把每个想法搞清楚,并做出评价。(4)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最后的决策是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而传统的会议方式往往做不到这一点。2、德尔菲法是一种更复杂、更耗时的方法,除了并不需要群体成员列席外,它类似于名义群体法。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德尔菲这一名称起源于古希腊有关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传说中阿波罗具有预见未来

决策理论与方法

特斯拉的成功之道 摘要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各国的汽车行业都将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上。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特斯拉无疑是最为成功的。它已经成功打入汽车市场,并为消费者所接受,并且每年的订单量迅猛增加。通过对特斯拉的经营策略的分析,发现特斯拉在市场定位、生产模式、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等方面所采取的决策无疑是成功的。而特斯拉汽车的成功将为其他汽车公司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特斯拉;经营策略;决策

目录 1绪论 ---------------------------------------------------------------------------------------------------------------- 3 2 特斯拉的市场定位 ------------------------------------------------------------------------------------------- 4 2.1 在美国的奢侈品—高端定位 --------------------------------------------------------------------- 4 2.1.1 小众市场的前瞻性-------------------------------------------------------------------------- 4 2.1.2 盈利模式的正确性-------------------------------------------------------------------------- 4 2.2 在中国的生活用品—中端定位-------------------------------------------------------------------- 5 2.2.1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成熟 ------------------------------------------------------------- 5 3 特斯拉的生产模式 ------------------------------------------------------------------------------------------- 5 3.1 特斯拉的生产模式 ----------------------------------------------------------------------------------- 5 3.1.1 特斯拉自身的定位-------------------------------------------------------------------------- 5 3.1.2 工业技术的发展 ----------------------------------------------------------------------------- 6 4 特斯拉的市场营销 ------------------------------------------------------------------------------------------- 6 4.1 互联网直销--------------------------------------------------------------------------------------------- 6 4.1.1 “线上”的迅猛发展 --------------------------------------------------------------------- 6 4.2 饥饿营销 ---------------------------------------------------------------------------------------------- 6 5 特斯拉的其他战略 ------------------------------------------------------------------------------------------- 7 5.1 特斯拉的“开放专利”战略 --------------------------------------------------------------------- 7 5.1.2 通过开放专利提高其技术标准普适性,进而掌控行业未来发展------------- 7 总结 ------------------------------------------------------------------------------------------------------------------ 8 参考文献-------------------------------------------------------------------------------------------------------- 8

AHP中的群组决策方法

AHP 中的群组决策方法 为了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一个复杂系统通常总是有L 个(L>1)专家参与决策的。这样在用AHP 模型进行专家咨询时,对同一准则,将获得多个判断矩阵。因此有必要对多人决策即所谓“群组决策”进行研究,以求获得一个合理的综合结果。 对于群组判断矩阵的处理,一般会想到下面两种方案: 方案Ⅰ:首先将L 个判断矩阵用统计方法“合成”为一个综合的判断矩阵,然后在计算权重。 方案Ⅱ:对L 个判断矩阵分别应用求根或求和法计算出L 个权重向量,之后再将它们加权平均,即得到所要的综合权重系数。 对于方案Ⅰ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会严重影响合成后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因此,慎重使用(必须确保合成后的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方案Ⅱ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设有s 个专家参与某项判断,他们的判断矩阵分别为s A A A ,...,,21,其中 s k a A k ij k ,...,2,1)(,== 可用下面几种方法得到综合排序。 方法1:加权几何平均综合判断矩阵法(方案Ⅰ思路) 将s 个判断矩阵,用加权几何平均的方法获得一个综合判断矩阵)(ij a A =,其中 ?????===∑=s k k s ij ij ij ij n j i a a a a s 1,2,1,1,...2,1,)...()...()(21λλλλ 这里s λλλ,...,,21,是各个专家的权重系数,它是对专家能力水平的一个综合的数量表示。当对专家的能力水平的高低难以获得先验信息或不易作出比较时,可取s i s i ,...2,1,/1==λ,此时 n j i a a a a s s ij ij ij ij ,...2,1,)(/1,2,1,=????= 上述方法保持了判断矩阵A 的互反性,当每个),...2,1(s k A k =均为一致时,A 保持了一致性,当k A 中有不一致矩阵时,A 的一致性不能保证。 对于一组群组判断,计算总体标准差 n j i a a s s k ij k ij ij ,...2,1,,)(1112,=--= ∑=σ 当εσ

