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一升高二数学暑假衔接班讲义第1讲(学)

高一升高二数学暑假衔接班讲义第1讲(学)

第1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热点透析 考查目标 1.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考查公理、定理的应用,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的问题;3.运用公理、定理和结论证明或判断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达成目标 1.理解、熟记平面的性质公理,灵活运用并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是本节难点,可以结合实物、图形思考.

(二)知识回顾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 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

⎛⎦⎥⎤0,π2. 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情况.

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两种情况.

5. 公理4 平行于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 公理的作用

公理1的作用是判断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内;公理2及其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或判断“直线共面”的方法;公理3的作用是如何寻找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以及证明“线共点”的理论依据;公理4是对初中平行线的传递性在空间中的推广.

2.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不在某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

附件:当堂过手训练(快练五分钟,稳准建奇功!)

1.在下列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②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⑤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

2.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

3.空间四边形ABCD中,各边长均为1,若BD=1,则AC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4.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 )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5.已知A、B表示不同的点,l表示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l,A∈α,B∈l,B∈α⇒l⊂α

B.A∈α,A∈β,B∈α,B∈β⇒α∩β=AB

C.l⊄α,A∈l⇒A∉α

D.A∈α,A∈l,l⊄α⇒l∩α=A

二、高频考点专题链接

题型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求证:点C1,O,M共线.

探究提高(1)证明若干点共线也可以公理3为依据,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证明各个点都是这两平面的公共点.

(2)利用类似方法也可证明线共点问题.

(1)E、C、D1、F四点共面;

(2)CE、D1F、DA三线共点.

题型二异面直线的判定

的中点.问:

(1)AM和CN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

(2)D1B和CC1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

探究提高(1)证明直线异面通常用反证法;(2)证明直线相交,通常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的性质等.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分别是边AB、AD的中点,F、G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求证:

(1)BC与AD是异面直线;

(2)EG与FH相交.

题型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3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

(1)求AC与A1D所成角的大小;

(2)若E、F分别为AB、AD的中点,求A1C1与EF所成角的大小.

.

探究提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采用“平移线段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放在三角形中进行.

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

( )

A.30°B.45°

C.60°D.90°

反思总结

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考虑不全面致误

典例:(5分)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

B.l1⊥l2,l2∥l3⇒l1⊥l3

C.l1∥l2∥l3⇒l1,l2,l3共面

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

易错分析由于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在空间考虑,这与在平面上考虑点、线的位置关系相比复杂了很多,特别是当直线和平面的个数较多时,各种位置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如果考虑不全面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判断.

温馨提醒(1)平面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和结论在空间中不一定成立,如“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中不成立,所以在用一些平面几何中的定理和结论时,必须说明涉及的元素都在某个平面内.

(2)解决点、线、面位置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一是逐个判断,利用空间线面关系证明正确的结论,寻找反

例否定错误的结论;二是结合长方体模型或实际空间位置(如课桌、教室)作出判断,但要注意定理应用要准确、考虑问题要全面细致.

构造衬托平面研究直线相交问题

典例:(4分)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 都相交的直线有________条.

审题视角找三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直线,可以转化成在一个平面内,作与三条直线都相交的直线.因而可考虑过一条直线及另外一条直线上的一点作平面.进而研究公共交线问题.

温馨提醒(1)本题难度不大,但比较灵活.对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难度一般都不会太大.

(2)误区警示:本题解法较多,但关键在于构造平面,但不少学生不会构造平面,因此失分较多.这说明学

生还是缺少空间想象能力,缺少对空间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方法与技巧

1.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

(1)要证明“线共面”或“点共面”可先由部分直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直线或点也在这个平面内(即

“纳入法”).

(2)要证明“点共线”可将线看作两个平面的交线,只要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

可知这些点在交线上,因此共线.

2.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2)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

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根据空

间等角定理及推论可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与顶点位置无关,往往可以选在其中一条直线上(线面的端点或中点)利用三角形求解.

失误与防范

1.全面考虑点、线、面位置关系的情形,可以借助常见几何模型.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是(0°,90°].