群决策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

群决策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 群体决策”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由Black在1948年首次提出。但是群体决策的研究却开始于200多年前,涉及到群体决策问题的研究较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Condorcet于1775年发表的陪审团定理,以及法国数学家Borda于1978年发表的关于选举的论文。Borda在1781年提出群体对方案排序的Borda规则,1985年提出了投票悖论和Condorcet规则,1951年Arrow提出了著名的不可能定理,从数学上证明了在给定一些合理条件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种决策过程是公正的。而群体决策得到广泛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准则决策(MCDM)可以划分成两个重要的领域,即多属性决策(MADM)和多目标决策(MODM)。这两种决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的决策空间是离散的,而后者的决策空间是连续的;本质上前者是研究已知方案的评价选择问题,后者是研究未知方案的规划问题,其共性在于两者对事物好坏的判断准则都不是唯一的,且准则与准则之间常常互相矛盾;其差别是前者的选择余地是有限的,约束条件隐含于准则之中,不直接起作用,后者的选择余地是无穷的、未知的,约束条件独立于准则之外,是决策模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样群决策可以分为多属性群决策和多目标群决策。 多属性群决策的过程分为构造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属性权重、确定属性值、决策矩阵规范化、综合排序等几个阶段,根据群体参与的阶段,可以把群决策初期的工作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①群体构造属性集; ②群体确定属性权重; ③群体确定属性值或定性评价结果; ④基于综合排序结果的群决策。而对于群体参与的总体方案评价与优选决策中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有如下3 种情形: ①各决策者从指标体系的确定、指标权重的评价以及定性指标属性值的获得都通过群体参与进行,则可获得最终的群决策结果; ②决策者面对同一指标体系同一决策矩阵,各自单独决策,然后综合其决策结果; ③从确定指标集开始就由各决策者单独进行决策,因此各决策者使用的指标集、决策矩阵、指标权重以及排序方法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后两种情况都涉及到根据决策个体的排序向量获得最终方案排序的问题。 在得到群组各专家的决策信息后,关键是如何能通过专家的信息来获取各专家的客观权中和各个准则的客观权重,从而联合已给的主观权重得到专家和准则的综合权重。在得到专家权重和准则权重后,最后就是关于如何集结各专家的决策信息以获得合理的决策结果。 群决策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群决策方法中专家意见一致性检验和专家权重确定 由于各专家的所处地位、权力、威望、知识经验、偏好等不一样,所作的决策可能存在冲突。为此如何集结群中各成员意见与偏好,集结后的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的判断,在综合专家意见的过程中,关于专家的重要性的评判等问题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 多属性群决策中属性权重的确定和选择 由于多属性决策是群决策的基础,在群决策中首先要确定出各属性的权重。关于各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主观法、客观法、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及交互式赋权法四大类。主观法是由决策

公共决策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讲意识形态或学术思潮的论争 之一:左翼/右翼社群主义/自由主义 ì说明:此处所谓的“意识形态”,特指在学说辩论意义上那些被固化下来的观念形态。这种/些意识形态无所谓政治立场上的对与错、善与恶,而是人(类)在相对的时空范 围内探寻自身存在的条件、前途、局限以及可能性等命题时生发出来的观念。概言之, 只要人具有主观意识且不停止思考,就会形成存在反差的观念,这些观念的具化即为意 识形态。 ì本讲试图对(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且相互角力的两种意识形态做出梳理。放在此处加以讲解的基本考虑是:具体的公共决策行为背后,必然牵涉不同的意识形态; 或者说,不同的意识形态,在具体的决策行为上有不同的主张。因此,采用怎样的意识 形态,会影响到公共决策的不同选择。 ì左翼-右翼 u 左翼,激进思潮的代表 l 二战后,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关系紧张。 l 主张通过“福利国家”②对资源进行二次分配, l 左翼思潮的政治立场是代表底层。认为应该消除身份差别,减少失业。 l 焦点关注:破除不平等,底层应该进入公共决策过程。 l 左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下层人民,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公平和“均贫富”,认为贫困是由于“不公正”而造成的,国家、社会应对个人的不幸负责。 l 追求创建一个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加强国家宏观控制,扩大税收,特别是针对富人的税收,扩大公共福利,甚至不惜举办国家公共工程来解决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u 右翼,保守思潮的代表 l 对左翼的批评:[1]把社会福利通过二次分配的方式给到底层而不对他们作义 务上的要求,必然会造成社会“无效率”(因为持不劳而获想法的人增加,无 人愿意从事生产性工作);[2]左翼的政策主张会使一个国家走向集权(由于国 家主导社会资源的再分配);[3]左翼的理论是“不正义”的,他们以“应得” 作为理论基础,免除了个人责任。 l 右翼的政治主张偏向中产阶级、精英阶层。特别反对左翼的“均贫富”的观点, 认为这实际上是在追求终点的平等。 l 右翼更强调个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强调国家应给每一个公民以机会,尊重每 个人的个性,强调平等受教育(基础教育)的权力,认为人必须对自己的命运 负责,贫困只能源于自己的低素质、懒惰和无能,不能归咎于其他的因素。 l 右翼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自由放任,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 调控越少越好,主张通过减税、减少公共福利、刺激投资来解决失业问题和社 会问题。① u 小结: l 左翼,激进变革;右翼,保持现状。 l 左翼关注的焦点是公平,认为人的贫穷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主张国家干预 l 右翼关注的焦点是效率,认为人的贫穷主要是由于个人责任的缺失所致,主张 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 l 平等与公正,在左翼思潮里差别较小,即不平等就是不公正;在右翼思潮里差

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 群体在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群体思维之中,即在群体就某一提议发表意见时,会长时间的沉默,没有人发言,而后又一致通过。通常是群体内那些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成员们的想法容易被接受,尽管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但他们往往不发表自己的 意见,从而导致了决策的失败。 按理,群体在一起应该发挥出超常的智慧,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臭皮匠就是臭皮匠,多少臭皮匠也成不了诸葛亮。就像两杯50℃的水加在一起还是50℃,不会成为100℃一样。相反,一杯100℃的水加进了一杯50℃ 的水,连100℃的水也没有100℃了。 一群精干的人处于不当的管理之下,最常见的问题是由于成员各持己见、互不让步,使得决策过程缓慢,到了最后,还得由最高领导说了算。而“从众效应”也往往会使得群体在决策时忽略一些必要的资料收集和科学决策的过程,成员们往往会草率地同意一个错误的解决方案。接着还互相肯定整个群体的感觉如何好,相互吹捧大家都作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时候,群体的成员们再也不会去仔细想想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不足。这些负面因素都是导致群体决策失败的原因。 群体决策通常比个人决策更加具有冒险性。这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所决定的: ——群体中会发生责任分散效应,由于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较轻,或者责任不明确,因而容易使决策走向极端; ——天生好作冒险决定的人在群体中往往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更健谈,嗓门也更高,因而很容易让群体作他所主张的决定。 但在有些时候,群体决策也可能向保守的极端化转变,作出较为谨慎保守的决定。比如当团体成员均偏向于保守时,其决策也就会显得更慎重。另外,那些支持冒险行动的人看到了冒险可能造成危险时,他们也会谨慎起来,并影响到群体决策的转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极端化倾向?詹尼斯认为,这是因为群体中的成员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 群体思维理论是由詹尼斯于1972年提出的。他通过对一些执行问题解决任务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都存在一些共同的因素,詹尼斯为这些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包括: ——凝聚力。成员们彼此都非常熟悉,彼此相互欣赏,因而一心想保持群体的和谐;——隔离。有些群体在决策时,对一些信息进行封锁,不与外界人士讨论有关决策的情况;——高度压力。决策的重要性、复杂性与紧迫的时限,使群体的成员处于巨大的压力下;——领导人的导向。群体的领导人已经明确表示了他所偏爱的东西。 詹尼斯将这些假设综合后称之为群体思维。随后,詹尼斯运用群体思维概念解释了一些美国历史上失败的高层政治和军事决策事件。例如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尼克松的水门事件以及先前发生的珍珠港事件。由于这些事件声名远扬和群体思维理论在直觉上的可行性,使群体思维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