巩固练习 (时间:35分钟,满分:5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若空间中有两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是“这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2.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

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A.0 B.1 C.2 D.3

3.设P表示一个点,a、b表示两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

①P∈a,P∈α⇒a⊂α

②a∩b=P,b⊂β⇒a⊂β

③a∥b,a⊂α,P∈b,P∈α⇒b⊂α

④α∩β=b,P∈α,P∈β⇒P∈b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过顶点A1与正方体其他顶点的连线与

直线BC1成60°角的条数为( )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5.平面α、β相交,在α、β内各取两点,这四点都不在交线上,这四点能确定________个平面.

6.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②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两直线异面;

③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平行,则它和另一条直线不可能平行;

④一条直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则它们可以确定两个平面.

7. (2011·大纲全国)已知正方体ABCD -A 1 B 1 C 1 D 1中,E 为C 1D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为______.

三、解答题(共22分)

8. (10分) 如图所示,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AB =90°,BC 綊12AD ,BE 綊12FA ,G 、H 分别为FA 、FD 的

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9. (12分)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作截面PQR ,若PQ 、CB 的延长

线交于M,RQ、DB的延长线交于N,RP、DC的延长线交于K,

求证:M、N、K三点共线.

拓展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4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如图,α∩β=l,A、B∈α,C∈β,且C∉l,直线AB∩l=M,过A,B,

C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 ( )

A.点A

B.点B

C.点C但不过点M

D.点C和点M

2.已知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和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 )

A.AB∥CD

B.AB与CD异面

C.AB与CD相交

D.AB∥CD或AB与CD异面或AB与CD相交

3.以下四个命题中

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②若点A、B、C、D共面,点A、B、C、E共面,则点A、B、C、D、E共面;

③若直线a、b共面,直线a、c共面,则直线b、c共面;

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

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在图中,G、H、M、N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5. 如图是正四面体的平面展开图,G 、H 、M 、N 分别为DE 、BE 、EF 、

EC 的中点,在这个正四面体中,

①GH 与EF 平行;

②BD 与MN 为异面直线;

③GH 与MN 成60°角;

④DE 与MN 垂直.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6. (2012·四川)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棱CD 、

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 1M 与D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7. (13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

心,H 为直线B 1D 与平面ACD 1的交点.求证:D 1、H 、O 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暑期讲义课程大纲(含高一、高二、高三)

高一暑假课程大纲·数学 讲次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讲二次函数及高次不等式①掌握二次函数系数与交点的问题 ②因式分解解高次不等式 第二讲集合的含义和表示①掌握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②掌握集合的常见的表示方法 第三讲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掌握集合间的一些运算 ②了解集合运算间的结论 第四讲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①理解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问题 ③了解函数的三种表达形式 第五讲单调性与最值①掌握用定义法求函数的单调性 ②掌握对勾函数的性质 ③掌握复杂函数的单调新 ④掌握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第六讲奇偶性①掌握定义法求奇偶性 ②掌握复杂函数的奇偶性 ③掌握奇偶性的简单运用 第七讲函数性质综合①掌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结合 ②了解周期性 ③理解对称性 ④了解函数对称性和周期性的区别 第八讲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①掌握指数的相关运算 ②掌握指数的函数的相关性质 第九讲对数运算①掌握对数的概念 ②掌握对数的相关性质及运算 第十讲对数函数①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②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 第十一讲幂函数与二次函数①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②掌握二次根的分布及根系关系 第十二讲函数与方程①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②掌握如何进行一些简单的函数图象变换 ③掌握排除法求解函数图象

高二暑假课程大纲·数学 讲次内容教学目标 第一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①掌握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间的关系 ②理解直线的五种表达形式 ③掌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二讲点到直线距离问题、对称 问题 ①掌握距离公式 ②掌握点跟直线的对称问题 第三讲圆的方程①掌握圆的概念 ②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之间的转化 第四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掌握直线与圆的弦长计算问题 ③了解圆与圆的计算问题 第五讲空间几何体结构、三视 图、直观图 ①了解一些常见的几何体 ②掌握常见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③掌握直观图的做法 第六讲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 积的计算 ①掌握三视图的还原 ②掌握椎体、柱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第七讲点线面的位置关系①掌握三大公理 ②掌握点线面的之间的关系 第八讲线、面平行①线、面平行的判定 ②线、面平行的性质 第九讲线、面垂直判定①线面垂直的判定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 第十讲线面垂直的性质①掌握线面垂直的性质 ②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 第十一讲线面角计算①掌握线面角的概念 ②掌握线面角的几种处理处理方方法 第十二讲二面角的计算①掌握二面角的概念 ②掌握二面角的几种处理方法

【初高一衔接】专题02 乘法公式-走进新高一之2020年暑假初升高数学完美衔接课(解析版)

乘法公式主要讲解几个常见公式的证明,并补充一些常用的公式公式一、平方差公式 公式二、完全平方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公式进行变形,常见的变形如下:1. 2. 3. 4. 5. 公式三、立方和公式 公式四、立方差公式 例1、计算 例2 例3、已知a、b是方程的两个根,求: (1)(2);(3);(4)

【解答】(1)77;(2);(3)112;(4)24 【解析】∵a、b是方程a+b=7,ab=11. (1); (2); (3); 乘法公式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A.m3?m2=m6B.(﹣m)﹣2= C.m2+m2=2m2D.(m+n)2=m2+n2 【解答】C 【解析】A、m3?m2=m5,故A错误; B、(﹣m)﹣2=,故B错误; C、按照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该运算正确. D、(m+n)2=m2+2mn+n2,故D错误. 2.如图(1),边长为m的正方形剪去边长为n的正方形得到①、②两部分,再把①、②两部分拼接成图(2)所示的长方形,根据阴影部分面积不变,你能验证以下哪个结论()

A.(m﹣n)2=m2﹣2mn+n2B.(m+n)2=m2+2mn+n2 C.(m﹣n)2=m2+n2D.m2﹣n2=(m+n)(m﹣n) 【解答】D 【解析】图(1)中,①、②两部分的面积和为:m2﹣n2, 图(2)中,①、②两部分拼成长为(m+n),宽为(m﹣n)的矩形面积为:(m+n)(m﹣n),因此有m2﹣n2=(m+n)(m﹣n), 3.将图甲中阴影部分的小长方形变换到图乙位置,能根据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到的关系式是() A.(a+b)(a﹣b)=a2﹣b2B.(a﹣b)2=a2﹣b2 C.b(a﹣b)=ab﹣b2D.ab﹣b2=b(a﹣b) 【解答】A 【解析】(a+b)(a﹣b)=a2﹣b2. 4.如图1的8张长为a,宽为b(a<b)的小长方形纸片,按如图2的方式不重叠地放在长方形ABCD 内,未被覆盖的部分(两个长方形)用阴影表示.设左上角与右下角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差为S,当BC的长度变化时,按照同样的放置方式,S始终保持不变,则a,b满足() A.b=5a B.b=4a C.b=3a D.b=a 【解答】A

《精品》20182019版数学高一、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3.4一

§3.4 基本不等式:ab ≤a +b 2(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及证明(重点);2.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3.能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难点). 预习教材P97-98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 重要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 【预习评价】 1.(1)基本不等式中的a ,b 可以是代数式吗? (2)a +b 2≥ab 与? ?? ??a +b 22 ≥ab 是等价的吗? 提示 (1)可以.但代数式的值必须是正数,否则不成立. (2)不等价,前者条件是a >0,b >0,后者是a ,b ∈R . 2.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a +1 a ≥2 B.(-a )+? ???? -1a ≤-2 C.a 2 +1 a 2≥2 D.(-a )2 +? ?? ??-1a 2 ≤-2 解析 ∵a 2>0,故a 2+1 a 2≥2成立. 答案 C 题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例1】 设0

C.a 0,即ab >a ,排除D 项,故选B. 法二 取a =2,b =8,则ab =4,a +b 2=5,所以a <ab <a +b 2<b . 答案 B 规律方法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实数大小的注意事项 (1)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常常要注意观察其形式(和与积),同时要注意结合函数的性质(单调性). (2)利用基本不等式时,一定要注意条件是否满足a >0,b >0. 【训练1】 (1)已知m =a +1 a -2 (a >2),n =22-b 2(b ≠0),则m ,n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m >n B.m <n C.m =n D.m ≥n (2)若a >b >1,P =lg a ·lg b ,Q =1 2(lg a +lg b ),R =lg a +b 2,则P ,Q ,R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a >2,所以a -2>0,又因为m =a +1a -2=(a -2)+1a -2 +2,所以m ≥2(a -2)·1 a -2 +2=4,由b ≠0,得b 2≠0,所以2-b 2<2,n =22- b 2<4, 综上可知m >n . (2)因为a >b >1, 所以lg a >lg b >0, 所以Q =1 2(lg a +lg b )>lg a ·lg b =P ; Q =1 2(lg a +lg b )=lg a +lg b =lg ab <lg a +b 2=R .所以P <Q <R . 答案 (1)A (2)P <Q <R 题型二 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例2】 已知a ,b ,c 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 +1b +1 c ≥9.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选修2-3) 第1章 1.2.1 第1课时 排列与排列数公式