<决策理论和方法>习题1998年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决策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问题的特点是什么决策问题有哪些要素 二、用决策树表示下列问题: 1. 火灾保险 2. 易腐品进货问题 3. 油井钻探问题: 某公司拥有一块可能有油的土地, 该公司可以自己钻井, 也可以出租给其它公司开采; 若出租土地,租约有两种形式,①无条件出租,租金45万元②有条件出租,租金依产量而定: 产量在20万桶或以上时,每桶提成5元; 产量不足20万桶时不收租金. 设钻井费用为75万元,有油时需另加采油设备费25万元,油价为15元/桶.(为了简化,可以将油井产量离散化,分为4种状态: 无油,产油5万桶, 产油20万桶, 产油50万桶) 三、* 设油井钻探问题如下: 每次钻井费用10万元,有油时售油收入100万元, 有油的概率为, 无油的概率为.问无油时该继续钻井否若该, 钻几次仍无油时停止钻井 第二章主观概率和先验分布(Subjective Probability & Prior Distribution) 一、为什么要引入主观概率试比较主、客观概率的异同. 如何设定先验分布 2. 1. 阅读<决策分析> §两人一组,一人充当决策人, 一人充当决策分析 人, 就来年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并画出对话所得的图 形曲线. 互换角色, 就就来年通涨率的先验分布进行对话. 三、设某个决策人认为产品售出400件的可能性是售出800件的可能性的1/3, 是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1/2, 与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相同, 售出800件的可能性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的两倍, 是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3倍; 售出1200件的可能性比售出1600件的可能性的大2倍. 求该决策人关于产品销售量的主观概率分布. 第三章效用、损失和风险 (Utility 、Loss & Risk) 一、什么是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有何区别采用效用进行决策分析有何利 弊 二、某人请3个朋友吃饭, 他不知道究竟能来几人. 设各种状态的主观概率如下表所示. 设此人的效用函数u=x-2y-z2.其中x是为朋友预订的客饭有人吃的份

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汇编

群决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 摘要:群决策是近年来决策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它在现代政治、管理、军事和科技等重大决策问题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群决策的定义与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然后对群决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最后对群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群决策;群决策理论;群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Research status of group decision making theory and method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roup decision-making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decision-making theory and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major issues in modern political, managerial, militar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Firstly,this paper describe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secondly,summarize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group decision-making;at last,prospect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group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Group decision-making;Group decision-making theory;Group decision-making method;Research status 在现实生活中,决策往往是群体行为,是由多人参加进行行动方案选择的活动。如各种委员会、董事会、代表大会等就是这样的群体决策机构。这些组织的成员、代表就是群体决策者中的一员。以群体行为作的决策,在决策程序、决策评价标准上与单个决策者的决策有很大的差异,在决策原则、方法、许多方面都有新的内容,因而应用单个决策者的决策方法进行群决策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而对群决策的研究是解决这一状况的途径。 一、群决策的定义 Hwang[1]在1978年对群体决策作了分析和总结后,给出一个群体决策的定义,即群体决策是把不同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Hwang的定义实际上更多地刻画出规范性群体决策一些特征,即需要寻找一种对决策群体公平的规则对个体决策者的偏好进行集结。这个定义强调了群体决策过程是寻找每个决策个体都能够认可的群体效用函数。这个过程看起来是一个静态过程,而实际上,个体决策者在

群体行为和群体决策分解

群体行为和群体决策 本讲包括;群体行为基础;群体规范的动态;团队;群体决策 一;群体行为的基础 1.群体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中来共同 实现特定目标。 2.群体类型;正式群体(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群体(社会内容支持); 利用命令,任务,兴趣,友谊也可以区分。 命令型群体;一个管理者可以直接指挥或命令的 任务型群体;为完成一个工作课题而一起工作 兴趣型群体;出于共同关心而一起工作来实现一个特殊的课题 友谊型群体;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共享一个或更多的共同特征 在任务型群体中可以根据成员间在完成某种任务或目标时相互依赖的性质来进一步分类; 相互作用型;所有成员都各自完成了他们分内的任务以后,群体自身的任务才能履行 协作型;各个成员在短期内相对独立地分别履行他们各自的任务 对抗性协商型;成员间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互相作用, 以解决某些类型的矛盾 3 ?群体凝聚力;个人加入群体有各种各样的目的,可能 是为了安全,地位,自尊,权力或达到个人不能实现的目标等。当然,群体能够满足这些个人需求。但是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有些是合乎

个人需要的,有些则是不合乎需要的。因此吸引力的根源可能也是排斥力根源。 群体内的成员身份能够满足的个人需求可分为四种类型; 人际因素,群体活动,群体目标,群体手段 那么,群体的凝聚力或吸引力也必然包含着上述这四个因素,每个因素的吸引力强度或力量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人际因素包括 身体外观的吸引力 个人和群体的相似性(态度,价值观) 个人与别人的能力形似性 群体能否提供满足个人对于归属,生存和安全方面的需要群体活动;指群体所从事的活动或所做的事情对个体有吸引力 群体目标;群体活动和群体目的之间有联系,但并不是固有的 群体手段;当个人被某一群体所吸引是为了达到这群体以外的某一个或数个目标是,群体就只是一种手段 4. 群体规范; 从最狭义的角度来说,规范就是为大家普遍同意的,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是成员间长期相互交往的结果。 广义地来说规范是群体预计和期望成员应执行的行为标准 规范与组织中规章制度的不同点; 规范的遵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