§1.2排列与组合 1.2.1排列 第1课时排列与排列数公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排列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排列数公式,能应用排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排列的定义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知识点二排列数的定义及公式 1.排列数的定义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 m n表示. 2.排列数公式 A m n=n(n-1)(n-2)…(n-m+1)(n,m∈N*,m≤n)=n! (n-m)! . A n n=n(n-1)(n-2)…2·1=n!(叫做n的阶乘).另外,我们规定0!=1. 1.123与321是相同的排列.(×) 2.同一个排列中,同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3.在一个排列中,若交换两个元素的位置,则该排列不发生变化.(×) 4.从4个不同元素中任取3个元素,只要元素相同得到的就是相同的排列.(×)

一、排列的概念 例1判断下列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 (1)北京、上海、天津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的飞机票的价格(假设来回的票价相同); (2)选2个小组分别去植树和种菜; (3)选2个小组去种菜; (4)选10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5)选3个人分别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 (6)某班40名学生在假期相互通信. 解(1)中票价只有三种,虽然机票是不同的,但票价是一样的,不存在顺序问题,所以不是排列问题. (2)植树和种菜是不同的,存在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3)(4)不存在顺序问题,不属于排列问题. (5)中每个人的职务不同,例如甲当班长或当学习委员是不同的,存在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6)A给B写信与B给A写信是不同的,所以存在着顺序问题,属于排列问题. 所以在上述各题中(2)(5)(6)是排列问题,(1)(3)(4)不是排列问题. 反思感悟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否为排列问题的思路

2020届高中数学分册同步讲义(必修1) 第1章 1.2.1 函数的概念原卷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2.1 函数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2.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 知识点一 函数的有关概念 特别提醒:对于函数的定义,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集合A ,B 都是非空数集;②集合A 中元素的无剩余性;③集合B 中元素的可剩余性,即集合B 不一定是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一定是B 的子集. 知识点二 函数相等 一般地,函数有三个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与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特别提醒: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就决定了这两个函数的值域也相同. 思考 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相等吗? 答案 不一定,如果对应关系不同,这两个函数一定不相等. 知识点三 区 间 区间的定义、名称、符号及数轴表示如下表:

{x|a≤xa}(a,+∞) {x|x≤a}(-∞,a] {x|x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案资料(含规范标准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教案(教师版)

第一章——前言 首先,恭喜同学们进入高中数学殿堂的学习,同时也祝贺大家在数学的学习上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方法的巨变,学习技巧的提高,高中数学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高中数学学习时“知识体系更严谨”、“考查方式更灵活”、“数学思想更重要”。 高中数学的知识会让同学们觉得更复杂、关联性更强,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举一反三”、“化繁为简”、“知识迁移”的学习技巧。在后续的衔接课程中,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去体会上述所讲的各类名词的具体含义。 下面简要列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几类数学思想,请同学们在学习时,多加思考,每次学习时、每次做题时,都使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类可以利用初中知识解决的题目来具体体会一下高中数学学习的魅力。 引例1:b kx y +=是什么?x k y =是什么?c bx ax y ++=2 又是什么? 答案:对于b kx y += ? ? ? ??? ?????+=?≠?=?=?????+=?≠?=?=?可能 是一条直线,但有多种轴的直线是一条平行于从几何的角度看是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常数函数的解析式从代数的角度看b kx y k x b y k b kx y k b y k 0000 对于x k y = ???? ? ????????? ???=?≠?=?=?????? ? ??=?=?≠?=?=?能是双曲线,但有两种可轴的直线是一条重合于从几何的角度看此分式无意义是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常数函数的解析式从代数的角度看x k y k x y k x x k y k y k 0000000 c bx ax y ++=2同理,限于篇幅不在此继续分析。 引例1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技巧。

高一升高二数学暑假衔接班讲义第1讲(学)

第1讲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热点透析 考查目标 1.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2.考查公理、定理的应用,证明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的问题;3.运用公理、定理和结论证明或判断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达成目标 1.理解、熟记平面的性质公理,灵活运用并判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异面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是本节难点,可以结合实物、图形思考. (二)知识回顾 1. 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 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 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 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2.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 共面直线⎩⎪⎨⎪⎧ 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 ⎛⎦⎥⎤0,π2. 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情况. 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两种情况. 5. 公理4 平行于 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 公理的作用

公理1的作用是判断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内;公理2及其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或判断“直线共面”的方法;公理3的作用是如何寻找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以及证明“线共点”的理论依据;公理4是对初中平行线的传递性在空间中的推广. 2.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不在某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 附件:当堂过手训练(快练五分钟,稳准建奇功!) 1.在下列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①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它们只有有限个公共点; ②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③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 ⑤四边形确定一个平面. 2.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将空间分成________部分. 3.空间四边形ABCD中,各边长均为1,若BD=1,则AC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4.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平行于直线a,那么c与b( ) A.一定是异面直线B.一定是相交直线 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 5.已知A、B表示不同的点,l表示直线,α、β表示不同的平面,则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A∈l,A∈α,B∈l,B∈α⇒l⊂α B.A∈α,A∈β,B∈α,B∈β⇒α∩β=AB C.l⊄α,A∈l⇒A∉α D.A∈α,A∈l,l⊄α⇒l∩α=A 二、高频考点专题链接 题型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对角线A1C与平面BDC1交于点O,AC,BD交于点M,求证:点C1,O,M共线.

1-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析版)-2022年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教材(新人教A版2019)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知 识 题 型 重 要 度 难 度 一元二次不等式 开口向上 ★★★★★ ★ 开口向下 ★★★★★ ★ 分式型不等式 解分式型不等式 ★★★★ ★ 绝对值不等式 解绝对值不等式 ★★★★ ★ 恒成立问题 恒成立问题 ★★★★★ ★★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 1.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口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开口向下,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分式型不等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注意_______________. 3.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是:若)0(>>m m x ,则____________;若)0(>m 或x<-m ;-m++c bx ax 恒成立 二次函数图像恒在x 轴上方 1.开口向上; 2.与x 轴没有交点(0<∆) 02 <++c bx ax 恒成立 二次函数图像恒在x 轴下方 1.开口向下; 2.与x 轴没有交点(0<∆) 02≠++c bx ax 恒成立 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无交点 0<∆ 【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 01课堂先知 02知识清单

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432>-x x (2)022≤-x x (3)0122<--x x (4)42>x 【答案】(1)根据口诀可得:x>4或x<-1;(2)根据口诀可得:0≤x ≤2;(3)根据口诀可得: 1212+<<+-x ;(4)根据口诀可得:x>2或x<-2 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06422≥-+x x (2)0)3)(12(>+-x x (3)0142<+-x x (4)32≥x 【答案】(1)根据口诀可得:x ≥1或x ≤-3;(2)根据口诀可得:321 -<>x x 或;(3)根据口诀可得: 2323+<<+-x ;(4)根据口诀可得:x ≥3或x ≤-3 解下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1)01452<++-x x (2)0)2)(1(≥+-x x 【答案】(1)先变开口向下为开口向上,再根据口诀可得:x>7或x<-2;(2)先变开口向下为开口向上,再根据口诀可得:-2≤x ≤1 一元二次不等式: 03题型剖析 题型一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方法点睛】开口向上: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例1 变1 例2 【方法点睛】开口向下:变开口向下为开口向上. 变2

(沪教版2020选修二)2022年上海高二数学同步讲义-第1讲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学生版)

第1讲 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考点定位精讲讲练 一、乘法原理 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子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1m 种不同的方 法,做第二个步骤有2m 种不同方法,……,做第n 个步骤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乘法原理. 二、加法原理 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 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 +种不同的方法.又称加法原理. 三、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的综合运用 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种方法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类 计数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即各个步骤都必须完成,这件事才告完成,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分步计数原理. 考点一:乘法原理 例1.(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甲、乙、丙三位同窗打算利用假期外出游览,约定每

人从泰山、孔府这两处景点中任选一处,那么甲、乙两位同学恰好选取同一处景点的概率是() A.2 9B. 2 3 C. 1 4 D.1 2 例2.(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某项工程的网络图(单位:天),则从开始节点①到终止节点⑧的路径共有() A.14条B.12条C.9条D.7条 例3.(2021·上海·高二专题练习)现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人民币各一张,100元人民币2张,从中至少取一张,共可组成不同的币值种数是()A.1024种B.1023种C.1535种D.767种 例4..(2021·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期中)在狂欢节上,有六名同学想报名参加三个智力项目,每项限报一人,且每人至多参加一项,每个项目都有人报名,则共有__________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例5.(2021·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二期中)用1、2、3三个数字能组成不同三位数的个数是 ________(结果用数字作答) 例6.(2021·上海·复旦附中高二期中)甲、乙、丙三个人玩“剪刀、石头、布”游戏一次游戏中可以出现的不同结果数为___________种. 例7.(2021·上海·复旦附中高二期中)360的正约数共有___________个. 例8.(2021·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阶段练习)270的不同正约数共有 ___________个. 例9.(2021·上海·复旦附中高二期中)2n个人排成一个n行,n列的方阵,现要从中选出n 个代表,要使得每一行,每一列都有代表,则有___________种不同的选法. 例10.用1,2,3,4,5,6组成六位数(没有重复数字),要求任何相邻两个数字的奇偶 性不同,且1和2相邻,这样的六位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例11.若一系列函数的解析式相同,值域相同,但其定义域不同,则称这些函数为“同族函 数”,那么函数解析式为2 y x =-,值域为{19} -- ,的“同族函数”共有() A.7个B.8个C.9个D.10个 例12.关于正整数2160,求:

202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专题1 第1讲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生版)

202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一 第1讲 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要点提炼】 考点一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 1.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1)若f(x)的定义域为[m ,n],则在f(g(x))中,m ≤g(x)≤n ,从中解得x 的范围即为f(g(x))的定义域. (2)若f(g(x))的定义域为[m ,n],则由m ≤x ≤n 确定的g(x)的范围即为f(x)的定义域.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值域等于各段函数值域的并集. 【热点突破】 【典例1】 (1)若函数f(x)=log 2(x -1)+2-x ,则函数f ⎝ ⎛⎭ ⎪⎫x 2的定义域为( ) A .(1,2] B .(2,4] C .[1,2) D .[2,4) (2)设函数f(x)=⎩ ⎪⎨⎪⎧ 2x +1,x ≤0, 4x ,x>0,则满足f(x)+f(x -1)≥2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拓展练习】(1)已知实数a<0,函数f(x)=⎩ ⎪⎨ ⎪⎧ x 2 +2a ,x<1, -x ,x ≥1,若f(1-a)≥f(1+a),则实 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1] C .[-1,0) D .(-∞,0) (2)(多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 ,如果对任意的x ∈D ,存在y ∈D ,使得f(x)=-f(y)成立,则称函数f(x)为“H 函数”.下列为“H 函数”的是( )

A .y =sin xcos x B .y =ln x +e x C .y =2x D .y =x 2 -2x 【要点提炼】 考点二 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f(x)是偶函数⇔f(-x)=f(x)=f(|x|); f(x)是奇函数⇔f(-x)=-f(x). (2)判断方法:定义法、图象法、奇偶函数性质法(如奇函数×奇函数是偶函数). 2.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定义法、图象法、导数法. 3.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或对称轴 (1)若函数f(x)满足关系式f(a +x)=2b -f(a -x),则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点(a ,b)对称. (2)若函数f(x)满足关系式f(a +x)=f(b -x),则函数y =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b 2 对称. 【热点突破】 考向1 单调性与奇偶性 【典例2】 (1)(2020·新高考全国Ⅰ)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且f(2)=0,则满足xf(x -1)≥0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3,+∞) B .[-3,-1]∪[0,1] C .[-1,0]∪[1,+∞) D .[-1,0]∪[1,3] (2)设函数f(x)=cos ⎝ ⎛⎭ ⎪⎫π2-πx + x +e 2 x 2+e 2 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N ,则(M +N -1) 2 021 的值

高二数学 第一章第1-2节命题及其关系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知识精讲(理) 新人教A版选修2-1

高二数学选修2-1第一章第1-2节命题及其关系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 件人教新课标A版(理)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命题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 理解命题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 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把命题改写为“若p,则q”的形式;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难点:对命题概念的理解,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的概念。 三、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掌握命题的概念,真假命题的判定,以及四种命题间的关系,深刻体会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值相同在学习中的运用。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考查一直都有,因此我们要理解其概念,并能对此进行简单的运用。 一、命题的基本概念 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否定:就是对命题的结论加以否定。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一般地,对于是互逆命题的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的条件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020高中数学 第2章 函数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2课时)函数的图象讲义 1

第2课时函数的图象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并能画出 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的图象.(重点) 2.能够利用图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问题.(难点)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1.函数的图象 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0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f(x0)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x0,f(x0)).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A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点集)为{(x,f(x))|x∈A},即{(x,y)|y=f(x),x∈A},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f(x)的图象. 思考:函数的图象是否可以关于x轴对称? [提示]不可以,如果关于x轴对称,则在定义域内一定存在一个自变量x0,有两个值和x0相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2.作图、识图与用图

(1)画函数图象常用的方法是描点作图,其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2)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是抛物线,开口方向由a值符号决定,a>0,图象开口向上,a<0时,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错误!。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线x=a和函数y=f(x),x∈[m,n]的图象有1个交点. () (2)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A,则集合P={(x,y)|y=f(x),x∈A}与集合Q={y|y=f(x),x∈A}相等,且集合P的图形表示的就是函数y=f(x)的图象.( ) [答案] (1)×(2)× [提示](1)若a∈[m,n],则x=a与y=f(x)有一个交点,若a[m,n],则x=a与y=f(x)无交点,故(1)错误. (2)Q是一个数集,P是一个点集,显然P≠Q,故(2)错误,但是P的图形表示的是函数y=f(x)的图象. 2.下列坐标系中的曲线或直线,能作为函数y=f(x)的图象的

2022-2023人教A版高二数学上学期同步讲义2-1-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详解版)

2.1.2 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知识点1 两条直线平行 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其斜率分别为k 1,k 2,有l 1∥l 2⇔k 1=k 2. 注:(1)l 1∥l 2⇔k 1=k 2成立的前提条件是:①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②l 1与l 2不重合. (2)当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1l 与2l 的倾斜角都是90,则12l l . (3)两条不重合直线平行的判定的一般结论是:1212l l k k ⇔=或1l ,2l 斜率都不存在. 【即学即练1】若l 1与l 2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它们的倾斜角分别是α1,α2,斜率分别为k 1,k 2,有下列命题: ①若l 1∥l 2,则斜率k 1=k 2; ②若k 1=k 2,则l 1∥l 2;③若l 1∥l 2,则倾斜角α1=α2; ④若α1=α2,则l 1∥l 2.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即学即练2】已知直线1l 的倾斜角为60︒,直线2l 经过点(A ,(2B --, ,则直线1l 与2l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即学即练3】l 1过点A (m,1),B (-3,4),l 2过点C (0,2),D (1,1),且l 1∥l 2,则m =________. 知识点2 两条直线垂直 1.如果两条直线都有斜率,且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之积等于-1,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l 1⊥l 2⇔k 1·k 2=-1. 注:(1)l 1⊥l 2⇔k 1·k 2=-1成立的前提条件是:①两条直线的斜率都存在.②k 1≠0且k 2≠0. (2)两条直线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同时另一条直线的斜率等于零,则两条直线垂直. (3)判定两条直线垂直的一般结论为: 12121l l k k ⊥⇔⋅=-或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同时另一条直线的斜率等于零. 【即学即练4】(1)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2)若l 1∥l 2,则k 1=k 2.( ) (3)若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存在,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 (4)若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且两直线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5)若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必定平行.( ) (6)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的倾斜角一定相等.( ) 【即学即练5】直线l 1,l 2的斜率是方程x 2-3x -1=0的两根,则l 1与l 2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重合 C .相交但不垂直 D .垂直 考点一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应用 解题方略: k 1=k 2⇔l 1∥l 2是针对斜率都存在且不重合的直线而言的,对于斜率不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直线,要注 意利用图形. (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的判定 【例1-1】判断下列各题中直线l 1与l 2是否平行. (1)1l 的斜率为2,2l 经过()1,2A ,()4,8B 两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